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438A -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438A
CN101662438A CN200810213928A CN200810213928A CN101662438A CN 101662438 A CN101662438 A CN 101662438A CN 200810213928 A CN200810213928 A CN 200810213928A CN 200810213928 A CN200810213928 A CN 200810213928A CN 101662438 A CN101662438 A CN 101662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header
mode
packet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3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13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2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包括:生成数据包包头;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解析所述包头。本发明实施例可改进现有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以适合实际使用的需要。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超宽带(UWB,Ultra Wideband)技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已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热点,并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超宽带技术是一项使用高带宽和低功耗在短距离内高速传输数据的无线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低能耗、频带宽、低成本和抗干扰等优点,是无线传输数字视频、图像等高质量多媒体内容并构建高速无线个人区域网路(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理想选择。
现在比较常用的超宽带标准为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European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组织(International)发布的ECMA-368/369标准。
同时,业界也提出了第一代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DC-OFDM,Dual-Carrier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超宽带通信系统实现方案,DC-OFDM方案的频谱使用范围为3036MHz-10428MHz,将上述频谱范围分为12对,共24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的宽度为264MHz,子频带之间交错排列。
第一代DC-OFDM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采用128个子载波,子载波间隔为2.0615MHz,因此单路信号的总带宽为264MHz,FFT周期为484.84ns。每个符号中还包含90.91ns(24个样值)的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和30.30ns(8个样值)的保护间隔(GI,guard interval)。CP用来消除子载波间干扰(IC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GI时间内发送信号为0,用来消除符号间干扰(ISI,inter-carrier interference)。符号长度为CP、FFT周期和GI长度的总和606.06ns,即每个子载波信道上符号速率为1.65M符号/秒。
在128个子载波信道中,100个用来传输数据,12个用来传输导频,其它的为用户自定义信道和频谱控制信道。在传输数据和导频的子载波信道中,采用正交移相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调制因子为2,即每个QPSK符号包含2比特信息。这样,每个子频带上的传输的编码后速率为1.65×100×2=330Mbps。因为采用频域分集的模式,两个子频带上传输的信息相同,所以总的编码后速率也为330Mbps。
实验模型中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卷积码作为信道编码。当信息速率为110Mbps时,编码后速率为330Mbps,经串并变换后,分配到100个子载波信道上传输,每个子载波信道采用QPSK调制,比特速率为3.3Mbps。当信息速率为55Mbps时,编码后速率为165Mbps,则在串并变换时进行扩频,扩频因子为2。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代DC-OFDM超宽带通信系统实现方案中只提供了110Mbps、55Mbps两种数据速率的传输方式,及相应处理方法,提供的传输速率比较单一,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多种不同信道条件下需要选择多种不同数据传输速率,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从而无法在实际通信条件下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以改进现有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提供传输速率过少,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发射机,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机,所述发射机包括:
包头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包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机,所述接收机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包;
包头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在每一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接收端可以根据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确定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相应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在接收到在后数据包时可以进行相应处理,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接收端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可以使用多种调制模式进行调制,和多种编码模式进行编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频谱使用范围;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划分子频带后的子频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采用的数据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采用的包头的结构实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中,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中,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对第一代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在实际通信环境中应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中,发送端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当前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其中,在后数据包可以是本数据包的下一个、也可以是本数据包接下来第二个、第三个等等;在前数据包可以是本数据包的上一个、也可以是本数据包之前第二个、第三个等等;实际操作中按照系统的规定进行操作。
最初传送的数据包通常用于初始化、同步数据等功能,其中通常不携带数据部分。
