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9599A -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 Google Patents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19599A
CN101719599A CN200910245218A CN200910245218A CN101719599A CN 101719599 A CN101719599 A CN 101719599A CN 200910245218 A CN200910245218 A CN 200910245218A CN 200910245218 A CN200910245218 A CN 200910245218A CN 101719599 A CN101719599 A CN 101719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plitter
output line
dielectric resonator
impedance transformer
radi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5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19599B (zh
Inventor
郑宏兴
冯立营
王利强
孙程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09102452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195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1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9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19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195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可以用于通信领域。它包括一个馈电单元和一个四单元天线面阵,四单元天线面阵由四个单端馈电的线极化介质谐振器单元构成,馈电单元包括具备移相功能的功分器、阻抗变换器和耦合器,可以为每个介质谐振器单元分配相同的功率,且相邻的介质谐振器单元相位差为90度。本发明的天线具有圆极化特性、高增益、高前后比、馈电网络简单、易于制造等特点。

Description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阵列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背景技术
如今人类对无线通信的要求,不仅要求传输距离远,还要有很高的传输速率、抑制雨雾干扰和抗多径反射等,因此往往要求天线应具有圆极化特性好、增益高、体积小及质量轻等特点。特别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对天线性能的要求就更高了。通常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使用的是增益较高的反射面天线。H.Moheb等人在IEEE天线与电波传播会刊上载文对工作于C波段的反射面天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同时实现圆极化和线极化的反射面天线(H.Moheb,C.Robinson,N.Moldovan Design &Development Of Linear& Circular PolarizedC-band Offset Gregorian Reflector Antenna For VSAT Application.IEEE Antennas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1997,2:1410~1413.)。该天线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这种天线成本较高,体积大,特别是在移动通信中,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介质谐振器天线则有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但单个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增益及方向性均很难达到要求,所以要用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来实现。传统上单个介质谐振器单元使用双向馈电来产生圆极化,其优点是频带比较宽。但当使用双向馈电介质谐振器作为圆极化阵列天线的阵元时,由于每个介质谐振器单元都需要配置一个功率分配器或支路耦合器,因而使馈电网络复杂,损耗很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由四个单端馈电线极化辐射单元及其馈电网络实现的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该天线具有高增益,高前后比,馈电网络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包括
一馈电单元和一四单元天线面阵。
上述的馈电单元,包含一基板、一接地面及一馈电网络。
该基板,具有相反的一第一平面及一第二平面。
该接地面,设于基板的第二平面上。
该馈电网络,设于基板的第一平面上。
上述的四单元天线面阵,设在基板的第一平面上的,其包含一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一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一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和一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该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三介质谐辐射单元、该第四介质谐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分别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
Figure G2009102452182D00021
倍半波长和半波长。
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分别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和
Figure G2009102452182D00022
倍半波长。
该第三介质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四介质振器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
该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和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均为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物理尺寸完全相同。
上述的馈电网络由十九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第一功分器,一第二功分器,一第三功分器,一第一阻抗变换器,一第二阻抗变换器,一第三阻抗变换器,一第四阻抗变换器,一第五阻抗变换器,一第六阻抗变换器,一第一耦合器,一第二耦合器,一第三耦合器,一第四耦合器。
上述的第一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
该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接SMA接头,用于对圆极化阵列天线馈入或输出电磁波,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
该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该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半波长,故该第一功分器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180度移相。
上述的第二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
该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
该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该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该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四分之一波长,故该第二功分器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90度移相。
上述的第三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
该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与第四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
该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该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
该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四分之一波长,故该第三功分器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90度移相。
上述的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
上述的第一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二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三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四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五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六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上述的第一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上述的第二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上述的第三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上述的第四耦合器,其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本发明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采用了四元面阵,增益比普通单个介质谐振器圆极化天线高6dB,因而具备高增益特性。本发明天线的接地面不但能够起到聚集波束的作用,还能有效抑制天线尾瓣,因而天线的前后比很高。最后,本发明天线采用了三个功分器及相关阻抗变换器和耦合器实现了每个介质谐振器的等功率馈电及相邻介质谐振器的90度相移,因而本发明天线的馈电网络比传统的由双馈电介质谐振器单元构成的阵列天线的馈电网络的复杂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本发明实施实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电磁模拟电压反射系数测试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电磁模拟轴比测试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电磁模拟E面辐射方向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实例的电磁模拟H面辐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的一较佳实施实例,本实施实例的圆极化阵列天线1应用在1.575GHz的操作频率,其包括一馈电单元31和一四单元天线面阵21。
