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001A -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001A
CN101668001A CN200810198351A CN200810198351A CN101668001A CN 101668001 A CN101668001 A CN 101668001A CN 200810198351 A CN200810198351 A CN 200810198351A CN 200810198351 A CN200810198351 A CN 200810198351A CN 101668001 A CN101668001 A CN 101668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ritory
call
net territory
ne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8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8001B (zh
Inventor
资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eng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98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0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该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发送经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连接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可利用分段呼叫模式实现域间链路选择及接入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运营商网络提供的连接业务来连通自己的设备,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某个光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光连接业务来连接两台路由器。在没有使用控制平面的情况下,这种连接业务都是通过管理平面提供的,即用户如果希望某运营商给自己提供一条连接业务,则首先向该运营商申请连接业务。运营商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接入控制及计费,并通过管理平面下发命令到节点,创建相应的连接业务。
基于上述模式下业务开通速度慢且管理复杂的缺点,在网络中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定义通用的协议,可以实现用户业务的快速自动创建。该协议包括呼叫和连接两部分,呼叫用于实现用户接入权限的认证、用户侧链路信息的交换等功能,连接主要实现用户业务的提供,即在运营商网络中进行资源分配及预留。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呼叫模型示意图。两个客户侧网络通过服务侧网络互连,客户侧网络和服务侧网络之间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User NetworkInterface)链路进行连接。UNI链路两端的节点中,位于客户侧网络的节点称作UNI-C,位于服务侧网络的节点称作UNI-N。
在客户侧的两个网络没有使用路由协议来交换两个网络的路由信息的情况下,UNI-C1不知道UNI-C2的链路信息。此时,如果要建立UNI-C1到UNI-C2的连接,可以先利用呼叫消息交换两端的UNI链路信息,再选择合适的UNI链路来建立连接。例如:UNI-C1发送呼叫消息到UNI-C2,携带本侧可用的UNI链路信息;UNI-C2返回呼叫消息给UNI-C1时,也携带本侧可用的UNI链路信息。从而,UNI-C1可获得远端的链路信息,可以选择一条满足业务需求的链路供将要建立的业务使用。呼叫建立之后,UNI-C1发送连接建立消息到UNI-N1,在消息中指明远端链路,可快速地建立可用的连接。
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呼叫模型至少具有如下缺点:在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现有的呼叫模型不支持多个网络对呼叫的分段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在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不支持多个网域对呼叫进行分段处理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用于建立从第一网域到第二网域的呼叫,该方法包括: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该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发送经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呼叫管理器,包括:消息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消息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处理单元确定的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其中,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处理单元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系统,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多个呼叫管理器,每一个呼叫管理器对应于一个网域;其中:呼叫管理器,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该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发送替换后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及准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呼叫模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一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二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三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流程图。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假定每个服务侧网络划分为一个网域)情况下,各个网域之间对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该方法用于建立从第一网域到第二网域的呼叫,包括如下步骤:
S200、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
S201、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
S202、将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上述第二网域;
S203、接收来自上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该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
S204、将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
S205、发送经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
具体的,在步骤S200之后,还包括: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域内拓扑信息,确定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
