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7148A - 开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7148A
CN101707148A CN200910209735A CN200910209735A CN101707148A CN 101707148 A CN101707148 A CN 101707148A CN 200910209735 A CN200910209735 A CN 200910209735A CN 200910209735 A CN200910209735 A CN 200910209735A CN 101707148 A CN101707148 A CN 101707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ctric current
pivot
movable
contac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9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7148B (zh
Inventor
徐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097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7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7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7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7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7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开关,用于对开关中的用于闭合和断开的接触处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降低总的接触电阻。通过在枢转接触杆上增设附加弹性金属片,解决在传统的开关中的枢转接触杆与支撑部的枢转连接处的接触不良的问题。通过在正向/反向转换机构处的可动接触装置上设置附加接触部,增大总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进一步降低在正向/反向转换机构处的可动接触装置与内部输出和外部输出之间的总的接触电阻和生热。

Description

开关组件
本申请是名称为“开关组件”、申请号为:200610002402.0、申请日为2006年1月27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开关组件。还涉及一种高功率直流开关,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动力工具的触发控制的触发开关。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经公知一种Marquardt(商标)2711.5507型的大功率直流开关,其功率为18V直流25A。US6717080B1公开了一种用于带有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组件。US6741051B2公开了一种用于包括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触发控制器。US6104105也公开了一种用于打开或关闭带有电动机的工具的电气开关。US6794594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电动工具的触发开关组件。本申请人自己也销售过用于控制电动工具的开关组件以及其他的各种电气开关。所有这些已公知的开关都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正是在已知的开关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
在现有的开关中,开关中的用于闭合和断开的接触处的结构常使接触处的接触不够良好,从而在接触处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致使生热以及开关的承载能力低或其他的问题。
例如,上面提到的开关有些利用枢转接触杆机构来实现电流的接通和断开,枢转接触杆的一端与支撑部可枢转地连接,支撑部与电流的输入端连接,电路的输出端上连接有固定的接触触头,枢转接触杆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该枢转接触杆的枢转与固定的接触触头接触,从而使电路接通。在这种开关中,当枢转接触杆将电路接通时,电流流经枢转接触杆与支撑部的枢转点、枢转接触杆和固定的接触触头。但是,枢转接触杆与支撑部在枢转点之间的接触可能不是很好。这会产生大的接触电阻并引起发热以及“INT”问题。所谓的“INT”问题,指的是在通常的工作条件或环境下由于在接触点处的电流的不稳定会在接触点处产生火花,火花可能会烧毁或熔化枢转接触板。对于高功率开关来说,这些问题会更严重。
有些传统的开关还存在第二方面的缺陷。有些传统的开关设有正向/反向转换机构,该机构可以变换输出电压的极性。在该转换机构处,有两个转换接触板,这两个转换接触板同时使两个内部输出与两个外部输出连接,这样可以控制输出的极性。在每个内部输出上仅设有单独一个弧状凸面部,弧状凸面部使转换接触板与内部输出之间为线接触。这样来降低接触损失。但是在内部输出上仅设置一个用于接触的凸面部不足以使生热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在于对开关的用于断开和闭合的接触结构或部件进行改进,从而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降低总的接触电阻。
例如,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在传统的开关中的枢转接触杆与支撑部的枢转连接处的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在正向/反向转换机构处的内部输出和外部输出与可动转换接触部件接触处的生热。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的实施方案实现:
方案1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输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并且,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连接;
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
至少两个滑动接触部件,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
直通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并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滑动接触部件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该开关组件的输出部或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
调速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两个滑动接触部件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具有调速功能的电子线路,所述电子线路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电连接;
推杆,其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
所述至少两个滑动接触部件被保持在所述推杆上,并能在所述推杆在一个行程中往复滑动时与所述推杆一起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所述的输入部、调速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以及所述推杆和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位置设置成使得,在所述推杆的往复滑动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一端始终与所述输入部保持接触而导电,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前部一段行程,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后部一段行程,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电断开,而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
该方案的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每一端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弧面,所述输入部、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都具有平面,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滑动接触部件与所述输入部、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的接触分别是所述的接触弧面与各个相应的所述平面的接触。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枢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输入部接触而导电,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枢转,所述的推杆上设有凸轮,在所述推杆处于所述前部一段行程的过程中,所述的凸轮保持压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上,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推杆处于所述后部一段行程的过程中,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
优选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其上端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每一端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弧面。
优选地,每个枢动接触部件上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另一端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弹簧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当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的接触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的。
方案2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输入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连接;
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
调速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并能通过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
具有调速功能的电子线路,其接受来自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的电流并将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的输出部或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
至少两个枢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输入部接触而导电,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枢转;
直通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并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两个枢动接触部件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并将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的输出部或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
推杆,其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所述的推杆上设有凸轮;
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被保持在所述推杆上,并能在所述推杆在一个行程中往复滑动时与所述推杆一起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
所述的输入部、调速固定接触部、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所述凸轮以及所述推杆和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位置设置成使得,在所述推杆的往复滑动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一端始终与所述输入部保持接触而导电,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前部一段行程,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在所述推杆处于所述前部一段行程的过程中,所述的凸轮保持压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上,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后部一段行程,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
方案2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其上端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金属片为弹性铜片。
优选地,每个枢动接触部件上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另一端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弹簧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当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的接触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的。
方案3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第一输入部,其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连接;
第二输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并且,其输入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第一内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其与所述第一输入部连接,并且其上具有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二内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其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二输入部电连通或断开,其输出端具有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一外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输出端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二外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输出端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都具有固定接触面;
换向转动装置,其上设有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所述的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中的每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包括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所述换向转动装置能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致,第一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在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可动接触面仍与所述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在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仍与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
