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9673A - 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9673A CN101689673A CN200880024162A CN200880024162A CN101689673A CN 101689673 A CN101689673 A CN 101689673A CN 200880024162 A CN200880024162 A CN 200880024162A CN 200880024162 A CN200880024162 A CN 200880024162A CN 101689673 A CN101689673 A CN 1016896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am
- peristome
- minute opening
- air space
- free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H01M8/2484—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xternal manifo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008/1095—Fuel cells with polymeric electroly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由流体供给板(15)从底板(13)的面方向的侧部供给的氢在流通空间(14)中扩散后,在块体群(25)的流路(26)中分散,运送至微小开口,对各单电池均等地供给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歧管将阳极流体供给至电池堆的各单电池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的能量问题的高涨,因而要求更高的能量密度且排出物清洁的电源。燃料电池是具有现有电池的数倍的能量密度的发电机,具有能量效率高,另外在排出气体中不含有或含有很少的氮氧化物或硫氧化物的特征。所以,是符合作为下一代的电源设备的要求的极其有效的设备。
燃料电池的电池单元,在作为电解质膜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侧具备阳极侧催化剂体(阳极)和阴极侧催化剂体(阴极)。而且,通过阳极流体通路和阴极流体通路以背对背的状态形成的隔板和电池单元交替地配置而形成单电池,通过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构成电池堆。在这样的堆叠构造的燃料电池中,为了将燃料均匀地分配至各个单电池并在电池堆中均匀地进行燃料的供给,具备歧管,将来自歧管的燃料供给至各单电池。
如果燃料向电池堆的各单电池的供给变得不均匀,则各单电池的输出产生偏差,发电效率降低,电池堆整体的输出受到低输出的单电池的输出的影响。因此,对于歧管而言,对燃料向电池堆的各单电池的供给要求高维的均匀分配性能。
根据这样的状况,提出了对电池堆的各单电池均匀地供给燃料的各种技术(日本特开平9-161828号公报)。在此,由与电池堆邻接的扩散用的空间(第2空间)和被供给作为燃料的富氢气体的第1空间构成用于供给燃料的歧管。被供给至第1空间的富氢气体从贯通孔被运送至第2空间,在第2空间中扩散并被供给至各单电池。
由于富氢气体在第2空间中扩散,因而对靠近贯通孔的单电池的供给量和对远离贯通孔的单电池的供给量的偏差减小,从而对电池堆整体的单电池均等地供给富氢气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618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有必要使富氢气体在第2空间中扩散,因而有必要相对于第1空间和第2空间合计的总容积而增大第2空间的容积的比例。因此,如果在某种程度上不确保从贯通孔至单电池的距离,则贯通孔和各单电池的位置关系导致供给量产生偏差,为了对各单电池均等地供给富氢气体,歧管的大型化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歧管薄型化,也能够对各单电池均等地供给阳极流体的燃料电池。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1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具备电池单元、电池堆以及歧管,所述电池单元经由电解质膜而将阳极和阴极接合,所述电池堆将多个具有隔板和所述电池单元的单电池层叠,所述隔板具备阳极流体通路,所述歧管用于将阳极流体供给至所述单电池的所述阳极流体通路所面临的位置,其中,所述歧管由底板、顶板以及流体供给板构成,所述底板具备多个面临所述阳极流体通路的微小开口,所述顶板在与所述底板的上面之间且在内面形成有所述阳极流体的流通空间,所述流体供给板具备流通流路,所述流通流路将阳极流体从所述流通空间的面方向的侧部供给至所述流通空间,在所述流体供给板的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和所述微小开口之间的所述底板的上面具备块体群,所述块体群形成流路,所述流路用于使从所述流通流路供给的所述阳极流体分散至所述微小开口,使从所述流体供给板的所述流通流路供给的所述阳极流体在所述流通空间中降低流速,使流速降低后的所述阳极流体流通至所述块体群的所述流路并分散至所述微小开口。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通过流体供给板的流通流路而将阳极流体从流通空间的面方向的侧部供给至流通空间并使流速降低,使流速降低后的阳极流体流通至块体群的流路并分散至微小开口,因而能够在薄型化的歧管的有限空间中使阳极流体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而分散,即使歧管薄型化,也能够对各个单电池均等地供给阳极流体。
并且,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形成多个由所述块体群形成的流路,远离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宽度比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宽度更宽。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远离阳极流体被运送到的开口部的流路的宽度宽,因而远的流路的流通阻力变低,变得容易流通,不管距开口部的距离如何,都能够将阳极流体从多个流路均等地运送至微小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形成多个由所述块体群形成的流路,远离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长度比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长度更短。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远离阳极流体被运送到的开口部的流路的长度短,因而远的流路的流通压力损失变小,变得容易流通,不管距开口部的距离如何,都能够将阳极流体从多个流路均等地运送至微小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具备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将夹着所述块体群的所述微小开口的相反侧的所述流通空间分离成多个空间,并且,将所述阳极流体分配至所述多个空间。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分离板将阳极流体分配至多个空间,因而能够使阳极流体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而以均匀的状态分散。