在步骤S201之后,还包括: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上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一网域与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呼叫建立请求消息经由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第一网域与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发送给第二网域。
在步骤S203之后,还包括:记录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和上述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则在步骤S205之后,还包括:接收源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业务信息和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根据上述的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将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通过上述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上述第一网域与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发送经替换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至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预留消息,该预留消息包括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将预留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替换的预留消息至源节点。
在上述接收源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记录上述业务信息和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此时,在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将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之前,还包括:判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对应的业务信息,是否与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相符,如果是,根据上述的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将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如果否,则不执行后续步骤。
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策略标识;此时,在步骤S201之前,还包括:查找与上述策略标识对应的预置策略;判断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上述预置策略,如果是,执行步骤S201,即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如果否,则不执行后续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
参见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一场景示意图,仅以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三个网域为例进行说明。每个网域中的节点都配置有本网域的拓扑信息(如节点、链路信息),以及与相邻网域的边界链路信息。且每个网域中均设置有呼叫管理器(Call Manager),用于对源节点R1到目的节点R2的呼叫进行处理。
具体的,建立源节点R1到目的节点R2的呼叫过程如下:
源节点R1发起携带有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沿提供连接业务的网域逐跳发送至目的节点R2;其中,上述业务信息用于指示建立连接的源节点、目的节点及所需带宽;每个网域的呼叫管理器在接收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分别对呼叫进行处理。
例如,如图3中所示的呼叫管理器1在接收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根据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配置本网域的呼叫标识,记录该业务信息与对应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该呼叫标识及对应的业务信息;根据上述业务信息以及预置的域内拓扑信息,确定本网域满足业务需求的域内链路,建立并保存上述域内链路与上述呼叫标识的映射关系;根据上述业务信息以及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与本网域相邻的提供连接业务的相邻下游网域,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传送至相邻下游网域;
目的节点R2接收到源节点发起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查看本地链路信息,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可用链路,并构造携带有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沿各个提供连接业务的网域返回源节点;
如图3所示的呼叫管理器1在接收到相邻下游网域返回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后,保存上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相邻下游网域的呼叫标识,记录相邻下游网域的呼叫标识与本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获得本网域与相邻上游网域之间满足业务需求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将上述域间可用链路信息添加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并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相邻下游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本网域的呼叫标识后,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发往其相邻上游网域;
源节点R1接收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消息中包括各网域间的可用链路信息,以及与其相邻的网域的呼叫标识,呼叫建立成功。
呼叫建立完成后,启动连接建立。连接建立的具体过程如下:
源节点R1发起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沿提供连接业务的网域逐跳发送至目的节点;其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业务信息、呼叫标识、以及域间可用链路信息;
如图3所示的入边界节点2在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后,根据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标识,从呼叫管理器1中查找对应的业务信息,校验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与呼叫管理器1所保存的业务信息相符,若是,则根据呼叫标识与域内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本网域的域内链路(假定节点3为该域内链路的出边界节点),并沿域内链路将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出边界节点3;出边界节点3根据本网域的呼叫标识与相邻下一个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将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相邻网域的呼叫标识,沿域间链路发送至所述相邻网域。在具体实施当中,各出边界节点可以在建立连接的时候从呼叫管理器中得到下一个网域的呼叫标识信息,或者也可以由呼叫管理器在建立呼叫的时候主动将相关的呼叫标识信息告知相关的边界节点。若上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业务信息与呼叫标识对应的业务信息不相符,则连接建立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
