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9290A -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 Google Patents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9290A
CN101669290A CN200780052233A CN200780052233A CN101669290A CN 101669290 A CN101669290 A CN 101669290A CN 200780052233 A CN200780052233 A CN 200780052233A CN 200780052233 A CN200780052233 A CN 200780052233A CN 101669290 A CN101669290 A CN 101669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ot signal
sub
district
subframe
se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2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9290B (zh
Inventor
瀬山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255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7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9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9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9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9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9Acquisition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e.g. detection of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2Intercell-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使移动站的结构大规模化或复杂化,而可以实现适当的小区搜索处理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并且作为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将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混合并发送,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基站使如下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Description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涉及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背景技术
在蜂窝系统中,一般是由移动站进行搜索连接无线链路的小区的小区搜索处理。
小区搜索是使用包含在下行链路的无线帧中的同步信道(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来进行的。并且,除了同步信道以外,也存在使用小区固有的导频信道和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的情况(非专利文献1)。参照附图说明小区搜索的一例。
图1示出了从基站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
如图1所示,该无线帧构成为各种信道在时间和频率的二维方向上复用。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无线帧在时间方向上具有10个子帧SF1-SF10,并且各子帧SF由前半和后半两个时隙构成。
另外,在各时隙中,由码元位置(时间)和子载波位置(频率)唯一地决定的资源叫做资源要素。
此处,作为在时隙上复用的各种信道,有第1同步信道(P-SCH)、第2同步信道(S-SCH)以及导频信号信道(P-CH)。
第1同步信道(P-SCH)对于整个小区具有共同的模式,并且在第1子帧SF1的前半时隙#0和第6子帧SF6的前半时隙#10的末尾码元上进行时间复用。
第2同步信道(S-SCH)对于小区ID组具有固定的模式,该小区ID组是预先对分配到各小区的小区ID进行分组得到的。并且,第2同步信道(S-SCH)在从第1子帧SF1的前半时隙#0和第6子帧SF6的前半时隙#10各自的末尾起第2码元上进行时间复用。
另外,导频信号信道(P-CH)具有作为小区固有的信息的小区固有的扰码,并且在各时隙(#0,#1,#2...)的起始码元和第5码元上进行时间复用。
由于分配到各小区的小区ID和小区固有扰码一对一对应,因此移动站通过确定该小区固有扰码,可以辨识自装置所在小区的小区ID。
关于小区固有扰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使用对基站固有的伪随机数序列乘上与同一基站内的扇区间正交的相位旋转序列得到的序列的方法或作为伪随机数序列采用Generalized Chirp Like序列的方法。
图2示出了移动站中的小区搜索处理步骤。从基站接收到如图1所示的无线格式时,作为第1阶段的处理,移动站检测作为已知模式的第1同步信道(P-SCH)的时间信号与副本之间的相关度,例如将示出最大的相关值的定时作为子帧定时(步骤S1)。
作为第2阶段,按照上述第1阶段检测出的定时,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FT)而变换为频域信号,并从该信号中提取第2同步信道(S-SCH)。并且,获取提取的第2同步信道(S-SCH)与候补第2同步信道序列副本之间的相关度,例如将示出最大相关值的候补第2同步信道序列作为检测第2同步信道序列。根据检测第2同步信道序列辨识小区ID组(步骤S2)。
接着,作为第3阶段,按照在第1阶段检测出的定时来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FT)处理,从而变换为频域信号,并从该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信道(P-CH)。并且获取提取的导频信号信道(P-CH)与扰码副本之间的相关度,其中该扰码副本是与包含在第2阶段检测出的小区ID组中的候补小区ID对应的扰码副本,例如将与示出最大的相关值的候补扰码对应的小区ID作为检测小区ID(步骤S3)。由此,确定所在小区。
可是,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朝着下一代便携电话通信的标准化,进行着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的标准的研究。
例如,MBMS数据以子帧单位与单播数据进行时间复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方法:使用比对单播数据使用的保护间隔长的保护间隔,从多个小区以相同的定时、相同的频率发送相同的数据,并在移动站侧进行接收信号的合成,提高接收质量。
这被称作单一频率网络(Single Frequency Network)。此时,为了解调从多个小区发送的相同的MBMS数据,在小区间发送相同的小区共同导频信号。
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的内容:单播用的控制信号复用在分配到MBMS数据的子帧(以下,称为MBMS子帧)上,并且为了该单播用的控制信号的解调以及CQI测定,在单播用的小区间具有不同模式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复用在MBMS子帧上。
关于MBMS子帧的导频信号结构,非专利文献3中也有记载。根据该结构,在MBMS子帧中,仅在起始码元上复用单播用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