另外,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具备分离壁,所述分离壁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将夹着所述块体群的所述微小开口的相反侧的所述流通空间分离成多个空间,对应于由所述分离壁分离的多个空间而形成有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将阳极流体从对应于多个空间的开口部运送至多个空间,因而能够使阳极流体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而可靠且均匀地分散。
另外,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夹着所述微小开口而在所述块体群和所述流体供给板的面方向的相反侧的底板上还具备块体群和流体供给板。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运送流过微小开口的两侧的块体群的流路的阳极流体,因而能够提高向微小开口的流通压力并将阳极流体供给至微小开口。
另外,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相对的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配置。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从在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配置的开口部供给阳极流体,因而能够抑制阳极流体相对于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的供给分布。
另外,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并排设置所述微小开口,使得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微小开口相对于远离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微小开口而从夹在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所述块体群离开。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由于在块体群之间以倾斜状态并排设置微小开口,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阳极流体的供给分布。
另外,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一种燃料电池,而且,在所述顶板上具备多个面临所述阳极流体通路的微小开口,在所述底板的下部和所述顶板的上部分别配置所述电池堆。
依照所涉及的特征,能够夹着歧管而在两侧配置电池堆,能够在薄型化的歧管中,将阳极流体供给至许多电池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观图。
图2是外部歧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4是表示流动于底板的燃料的状况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1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观,图2中显示了外部歧管的分解立体,图3中显示了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图4中显示了流动于底板的燃料的状况。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具备作为运送燃料(氢)的歧管的外部歧管2,从外部歧管2将氢供给至电池堆3,该燃料(氢)作为阳极流体。在外部歧管2上,例如,连接有供给从吸氢合金等得到的氢的图中未显示的燃料供给部,在电池堆3的发电部,连接有图中未显示的控制电路。
电池堆3的电池单元4成为在作为电解质膜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面侧具备阳极侧催化剂体(阳极)和阴极侧催化剂体(阴极)的膜·电极接合体。而且,阳极流体通路(省略图示)和阴极流体通路7以背对背的状态形成的隔板5和电池单元4交替地层叠,形成单电池11,通过层叠多个单电池11而构成电池堆3。在这样的堆叠构造的燃料电池1中,为了将氢均匀地分配至层叠在各单电池11上的隔板5的阳极流体通路并在电池堆3中均匀地进行氢的供给,具备外部歧管2。
此外,隔板5不限于阳极流体通路和阴极流体通路7以背对背的状态形成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将阳极流体供给至阳极并能够将阴极流体供给至阴极的形状即可。
基于图2~图4,说明外部歧管2。
如图2所示,外部歧管2具有顶板12和底板13,在顶板12的内面和底板13的上面之间形成有氢的流通空间14。在底板13的面方向的侧部,具备以与底板13共面的状态配置的流体供给板15,在流体供给板15上形成有流通流路16,该流通流路16将氢从流通空间14的面方向的侧部供给至流通空间14。在底板13和流体供给板15上配置有顶板12,流通流路16设在顶板12的内面和流体供给板15的上面之间。
在流通流路16上,具备在流通空间14侧开口的开口部17,开口部17与底板13的流入部18连通。流通流路16的端部作为燃料供给口19。在燃料供给口19连接有图中未显示的燃料供给部。
如图2、图3所示,在底板13的上面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12个)微小开口24,这些微小开口24面临单电池11(参照图1)的阳极流体通路。微小开口24,例如以相对于一个单电池11(参照图1)而分别配置1个或多个的方式并排设置成一列。
此外,在图示例中,虽然列举说明了将12个微小开口24形成为一列的示例,但也可以将12个形成为二列以上等,形成许多微小开口24。
