CN101723576A -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3576A
CN101723576A CN200810170591A CN200810170591A CN101723576A CN 101723576 A CN101723576 A CN 101723576A CN 200810170591 A CN200810170591 A CN 200810170591A CN 200810170591 A CN200810170591 A CN 200810170591A CN 101723576 A CN101723576 A CN 10172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fluorescence
cold
fluorescence lamp
bend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0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孝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JIN ELECTRIC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JIN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JIN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JIN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70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35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3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CCFLs)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安装在主架上以垂直固定所述冷阴极荧光灯;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加热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相应部分;以及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以预定角度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和弯曲部件连同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一起旋转以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由于本装置可以弯曲处于垂直状态下的冷阴极荧光灯,所以本装置适用于较长长度的冷阴极荧光灯。此外,所述装置不直接加热所述冷阴极荧光灯,而是通过导热件间接加热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从而防止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破裂。

Description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CCFL)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间接加热处于垂直状态下的具有较长长度的冷阴极荧光灯,以使其弯曲。
背景技术
通常,平板显示器(FPD)分为放射性平板显示器和非放射性平板显示器。例如,放射性平板显示器包括阴极射线管(CRT)、电激发光装置(ELD)、等离子显示屏(PDP),等等。又如,非放射性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等。
所述放射性平板显示器不能发光以形成图像,但是可以接收来自外部光源的光以形成图像。因此,必须在所述放射性平板显示器中安装附加光源,例如背光灯。
例如,用作背光灯的荧光灯包括端电极安装在管内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端电极安装在管外的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等等。
在冷阴极荧光灯中,将涂层和荧光物质涂覆在玻璃管的内表面上,之后以高温烘烤。接下来,将电极安装在玻璃管的两端,之后通过抽真空过程密封。此外,玻璃管的内部空间填充一定量的汞、氩、氖等的混合气体,以对电极施加高压。当电极形成电场发射电子时,汞受到激励发射紫外线。紫外线通过荧光物质被转换成可见射线,从而发光。因此,由于所述冷阴极荧光灯通过电场发射电子,不发热并且无需热量,冷阴极荧光灯因此得名。
由于冷阴极荧光灯耗能低、寿命长和亮度高,并能照射局部区域,因此冷阴极荧光灯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
然而,尽管冷阴极荧光灯具有这些特性,但其加工复杂。因而,冷阴极荧光灯的使用受到限制。特别是,较大曲率的圆形或者U型弯曲冷阴极荧光灯更加难于加工。
由于直接加热以弯曲冷阴极荧光灯,冷阴极荧光灯在高于可动性的温度下会因其真空压力而相互吸收融合。另外,即使玻璃管不会相互吸收融合,也需要大量时间使冷阴极荧光灯完全弯曲。因此,难以批量生产冷阴极荧光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间接加热处于垂直状态下的冷阴极荧光灯以使其弯曲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安装在主架上以垂直固定所述冷阴极荧光灯;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加热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相应部分;以及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以不同的角度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和弯曲部件与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一起旋转以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所述固定部件可以包括:固定支撑件,该固定支撑件连接到所述主架上;以及至少一个或多个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件上,其中,所述固定头包括:夹头,该夹头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以将其固定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夹头的中心;固定托架,该固定托架用于支撑所述夹头;以及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固定托架与所述固定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所述固定托架可以通过一对弹簧连接到所述固定支撑件上,基于所述弹簧的张力,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托架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撑件。
所述弯曲部件可以包括:导向支撑件,该导向支撑件安装在所述加热部件的下面;以及至少一个或多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撑件上,其中所述导向件包括:旋转辊,该旋转辊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凹槽以防止冷阴极荧光灯与所述装置分离,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旋转辊的中心;导向托架,该导向托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辊;以及第二调节装置,该第二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导向托架和导向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所述弯曲部件还可以包括:编码器,该编码器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弯曲部件的驱动皮带轮上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角度;以及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驱动皮带轮的一侧,以感应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角度,从而防止所述冷阴极荧光灯弯曲角度大于预定旋转角度。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通过电力产生热量;以及导热件,该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的一侧,以将热量从所述加热器传输到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所述加热器的电极的周围可以填有绝缘体,并且围有绝缘体并用硅管包覆,以防止所述加热器的电极断开。