但是,在如上述那样对MBMS子帧进行时间复用的情况下,不同的保护间隔长的子帧被时间复用。在接通了移动站的电源时进行的初始小区搜索中,由于不具有与接收子帧的保护间隔长度有关的信息,因此在上述的小区搜索第3阶段中产生问题。
非专利文件4中详细记载了该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如非专利文献4中所述,有设法找到MBMS子帧的保护间隔的附加方法的方法。并且,如非专利文献5中所述,存在在初始小区搜索时仅使用复用了同步信道的子帧内的导频信号的方法。
非专利文献1:3GPP TR25.814 V7.0.0
非专利文献2:3GPP TSG-RAN WG1,R1-060372,“Multiplexing ofUnicast Pilot and Control Channels in E-MBMS for EUTRA Downlink”,Texas Instruments
非专利文献3:3GPP TSG-RAN WG1,R1-070383,“Reference Signalsfor Mixed Carrier MBMS”,Nokia
非专利文献4:3GPP TSG-RAN WG1,R1-060563,“Channel Designand Long CP Sub-frame Structure for Initial Cellsearch”,Fujitsu
非专利文献5:3GPP TSG-RAN WG1,R1-063304“Three-Step CellSearch Method for E-UTRA”,NTT DoCoMo,Institute for InfocommResearch,Mitsubishi Electric,Panasonic,Toshiba Corporation
此处,在无线帧内复用了MBMS子帧的情况下,与将无线帧全部以单播子帧进行分配的情况相比,1无线帧内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数变少(关于该关系,也可以考虑相反的情况。)。
并且,1无线帧内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数取决于复用了多少MBMS子帧。例如,将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扰码的周期作为1个无线帧时,在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各发送定时中,扰码的相位根据复用MBMS子帧而变化。
图3中作为例子图示了无线帧内的全部的子帧被分配到单播时的例子1(case 1)和子帧#1和#4被分配到MBMS时的例子2(case 2)。
图3中,“小区固有扰码的相位”一栏表示的是,将小区固有扰码作为小区固有导频信号,根据分配到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低频侧的资源要素配置,分配到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各发送定时中的最低频侧的资源要素的小区扰码的相位。
并且,将与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码元对应地分配给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数设为Np。
例子1中,由于全部的子帧被分配到单播,所以不会发生小区固有扰码的相移。
相对于此,例子2中,由于子帧#1和#4被分配到MBMS,所以发生小区固有扰码的相移。
如上述非专利文献5所示,在使用复用了同步信道的子帧#0和#5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来获取相关度时,如果发生小区固有扰码的相移,则由于子帧#5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为未知的,因此只能进行盲检测等,导致处理量的增大、检测概率的恶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容易实现移动站中的相关度检测。并且,其目的在于,在(子)帧之间中,使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的变化量成为规定量。
并且,提供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以及蜂窝系统,以使在无线帧中复用了单播数据和MBMS子帧时,在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的各定时,可在始终不引起小区固有扰码的相移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处理,从而无需使移动站的结构大规模化或复杂化,可以实现适当的小区搜索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下述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处理方法和基站。即,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作为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将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混合并发送,所述基站使下述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形成无线通信区域,且在能够将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混合并发送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站进行通信,所述基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在作为下行数据,将单播数据、MBMS数据混合并发送的系统中,即使在根据分配到无线帧内的MBMS子帧的数,而分配到无线帧内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数变化时,也可以在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的各定时,在始终不引起小区固有扰码的相移的情况下进行相关处理。
因此,可以实现合适的小区搜索处理,而不会使移动站的结构大规模化或复杂化,可以实现移动站的简易化及小区搜索处理时的特性改善,因此在移动通信领域中非常有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从基站发送装置发送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
图2是表示移动站中的小区搜索处理步骤的图。
图3是将无线帧内的全部子帧被分配到单播的情况和子帧被分配到MBMS的情况作为例子来表示的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发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包含MSMS子帧的、以时间、频率的二维表现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根据相位控制部控制成,在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码元中,使小区固有扰码的相位相等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OFDM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图8是说明实施例2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各频带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的图。
图10是表示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帧的构成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根据实施例3的其他无线帧的构成例的图。
标记说明:
1:数据选择部
2: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
