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3027A -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及重排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及重排序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3027A CN101653027A CN200780052592A CN200780052592A CN101653027A CN 101653027 A CN101653027 A CN 101653027A CN 200780052592 A CN200780052592 A CN 200780052592A CN 200780052592 A CN200780052592 A CN 200780052592A CN 101653027 A CN101653027 A CN 1016530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ing
- base station
- mobile radio
- radio station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74586 RAN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3—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packets, e.g.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A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57—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packet reassembly or resequen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从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编号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的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及重排序方法。重排序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该分组,并且向移动站发送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而进行传输;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发送方法及重排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系统开始了基于CDMA方式的第三代方式下的业务,不过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下,已经展开关于可进行更高速通信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讨论(非专利文献1)。说到这里,除了传输速率的高速化之外,削减传输延迟也是重大的课题。
为了使传输速率高速化并削减传输延迟而进行了这样的研究,即:在LTE通信系统中,与以往的系统相比,实现了切换(Hand Over)方法的高度化。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站在通信中移动时,会根据接收状态而发生进行通信的基站的转换(切换)。因此,对于高速/低延迟通信而言,实现切换的高度化是必不可缺的。在LTE通信系统中,以分组交换系统为基本,因此切换(Hand Over)就成为Hand Hand Over。在Hand Hand Over中,在切断了移动站与移动前进行通信的基站之间的线路连接后,进行移动站与移动目的地基站之间的线路连接。在Hand Hand Over中,由于在即将进行切换之前得到了移动目的地基站的系统信息,因此能够短时间地进行切换,但在切换中会发生用户数据的传输中断状态。
因此,为了减小传输延迟,尤为重要的是,缩短传输中断状态以及防止传输中断过程中分组的缺失。一旦在传输中断过程中发生了分组缺失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端到端的分组重新发送来进行恢复,因此传输延迟变大。
另外,在LTE通信系统的切换中,将如下方法标准化,所述方法是:通过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包含发给移动站的控制信息和分组在内的数据中的、未从该移动源基站传输到移动站的分组,由此来进行交接(非专利文献2)。
·切换时的交接
图21是切换时的交接说明图。在图21(A)中,两个基站1a、1b与上级站(例如MME/SAE网关)2连接。移动站4存在于基站1a的小区3a内,当前正在与基站1a进行通信。在该状态下,如图21(B)所示,当移动站4朝基站1b的方向移动并进入到小区3b内时执行切换,移动站的通信基站从基站1a切换到基站1b。其中,将切换前正在进行通信的基站称为移动源基站(源基站),将切换后进行通信的基站称为移动目的地基站(目标基站)。
移动源基站1a将从上级站2接收到的分组保存在内置缓存器中,并向移动站4依次发送保存在该缓存器中的分组。因此,在发生切换时,存在存储在缓存器中而尚未发送给移动站的分组。在图21(B)中,在缓存器中存储有切换前接收且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n-2~n,需要在切换后将这些分组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到移动站4。因此,在切换序列执行时,移动源基站1a将分组n-2~n转发(forwarding)给移动目的地基站1b。通过使用这种转发方法,移动目的地基站1b在切换之后立刻向移动站4发送该分组,因此不会发生分组中断。所以,不会发生端到端的分组重新发送,能够执行高速的切换。另外,上述n-2~n是表示分组顺序的编号(序列号)。
·切换
图22是LTE通信系统的切换说明图,图23是LTE通信系统中目前设想的切换步骤说明图。