方案3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可动接触装置包括固定在一起而能一起运动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所述可动接触部设在所述可动接触部件上,每个可动接触部件上有至少两个所述可动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都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和至少一个比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更有弹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件,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以保证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接触面稳定地刚性接触,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接触部上的可动接触面与所述固定接触面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固动接触面都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都由铜制成。
方案4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第一输入部,其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连接;
第二输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并且,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第一内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其与所述第一输入部连接,并具有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二内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其输入端能与所述第二输入部电连通或断开,其输出端具有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一外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输出端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
第二外部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输出端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各具有两个分支并形成为U形,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各具有两个分支,所述各个固定接触部的每个分支上各有一个固定接触面;
换向转动装置,其上设有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第三可动接触装置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所述的各个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所述换向转动装置能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以致,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第三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U型分支上的两个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分别与所述U形的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在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可动接触面仍分别与U形的所述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可动接触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固定接触面接触,而第二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分别与U形的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在所述第二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仍分别与U形的所述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两个分支上的固定接触面接触,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和所述第四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
方案4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的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部为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可动接触装置都包括固定在一起而能一起运动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所述可动接触部设在所述可动接触部件上,每个可动接触部件上有至少两个所述可动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和至少一个比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弹性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件,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弹性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刚性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以保证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接触面稳定地刚性接触,所述弹性可动接触接触部上的可动接触面与所述固定接触面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固动接触面都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部输出部的两个分支连接起来形成U形,所述第二外部输出部的两个分支连接起来形成U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装置位于所述换向转动装置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三可动接触装置与所述第四可动接触装置位于所述换向转动装置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所处的那个侧面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所处的那侧面平行且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部输出和所述第二外部输出的输出端各具有两个输出端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部输出和所述第二外部输出的输出端各具有一个输出端子。
方案5
壳体;
电流输入部,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电流输出部用于接收从位于其与所述电流输入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动接触装置输送来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上的其他部件或输送给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流输入部和所述电流输出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部,每个所述固定接触部上都设有固定接触面;
所述的可动接触装置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包括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所述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接触部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以致所述可动接触装置能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收电流且将所接收到的电流经其输送给电流输出部,在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二位置,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固定接触面分离,以便其能中断向所述电流输出部输送电流。
方案5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的可动接触装置包括固定在一起而能一起运动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所述可动接触部设在所述可动接触部件上,每个可动接触部件上有至少两个所述可动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都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可动接触部件,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弹性可动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所述弹性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刚性可动接触部伸出的长度,以保证所述刚性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接触面稳定地刚性接触,所述弹性可动接触接触部上的可动接触面与所述固定接触面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固动接触面都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
改型方案1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电流输入部,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至少一个枢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用于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收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经其输送给电流输出部,电流输出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上的其他部件或输送给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流输入部和所述电流输出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部,每个所述固定接触部都设有固定接触面;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触,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电流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出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第二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电流输出部接触;
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电流输入部附加接触而导电的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电流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
改型方案1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其上端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优选地,每个枢动接触部件上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另一端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弹簧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当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接触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的。
改型方案2
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输入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并且,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电连接;
输出部,其相对于所述的壳体固定;
推杆,其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所述的推杆上设有凸轮;
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被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杆上,并能在所述推杆在一个行程中往复滑动时与所述推杆一起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
至少一个枢动接触部件,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输入部接触而导电,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枢转;
直通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并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接收来自所述输入部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该开关组件的输出部或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
调速固定接触部,其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其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至少一个滑动接触部件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具有调速功能的电子线路,所述电子线路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电连接;
所述的输入部、调速固定接触部、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所述推杆、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和所述凸轮的位置设置成使得,在所述推杆的往复滑动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一端始终与所述输入部保持接触而导电,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前部一段行程,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所述的凸轮保持压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上,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后部一段行程,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电断开,而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而使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接触而导电。
改型方案2的优选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每一端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弧面,所述输入部、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都具有平面,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滑动接触部件与所述输入部、所述调速固定接触部和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的接触分别是所述的接触弧面与各个相应的所述平面的接触。