所述加热部件安装在加热箱的内部,第三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加热箱的一侧以在所述加热箱的内部移动所述加热部件,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会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CCFLs)的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装置的弯曲部件旋转180°后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固定头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固定头的平面图;
图6是图1的导向件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导向件的正视图;
图8是图1的加热部件的截面图;以及
图9是图1的加热部件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以及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所实现的目的,请参照用于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装置的正视图。参照图1和图2,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100包括固定部件110,加热部件120,以及弯曲部件130。
固定部件110安装在主架140上以固定冷阴极荧光灯200。加热部件120加热冷阴极荧光灯200的预定部分。弯曲部分130以预定角度弯曲加热的冷阴极荧光灯200。
固定部件110包括两个固定头111和112,以及固定支撑件113。
固定支撑件113安装在主架140上,两个固定头111和112安装在固定支撑件113上以固定冷阴极荧光灯200。
固定头111和112的具体结构将参照图4和图5予以详细说明。固定头111与固定头112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只描述固定头111的结构和操作。
图4是固定头111的侧视图,图5是固定头111的平面图。
固定头111包括固定冷阴极荧光灯200的夹头410,支撑夹头410的固定托架420,以及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的弯曲半径的第一调节装置430。
如图5所示,夹头410的中心形成有凹槽,并且冷阴极荧光灯200放置并固定在该凹槽中。
当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通过装载装置(未显示)放置在夹头410和411中时,钳夹510和520贴附于托架420以分别夹紧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换句话说,当钳夹510和520在夹头410和411上水平地枢转以将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定位在夹头410和411的凹槽中时,由于弹簧530和540的弹力,钳夹510和520分别将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固定,弹簧530和540各自连接于托架420的一侧和钳夹510和520的末端。
第一调节装置430调节固定托架420和固定支撑件113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换句话说,当第一调节装置43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托架420接近或者远离固定支撑件113移动。由于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沿着第一调节装置430的周长形成,所以第一调节装置430的旋转可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
由于固定托架420通过一对弹簧440和450连接于固定支撑件113,基于弹簧440和450的张力,第一调节装置430的旋转使得固定托架420接近或者远离固定支撑件113。
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通过固定头111和112的操作而固定,固定头111和112包括夹头410和411、钳夹510和520和固定托架420。
再参照图1,加热部件120和弯曲部件130连同冷阴极荧光灯200一起旋转以弯曲冷阴极荧光灯200。
弯曲部件130因驱动皮带轮134的旋转而运转,驱动皮带轮134通过同步齿形带154连接于电动机皮带轮152,该电动机皮带轮152连接于电动机150。
弯曲部件130包括两个导向件131和132以及导向支撑件133。
导向支撑件133安装在加热部件120的下面,两个导向件131和132安装在导向支撑件133上。
导向件131和132的具体结构将参照图6和图7予以详细说明。导向件131和导向件132的结构和操作相同,因此在此只描述导向件131的结构和操作。
图6是导向件131的侧视图,图7是导向件131的正视图。
导向件131包括旋转辊610、导向托架620和第二调节装置630。
如图7所示,旋转辊610的中心形成有凹槽,并且冷阴极荧光灯200放置在该凹槽中。一对旋转辊610和611分别对应于一对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进行安装。
第二调节装置630调节导向托架620和导向支撑件133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换句话说,当第二调节装置63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导向托架620接近或者远离导向支撑件133。由于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沿着第二调节装置630的周长形成,所以第二调节装置630旋转可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
由于导向托架620通过一对弹簧640和641连接于导向支撑件133,基于弹簧640和641的张力,第二调节装置630的旋转使得导向托架620接近或者远离固定支撑件113。
再参照图2,编码器136安装在主架140的一侧,随同驱动皮带轮134一起运转,从而控制电动机150的驱动。因此,编码器136可以控制弯曲部件130的旋转,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的弯曲度。编码器托架137支撑编码器136,以将编码器136固定在主架140上。
图3是图1的弯曲部件130旋转180°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弯曲部件130旋转180°,以将冷阴极荧光灯200形成U形。但是,弯曲部件130可以不同角度旋转,以将冷阴极荧光灯200弯成不同形状。
如图2所示,光学传感器135安装在驱动皮带轮134的一侧,该光学传感器135包括光发射装置(未显示)和光接收装置(未显示),这两个装置彼此相对,放置在形成在光学传感器135中心的凹槽中。光学传感器135根据旋转盘154的周长感应弯曲部件130的旋转角度,例如,通过形成在0°、90°和180°的角位的孔(未显示)进行光发射和接收装置的操作。此时,光学传感器135感应弯曲部件130的旋转角度,以防止冷阴极荧光灯200以大于预定旋转角度的角度弯曲。
加热部件120安装在加热箱310内。第三调节装置320安装在加热箱310的一侧上,并且移动加热箱310内的加热部件120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换句话说,当第三调节装置32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时,加热部件120在加热箱310内水平地移动。由于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的弯曲半径沿着第三调节装置320的周长形成,第三调节装置320旋转可以调节冷阴极荧光灯200和201弯曲半径。
图8是加热部件120的截面图,图9是加热部件120的平面图。参照图8和图9,加热部件120包括导热件810、加热器盖820、隔热材料830和加热器840。
加热器840通过供电部件860供给电力以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安装在加热器840一侧的导热件810传递到冷阴极荧光灯200上。导热件810的中心形成有凹槽,并因此将冷阴极荧光灯200放置在该凹槽中。具有上述结构的加热器840间接而非直接地加热冷阴极荧光灯200,以防止冷阴极荧光灯200破裂。
导热件810被加热到650摄氏度至70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此时,加热器840需要预热约30分钟,以将导热件810加热到650摄氏度到70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
隔热材料830围住加热器840,因而加热器840仅仅将热量传递到导热件810上而不传递到其他部分。加热器盖820封住隔热材料830。