移动站4通过测定报告(Measurement Report)(来自基站1和周边基站的接收状况报告)向移动源基站1通知需要进行切换HO(Hand Over)(1.测定控制)。
移动源基站1根据测定报告的内容来确定目标基站1b(2.HO确定),并向该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切换请求(3.IIO请求)。此时,移动源基站1a还发送移动站的信息(移动站ID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信息等)等。移动目的地基站1b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呼叫接入控制(4.呼叫接入控制)。
当移动目的地基站1b允许接入移动站时,向移动源基站回复切换响应(5.IIO响应)。然后,移动源基站1a向移动站4发出切换指示(6.IIO指示),并在此前后开始(分组转发:forwarding)数据(分组)的交接。
接收到切换指示的移动站4通过L1/L2信令来确保与移动目的地基站1b保持同步(7.同步确保),在确保了同步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a发送切换完成的报告(8.HO完成)。
由此,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切换完成的报告发送给上级站2(9.HO完成)。上级站2在接收到切换完成的报告时,将分组传输路径从移动源目的地1a切换到移动目的地基站1b(10.路径切换),并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b回复IIO完成响应(11.IIO完成响应)。移动目的地基站1b根据IIO完成响应而向移动源基站1a通知切换HO已经完成(12.资源释放)。之后,消除移动源基站1a与上级站2之间的路径(13.资源释放)。
·分组的顺序匹配控制
在上述切换序列执行中,当发生分组转发(forwarding)时,在移动目的地基站1b中,可能由于从上级站2进入的分组而导致该转发来的分组发生跳跃,从而导致序列号紊乱。如果移动目的地基站1b是在序列号紊乱的状态下向移动站4转发分组,则移动站不能按正确顺序接收到分组,因此通信质量恶化,结果导致在切换前后无法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在此,对于LTE通信系统而言,在基站和移动站中利用如下方法来保持分组的顺序匹配性。图24是该分组的顺序匹配的说明图,移动目的地基站1b相比于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优先传输从移动源基站1a转发来的分组,由此来保持分组的顺序匹配性。
在图24中,在切换前,在移动源基站1a中存储有分组n-5~n,这些分组中的分组n-5~n-2已经被发送给移动站4,而分组n-1和n尚未被发送给移动站4。此外,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中的分组n-5和n-3未被移动站4正确地接收(NACK),而分组n-4和n-2则被正常地接收到(ACK)。因此,移动站4将分组n-4、n-2保存在缓存器BF1中,而未保存分组n-4和n-2。
在该状态下,当发生切换时,移动源基站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b转发(forwarding)未被移动站4正常接收的分组n-5和n-3以及尚未向移动站4发送的分组n-1~n,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该分组存储在缓存器BF中。此外,上级站2在切换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要发给移动站4的两个分组m~m+1,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该分组存储在缓存器BF中。
当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可以与移动站4进行通信时,首先向移动站4优先发送从移动源基站1b转发来的分组n-5、n-3、n-1~n。然后,发送从上级站2接收到的分组m~m+1。如图25所示,移动站4按照序列号顺序对切换之前接收完毕的分组n-4、n-2和切换之后接收的分组n-5、n-3、n-1~n、m~m+1进行重新排列,并按顺序把它们传递给上位层。
上面是通过转发(forwarding)将分组n-5、n-3、n-1~n全部转发(forwarding)给移动目的地基站1b的情况,但还存在只转发了分组n-5、n-3,而n-1~n的转发出现了延迟的情况。图26是该情况下的分组顺序匹配的说明图。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转发来的分组n-5、n-3和从上级站进入的分组m~m+1存储在缓存器BF中,但首先向移动站优先发送从移动源基站1a转发来的分组n-5、n-3。然后,在由移动源基站1a进行的分组n-1、n的转发出现了延迟的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1b监视是否经过了设定时间(Waiting Time:等待时间),当经过了等待时间仍然未从移动源基站1a转发来分组n-1、n时,视为转发结束,发送从上级站接收的分组m、m+1。另外,在转发结束后,移动目的地基站1b即使从移动源基站1a接收到分组n-1、n,也会将该分组丢弃。
移动站4执行按序列号顺序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重新排列的处理(重排序)。如图27所示,移动站4按序列号顺序对切换之前接收完毕的分组n-4、n-2和切换之后接收的分组n-5、n-3、m、m+1进行重新排列,并按顺序把它们传递给上位层。
·协议结构
如上所述,在LTE通信系统的切换中,分组转发(forwarding)和分组的重排序处理是必要的技术。这里,对这些功能的关系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8是表示移动站与网络之间的协议结构的说明图。在移动站与基站之间,至少设置有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Layer: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以及下位层(MAC层/物理层MAC/PIIY)。MME/S-GW具备分组路由功能等。