由于在每一个数据包的包头部分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接收端可以根据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确定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相应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在接收到在后数据包时可以进行相应处理,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接收端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可以使用多种调制模式进行调制,和多种编码模式进行编码。
进一步,对载波调制部分的传送时采用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也给出了如下几种不同方案:
在双载波模式上给出了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两种方案。使用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时,在两个分离的子频带内传送相同的基带符号,即采用频率分集方法来获得较好的通信质量,通常在对通信质量有较高要求时使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双载波模式1;使用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时,在两个分离的子频带内传送不同的基带符号,即采用复用技术来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通常在对传输速率有较高要求时使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双载波模式2;
进一步在时频扩展模式上给出了时域扩展模式、和频域扩展模式两种方案,以供选择;因此本实施例可选用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可以是: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两者之一;和/或,时域扩展模式、频域扩展模式两者之一。
由于有多种备选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进一步,为了保证包头数据的安全性,发送端为包头部分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接收端为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对进行速率匹配,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为包头部分的选择的传输速率通常是实际可提供的最低传输速率,以保证最高的传输安全性。
进一步,针对现有技术中,基带部分处理比较简单,只使用了、一重交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还提供了如下方案:
在所述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时,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的三重解交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频谱使用范围如图1所示:
其中,101、103、104、107、109为我国目前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目前已划分的频段,102为预留给4G移动通信频段,105为3.5GHz固定无线接入频段,106为5.8GHz固定无线接入频段,108为航空和气象雷达频段,4.2-4.8GHz和6-9GHz部分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的频谱使用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的频谱使用范围避开了我国目前已经使用的多个频段,降低了与这些频段系统之间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子频带划分方案将上述可利用频谱使用范围4.2-4.8GHz、6-9GHz分为10个子频带,每个子频带的带宽为264MHz,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子频带划分方案:
Figure A20081021392800141
Figure A20081021392800151
表1、子频带划分方案
划分子频带后的子频带示意图如图2所示,4.2-4.8GHz被分为两个子频带,分别是中频为4356MHz和4620MHz的子频带,子频带4356MHz的频带编号为1,子频带4620MHz的频带编号为2;6-9GHz被分为八个子频带,分别是中频为6204MHz、6468MHz、6732MHz、6996MHz、7260MHz、7524MHz、7788MHz和8052MHz的子频带,子频带6204MHz的频带编号为3,子频带6468MHz的频带编号4,子频带6732MHz的频带编号为5,子频带6996MHz的频带编号为6,子频带7260MHz的频带编号为7,子频带7524MHz的频带编号为8,子频带7788MHz的频带编号为9,子频带8052MHz的频带编号为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逻辑信道划分方案:子频带1和子频带2作为一组双载波使用固定频率发射;子频带3到子频带10作为第二组,这八个子频带采用跳频模式,具体逻辑信道划分方案如表2所示:
  逻辑信道序号   使用的子频带序号   跳频模式
  0   1.2   (1,2)不跳频
  1   3,4,5,6,7,8,9,10   (3,5)-(4,6)-(7,9)-(8,10)
  2   3,4,5,6,7,8,9,10   (3,5)-(4,6)-(8,10)-(7,9)
  3   3,4,5,6,7,8,9,10   (3,5)-(7,9)-(4,6)-(8,10)
  4   3,4,5,6,7,8,9,10   (3,5)-(7,9)-(8,10)-(4,6)
  5   3,4,5,6,7,8,9,10   (3,5)-(8,10)-(4,6)-(7,9)
  6   3,4,5,6,7,8,9,10   (3,5)-(8,10)-(7,9)-(4,6)
  7   3,4,5,6,7,8,9,10   (3,7)-(4,8)-(5,9)-(6,10)
  8   3,4,5,6,7,8,9,10   (3,7)-(4,8)-(6,10)-(5,9)
  9   3,4,5,6,7,8,9,10   (3,7)-(5,9)-(4,8)-(6,10)
  10   3,4,5,6,7,8,9,10   (3,7)-(5,9)-(6,10)-(4,8)
  11   3,4,5,6,7,8,9,10   (3,7)-(6,10)-(4,8)-(5,9)
  12   3,4,5,6,7,8,9,10   (3,7)-(6,10)-(5,9)-(4,8)
表2、逻辑信道划分方案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子频带及逻辑信道划分方案,在这种划分方案基础之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采用了双载波调制的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发射机在基带部分采用了OFDM技术,以有效地抑制多路径干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的数据包采用基于包(Packet-Based)的突发结构,以更利于进行高速无线多媒体通信。每个数据包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前导符、包头和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PSDU,PHYService Data Unit)。
该前导符可被称为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Protocol)前导符,该包头可被称为PLCP包头,该基于包的突发结构可以被称为PLCP协议数据单元(PPDU,PLCP Protocol Data Unit),该数据包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物理层汇聚协议前导符,物理层汇聚协议包头和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
PPDU的第一个部分是物理层汇聚协议前导符,物理层汇聚协议前导符又可以细分成包/帧同步序列和信道估计序列,主要用于接收端的时间同步、载波偏移恢复和信道估计。
物理层汇聚协议前导符后面为PLCP包头,PLCP包头能够进一步分解成物理层(PHY,Physical)层头、尾比特1、媒体接入层层头、头校验序列、尾比特2、解里德-索罗蒙码(RS,Reed-Solomon)和尾比特3;其中,物理层层头占用5个字节(octets),尾比特1占用6个比特,媒体接入层层头占用10个字节,头校验序列占用2个字节,尾比特2占用6个比特,RS码占用6个字节,尾比特3占用4个比特;这种结构只是一种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物理层层头和媒体接入层层头用于传达有关物理层和媒体接入层(MAC,Medium Access Control)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传输速率、有效载荷长度、扰码、突发模式、前导符类型、发射或发射端时频编码等信息,从而在接收端可以对PSDU正确解调和译码;尾比特在物理层层头和媒体接入层层头之间,或是在头校验序列和RS码之间,包头的末端也有尾比特,它的作用是将卷积码编码器复位到零状态,头校验序列是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对物理层层头和媒体接入层层头进行包头校验,RS码用于改善PLCP包头的鲁棒性。
