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5630A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5630A
CN101675630A CN200880014169A CN200880014169A CN101675630A CN 101675630 A CN101675630 A CN 101675630A CN 200880014169 A CN200880014169 A CN 200880014169A CN 200880014169 A CN200880014169 A CN 200880014169A CN 101675630 A CN101675630 A CN 101675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u
poll
data
polling order
seg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4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5630B (zh
Inventor
A·梅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75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5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5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5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forward no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H04L47/365Dynamic adaptation of the packet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3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packets, e.g.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AR]
    • H04L47/431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packets, e.g.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AR] using padding or de-pad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04W74/06Scheduled access using p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数据分组通信系统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采用具有自动重传请求(ARQ)布置的无线链路控制(RLC)传输,通过此ARQ布置,例如在接入节点和终端之间以减少数量的冗余发送数据实现对接收机的轮询。当发生轮询事件时,如发射机的发送缓冲器清空、轮询计时器到期、或到达了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数据单元(PDU)计数阈值,发射机向接收机发送轮询命令。通过将RLC PDU再分段成用于发送减少数据量的可变大小的PDU,此轮询命令比任何RLC PDU都小。随着演进的通信标准朝着更大的PDU(例如对于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和3GPP LTE(长期演进)超过1K字节)方向发展,这种低效率产生的增加越来越大。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07年5月1日递交的、名称为“METHODS ANDAPPARATUS FOR EFFICIENT RLC POLLING”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60/915,426的优先权,该申请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以引用方式将其明确地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用于可靠的确认通信的无线接入网络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数据分组传输。
背景技术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系列规范中第二层规范将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作为部分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的特征。当RLC创建协议数据单元(PDU)时,将数据提交给下层,并缓冲数据直到接收机确认接收到了数据或者丢弃计时器命令丢弃PDU。为每个PDU分配一个单调增加的序号,该序号允许接收机重排列接收到的PDU流以及在接收到的序列中检测丢失的分组。
RLC规定了分组格式和用于经由状态PDU(STATUS PDU)携带来自接收机的缓冲状态信息的过程、以及用于发射机请求缓冲状态信息的过程,该过程通过在选择的RLC PDU中设置指定的“轮询”比特来执行。
多种计时器和事件触发了轮询或状态控制命令的传输。例如,在每次发送了N个PDU的周期性间隔或者每当发送了RLC缓冲器中最后一个数据时,发射机可以发送轮询命令。接收机可以响应于轮询命令发送状态PDU,可以自动地以周期性间隔(即,每次接收到N个PDU时)发送状态PDU,或者可以每当由于序号中的空洞(hole)而检测到丢失的PDU时发送状态PDU。
当发射机要发送轮询时,为了向接收机传达轮询命令,发射机选择一个仍未得到确认的RLC PDU,将轮询比特设置为“1”并重传该PDU。在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版本5中有这种实现的例子。为了减少开销,在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和3GPP LTE(第三代伙伴项目长期演进)的系统架构中的变化将支持更大的PDU。虽然重传完整的PDU可能曾经是对于适度大小PDU的一种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但是在较新的系统中重传大的PDU可能变得不经济。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简要概述,以提供本发明公开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的理解。该概述不是泛泛概括,也不旨在标识关键或重要元件或者描述这些方面的范围。其目的仅在于作为后文所提供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以简化形式提供所描述特征的一些概念。
依照一个或多个方面和对应的本发明公开,结合数据分组传输方法描述了多个方面,其中以减少对重传用户数据的需求从而增加数据效率的形式发送轮询请求。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方法。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通过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作为响应,接收到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第一模块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第二模块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通过传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此外,第三模块接收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集: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和接收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用于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模块;用于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的模块;和用于接收状态PDU的模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轮询组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经由本地发射机发送轮询命令。本地接收机接收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方法。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对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的发送,接收轮询命令。发送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至少一个处理器。第一模块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第二模块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第三模块发送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的代码集: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和发送状态PDU。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用于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模块;用于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的模块;用于发送状态PDU的模块。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本地接收机用于从远程发射机接收无线链路控制命令。轮询组件经过本地接收机接收轮询命令,该轮询命令具有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的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本地发射机发射状态PDU。