上述的馈电单元31,包含一基板11、一接地面12及一馈电网络32。
该基板11,具有相反的一第一平面111及一第二平面112,在本实施实例中,基板11是一矩形的高频介质板,其相对介电常数为6.15,厚度为0.64mm,尺寸为:160mm×210mm。
该接地面12,设于基板11的第二平面112,馈电网络32,设于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接地面12是一矩形金属平面,其尺寸为:160mm×210mm。
上述的四单元天线面阵21,设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其包含一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一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一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和一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
该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与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该第三介质谐辐射单元203、该第四介质谐辐射单元204的中心间距分别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
Figure G2009102452182D00071
倍半波长和半波长。
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与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的中心间距分别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和
Figure G2009102452182D00072
倍半波长。
该第三介质振器辐射单元203与该第四介质振器辐射单元204的中心间距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
该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和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均为相对介电常数为35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物理尺寸完全相同,直径均为30mm,高度均为15.57mm,谐振时输出阻抗均为70欧姆。
上述的馈电网络32由十九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第一功分器33,一第二功分器34,一第三功分器35,一第一阻抗变换器303,一第二阻抗变换器306,一第三阻抗变换器309,一第四阻抗变换器312,一第五阻抗变换器315,一第六阻抗变换器318,一第一耦合器307,一第二耦合器310,一第三耦合器316,一第四耦合器319。
上述的第一功分器33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301,一第一输出线302和一第二输出线311。
该输入线301为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接SMA接头,用于对圆极化阵列天线1馈入或输出电磁波,其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线302和第二输出线311电性连接。
该第一输出线302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01和第二输出线31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303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11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01和第一输出线302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312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11与第一输出线302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半波长,故该第一功分器33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180度移相。
上述的第二功分器34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304,一第一输出线305和一第二输出线308。
该输入线304为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303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线305和第二输出线308电性连接。
该第一输出线305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04和第二输出线308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306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08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04和第一输出线305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309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08与第一输出线305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故该第二功分器34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90度移相。
上述的第三功分器35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313,一第一输出线314和一第二输出线317。
该输入线313为特征阻抗为5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四阻抗变换器312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线314和第二输出线317电性连接。
该第一输出线314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13和第二输出线317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315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17为特征阻抗为10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输入线313和第一输出线314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318电性连接。
该第二输出线317与第一输出线314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故该第三功分器35在其两个输出端上不但实现功率的等分,而且实现了90度移相。
上述的第二功分器34和第三功分器35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
上述的第一阻抗变换器303为特征阻抗为71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5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33的第一输出线302电性连接,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34的输入线304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二阻抗变换器306为特征阻抗为84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7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34的第一输出线305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307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三阻抗变换器309为特征阻抗为84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7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34的第二输出线308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310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四阻抗变换器312为特征阻抗为71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5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33的第二输出线311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功分器35的输入线313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五阻抗变换器315为特征阻抗为84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7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35的第一输出线314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耦合器316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六阻抗变换器318为特征阻抗为84欧姆的微带线,用于特征阻抗为100欧姆微带线到特征阻抗为70欧姆微带线的阻抗变换,其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11中的四分之一波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35的第二输出线317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耦合器319电性连接。