物理层服务数据单元是PPDU最后一个组成部分,这个部分由有效载荷(Frame Payload)、帧校验序列、尾比特4和填充比特顺序连接而成;其中,有效载荷部分的长度在0-4095字节之间,帧校验序列占用4个字节,尾比特4占用6个比特;加入填充比特是为了在交织器前对编码器输出比特流进行调整以适合三重交织,尾比特与物理层汇聚协议包头中尾比特部分作用一样,帧校验序列和物理层汇聚协议包头中头校验序列部分作用一样。这种结构只是一种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物理层汇聚协议包头可根据MAC层提供的信息获得,其承载的内容为在后数据包的相应信息,包括:双载波模式、数据速率、有效载荷长度、扰码、突发模式、前导符类型、发射或发射端时频编码(TX_TFC,Transmit orTransmitter_Time-Frequency Code)、频带组最低有效位(LSB,Least-SignificantBit)和下个包的传输信息等部分,其中数据数率为必选项,下个包的传输信息为可选项;如果需要表征系统使用的是何种模式,则还可以增加系统模式,表征本系统使用的是何种模式,如用“1”表示本实施例提供的EnhancedDC-OFDM模式,如果采用的是其他模式,则置“0”,如果需要表征的模式类型较多,可使用多个比特位来表示。这些信息均为在后数据包的相应信息,接收端在解析出包头携带的数据后,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在后数据包的数据部分进行解析,其中双载波模式则是针对整个数据包的参数。
图4为一个物理层汇聚协议包头的结构实例,长40bits,第1bit为系统模式域,记录系统模式;第3-7bit携带速率域的信息,记录数据速率,而调制方法、编码速率和用来传送MAC帧体的扩展因子等参数都由该速率域的信息位所决定;第8-19bits则为长度域,记录有效载荷的长度,第8bit为最低有效位(LSB,Least-Significant Bit),第19为最高有效位(MSB,Most-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最先发送;第22-23bits是扰码器初始状态的种子值,用于与接收端的解扰码器同步;第26bit表示了数据包的发送模式,数据包的发送模式分为突发和标准两种,采用突发模式发送的包,每一帧都可以进行调整,采用标准模式发送的包,每一帧结构固定,如果包在突发模式下传输,第27bit携带在后数据包的前导符模式,数据包的前导符模式包括标准模式或突发前导符模式;第28-30bits为发射或发射端时频编码,记录了发送端发送在后数据包时使用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第31bit表示发送端频带组的最低有效位;没有定义的其他信息位,都用作预留位并设置为0。
为了与国际通行的ECMA-368标准互连互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采用了ECMA-368标准中规定的前导符结构、包头结构、数据帧结构,物理层的编码/打孔、三重交织、正交移相键控(QPSK,QuadraturePhase Shift Keying)映射/双载波调制(DCM,Dual Carrier Modulation)映射以及OFDM中的时频扩展等一系列的技术方案。表3为其中由速率决定的相关参数。
Figure A20081021392800181
Figure A20081021392800191
表3、由速率决定的参数
数据速率也就是传输数率,根据表3的对应关系,可根据选择的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的调制模式、编码模式、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其中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时域扩展或频域扩展模式以及双载波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一共提供了9种传输速率,其中,双载波模式1有5种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53.3Mbps、80Mbps、160Mbps、200Mbps和240Mbps,模式2同样有5种数据传输速率,并且分别为模式1相应速率的2倍,分别为106.7Mbps、160Mbps、320Mbps、400Mbps和480Mbps,模式1与模式2中都可以进行160Mbps数据速率的包传输,可以根据对通信质量和数据速率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双载波模式来传输数据。
表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提供的物理层的时间基本参数。
  参数  说明   数值
  fS  采样频率   264MHz
  NFFT  子载波总数   128
  ND  数据子载波数   100
  NP  导频子载波数   12
  NG  保护子载波数   10
  NT  所使用子载波总数   122(=ND+NP+NG)
  ΔF  子载波频率间隔   2.0625MHz(=fS/NFTF)
  TFFT  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Transform)周期   484.84ns(=1/ΔF)
  TZPS   循环前缀长度   140.15ns(=37/fS)
  TSYM   符号长度   624.99ns(=TFFT+TZPS)
  FSYM   符号速率   1.6MHz(=1/TSYM)
  NSYM   每符号采样总数   165(=NFFT+NZPS)
表4、物理层基本参数
其中,子载波总数也表征了FFT的长度。
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采用了与ECMA-368标准相同的4种编码速率的编码,编码母速率R为1/3,其他编码速率1/2、5/8和3/4由母速率通过打孔得到,编码速率由数据速率决定,不同的数据速率对应不同的编码速率,通常,低速率采取低编码速率的编码模式,高速率采取高编码速率的编码模式。编码速率为1/3的卷积码编码器的生成多项为g0=1338、g1=1658和g2=1718,译码可采用维特比算法。
使用三重交织技术,数据速率不一样选择的交织参数也不一样,但卷积码编码器的输出比特流都会依次进行符号交织、符号内交织和符号内循环移位交织。
交织后的二进制数据序列应映射到一个复数星座图上,在双载波模式1的53.3Mbps、80Mbps数据速率和模式2的106.7Mbps、160Mbps数据速率的情况下,应选择使用QPSK映射方法进行映射,然后再进行相应调制;对于双载波模式1和双载波模式2的其他三种数据速率,使用DCM技术映射到多维的星座图上,再进行相应调制。这两种映射方法对应的调制因子都是为2,QPSK是将2bits映射成1个复数符号,DCM是将4bits映射成2个符号,DCM增强了高速传输下系统对深衰落的抵抗能力。
OFDM调制首先根据数据速率的不同将QPSK/DCM映射后的数据分成100个数据一组,进行时频扩展,双载波模式1和双载波模式2的前两种速率需要,后三种不需要,形成100个数据子载波,然后产生12个导频子载波,将导频子载波插入数据子载波中,复制数据子载波的边缘各5个数据形成保护子载波,共122个子载波。将这122个子载波映射到IFFT输入端,形成128点频域数据,进行IFFT运算,得到128点时域数据。将形成的OFDM符号添加循环前缀和保护间隔,并进行并串转换,形成符号。数据速率为53.3Mb/s、80Mb/s和106.7Mb/s时,应使用时域扩展;数据速率为200Mb/s、240Mb/s、320Mb/s、400Mb/s和480Mb/s时,不使用时域扩展;数据速率为160Mb/s时,可使用也可不使用时频扩展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中,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01、生成前导符;
物理层汇聚协议前导符又可以细分成包/帧同步序列和信道估计序列,主要用于接收端的时间同步、载波偏移恢复和信道估计。
步骤502、生成包头;
根据实际情况,在包头里携带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所述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包括在后数据包使用的双载时频扩展波模式、数据速率、有效载荷长度、扰码、突发模式、前导符类型、频带组最低有效位等部分;包头结构可采用图4的结构实例实现;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信息均为在后数据包的相应信息,接收端在解析出包头携带的数据后,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在后数据包进行解析;
由于包头部分携带了解析在后数据包的数据部分需要的信息,如果接收不到或者解析错误就将导致在后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无法解析,因此为了保证包头部分传输的安全性,为包头部分选择39.4Mb/s传输速率,编码速率为1/3的编码,QPSK映射,将包头经过编码速率为1/3的编码,三重交织,QPSK映射进行调制,串并转换,然后进行反向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并串转换,加上补零后缀(ZPS,Zero Padded Suffix),生成包头符号;为包头部分的选择的传输速率通常是实际可提供的最低传输速率,以保证最高的传输安全性,选择的其他参数也都是在实际使用中经过验证安全性较好的参数。