进一步的,在具体实施当中,呼叫管理器可以设置在网域的边界节点上,或者设置在某外部设备上,下面以呼叫管理器设置在网域的入边界节点中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二场景示意图,仅以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三个网域为例进行说明。客户侧设备源节点R1、目的节点R2分别接入网域A、网域C,网域B可以为网域A提供传送服务,即可以将从网域A接入的流量传送至网域C。每个网域的入边界节点(节点11、节点21、节点31)中均设置有呼叫管理器,并且每个网域中的节点都配置有本网域的拓扑信息(如节点、链路信息),以及与相邻网域的边界链路信息。
具体的,从源节点R1到目的节点R2的呼叫建立过程如下:
源节点R1发起携带有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其中,业务信息包括用于指示连接业务的源节点、目的节点及所需带宽信息。
网域A中的入边界节点1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并进行处理,包括:配置对应于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业务信息的呼叫标识CallID10,记录上述业务信息与呼叫标识CallID10的对应关系,并保存该呼叫标识CallID10及对应的业务信息;根据业务信息及本网域的拓扑信息进行计算,确定满足业务需求的域内链路,建立并保存上述域内链路与呼叫标识CallID10的映射关系;根据业务信息以及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提供源节点R1到目的节点R2的连接业务的下一个网域,例如,如图4所示,假设通过与网域A相邻的网域B可建立连接业务,则入边界节点11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网域B。
网域B中的入边界节点21接收到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以相同的方法进行处理,配置对应于业务信息的CallID20,保存业务信息及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确定网域B中满足业务需求的域内链路,建立并保存上述域内链路与呼叫标识CallID20的映射关系;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提供源节点R1到源节点2的连接业务的下一个网域C。
同理,网域C中的入边界节点31接收到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配置对应于业务信息的CallID30,保存业务信息及呼叫标识CallID30的对应关系;确定网域C中满足业务需求的域内链路,建立并保存上述域内链路与呼叫标识CallID30的映射关系;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目的节点R2。
目的节点R2接收到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后,查看本地链路信息,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可用链路,并构造携带有可能链路信息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发送到网域C内的入边界节点31。
网域C的入边界节点3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通过计算获得网域C与网域B之间的满足业务需求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将上述域间可用链路信息以及本网域配置的呼叫标识CallID30添加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发送到网域B。
网域B的入边界节点2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保存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标识CallID30,并记录呼叫标识CallID30与本网域配置的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获得网域B与网域A之间的满足业务需求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将上述域间可用链路信息添加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并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20后发往网域A。
网域A的入边界节点1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保存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呼叫标识CallID20,并记录呼叫标识CallID20与本网域配置的呼叫标识CallID10的对应关系;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10后发送到源节点R1。
源节点R1接收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消息中包括各网域间的可用链路信息,以及网域A配置的呼叫标识,呼叫建立成功。
在呼叫建立成功后,启动连接建立过程,连接建立的具体过程如下:
源节点R1根据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确定提供连接业务的各个网域的边界节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个网域的边界节点分别为入边界节点11、入边界节点21、入边界节点31。源节点R1构造携带有业务信息(源节点、目的节点及带宽)、呼叫标识CallID10以及边界节点信息的路径消息,并发送至网域A。
网域A中的入边界节点11接收上述路径消息,校验路径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与呼叫标识CallID1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若是,则根据所述呼叫标识CallID1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A的域内链路(假定域内链路的出边界节点为节点12);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出边界节点12,请求建立连接;
网域A中的出边界节点12接收上述路径消息,根据路径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10与相邻网域B配置的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将路径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1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20,并沿满足业务需求的域间链路发送至网域B的入边界节点21;
网域B中的入边界节点21接收上述路径消息,校验路径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与呼叫标识CallID2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若是,则根据呼叫标识CallID2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B的域内链路(假定域内链路的出边界节点为节点22);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出边界节点22,请求建立连接;
网域B中的出边界节点22接收上述路径消息,根据路径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与相邻网域C配置的呼叫标识CallID30的对应关系,将路径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30,并沿满足业务需求的域间链路发送至网域C的入边界节点31;