优选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枢动接触部件。
优选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滑动接触部件。
优选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其上端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接触部件的每一端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弧面。
优选地,每个枢动接触部件上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另一端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弹簧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当所述的凸轮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分离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直通固定接触部的接触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的。
下面结合对本发明进行示意性说明的示意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下面的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20主要涉及的是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立体图,在该图中,推杆被卸下,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1和2、调速固定接触片20、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的相对位置,图中所示为开关处于断开时的状态;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立体图,图中画出了推杆;
图3是该实施例的开关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表示的开关的滑动接触部件与固定接触部件之间的弧面与平面的滑动接触的示意图;
图5是未装滑动接触部件的推杆的示意图;
图6是滑动接触片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滑动接触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装有滑动接触片的推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调速固定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直通固定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开关处于调速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但是图中未画出推杆,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1和2、调速固定接触片20、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的相对位置;
图14是开关处于调速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推杆;
图15是电气调速系统地连接示意图;
图16是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示出了FET地连接;
图17表示的是调速状态时滑动接触片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和调速固定接触片之间的弧面与平面的接触示意图;
图18是开关处于直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但是图中未画出推杆,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1和2、调速固定接触片20、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的相对位置;
图19是开关处于直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推杆;
图20表示的是直通状态时滑动接触片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和直通固定接触片之间的弧面与平面的接触示意图;
图21-46主要涉及实施例2。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立体图,在该图中,推杆被卸下,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调速固定接触片、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直通固定接触片以及枢动接触部件的相对位置,此图仅为示意图,事实上,滑动接触片是固定在推杆上的,而装上推杆后,滑动接触部件的两侧都仅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接触时,枢动接触部件的左端是翘起的,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图22是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另一个立体图,在该图中,推杆被卸下,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调速固定接触片、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直通固定接触片以及枢动接触部件的相对位置,此图仅为示意图,事实上,滑动接触片是固定在推杆上的,而装上推杆后,当滑动接触部件的两侧都仅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接触时,枢动接触部件的左端是翘起的,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图24是图2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另一个立体图,在该图中,推杆被卸下,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调速固定接触片、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直通固定接触片以及枢动接触部件的相对位置。该图中的弹性铜片装在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此图仅为示意图,事实上,滑动接触片是固定在推杆上的,而装上推杆后,当滑动接触部件的两侧都仅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接触时,枢动接触部件的左端是翘起的,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图26是图2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7是枢动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作为附加接触板的一种形式的弹性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作为附加接触板的另一种形式的弹性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壳体剖开的另一个立体图,在该图中,推杆被卸下,以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调速固定接触片、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直通固定接触片以及枢动接触部件的相对位置。该图中的弹性铜片装在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此图中可以看出,当滑动接触部件的两侧都仅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接触时,枢动接触部件的左端是翘起的,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图31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推杆;
图32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推杆,还示出了推杆上的凸轮对枢动接触部件的凸起端的触压;
图33是装有电气调速系统的处于断开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处于断开状态的滑动接触部件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之间的弧面与平面的接触示意图;
图35是带有凸轮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处于调速状态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出推杆;
图37是处于调速状态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画出了推杆;
图38是带有包括电气调速系统的电子线路板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处于调速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推杆上的凸轮对枢动部件的凸起端的触压;
图40是处于调速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推杆上的凸轮对枢动部件的凸起端的触压,还示出了FET的连接方式;
图41处于调速状态的滑动接触部件的弧面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和调速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之间的接触示意图;
图42是处于直通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枢动接触部件闭合,未画出推杆,从而可以看到滑动接触部件的一端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接触,另一端与调速固定接触部件接触;
图43是图4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4是处于直通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枢动接触部件闭合,画出了推杆;
图45处于直通状态时的滑动接触部件的弧面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和调速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之间的接触示意图;
图46是直通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51主要涉及实施例3。
图47是处于直通状态的根据该实施例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枢动接触部件闭合,未画出推杆,从而可以看到滑动接触部件的一端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接触,另一端与直通固定接触部件接触;
图48是图4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9是处于直通状态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枢动接触部件闭合,画出了推杆;
图50处于直通状态时的滑动接触部件的弧面与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和直通固定接触部件的平面之间的接触示意图;
图51是直通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2-69主要涉及实施例4。
图5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图中未画出换向转动装置,以清楚地显示可动换向接触装置的结构和位置状态;
图5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图中画出了换向转动装置;
图5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图中未画出换向转动装置,以清楚地显示可动换向接触装置的结构和位置状态;
图5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在该图中,该开关输出的电压极性与图52-55中所示的输出电压极性不同,图中未画出换向转动装置,以清楚地显示可动换向接触装置的结构和位置状态;
图56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该图与图55相应,但是图中画出了换向转动装置,在该图中,该开关输出的电压极性与图52-55中所示的输出电压极性不同;
图5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图与图55相应,图中主要示出了换向机构,图中未画出换向转动装置,以清楚地显示可动换向接触装置的结构和位置状态,在该图中,该开关输出的电压极性与图52-55中所示的输出电压极性不同;
图58显示了直通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59显示了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60显示了第二外部输出部件的结构;
图61是显示第一外部输出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2显示了换向转动装置及连接在其上的两个可动接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显示了换向转动装置及其上的安装孔;
图64和65显示了两个可动接触装置的结构;
图66显示了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正面结构;
图67显示了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68显示了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69显示了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弧面与对应的接触部件的平面之间的稳定刚性接触以及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孤面与对应的接触部件的平面之间的弹性接触;
图70-73主要涉及实施例5。
图70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带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1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换向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2显示了该实施例中的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73显示了该实施例中的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结构;
图74-76主要涉及实施例6。
图74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带有换向转动结构的开关组件的结构;
图75显示了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外部输出部件的结构;
图76显示了该实施例中的第二外部输出部件的结构;
图77-81涉及的是相应的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20以及图7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3、13-15以及18-19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开关组件包括壳体6.该壳体6上装有作为输入部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和作为另一输入部的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7.带有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和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7都固定在壳体6上.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的一端8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7的一端9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壳体6上还固定有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特别如图11所示,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带有作为直通固定接触部的直通固定接触片11.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还带有作为输出部的端部12.带有作为调速固定接触部的调速固定接触片20的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固定在壳体6上,如图1和10所示.
