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6917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6917B
CN101656917B CN 200910173031 CN200910173031A CN101656917B CN 101656917 B CN101656917 B CN 101656917B CN 200910173031 CN200910173031 CN 200910173031 CN 200910173031 A CN200910173031 A CN 200910173031A CN 101656917 B CN101656917 B CN 10165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back message
transmission
multicast
feedback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730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6917A (zh
Inventor
沃伦佐·卡萨恰
弗朗切斯科·格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对于多播/广播传输,从用户站到基站的反馈是通过以下步骤执行的: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形成与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相对应的反馈消息;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对应于所述多播/广播传输使用的下行链路资源。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10月7日的题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的专利申请200480035787.X的分案申请。
根据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3年10月8日提交的、题目为“Method,Apparatus,and System for Statistical Reporting”的临时申请No.60/509,804和2004年4月16日提交的、题目为“Method and Apparatusfor Statistical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的临时申请No.60/562,736的优先权,后两篇临时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故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报告。
技术背景
近年来,由于电信网络架构、信号处理和协议方面的诸多技术进步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能力持续得到快速增长。在无线通信领域,开发出了各种多址标准和协议,以增加系统容量和适应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这些不同的多址方案和标准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等。通常而言,在采用TDMA技术的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在指配或分配给他的时隙中发送信息,而FDMA系统只让每个用户在指配给该特定用户的特定频率上发送信息。相比之下,CDMA系统是一种扩展频谱系统,其为每个用户指配一个唯一代码,从而允许不同的用户在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时间发送信息。在OFDMA系统中,高速率数据流被分割或划分成多个低速率数据流,从而在多个子载波(这里也称之为子载波频率)上并行地同时被发送出去。为OFDMA系统中的每个用户提供了可用子载波的一个子集,以用于发送信息。
与此相关联的是,已经确立了各种国内和国际标准,包括先进移动电话服务(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cdmaOne。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随着IS-95标准的发展,在蜂窝系统中引入了码分多址(CDMA)技术。IS-95系统在后面十年里的发展和成熟引人注目,从而诞生了增强版本,即1994年的IS-95A和1998年的IS-95B。IS-95-A/B和多种相关标准构成了第二代蜂窝技术(也被称为cdmaOne)的基础。
CdmaOne的3G演进包括名为cdma2000的标准族,cdma2000最先是在1999年随着IS-2000 Release 0的公开而出现的。IS-2000的Release A版本公开于2000年,包括附加的信令支持功能,如新的公共信道、服务质量(QoS)协商、增强的认证、加密和并发业务。cdma2000系统被设计成与现有的cdmaOne网络和话音终端保持后向兼容。
多种基于CDMA的标准及其与调协的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系由国际电信同盟(ITU)开发和核准,并被称为IMT-2000。IMT-2000支持时分复用(TDD)和频分复用(FDD)模式。较公共的FDD模式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使用通过固定频率分隔开的不同频带,而TDD系统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则使用相同的频带。下行链路是从基站到用户终端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是从用户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是在1998年12月建立的协作约定。最初,3GPP的目的是为第三代移动系统产生全球适用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后来,将其目的修改成包括维护和开发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包括演进的无线接入技术(如,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DGE))、WCDMA等等。
不同类型的服务是在基于上述不同标准工作的不同系统中开发和实现的。例如,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是这样一种服务:(1)一个基站到多个用户终端;(2)与上行链路相比,在下行链路方向是失衡的,因为下行链路上存在较高数据速率的传输。因此,MBMS用户通常不向网络提供任何类型的反馈,包括反馈信息或反馈消息。但是,如果能够进行反馈(即便是低数据速率的)的话,这对系统肯定是有益的。反馈的优点包括:系统能够重发丢失的数据分组;以及,能够使数据传输适应操作环境。因此,存在这样一种需要:用户终端(也被称为移动站,即这里的MS)告知多播/广播服务质量;以及,在统计的基础上或在每个事件的基础上提供反馈。
发明内容