网域C中的入边界节点31接收上述路径消息,校验路径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与呼叫标识CallID3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若是,则根据呼叫标识CallID3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C的域内链路,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出边界节点32,请求建立连接;
网域C中的出边界节点32接收上述路径消息,将上述路径消息发送至目的节点R2;
目的节点R2接收路径消息,构造并发送预留消息给网域C的出边界节点32,其中,预留消息中携带有呼叫标识CallID30;
网域C中的出边界节点32接收上述预留消息,根据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C的域内路径,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网域C的入边界节点31;
网域C中的入边界节点31接收上述预留消息,将预留消息发送至网域B的出边界节点22;
网域B中的出边界节点22接收上述预留消息,根据预留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与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将预留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20,并根据呼叫标识CallID2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B的域内路径,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网域B的入边界节点21;
网域B中的入边界节点21接收上述预留消息,将预留消息发送至网域A的出边界节点12;
网域A中的出边界节点12接收上述预留消息,根据预留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与呼叫标识CallID10的对应关系,将预留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10,并根据呼叫标识CallID10与域内链路映射关系,确定网域A的域内路径,沿域内路径将路径消息发送至网域A的入边界节点11;
网域A中的入边界节点11接收上述预留消息,将预留消息发送至源节点R1;
源节点R1接收上述预留消息,连接建立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
参见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第三场景示意图,仅以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三个网域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域1、网域2、网域3联合提供源节点R1到目的节点R2的连接业务,其中,网域1、网域3接入客户侧设备,网域2为网域1提供传送服务,即可以将从网域1中接入的流量传送至网域3。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可以在呼叫消息中带上策略标识(如合同号),各个网域的呼叫管理器根据策略标识对应的策略进行准入控制。具体的,网域1、网域2、网域3互相签订合同,定义如下:
合同1(ID=1):网域2负责将网域1的最大带宽为X的流量传送到网域3,网域2向网域1收费Y1;
合同2(ID=2):网域3可以接收从网域2传送过来的最大带宽为X的流量,这些流量流向网域3的客户设备,网域2向网域3收费Y2;
进一步的,客户侧设备R1及R2分别接入网域1和网域3,客户侧设备R1和R2属于同一个客户,并分别与网域1、网域3签订合同,如下:
合同3(ID=3):网域1负责接入客户侧设备R1最大带宽为X的流量,网域1向客户收费Y3。
合同4(ID=4):网域3负责传送最大带宽为X的流量到客户侧设备R2,网域3向客户收费Y4。
在具体实施当中,客户侧设备R1中保存有合同3的信息,客户侧设备R2保存有合同4的信息,网域1中的节点R11保存有合同3、合同1的信息,网域2的节点R21和R22保存有合同1、合同2的信息,网域3的节点R31和R32保存有合同2、合同4的信息。
下面仅以建立客户侧设备R1到客户侧设备R2的连接经过三个网域为例,对利用分段呼叫处理模式实现准入控制的方法进行说明。呼叫建立过程如下:
(1)、R1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 CALL中定义的Notify消息)到R11,其中,上述消息中携带有业务信息(源节点=R1,目的节点=R2;带宽=X)及合同信息(ID=3);
(2)、R1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并对该呼叫进行处理,包括:根据消息中的合同号,查看预存的合同信息,校验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若符合,则允许该呼叫,分配对应于上述业务信息的呼叫标识CallID(假定CallID=10),并保存该CallID以及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R11根据上述业务信息、预置的拓扑信息以及边界链路信息,确定采用网域2传送该业务到R2,并发现R12-R21的链路满足带宽需求,则将R12作为出边界节点。然后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到选定的边界节点R12,其中,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业务信息、呼叫标识(CallID=10)以及合同号(ID=1)。
(3)、R12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保存网域1的呼叫标识(CallID=10),并将该CallID从消息中去掉,转发给下一个网域的边界节点R21;
(4)、R2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查看预存的合同信息(ID=1的合同需要传送到网域3),校验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若符合,则允许该呼叫,分配对应于上述业务信息的呼叫标识CallID(假定CallID=20),并保存该CallID以及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R21根据上述业务信息、预置的拓扑信息以及边界链路信息,确定采用网域3传送该业务到R2,并发现R23-R31的链路满足带宽需求,则将R23作为出边界节点。然后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到选定的出边界节点R23,其中,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业务信息、呼叫标识(CallID=20)以及合同号(ID=2);
(5)、R23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保存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并将该CallID从消息中去掉,转发给下一个网域的边界节点R31;
(6)、R3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查看预存的与网域2签订的合同信息(ID=2的合同可以接收从网域2传送过来的最大带宽为X的流量,这些流量流向网域3的客户侧设备)以及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信息(ID=4的合同),校验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若符合,则允许该呼叫,分配对应于上述业务信息的呼叫标识CallID(假定CallID=30),并保存该CallID以及业务信息的对应关系。R31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及预置的拓扑信息,选择到达客户侧设备R2的路由,将R33作为出边界节点。然后发送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到选定的出边界节点R33,其中,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业务信息、呼叫标识(CallID=30)以及合同号(ID=4);
(7)、R33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并转发给目的节点R2;