如图1、9所示,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上带有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
如图2所示,推杆5被保持在壳体6上,并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滑动。
如图1所示,壳体上还设有作为滑动接触部件的两个相同的滑动接触片1和2。滑动接触片1、2用于接收来自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的电流。在该实施例中,滑动接触片的数量为两个,但可以更多。理论上,滑动接触片的数量越多,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越小,总的接触电阻越小,开关的电流承载能力越高。本发明的开关组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设有至少两个滑动接触部件,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降低总的接触电阻。图1中未画出推杆5及其所带有的突出部15,以便清楚地显示滑动接触片1、2、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调速固定接触片20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的相对位置关系。实际上,滑动接触片1、2是固定连接在推杆5上的。如图2、5和8所示,推杆5上带有与其整体形成的突出部15。突出部15上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有用于容纳接触片弹簧(图中未示出)的一端的接触片弹簧孔13。凹槽17的一端带有卡持孔16。滑动接触片1、2带有卡舌部18和突起部12。装配时,先将接触片弹簧(未示出)的一端放置到接触片弹簧孔13内,用滑动接触片的突起部12压靠弹簧的另一端并将卡舌部18插入到突出部15的卡持孔16内,依靠卡舌部18与卡持孔16的配合将滑动接触片卡持在突出部15上。而接触片弹簧由于受到挤压将会对滑动接触片施加推力。然后可以将推杆弹簧(未示出)装入推杆5的推杆弹簧孔14内。当将带有滑动接触片的推杆5装配到开关的壳体上时,推杆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推杆弹簧孔14的孔底部,另一端抵靠在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的凸部40上,所以推杆弹簧会对推杆施加一个向外的推力,使推杆受外力向内推压时能向内滑动。而当向内的推压外力消失或小于推杆弹簧的向外推力时,推杆将向外滑动,直至到达其外伸得最大的位置。同时,依靠接触片弹簧的推力,滑动接触片会紧靠在其要接触的对应部件上,实现良好的电导通。
可以理解,两个滑动接触片1、2能在推杆5在一个行程中往复滑动时与推杆一起相对于壳体6往复滑动,如图1-4所示,调速固定接触片20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之间设有绝缘间隙21,调速固定接触片20与直通固定接触片11之间设有绝缘间隙23。
如图1-4所示,在开关的推杆5没有因受压而向内滑动时,两个滑动接触片的端部24、27、25和28都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接触。此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在推杆5的往复滑动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滑动接触部件1、2的一端24和25虽然滑动,但是始终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保持接触而导电。
如图13-17所示,在推杆5受压而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前部一段行程,开关的推杆5带动滑动接触片1和2的端部27和28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分离而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0接触,在这种状态,电流经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滑动接触片1和2、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和与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连接的具有调速功能的电子线路而流到开关的输出部或由该开关控制的用电设备,此时开关处于调速状态。
如图18-20所示,当开关的推杆5进一步受压而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后部一段行程,推杆5带动滑动接触片1和2的端部27和28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0分离而与直通固定接触片11接触,此时,开关处于直通的状态.此时,电流经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滑动接触片1和2、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而直接流到开关的输出部或由该开关控制的用电设备.
关于电流的流向,还可以参考图77所示。
如图4、6-8、17和20所示,滑动接触片1和2的每一端24、25、27和28都具有一个接触弧面,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调速固定接触片20、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都具有平面。在工作过程中,滑动接触片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调速固定接触片20和直通固定接触片11的接触分别是接触弧面与各个相对应的平面的接触。滑动接触片1和2的每一端也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接触弧面,也便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降低总的接触电阻。
如图15所示,由电子线路构成的电气调速系统(PCB)35通过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上的焊点31与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连接,通过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7上的焊点33与该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7连接。安装时,如果需要,可以利用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的定位点32方便地对电气调速系统35进行定位。当滑动接触片1和2的端部27和28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0接触时,通过焊点31,电气调速系统得电而工作,并输出电子脉冲触发晶体管(FET)。如图16所示,调速固定接触部件3通过焊点37与FET连接而可以向其输送电流。FET的输出端通过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的焊点36而与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连接。下面简述该开关的工作过程。
推杆中心孔装有弹簧,弹簧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推杆处于最向外的位置,此时两个滑动接触片都完全紧贴在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上。负极电源断开,开关处于“OFF”位置。
当推杆向内运动,则两个滑动接触片向调速固定接触片运动,随之与调速固定接触片联接,电流由电源负极输入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并通过两个滑动接触片向调速固定接触片流通,即调速固定接触片得电,调速固定接触片得电后即电气调速系统工作,并输出电子脉冲触发晶体管,同时调速固定接触片向FET输入主电流,FET的输出端连接直通固定片。由于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片是与电气调速系统直接联接的,此时,开关实现了调速功能。如图13-17所示。
随着推杆继续向内运动,两个滑动接触片越过调速固定接触片与直通固定接触片联接,开关处于直通功能。如图18-20所示。
实施例一采用了双滑动接触片的接触方式,即从开始工作到进入调速状态,再到进入直通状态,都使用2个相同的滑动接触片,即所有的工作接触面都是双重的。与采用单滑动接触片移动式接触的产品相比,此款产品在工作时增加了一个电流通道,使得流经每个电流通道的电流得以降低,并降低总的接触电阻,开关的电流承载能力就相应提高了。
实施例2
图21-4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中,开关的直通功能是通过滑动接触片1和2同时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和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的直通固定接触片11接触而实现的.而在实施例2中,直通固定接触部件10上没有直通固定接触片11而设有直通固定接触片211,在推杆的行程的后部一段行程滑动接触片仍与调速固定接触片接触或可以不与调速固定接触片接触,但是肯定不与直通固定接触部件接触.开关的直通功能是通过至少两个枢动接触部件将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与直通固定接触部件连通而实现的.利用至少两个枢动接触部件(枢动接触片)来降低接触电阻是实施例2的一个重要特征.下面详细描述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对于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将不再重点说明.