为了实现前述和相关目标,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面充分地描述的和在权利要求中特定地指出的特征。下面描述和附图详细地阐明了某些示例性方面,并指示了采用这些方面的原理的多种方式中的仅少数几个。当连同附图一起考虑时,其他的优势和新颖特征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本发明公开的方面旨在包括所有这样的方面和它们的等价物。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阐明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公开内容的特征、本质和优势将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符号通篇对应一致,其中:
图1示出了用于由发射机发送和接收机接收可靠确认数据分组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了用于利用轮询命令进行可靠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另一方面的RCL AM数据(AMD)PDU的示例性数据结构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另一方面用于传送轮询信息的数据PDU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用于支持轮询命令的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6示出了用于支持轮询命令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具有用于向接收机发送轮询命令的模块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8示出了具有用于接收轮询命令和以状态PDU做出响应的模块的接收机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数据分组通信系统采用无线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传输。借助于请求接收机状态和重传丢失数据,无线链路控制提供以无损传输服务为特征的自动重传请求(ARQ)。对接收机状态的请求被称作是轮询,并描述了一种安排,借助这种安排以减少数量的潜在冗余的发送数据来实现对接收机的轮询。当发生轮询事件时,例如发射机的发送缓冲器清空、轮询计时器到期、到达RLC协议数据单元(PDU)计数阈值、或到达显著的已发送字节阈值的数目,发送机向接收机发送轮询命令。通过将已经发送的PDU分段或再分段成用于发送更少量数据的变长PDU,该轮询命令可以比任何RLC PDU小。分段指的是用于发送已经形成的PDU的子集的操作。再分段指的是对已经形成的PDU的片段进行分段的操作。为了一般性,我们将使用再分段来指分段或再分段。因此,使用轮询命令避免了使用重发送设置了轮询比特的完整RLC PDU以唤起来自接入终端的状态PDU的传统方法。随着演进的通信标准趋向于朝着更大PDU方向发展,例如在HSPA+(高速分组接入演进)和3GPP LTE(即,长期演进(LTE))中超过1千字节,这种低效率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多个方面。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特定的细节,以便提供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彻底的理解。但是,显然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以实现该多个方面。在其他场合,以框图形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便帮助描述这些方面。
如在此申请中使用的那样,术语“组件”、“模块”、“系统”和类似的术语旨在指计算机相关实体,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组件可能是(但是不限于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的对象、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示例的方式,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器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驻留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部,组件可以局限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
本申请中使用词语“示例的”,意思是充当例子、实例或说明的作用。本发明作为“示例的”描述的任何方面或设计方案不必解释为优选的或对于其他方面或设计方案是有优势的。
此外,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版本实现为方法、装置或制品。该制品使用标准程序和/或工程技术来产生软件、固件、硬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以控制计算机实现本专利公开的方面。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制品”(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意在包括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可以得到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定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卡、棒)。此外,应当理解,可以采用载波来携带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例如,那些在发送和接收电邮中或者在访问诸如互联网或局域网(LAN)的网络中使用的计算机可读电子数据)。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看出,在没有背离本发明公开方面的保护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这种配置做多种修改。
对于包括多个组件、模块和类似物的系统,提出了多个方面。应当理解和明白的是,各种系统可以包括附加的组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连同附图讨论的所有的组件、模块等。还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本申请公开的多个方面,这些电子设备包括利用触摸屏显示技术和/或鼠标和键盘类型接口的设备。这种设备的例子包括计算机(桌面型和移动型)、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其他有线和无线的电子设备。
转到图1,通信系统10提供从发射机12向接收机14的可靠数据分组传输。将用户数据分段成多个无线链路控制(RLC)PDU 16、17、18,这些RLC PDU 16、17、18存储在发射机(TX)窗口20中,直到由无线链路控制22经过链路24进行发送,接收机14将接收这些RLC PDU,接收机的RLC26在RX窗口28中存储接收到的RLC PDU 16-18以进行处理,并由以RX窗口状态组件30跟踪信令状态。发射机12的TX窗口轮询事件(例如,计时器)组件32确定需要接收机14的RX窗口28的状态。RX窗口轮询组件36准备轮询命令消息34,并将轮询命令消息34在链路24上发送给接收机14,接收机14然后在上行链路40上以RX窗口状态38做出响应。
