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6075A -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6075A
CN101706075A CN200910246941A CN200910246941A CN101706075A CN 101706075 A CN101706075 A CN 101706075A CN 200910246941 A CN200910246941 A CN 200910246941A CN 200910246941 A CN200910246941 A CN 200910246941A CN 101706075 A CN101706075 A CN 101706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lgp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6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6075B (zh
Inventor
潘治良
陈清风
郑翰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469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60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6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6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6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60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所述显示装置另包括有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设置于背光模块的两侧。背光模块包括背板及光源模块,其中背板上形成有贯穿孔。光源模块包括有条状软性电路板,其可分为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背板的贯穿孔,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第一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是对应沿第一面板的侧边分布。第二区段被弯折转向的部分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则对应沿第二面板的侧边分布。

Description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可配合多个显示面板使用的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式电子产品的设计均更佳多元化。除了功能上设计的改进外,产品外观及使用者介面亦是重点设计的项目。在电子产品的设计中,显示面板的运用已成为重要的一环。显示面板一方面可提供显示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作与使用者沟通的介面。此外,显示面板对于产品外观的设计上亦有相当大的运用空间。
传统上电子产品多半设有单一的显示面板作为显示介面。不论是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装置,均使用单一显示面板提供显示影像。然而随着设计的多元化,有部分电子产品上开始使用两个显示面板来提供不同的显示信息。例如在移动电话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主显示屏幕及子显示屏幕;主显示屏幕可显示主要的控制画面或提供播放影片及照片等功能,而子显示屏幕则可作为提供来电显示及多媒体播放信息的介面。
图1所示为传统使用两个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背光模块的背板30两侧分别设有较大的主导光板11及较小的子导光板12。主导光板11旁设置有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而子导光板12旁则设置有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主导光板11及子导光板12的外侧分别设有主显示面板71及子显示面板72。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的光线被主导光板11导引以均匀提供给主显示面板71显示影像;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的光线被子导光板12导引以均匀提供给子显示面板72显示影像。
在上述传统设计中,为了配合设置在背板30两侧的主导光板11及子导光板12,必需使用相互分离的主发光二极管光条51及子发光二极管光条52。因此使整体组装时的零件数目增加,造成组装上流程及时间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双面显示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较少的背光模块零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具有较简易的组装流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可增加组装便利性或降低成本。
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块、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设置对应于背光模块相背的两面。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分别接受背光模块产生的背光光线,并朝向背对背光模块的方向显示影像。背光模块包括有背板及光源模块,其中背板具有相对且分别朝外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是朝向第一面板,而第二面则朝向第二面板。背板上并形成有贯穿孔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
光源模块主要包括有条状软性电路板、多个第一光源及多个第二光源。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第一光源分别设置于第一区段上,而第二光源则设置于第二区段上。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背板的贯穿孔,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位于背板的两侧,且分别沿第一面及第二面延伸。第一区段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是对应沿第一面板的侧边分布。第二区段被弯折转向的部分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则对应沿第二面板的侧边分布。通过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的设置,可分别供给第一面板及第二面板显示影像所需的光源。
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于背板上形成贯穿孔贯穿背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准备条状软性电路板,使其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设置第一光源于第一区段上,以及设置第二光源于第二区段上。将条状软性电路板穿过贯穿孔,并使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分别沿背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延伸。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组装背光模块或显示装置时,可增加便利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面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元件分解立体图;
图3A为光源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经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4A背光模块组装后的第一面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A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第二面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采用镂空设计的背板示意图;
图7A为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实施例的另一面示意图;
图7C为第二区段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D为第二区段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光源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使用图8所示光源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为光源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光源模块所含连接器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背光模块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附图标号
100  背光模块
110  第一导光板
111  侧边
120  第二导光板
210  第一面板
211  覆盖区域
217  侧边
220  第二面板
221  覆盖区域
227  侧边
300  背板
301  第一面
301  第二面
310  贯穿孔
350  边框
361  第一镂空区域
362  第二镂空区域
370  支撑框
400  光线
410  光线
500  光源模块
505  发光侧面
507    发光顶面
510    条状软性电路板
501    第一光源
502    第二光源
511    第一区段
515    表面
512    第二区段
517    表面
531    连接段
533    光源承载段
580    桥接部分
590    连接器
591    端子
591’  端子
701    正极
702    负极
703    正极