如图21-2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调速固定接触部件203上设有调速固定接触片220。该调速固定接触片的尺寸、形状或面积与实施例1种的调速固定接触片20不同,以便在推杆205的滑动行程的后部一段行程中,两个滑动接触片201、202仍保持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20接触。当然,在阅读整个说明书后可以理解,滑动接触片201和202也可以在后部一段行程中当枢动接触部件254闭合实现了直通功能时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20分离。
调速固定接触片220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2和直通固定接触部件210之间分别设有绝缘间隙221和223。直通固定接触部件210上带有与之一体的直通固定接触片211,该直通固定接触片211与实施例1中的直通固定接触片11不同。该直通固定接触片211上设有两个固定触头261。在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204上设有支撑部251。如图22清楚地示出地,支撑部251上带有凹形结构255。枢转接触部件254上设有与支撑部的凹形结构255配合的凹槽280。枢转接触部件254上还设有拉簧连接部256。枢转接触部件254的作为电流输出侧的一端278上有一个孔270,利用该孔,触头262被铆接在该枢转接触部件上。另一端261形成作为枢动接触部件的压靠部的凸起端。该凸起端具有圆滑过渡的弧面。如图23-26所示,壳体上固定有拉簧连接部259。装配时,将枢转接触部件254的凹槽280装配到支撑部251上的凹形结构255上,将拉簧(未示出)的一端连接到枢转接触部件上的拉簧连接部256上,另一端连接到相对于壳体固定的拉簧连接部259上。拉簧的拉力会使枢转接触部件254的触头262紧压在直通固定接触片211的固定触头261上。
实施例2中的腿杆205与实施例1中的推杆的区别在于其上还设有凸轮285,如图31、32和35所示。图35中看不到推杆205上的滑动接触部件201和202,但是实际上,推杆205上设有滑动接触部件201和202,滑动接触部件201和202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固定在推杆205上。
图21-26所示的是开关未装推杆205时的状态.在将推杆装配到开关上以后,当滑动接触部件尚未与推杆205一起向内滑动而使滑动接触部件与调速固定接触片接触时,推杆上的凸轮285会压靠在枢转接触部件的凸起端261上,而使两个枢动接触部件的触头262与直通固定接触片211上的触头261分离,如图30-32所示。
在实施例2中,在枢动接触部件254上设有弹性铜片256或弹性铜片266。弹性铜片的作用在于补偿凹形结构255处或支撑部251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204与枢动接触部件254之间的接触的不足。弹性铜片提供了枢动接触部件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之间的附加接触。如图21、23和24所示,枢动接触部件254上设有位于其上侧的弹性铜片256。但是也可以如图25和26所示,在枢动接触部件254的下侧设置弹性铜片266。而且,当需要设置两个弹性铜片时,可以分别在枢转接触部件254的上侧和下侧设置弹性铜片256和弹性铜片266。在每个枢动接触片上设置至少一个弹性铜片来降低接触处的电阻是实施例2的一个可选的重要特征。弹性铜片还可以实现对枢动接触部件与作为输入部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之间的辅加导电。
图30-32示出的是推杆尚未向内滑动或即使向内滑动但也还不足以使滑动接触片201和202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20接触时的状态,在此状态,推杆上的凸轮285的压靠面287保持压靠在枢动接触片254的凸起端261上,致使枢动接触片的触头262随着端部278或268的翘起而与固定触头261分离.此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推杆205开始或继续向内滑动,即在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前部一段行程,其会带动两个滑动接触片向内滑动而使其一端与调速固定接触片220接触。但是凸轮285仍然保持压靠着凸起端261,端部278或268及触头262仍然翘起。仍无法实现直通,开关处于调速状态。如图36-40所示。
随着推杆205继续向内滑动,在推杆向内滑动的全部行程中的后部一段行程,凸轮285将离开凸起端261。在对枢动接触部件施加向下拉力的拉簧的作用下,枢动接触部件的端部278下降使得在电流输出侧的触头262与触头261接触闭合而实现直通功能。如图42-44所示。
如图27所示,枢动接触片上的一端278带有铆接孔270,弹性铜片256和/或266的一端258和/或268可以通过该铆接孔而锚固在枢动接触片的上侧和/或下侧上。由于弹性铜片的弹性,带有锚固好的弹性铜片的枢动接触片被装配到支撑部251上以后,弹性铜片的另一端部257和/或267将紧紧地压靠在支撑部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和/或支撑部的上端部的一侧上。
图34、41和45分别为在开关的断开状态、调速状态和直通状态时滑动接触片201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222、调速固定接触片220之间的弧面与平面接触的示意图。
可以看出,在推杆205的往复滑动的整个形成过程中,滑动接触部件201和202的一端224始终与电源输入固定接触片222保持接触而导电。
如图38所示,由电子线路构成的电气调速系统(PCB)235的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电气调速系统235与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207上的焊点233、调速固定接触部件203上的焊点231连接。安装时,如果需要,可以利用直通固定接触部件210上的定位点232方便地对电气调速系统235进行定位。当调速固定接触部件得电时,电气调速系统得电而工作并输出电子脉冲触发晶体管(FET)。
如图40所示,FET与直通固定接触部件210上的焊点236连接,并与调速固定接触部件203上的焊点237连接,调速固定接触部件203通过焊点237向FET输入主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有两个作为滑动接触部件的滑动接触片201和202,但是,根据具体情况,用一个滑动接触片或更多个滑动接触部件也可以。下面对该实施例的开关的工作过程作简要说明:
枢动接触部件的256处都装有拉簧,受向下拉力作用。在推杆下方做有凸轮。当推杆不受外力作用时,两个滑动接触片紧贴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调速固定接触片不得电,凸轮压紧两个枢动接触部件的凸起端,使两个枢动接触部件的左端翘起,与直通接触片的2个触点断开,开关处于“OFF”位置(如图30-34所示)。
随着推杆向内运动,在两个滑动接触片联通调速固定接触片时,即调速固定接触片得电,调速功能实现(如图36-41所示)。
推杆继续向内运动,在凸轮也脱离压迫两个枢动接触部件的凸起端时,两个枢动接触部件受拉簧向下的拉力作用,完成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与直通接触片的电气闭合(如图42-45所示)。
实施例二从开始工作到进入调速状态同实施例一,在直通状态采用并联的枢动接触片闭合式接触。这样在直通状态就实现了枢动接触的双通道分流。与在直通状态下枢动接触形式为单个枢动接触的产品相比,此款产品在直通状态增加了一对触点的接触,从而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降低,开关的载流能力增加。相比实施例一而言,直通状态的枢动接触要好于移动接触的载流能力。
实施例3
图47-5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基本上是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结合。如图51所示,直通固定接触部件上有直通固定接触片311和312。如图47所示,在推杆向内滑动行程的后部一段行程中,或当推杆向内滑动到最内位置时,滑动接触部件301和302与直通固定接触片312接触,而枢动接触部件354的输出端与直通固定接触片311接触,这样通过两个通路实现直通功能,实现了电流的分流,从而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井降低了总的接触电阻,提高了开关的承载能力。
由移动式接触完成从“OFF”到“调速”到“直通”的全过程;同时在直通功能时又附加枢动闭合装置。此时,在“直通”状态,有两个滑动接触片和两个枢动接触片共同完成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与直通接触片的电气联接。2组滑动接触和2组枢动接触的复合,进一步降低了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降低了总的开关内阻,即降低了开关的温升。