上述的第一耦合器307为特征阻抗为7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306电性连接,其交线与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相切,其另一端沿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的直径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调节该70欧姆的微带线的长度可以使该第一耦合器307与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1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上述的第二耦合器310为特征阻抗为7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309电性连接,其交线与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相切,其另一端沿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的直径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调节该70欧姆的微带线的长度可以使该第二耦合器310与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2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上述的第三耦合器316为特征阻抗为7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315电性连接,其交线与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相切,其另一端沿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的直径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调节该70欧姆的微带线的长度可以使该第三耦合器316与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3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上述的第四耦合器319为特征阻抗为70欧姆的微带线,其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318电性连接,其交线与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相切,其另一端沿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在基板11的第一平面111上的投影圆的直径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调节该70欧姆的微带线的长度可以使该第四耦合器319与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204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参阅图2,所示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圆极化阵列天线1的电压反射系数测试图。图中,电压反射系数小于-10dB的频率范围是1.55GHz-1.60GHz,工作带宽为50MHz,中心工作频率为1.575GHz。
参阅图3,所示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圆极化阵列天线1的轴比测试图。图中,圆极化阵列天线1的轴比在整个工作频段内都小于3dB。
参阅图4和图5,分别所示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圆极化阵列天线1的E面和H面增益测试图。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该天线1增益大于10dBi,最大尾瓣小于-10dBi,因而该天线的增益前后比大于20dB。
由于采用了单端馈电线极化介质谐振振器辐射单元实现了圆极化阵列天线,简化了馈电网络,因而天线1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制造等优点,另从模拟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天线1在带宽、轴比、增益和前后比等方面性能都很优越,因此天线1非常适合在移动通信设备上应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包括一个馈电单元和一个四单元天线面阵,其特征在于:
所述馈电单元,包含一基板、一接地面及一馈电网络,所述基板具有相反的一第一平面及一第二平面,所述接地面设于基板的第二平面上,所述馈电网络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平面上;
所述馈电网络由十九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第一功分器,一第二功分器,一第三功分器,一第一阻抗变换器,一第二阻抗变换器,一第三阻抗变换器,一第四阻抗变换器,一第五阻抗变换器,一第六阻抗变换器,一第一耦合器,一第二耦合器,一第三耦合器,一第四耦合器;
第一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接SMA接头,用于对圆极化阵列天线馈入或输出电磁波,另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半波长;
第二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与第一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四分之一波长;
第三功分器由三条传输线电性连接而成,其包含一输入线,一第一输出线和一第二输出线;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其一端与第四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和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的电尺寸差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四分之一波长;
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
第一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输入线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第二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第三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二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第四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一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第五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第六阻抗变换器,其一端与第三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线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第四耦合器电性连接,并实现该二器件间的阻抗变换;
第一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二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第二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三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第三耦合器,其一端与第五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第四耦合器,其一端与第六阻抗变换器电性连接,其另一端耦合于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所述四单元天线面阵设在所述基板的第一平面上,所述四单元天线面阵包含一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一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一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和一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
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三介质谐辐射单元、该第四介质谐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分别为操作频率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
Figure F2009102452182C00031
倍半波长和半波长;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和
Figure F2009102452182C00032
倍半波长;第三介质振器辐射单元与该第四介质振器辐射单元的中心间距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真空中的半波长;第一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二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该第三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和该第四介质谐振器辐射单元均为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物理尺寸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功分器、第二功分器和第三功分器的输入线的特征阻抗均为50欧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阻抗变换器、第二阻抗变换器、第三阻抗变换器、第四阻抗变换器、第五阻抗变换器和第六阻抗变换器的电尺寸为操作频率电磁波在基板中的四分之一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第三耦合器和第四耦合器均为开路微带线结构。
CN2009102452182A 2009-12-31 2009-12-31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95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52182A CN101719599B (zh) 2009-12-31 2009-12-31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52182A CN101719599B (zh) 2009-12-31 2009-12-31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9599A true CN101719599A (zh) 2010-06-02
CN101719599B CN101719599B (zh) 2012-08-01

Family

ID=42434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521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19599B (zh) 2009-12-31 2009-12-31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19599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577A (zh) * 2010-10-18 2011-04-13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圆极化天线陈列的平面馈电网络
CN102916243A (zh) * 2012-11-05 2013-02-06 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在超高频rfid频带的高增益、小轴比圆极化天线
CN102938485A (zh) * 2012-11-05 2013-02-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多通道阻抗变换合成的设计方法
CN103337711A (zh) * 2013-05-31 2013-10-02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 基于光子晶体的超高频近场rfid读写器天线
US8803749B2 (en) 2011-03-25 2014-08-12 Kwok Wa Leung Elliptically or circularly polarized dielectric block antenna