得益于本发明公开益处,应当意识到,无线链路控制是电信系统的“第二层”中的协议,其使得ARQ(自动重传请求)例如作为HSPA的RLC和3GPP中的LTE的RLC。此外,本发明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系统,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交替地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变种。CDMA2000包括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如演进的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快闪式-正交频分复用等的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的即将发布版,E-UTRA在下行链路上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上使用SC-FDMA。在来自称作“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UTRA、E-UTRA、UMTS、LTE和GSM。在来自称作“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CDMA2000和UMB。这些多种无线技术和标准在该领域中是公知的。
得益于本发明公开,应当意识到,在HSPA+和LTE带来的演进之前,RLC将用户数据分段成固定大小的PDU,例如20、40或80字节。因为这个原因,应当意识到,为了在发送缓冲器清空之后发起轮询,需要重发送设置了轮询比特的20、40或80字节的PDU。但是,这种方法相比于用户载荷的大小,引进了不显著的开销。
为了提高协议效率和减少处理,HSPA+和LTE的通信协议允许可变大小的RLC PDU。现在,根据在信道上分配的传输块的大小来选择RLC PDU的大小。给定在物理层允许非常高的吞吐量,RLC PDU的大小可以超过一千字节。在不修改现有的规范的条件下,应当理解的是,为了轮询接收机,RLC需要发送一个可能这样大的RLC PDU。各个方面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起轮询,该无线通信系统最小化必需用于传送轮询信息的开销。特定地,一个方面涉及在不需要重传先前发送的用户数据的条件下传送轮询信息。下面讨论了用于传送轮询信息的多种方法,这些方法比当前的方法更有效率。
在图2中,用于传输轮询的方法100描绘了检测轮询事件的多种方式,以及为了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用于格式化轮询命令34、而不重传RLC PDU16-18的多种方式。可替换地或可选择地使用的每一个类型的轮询命令34都比RLC PDU 16-18要显著地小。在框102中,对轮询事件是否是轮询计时器到期的事件做出判断。如果不是,那么在框104中对于是否已经到达PDU计数或字节计数阈值做出进一步判断。如果不是,在框106对于发射机(TX)窗口是否为空做出更进一步判断。应当注意,不管使用何种轮询事件启动轮询命令,都可以应用本发明。本发明可应用到可能在今后定义的其他轮询事件。如果不是,过程返回到框102以继续等待检测到轮询事件。应当理解的是,只可以监控一个或两个这样的事件。
如果例如在框102、104、106中检测到任何轮询事件,那么在框108中执行发送轮询命令。在示例性版本中,将轮询命令34描述为设置了轮询指示(框114)的、分段的或再分段的RLC PDU。然后发射机接收来自接收机的响应,其是框116中的状态PDU。
以零或更大长度RLC AM Data(AMD)PDU进行轮询。RLC AMD PDU格式可以适合于实现再分段的AMD PDU 230,该再分段的AMD PDU 230不包含数据或包含与已经形成的PDU相比较少的数据。来自更高层的数据信息称作AM数据(AMD)。图3描绘了AMD PDU 230的说明性一般格式,以用下列数据位置传送再分段的数据:第一字节中的D/C比特232和序号域234,第二字节中的序号域236、轮询(P)比特238和指示下一个字节是否是报头信息(LI)或数据的两个比特HE域240,以及第三个字节中的长度指示符域242和指示下一个字节是否是报头或数据的一个比特E(扩展)域。报头包括了在241处所示的分段偏移量,该分段偏移量指示了在已经形成的PDU中再分段数据的位置。报头可以包括在243处所示的分段长度,该分段长度指示了再分段数据的数量。
如果最高的已发送序号是N,可以通过将具有载荷长度“0”的RLCAMD PDU 210上的轮询比特设置为“1”,将轮询命令传送给接收机。可以将长度指示符设置为“0”。接收机将具有零数据和设置了轮询比特的PDU解释成轮询命令,并在自身的接收缓冲器中不尝试存储接收到的PDU。依赖于特定的语义,可以通过将PDU中的序号设置为N+1或N+d(这里d是整数),指示最高的序号以及轮询命令。
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修改接收机的步骤以对付上面提到的空AMDPDU的接收问题。
通过图4中例子示出了用来传递轮询命令的RLC AMD PDU 260。将第一字节描绘成包括D/C比特262和序号域264。第二子集包括序号域266、轮询比特268和HE域270。第三字节是可选的,它包括长度指示符域272和E比特274。第N-2字节包括长度指示符域276和E域278。N-1字节包括数据280。N字节具有填充的或捎带的(piggyback)状态PDU域282。
本发明的方面可以涉及实现任何版本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规范的系统,规范包括(但不限定于)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规范版本73GPPTS 25.322和规范组无线接入网;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和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规范版本83GPP TS 36.322。但是应当理解,各个方面可以应用到其他类型的网络中。
应当理解,广泛布置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送功率)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概括地说,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个终端经过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这种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建立。
MIMO系统采用用于数据传输的多个(NT)发射天线和多个(NR)接收天线。由NT个发射天线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以分解成NS个独立信道,这些独立信道也称作空间信道,其中NS≤min(NT,NR)。NS个独立信道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维。如果利用了由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创造的额外维度,MIMO系统能提供改进的性能(例如,更高吞吐量和/或更强的可靠性)。
MIMO系统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系统。在TDD系统中,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位于同一频率区域上,使得可以利用互易原理根据反向链路信道估计前向链路信道。当接入点处有多个天线时,这使得接入点能在前向链路上提取发射波束成形增益。
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300(AP)包括多个天线组,一组包括304和306、另一组包括308和310以及另一组包括312和314。在图5中,每个天线组只示出了两个天线,但是每个天线组可以利用或多或少的天线。接入终端316(AT)与天线312和3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312和天线314在前向链路320上向接入终端316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318上从接入终端3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322与天线306和308进行通信,其中天线306和308在前向链路326上向接入终端322发送信息,在反向链路324上从接入终端3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318、320、324和326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频率。例如前向链路320可以使用与那时由反向链路318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组天线和/或每组天线指定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称作接入点的扇区。在此方面,在接入点300覆盖区域的扇区内,指定天线组与接入终端通信。
在前向链路320和326上的通信中,为了提高不同接入终端316和324的前向链路信噪比,接入点300的发送天线利用波束成形。此外,接入点使用波束成形向接入点覆盖区域中随机散落分布的接入终端发送信号,这会比接入点通过单一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发送信号,对相邻小区内的接入终端造成更少的干扰。
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站,也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其他术语。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作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些其他术语。