在对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进行发送,通过打孔的模式按照其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编码速率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三重交织,QPSK映射或DCM映射进行调制,串并转换,然后经过IFFT变换,并串转换,加上补零后缀,生成包头符号。
步骤503、生成数据部分;
PSDU也被称为数据部分,PSDU可以以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进行发送,通过打孔的模式按照其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编码速率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三重交织,QPSK映射或DCM映射进行调制,串并转换,然后经过IFFT变换,并串转换,加上补零后缀,生成数据符号;这些相关参数都在在前的数据包包头中发送到了接收端。
其中补零后缀可以用循环前缀和保护间隔替代。
步骤502和步骤503之间没有顺序关系,可同时进行。
步骤504、使用前导符、包头符号和数据符号生成数据包;
使用前导符、包头符号和数据符号一起生成数据包。步骤505、根据在前数据包中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进行相应的数模变换和载波调制,滤波后由天线发射到空中。
至此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结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中,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1、接收数据,获得基带数字信号;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对接收到数据进行载波解调和模数转换,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和OFDM解调,进行数字合并;
步骤602、进行导频分离;
对数字合并后的基带数字信号进行导频分离,分离出导频部分和数据包部分。;
步骤603、根据在前数据包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对数据包进行恢复。
步骤604、解析数据包中包头数据,获得解析在后数据包的数据部分需要的信息;
例如,在后数据包采用的双载波时频模式、数据速率、有效载荷长度、扰码、突发模式、前导符类型、频带组最低有效位和下个包的传输信息等;通常发送端都对包头部分采用39.4Mb/s传输速率,编码速率为1/3的编码,QPSK映射模式,此时接收端可直接采用39.4Mb/s进行速率匹配,进行QPSK解调、三重解交织、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解析获得包头部分的原始数据;
如果包头部分采用了和数据部分相同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调制模式,则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信息,进行相应解析获得包头部分数据。
步骤605、解析数据包中数据部分,获得数据;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信息,对分离出的数据包中数据部分进行速率匹配、QPSK或DCM解调、三重解交织、快速译码、解扰码和循环校验,解析出原始数据,。
至此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流程结束。
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实施例一,包括:
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生成第二数据包的包头;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
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根据所述包头和所述数据部分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
其中,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传输速率。
本发明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实施例二,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包;
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接收第二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其中,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传输速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接收端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对载波调制部分的传送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给出了多种不同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给出了使用三重交织的选择,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其中,所述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
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或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
和/或,时域扩展模式、或频域扩展模式。
为所述数据包包头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
在所述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时,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
其详细实现模式可参考上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使接收端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所述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
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或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
和/或,时域扩展模式、或频域扩展模式。
对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的传输速率进行速率匹配,并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解交织。
其详细实现模式可参考上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
发射机701,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机702,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双载波模式。
发射机701和接收机702的内部结构可参考下文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及接收机的描述。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接收机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
包头生成单元801,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生成单元802,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包生成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进一步,所述发射机还包括: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头生成单元801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803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其中,所述包头生成单元803包括:
速率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数据包包头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