虽然在实施例3中,设有两个滑动接触部件和两个枢动接触部件,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利用一个滑动接触部件和一个枢动接触部件的组合或利用更多个滑动接触部件和更多个枢动接触部件的组合来实现降低接触电阻和分流电流的目的。
可以注意到,用来说明这三个实施例附图中都包括换向机构。但是,在对上面的三个实施例做说明时,没有对开关组件的换向机构进行详细地文字说明。因为,本发明可以用于不带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也可以用于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根据是否需要对由该开关组件输出的电压的极性进行变换以实现诸如马达这样的设备的正转或反转,开关组件可以带有换向机构或不带有换向机构。下面将对本发明提出的包括新的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做说明,在这种包括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中可以包括上面所说明过的所有的结构和特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对上面已说明过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改变。这样,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重点描述换向机构的特点,而对于换向机构可能与之组合的上面已经说明过的开关组件的其他的技术特点,将不再赘述。但是,在这种包括换向机构的开关组件中,可以将本发明提出的已经在上面描述过的特点与将要在下面描述的关于换向机构的特点结合起来,以实现具有换向机构的开关的更优性能。
实施例4
图52-61是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的开关组件包括壳体,还可以包括前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组成部件或具有前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特点。如图52-57所示,该开关组件还包括电源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的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07、如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过的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407的输入端409作为第一输入部,其输出端作为第一内部输出部。该输出端上具有作为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正极接触片408。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的输入端作为第二输入部。
该开关还包括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可断开地电连接的作为第二内部输出部的直通固定接触部件410.直通固定接触部件410的输入端能与作为第二输入部的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电连通或断开,且输出端上带有可以作为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负极接触片418.
作为第一外部输出部的第一外部输出部件471相对于壳体固定,其输出端473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如马达的输入端子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作为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接触片475。
作为第二外部输出部的第二外部输出部件472相对于壳体固定,其输出端474用于与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电器设备电连接,其输入端具有作为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的接触片476。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一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和第二外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面。
如图63所示,换向转动装置470上设有四个安装孔447。本实施例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对可动接触装置的改进。如图64-67所示,每个可动接触装置都由一个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和一个比第一可动接触部件弹性更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组成。第一可动接触部件481和第二可动接触部件491组成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第一可动接触部件482和第二可动接触部件492组成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第二可动接触部件492上带有竖脚孔441,供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上的竖脚487插入。插入后,将弹簧(未示出)套在竖脚上,使第二可动接触部件处于弹簧和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之间。然后将组合好的可动接触装置的竖脚487连同弹簧一起插入到换向装置470的相应的安装孔447内。再将转向转动装置470安装到开关本体上,使可动接触装置的可动接触部紧紧压靠到相应的固定接触面上。通过第一可动接触部件与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组合,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降低。
装配好后,通过转动换向转动装置即可以使两个可动接触装置同步转动,并因而能改变两个外部输出部件的输出端473和474上的电压极性。如图52-54所示,当通过旋转换向转动装置而使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可动接触部与负极接触片418和第二外部输出部件的输入端476接触,并使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可动接触部与正极接触片408和第一外部输出部件471的输入端475接触时,输出端473输出正电压,而输出端474输出负电压。如图55-57所示,当通过旋转换向转动装置而使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可动接触部与负极接触片418和第一外部输出部件的输入端475接触,并使第二可动接触装置的可动接触部与正极接触片408和第二外部输出部件472的输入端478接触时,输出端473输出负电压,而输出端474输出正电压。
对于可动接触装置还要做如下的说明:
如图64-66所示,第一可动接触不见482上的可动接触部485自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本体上伸出,第二可动接触部件492上的弹性可动接触部494和428自所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492的本体上伸出,弹性可动接触部428和494伸出的长度大于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刚性可动接触部485伸出的长度,以保证刚性可动接触部485的可动接触面与相应的固定接触面稳定地刚性接触,弹性可动接触部428和494上的可动接触面与固定接触面弹性接触。
这样,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中的每个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包括两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增大了总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使总的接触电阻降低.
