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根型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特别涉及能促进根系生长的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肥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枣树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它耐酸、耐盐碱、耐瘠薄。除通气性过差的黏重土壤外,一般的土壤枣树都能生长。长期以来,有关枣树栽培的研究特别是施肥研究相对较少。生产中,枣树的收入只是作为一种与其间作、套种作物的辅助性收入,因此枣树管理粗放,产量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大枣的营养价值和作为鲜食水果认识的加深,栽培枣树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种植面积日益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种植园。这就需要对枣树进行更为科学的管理,以获得更好的产量,科学施肥是其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
根系是吸收营养的器官,特别是当年发育的各级侧根吸收的养分占枣树所需养分的绝大部分。枣树根系的特点是密度小,分枝能力不强。因此,在施肥上,除提供给枣树合理的养分外,再增加一些能够促进枣树根系生长,提高枣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枣树产量的有效措施。目前急需一种枣树专用肥产品将这些知识融合起来,迄今为止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
中国专利文件CN101205149A(200710115270.7)公开了一种树脂包膜枣树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介绍了一种复配型的枣树专用控释肥。该专利文件的技术为无机肥料,其特点是养分释放缓慢,并与枣树对养分的吸收相吻合。但它不能提供有机营养,也不具备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促根型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将腐熟的有机物、腐殖酸、磷酸二氢钾、无机化肥合理配合得到具有促进枣树根系生长发育且养分含量符合枣树需求的有机-无机专用肥,并进行了大田试验,取得了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促根型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腐熟的有机物 40~55份,
腐殖酸 10~15份,
磷酸二氢钾 3~5份,
尿素 9~15份,
磷酸二铵 5~10份,
硫酸钾 13~17份,
硫酸锌 0.5~1份,
硼砂 0.3~0.5份,
所述腐熟的有机物是以食用菌菌渣75~85份、饼粕15~20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1~2份堆积发酵,晾至水分含量30~35wt%制得。
所述的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栽培料,主要成分为棉籽壳、作物秸杆、锯末、食用菌菌丝体等,其水分含量55~65wt%,有机质含量45~55wt%。
所述的饼粕选自豆饼、花生饼、棉籽饼或油菜饼。优选的,饼粕的粉碎粒径≤20目,市售产品。
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是EM复合菌剂(EM是EffectiveMicroorganesms的简称),它是将光合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放线菌群、菌根菌群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状态中复合培养成的一种定型菌剂。呈棕色半透明状液体,pH值在3.5~4.5之间。市场有售。
所述的腐殖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质,主要存在于泥炭、褐煤、风化煤中。腐殖酸产品市场有售。
所述的硫酸锌、硼砂,工业级市售产品。
本发明的促根型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
以质量份计,将食用菌菌渣75~85份、饼粕15~2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2份充分混合均匀。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55~65wt%,C/N为23~28质量比,pH7~7.5。
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5~1.8米的梯形堆,长度不限,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0~15个,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有氧发酵。待料堆温度升至50℃开始计时,发酵5~7天,翻堆,再发酵5~7天。以后每5~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0~35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物水分含量晾至30~35wt%,备用。
所述的打孔,优选孔径3~5厘米,孔深到料堆的底部。
所述的翻堆,优选将料堆表面的料翻入内部,原来内部的料翻到外部。
(2)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制备
以质量份计,取步骤(1)制备的腐熟有机物40~55份,与腐殖酸10~15份,磷酸二氢钾3~5份,尿素9~15份,磷酸二铵5~10份,硫酸钾13~17份,硫酸锌0.5~1份和硼砂0.3~0.5份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和设备进行造粒,得产品。
本发明的枣树专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应用,每棵枣树用量4-5公斤,全部在春天萌芽前一次施入。施用方法是在离树干18-25厘米处呈放射状挖4-6条长50-60厘米、宽20-25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施入肥料后覆土浇水。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如下:
1.有机无机结合,保证大枣高产、优质
仅靠施用有机肥,由于肥料的养分含量低,枣树产量低。完全施用无机化肥又会使大枣品质相对变差。本发明的大枣专用肥既含有适量的有机营养,提高品质,又合理添加了无机养分,保证大枣高产质优。
2.养分配比合理
本发明的大枣专用肥是根据枣树对养分需求规律设计而成,养分配比合理,针对性强,保证枣树高产、稳产。