对于多播/广播传输,从用户站到基站的反馈是通过以下步骤执行的: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形成与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相对应的反馈消息;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对应于所述多播/广播传输使用的下行链路资源。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发送反馈消息的装置,可以包括:解码器,用于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形成与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相对应的反馈消息;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发送反馈消息的装置,可以包括:解码模块,用于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形成模块,用于形成与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相对应的反馈消息;排队模块,用于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发送反馈消息的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单元;处理器单元,被配置成执行来自所述存储器单元的指示,从而执行以下步骤: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形成与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情况相对应的反馈消息;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其中实现了本发明公开内容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下行链路资源的TDMA系统的一个例子;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使用的“示例性的”一词意味着“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这里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更优选或有优势。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这里描述的本发明公开内容针对WCDMA和GSM的MBMS系统,但是,它们不应局限于WCDMA和GSM,而是应当同样能适用于其他系统。MBMS服务包括在WCDMA标准的规范3GPP TS 25.346 V6.1.0(2004-06)中和GSM标准的规范3GPPTS 43.246v0.14.1(2004-06)中。通常而言,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适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多播/广播,其中,对于单播传输,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下行链路资源上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这里的术语“资源”表示通信系统中分配多址的任何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信道、时隙、频带、码、子载波或这些手段的任意组合。
单播传输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传输模式。基站向一个用户终端发送一个传输。典型的单播传输针对话音电话呼叫。这里,基站通过下行链路资源发送包括话音呼叫部分在内的数据,用户终端通过与该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数据。对于包括基于GSM标准的通信系统在内的很多通信系统而言,下行链路资源是专用的且对应于通信链路建立时的上行链路资源。在多播/广播传输中,基站向多个用户发送一个传输。此外,通信是不平衡的,因为下行链路比上行链路上发送的数据要多。如果每个下行链路资源都有专用的上行链路资源,并且,如果因为不平衡的传输要使用更多的下行链路资源,那么,一些上行链路资源就得不到利用。这些未用的上行链路资源可用于从用户终端向基站发送反馈消息。
图1是实现本发明公开内容的通信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100包括多个用户终端(UT)110和基站(BS)120。用户终端110也被称为用户终端、远程站、用户站。用户终端110可以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称之为移动站),也可以是静止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基站120可以通过名为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DL)的通信链路,与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110通信。每个用户终端110可以通过名为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UL)的通信链路,与一个或多个基站120通信。如图1所示,系统100还包括基站控制器(BSC)130,用于协调和控制用户终端110和基站120之间的数据通信。还是如图1所示,基站控制器130可以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170连接到电路交换网(例如,PSTN)190和/或通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140(在这里也被称为分组网络接口)连接到分组交换网(例如,IP网络)150。就如同这里所描述的那样,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基站120可以包括一个调度器(未显示),用于协调和调度从各基站120到由各基站120服务的各用户终端110的数据传输。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调度器可以实现在BSC 130内,对于与BSC 130相连接的所有基站120,用于协调和调度数据传输。换言之,可以根据期望集中式还是分布式调度,来选择调度器的位置。
如上所述,多播/广播是不平衡的服务(大部分业务发生在下行链路中)。MSBS是多播/广播服务的一个例子,但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用于任何多播/广播服务,或者用于如上面所描述那样的任何不平衡的服务。GSM无线接口基于非常适合成对(paired)服务(例如,话音)的TDMA结构。在该结构中,当在下行链路(DL)中使用某一给定时隙时,还使用相应的上行链路(UL)时隙。显然,这不适用于MBMS。由于MBMS发生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时隙中,所以,所有相应上行链路时隙都是未用的,且不可用于传送语音对话。因此,它们构成了可用来使用反馈消息传送MBMS服务质量的带宽,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反馈消息可以由移动站自主地发送,或者响应于由基站发送的提示。
图2是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下行链路资源的TDMA系统的一个例子。图2示出的TDMA下行链路200A和上行链路200B的例子类似于GSM无线接口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时隙210A至260A在下行链路200A上。时隙210B至260B在上行链路200B上。下行链路上的每个时隙都有一个对应的时隙。例如,下行链路上的时隙210A有上行链路上的对应时隙210B。时隙210A、220A和230A用于进行MBMS传输。因此,上行链路上的对应时隙210B、220B和230B不用于上行链路业务,故可用于进行反馈消息传输。时隙240A、250A和260A已分别分配给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的下行链路传输。时隙240B、250B和260B已分别分配给用户1、用户2和用户3的上行链路传输。下行链路时隙及其对应的上行链路时隙(如时隙210A和时隙210B)之间的时间延迟不必根据比例缩放显示。还应当注意的是,上行链路200A和下行链路200B处于不同频带上,因此,这是一个FDD系统。各种公开的实施例同样适用于TDD系统。