可以理解,也可以用多于两个的可动接触部件组合成可动接触装置,这样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就会各具有多于两个的可动接触部。
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可动接触部件的两个可动接触部的可动接触面都为孤面。这样可以实现与平面状的固定接触面良好的滑动接触。另外,在弹性更大的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可动接触部上通过圆滑弯折形成了两个凸片496和498,凸片与接触部的其他部分之间形成圆滑过渡,这有助于可动接触装置的顺畅滑动。
图中所示的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大于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厚度,这样可以实现第二可动接触部件的弹性大于第一可动接触部件的弹性。但是也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材料来实现这两种接触部件之间弹性的差别。
由于第一可动接触装置具有与第二可动接触装置基本相同的结构,所以,通过参考对其中之一种可动接触装置的说明,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另一种可动接触装置的结构。
开关在调速功能时,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的电源通过两个滑动接触部件使调速固定接触片得电,再通过功率晶体管(FET)联接直通固定接触片。而在直通功能时,负极输入固定接触片通过两个滑动接触部件(实施例1),两个枢动接触部件(实施例2)或者两个滑动接触部件和两个枢动接触部件(实施例3)直接联接直通固定接触片,即直通固定接触片将作为电源负极的输入端进入开关转向变换装置的一个输入端,而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片将作为开关转向变换装置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源负极的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输入端将通过转动的联接方式,变换输出端子的“+”、“-”极性,以实现马达的正转或反转的功能(如图52-57所示)。在图52-57中,418处为直通固定接触片410作为转向变换装置输入的一个端子,408处为电源正极输入固定接触片作为转向变换装置输入的另一个端子,475处为输出端子471的一个接触区,476处为输出部472的一个接触区。有2组经复合的转动接触装置。
两个转动接触装置是2组尺寸不一,形状类似的经复合而成的转动接触装置(如图62-69所示)。图62-69中,第一转动接触部件由较厚的铜材制成,第二转动接触部件则由较薄的弹性良好的铜片制成。由于两个转动接触部件的复合,使转向变换装置所有的电气联接均具有两个并联的触电,从而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减小,开关的电流承载能力增加。
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以及本公司现在生产的产品相比,此款开关在换向结构中引入了辅助接触的概念,即工作接触面为2个(现有产品为1个接触面),使得在工作状态时多出了一条电流通道,实现分流功能,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减小,开关的载流能力增加。
实施例5
图70-7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5的开关组件的结构。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似。下面描述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主要区别。
该开关组件还包括用于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的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507、如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过的用于与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的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
如图73所示,正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507的输入端509作为第一输入部,其输出端作为第一内部输出部.该输出端上具有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一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具有两个分支从而形成U形,U形的固定接触部的每个分支上各有一个作为固定接触面的正极接触片518和528.
该开关还包括与电源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可断开地电连接的作为第二内部输出部的直通固定接触部件510。直通固定接触部件510的输入端能与作为第二输入部的负极输入固定接触部件电连通或断开,且输出端上带有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第二内部输出换向固定接触部具有两个分支从而形成U形,U形的固定接触部的每个分支上各有一个作为固定接触面的负极接触片548和568。该直通固定接触部件510上还设有直通固定接触片511和512,技术人员参考前面对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理解这两个接触片的作用。
如图70所示,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81和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71组成第一外部输出部。这两个外部输出部件571和581可以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或各自独立输出。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71和581上分别具有输出端子573和575,这两个输出端子用于输出电压的一级。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72与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82组成第二外部输出部。这两个外部输出部件572和582可以连接起来成一个整体或各自独立输出。外部输出接触部件572和582上分别带有外部输出端子574和576,用于输出电压的另一极。每一极有两个输出端子有助于接线的方便。
如图71所示,换向转动装置570的两个侧面上均承载有可动接触装置。换向转动装置570的两个侧面中的每个侧面上都设有4个竖脚安装孔(图中未示出)。通过这些安装孔,在换向转动装置570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一可动接触装置591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592。在换向转动装置570的另一个侧面上固定有第三可动接触装置593与第四可动接触装置594。第一和第二可动接触装置所处的那个侧面与所述第三和第四可动接触装置所处的那侧面平行且相对。每个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包括两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这样,每个触点都是四个触点并联。但是可以理解,即使仅在可动接触装置上设置一个可动接触部,由于电压的每一极都用两个可动接触装置来导通,也可以确保具有两个触点并联,从而可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降低总的接触电阻。此时,转向变换装置内部所有的触点增加为4个触点并联,可以进一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进一步降低,而输出端子被扩展成573和575一组及574和576一组,其外接连线可以不因承载电流加大而增加线经,而由573和575两根电联接线组成一个极性联接,由574和576两根电联接线组成另一个极性联接,使得联接装配容易。
换向转动装置570的转动位置与输出电压的极性的变化关系与对上面的实施例所说明的基本相同。
可动接触装置的结构与上面的实施例也基本相同。
但是,可以理解,即使每个可动接触装置不是包括固定在一起而能一起运动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而是只有一个可动接触部件构成,由于每一极设有两个可动接触装置,也保证了每一极有至少两个触电并联。
实施例6
如图74-76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开关组件的机构与实施例5的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外部输出部由一个整体的外部输出部件671构成,并具有一个输出端子,第二外部输出部由一个整体的外部输出部件672构成,且其输出端具有一个输出端子.而且,外部输出部件671和672都为U形.这样,每一极有一个外部端子,使得为了增加内部触点数量的内部结构不造成对外部接线结构的改变,使接线简易.此时,转向变换装置内部所有的触点增加为4个触点并联,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流经每个接触点处的电流,并使总的接触电阻进一步降低,而输出端子仍然为M1和M2.其外接连线不因内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使得联接装配容易.