图6是MIMO系统400中发射机系统410(也称作接入点)和接收机系统450(也称作接入终端)的一个方面的框图。在发射机系统410,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412提供给发射(TX)数据处理器414。
一个方面,通过各自发射天线发射每条数据流。根据为每条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的编码方案,TX数据处理器414对那条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条数据流的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已知的数据模式,该数据模式以已知的方式处理,并可以在接收机系统用来估计信道响应。然后,根据为每条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调制(即符号映射)那条数据流的复用的导频和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处理器430执行的指令可以确定每条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和调制。
然后,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420,处理器420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对于OFDM)。TX MIMO处理器420然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机(TMTR)422a到422t。在某些实现中,TX MIMO处理器420将波束成形加权应用到数据流的符号上和发送该符号的天线上。
每一个发射机422接收并处理各自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调制符号。来自发射机422a到422t的NT个调制符号然后分别从NT个天线424a到424t发射出去。
在接收机系统450,NR个天线452a到452r接收发送的调制符号,将来自每一个天线452的接收信号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454a到454r。每一个接收机4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各自接收的信号,将调节的信号数字化以提供采样,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的”符号流。
然后,根据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RX数据处理器460接收和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454的NR条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460然后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一条检测的符号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460的处理与在发射机系统410的TXMIMO处理器420和TX数据处理器414执行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470周期地确定使用何种预编码矩阵(下面讨论)。处理器470生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随后由TX数据处理器438处理(TX数据处理器438还从数据源436接收多条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调制器480调制,由发射机454a到454r调节并发射回发射机系统410。
在发射机系统4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450的调制符号由天线424接收,由接收机422调节,由解调器4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4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机系统4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430然后判断使用哪种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加权,然后处理提取的消息。
一方面,将逻辑信道分类成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是用于广播系统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控制信道(PCCH)(是传送寻呼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多播控制信道(MCCH)(是用于为一个或几个MTCH传送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MBMS)调度和控制信息的点对多点下行链路信道)。概括地说,在建立了RRC连接之后,此信道只由UE用于接收MBMS(注:旧的MCCH+MSCH)。专用控制信道(DCCH)是传送专用的控制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并由具有RRC连接的UE使用。一方面,逻辑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是专门用于一个UE的用于传送用户信息的点对点双向信道),另外包括多播业务信道(MTCH),是用于传送业务数据的点对多点下行链路信道。
一方面,将传输信道分类成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和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DL-SDCH)和寻呼信道(PCH),PCH用于支持UE能量节省(DRX循环由网络指示给UE),这些信道在整个小区内广播并映射到物理资源,这些物理资源可以用于其他控制/业务信道。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请求信道(REQCH)、上行链路共享数据信道(UL-SDCH)和多个物理信道。物理信道包括一组下行链路信道和上行链路信道。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公共导频信道(CPICH);同步信道(S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共享下行链路控制信道(SD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共享上行链路分配信道(SUACH);确认信道(ACKCH);下行链路物理共享数据信道(DL-PSDCH);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信道(UPCCH);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负载指示符信道(LICH)。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质量指示符信道(CQICH);确认信道(ACKCH);天线子集指示符信道(ASICH);共享请求信道(SREQCH);上行链路物理共享数据信道(UL-PSDCH);宽带导频信道(BPICH)。
在图7中,发射机500包括用于发送多个RLC PDU的模块,如模块502描述。发射机500包括用于保持发射机窗口的模块,如模块504描述。发射机500包括用于从接收机接收状态PDU的模块,如模块506描述。发射机500包括用于监控轮询事件的模块,如功能510描述,该模块包括三个示例性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提供了模块512,用于检测空的发射机窗口。第二,提供了模块514,用于计数RLC PDU或计数显著的RLC字节,以检测到达阈值。第三,提供了用于轮询计时器的模块516。发射机500包括用于创建轮询命令的功能518,其包括三个示例性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提供了模块520,用于发送并入状态PDU中的轮询超域(SUFI,super field)。第二,提供了模块522,用于发送轮询PDU RLC命令。第三,提供了模块524,用于发送不具有数据且设置了轮询比特的RLC PDU。
在图8中,接收机600包括用于接收多个RLC PDU的模块,如模块602描述。接收机600包括用于保持接收机窗口的模块,如模块604描述。接收机600包括用于响应于轮询命令发送状态PDU的模块,如模块606描述。
接收机600包括用于将不具有数据且设置了轮询比特的RLC PDU解释为轮询命令,并且在接收后不改变接收缓冲器的模块。