2001年7月2日提交的、题目为“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meRe-Transmission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美国专利申请No.09/898,347中描述了使用统计报告来决定重发出错帧,该申请已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
在广播数据传递系统中,并非所有接收到的有错协议数据单元(PDUs)都能进行重发。具体而言,如果某一个用户经历了非常高的块出错率,则大多数PDU必须要重发,以使该特定用户接收到他的大部分分组。当特定用户位于基站覆盖区的边缘时、当用户处于深衰落时或者在用户经历低信号质量的任何其他状况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形。但是,大部分其他用户可能不需要重发分组,因为他们无错地接收到它们。仅仅为了一个用户或为了几个用户而发送所有其他分组,会使MBMS系统加重资源负担。为了避免这一点,网络可以仅仅在已经请求了PDU重发的用户终端的数量超过一个门限值时才决定发送该PDU。该门限值可以是一个预定的门限值,或者,可以将其动态地设置成该区域内全部用户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自适应地确定该门限值。上述的美国专利申请中详细描述了这种技术。
通常而言,广播系统必须配置其传输参数,以便于优化各接收机感觉到的服务质量(QoS)。这项任务是很复杂的,因为,MBMS传输是点到多点(PtM)的,即从单个点(单个基站)到多个点(多个用户终端)。PtM链路不同于从单个点(单个基站)到单个点(单个用户终端)的点到点(PtP)链路。要注意的是,对于PtM链路或PtP链路的每种情况,都可以在切换期间用多个基站取代单个基站,从而建立更具鲁棒性的通信。很清楚的是,PtM通信链路的工作环境在通向多个用户终端的路径之间是变化的。不同的用户终端与基站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距离,或者,会经历不同的遮蔽(shadowing)和衰落状况。因此,基站需要一种手段,以使传输在包括PtM链路在内的多条链路上适应不同的状况。
例如,在GSM或CDMA系统中,由于干扰的变化,最佳设置也会随时间而改变。系统或网络可以使用开环机制来确定最佳设置(例如,它可以基于相同蜂窝中类似速率PtP无线链路的功率,确定PtM无线链路上的最佳发射或Tx功率)。这不会在任何时间都得到很好的结果,尤其是,如果用于点到点(PtP)和点到多点(PtM)的传输方案不同时。例如,如果在PtP中使用软切换但在PtM中不使用软切换,那么,估计分配给每种情况下的PtM链路的正确功率将是很困难或有挑战性的。软切换是在用户终端和新的基站之间建立一条链路同时用户终端和旧的基站之间的链路仍存在的一种方法。软切换可获得更具鲁棒性的通信,因为,当用户终端从一个基站转换到另一基站时,不会丢弃链路。
闭环机制使用从接收机回送给发射机的反馈,来表示通信链路的质量。然后,发射机可以使用该反馈,要么将接收机处丢失的数据重发,要么改变通信方法本身,从而使通信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例如,发射机可以改变发射功率、数据速率或调制机制,以响应来自发射机的反馈。闭环机制在实现或保证所需QoS方面通常是比较准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用由正在接收广播传输的所有终端提供的反馈。系统或网络可以使用该信息来确定如何优化PtM无线链路的设置。例如,如果大多数终端接收到较差的信号质量,则网络可以提高功率或改变其他参数,如冗余量、CDMA码量、速率匹配属性等。可以修改这些参数,直到实现所需的QoS为止。随着干扰状况的改变,也可以改变参数值,以实现PtM无线链路的最高效传输配置。
如果所有终端都向网络提供反馈,那么,随着相同蜂窝内接收广播传输的终端数量增加,所利用的上行链路容量可以是抑制性的(prohibitive)。当多播/广播服务发生时,接收到PtM传输的用户的数量可能较高。来自接收到多播/广播服务的每个用户终端的反馈很可能使系统资源超载。
如果不从所有终端接收到反馈,则网络可以选择每个蜂窝中终端的统计样本,并指示它们报告反馈信息。
在各种实施例中,与一个门限值或标准相比,报告反馈信息的终端的数量应当足够大,以便于具有统计意义和向基站提供有用信息,但又不应大到使上行链路资源超载。例如,如果网络运营商想保证蜂窝中至少90%的终端能够接收到具有良好质量的PtM传输,则使用选择标准来确定实现该保证的终端的必须数量。其他选择标准同样也适用。例如,统计样本可以使得:它包括处于覆盖区边缘的用户终端,或者,与基站保持特定距离范围的用户终端。对于区分型服务,例如,不同用户终端具有不同QoS要求的服务,选择标准可以确保包括具有最高QoS要求的用户终端。运营商可以使用不同的标准和算法,来确定在该统计采样反馈机制中报告的用户终端的数量。此外,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选择标准和算法,来确定在该样本中包括的特定用户终端。
由于MBMS是不平衡的业务,所以,大多数业务发生在下行链路中。GSM无线接口基于TDMA结构,后者是针对平衡业务(如话音)构思的并适用于此。平衡业务,即成对业务,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具有相似的业务。
在话音呼叫期间,在诸如基于GSM TDMA结构的系统中,当在下行链路中使用一给定时隙时,也使用相对应的上行链路时隙。显然,这不适用于MBMS。由于传输发生在一个或多个MBMS下行链路时隙内,所以,所有相应的上行链路时隙不能用来传递话音呼叫。原理上,这些上行链路时隙将会被浪费。因此,它们构成一个可用来进行统计报告的带宽,如下所述。
可采用各种机制来利用该上行链路资源,如下所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使用一条随机接入消息,其包含与统计报告相关的信息。随机接入信道包括与为MBMS下行链路传输分配的时隙相对应的未用上行链路资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将在上行链路中请求建立短暂的数据连接(例如,单个时隙临时块流或TBF)。该请求涉及:发送一条随机接入消息;以及,从当前MBMS传输(例如,在另一时隙上)单独地接收一个TBF指配。该方案使GSM标准中的现有过程得到重新利用,但是,建立过程在报告方面需要付出一些附加的延迟。
然后,对于在发射机处使用统计反馈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或处理。一种可能性是,使用反馈信息来调整发射功率,从而使用户终端中的大多数或所需一部分具有足够的接收信号功率。
处理第二层(L2)和链路层重发的策略或处理也可以使用统计报告。当在用户终端中没有正确接收到或解码该分组时,第二层重发重新发送一个分组。在MBMS系统中,当一些、但非所有终端未接收到该分组时,基站需要确定何时重发一个分组。在利用了反馈的统计报告的各种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下面的测量或处理:
(1)如果分组丢失时间超过一特定间隔,则接收机发送其累积的否定性确认(NAK)。该间隔可以基于播放(play-out)缓冲器,从而,对于用户终端不再使用的哪些分组,不发送NAK,因为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它们。换言之,接收机基于回放延迟,执行抢先计时器丢弃。该丢弃是抢先式的,因为它发生在NAK消息的形成之前。这样的丢弃在诸如流式媒体应用之类的应用中是有用的,因为未正确接收的分组在特定流逝时间之后可能是不可用的,因为该流在晚于丢失分组的点已经播放。累积的NAK在同一消息中发送关于接收机中丢失的多个分组的有关信息。如果仍由应用程序所需的分组丢失的时间大于一特定间隔,则使用累积NAK可以降低上行链路资源上的负担。或者,对于特定的关键分组,可以发送一条确认消息,以指明已经收到一个特定分组或多个分组。
