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6547A -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6547A
CN101686547A CN200810222729A CN200810222729A CN101686547A CN 101686547 A CN101686547 A CN 101686547A CN 200810222729 A CN200810222729 A CN 200810222729A CN 200810222729 A CN200810222729 A CN 200810222729A CN 101686547 A CN101686547 A CN 101686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ach
frequency domain
domain configuration
lead code
configur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2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6547B (zh
Inventor
杨鼎成
丁昱
王立波
肖国军
潘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227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86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6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6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UE分别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并包括如下步骤: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并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UE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预先获取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实现PRACH频域配置的系统和装置。本发明方案能够避免频域碎片的产生,并尽量减小信令开销,降低PRACH不能被探测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项目(LTE)系统中关于随机接入信道(PRACH)具有如下的配置:a)针对频分双工(FDD)模式,一个子帧内至多允许存在一个可用于PRACH传输的频带资源。b)针对时分双工(TDD)模式,根据PRACH发送密度的需求,一个子帧内允许存在多个用于传输PRACH的频带资源,并且各可用频带资源的相对关系亦已固定。但标准中只规定了PRACH的频域数目的配置,并没有给出具体的PRACH物理频带位置,仅使用nPRBoffset RA表示第一个可用于PRACH传输的物理资源块索引。目前有两种方案用来确定nPRBoffset RA的值。
1、预定义方式。
这种方式将PRACH的频带位置配置于在系统下边带处,紧邻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每个小区中PUCCH信道占用的频带数目是随时间变化的,但通过系统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小区中PUCCH可能占用的最大频带资源,利用这一信息,配置PRACH信道紧邻最大的PUCCH信道,这样就避免PRACH信道与PUCCH信道发生资源冲突,如图1所示。
2、明确信令指示方式。
利用7bit信令明确指示PRACH信道的物理资源位置。由于LTE系统中最大的系统带宽为20M(100个PRB),7bit信息能够指示PRACH位于任何一个物理资源上。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灵活配置PRACH信道使其可以位于系统频带的任何一处,如图2所示。
3、将PRACH信道配置于PUCCH格式2与PUCCH格式1之间。每个小区中PUCCH格式2占用的频带资源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而PUCCH格式1则随时间变化。将PRACH信道配置为紧邻PUCCH格式2,如图3所示,则PRACH信道的位置亦固定。
现有的三种PRACH配置方案均存在一些缺陷:
对于采用预定义指示PRACH频域位置的方式,由于PRACH频域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只能将PRACH配置在PUCCH所能占用的最高带宽的上方。由于PUCCH信道所占用的带宽是随时间变化的,当PUCCH信道占用的频带资源小于最大的PUCCH信道带宽时,PRACH信道将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道分割为多块并形成了资源碎片,如图1所示。由于LTE系统上行信道为单载波信道,因此资源碎片是难以被基站和UE利用。资源碎片的形成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行峰值速率的提高。
对于采用7bit明确信令指示方式,当PRACH配置于系统频带中间区域时,PRACH信道分割PUSCH信道,将对PUSCH信道中的数据跳频或资源调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PRACH信道应尽量配置在系统边带处。这种灵活配置方式并没有给系统性能带来很大的性能提升,而7bit的信令指示增加了系统的信令开销。
第三种方案能够避免产生资源碎片,但由于PUCCH格式1信道能否被探测是由系统配置的。假设其被设置为不允许探测,同时如果一个子帧内存在多个PRACH信道,由于PUCCH不能被探测导致PRACH信道同样不能被探测,则该方案中能够被探测的系统带宽将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系统的资源调度性能。
综上所述,现有的PRACH配置方案或者造成资源碎片从而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低,或者增加了额外的信令开销,或者导致PRACH不能被探测,都会对系统性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能够避免频域碎片的产生,并尽量减小信令开销,降低PRACH不能被探测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UE分别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并包括如下步骤:
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并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UE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预先获取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E,所述基站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信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策略选择模块选择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所述UE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带宽信息模块,用于获取并保存系统带宽信息;
频域配置模块,用于接收PRACH频域配置信令,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信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策略选择模块选择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UE,所述UE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带宽信息模块,用于获取并保存系统带宽信息;
频域配置模块,用于接收PRACH频域配置信令,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PRACH频域配置方法中,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UE则进行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这样就融合了几种配置方法的优点,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配置方法,通过信令指示通知UE,能够较大程度的优化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定义方式进行PRACH频域配置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信令指示方式进行PRACH频域配置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将PRACH配置在PUCCH格式2与PUCCH格式1之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PRACH的频域配置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前导码格式0的PRACH的频域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PRACH频域配置系统示意图。
图示说明:
图1和图2所示的坐标图中,左斜线长方格表示配置了PUCCH的子帧,交叉线长方格表示配置了PRACH的子帧,其它空白的区域表示配置PUSCH的子帧;
图3和图5的坐标图中,左斜线长方格表示配置了PUCCH格式2的子帧,右斜线长方格表示配置了PUCCH格式1的子帧,竖斑马线长方格表示PUCCH混合区,交叉线长方格表示配置了PRACH的子帧,其它空白的区域表示配置PUSCH的子帧。
以上个坐标图中,横轴均为时间,纵轴均为频率,每个小长方格时间长度为0.5ms。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是将PRACH的频域位置划分为几种可选的配置模式,基站通过较少的信令指示UE选择配置模式进行PRACH的频域位置映射。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规定了3种配置模式,分别是:
1、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系统频域下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NMax_PUCCH RB处,即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1
2、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即其中NPUCCH_format 2 RB表示PUCCH格式2所占用的带宽;
3、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上,即下边带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3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规定了6种配置模式,分别是:
1、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系统下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即
2、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系统上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即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5
其中NUL RB表示系统上边带处的带宽;
3、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下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即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6
4、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即: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7
5、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上,即下边带
Figure A20081022272900148
6、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上边缘上,即上边带 n PRBoffset RA = N UL RB .
对于第一实施例,可以使用2bit信令来指示这3种下边带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对于第二实施例,可以使用3bit信令来指示这6种PRACH频域配置方式,如表1所示。这种方式保留了PRACH配置的灵活性,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基站提供了选择。
            2bit                         3bit
信息比特    PRACH频域位置    信息比特    PRACH频域位置
00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1
000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2
01001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4
10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5
010
11          保留             011
                             100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8
                             101
Figure A20081022272900159
                             110-111    保留
表1
由于LTE上行信道为单载波信道,PRACH频域位置将影响到系统的上行峰值速率。因此设置PRACH的频域位置时需要考虑其与其他物理信道的兼容。本发明提出的PRACH频域配置方法针对不同系统优化策略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配置方法,融合了几种配置方法的优点,基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配置方法,通过信令指示通知UE,能够较大程度的优化系统性能。所述资源优化策略根据包括: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和/或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目前,LTE定义了5种PRACH前导码结构,包括格式0~4。格式0长度为1ms,格式1和格式2的长度均为2ms,格式3长度为3ms,格式4长度约为157.3us。格式4只能用于TDD系统的上行导频时隙中传输,而格式0-3则可以用在FDD系统和TDD系统的常规子帧中传输。
当PRACH前导码选用格式1-3时,由于前导码的长度为2-3个子帧,如果采用紧邻PUCCH最大带宽处的配置方式时,可能造成较多的资源碎片的产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将PRACH置于PUCCH格式1和PUCCH格式2之间的频域配置方法。又如,当一个子帧中存在多个PRACH信道时,采用置于PUCCH格式1和PUCCH格式2之间的方法将造成信道探测带宽的急剧下降,影响系统的调度性能,此时可以采用将PRACH紧邻PUCCH最大带宽处的配置方法以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上述原则,将PRACH前导码格式和当前系统需求作为选择系统优化策略的依据,具体地说,
对于前导码格式0,PRACH前导码的长度为1ms,占用一个子帧。根据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的资源优化策略,将PRACH信道配置于紧邻子帧中的PUCCH信道。可以给出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物理资源位置索引
Figure A20081022272900161
Figure A20081022272900162
NMax_PUCCH RB是PUCCH在各个时隙所能占用的最高带宽。对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00,对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000或001。
前导码格式0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其它PRACH频域配置方式,较佳地,当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且一个子帧内存在多个PRACH信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将PRACH信道配置于紧邻子帧中的PUCCH信道。
对于前导码格式1-3:前导码的长度是为2ms或3ms,此时前导码将占用2个或3个子帧,由于相邻子帧间的PUCCH所占用的频带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如果采用与前导码格式0相同的方式配置PRACH将使得PUSCH产生较多资源碎片。为了避免产生碎片,将PRACH频域位置紧邻PUCCH格式2区域。因此要进一步确定在PUCCH所占用的带宽NPUCCH RB(nsubframe)中,PUCCH格式2占用的带宽NPUCCH_format 2 RB,然后给出第一个可用于PRACH的物理资源位置索引
Figure A20081022272900163
Figure A20081022272900164
对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01,对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010或011。
前导码格式1-3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其它PRACH频域配置方式,较佳地,当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且上行峰值速率必须满足一定要求(例如不小于预定值)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对于PRACH前导码格式4:该格式只适用于TDD制式,并且在上行导频时隙(UpPTS)内传输,由于UpPTS中不存在PUCCH信道,因此可将该格式中第一个可用于PRACH传输的物理资源位置索引配置为下边带
Figure A20081022272900171
或上边带
Figure A20081022272900172