上面描述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的例子。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各个方面而描述组件或方法的每一种可能的组合,但是一个普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可能做许多进一步的合并和置换。据此,本申请旨在包括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化,这些改变、修改和变化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而言,关于由上面描述的组件、设备、电路、系统和类似物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类组件的术语(包括对“模块”的参考)旨在对应于(除非另外指出)执行所描述组件(例如,功能的等价物)的特定功能的任何组件(即便与所公开的结构在结构上不等价),所描述的组件执行本发明示例性方面的功能。在这方面,还要认识到,多个方面包括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用于执行各种方法的动作和/或事件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此外,当关于几个实施方式中的仅一个实施方式公开特定特征时,可以如所需要的和对任何假定或特定的应用有优势的方式,将这种特征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就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和它们的变体而言,这些术语旨在以与术语“包括”类似的方式具有包括性。此外,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或”意在指“非排他性的或”。
此外,应该理解,本发明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多个部分包括或由下列部分组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根据知识或规则的组件、子组件、过程、模块、方法或机制(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贝叶斯信念网络、模糊逻辑、数据融合引擎、分类器……)。这种组件(以及其他)可以自动执行某些机制或由机制执行的过程,以使得部分的系统和方法更具适应性、有效率和智能。通过例子而不是限制的方式,发射机(例如,接入点)可以推断或预测数据信道和接收机(例如,接入终端)的能力,从而根据与在类似条件下的同样或类似机器的先前交互,以有效率的方式调度轮询事件以及选择一类轮询命令。
考虑到上面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参考几个流程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可以实现的方法。然而,为了解释简单的目的,将方法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框,应当明白和理解的是,由于某些框可能以不同的次序出现和/或与来自本发明描绘和描述的其他框同时出现,框的次序并不能限制权利要求的内容。此外,不是需要所有示出的框才能实现本发明描述的方法。另外,应当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描述的方法能够存储在制品上,以帮助向计算机传输和转移这种方法。如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旨在包括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上可得到的计算机程序。
应当理解的是,任何被指出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的专利、出版物或其他公开材料,全部或部分地,只在所并入的材料不与现有的定义、表述或本发明公开阐述的其他公开材料冲突的范围内,并入本专利申请。同样地,就必须的程度而言,本发明明确提出的公开内容取代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的任何冲突的材料。任何材料或材料的部分(被指出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但是与现有的定义、表述或本发明阐述的其他公开材料冲突的)将仅在所并入的材料和现有的公开材料之间没有冲突发生的范围内并入本申请。

Claims (69)

1、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方法,包括:
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
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响应于所述轮询命令的状态PD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所述轮询命令进一步包括:定义轮询命令,该轮询命令具有由物理层分配所限制的用户面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所述轮询命令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可变长度数据的、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发送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本地发射机发送的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发送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本地发射机发送的最高的序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长度指示符域、分段偏移量域、分段长度域和轮询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填充的或捎带的状态PDU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发送PDU,该PDU具有非零长度的数据和先前发送的PDU的报头部分,以显著地消除数据内容;
设置所述PDU的轮询比特,以指示轮询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具有非零长度的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已发送过的序号。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具有非零长度的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具有非零长度的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加上一个整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发送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轮询命令符合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协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发送轮询命令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协议。
16、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
第二模块,用于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
17、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第一代码集,用于使计算机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
第二代码集,用于使所述计算机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
18、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模块;
用于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轮询命令的模块。
19、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本地发射机向远程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向远程接收机发送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本地发射机;
用于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经由所述本地发射机发送轮询命令的轮询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状态PDU的本地接收机。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通过定义具有由物理层分配所允许的最小的用户面数据量的轮询命令,来发送所述轮询命令。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通过使用具有可变长度数据的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来发送所述轮询命令。