(2)发射机组合NAK的信息,并将接收机评级为不同类型的接收情况,例如,良、中或差。当执行重发时,可以使用这种对接收机的评级。例如,只要处于良好接收情况中的x个用户终端或者处于差接收情况中的y个用户终端(其中y>x)已经请求了一个PDU,网络就可以决定重发它。该策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将更多努力放在指向接收情况特别差的终端的传输是不值得的。例如,一些用户可能处于覆盖区的边缘或者处于深衰落或遮蔽中,所以,向这些用户重发会使下行链路超载。因为下行链路必须发送较多的重发分组和较少的原始分组,所以,大量用户的MBMS服务会受损。这种受损可以通过根据接收机的接收能力而对其进行评级来避免。实际上,评级向接收机指配了相对权重。相对权重可以基于很多参数来指配,例如,位置、信号强度、QoS要求等。同样,基于包括上述参数在内的很多参数,可以将用户站指配到各种类型。
(3)发射机将NAK的信息进行组合,并对经过确认的分组进行评级。该评级可以基于每个分组被确认的次数。也可以根据每个分组的重要性,对该和进行加权。例如,在MPEG流中有更重要和不太重要的分组(有些分组仅仅提供最低限度的改进)。在视频编码中,例如MPEG中,既存在帧内编码帧,还存在帧间编码帧。帧内编码帧对于解码更关键。因此,发射机对来自帧内编码帧的重发分组应用更大的权重。反馈消息可以包含关于视频传输质量的其他相关信息。在另一个例子中,对于组合后的视频和音频,可以认为音频分组更重要。这里,反馈消息可以明确地提供关于传输质量的信息。
(4)(2)和(3)的组合,其中,发射机确定使用二维评级决定重发哪些分组,其中,一个维度基于所述接收机的评级(良/中/差接收质量),另一个维度基于分组的评级(较重要/较次要)。
图3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过程。图3的流程图示出了在发射机端执行的过程300。在步骤310中,发射机发送广播多播分组。在步骤320中,发射机收到来自数个接收机的反馈。在步骤330中,发射机确定重发策略。在步骤340中,发射机执行重发。在步骤350中,发射机确定广播/多播是否已经结束,以及,要么发送更多的广播/多播分组,要么退出广播/多播模式。
图4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过程。图4的流程图示出了在接收机端执行的过程400。在步骤410中,接收机接收广播多播分组。在步骤420中,接收机确定在反馈消息中发送什么,就如同上面在各种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接收机目前刚刚收到或以前已经收到来自基站的指示,以发送反馈消息。接收机也可以具有默认模式,以发送反馈消息。在步骤430中,接收机发送反馈消息。在步骤440中,接收机确定发送已经结束,以及,要么接收更多的广播/多播分组,要么退出多播/广播模式。
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在专用硬件中,或者,在处理器中利用存储器上的软件来实现。此外,这些实施例可以使用软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单元和一个或多个专用硬件的任何组合或子组合来实现。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装置的部分500。处理器510连接到存储器单元520。处理器510包括控制单元530、数据接收装置540、接收机RX解码器550、数据源570和发射机TX编码器580。处理器510可以被分成位于多个硬件上的多个处理器单元,或者,构成具有多于图5所示功能的硬件的一部分。此外,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合并到相同的硬件中。RX模拟/RF 560和TX模拟/RF 590可以与处理器组合起来,或者,实现在不同硬件中。
RX模拟/RF 560通过下行链路从天线接收信号,并将其转换到数字基带。解码器550将信道符号转换成比特。差错检测和校正可以在解码器550中执行,也可由处理器510的其他部分执行。数据接收装置540是接收机的一部分,其操作或使用解码比特。数据源570生成比特,以便于通过上行链路从接收机装置发送出去。发射TX编码器580将比特编码成信道符号。TX模拟/RF 590将数字基带符号转换成RF信号,以便于通过上行链路经由天线发送出去。
控制单元530管理反馈消息生成过程。根据RX解码器550或数据接收装置540或从其他硬件,控制单元530确定应当发送一条反馈消息以及该消息应当构成什么。然后,控制单元530可以指示数据源570构建反馈消息。此外,控制单元530可以控制TX编码器580中反馈消息的编码,甚至,直接操纵符号,以形成反馈消息或反馈消息的一部分。控制单元530还确保对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下行链路上多播/广播传输所用的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发送出去。
反馈消息可以提供通信链路质量的其他相关具体信息。例如,反馈信息可以包括误码率、误帧率或来自高层应用(如音频或视频编码解码)的差错率。反馈消息也可以包含明确的功率控制信息,如用户终端处的接收功率或功率上调/下调命令。
通过发送关于接收到的有错分组的具体数量或接收到的无错分组的具体数量的反馈,反馈消息也可以提供通信链路质量的相关信息。
即使通信链路良好,由于硬件或软件的处理或容量限制,用户终端也可能无法使用所有分组。反馈消息可以包括无法被处理或使用的分组的数量,从而,发射机可以确定重发这些分组,或者,降低数据速率以便能够由用户终端硬件处理。
在MBMS的另一实施例中,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可以选择在给定蜂窝或蜂窝组中收到点到多点(PtM)传输的用户设备(UE)的统计样本。下面针对UMTS系统中的反馈报告的讨论类似于上面讨论的GSM/GPRS实施例。UTRAN将指示有些UE发送测量报告,以描述一条或多条信道的质量,如MBMS点到多点业务信道(MTCH)。UTRAN可以使用这些质量测量报告,来优化蜂窝中的信道传输参数。例如,UTRAN可以优化蜂窝中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MTCH的传输参数。
UMTS广播系统可以配置其传输参数,从而优化每个接收机感觉到的服务质量(QoS)。在基于CDMA的系统中,如UMTS中,由于干扰或无线工作环境中的其他改变,最佳设置可能随时间而改变。网络可以使用开环机制,来确定最佳设置,例如,它可以基于相同蜂窝中相同速率点到点(PtP)无线链路的功率,来确定PtM无线链路上的最佳发射功率。该方法可能无法在所有时间都产生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如果PtP和PtM所用的传输机制不同时。例如,如果在PtP中使用软切换,但不在PtM中使用软切换,那么,在每种情况下估计分配给PtM链路的正确功率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闭环机制在保障所需QoS方面通常较准确。从理论上讲,UTRAN可以使用由收到MBMS传输的所有终端提供的反馈,来优化PtM信道的设置。如果大多数UE收到差的信号质量,则UTRAN可以提高功率或改变其他参数,如冗余量、扩频因子、速率匹配属性、比特率、第二层参数等。可以修改这些参数,直到实现所需的QoS为止。随着干扰或操作环境的改变,可以改变这些参数值,以实现PtM无线链路的最高效传输配置。
如果所有终端都向网络提供反馈,那么,随着在相同蜂窝内接收广播传输的终端数量增加,所利用的上行链路容量可以是抑制性的。必须假设:接收PtM传输的用户数量较高。事实上,如果大量的终端在接听相同的传输,则网络很可能使用PtM信道,而非PtP信道。
如果不是从所有终端接收反馈,网络也可以选择每个蜂窝中终端的统计样本,并指示它们报告反馈信息。