(8)、R2接收上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查看预存的合同信息(ID=4的合同),校验所请求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合同规定;若符合,则允许该呼叫,查看本地链路信息,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可用链路,并构造携带有目的节点可用链路信息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GMPLS CALL中定义的Notify消息),发送给R33;
(9)、R33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并转发给R31;
(10)、R3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查看与网域3与网域2之间的链路,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可用域间链路,并将上述域间可用链路信息以及网域3的呼叫标识(CallID=30)添加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转发给R23;
(11)、R23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保存网域3的呼叫标识(CallID=30),并记录呼叫标识(CallID=30)与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将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转发给R21;
(12)、R2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查看网域2与网域1之间的链路,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可用域间链路,并将上述域间可用链路信息添加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以及将该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替换为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后,转发给R12;
(13)、R12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保存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并记录呼叫标识(CallID=20)与网域1的呼叫标识(CallID=10)的对应关系,将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转发给R11;
(14)、R1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网域1的呼叫标识(CallID=10)后,转发给R1;
(15)、R1接收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消息中包括各网域之间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以及网域1的呼叫标识信息(CallID=10),呼叫建立成功。
在呼叫建立成功后,启动连接建立过程,连接建立的具体过程如下:
(1)、R1根据各域间可用链路信息确定提供连接业务的各个网域的边界节点,并构造携带有业务信息(源节点=R1,目的节点=R2;带宽=X)、呼叫标识信息(CallID=10)以及边界节点信息(R11,R21,R31)的路径消息(资源预留协议RSVP中的Path消息),发送给R11;
(2)、R11收到Path消息,查看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和呼叫标识(CallID=1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如果相符,则计算到下一个边界节点R21的路径(R11-R12-R21),并发送Path消息到下一个节点R12,请求建立连接;
(3)、R12收到Path消息,R12是出边界节点,根据Path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10)与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将Path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1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20),并发送至网域2的入边界节点R21;
(4)、R21收到Path消息,查看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和呼叫标识(CallID=2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如果相符,则计算到下一个边界节点R31的路径(R21-R23-R31),并发送Path消息到下一个节点R23,请求建立连接;
(5)、R23收到Path消息,R23是出边界节点,根据Path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与网域3的呼叫标识(CallID=30)的对应关系,将Path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30),并发送至网域3的入边界节点R31;
(6)、R31收到Path消息,查看消息中的业务信息是否和呼叫标识(CallID=30)对应的业务信息相符,如果相符,则计算到目的节点R2的路径(R31-R33-R2),并发送Path消息到下一个节点R33,请求建立连接;
(7)、R33收到Path消息,直接转发给R2;
(8)、R2收到Path消息,构造并发送预留消息(RSVP中的Resv消息)给R33,Resv消息中携带有呼叫标识(CallID=30)。
(9)、R33收到Resv消息,转发给R31;
(10)、R31收到Resv消息,转发给R23;
(11)、R23收到Resv消息,根据Resv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与网域2的呼叫标识(CallID=20)的对应关系,将Resv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3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20),并发送给R21;
(12)、R21收到Resv消息,转发给前一个节点R12;
(13)、R12收到Resv消息,根据Resv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与网域1的呼叫标识(CallID=10)的对应关系,将Resv消息中的呼叫标识(CallID=20)替换为呼叫标识(CallID=10),并发送给R11;
(14)、R11收到Resv消息,转发给R1;
(15)、R1收到Resv消息,连接建立成功。
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在呼叫建立过程的步骤(2)、(4)、(6)中,可以分别计算本网域的域内链路、本网域与下游相邻网域的域间链路(若域内链路计算失败,则拒绝呼叫),建立并保存本网域的呼叫标识与域内链路的映射关系、本网域的呼叫标识同上述本网域与下游相邻网域的域间链路的映射关系,从而在连接建立过程的步骤(2)、(4)、(6)中,可以根据呼叫标识查看对应的域内链路、域间链路,而不需要重新计算域内链路、域间链路,确保域内、域间都有资源,保证业务建立成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业务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及准入控制。
上述仅以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三个网域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应用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存在多个网域的场景。
下面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应用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呼叫GMPLS(General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Call消息中的一个实施例。
现有技术的GMPLS Call中呼叫消息的定义如下:
<Notify message>::=<Common Header>[<INTEGRITY>]
                    [[<MESSAGE_ID_ACK>|<MESSAGE_ID_NACK>]...]