其中,所述数据部分生成单元802还包括:
三重交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原理图如图9所示,发送数据包时,首先发送前导符,接着是数据包的包头部分,也即PLCP包头,经过“卷积码编码器”编码、“三重交织”、“QPSK映射”、“串并”转换、“IFFT”、“并串”转换,加上“补零后缀”生成包头符号;接着是数据部分,也即PSDU部分,数据部分可以以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进行发送,通过打孔的模式按照其传输速率选择不同编码速率的编码模式通过“卷积码编码器”进行编码、“三重交织”、“QPSK映射或DCM映射”、“串并”转换、然后经过“IFFT”变换,“并串”转换,加上“补零后缀”,生成数据符号。前导符、包头生成的符号和数据部分生成的符号一起生成包,根据上述选定双载波模式,进行相应的数模变换和载波调制,滤波后由天线发射到空中。包头部分以其固定的速率发送,例如39.4Mb/s,数据部分以53.3Mb/s、80Mb/s、106.7Mb/s、160Mb/s、200Mb/s(240Mb/s)、320Mb/s、400Mb/s或480Mb/s等任一速率发送,每字节中的最低有效位将首先被发送。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机,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使接收端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数据包;
包头解析单元1002,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解析单元1003,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
进一步,所述接收机还包括: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获取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头解析单元1002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接收单元1001接收到的数据包。
三重解交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所述接收单元1001接收的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解交织。
其中,所述包头解析单元1002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对进行速率匹配,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原理图如图11所示,接收数据包时,根据选定的双载波模式,对接收到数据进行相应的载波解调和模数转换,得到基带数字信号,如果选择了双载波模式1,则采用“解调器1”进行载波解调,“模数转换1”进行模数转换;如果选择了双载波模式2,则采用“解调器2”进行载波解调,和“模数转换2”进行模数转换;接着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同步处理”和“OFDM解调”;再经过“数字合并器”“导频数据分离”,将分离出的导频部分进行“速率匹配”、“QPSK/DCM解调”、三重“解交织”、“快速译码”、“解扰码”和“循环校验”,得到输出数据,传送给MAC层。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机,由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两个以上备选传输速率中选择需要的传输速率、及相应编码模式,可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满足了实际使用中会有多种传输速率的实际需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一种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一种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
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生成第二数据包的包头;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
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根据所述包头和所述数据部分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
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包;
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接收第二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数据包的方法、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模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模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8)

1、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
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或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
和/或,时域扩展模式、或频域扩展模式。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数据包包头包括:为包头部分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
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包括:
对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进行速率匹配,并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时,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接收端收到所述数据包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的三重解交织。
6、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
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或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
和/或,时域扩展模式、或频域扩展模式。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数据包包头包括:为所述数据包包头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
10、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发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时,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
11、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包;
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包括:
频率分集双载波模式、或复用技术双载波模式;
和/或,时域扩展模式、或频域扩展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包括:
对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进行速率匹配,并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接收解码数据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解交织。
16、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机,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生成数据包数据部分,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接收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包;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
17、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包括:
包头生成单元,用于生成数据包包头,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确定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使用所述调制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调制,使用所述编码模式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编码;
包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包头和数据部分生成数据包,并发送。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机还包括: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头生成单元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控制所述包生成单元使用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发送所述数据包。
19、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头生成单元包括:
速率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包头中携带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编码模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为所述数据包包头选择39.4Mb/s的传输速率,使用1/3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使用正交移相键控映射方法进行映射调制。
20、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发射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部分生成单元还包括:
三重交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携带的传输速率选择交织参数,对所述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交织。
21、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数据包;
包头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数据部分的传输速率;
数据部分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当前数据包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并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解析所述当前数据包数据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还包括: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获取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包头解析单元解析所述数据包包头,获取在后数据包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
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解析单元,用于根据在前数据包包头中解析出的双载波时频扩展模式恢复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包。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头解析单元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包头部分采用39.4Mb/s对进行速率匹配,并进行正交移相键控解调、采用编码速率为1/3的模式解码,获得所述包头部分数据。
24、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还包括:
三重解交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在前数据包包头解析出的传输速率确定交织参数,对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数据包数据部分进行三重解交织。
25、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中保存有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生成第二数据包的包头;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的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
根据所述调制模式和编码模式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和所述数据部分生成所述第二数据包。
26、如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传输速率。
27、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包;
解析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在后数据包的传输信息;
接收第二数据包;
根据所述传输信息解析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28、如权利要求27中所述的超宽带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传输速率。
CN200810213928A 2008-08-28 2008-08-28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6624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928A CN101662438A (zh) 2008-08-28 2008-08-28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3928A CN101662438A (zh) 2008-08-28 2008-08-28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438A true CN101662438A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9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3928A Pending CN101662438A (zh) 2008-08-28 2008-08-28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243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96A (zh) * 2010-10-20 2011-05-1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Gsm610数据转换为pcm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28055A (zh) * 2013-03-19 2013-07-31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接入前导符起始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44842A (zh) * 2013-01-23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均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4901777A (zh) * 2015-04-17 2015-09-0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太赫兹无线网络的物理层架构
CN106100792A (zh) * 2016-06-17 2016-11-0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波抗干扰数据传输方法