报告反馈信息的终端的数量应当大到足以具有统计意义,但是该数量又不应大得影响上行链路(UL容量)比所需还要多。用于确定各蜂窝或各组蜂窝中进行报告的终端的数量的特定算法可以很灵活,并且可由运营商将其改编而适用于特定的无线通信系统。
网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择该统计样本。在一个实施例中,UTRAN可以将接收MBMS服务的所有UE分成多类,这类似于上面针对GSM/GPRS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每一种类型可通过多种因素来确定,如UE能力(例如,执行选择的能力,同时将来自一个以上蜂窝的MBMS信号进行组合)、订户概况(例如,订购了流式服务的所有UE或者订购了下载和播放服务的所有UE)、UE的发布版本(例如,属于Rel-6的所有UE或者属于Rel-7的所有UE)、区分型QoS服务的各QoS的QoS等级,等等。
然后,网络可以随机地从每一类中选择UE,从而,使针对每一类所选择的UE的数量统计地表示该类。或者,网络可以从所有UE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该过程类似于对待所有UE,就好像它们来自一类。
UTRAN可以使用更复杂的技术来确定UE的类别。例如,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上的接收功率电平信号和功率控制命令可用来选择具有变化信道状况的UE的有代表性样本。
在WCDMA系统中,进行报告的终端可以保持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这是为了在每个蜂窝中实现终端的计算和再计算而做出的假设。更一般的情况是,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报告的反馈是零星的,则可以使用公共传输信道(RACH)。如果反馈本质上是连续的,则网络可以指配一条专用传输信道。
WCDMA标准中定义的现有质量测量适用于专用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可用于MBMS内容的PtP传输。为了实现主要应用于PtM传输的统计报告,当前定义的质量测量必须扩展到公共传输信道,从而在MTCH上引入质量测量。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选择必须发送质量报告的UE和测量中涉及的UE的RRC状态的特定方法可以依据实现方式而改变。
根据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用于MTCH的新测量情形。除了现有的质量测量事件类型(超过了预订数量的坏循环冗余校验或CRC),还可以引入其他类型的事件。例如,一个事件可能是:UE进入CELL_DCH,即蜂窝专用信道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UE进入CELL_DCH时,才会报告测量结果,并且,所有累积的质量测量结果可以在CELL_DCH中发送出去。如果UE没有进入CELL_DCH,而是进入了空闲模式,则可以删除所有的累积质量测量结果。此外,也可以考虑周期性的测量报告,从而,使UTRAN可以选择测量报告消息的频率。对于现有的测量,当UE处于空闲模式时,没有质量测量,因此,UTRAN必须将这些质量测量中涉及的UE保持在连接模式。为了强迫UE进入连接模式,可以使用相同的计算机制,该计算已经被定义用来判断对PtM传输感兴趣的UE是否足够。当足够的UE处于RRC连接模式时,即,当UE的样本在统计上有效时,对于特定的MBMS服务,UTRAN可以重新设置统计标志。
UE可能需要报告从中发送了MTCH的蜂窝的标识符,并且,如果使用了选择组合或软组合或二者,则UE可能需要列出在特定测量周期内从中执行MTCH组合的所有蜂窝的标识符。质量测量未必是BLER或块出错率测量。可以考虑功率测量和任何其他的质量度量标准,如:出错的连续PDU的最大数量;无错的连续PDU的最大数量;由于UE能力限制而无法被解码的PDU的总数量;等等。
RNC收集所有的质量测量报告,并据此行动,从而满足目标QoS。在没有这些报告的情况下,RNC必须假设最糟糕情况而使专用于MTCH的资源形成所需的尺寸。UTRAN几乎可以实时地修改S-CCPCH/MTCH的一些传输参数(例如,分配给S-CCPCH的功率),或者,它可以在下一MBMS会话开始时改变一些参数(例如,冗余量、扩频因子、速率匹配属性、比特率、第二层参数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种与开环功率控制所用的算法相类似的算法。主要区别在于,IS-95/cdma2000中和WCDMA中当前定义的开环功率控制考虑来自单个移动终端的质量测量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移动终端的统计样本的报告,从而实现广播或多播服务的高效控制。
网络可以基于质量目标和基于接收到的质量测量报告,改变一个或多个参数的设置。例如,如果网络希望99%的PDU被无错地接收,并且质量报告显示平均80%的PDU被无错地接收,则网络将增加公共信道的发射功率,从而使无错接收的PDU比例增加。如果在某一时间间隔(长度由网络选择,从而接收到足够的新质量测量)之后,质量报告显示平均99.9%的PDU是无错接收的,则网络将降低公共信道的发射功率。该过程可以无限期地继续,或者,直到网络满意所实现的QoS时为止。
公共信道(例如MTCH)上的质量测量可以在大部分时间禁用,而仅仅在网络希望微调特定蜂窝或蜂窝组中的资源的利用时才启用。
对于MTCH,可以定义一种与周期性质量报告相类似的测量。UTRAN可以使用这些报告,来微调用于传输MBMS内容的S-CCPCH/MTCH的传输参数。
MTCH传输的优化能够受益于闭环机制,而后者依赖来自UE的反馈。由于不可能从接收MTCH的所有UE收集反馈,所以,UTRAN选中的UE的统计样本报告MTCH质量测量结果。这种选择基于UTRAN的统计考虑。
所述统计报告技术可以扩展到其他公共传输信道,从而,可以利用相同的机制,对分配给这些公共传输信道的资源进行精细的调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方法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上述的任意组合来表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明白,这里结合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示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以上对各种示例性的组件、方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以其功能性的形式进行总体上的描述。这种功能性是以硬件实现还是以软件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熟练的技术人员能够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以多种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是这种实现的结果不应解释为导致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利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的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它们之中的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图、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中,该处理器可能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也可能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者更多结合DSP核心的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他此种结构。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体现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二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能存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媒质中。一种典型存储媒质与处理器耦合,从而使得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媒质中读信息,且可向该存储媒质写信息。在替换实例中,存储媒质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媒质可能存在于一个ASIC中。在一个替换实例中,处理器和存储媒质可以作为用户站中的分立组件存在。