704    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此背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使用上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家用的液晶电视、个人电脑及膝上型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的液晶显示屏幕等电子产品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有背光模块100、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分别设置对应于背光模块100相背的两面。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均为液晶显示面板。此外,如图2所示,第一面板210的面积较佳是大于第二面板220,因此第二面板220的覆盖区域272包括在第一面板210的覆盖区域271内。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分别接受背光模块100产生的光线,并分别在朝向背对与面对背光模块100的方向显示影像。
背光模块100包括有背板300及光源模块500。如图2所示,背板300具有相对且分别朝外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第一面301朝向第一面板210,而第二面302则朝向第二面板220。在较佳实施例中,背板300可有部分镂空的区域以减轻重量,但仍需兼顾其结构上的强度及支撑性。如图2所示,背板300上形成有贯穿孔310贯穿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贯穿孔310较佳是设置于靠近背板300边缘或角落的部分,但也可设置于背板300的其他位置。贯穿孔310较佳为一孔缘封闭的完整孔洞(引线孔),但也可仅为在背板300端的孔缘未封闭的开放性凹入部分,例如:贯穿缺口。
光源模块500主要包括条状软性电路板510、多个第一光源501及多个第二光源502。如图2、图3A及图3B所示,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第一光源501设置于第一区段511上,第二光源502则设置于第二区段512上。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均为发光二极管;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发光单元。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背板300的贯穿孔310,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分别位于背板300的两侧,且分别在第一面301上沿一第一方向X以及在第二面302上沿一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区段511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501对应于第一面板210的侧边217;亦即沿第一面板210的侧边217分布。第二区段512被弯折转向的部分及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502则对应于第二面板220的侧边227;亦即沿第二面板220的侧边227分布。通过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设置,可分别供给第一面板210及第二面板220显示影像所需的光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210的侧边217为第一面板210的长边,第二面板220的侧边227为第二面板220的短边。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面板210的侧边217及/或第二面板220的侧边227,可以分别为长边或短边。
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并排设置,并且通过一桥接部分580相连于一端.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较佳是由同一片电路板经切割后分别形成,也就是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较佳为一体成形.当将第二区段512弯折后,如图3B所示,第二区段512即被分为彼此夹一角度的连接段531及光源承载段533.连接段531为与第一区段511连接且未被弯折的部分,因此仍维持与第一区段511并排;而光源承载段533则被弯折成与第一区段511垂直或夹一特定角度.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区段512仅被弯折一次,因此在未被弯折前,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较佳设置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朝相同方向的一面上.当第二区段512被弯折后,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即可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在不同实施例中,当第二区段512视设计需要而被弯折多个次时,例如:三次或五次等奇数次时,可将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一开始即设置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各自的相同面上,使弯折后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可朝向相反面;然而在被弯折偶数次时,例如:两次或四次等,也可将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一开始即设置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各自的相反面上,使弯折后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仍可朝向相反面.
如图2、图3B、图4A及图4B所示,背光模块100并包括有第一导光板110设置在背板300的第一面301上。当光源模块500与背板300组合后,光源模块500的第一区段511至少有一部分沿着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的方向X延伸,因此第一区段511上的第一光源501即沿着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分布。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区段511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一面301,且亦平行于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的方向X,第一光源501则设置在第一区段511背向背板300的表面515上,且第一光源501具有发光侧面505垂直于第一区段511的表面515。换言之,第一光源501采用侧发光设计,而使发光方向Y’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一面301,或者使发光方向Y’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的延伸方向X。如图4B的侧视图所示,第一光源501的发光侧面505朝向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因此可朝向第一导光板110射出光线400,以将光线400射入至第一导光板110内。光线400进入第一导光板110后即受导引均匀分布后再射入第一导光板110上方的第一面板210,如图2所示。
如图2、图3B、图5A及图5B所示,背光模块100并包括有第二导光板120设置在背板300的第二面302上。光源模块500的第二区段512沿着第二面302延伸,当光源承载段533相对于连接段531弯折后,光源承载段533即沿着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的方向Y延伸,因此光源承载段533上的第二光源502即沿着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分布。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导光板120的面积小于第一导光板110的面积,且第二导光板120的位置可能设置于背板300上的任一位置,因此通过第二区段512的可弯折设计,即可使光源承载段533配合第二导光板120的位置并提供光源。
在图5A及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段512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二面302,且亦平行于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的方向Y,第二光源502则设置在光源承载段533于折迭反转后背向背板300的表面517上。第二光源502并具有发光侧面505垂直于光源承载段533的表面517;换言之,第二光源502的发光方向X’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二面302,或者垂直于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的延伸方向Y。如图5B所示,第二光源502的发光侧面505朝向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因此可朝向第二导光板120射出光线410,以将光线410射入至第二导光板120内。光线410进入第二导光板120后即受导引均匀分布后再射入第二导光板120上方的第二面板220,如图2所示。
如图6所示,背板300较佳可以镂空方式设计.在此实施例中,背板300包括有边框350及支撑框370;边框350围成背板300的主要范围,并为支撑并对应于第一导光板110周围区域,而支撑框370则位于边框350内并与边框350连接.边框350及支撑框370之间围成了第一镂空区域361及第二镂空区域362.支撑框370及/或部分的边框350为支撑并对应于第二导光板110的周围区域,并可对第二导光板110进行必要的定位.在本实例中,边框350为一矩形框,且对应于第一区段511与连接段531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其它部分的宽度,而支撑框370则为一U形框,并与边框350互相连接,且支撑框370较佳是与边框350一体成形为背板300.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边框350与支撑框370可为两个相连的矩形框,或者边框350为矩形框、支撑框370为L形框,边框350与支撑框370的区分并无特别的限制.如图6所示,第二区段512的连接段531及光源承载段533沿着方向X上的边框350及方向Y上的支撑框370延伸;连接段531沿着方向X上的边框350分布,弯折后的光源承载段533则沿垂直于边框350的支撑框370,也就是方向Y分布.