3:小区共同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
4:导频信号选择部
5:相位控制部
6:第1同步信道存储部
7:第2同步信道存储部
8:信道复用部
9:串行/并行变换处理部
10:IFFT处理部
11:保护间隔插入部
12:无线处理部
13:发送天线
20:接收天线
21:无线处理部
22:保护间隔去除部
23:FFT处理部
200:第1阶段处理部
210:第2阶段处理部
220:第3阶段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发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框图。
该图4所示的基站发送装置构成为具有:数据选择部1、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2、小区共同导频信号序列存储部3、导频信号选择部4、相位控制部5、第1同步信道存储部6、第2同步信道存储部7、信道复用部8、串行/并行变换处理部9、IFFT处理部10、保护间隔(GI)插入部11、无线处理部12、发送天线13。
数据选择部1根据调度,选择单播数据A或MBMS数据B,并向信道复用部8发送1个子帧份的数据。在数据选择部1中,在选择了MBMS数据B时,发出对相位控制部5进行相位控制的指示。
导频信号选择部4根据该子帧的发送数据的种类,变更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号序列AA或小区共同导频信号信道序列AB的选择方法,从各自对应的存储部2或3中读出导频信号。在数据种类是MBMS的情况下,分别从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2及小区共同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3中读出1个MBMS子帧份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Ns_m及1个MBMS子帧份的小区共同导频信号Ncommon。在数据种类是单播数据的情况下,读出1个单播子帧份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Ns_u
此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2和小区共同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3的当前相位前进所读出的相位量。
相位控制部5在有相位控制指示时,使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序列存储部2的当前相位前进(对应于Ns_u的相位量)-(对应于Ns_m的相位量)。
即,进行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的相位控制,即,一种是在发送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发送上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换言之,在具有基站和移动站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导频信号(例如小区固有的导频信号)发送方法中,在发送的上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发送结束相位之差可以在第1单位发送期间(例如发送单播数据的子帧)和第2单位发送期间(例如发送MBMS数据的子帧)不同时,上述基站将上述第1单位发送期间中的上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上述第2单位发送期间中的上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之差,控制为比上述发送开始相位与上述发送结束相位之间的上述差大的规定的差(在之前的例子中,进行了使相位前进(对应于Ns_u的相位量)-(对应于Ns_m的相位量)的调整),其中,上述移动站在作为由上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该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此处,信道复用部8用于对应向移动站UE(User Equipment)发送的各种信道(数据信道、导频信号信道、同步信道等)的各信道信号(调制数据)进行复用,串行/并行变换处理部9(以下,有时简称为S/P变换处理部)用于对由上述信道复用部8复用的信号(Nc个调制数据)进行串行/并行变换而分别配置(映射)到各载波。
图5示出了包含MBMS子帧的、以时间、频率的二维表现的无线帧结构的一例。作为实施例,1个无线帧(RF)由10个子帧(SF)构成,1个子帧由2个时隙(SL)构成。
在单播子帧时,1个时隙由7个码元(SB)构成,在MBMS子帧100时,由于保护间隙长,所以由6个码元构成。
小区固有导频信号AA在单播子帧的各时隙的起始码元a和第5码元b上以6个子帧间隔进行复用。其中,第5码元b的频率方向配置相对于起始码元a的频率配置,成为3个子载波移位的配置。
另一方面,在MBMS子帧100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AA仅在前半时隙的起始码元c上以6个子帧间隔进行复用。
小区共同导频信号AB在MBMS子帧100的各时隙的第2码元d和第5码元e上以2个子载波间隔进行配置。其中,第5码元的频率方向配置相对于第2码元的频率方向配置,成为1个子载波移位的配置。
其中,对于作为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AA发送的小区固有扰码,由相位控制部5控制为,各子帧间的小区固有的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差成为规定量。图6中示出了其一例。
图6中,无线帧的第1子帧SF(#1)及第3子帧(#3)被分配到单播,第2子帧(#2)被分配到MBMS(以下,将第X子帧记为子帧(#X))。
并且,与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对应地分配给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的资源要素数是Np。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与1个单播子帧对应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数是4,因此Ns_u=4Np,由于与1MBMS子帧对应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数是1,因此Ns_u=Np。
对于分配到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从低频侧配置小区固有扰码,其中,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是在无线帧内最初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
在分配到MBMS的子帧(#2)中,仅在前半时隙的起始码元上复用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因此,通过相位控制部5,使分配到下一个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最低频侧的小区固有扰码的相位前进3Np,成为P(8Np)。
以下同样,在MBMS子帧复用时,小区固有扰码的相位前进。由此,与无线帧内的MBMS子帧的有无无关,决定各子帧的最初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码元的相位。
回到图4进行说明,IFFT处理部10用对应于Nc个子载波的Nc个单位来对配置到各子载波的调制数据进行IFFT处理而变换为时域信号。
保护间隔插入部11对该时域信号插入保护间隔。
无线处理部12进行将保护间隔插入后的信号频率变换(向上变换)为规定的无线信号等的必要的无线处理,并且该无线信号通过发送天线13发送到传播路径。
接着,说明与上述说明的基站对应的移动站的结构和动作。
图7是表示OFDM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该图7所示的移动站构成为例如包括:接收天线部20、无线处理部21、第1阶段处理部200、第2阶段处理部210、第3阶段处理部220、保护间隔去除部22、以及FFT处理部23。