提供所述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可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主旨的基础上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这里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35)

1.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传输发送反馈的方法,包括:
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
如果基于采样被选择为接收到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用户终端之中的反馈报告用户终端,则根据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质量来形成反馈消息;
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是统计采样反馈方案的一部分,其中,对与所述发射机进行通信的所有接收机的一个子集进行采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和所述下行链路资源是时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时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是频分双工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系统是时分双工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包括确认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包括否定性确认消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服务质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音频传输质量的指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误码率的指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误帧率的指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功率控制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提供视频传输质量的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提供帧内编码帧和帧间编码帧的接收质量的有关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是响应于从所述发射机发送的提示而形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用于决定由所述发射机重发协议数据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发协议数据单元的决定至少部分地基于需要重发的接收机的数量是否超过门限值。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是作为随机接入消息而被发送出去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请求使用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建立短暂的上行链路数据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发射机接收允许使用上行链路资源的分配消息。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否定性确认消息是针对一个以上的协议数据单元而累积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计时器的届满,根据所述否定性确认消息,丢弃协议数据单元。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发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决定部分地基于发送否定性确认消息的一特定种类的接收机的数量。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发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决定部分地基于针对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否定性确认消息的数量。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重发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决定部分地基于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在其他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相对重要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决定还部分地基于需要重发的接收机的相对权重,其中,给与所述发射机进行通信的每个接收机分配了一个相对权重。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被采样的接收机属于一个以上种类,并且,所述统计采样反馈方案部分地基于所述一个以上种类。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包括接收到的有错协议数据单元的数量。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包括接收到的无错协议数据单元的数量。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消息至少部分地包括由于处理限制而不能进行解码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数量。
30.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传输发送反馈的装置,包括:
解码器,用于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如果基于采样被选择为接收到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装置之中的反馈报告装置,则根据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质量来形成反馈消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是统计采样反馈方案的一部分,其中,对与所述发射机进行通信的所有接收机的一个子集进行采样。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和所述下行链路资源是时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时隙。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消息用于决定由所述发射机重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33.一种用于为多播/广播传输发送反馈的装置,包括:
解码模块,用于对通过下行链路资源从发射机接收的多播/广播数据进行解码;
反馈消息形成模块,用于如果基于采样被选择为接收到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装置之中的反馈报告装置,则根据所述多播/广播数据的接收质量来形成反馈消息;
排队模块,用于将所述反馈消息进行排队,以便于通过与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相对应的上行链路资源发送到所述发射机,其中,对于单播传输,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专用于与通过所述下行链路资源的下行链路传输相对应的上行链路传输,
其中,所述反馈消息是统计样本反馈方案的一部分,其中,对与所述发射机进行通信的所有接收机的一个子集进行采样。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和所述下行链路资源是时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时隙。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反馈消息用于决定由所述发射机重发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CN 200910173031 2003-10-08 2004-10-0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16569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0980403P 2003-10-08 2003-10-08
US60/509,804 2003-10-08
US56273604P 2004-04-16 2004-04-16
US60/562,736 2004-04-1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5787XA Division CN100553358C (zh) 2003-10-08 2004-10-0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17A CN101656917A (zh) 2010-02-24
CN101656917B true CN101656917B (zh) 2013-06-12

Family

ID=375792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73031 Active CN101656917B (zh) 2003-10-08 2004-10-0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B200480035787XA Active CN100553358C (zh) 2003-10-08 2004-10-0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5787XA Active CN100553358C (zh) 2003-10-08 2004-10-07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1656917B (zh)
UA (1) UA86949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4466B1 (ko) 2007-06-22 2014-02-19 알까뗄 루슨트 Mbms 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342424B1 (ko) * 2007-08-20 2013-12-17 알까뗄 루슨트 멀티캐스트 시스템에서 트리거된 반복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89058B (zh) * 2007-09-10 2012-09-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广播消息的方法
US7940723B2 (en) * 2007-10-29 2011-05-10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static transport channel to physical channel mapping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CN101442774B (zh) * 2007-11-21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小区传输模式下分配反馈信道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8059622B2 (en) * 2008-09-04 2011-11-15 Intel Corporation Multi-radio platform and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activities between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transceiver and co-located transceiver
CN102598724B (zh) * 2009-08-25 2015-06-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管理群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2075862A (zh) * 2009-10-28 2011-05-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02378112B (zh) 2010-08-12 2016-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中统计用户设备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US20140241168A1 (en) * 2013-02-25 2014-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ng whether data was subjected to interference
KR102235671B1 (ko) * 2013-11-19 2021-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PL3210341T3 (pl) * 2014-10-20 2019-12-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Układ i sposób dostosowania parametrów transmisji danych treści emisji grupowych