在图2、图7A及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是采用顶发光方式设置;换言之,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分别具有发光顶面507,发光顶面507则平行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表面515、517,并朝远离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方向Y发光。如图7A所示,当条状软性电路板510伸入背板300的贯穿孔310后,第一区段511即沿背板300的在第一面301上沿着方向X延伸。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区段511垂直于第一面301,而第一区段511上设置的第一光源501则朝向平行第一面301的方向Y发光;换言之,发光顶面507面朝向第一导光板110的侧边111,如图2所示。
如图7B所示,第二区段512垂直于背板300的第二面302。连接段531及光源承载段533分别垂直于第二面302,连接段531自弯折处以第二面302的法线为轴弯折一或多次以形成光源承载段533。因此连接段531及光源承载段533得以非共线或平行设置,且仍均垂直于第二面302。在此实施例中,连接段531经正反两次90度的弯折,使光源承载段533与第一区段511平行,且与连接段533非共线或平行。但在不同实施例中,若只将第二区段512弯折一次,则光源承载段533则可与连接段间夹一较佳为90度的角度。如图7B所示,光源承载段533于弯折后沿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的方向X延伸,且其上设置的第二光源502均朝向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21发光。换言之,第二光源502的发光顶面507面朝向第二导光板120的长边的侧边121。若改变第二区段512弯折的次数或位置,则光源承载段533可对应至第二导光板120的不同侧边,如图7C所示的短边的侧边121。
此外,第一区段511上设置的第一光源501不一定需与第二区段511上设置的第二光源502采用相同发光方向。例如可使第一光源501采用顶发光设计,而使第二光源采用侧发光设计;反之亦然。以实施例而言,第一区段511可采用如图7A的设计,而第二区段512采用如图5B的设计。此时仅需将第一区段511与第二区段512间的连接处弯折,即可使第一区段511垂直于背板300的第一面301,而第二区段512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二面302。同样地,也可采用图5A的第一区段511设计而搭配图7B所示的第二区段512设计,即第一区段511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一面301,而第二区段512垂直于背板300的第二面302。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呈直线排列以形成一长条形状。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则分别形成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上,因此亦呈直线形的排列。如图9A所示,当第二区段512穿过背板300端的孔缘未封闭的开放性凹入的贯穿孔310或贯穿缺口时,即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连接处产生第一次的侧向折迭。折迭后的第二区段512与第一区段511间夹90度的夹角。接着如图9B所示,于第一次的侧向折迭位置旁进行第二次侧向折迭,使第二区段512再次弯折90度。因此此时第二区段512总共转动了180度,而与原来的方向刚好相反,但却与第一区段511平行朝相同方向X延伸。原本呈直线排列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于两次折迭后形成了并排的状态,且分设于背板300的两侧。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较佳是采用顶发光式设计,后续第二区段512上的设计及弯折方式可参考前述的实施例。
在如图10A所示的实施例中,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亦呈直线排列以形成一长条形状。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则分别形成于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上,因此亦呈直线形的排列。然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是采用侧发光的设计。如图10B所示,当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背板300端的孔缘未封闭的开放性凹入的贯穿孔310或贯穿缺口后,则将第二区段512及第一区段511自连接处对折。后续第二区段512上的设计及弯折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以奇数次或偶数次的对折来改变光源承载段533的位置。
如图11所示,光源模块500另包括有连接器590供与后端的控制电路或驱动电路连接。连接器590具有多个端子591供分别连接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的正负极。第一光源501较佳是采用串联电路设计,因此具有共同的正负极各一。第二光源502也采用相同的设计,而具有共同的正负极各一。如图11所示,与第一光源501的正极701与负极702间连接的端子591之间较佳夹有闲置的端子591’,即不与第一光源501或第二光源502的正负极连接的端子,以减少短路的可能性。但是在不同设计中,也可采第二光源501的正极703及负极704间不夹有闲置端子591’的设计。此外,为考虑布线上的便利性,较佳是将第一光源501的正极701与负极702相邻设置,并将第二光源501的正极703及负极704相邻设置。
图12所示为背光模块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如图12所示,步骤1210包括于背板300上形成贯穿孔310贯穿背板300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贯穿孔310的形成方式较佳包括冲压、一体成形、钻孔或其他工艺。此外,贯穿孔310可视设计上需要形成为封闭式的孔洞或是位在背板300侧边开放式的凹入部。
步骤1230为准备条状软性电路板510,使其具有相连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在较佳实施例中,直接以一整块的软性电路板进行裁切,以产生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将分离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连接,以形成条状软性电路板510。此外,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可以为直线设置或并排设置,以配合不同的设计需求。
在较佳实施例中,是将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并排,并使两者相连于一端。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呈直线排列,头尾相接。
步骤1251及1253分别为设置第一光源501于第一区段511上,以及设置第二光源502于第二区段512上。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较佳是同样采用顶发光或侧发光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上;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两者也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发光方向设计。必需注意的是,无论采用顶发光或侧发光的方式设置,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于组装后的发光方向较佳是平行于背板300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
步骤1270包括将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贯穿孔310,并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分别沿背板300的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延伸。藉此设置,即可使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沿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分布。当背光模块包括有第一导光板110及第二导光板120时,则需分别将两者设置于第一面301及第二面302上,并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分别沿第一导光板110及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111、121延伸。
在较佳实施例中,当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呈并排设置时,可选择性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平行或垂直于背板300.若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平行于背板300时,则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较佳是采用侧发光式设计.反之,若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垂直于背板300时,则其上设置的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较佳是采用顶发光式设计.