CN104518282A (zh) * 2014-12-24 2015-04-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极化宽频带高隔离度的微带天线
CN106450762A (zh) * 2016-10-19 2017-02-22 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的对称馈电网络
CN106911012A (zh) * 2017-04-01 2017-06-30 华侨大学 一种试衣间rfid系统的高增益读写器天线
CN109378592A (zh) * 2018-11-15 2019-02-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稳定波束宽度和低副瓣的宽带天线阵列馈电网络
CN109638442A (zh) * 2018-12-21 2019-04-16 汪鑫志 一种宽带圆极化阵列天线结构
CN109687133A (zh) * 2019-01-08 2019-04-2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 一种小型化北斗卫星终端天线
CN113889757A (zh) * 2021-11-16 2022-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多重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
CN115377680A (zh) * 2022-08-31 2022-11-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叉形枝节与金属柱复合结构的滤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TWI787048B (zh) * 2022-01-11 2022-12-1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5g微型化高增益天線
CN117594987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带线与介质谐振器的漏波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08356C2 (sv) * 1997-02-24 1998-09-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tennanordningar
EP2015396A3 (en) * 2004-02-11 2009-07-29 Sony Deutschland GmbH Circular polarised array antenna
CN101399402A (zh) * 2008-09-27 2009-04-01 郝志强 用于卫星通讯的波导裂缝阵列天线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3577A (zh) * 2010-10-18 2011-04-13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圆极化天线陈列的平面馈电网络
US8803749B2 (en) 2011-03-25 2014-08-12 Kwok Wa Leung Elliptically or circularly polarized dielectric block antenna
CN102916243A (zh) * 2012-11-05 2013-02-06 电子科技大学 应用在超高频rfid频带的高增益、小轴比圆极化天线
CN102938485A (zh) * 2012-11-05 2013-02-2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 一种多通道阻抗变换合成的设计方法
CN103337711A (zh) * 2013-05-31 2013-10-02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 基于光子晶体的超高频近场rfid读写器天线
CN103337711B (zh) * 2013-05-31 2015-08-19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 基于光子晶体的超高频近场rfid读写器天线
CN104518282A (zh) * 2014-12-24 2015-04-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极化宽频带高隔离度的微带天线
CN104518282B (zh) * 2014-12-24 2017-05-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双极化宽频带高隔离度的微带天线
CN106450762B (zh) * 2016-10-19 2023-10-10 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的对称馈电网络
CN106450762A (zh) * 2016-10-19 2017-02-22 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的对称馈电网络
CN106911012A (zh) * 2017-04-01 2017-06-30 华侨大学 一种试衣间rfid系统的高增益读写器天线
CN109378592A (zh) * 2018-11-15 2019-02-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稳定波束宽度和低副瓣的宽带天线阵列馈电网络
CN109378592B (zh) * 2018-11-15 2023-11-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稳定波束宽度和低副瓣的宽带天线阵列馈电网络
CN109638442A (zh) * 2018-12-21 2019-04-16 汪鑫志 一种宽带圆极化阵列天线结构
CN109687133A (zh) * 2019-01-08 2019-04-26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 一种小型化北斗卫星终端天线
CN109687133B (zh) * 2019-01-08 2024-02-20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 一种小型化北斗卫星终端天线
CN113889757A (zh) * 2021-11-16 2022-01-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多重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
CN113889757B (zh) * 2021-11-16 2022-11-0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多重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
TWI787048B (zh) * 2022-01-11 2022-12-11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5g微型化高增益天線
CN115377680A (zh) * 2022-08-31 2022-11-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叉形枝节与金属柱复合结构的滤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17594987A (zh) * 2024-01-18 2024-02-23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带线与介质谐振器的漏波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CN117594987B (zh) * 2024-01-18 2024-03-26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带线与介质谐振器的漏波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19599B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9599B (zh)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阵列天线
US11128036B2 (en) Integrated antenna unit, multi-array 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of same
CN106252858B (zh) S/x波段共口径宽带小型化平面天线
US9444148B2 (en) Printed quasi-tapered tape helical array antenna
CN101246997B (zh) 宽带阵列天线的馈电网络
US20050007286A1 (en) Wideband phased array radiator
CN107895846B (zh) 一种具有宽频带的圆极化贴片天线
US606434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dual frequency band antenna
WO201109412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band feed with pseudo-monopulse tracking
US11611154B2 (en) Printed impedance transformer for broadb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US5764195A (en) UHF/VHF multifunction ocean antenna system
US20170237174A1 (en) Broad Band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WO2022166941A1 (zh) 超宽带天线及天线阵列
US6486847B1 (en) Monopole antenna
CN210040568U (zh) 单层同轴馈电双极化微带阵列天线
JPH09298413A (ja) 車載窓ガラスアンテナ装置
CN104901007A (zh) 一种槽耦合圆极化微带天线
CN109509964A (zh) 一种宽带圆极化阵列天线
Zhang et al. A dual-polarized array antena for on-the-move applications in Ku-band
CN212257683U (zh) 一种l波段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WO2020133321A1 (zh) 一种天线单元及阵列天线
JPH0562481B2 (zh)
Li et al. A high-gain circular polarized microstrip slot coupling antenna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KR20090130521A (ko) 폴디드 구조를 이용한 2중 대역 원형편파 마이크로스트립안테나
Phyoe et al. A circularly polarized dual-axis dual-beam array antenna employing a dual-feed network with diagonal 90° phase shi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0222 Dagu South Road, Jinnan District, No. 1310, No.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ddress before: 300222 No. 1310 South Dagu Road, Tianjin, Liu Lindong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IANJIN ENGINEERING NORMAL COLLEGE T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eng Hongxi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