各协议的主要功能如下。
(1)PDCP:在PDCP层中,在发送侧压缩上位协议的报头,并附加序列号进行发送。在接收侧,对序列号进行检查,由此来进行重复接收的废弃处理。在PDCP层中不进行重新发送。
(2)RLC:RLC层是具有重新发送功能的层,新附加与来自PDCP的数据中附加的序列号不同的RLC层中的序列号,并进行发送。例如,在从PDCP接收到序列号为n的数据时,将该数据分割成多份,对各个分割数据分别附加RLC层中的序列号I(1)、I(2)、I(3)...,并进行发送。接收侧利用该序列号I(·),向发送侧通知表示数据的正常接收/异常接收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信号)。如果返回了Ack信号,则发送侧丢弃所保存的数据,另一方面,如果返回了Nack,则发送侧重新发送所保存的相应数据。
(3)下位层
MAC:MAC层是对RLC层的数据进行复用/分离的层。即,在发送侧,对RLC层的数据进行复用将其作为发送数据,在接收侧,把MAC层的接收数据分离为RLC层的数据。
PIIY:PIIY层是在用户终端4与基站1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数据收发的层,将MAC层数据转换成无线数据,或将无线数据转换成MAC层数据。
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首先从上位层(例如IP层)进入PDCP层而成为PDCP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然后被附加报头信息(PDCP层的序列号等)而成为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PDCP PDU被发回到RLC层而成为RLC SDU,然后被附加报头信息(RLC层的序列号等)而成为RLC PDU。RLC PDU经过下位层的处理而到达移动站的RLC层。在该RLC层中,去除报头而重新构筑RLCSDU,然后在PDCP层中去除PDCP PDU的报头而成为PDCP SDU,并发回到上位层。
在这种协议结构中,对于LTE通信系统而言,以PDCP SDU为单位实施分组转发,以PDCP PDU为单位实施重排序。此外,在以PDCP SDU为单位实施转发的情况下,没有对以PDCP SDU为单位的分组附加序列号等报头信息,因此无法将该序列号进行转发。因此,在以PDCP SDU为单位实施转发的情况下,还要转发应该附加的序列号等报头信息。另外,RLC SDU与PDCP PDU实质上是相同的数据,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就将它们统称为分组,在描述了该分组的编号的情况下,该编号是指PDCP PDU的序列号。
·移动源基站装置的动作
图29是切换时的移动源基站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移动源基站1a在通过测定报告从用户终端4接收到接收电场强度等时(步骤101),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IIO(步骤102),如果不需要进行切换则返回到始点。
但是,当确定为需要进行切换时,移动源基站1a根据测定报告的内容来确定移动目的地基站1b,向该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切换请求(步骤103)。
然后,接收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来的切换响应(步骤104),进行剩余分组的转发(步骤107)。
之后,接收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来的资源释放消息(步骤108),执行资源释放(步骤109)。
·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
图30是切换时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
移动目的地基站1b在从移动源基站1a接收到IIO请求(包含移动站ID和QoS信息等)时(步骤121),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呼叫接入控制,判断是否允许接入移动站(步骤122)。如果不允许,则执行后处理(步骤130),结束切换控制。
另一方面,在允许接入移动站的情况下,向移动源基站1a回复IIO响应(步骤123)。接着,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从移动源基站1a转发来的分组存储在缓存器中(步骤124),并且从移动站4接收HO完成的报告(步骤125)。如果接收到HO完成的报告,则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将HO完成的报告发送给上级站2(步骤126)。上级站2在接收到切换完成的报告时,将分组传输路径从移动源基站1a切换到移动目的地基站1b,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b回复IIO完成响应。如果移动目的地基站1b从上级站2接收到IIO完成响应(步骤127),则从由移动目的地基站1b转发来的分组开始将其优先发送给移动站,在发送了该分组后,向移动站发送从上级站2接收到的分组(调度:步骤128)。此外,与步骤128并行地,移动目的地基站1b向移动源基站1a发送资源释放(步骤129),进行后处理(步骤130),结束切换控制。另外,在步骤128的调度处理中由移动源基站1a进行的分组转发发生延迟的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1b监视是否经过了设定时间(Waiting Time:等待时间),当经过了等待时间仍然未转发来分组时,视为转发结束,发送从上级站接收的分组,并且在转发结束后,即使从移动源基站1a接收到分组,也会将该分组丢弃。
·移动站的动作
图31是切换时的移动站的动作流程图。
移动站4的测定部通过测定报告向移动源基站通知接收电场强度等(步骤151)。之后,等待来自移动源基站1a的IIO指示,当接收到IIO指示时(步骤152),通过L1/L2信令来确保与移动目的地基站1b保持同步(步骤153),在确保了同步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b发送切换完成的报告(步骤154),然后,移动站在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b接收到分组时,执行重排序处理(步骤155~160)。