此外,当第二区段512平行于背板300时,在第二区段512穿过贯穿孔310后,即折迭反转第二区段512承载第二光源502的部分,并使反转的部分与未折迭的部分夹一角度。此时反转及未反转的部分会以相反面朝向背板300的第二面302;然而第二光源502需设置在反转部分上背向背板300的一面上。折迭反转第二区段512的位置及次数可视第二导光板120的位置而调整,原则为使第二光源502得以分布于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
若第二区段512垂直于背板300时,在第二区段512穿过贯穿孔310后,即需以背板300第二面302的法线方向为轴弯折第二区段512一或多次,使第二区段512承载第二光源502的部分沿第二导光板120延伸。弯折第二区段512的位置及次数可视第二导光板120的位置而调整,原则为使第二光源502得以分布于第二导光板120的侧边。在较佳实施例中,可以正反向交替弯折90度的方式使第二区段512形成为阶梯状;但也可以同方向连续弯折的方式使第二区段512形成为勾状,如图7D所示。
当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呈直线设置时,也可选择性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平行或垂直于背板300。第一光源501及第二光源502的设置方式如同前述的实施例。当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平行于背板300时,在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贯穿孔310后,则将第二区段512及第一区段511自连接处对折。后续第二区段512上的设计及弯折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以奇数次或偶数次的对折来配合第二导光板120的位置。然而当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垂直于背板300时,在条状软性电路板510穿过贯穿孔310后,即在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连接位置进行第一折迭及第二折迭等两次折迭。第一折迭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相对夹角由0度变为90度;而第二折迭则使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的相对夹角由90度变为180度。因此原本呈直线排列的第一区段511及第二区段512于两次折迭后形成了并排的状态,且分设于背板300的两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其中所述背板上形成有一贯穿孔,是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以及
一光源模块,包括:
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相连的一第一区段及一第二区段;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
其中,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延伸,且所述这些第一光源及所述这些第二光源分别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另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一光源是沿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以及
一第二导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区段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二光源是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一侧边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包括相连接的一连接段及一光源承载段,所述这些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上;所述第一区段是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接段并排并相连于一端,所述连接段并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侧边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产生折迭反转使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夹一角度且以相反面朝向所述第二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背向所述第二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光源承载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垂直于所述第一面且自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接段弯折以垂直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连接段的弯折处是以所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为轴产生弯折至少一次,使所述连接段及所述光源承载段为非共线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第二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产生多个次弯折使所述光源承载段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是设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朝向所述第二导光板侧边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光源承载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二区段的所述连接段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侧边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一面且自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段弯折以垂直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是呈直线排列,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的连接处产生多个侧向折迭,使所述第二区段反转且至少一部分沿所述第一区段的延伸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处产生折迭的位置是穿过且设置于所述贯穿孔。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侧向折迭包括一第一折迭及一第二折迭,所述第一折迭使所述第一区段与折迭后的第二区段夹90度角,所述第二折迭使夹90度角的所述第一区段及所述第二区段于折迭后夹180度角。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垂直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侧边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顶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是平行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背向所述第一面的表面,且具有一发光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表面,所述发光侧面是面向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侧边。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区段是以所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为轴产生弯折至少一次,使所述第二区段上设置的所述第二光源沿所述第二导光板的侧边分布。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平行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区段产生折迭反转使所述第二区段承载所述第二光源的部分与其他部分夹一角度且以相反面朝向所述第二面。
20.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一背板,包括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并具有一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
一条状软性电路板,包括连接的一第一区段与一第二区段,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是穿过所述贯穿孔,且所述第一区段配置于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二区段则配置于所述第二面上;
多个第一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上;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二区段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另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第一面上,并具有一第一侧边;以及