                    [<MESSAGE_ID>]
                    <ERROR_SPEC>
                    <notify session list>
<notify session list>::=[<notify session list>]<notify session>
<notify session>::=<SESSION>[<ADMIN_STATUS>]
                             [<POLICY_DATA>...]
                             [<LINK_CAPABILITY>]
                             [<SESSION_ATTRIBUTE>]
                             [<sender descriptor>|<flow descriptor>]
<sender descriptor>::=<SENDER_TEMPLATE><SENDER_TSPEC>
<flow descriptor>::=see[RFC3473]
其中,现有技术的<LINK_CAPABILITY>、<POLICY_DATA>...等对象都不能分段处理,Call ID放在<SESSION>对象中。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改进方案如下:
<Notify message>::=<Common Header>[<INTEGRITY>]
                          [[<MESSAGE_ID_ACK>|<MESSAGE_ID_NACK>]...]
                          [<MESSAGE_ID>]
                          <ERROR_SPEC>
                          <notify session list>
<notify session list>::=[<notify session list>]<notify session>
<notify session>::=<SESSION>[<ADMIN_STATUS>]
                    [<SESSION_ATTRIBUTE>]
                    [<sender descriptor>|<flow descriptor>]
                    [<call manager list>]
<call manager list>::=[<call manager list>]<call manager>
<call manager>::=<call manager address>[<POLICY_DATA>...]
                  [<node id><LINK_CAPABILITY>]
<sender descriptor>::=see[RFC3473]
<flow descriptor>::=see[RFC3473]
上述增加的<call manager list>对象,用于实现分段处理域间链路、准入控制等功能,该对象的内容就是一个呼叫管理器的可达地址。在<LINK_CAPABILITY>前增加一个<node id>对象,用于指示该链路所属的节点。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源节点601、目的节点602以及多个呼叫管理器603,每一个呼叫管理器对应于一个网域;其中:
呼叫管理器603,用于接收源节点601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该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602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发送替换后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601。
具体的,呼叫管理器603包括:消息收发单元6031和处理单元6032;其中:
消息收发单元6031,用于接收源节点601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处理单元6032确定的第二网域;接收来自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其中,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602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处理单元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源节点601;
处理单元6032,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上述业务信息确定。
处理单元具体包括:呼叫标识配置模块、网域确定模块和替换模块。其中:
呼叫标识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消息收发单元接收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配置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网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以及上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
替换模块,用于将上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处理单元还包括:域内链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以及预置的域内拓扑信息,确定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
处理单元还包括:域间链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上述业务信息和上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一网域与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
处理单元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记录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在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连接经过多个服务侧网络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网域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呼叫进行分段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各个网域之间的链路选择及准入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建立从第一网域到第二网域的呼叫,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
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网域;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
将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所述业务信息确定;
发送经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所述源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域内拓扑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第二网域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域与所述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记录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和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
则在所述发送经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所述源节点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携带有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通过所述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所述第一网域与所述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发送经替换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至所述第二网域;
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预留消息,所述预留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预留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替换的预留消息至所述源节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记录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所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对应的业务信息,是否与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业务信息相符,如果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对应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还包括:策略标识;
在所述确定第二网域之前,还包括:
查找与所述策略标识对应的预置策略;
判断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携带的业务信息是否符合所述预置策略,如果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
7、一种呼叫管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消息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第二网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所述源节点;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网域;将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所述业务信息确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叫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呼叫标识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携带的业务信息,配置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网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以及所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网域;
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叫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域内链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以及预置的域内拓扑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域的域内链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叫管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