在流入部18和微小开口24之间的底板13的上面,形成有块体群25,由块体群25形成流路26,该流路26用于使从流入部18供给的氢分散至微小开口24。
如图4所示,块体群25并排设置有多个块体27,块体27之间作为流路26。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27的宽度(图中的左右方向)相对于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27的宽度而宽阔地形成。即,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流路26的宽度H相对于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宽度h而宽阔地形成,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压力损失变小。
此外,夹着微小开口24而在块体群25的相反侧设置阻止壁,该阻止壁阻止氢向反流入部18侧流出,也可以确保氢向微小开口24的供给压力。
由于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宽度H相对于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宽度h而宽阔地形成,因而不管距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距离如何,都均匀地分配从流路26流至微小开口24的氢的量。均匀地分配至微小开口24的氢从微小开口24向下(相对于流过流路26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流下,供给至各单电池11(参照图1)的阳极流体通路。
在上述的外部歧管2中,如图4所示,从流体供给板15的燃料供给口19供给氢,从流通流路16经由开口部17、流入部18而将氢运送至流通空间14,沿平面方向扩散。在流通空间14中扩散并减速的氢分配至块体群25的多个流路26而流通。
多个流路26如上所述(如图3所示),由于远离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宽度H相对于靠近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26的宽度h而宽阔地形成,因而不管距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距离如何,所运送的氢都均匀地分配至流路26。均匀地分配至流路26的氢从微小开口24向下(相对于流过流路26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流下,供给至单电池11(参照图1)的阳极流体通路。
因此,在经由外部歧管2而将氢供给至电池堆3的燃料电池1中,从面方向的侧部供给至流通空间14的氢在流通空间14中扩散,均匀地分散至块体群25的流路26,流过流路26的氢的量均匀,运送至微小开口24。所以,不设置大的扩散空间或增厚歧管的厚度而导致大型化,即,即使歧管薄型化,也能够对各单电池均等地供给氢。
(实施方式2)
基于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5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此外,除底板13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图3所示的底板13(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所示,在底板13上,在流入部18和微小开口24之间的上面形成有块体群32。由块体群32形成流路33,该流路33用于使从连通孔23供给的氢分散至微小开口24。块体群32并排设置有多个块体34,块体34之间作为流路33。
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34的宽度(图中的左右方向)相对于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34的宽度而宽阔地形成。即,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宽度H相对于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宽度h而宽阔地形成,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压力损失变小。
另外,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34的长度(图中的上下方向)相对于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块体34的长度而较长地形成。即,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长度l相对于靠近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长度L而较短地形成,远离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流路33的压力损失变小。
此外,也可以相同地构成块体群32的多个块体34的宽度,使流路的宽度等间隔而只改变流路的长度。
通过改变流路33的宽度和长度,不管距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的距离如何,都均匀地分配从流路33流至微小开口24的氢的量。均匀地分配至微小开口24的氢从微小开口24向下(相对于流过流路33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流下,供给至各单电池11(参照图1)的阳极流体通路。
(实施方式3)
基于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
图6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此外,除底板13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图3所示的底板13(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设置分离板36,该分离板36在微小开口24的排列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将夹着块体群25的微小开口24的相反侧的流通空间14分离成2个空间14a、14b,分离板36配置成将流入部18(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分成两部分的状态。即,分离板36将从流通流路16的开口部17供给的氢分配至2个空间14a、14b。因此,由分离板36将氢分配至2个空间14a、14b,因而能够使氢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24而以均匀的状态分散。