2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本地发射机发送的序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发送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本地发射机发送的最高的序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长度指示符域。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填充的或捎带的状态PDU域。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轮询组件发送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先前发送的PDU的报头部分的PDU以显著地消除数据内容,并设置该PDU的轮询比特以指示轮询命令。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具有非零长度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已发送过的序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具有非零长度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具有非零长度数据的PDU,并将该PDU的序号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加一。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具有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PDU,该PDU不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但是在给定具有轮询命令的该RLC PDU中的指示的情况下触发对于所有相关的序号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对所述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发送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符合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协议的轮询命令。
3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发送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协议的轮询命令。
35、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方法,包括:
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
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
36、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状态PDU。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轮询命令进一步包括:定义具有由物理层分配所允许的最小的用户面数据量的轮询命令。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轮询命令进一步包括:使用具有可变长度数据的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
39、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接收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远程发射机发送的序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接收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远程发射机发送的最高的序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长度指示符域。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填充的或捎带的状态PDU域。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先前发送的PDU的报头部分的PDU以显著地消除数据内容,并且该PDU还具有设置的用于指示轮询命令的轮询比特。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已发送过的序号的PDU序号的PDU。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的PDU序号的PDU。
46、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加一的PDU序号的PDU。
47、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对具有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PDU的接收不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但是在给定具有轮询命令的该RLC PDU中的指示的情况下触发对于所有相关的序号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48、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接收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
4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轮询命令符合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协议。
5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轮询命令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协议。
51、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
第二模块,用于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
5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第一代码集,用于使计算机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
第二代码集,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
53、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从远程发射机到本地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模块;
用于接收通过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来发送的轮询命令的模块。
54、一种用于以减少的数据传输从远程发射机向本地接收机进行可靠传输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到远程接收机的无线链路控制命令的本地接收机;
用于经由所述本地接收机接收轮询命令的轮询组件,所述轮询命令具有响应于检测到轮询事件而发送的减少数量的用户面数据和轮询指示。
55、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于发送状态PDU的本地发射机。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由物理层分配所允许的最小的用户面数据量的所述轮询命令。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作为具有可变长度数据的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的所述轮询命令。
58、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远程发射机发送的序号。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用于接收轮询信息的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还通知由所述远程发射机发送的最高的序号。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长度指示符域。
6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段的或再分段的PDU包括填充的或捎带的状态PDU域。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先前发送的PDU的报头部分的PDU以显著地消除数据内容,并且该PDU具有设置的轮询比特以指示轮询命令。
63、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已发送过的序号的PDU序号的PDU。
64、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的PDU序号的PDU。
