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3151A -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 Google Patents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3151A
CN101673151A CN200910235313A CN200910235313A CN101673151A CN 101673151 A CN101673151 A CN 101673151A CN 200910235313 A CN200910235313 A CN 200910235313A CN 200910235313 A CN200910235313 A CN 200910235313A CN 101673151 A CN101673151 A CN 101673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input device
mouse input
button
m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5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0910235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3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3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31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鼠标输入装置,包括适于人手握持的主体;上按键和下按键,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分别与人手环握主体时食指和中指的位置相匹配,以适于食指和中指点按;双击键,所述双击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双击键与滚轮分别设置在人手环握主体时大拇指所能触及的部分。使用本发明的鼠标输入装置,操作者的手、肘部和肩部可以处于放松的自然状态下,从而可以减轻长时间使用鼠标带来的疲劳感。同时,利用大拇指来操作双击键和滚轮,解放出了食指和中指,这样,可以使操作者更加灵活、快捷地操作本发明提供的鼠标输入装置。

Description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输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鼠标输入装置及包括该鼠标输入装置的数据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鼠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轨迹球,这种鼠标将滚动定位部分放置于手掌心部位,利用手掌心带动滚动球进行定位,操作不方便。
另一种鼠标是普通带滚轮的双键鼠标,大致为扁平状,可平放在鼠标操作平面(多为桌面)上,且左键和右键在鼠标上表面上。操作鼠标时,需要手掌心向下并贴合于鼠标上表面,以挪动鼠标。由于人手自然地放在桌面上时,手掌是垂直于桌面的,或手掌与桌面成45°-90°的夹角,这样,长期放置也不会使手和肘部感到疲劳。而在操作传统的鼠标时,手掌心向下并平行于操作平面,手掌处于非自然状态,从而带动手部和肘部也都处于非自然状态。长期使用鼠标,将会使人感到手部、肘部疲劳。
另外,普通带滚轮的双键鼠标根据个人习惯的不同而存在两种使用方式:其一,使用食指与中指分别操作左右键,且用食指或中指滚动滚轮。这种方式需要食指或中指不停地在滚轮和键之间移动,操作不方便;其二,使用食指和无名指操作左右键,而用中指滚动滚轮。由于无名指不灵活,中指的弯曲操作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长期使用状态下不会使手和肘部产生疲劳、且操作更加方便的鼠标输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一种鼠标输入装置,包括适于人手握持的主体;上按键和下按键,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分别与人手环握主体时食指和中指的位置相匹配,以适于食指和中指点按;双击键,所述双击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双击键与滚轮分别设置在人手环握主体时大拇指所能触及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操作者在操作时手心不必向下,而是可以自然放置在操作平面上握持并操作鼠标输入装置,使得肘部和肩部也都处于放松的自然状态下,从而可以减轻长时间使用鼠标带来的疲劳感。同时,利用大拇指来操作双击键和滚轮,解放出了食指和中指,这样,可以使操作者更加灵活、快捷地操作本发明提供的鼠标输入装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主体为圆柱形。
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形成有适于手指间距的曲面波纹,以提高操作者使用时的手感。
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底部所放置的平面呈45°~90°。
人手自然放置时,与放置平面的角度就是45°~90°,可见,45°~90°的角度范围是人手最自然的放置状态。通过设置主体的轴线方向与主体底部所放置的平面之间的角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操作者处于最放松自然的状态,不易疲劳。
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一条母线上。
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位于所述主体的不同的母线上。
操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食指和中指的收缩,对上按键和下按键进行点按,从而可以加快对鼠标输入装置的操作。
所述双击键位于主体的顶部,且所述滚轮设在主体的侧面上。
所述滚轮位于主体的顶部,且所述双击键设在主体的侧面上。
滚轮和双击键均由拇指摇摆的方式来操作,充分利用了拇指灵活的摆动能力,且食指和中指分别独立操作上按键和下按键。这样的操作模式,灵活运用了三个手指的特长,从而使用鼠标输入装置时可以更加快捷和灵活方便。
所述鼠标输入装置还进一步包括移动方向检测器,所述移动方向检测器设置在主体内部,可以通过检测鼠标输入装置的位移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
所述鼠标输入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连接至所述主体的底部,且所述移动方向检测器的探头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的中间部分。
底盘可以在操作者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给手的底部提供支撑。
所述鼠标输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三个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的周边处。
垫片可以减少鼠标输入装置的滑动阻力,同时可减少对底盘下表面的摩擦损坏。
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周边上进一步设有适于抵住小拇指的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相对。
在操作者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可以利用小拇指与突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鼠标输入装置与人手之间的紧密跟随程度。