此外,也可以将分离板36设在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底板13上。
(实施方式4)
基于图7,说明第4实施方式。
图7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此外,除底板13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图3所示的底板13(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设置分离壁51,该分离壁51在微小开口24的排列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将夹着块体群25的微小开口24的相反侧的流通空间14分离成2个空间14a、14b,对应于2个空间14a、14b而在底板13上形成有流入部55a、55b。在流入部55a、55b侧的底板13的面方向的侧部,具备以与底板13共面的状态配置的流体供给板52,在流体供给板52上形成有流通流路53a、53b,流通流路53a、53b从流通空间14的面方向的侧部将氢供给至流通空间14。
在流通流路53a中,具备与流通空间14a的流入部55a连通的开口部54a,在流通流路53b中,具备与流通空间14b的流入部55b连通的开口部54b。流通流路53a、53b的端部作为燃料供给口56a、56b,在燃料供给口56a、56b连接有图中未显示的燃料供给部。而且,在底板13和流体供给板52上配置有图中未显示的顶板,流通流路53a、53b设在顶板的内面和流体供给板52的上面之间。
在上述的外部歧管中,供给至流通流路53a、53b的氢经由开口部54a、54b,流入部55a、55b而分别运送至空间14a、14b,从块体群25的流路26供给至微小开口24。因此,由分离壁51将氢运送至2个空间14a、14b,能够使氢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24而可靠地且以均匀的状态分散。
(实施方式5)
基于图8,说明第5实施方式。
图8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此外,除底板13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图3所示的底板13(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相对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底板,图示的第5实施方式夹着微小开口24而在块体群25的相反侧(面方向的相反侧)还具备块体群25。即,成为与图中的上侧的块体群25相对且在微小开口24的图中的下侧也具备块体群25的构成。而且,在底板13的图中的下侧具备流体供给板15,从而从微小开口24的两侧的块体群25的流路26供给氢。
在底板13的侧部具备流路连通板61,在流路连通板61上形成有连通路62,该连通路62将2个流体供给板15的燃料供给口19连通。而且,在连通路62上连通有燃料供给路63。即,如果从燃料供给口63供给氢,则从连通路62将氢运送至2个流体供给板15的燃料供给口19,从微小开口24的两侧使氢扩散至流通空间14,从2个块体群25的流路26分别将氢供给至微小开口24。
因此,能够在2个块体群25之间提高氢向微小开口24的流通压力,能够使氢的供给稳定而将氢供给至微小开口24。
(实施方式6)
基于图9,说明第6实施方式。
图9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底板的内侧面的外观。此外,除底板13以外的部件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与图3所示的底板13(第1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相对于图8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块体群的流路的宽度不同,并且,流体供给板的氢的流入位置不同,而且,微小开口的排列状态不同。因此,对与图8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底板13的面方向的侧部的两侧,分别具备以与底板13共面的状态配置的流体供给板71、81,在流体供给板71、81上形成有流通流路72、82,流通流路72、82从流通空间14的面方向的两侧部(图中的上下方向)将氢供给至流通空间14。
在流通流路72上具备开口部74,该开口部74在流通空间14侧开口,开口部74与底板13的流入部75连通。流通流路72的端部作为燃料供给口73。同样,在流通流路81上具备开口部84,该开口部84在流通空间14侧开口,开口部84与底板13的流入部85连通。流通流路81的端部作为燃料供给口83。
在底板13的侧部具备流路连通板61,在流路连通板61上形成有连通路62,该连通路62将2个流体供给板71、81的燃料供给口73、83连通。而且,在连通路62上连通有燃料供给路63。即,如果从燃料供给路63供给氢,则从连通路62将氢运送至2个流体供给板71、81的燃料供给口73、83。
在底板13的上面,形成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12个)微小开口24,这些微小开口24面临单电池11(参照图1)的阳极流体通路。微小开口24,例如以相对于一个单电池11(参照图1)而分别配置1个或多个的方式并排设置成一列。在流入部75和微小开口24之间以及在流入部85和微小开口24之间的底板13的上面,分别形成有块体群38,由块体群38形成流路40,该流路40用于使从流入部75、85供给的氢分散至微小开口24。块体群38并排设置有多个块体39,块体39之间作为流路40。块体39的宽度均匀地构成,流路40的宽度均匀。
而且,相对的流体供给板71、81的流通流路72、82的通向流通空间14的开口部74、84在微小开口24的排列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配置。即,流通流路72的开口部74配置在图中的左侧的端部附近,流通流路82的开口部84配置在图中的右侧的端部附近。
另外,以靠近流通流路72、82的开口部74、84的微小开口24相对于远离开口部74、84的微小开口24而从夹在与开口部74、84之间的块体群38离开的方式并排设置微小开口24。即,微小开口24以向图中的右上方倾斜的状态并排设置。
因此,从在微小开口24的排列方向上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配置的开口部74、84供给氢,将氢供给至沿从开口部74、84离开的方向倾斜配置的微小开口24,能够抑制氢相对于微小开口24的排列方向的供给分布并将氢均匀地供给至微小开口24。
(实施方式7)
基于图10、图11,说明第7实施方式。