3.促根与营养调节相结合
腐殖酸和饼粕发酵物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够促进枣树根系生长发育,大枣专用肥除提供给枣树合理的养分外,还提高枣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4.有机、无机结合,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肥沃的标志不仅是养分含量高,还体现在调解水、气、热的能力。本发明的大枣专用肥同时含有棉花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优质有机物,施入土壤既可提高养分,也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强土壤保水、保肥和调解水、气、热的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说明如下:
食用菌菌渣是以棉籽壳为原料栽培平菇后的栽培废料,其含水量59wt%、有机质52wt%、全氮1.96wt%、全磷0.87wt%、全钾2.21wt%、pH值7.62。
饼粕为豆粕,山东光大日月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豆油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含水量6.4wt%、有机质65wt%、全氮2.00wt%、全磷0.56wt%、全钾0.06wt%。
微生物发酵菌剂是EM复合菌剂,江西省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腐殖酸,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振兴腐植酸厂生产,含水量11.3wt%、有机质57wt%、全氮0.69wt%、全磷1.33wt%、全钾0.03wt%。
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硫酸锌和硼砂均过80目筛。
实施例中的原料用量份数均为质量份,所有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
将食用菌菌渣78份、豆粕20份、微生物发酵菌剂2份充分混合均匀。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62%,C/N为27,pH7.1。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5米的梯形堆,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0个,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有氧发酵。待料堆温度升至50℃开始计时,发酵7天,翻堆,再发酵7天。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5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物水分含量晾至35%,备用。
(2)枣树有机-无机专用肥的制备
取步骤(1)制备的腐熟有机物40份,与腐殖酸15份、磷酸二氢钾5份、尿素15份、磷酸二铵10份、硫酸钾13份,硫酸锌1份和硼砂0.5份混合均匀,圆盘造粒,得产品。
本肥料适合土壤养分含量较低的土壤。
实施例2:
(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
将食用菌菌渣84份、豆粕15份、微生物发酵菌剂1份充分混合均匀。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58%,C/N为25,pH7.5。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8米的梯形堆,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5个,盖上塑料薄膜,进行有氧发酵。待料堆温度升至50℃开始计时,发酵5天,翻堆,再发酵5天。以后每5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0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物水分含量晾至30%,备用。
(2)枣树有机-无机专用肥的制备
取步骤(1)制备的腐熟有机物55份,与腐殖酸10份、磷酸二氢钾3份、尿素9份、磷酸二铵5份、硫酸钾17份、硫酸锌0.5份和硼砂0.3份混合均匀,圆盘造粒,得产品。
本肥料适合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
实施例3:
(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同实施例1。
(2)枣树有机-无机专用肥的制备
取步骤(1)制备的腐熟有机物48份,与腐殖酸13份、磷酸二氢钾4份、尿素12份、磷酸二铵9份、硫酸钾13份、硫酸锌0.5份和硼砂0.3份混合均匀,圆盘造粒,得产品。
本肥料适合土壤养分含量中等的土壤。
对比例:
通用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山东光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质含量23%,氮、磷、钾总养分16%。
以上实施例1~3和对比例的应用效果如下:
供试枣树品种为鲁北冬枣,土壤是壤质潮土,树铃7年。对比例和实施例肥料用量相同,每棵树用量4公斤,全部在春天萌芽前一次施入。施用方法是在离树干20厘米处呈放射状挖4条长60厘米、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沟,施入肥料后覆土浇水。
表1应用效果
|
增产效率(%) |
实施例1 |
12.3 |
实施例2 |
14.1 |
实施例3 |
10.6 |
对比例 |
- |
促根效果试验
下面是本发明枣树有机-无机专用肥促根试验情况。
1.试验条件:试验于2009年3-10月在山东省泰山市进行。所有处理除肥料外其它管理一致。
2.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选择大小一致的枣树苗,栽在土壤肥力均匀的大田中,每个处理20棵。每棵施肥0.5公斤。栽植前一次性施用,施用方法是先将肥料施于栽植穴内,与部分土壤混匀后在上面栽植。
表2.试验处理
T1 |
不施肥 |
T2 |
施用对比例肥料 |
T3 |
施用实施例1肥料 |
T4 |
施用实施例2肥料 |
T5 |
施用实施例3肥料 |
3.调查方法:
枣树苗的生长时间为7个月,试验结束时取出树苗(尽量不伤根),调查树苗增加高度、根的数量和根长度,以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差别确定促根效果。
4.试验结果:
表3.本发明枣树促根试验结果
处理 |
苗增高度比对比例增加% |
增根数量比对比例增加% |
增根长度比对比例增加% |
实施例1 |
15.3 |
43.1 |
20.1 |
实施例2 |
12.3 |
52.6 |
25.6 |
实施例3 |
15.6 |
47.5 |
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