所述底盘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主体。这样,在携带时,可以将底盘与主体拆卸下来折叠,从而方便进行携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鼠标输入装置的数据采集设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鼠标输入装置的底盘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且以适用于计算机设备领域的鼠标输入装置为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鼠标操作过程以右手操作鼠标输入装置进行描述。使用左手操作的鼠标输入装置,其各部分沿鼠标输入装置的中轴线进行对称变换即可。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包括适于人手握持的主体1、上按键2和下按键3、双击键4以及滚轮5。
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1为柱形。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主体1是表面光滑的圆柱体。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在主体1的侧面上也可以形成有适于手指间距的曲面波纹。另外,主体1的轴线方向可与主体1底部所放置的平面呈45°~90°之间的角度。这样,人手在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手掌将会处于与鼠标输入装置的操作平面之间也呈45°~90°之间的角度的位置,即此刻为人手放置的自然状态,从而使得肘部和肩部肌肉也都呈自然状态,致使人在长时间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不容易疲劳,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主体1的轴向长度为与人的手掌宽度大致一致,约为7~10厘米。而主体1的柱体直径约在2.5~3.8厘米之间。
上按键2和下按键3设置在主体1的侧面上,分别与人手环握主体1时食指和中指的位置相匹配,以适于食指和中指点按。上按键2和下按键3位于主体1的同一条母线上。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上按键2和下按键3可设于主体1的不同的母线上。上按键2和下按键3可分别对应于常规鼠标的左键和右键,一般情况下,上按键对应常规鼠标的左键,下按键对应常规鼠标的右键。当然,根据操作者的需要,可以使上按键对应常规鼠标的右键,而下按键对应常规鼠标的左键。
操作时,可以充分利用食指和中指的收缩,而对上按键2和下按键3进行点按,加快对鼠标输入装置的操作。
双击键4和滚轮5均设置在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1上,且分别设置在人手环握主体时大拇指所能触及的部分。其中,双击键4位于主体1的顶部,且滚轮5设在主体1的侧面上。在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用大拇指点按一次双击键4,可达到与双击常规鼠标的左键一样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取得比操作常规鼠标时食指双击左键更快的双击效果。
另外,滚轮5的作用相当于常规鼠标的滚轮,可以通过滚动滚轮5来达到屏幕上下滚动的效果。滚轮5由拇指摇摆的方式来操作,充分利用了拇指灵活的摆动能力,且食指和中指分别独立操作上按键2和下按键3。这样的操作模式,灵活运用了三个手指的特长,从而使用鼠标输入装置时可以更加快捷和灵活方便。
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滚轮5可以设置于主体1的顶部,而双击键4设在主体1的侧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鼠标输入装置还进一步包括移动方向检测器,该移动方向检测器设置在主体1内部,可以通过检测鼠标输入装置的位移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鼠标输入装置的移动方向检测器可采用光电检测方式,可选地,鼠标输入装置的移动方向检测器可采用与常用的光电鼠标一致的光电检测方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鼠标输入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底盘6。底盘6连接至主体1的底部。可选地,底盘6可拆卸地连接至主体1,这样,在携带时,可以将底盘6与主体1拆卸下来折叠,从而方便进行携带。底盘6可以在人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给手的底部提供支撑。可选地,底盘6的形状可为扁平状,且高度不超过4毫米。
在底盘6的下部安装鼠标输入装置的移动方向检测器的光电检测的外露部分,且在底盘6的下表面的中间部分设有移动方向检测器的探头62。
在底盘6的下表面的周边处,还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三个垫片63,用于减少鼠标输入装置的滑动阻力,同时可减少对底盘6下表面的摩擦损坏。可选地,垫片63的具体安装个数可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盘6的下表面的周边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底盘6的上表面的周边上进一步设有适于抵住小拇指的突起61。突起61设置在上按键2和下按键3相对的方向,在人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可以利用小拇指与突起6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提高了鼠标输入装置与人手之间的紧密跟随程度。
由于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人手放置在底盘6的上表面上,底盘6的上表面可以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作,如绒布、泡沫或硅胶等材料,从而可以提高操作者的手感,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
下面将结合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鼠标输入装置的操作过程。
操作者在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手部放置在底盘6上,手掌自然握住鼠标主体1,食指放在上按键2上,而中指放置在下按键3上,拇指自然放置于滚轮5处,并在需要双击时将拇指置于双击键4上进行操作。在这样的操作方式下,操作者在操作上按键2、下按键3及滚轮5时,不需要像常规鼠标那样将食指或中指在滚轮和键之间移动,也不需要使用到不灵活的无名指。通过大拇指在滚轮5和双击键4之间的切换操作,可解放出食指和中指,使操作更加简便舒适。另外,由于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手掌处于与鼠标输入装置的操作平面(即底盘)之间呈45°~90°之间的角度的位置,这种状态为人手放置的自然状态,从而使得肘部和肩部肌肉也都呈自然状态,致使人在长时间操作鼠标输入装置时不容易疲劳。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1为鹅卵形,如图3所示。主体1的轴向长度为与人的手掌宽度大致一致,约为7~10厘米。而主体1的柱体直径约在2.5~3.8厘米之间。另外,上按键2和下按键3设置在主体1的侧面上,分别与人手环握主体1时食指和中指的位置相匹配,以适于食指和中指点按。上按键2和下按键3可分别对应于常规鼠标的左键和右键。
双击键4和滚轮5均设置在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1上,且分别设置在人手环握主体时大拇指所能触及的部分。其中,双击键4位于主体1的鹅卵形状的顶部,且滚轮5设在主体1的侧面上。