图10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部歧管的分解立体,图11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外观。此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图1、图2)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示的实施方式作为在顶板28上形成微小开口22的外部歧管20。其他构成与图2所示的外部歧管相同。微小开口22与设在底板13上的微小开口24对应地形成。而且,如图11所示,在底板13的下侧和顶板28的上侧分别具备电池堆3。
通过应用在顶板28上形成微小开口22的外部歧管20,能够夹着外部歧管20而在两侧配置电池堆3,能够在薄型化的外部歧管20中,将阳极流体供给至2个电池单元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氢作为阳极流体而举例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甲醇以及其他燃料的供给。
产业上的实用性
由于能够在薄型化的歧管的有限空间中使阳极流体相对于多个微小开口而分散,因而即使歧管薄型化,也能够对各个单电池均等地供给阳极流体。
Claims (9)
1.一种燃料电池,具备电池单元、电池堆以及歧管,所述电池单元经由电解质膜而将阳极和阴极接合,所述电池堆将多个具有隔板和所述电池单元的单电池层叠,所述隔板具备阳极流体通路,所述歧管用于将阳极流体供给至所述单电池的所述阳极流体通路所面临的位置,其中,
所述歧管由底板、顶板以及流体供给板构成,
所述底板具备多个面临所述阳极流体通路的微小开口,
所述顶板在与所述底板的上面之间且在内面形成有所述阳极流体的流通空间,
所述流体供给板具备流通流路,所述流通流路将阳极流体从所述流通空间的面方向的侧部供给至所述流通空间,
在所述流体供给板的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和所述微小开口之间的所述底板的上面具备块体群,所述块体群形成流路,所述流路用于使从所述流通流路供给的所述阳极流体分散至所述微小开口,
使从所述流体供给板的所述流通流路供给的所述阳极流体在所述流通空间中降低流速,使流速降低后的所述阳极流体流通至所述块体群的所述流路并分散至所述微小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形成多个由所述块体群形成的流路,远离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宽度比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宽度更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形成多个由所述块体群形成的流路,远离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长度比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流路的长度更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将夹着所述块体群的所述微小开口的相反侧的所述流通空间分离成多个空间,并且,将所述阳极流体分配至所述多个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备分离壁,所述分离壁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将夹着所述块体群的所述微小开口的相反侧的所述流通空间分离成多个空间,对应于由所述分离壁分离的多个空间而形成有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微小开口而在所述块体群和所述流体供给板的面方向的相反侧的底板上还具备块体群和流体供给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相对的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在所述微小开口的排列方向上沿彼此相反的方向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并排设置所述微小开口,使得靠近所述流通流路的通向所述流通空间的开口部的所述微小开口相对于远离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微小开口而从夹在与所述开口部之间的所述块体群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顶板上具备多个面临所述阳极流体通路的微小开口,在所述底板的下部和所述顶板的上部分别配置所述电池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1265/2007 | 2007-07-10 | ||
JP2007181265A JP5207440B2 (ja) | 2007-07-10 | 2007-07-10 | 燃料電池 |
PCT/JP2008/062027 WO2009008316A1 (ja) | 2007-07-10 | 2008-07-03 | 燃料電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9673A true CN101689673A (zh) | 2010-03-31 |
CN101689673B CN101689673B (zh) | 2013-03-13 |
Family
ID=40228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241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89673B (zh) | 2007-07-10 | 2008-07-03 | 燃料电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89179B2 (zh) |
EP (1) | EP2109176B1 (zh) |
JP (1) | JP5207440B2 (zh) |
CN (1) | CN101689673B (zh) |
WO (1) | WO20090083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32014B1 (ko) * | 2009-09-18 | 2012-04-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분배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고체산화물 연료전지 모듈 |
JP5065367B2 (ja) * | 2009-12-15 | 2012-10-3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793432B2 (ja) * | 2012-01-11 | 2015-10-14 | 東芝燃料電池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及び分配マニホールド |