结合上述的说明,从图77中可以理解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以及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从图78中可以理解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以及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从图79中可以理解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以及实施例4的电路原理。从图80中可以理解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和实施例5的电路原理。从图81中可以理解实施例3的电路原理以及实施例6的电路原理。
在本说明书公开的基础上,技术人员可以对上面提到的各个特点以及各种结构进行增减、改型或重新组合,都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提供一种改型的例子。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开关组件包括具有调速功能的电子线路及用于调速的结构以及用于变换输出电压极性的换向机构。特别是,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提出了新的枢转接触部件及与其有关的结构和新的用于换向的可动接触装置。这种新的枢转接触部件可用于各种开关,尤其是可用于不具有调速功能和换向功能的普通开关中,作为开关中的控制电流断开或接通的部件。
这种普通开关组件,包括:壳体;电流输入部,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至少一个枢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该枢动接触部件用于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收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经其输送给电流输出部,电流输出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上的其它部件或输送给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流输入部和所述电流输出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部,每个所述固定接触部都设有固定接触面;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触,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电流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出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第二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电流输出部接触;
所述电流输入部可以具有如实施例2和3中所描述的那样的凹形结构255,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255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或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者上端部的一侧或压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如实施例2中的枢动接触部件254或实施例3中的枢动接触部件354那样的结构,具体将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电流输入部附加接触而导电的弹性金属片256和/或266,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电流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这种简单的开关结构也具有降低接触电阻的效果。但是这种开关可以不具有调速功能和换向功能及这些功能所需的结构部件。
下面提供另一种改型的例子。
这种改型的例子利用的是在实施例4-6中作为换向部件的可动接触装置,但是在该改型的开关组件中,这种可动接触装置起电流断开或接通的作用,而不是换向的作用。换言之,在这种改型的开关组件中,将实施例4-6中的换向机构经过适当的改型后,用作将电流断开或接通的简单开关。当然,在这种开关中,可以具有一个可动接触装置(用于仅对电压的一极进行断开或闭合控制)或两个可动接触装置(用于分别对电压的两极进行断开或闭合控制)。这种开关包括:壳体;电流输入部,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电流输出部用于接收从位于其与所述电流输入部之间的至少一个可动接触装置输送来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上的其他部件或输送给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流输入部和所述电流输出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部,每个所述固定接触部上都设有固定接触面;所述的可动接触装置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包括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每个可动接触部上都具有可以与所述固定接触面接触的可动接触面,所述可动接触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固定接触部在其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一位置,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入端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一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固定接触面接触,以致所述可动接触装置能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收电流且将所接收到的电流经其输送给电流输出部,在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第二位置,所述可动接触装置的输出端的所述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面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固定接触面分离,以便其能中断向所述电流输出部输送电流。可动接触装置采用实施例4-6中所述的形式,包括固定在一起而能一起运动的至少两个可动接触部件481和491,所述可动接触部为设在所述可动接触部件481和491上的可动接触部428和485,每个可动接触部件上有至少两个所述可动接触部。
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实施例4-6中的换向机构可以单独使用。

Claims (4)

1.一种开关组件,包括:
壳体;
电流输入部,其一端用于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至少一个枢动接触部件,所述枢动接触部件具有电流输入侧和电流输出侧,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用于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收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经其输送给电流输出部,电流输出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并将所接收到的电流输送给所述开关组件上的其他部件或输送给要由该开关组件控制的用电设备,所述电流输入部和所述电流输出部上都具有固定接触部,每个所述固定接触部都设有固定接触面;所述电流输入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入部接触,并且所述枢动接触部件能绕所述电流输入部的与该枢动接触部件接触的接触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保持与所述电流输出部分离的状态,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第二位置,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电流输出部接触;
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电流输入部附加接触而导电的弹性金属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一个部分固定在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从而通过所述弹性金属片的弹性而使该金属片的另一个部分紧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以实现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与所述电流输入部之间的辅加导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上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凹形结构的上端部的顶上或其上端部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流输入部上设有凹形结构,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固定接触部设在所述的凹形结构上,所述的弹性金属片设在所述的枢动接触部件的下侧,并且所述的弹性金属片的所述的另一个部分压靠在所述的电流输入部的位于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下表面以下的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枢动接触部件上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枢动接触部件上,另一端相对于壳体固定,所述弹簧对所述枢动接触部件施加作用力,所述枢动接触部件的电流输出侧与所述电流输出部的接触是在所述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实现的。
CN2009102097354A 2006-01-27 2006-01-27 开关组件 Active CN101707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97354A CN101707148B (zh) 2006-01-27 2006-01-27 开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97354A CN101707148B (zh) 2006-01-27 2006-01-27 开关组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24020A Division CN100573762C (zh) 2005-04-18 2006-01-27 开关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7148A true CN101707148A (zh) 2010-05-12
CN101707148B CN101707148B (zh) 2011-07-20

Family

ID=4237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97354A Active CN101707148B (zh) 2006-01-27 2006-01-27 开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714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3217A (zh) * 2012-07-09 2012-10-10 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中的开关换向装置
CN103456523A (zh) * 2012-05-28 2013-12-18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换向开关
CN105336533A (zh) * 2015-11-13 2016-02-17 乐清市风速开关厂 一种防尘交流调速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2997A (en) * 1984-10-09 1986-02-25 Fujisoku Electric Co., Ltd. Trigger switc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6523A (zh) * 2012-05-28 2013-12-18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换向开关
CN102723217A (zh) * 2012-07-09 2012-10-10 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中的开关换向装置
CN105336533A (zh) * 2015-11-13 2016-02-17 乐清市风速开关厂 一种防尘交流调速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7148B (zh) 201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5260B2 (en) Switch assembly
CN101577194B (zh)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CN1819085B (zh) 触发开关
CN101699594B (zh) 开关组件
CN101699593B (zh) 开关组件
CN101707148B (zh) 开关组件
CN100573762C (zh) 开关组件
CN111863483A (zh) 混合开关控制机构
CN100466127C (zh) 开关组件
CN108365400A (zh) 基于延迟技术的防电火花插座
US20230131365A1 (en) Power tool and power tool system
CN212874298U (zh) 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切换装置
CN111584789B (zh) 电动工具及其系统
CN2881923Y (zh) 一种开关结构
CN216928344U (zh) 一种子母式面板开关
CN209461393U (zh) 一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插拔式开关模块
CN207319931U (zh) 一种门开关
CN216054335U (zh) 大电流开关触点的通断控制结构
CN201498451U (zh)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CN221783095U (zh) 一种串并联切换开关及石墨化炉整流系统
CN116487207B (zh) 一种拍合式双电源急速转换开关
CN221126485U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的轻薄型电力导轨
CN215988503U (zh) 混合开关控制机构
CN219267556U (zh) 一种抗短路电流能力强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0805494U (zh) 干式变压器有载调容过渡装置及调容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