US10334561B2 (en) * 2016-07-05 2019-06-25 CMMB Vision USA Inc. Collaborative broadcasting and bi-directional network transmission
CN109617650A (zh) * 2018-11-27 2019-04-12 上海磐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调速的连续可扩频无线通信方法和系统
US11877299B2 (en) * 2020-03-05 2024-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group-feedback in multi-cast
US11616608B2 (en) * 2020-06-10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network transmissions using broadcast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5603A1 (de) * 2001-07-06 2003-0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r sendeleistung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multicast-nachrichten in einem funksystem
WO2003005631A1 (en) * 2001-07-02 2003-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430363A (zh) * 2001-10-19 2003-07-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5631A1 (en) * 2001-07-02 2003-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me re-transmission in a broadcast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3005603A1 (de) * 2001-07-06 2003-0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der sendeleistung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multicast-nachrichten in einem funksystem
CN1430363A (zh) * 2001-10-19 2003-07-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传输功率的设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fmann et al.A Taxonomy of Feedback for Multicast.《A Taxonomy of Feedback for Multicast》.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199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917A (zh) 2010-02-24
CN100553358C (zh) 2009-10-21
CN1891003A (zh) 2007-01-03
UA86949C2 (ru) 2009-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7898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65691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JP62472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高速共有チャネルを用いた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サービス
RU2393647C1 (ru) Отправка и сокращение передач служебных сигналов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mbms-данных
EP152140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plink rates adaptively to fast rate ramping in a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502491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power for transmitting signaling information on an E-DCH
CN169266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更改方法
WO2005122497A1 (en) Mapping of shared physical channels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JP2009517932A5 (zh)
JP2008541607A (ja) 複数キャリア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MXPA05002139A (es) Metodo y sistema para una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es.
CN100484301C (zh)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业务重配置方法
Yallapragada et al. New enhancements in 3G technologies
JP5032678B2 (ja) 複数キャリア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Forkel et al.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A Means of Increasing Downlink Capacity in WCDMA Cellular Networks?
Phan et al. Adaptive point-to-multipoint transmission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in LTE
Gómez-Barquero et al. Multicast delivery of file download services in 3G mobile networks with MBMS
Thakur et al. Evolution of High Speed Download Packet Access (HSDPA) Networks
Peisa et al. Enhancing Packet Data Access in WCDMA
Iossifides et al.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3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139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