WO2017041690A1 (zh) * 2015-09-10 2017-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52269A (zh) * 2015-08-07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28818A (zh) * 2015-09-09 2018-05-11 纳格拉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蓝牙hfp音频连接以低延时传输任意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76187A (zh) * 2016-01-14 2018-08-31 英特尔公司 根据传输空间-频率分集方案进行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4296035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清华大学 探测通信一体化共享波形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2257026A1 (zh) * 2021-06-08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5396B (zh) * 2010-10-20 2014-05-0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Gsm610数据转换为pcm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2065396A (zh) * 2010-10-20 2011-05-1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Gsm610数据转换为pcm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03944842B (zh) * 2013-01-23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均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3944842A (zh) * 2013-01-23 2014-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均衡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CN103228055A (zh) * 2013-03-19 2013-07-31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接入前导符起始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28055B (zh) * 2013-03-19 2016-08-10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接入前导符起始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01777B (zh) * 2015-04-17 2018-08-2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太赫兹无线网络的物理层架构系统
CN104901777A (zh) * 2015-04-17 2015-09-0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太赫兹无线网络的物理层架构
CN107852269A (zh) * 2015-08-07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269B (zh) * 2015-08-07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28818A (zh) * 2015-09-09 2018-05-11 纳格拉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蓝牙hfp音频连接以低延时传输任意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041690A1 (zh) * 2015-09-10 2017-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33610A (zh) * 2015-09-10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33610B (zh) * 2015-09-10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双载波调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76187A (zh) * 2016-01-14 2018-08-31 英特尔公司 根据传输空间-频率分集方案进行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6100792A (zh) * 2016-06-17 2016-11-0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波抗干扰数据传输方法
WO2022257026A1 (zh) * 2021-06-08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296035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清华大学 探测通信一体化共享波形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296035B (zh) * 2021-12-31 2024-05-28 清华大学 探测通信一体化共享波形的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2438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解码方法及装置
AU20112458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very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20170324522A1 (en) Flexible OFDMA packet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783928B1 (ko) Wlan 프레임 헤더 내 신호 필드의 변조
US8953579B2 (en) Frequency duplication mode for us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US20200382998A1 (en) Extra high throughput preamble
US20150023449A1 (en) Distributed signal fields (SIG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176939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WO2018141254A1 (en) Waveform-coding for multicarrier wake up radio frame
WO2016127324A1 (zh) 一种降低峰均比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01018104B (zh) 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信号传输系统及信道带宽改变方法
US20100202493A1 (en) Low power ultra wideband transceiver
EP2269354A2 (en) An efficient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73467A (zh) 在通信系统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方案发射/接收导频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4901777A (zh) 一种用于太赫兹无线网络的物理层架构
CN106664275B (zh) 用于wlan的物理层帧格式
US2004025801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a dedicated pilot channel for identification of a base station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060941A1 (en) Low power indoor frame format
TWI653862B (zh) 雙子載波調製方法和無線站點
KR20150058323A (ko)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wlan)를 위한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멀티플렉싱(ofdm) 심볼 포맷
KR101541555B1 (ko) Vht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plcp 프레임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EP2041887A1 (en) Enabling mobile switched antennas
CN101800630B (zh) 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0842069B1 (ko) 주파수영역에 부가적인 파일럿신호를 가지는 cofdm방식의 송신시스템 및 그에 따른 신호처리방법
Yang et al. Multiband OFD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for ultra wideband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