65、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非零长度数据和被设置为最高的已发送序号加一的PDU序号的PDU。
66、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具有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的PDU,该PDU不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但是在给定具有轮询命令的该RLC PDU中的指示的情况下触发对于所有相关的序号的缓冲器状态报告。
67、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所述轮询命令和非零长度数据,该非零长度数据不影响接收缓冲器的状态。
6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符合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协议的轮询命令。
69、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轮询组件接收符合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协议的轮询命令。
CN200880014169.5A 2007-05-01 2008-05-01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675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1542607P 2007-05-01 2007-05-01
US60/915,426 2007-05-01
US12/111,811 2008-04-29
US12/111,811 US8687495B2 (en) 2007-03-16 2008-04-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US2008/062289 WO2008137594A1 (en) 2007-05-01 2008-05-0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5630A true CN101675630A (zh) 2010-03-17
CN101675630B CN101675630B (zh) 2015-03-11

Family

ID=39773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4169.5A Active CN101675630B (zh) 2007-05-01 2008-05-01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687495B2 (zh)
EP (1) EP2153589A1 (zh)
JP (2) JP5254317B2 (zh)
KR (1) KR101122423B1 (zh)
CN (1) CN101675630B (zh)
BR (1) BRPI0810989A2 (zh)
CA (1) CA2683526A1 (zh)
RU (1) RU2470475C2 (zh)
TW (1) TWI366408B (zh)
WO (1) WO20081375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2327A (zh) * 2018-03-23 2019-05-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9752B2 (en) * 2007-03-16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51380B2 (en) * 2007-05-09 2013-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yer 2 ARQ for packets
US8031689B2 (en) * 2007-05-18 2011-10-04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e-establishment of radio link control ent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447028B2 (ja) * 2007-08-10 2010-04-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90097425A1 (en) * 2007-10-01 2009-04-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dio link control operations and enhanced duplicate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receiver
TWI394399B (zh) * 2007-10-28 2013-04-21 Innovative Sonic Ltd 計算協定資料單元之傳輸次數的方法及通訊裝置
RU2452132C2 (ru) 2008-01-08 2012-05-27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сет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651536A (zh) * 2008-08-13 2010-02-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序列号的同步实现方法和系统
US8295159B2 (en) * 2009-01-14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r poll retransmission expi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81160B1 (ko) 2009-02-04 2016-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rq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101729134B1 (ko) * 2009-03-27 2017-04-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피드백을 요청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3141051B (zh) 2010-10-01 2016-01-27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对所接收的pdu进行两阶重排序的方法和wtru
CN102547842B (zh) * 2010-12-14 2014-11-05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Rlc层的空口资源分配方法、轮询位重传方法和装置
US9172510B2 (en) * 2011-12-2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recovery for the downlink
EP3523906A1 (en) * 2016-11-11 2019-08-14 Sony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node, receiving node, method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870583B2 (en) * 2020-01-31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OLL bit trigger enhanc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2643C (zh) * 2000-10-07 2005-05-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无线电链路控制层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KR100765121B1 (ko) 2001-11-24 2007-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송신버퍼의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 폴링 방법
KR100434054B1 (ko) 2002-04-26 2004-06-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래디오 링크 콘트롤의 폴링방법
TWI220815B (en) * 2002-05-06 2004-09-01 Asustek Com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abnormal transmission status in acknowledged mode and non-acknowledged mode