第1阶段处理部200具有:第1同步信道副本信号存储部201、相关处理部202、时间平均部203及子帧定时检测部204。第2阶段处理部210具有:第2同步信道提取部211、相关处理部212、候补第2同步码存储部213、时间平均部214、第2同步码无线帧定时检测部215。并且,第3阶段处理部230具有: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提取部231、候补小区固有扰码存储部232、相位控制部233、相关处理部234、时间平均部235、小区固有扰码检测部236。
以下,说明根据上述结构的移动站的接收处理。
此处,接收天线部20接收来自上述的基站BS的无线信号,无线处理部21对由接收天线部20接收的无线信号实施向下变换处理等的必要的无线接收处理。
作为由第1阶段处理部200进行的小区搜索的第1阶段处理,根据来自无线处理部21的接收信号和作为已知模式的第1同步信道(P-SCH)的副本信号之间的相关度,同步检测子帧定时(图2:步骤S1)。
因此,在该第1阶段处理部200中,第1同步信道副本信号存储部201预先存储上述第1同步信道的副本信号,相关处理部202获取上述接收信号和存储在第1同步信道副本信号存储部201的副本信号之间的相关度。
该相关处理部202的相关处理结果通过时间平均部203进行时间平均,并输入到子帧定时检测部204。子帧定时检测部204根据相关处理部202的相关处理结果检测接收信号的子帧定时。例如,可以将示出最大相关度的定时检测出为子帧定时。
第2阶段处理部210进行如上述的基于由第1阶段处理部200检测的子帧定时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FT)处理,以作为小区搜索的第2阶段的处理(图2:步骤S2),从而进行第2同步信道的提取以及第2同步码和帧定时的检测。
因此,保护间隔去除部22基于由第1阶段处理部200的子帧定时检测部204检测的子帧定时,去除插入到接收信号的保护间隔,其中该接收信号是被接收处理部21无线处理的接收信号。
FFT处理部23对于保护间隔去除后的有效码元,以规定的时间区间(至少为有效码元长度时间)、即FFT窗口来实施FFT处理,从而将时域的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第2同步信道提取部210根据上述FFT处理部23从FFT处理后的频域信号提取复用了第2同步信道的资源要素。另一方面,在第2同步码存储部213中预先存储有在相关处理部212的相关处理中使用的候补第2同步码。相关处理部212获取由上述第2同步信道提取部211提取的第2同步信道和存储在上述候补第2同步码存储部213的候补第2同步码之间的相关度。
相关处理部212的输出通过时间平均部214进行平均化,第2同步码无线帧定时检测部215基于上述相关处理部212的相关处理结果检测第2同步码和无线帧定时。例如,可以将示出最大相关度的候补第2同步码作为检测第2同步码。由此辨识小区组。
第3阶段处理部220用于进行小区固有的导频信号检测处理(图2:步骤S3),FFT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被输入到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提取部221。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提取部221从由上述FFT处理部23进行FFT处理后的频域信号提取复用了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资源要素。
候补小区固有扰码存储部223预先存储在相关处理部224的相关处理中使用的候补小区固有扰码的副本。
相关处理部224获取由上述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信道提取部221提取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和存储在上述候补小区固有扰码存储部222的候补小区固有扰码副本之间的相关度。
相关处理部224的输出通过时间平均部225进行时间平均,在小区固有扰码检测部226中,根据相关处理部224中的相关处理结果检测小区固有扰码。例如,可以将示出最大相关度的候补小区固有扰码作为检测小区固有扰码。由此,作为小区搜索结果确定移动站所在的小区。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将实施例1适用到可以使用多个频带的任一个发送下行信号的系统中的例子。基站的构成例和移动站的结构分别与之前说明的图4及图7所示的结构基本相同。
图8是说明实施例2的图,是作为频带具有1200个子载波时的例子I、具有600个子载波时的例子II、具有300个子载波时的例子III、具有144个子载波时的例子IV、具有72个子载波时的例子V。
作为特征具有这些多个子载波的频带I~V中的任一个时,在中心,以与72个子载波的最小频带相等的带宽W发送同步信道SCH。
图9表示了实施例2的各频带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即使在复用了MBMS子帧的情况下,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各发送定时的相位也如图9所示通过相位控制部5(参照图4)进行调整。
并且,与频带是哪个无关,在中心72个载波的带域W上,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始终相同。
此处,在初始小区搜索中,由于不知道接收信号的频带是哪个,因此仅接收与最小频带相等的带宽W的信号来进行小区搜索。在无线处理部21中,使用模拟滤波器等接收与最小频带相等带宽的信号。这也可以使用数字滤波器在无线处理部21之后进行。或者,也可以进行两者。
进行在实施例1中详述的小区搜索第1阶段S1和第2阶段S2,检测子帧定时、小区ID组和无线帧定时。如上所述,不管同步信道SCH是哪个频带,在频带的中心,由于以与最小频带相等的带宽W进行发送,因此即使不知道频带是哪个,也可以使用同步信道SCH执行小区搜索第1阶段S1和第2阶段S2。
接着,进行实施例1中详述的小区搜索第3阶段S3,检测小区固有扰码。此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各发送定时中的相位不依赖于频带是哪个,且不依赖于MBMS子帧是否被复用,因此即使移动站不知道频带是哪个,也可以检测小区固有扰码而不会引起由MBMS子帧复用产生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移。
【实施例3】
实施例3也是以实施例1为前提而适用的例子,基站发送装置和移动站的结构也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3是MBMS子帧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仅在限定的一部分带域上进行发送的情况。
这是可以适用于在MBMS子帧中单播的控制信号仅在限定的一部分带域上发送的情况等的结构。
图10表示了根据实施例3的无线帧的结构例。即,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了子帧#0、#2为单播子帧,子帧#1为MBMS子帧的例子。MBMS子帧中仅在子帧的起始的中心的4个子载波上复用了小区固有导频信号。
通过相位控制部5,在子帧#0的第19相位前进4的子帧#1中,将最初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作为23。进而,在子帧#1的第26相位前进14的子帧#2中,将最初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设为40。由此,可以在子帧#0、#1、#2中,使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连续。
并且,图11是根据实施例3的其他的无线帧的例子。子帧#1的最初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为20,与子帧#0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连续。此时,由于从子帧#1连续到#2,因此相位控制成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前进17。