一第二导光板,配置于所述第二面上,并具有一第二侧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另具有一镂空区域贯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所述镂空区域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另具有一第一镂空区域与一第二第一镂空区域,皆贯穿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导光板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二导光板则仅对应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弯折处,位于所述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区段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包括一连接段与一光源承载段,所述这些第二光源是配置于所述光源承载段上,所述连接段则连接所述光源承载段与所述第一区段。
2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一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
一第一面板,对应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面设置;以及
一第二面板,对应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面设置。
CN2009102469412A 2009-12-07 2009-12-07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ctive CN1017060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69412A CN101706075B (zh) 2009-12-07 2009-12-07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69412A CN101706075B (zh) 2009-12-07 2009-12-07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1251.9A Division CN102168827B (zh) 2009-12-07 2009-12-07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6075A true CN101706075A (zh) 2010-05-12
CN101706075B CN101706075B (zh) 2012-05-23

Family

ID=4237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69412A Active CN101706075B (zh) 2009-12-07 2009-12-07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60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17A (zh) * 2010-05-21 2011-11-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面出光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778854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两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9124A (zh) * 2014-04-11 2015-10-14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键盘背光具有遮蔽效果的软性电路板
CN105739141A (zh) * 2016-04-29 2016-07-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液晶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3138497A (zh) * 2021-04-20 2021-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车载显示面板及车辆
WO2022227141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面板、车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7830A (zh) * 2005-05-30 2005-10-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其光源模块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17A (zh) * 2010-05-21 2011-11-23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面出光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2252217B (zh) * 2010-05-21 2013-03-2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双面出光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778854A (zh) * 2012-10-25 2014-05-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两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79124A (zh) * 2014-04-11 2015-10-14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键盘背光具有遮蔽效果的软性电路板
CN105739141A (zh) * 2016-04-29 2016-07-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液晶显示模组和终端
WO2017185465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液晶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05739141B (zh) * 2016-04-29 2020-01-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液晶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3138497A (zh) * 2021-04-20 2021-07-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车载显示面板及车辆
CN113138497B (zh) * 2021-04-20 2022-05-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车载显示面板及车辆
WO2022227141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面板、车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6075B (zh) 2012-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0660B (zh) 显示装置及信息处理设备
CN101706075B (zh)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EP3196941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EP2009487A1 (en) Backlight unit of direct type
US20040075628A1 (en) Double-side display device
TWI401507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器
US20110205145A1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and Backlight Module
US1012648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55602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745665B (zh)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101231400A (zh)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与笔记本电脑
US2016008653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9025679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dynamic backlighting
CN100376969C (zh) 导光元件及采用该导光元件的背光模组
CN103487980B (zh) 显示装置
CN113126344A (zh) 电子装置
CN102168827B (zh) 具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US9905169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3849523U (zh) 一种中框支架、背光结构及液晶电视
CN101299109B (zh) 具有契型对接式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KR2011002975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01138411Y (zh)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CN114299828A (zh) 显示单元、拼接屏以及显示装置
CN105739183A (zh) 一种背光源、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09362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