对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10,对于第二实施例,对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为100或101。
本发明实施例的PRACH频域配置方法中,基站和用户设备UE分别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PRACH频域配置过程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并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所述映射关系表可以采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3种配置方式或第二实施例的6种配置方式。
步骤402:UE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预先获取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UE可以通过系统广播信息中给出的PUCCH基准资源大小,结合系统中上下行子帧的配置、混合自动重传(HARQ)进程中的时隙关系,以及当前子帧的编号等信息可以计算出当前子帧中PUCCH信道占用的资源,其中包含PUCCH占用的带宽信息。所述UE预先获取的带宽信息包括:PUCCH可能占用的最大带宽NMax_PUCCH RB、PUCCH格式2占用的带宽NPUCCH_format 2 RB和/或系统的带宽NUL RB
PUCCH包括两种PUCCH格式1和PUCCH格式2,PUCCH所占用的带宽NMax_PUCCH RB即为PUCCH格式1占用的带宽与PUCCH格式2占用的带宽之和,其中可能包含这两种格式的混合区域。
本发明并未对UE获取PUCCH所占用的带宽NMax_PUCCH RB的具体方式作出限定,UE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获知PUCCH所占用的带宽NMax_PUCCH RB,例如通过接入过程中的相关信令获知,或者在UE中配置PUCCH所占用的带宽NMax_PUCCH RB信息。
若需要配置的PRACH数目为复数个,则所述UE在频域上配置PRACH的步骤包括:
UE在所确定的PRACH频域配置位置处的子载波配置第一个PRACH,
UE在系统带宽上与所述配置了第一个PRACH的子载波处于对称位置的子载波配置第二个PRACH;
UE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若是,则结束配置PRACH的步骤;否则,将当前要配置的PRACH配置在与配置了前数第二个PRACH的子载波紧邻且未配置PRACH的子载波上,并返回所述UE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的步骤。
这样就可以实现将PRACH交替对称地配置在系统带宽上。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前导码格式0的PRACH的频域配置的一种示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E,所述基站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601,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策略选择模块602,用于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信令下发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策略选择模块602选择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模块601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所述UE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604,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带宽信息模块605,用于获取并保存系统带宽信息;
频域配置模块606,用于接收PRACH频域配置信令,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模块604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605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较佳地,所述基站中的策略选择模块602包括:
策略单元,用于选择当前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和/或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配置方式选择单元,根据策略单元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确定PRACH配置方式,包括:若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若资源优化策略为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
所述基站中的策略选择模块602进一步包括:
前导码格式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
则所述策略单元根据前导码格式单元得到的PRACH前导码格式,确定当前所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
所述配置方式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前导码格式单元确定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4,则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或上边缘。
较佳地,所述UE的频域配置模块606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确定PRACH频域配置位置;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位置确定单元确定的PRACH频域配置位置处的子载波配置第一个PRACH,UE在系统带宽上与所述配置了第一个PRACH的子载波处于对称位置的子载波配置第二个PRACH;对于第三个及其之后的PRACH,将当前要配置的PRACH配置在与配置了前数第二个PRACH的子载波紧邻且未配置PRACH的子载波上;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每配置一个PRACH后,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若是则停止所述配置单元的配置操作。
本发明方案是适用于LTE系统的随机接入信道频域配置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配置模式,从而尽量减少了资源碎片的产生,保证PRACH位于系统的边带,不会对PUSCH中的数据跳频和资源调度产生不利影响,尽量避免了因一个子帧内存在多个PRACH导致的信道探测带宽下降的不利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和用户设备UE分别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并包括如下步骤:
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并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UE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预先获取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优化策略包括: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和/或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包括:
基站根据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选择最符合资源优化策略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预先获取的带宽信息包括:PUCCH可能占用的最大带宽NMax_PUCCH RB、PUCCH格式2占用的带宽NPUCCH_format2 RB和/或系统带宽NUL R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选择最符合资源优化策略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包括: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根据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频域下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根据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4,则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长度为2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选择最符合资源优化策略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包括: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根据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频域下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或上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根据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4,则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或上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长度为3比特。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根据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的适用条件进一步包括:一个子帧内存在多个PRACH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根据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的适用条件进一步包括:上行峰值速率不小于预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需要配置的PRACH数目为复数个,则所述UE在频域上配置PRACH的步骤包括:
UE在所确定的PRACH频域配置位置处的子载波配置第一个PRACH,
UE在系统带宽上与所述配置了第一个PRACH的子载波处于对称位置的子载波配置第二个PRACH;
UE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若是,则结束配置PRACH的步骤;否则,将当前要配置的PRACH配置在与配置了前数第二个PRACH的子载波紧邻且未配置PRACH的子载波上,并返回所述UE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的步骤。
12、一种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频域配置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信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策略选择模块选择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所述UE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带宽信息模块,用于获取并保存系统带宽信息;
频域配置模块,用于接收PRACH频域配置信令,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中的策略选择模块包括:
策略单元,用于选择当前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和/或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配置方式选择单元,根据策略单元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确定PRACH配置方式,包括:若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若资源优化策略为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中的策略选择模块进一步包括:
前导码格式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
则所述策略单元根据前导码格式单元得到的PRACH前导码格式,确定当前所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
所述配置方式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前导码格式单元确定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4,则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或上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2、13或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频域配置模块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确定PRACH频域配置位置;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位置确定单元确定的PRACH频域配置位置处的子载波配置第一个PRACH,UE在系统带宽上与所述配置了第一个PRACH的子载波处于对称位置的子载波配置第二个PRACH;对于第三个及其之后的PRACH,将当前要配置的PRACH配置在与配置了前数第二个PRACH的子载波紧邻且未配置PRACH的子载波上;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每配置一个PRACH后,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若是则停止所述配置单元的配置操作。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策略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的资源优化策略选择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
信令下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策略选择模块选择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查找所述映射关系表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信令,并将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下发至UE。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选择模块包括:
策略单元,用于选择当前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和/或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配置方式选择单元,根据策略单元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确定PRACH配置方式,包括:若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格式1与PUCCH格式2之间;
若资源优化策略为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则确定PRACH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紧邻频域下边带或上边带的PUCCH最大带宽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选择模块进一步包括:
前导码格式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PRACH前导码格式;
则所述策略单元根据前导码格式单元得到的PRACH前导码格式,确定当前所采用的资源优化策略,包括: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0,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提高信道探测的带宽;
若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1-3,则选择的资源优化策略为:尽可能避免资源碎片;
所述配置方式选择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前导码格式单元确定PRACH前导码格式为PRACH前导码格式4,则选择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为:将PRACH的频域位置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下边缘或上边缘。
19、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包括:
映射关系模块,用于保存PRACH频域配置方式与PRACH频域配置信令的映射关系表;
带宽信息模块,用于获取并保存系统带宽信息;
频域配置模块,用于接收PRACH频域配置信令,根据所述PRACH频域配置信令查找映射关系模块中的映射关系表得到相应的PRACH频域配置方式,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在频域上配置PRACH。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E的频域配置模块包括:
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来自带宽信息模块的系统带宽信息以及所述PRACH频域配置方式,确定PRACH频域配置位置;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位置确定单元确定的PRACH频域配置位置处的子载波配置第一个PRACH,UE在系统带宽上与所述配置了第一个PRACH的子载波处于对称位置的子载波配置第二个PRACH;对于第三个及其之后的PRACH,将当前要配置的PRACH配置在与配置了前数第二个PRACH的子载波紧邻且未配置PRACH的子载波上;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每配置一个PRACH后,判断是否完成PRACH的频域配置,若是则停止所述配置单元的配置操作。