(附记1)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作为从所述基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
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使下述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附记2)
根据附记1所述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下述两种发送开始位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该下一个子帧内的发送开始位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该下一个子帧内的发送开始位置。
(附记3)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
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发送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发送结束相位之差有可能在第1单位发送期间和第2单位发送期间不同时,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1单位发送期间中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所述第2单位发送期间中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之差控制为,比所述发送开始相位与所述发送结束相位之间的所述差大的规定的差。
(附记4)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形成无线通信区域,且在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站进行通信,
该基站的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附记5)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该移动站在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形成无线通信区域的基站进行通信,
该移动站的特征在于,该移动站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在基站中将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控制为相同的规定量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以及
相位控制部,其根据与无线帧内的接收子帧的位置对应地算出的相位,控制与接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之间的相关计算中所使用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
(附记6)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作为从所述基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
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所述移动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根据与无线帧内的接收子帧的位置对应地算出的相位,控制与接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之间的相关计算中所使用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
(附记7)
根据附记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使用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频带复用了不同的子载波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相位调整部进行相位控制,以使对应于所述多个频带中最窄的频带中的同步信道的频带,与所述多个频带各自的中心一致。
(附记8)
根据附记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分配了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仅在限定的一部分频带中进行发送,所述相位调整部使下一个子帧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前进从所述限定的一部分频带相移的量。

Claims (8)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作为从所述基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
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使下述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下述两种发送开始位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该下一个子帧内的发送开始位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该下一个子帧内的发送开始位置。
3.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形成无线通信区域,且在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移动站进行通信,
该基站的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该移动站在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形成无线通信区域的基站进行通信,
该移动站的特征在于,该移动站包括:
接收部,其接收在基站中将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控制为相同的规定量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以及
相位控制部,其根据与无线帧内的接收子帧的位置对应地算出的相位,控制与接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之间的相关计算中所使用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
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作为从所述基站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数据,能够混合并发送单播数据和广播/组播数据,
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用于进行控制,以使如下的两种开始相位之差相同,即,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单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另一种是在发送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与在下一个子帧中进行发送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开始相位之差,
所述移动站包括相位控制部,该相位控制部根据与无线帧内的接收子帧的位置对应地算出的相位,控制与接收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之间的相关计算中所使用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使用多个频带中的任一个频带复用了不同的子载波数,所述基站中的所述相位调整部进行相位控制,以使对应于所述多个频带中最窄的频带中的同步信道的频带,与所述多个频带各自的中心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分配了所述广播/组播数据的子帧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仅在限定的一部分频带中进行发送,所述相位调整部使下一个子帧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的相位前进从所述限定的一部分频带相移的量。