电极865的周围填充有绝缘体870,以防止由于电极865的腐蚀引起断路。接下来,将电极865用绝缘体880包围,然后用硅管890包覆。此处,绝缘体880由陶瓷制成,以绝缘并且机械保护电极865。
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冷阴极荧光灯可以被弯曲成多种角度而不被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可以弯曲处于垂直状态下的冷阴极荧光灯。因此,装置可以适用于具有较长长度的冷阴极荧光灯。此外,装置不直接加热冷阴极荧光灯,而是通过导热件间接加热冷阴极荧光灯,从而防止冷阴极荧光灯破裂。
尽管参照典型实施方式具体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改变。

Claims (8)

1.一种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安装在主架上,以垂直固定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加热部件,该加热部件加热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相应部分;以及
弯曲部件,该弯曲部件以不同的角度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和弯曲部件与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一起旋转,以弯曲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固定支撑件,该固定支撑件连接到所述主架上;以及
至少一个或多个固定头,所述固定头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件上,其中,所述固定头包括:
夹头,该夹头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以将其固定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夹头的中心;
固定托架,该固定托架用于支撑所述夹头;以及
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固定托架与所述固定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托架通过一对弹簧连接到所述固定支撑件上,基于所述弹簧的张力,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旋转使得所述固定托架移动以接近或远离所述固定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件包括:
导向支撑件,该导向支撑件安装在所述加热部件的下面;以及
至少一个或多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所述导向支撑件上,其中所述导向件包括:
旋转辊,该旋转辊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凹槽以防止所述冷阴极荧光灯与所述装置分离,其中,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旋转辊的中心;
导向托架,该导向托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辊;以及
第二调节装置,该第二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导向托架和导向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件还包括:
编码器,该编码器连接到用于驱动所述弯曲部件的驱动皮带轮上以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角度;以及
光学传感器,该光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驱动皮带轮的一侧,以感应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角度,从而防止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角度大于预定的旋转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加热器,该加热器通过电力产生热量;以及
导热件,该导热件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的一侧,以将热量从所述加热器传输到所述冷阴极荧光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器的电极的周围填有绝缘体,围有绝缘体并用硅管包覆,以防止所述加热器的电极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安装在加热箱的内部,在所述加热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调节装置以在所述加热箱的内部移动所述加热部件,从而调节所述冷阴极荧光灯的弯曲半径。
CN200810170591A 2008-10-23 2008-10-23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Pending CN1017235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591A CN101723576A (zh) 2008-10-23 2008-10-23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0591A CN101723576A (zh) 2008-10-23 2008-10-23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3576A true CN101723576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0591A Pending CN101723576A (zh) 2008-10-23 2008-10-23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35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7377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7211939B2 (en)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374314B2 (en)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737668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1723576A (zh) 用于弯曲冷阴极荧光灯的装置
US20060092660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of using the same
CN201354985Y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
US7993047B2 (en) Direct type backlight unit
US7503682B2 (en) Backlight unit
KR101104255B1 (ko) 형광램프의 실링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실링장치
US7768186B2 (en) Fluorescent lamp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backlight unit
KR100883543B1 (ko) 냉음극 형광램프의 벤딩장치
US7683547B2 (en) Method for lighting flat fluorescent lamp
KR100894741B1 (ko) 형광램프 소성 장치
KR100870130B1 (ko) 형광램프 소성 장치
US20070097706A1 (en) Light emitting lamp,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an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728176B1 (ko) 외부전극 형광램프용 실커팅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부전극형광램프 제조방법
CN101391863A (zh) 荧光灯的焙烧设备
KR100861226B1 (ko) 형광램프 로딩/언로딩 장치
KR20070002453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00002435A (ko) 형광램프 제조장치 및 형광램프 제조방법
KR20100067720A (ko) 형광램프 제조장치
KR100979134B1 (ko) 베이킹장치
TWI249759B (en) Serpentine lamp for LCD backlight
KR20100067721A (ko) 형광램프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