US10211478B2 (en) | 2015-10-07 | 2019-02-19 | Bloom Energy Corporation | Fuel cell stack column including stress-relief compon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7962A (ja) * | 1985-03-08 | 1987-01-26 | Hitachi Ltd | 燃料電池 |
JP2610255B2 (ja) * | 1987-01-22 | 1997-05-14 | 株式会社東芝 | 溶融炭酸塩燃料電池 |
JPH01281682A (ja) * | 1988-05-09 | 1989-11-13 | Toshiba Corp | 燃料電池 |
JPH0758619B2 (ja) * | 1990-09-13 | 1995-06-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複合大容量型ガスヘッダー構造 |
JPH07118330B2 (ja) * | 1991-03-19 | 1995-12-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燃料電池用ガスヘッダ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燃料電池 |
JP3252473B2 (ja) * | 1992-08-12 | 2002-02-04 |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 |
JP3691141B2 (ja) * | 1995-12-14 | 2005-08-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 |
CN2484648Y (zh) * | 2001-06-01 | 2002-04-03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的导流极板 |
CN100356618C (zh) * | 2003-06-04 | 2007-12-19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料电池导流双极板及其制造方法 |
DE602006016389D1 (de) | 2005-10-20 | 2010-10-07 | Samsung Sdi Co Ltd | Teilpassives Brennstoffzellensystem |
JP4851160B2 (ja) * | 2005-10-27 | 2012-01-1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 |
JP5268044B2 (ja) * | 2007-02-16 | 2013-08-21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 |
-
2007
- 2007-07-10 JP JP2007181265A patent/JP520744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7-03 US US12/450,048 patent/US838917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3 CN CN2008800241621A patent/CN10168967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3 EP EP08790831.5A patent/EP210917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7-03 WO PCT/JP2008/062027 patent/WO20090083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09176A1 (en) | 2009-10-14 |
JP5207440B2 (ja) | 2013-06-12 |
JP2009021051A (ja) | 2009-01-29 |
CN101689673B (zh) | 2013-03-13 |
US8389179B2 (en) | 2013-03-05 |
US20100104911A1 (en) | 2010-04-29 |
EP2109176A4 (en) | 2012-02-29 |
EP2109176B1 (en) | 2014-12-24 |
WO2009008316A1 (ja) | 2009-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1064B2 (en) | Fluid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at least two fluids of a fuel cell | |
CN100527502C (zh) | 高燃料利用率燃料电池的流场设计 | |
US6794077B2 (en) | Passive water management fuel cell | |
CN101689672A (zh) | 燃料电池 | |
KR100528338B1 (ko) | 직접 메탄올 연료전지용 연료 공급장치 | |
CN213042931U (zh) |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歧管和具有该歧管的燃料电池堆 | |
CN101689673B (zh) | 燃料电池 | |
CN101584073B (zh) | 燃料电池 | |
CN105474443B (zh) | 燃料电池 | |
EP2026399B1 (en) | Membraneless micro fuel cell | |
JP5603894B2 (ja) | 燃料電池 | |
US8524413B2 (en) | Manifold and solid oxide fuel cell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
CN102082281A (zh) | 燃料电池 | |
CN1330029C (zh) |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中使用的电池堆 | |
CN102214833B (zh) | 湿气交换器和燃料电池堆 | |
CN101689674A (zh) | 燃料电池 | |
JPH01151163A (ja) | 燃料電池 | |
US20070099063A1 (en) | Solid polymer fuel cell | |
JPH07192739A (ja) | 燃料電池 | |
JPH11144746A (ja) | りん酸型燃料電池 | |
JPH048611Y2 (zh) | ||
JP5023647B2 (ja) |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