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在作为由所述基站形成的无线通信区域的小区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
该小区固有导频信号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发送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发送结束相位之差有可能在第1单位发送期间和第2单位发送期间不同时,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1单位发送期间中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与所述第2单位发送期间中的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开始相位之差控制为,比所述发送开始相位与所述发送结束相位之间的所述差大的规定的差。
CN200780052233.4A 2007-03-26 2007-03-26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Active CN101669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5566.9A CN103647578B (zh) 2007-03-26 2007-03-26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00298 WO2008117335A1 (ja) 2007-03-26 2007-03-26 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方法,これを適用する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セルラー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5566.9A Division CN103647578B (zh) 2007-03-26 2007-03-26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9290A true CN101669290A (zh) 2010-03-10
CN101669290B CN101669290B (zh) 2014-05-28

Family

ID=3978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2233.4A Active CN101669290B (zh) 2007-03-26 2007-03-26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8363588B2 (zh)
EP (3) EP2560309B1 (zh)
JP (1) JP4792106B2 (zh)
KR (2) KR101136711B1 (zh)
CN (1) CN101669290B (zh)
AU (1) AU2007350097C1 (zh)
CA (1) CA2681590C (zh)
ES (3) ES2498930T3 (zh)
RU (2) RU2462817C1 (zh)
WO (1) WO20081173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803A (zh) * 2018-08-28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间隔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7575B2 (ja) * 2006-05-01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KR100943619B1 (ko) * 2006-10-02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하향링크 동기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ES2498930T3 (es) * 2007-03-26 2014-09-26 Fujitsu Limited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óviles
US8670363B2 (en) * 2007-05-30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86557B2 (en) 2007-08-13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65006B2 (en) * 2007-12-31 2012-09-11 Intel Corporation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preamble) structure for mobile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WiMAX) systems
US8780790B2 (en) * 2008-01-07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85184B1 (ko) * 2008-04-30 2015-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셀 특정 메시지 획득방법
JP5404623B2 (ja) * 2008-06-23 2014-02-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99135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GB2482183B (en) 2010-07-23 2013-03-27 Sca Ipla Holding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 and unicast communication
JP2012165252A (ja) * 2011-02-08 2012-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2740408A (zh) * 2011-04-11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同步信道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130235884A1 (en) * 2012-03-11 2013-09-12 Broadcom Corporation Mixed serial and parallel stream channel bonding architecture
EP2898712A1 (en) * 2012-09-24 2015-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roadcast management un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digital content to a user equipment,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igital content