CN2008102227298A 2008-09-23 2008-09-23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1686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27298A CN101686547B (zh) 2008-09-23 2008-09-23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27298A CN101686547B (zh) 2008-09-23 2008-09-23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547A true CN101686547A (zh) 2010-03-31
CN101686547B CN101686547B (zh) 2012-04-25

Family

ID=4204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27298A Active CN101686547B (zh) 2008-09-23 2008-09-23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865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8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4110772A1 (zh) * 2013-01-17 2014-07-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95984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方法及设备
EP3445123A1 (en) * 2017-08-18 2019-02-2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28088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rach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076C (zh) * 2000-05-18 2004-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信道辨识和符号同步的综合方法
CN101179356A (zh) * 2007-11-28 2008-05-1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68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4110772A1 (zh) * 2013-01-17 2014-07-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159080B2 (en) 2013-01-17 2018-12-18 Fujitsu Limite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8195984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方法及设备
EP3445123A1 (en) * 2017-08-18 2019-02-2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13755A (zh) * 2017-08-18 2019-03-0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0999870B2 (en) 2017-08-18 2021-05-04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52144B2 (en) 2017-08-18 2022-09-2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28088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rach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328088B (zh) * 2018-12-17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rach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910443B2 (en) 2018-12-17 2024-0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ACH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6547B (zh)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5696B (zh) 信道接入方法、装置、ue及基站
CN107682923B (zh) 功率余量上报的方法及相应的用户设备
US8000294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mobile station t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mapping method
US202100071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US20190124649A1 (en) Rach preamble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with data and/or control signals
US20200008189A1 (en) Ultra-Reliability Design for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in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CN101686560B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频域位置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8353427A (zh) 共享通信介质上的随机接入信道信令
US11330568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equipment
US117708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indicative of cancelation
CN102281099A (zh) Tdd无线帧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0366246A (zh) 取消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4348579A (zh) 下行信道时域位置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2595604B (zh) 一种基站向终端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395205B (zh) 一种扩展物理层控制信道资源数量的方法和系统
US8824388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control channel assignment method and region size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5515741A (zh) 一种在非授权频段上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686547B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道的频域配置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6900175A (zh)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及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US20200008156A1 (en) Power Control for Enhancement of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liability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CN105164950A (zh) 使用多个服务小区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6801402A (zh) 资源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27614A (zh) 将用于ACK/NACK的扩展的PUCCH资源与ePDCCH所使用的eCCE隐式关联的方法
CN106465428A (zh) 用于功率节省、范围改善和改善的检测的增强型prach方案
CN103929816A (zh)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用户和系统设备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7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14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