KR100876765B1 (ko) 2002-05-10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FR2847091B1 (fr) 2002-11-08 2005-02-04 Nortel Networks Ltd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n mode acquitte entre une unite emettrice et une unite receptrice, et unite de transmission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procede
EP1494407B1 (en) 2003-06-30 2007-06-27 Nokia Corporation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mode
JP4086304B2 (ja) 2004-04-23 2008-05-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558243B2 (en) 2004-09-15 2009-07-0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Enhanced poll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deadlo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060090191A (ko) 2005-02-07 2006-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재전송 제어를 위한 상태보고의요청/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14132B1 (ko) * 2005-03-29 2012-12-2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채널 상에서 데이터 유닛을 수신하기 위한 수신기 장치 및방법
US8228917B2 (en) * 2005-04-26 2012-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and re-order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612473A2 (pt) 2005-05-04 2010-11-23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ções de controle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étodo de atualização de janela de transmissão usando o mesmo
US8098667B2 (en) 2005-06-16 2012-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oviding of scheduling information
ES2377652T3 (es) 2005-08-16 2012-03-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Método y aparato para configurar nuevamente un número de secuencias de transmisión (NST)
US8098621B2 (en) 2005-08-23 2012-01-17 Ipwireless, Inc. Compatible broadcast downlink and unicast uplink interference reduc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266207B1 (ko) 2005-10-04 2013-05-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lc 재설정을 위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KR101454530B1 (ko) * 2006-08-21 2014-10-23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08024282A2 (en) * 2006-08-21 2008-02-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rq and harq transmissions and retran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806396B1 (pt) 2007-02-02 2020-04-28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étodo e aparato para melhorar o rlc para tamanho flexível de pdu do rlc
US8619752B2 (en) 2007-03-16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2327A (zh) * 2018-03-23 2019-05-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1121829B2 (en) 2018-03-23 2021-09-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transmission proces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527539A (ja) 2010-08-12
RU2470475C2 (ru) 2012-12-20
JP2013059047A (ja) 2013-03-28
US8687495B2 (en) 2014-04-01
CN101675630B (zh) 2015-03-11
JP5254317B2 (ja) 2013-08-07
US20090028126A1 (en) 2009-01-29
JP5373170B2 (ja) 2013-12-18
RU2009144275A (ru) 2011-06-10
BRPI0810989A2 (pt) 2015-01-27
TWI366408B (en) 2012-06-11
EP2153589A1 (en) 2010-02-17
CA2683526A1 (en) 2008-11-13
WO2008137594A1 (en) 2008-11-13
KR101122423B1 (ko) 2012-03-09
TW200901783A (en) 2009-01-01
KR20100005727A (ko) 2010-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5630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16285B (zh) 通过通信链路供电的系统、方法和局域网
CN101939938B (zh)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的不连续发射信令
CN10434859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82864B (zh) 用于在切换时进行pdcp重排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95416B (zh) 在移动通信中进行pdcch盲解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032596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方法
CN102648599B (zh) 无线通信中的多载波启用/禁用
EP1943800B1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managing a downlink radio link control data block in an egprs mobil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809923B (zh) 具有立即状态报告定时的确认模式轮询
TWI376900B (zh)
CN102415042B (zh) 用于mimo操作的秩指示和预编码指示
CN102415043B (zh) 用于mimo操作的秩指示和预编码指示
CN10174371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交织结构
CN101816142A (zh)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3521A (zh) 在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服务数据单元(sdu)中的确定性的分段、重分段和填充
CN101960767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链路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5041A (zh) 用于mimo操作的秩指示和预编码指示
CN10163695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轮询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