US9369252B2 (en) 2013-01-25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phase discontinuity and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CN108770065B (zh) 2014-07-22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空口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60047B2 (en) * 2016-04-28 2020-05-19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t power of pilot sign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1226B2 (ja) * 1997-08-27 2003-06-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同期制御装置
KR100388924B1 (ko) * 1999-09-06 2003-06-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인접 셀 검색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JP3678119B2 (ja) * 2000-06-01 2005-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Ofdm用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基地局並びに端末
CN102291362B (zh) * 2004-01-20 2014-04-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广播/多播通信
WO2006102746A1 (en) 2005-03-30 2006-10-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symbols
JP4463723B2 (ja) * 2005-04-28 2010-05-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US8355376B2 (en) * 2005-08-25 2013-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roadcast scheme for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JP4854671B2 (ja) * 2005-10-07 2012-0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パイロット送信方法
ES2498930T3 (es) * 2007-03-26 2014-09-26 Fujitsu Limited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móvil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803A (zh) * 2018-08-28 2019-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保护间隔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838932B2 (en) 2018-08-28 2023-12-0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guard peri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92106B2 (ja) 2011-10-12
EP2139250A4 (en) 2012-03-28
EP2139250A1 (en) 2009-12-30
CA2681590C (en) 2014-01-07
US8363588B2 (en) 2013-01-29
US20100002617A1 (en) 2010-01-07
RU2462818C1 (ru) 2012-09-27
US20130114499A1 (en) 2013-05-09
US8699399B2 (en) 2014-04-15
EP2139250B1 (en) 2016-08-24
EP2560309A1 (en) 2013-02-20
US20130329624A1 (en) 2013-12-12
KR20110129964A (ko) 2011-12-02
CN101669290B (zh) 2014-05-28
KR20100005034A (ko) 2010-01-13
ES2498930T3 (es) 2014-09-26
EP2552039A1 (en) 2013-01-30
CA2681590A1 (en) 2008-10-02
ES2588607T3 (es) 2016-11-03
KR101110000B1 (ko) 2012-01-31
ES2498931T3 (es) 2014-09-26
EP2560309B1 (en) 2014-08-27
EP2552039B1 (en) 2014-08-27
KR101136711B1 (ko) 2012-04-20
AU2007350097B2 (en) 2011-08-04
US8547894B2 (en) 2013-10-01
AU2007350097C1 (en) 2012-03-22
WO2008117335A1 (ja) 2008-10-02
AU2007350097A1 (en) 2008-10-02
JPWO2008117335A1 (ja) 2010-07-08
RU2462817C1 (ru)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290B (zh) 导频信号发送方法、适用该方法的基站、移动站及蜂窝系统
US8031745B2 (en)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and methods for cellular systems
KR101515863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이동국장치 및 동기채널 송신방법
KR101420334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코드 할당된 순방향 동기신호전송방법 및 순방향 동기신호를 이용한 셀 탐색 방법
KR101527613B1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동기신호의 전송장치
KR20090031461A (ko) Ofdm 통신 환경에서 업링크 액세스 요청
CN102172071A (zh) 用户装置和小区搜索方法
CN101523838B (zh) 有效地传输同步信道的方法
CN101197804B (zh) 一种同步处理方法及系统
EP2014116A2 (en)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and methods for cellular systems
CN103647578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中的基站
AU2013200317B2 (en) Pilot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ellular system to which that method is applied
AU2011203320B2 (en) Pilot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ellular system to which that method is applied
JP5083434B2 (ja) 移動局及び移動局の通信方法
CA2828983C (en) Pilot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ellular system to which the method is applied
WO2008063031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de to cells and planning cell in ofdm cellula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