主体1为鹅卵形的鼠标输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主体1为柱体的鼠标输入装置的工作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不能以以上两种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例如,本发明的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形状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上下两端直径大于中部直径的柱体等任何适于人手握持的形状。由此,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要旨和精神,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用其他的手段来进行替换,其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以及主机。其中,鼠标输入装置和主机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有线或无线方式。如果由有线方式连接,连接线可以从鼠标输入装置的背向操作者的侧面拉出。而如果由无线方式连接时,可以将无线发送部件安装于鼠标输入装置的主体内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适于人手握持的主体;
上按键和下按键,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分别与人手环握主体时食指和中指的位置相匹配,以适于食指和中指点按;
双击键,所述双击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和
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双击键与滚轮分别设置在人手环握主体时大拇指所能触及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形成有适于手指间距的曲面波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底部所放置的平面呈45°~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一条母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位于所述主体的不同的母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击键位于主体的顶部,且所述滚轮设在主体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位于主体的顶部,且所述双击键设在主体的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进一步包括:移动方向检测器,所述移动方向检测器设置在主体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进一步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连接至所述主体的底部,且所述移动方向检测器的探头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的中间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三个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的周边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的周边上进一步设有适于抵住小拇指的突起,所述突起与所述上按键和下按键相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主体。
14、一种数据采集设备,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输入装置。
CN200910235313A 2009-09-30 2009-09-30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Pending CN101673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5313A CN101673151A (zh) 2009-09-30 2009-09-30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5313A CN101673151A (zh) 2009-09-30 2009-09-30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3151A true CN101673151A (zh) 2010-03-17

Family

ID=4202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5313A Pending CN101673151A (zh) 2009-09-30 2009-09-30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31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8053A (zh) * 2015-01-29 2015-05-06 邓瑞瑞 一种无线迷你鼠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8053A (zh) * 2015-01-29 2015-05-06 邓瑞瑞 一种无线迷你鼠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2438B2 (en) Hand manipulated data apparatus for computers and video games
JP5215383B2 (ja) マウス
US20040140954A1 (en) Two handed computer input device
US20040155865A1 (en) Ergonomic data input and cursor control device
US11910915B2 (en) Ergonomic keyboard system
US20060007152A1 (en) Computer finger mouse
TWI291120B (en) Ergonomically shaped computer pointing device and computer mouse
US20080024957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with thumb control interface
US7321358B2 (en) Pointing stick with function pad for two handed operation
US20070285400A1 (en) Palm attached touch-pad computer mouse
CN101673151A (zh) 鼠标输入装置及数据采集设备
WO2011130966A1 (zh) 一种手持无线触摸板鼠标
CN102915131A (zh) 一种桌面和手持两用鼠标及其使用方法
CN201097328Y (zh) 手持式免垫鼠标
US20180074604A1 (en) Flat mouse and usage method thereof
CN201489475U (zh) 一种手指式鼠标
US20030090394A1 (en) Combination keyboard and mouse
RU2321050C2 (ru) Клавиатура
CN202795268U (zh) 桌面手持两用鼠标
KR200274062Y1 (ko) 마우스
CN201917886U (zh) 用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结构
CN202600647U (zh) 一种新型鼠标
US20110210919A1 (en) Mouse
US9182841B2 (en) Input apparatus
CN102692956A (zh) 保护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