域间链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网域与所述第二网域的域间链路。
11、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以及多个呼叫管理器,每一个呼叫管理器对应于一个网域;其中:
所述呼叫管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第二网域,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二网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将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基于所述业务信息确定;发送替换后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所述源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管理器包括:消息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消息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携带业务信息的呼叫建立请求消息;将所述呼叫建立请求消息转发至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第二网域;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的可用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发送经所述处理单元替换的呼叫建立响应消息至所述源节点;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信息和所述预置的边界链路信息,确定所述第二网域;将所述呼叫建立响应消息中的第二网域的呼叫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一网域的呼叫标识。
CN2008101983512A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3512A CN101668001B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983512A CN101668001B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001A true CN101668001A (zh) 2010-03-10
CN101668001B CN101668001B (zh) 2012-07-04

Family

ID=41804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83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68001B (zh) 2008-09-05 2008-09-05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800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3872A (zh) * 2019-05-05 2019-09-1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视联网终端
CN113507475A (zh) * 2021-07-14 2021-10-15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跨域访问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337C (zh) * 2004-05-31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约束路由的选路方法
US7558276B2 (en) * 2004-11-05 2009-07-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trieving computed paths from a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using a path key
CN100382504C (zh) * 2005-07-14 2008-04-16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主备保护的跨域端到端连接的建立方法
CN100512192C (zh) * 2006-01-28 2009-07-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跨域呼叫和连接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3872A (zh) * 2019-05-05 2019-09-13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视联网终端
CN110233872B (zh) * 2019-05-05 2020-12-1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视联网终端
CN113507475A (zh) * 2021-07-14 2021-10-15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跨域访问方法和装置
CN113507475B (zh) * 2021-07-14 2022-12-23 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跨域访问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001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4796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serving resources to obtain a predetermined quality of service in an IP network
US200701472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arantee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N105610632A (zh) 一种虚拟网络设备及相关方法
CN100454887C (zh) 在MPLS网络中实现QoS保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00152321A (ja) チャネル割当て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80016221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resource applications of multiple service flows
JPH11127154A (ja) コネクションレス型通信方式
CN101557303B (zh) 路径建立请求方法、路径建立方法与系统
US7633958B2 (en) Method of resource reservation across a plurality of domains
US20080137654A1 (en) Method of managing signaling message in path-based signaled paths to mpls-enabled core network
CN101820410B (zh)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102586B (zh)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方法
CN101026583A (zh)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控制方法,可适用于该系统和方法的路由控制器和路由器
JP2000341294A (ja)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KR100705564B1 (ko) 네트워크에서의 자원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2439919B (zh) 标签交换路径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7154851B1 (en) Application-aware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multiservice networks
CN101945021A (zh) 一种实现策略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06216B (zh) 一种深度报文检测系统及报文处理方法
CN101197777A (zh) 用于建立双向连接的方法
CN101668001B (zh) 一种建立域间呼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1718000A1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network, route control server, route control method, packet transmission device, admission control server, light wavelength path sett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415032B (zh) 三层专线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29398A (zh) QoS优先级信息的发送方法、PD-FE、TRC-FE
CN101453411B (zh)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Address after: 274000 Industrial Zone, Chenji Town, Heze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Tianjiu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10 room 704, building 5, No. 556, Chang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4

Address after: 215010 room 704, building 5, No. 556, Changjiang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YUDESHU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7

Address after: Room 353, R&D Building, Xingqi No. 1 Park, No. 3, Haitai Development 6th Road, Huayuan Industrial Zone (outside the ring),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Pengfe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74000 Industrial Zone, Chenji Town, Heze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Tianjiu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