即,移动站的控制部在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b接收到下位层分组时,构筑RLC SDU,将该RLC SDU(PDCP PDU)交给重排序部(步骤155)。重排序部检查序列号是否存在缺失(步骤156),如果序列号不存在缺失而是连续的,则将该RLC SDU(PDCP PDU)作为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160)。另一方面,如果序列号存在缺失,则控制部指示重排序部保存PDCP PDU。由此,重排序部保存PDCP PDU(步骤157),并检查是否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 PDU)(步骤158)。如果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 PDU),则将该RLC SDU(PDCPPDU)作为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并且将所保持的PDCP P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160)。
此外,在步骤158中,如果未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PDU),则监视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159),如果尚未经过预定时间,则重复步骤157及之后的处理,而如果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则即使序列号不连续,也要将所保存的PDCP P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160)。
·课题
但是,当在LTE通信系统中执行伴有切换的分组转发时,存在如下课题。即,当执行切换时,如上所述,在LTE通信系统中,执行遗留在移动源基站1a中的移动站数据的交接,并产生伴随交接的分组转发(forwarding)。但是,在上述切换控制中,当移动目的地基站1b的等待时间(Waiting Time)的值较小时,存在尽管尚未转发所有分组,移动目的地基站1b就开始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从而丢弃尚未转发的分组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等待时间的值较大时,移动目的地基站1b在经过等待时间之前不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从而存在发生传输延迟的问题。即,在以往的切换控制中,会发生通信延迟增加以及吞吐量恶化的问题,无法在切换前后确保高质量的通信。
作为第1现有技术,存在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通知所转发的最后的分组(Last Packet)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3)。在转发出现延迟的情况下,被通知了最后的分组的移动目的地基站可以将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设为最后的分组的序列号+1并进行跳跃传输。此外,移动目的地基站可以将转发来的分组的序列号与最后的分组的序列号进行比较,由此来强制结束等待定时器(Waiting Timer),从而能够在最佳定时检测转发的结束。但是,在转发过程中丢弃了最后的分组的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无法可靠地检测到最后的分组。
此外,作为第2现有技术,存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用于在正进行高速分组通信的基站之间进行切换时,实现不发生数据丢失的高速分组数据转发(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当发生切换时,切换源的基站向切换目的地基站转发(forwarding)分组数据。但是,这一技术并未改善由移动站的重排序造成的通信延迟增加以及吞吐量恶化。
此外,作为第3现有技术,存在这样的方法: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不等待所转发的分组的到达,而是跳跃地传输从上级站传输来的分组(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方法中,通过区分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分组和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能够实现分组的跳跃传输。但是,在移动站中需要设置两个顺序控制的功能,导致其控制变得复杂。
由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要将从上级站(例如是与移动源基站不同的、向移动目的地基站发送数据(分组)的装置)传输给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分组迅速传输到移动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即使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分组与从上级站传输来的分组混在一起,也能够通过从顺序控制的对象中排除该从上级站传输来的分组,由此仅利用一个顺序控制功能即可正确地对转发来的分组进行重排序。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可以定位于,提供实施例等中记载的未由现有技术公开的事项。优选的是,这样的事项是为了得到现有技术所无法获得的效果所必须的事项。
非专利文献1:3GPP,“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TRA(E-UTRA)andEvolved UTRAN(E-UTRAN),”TR25.913V7.3.0,Release 7,March 2006.
非专利文献2:3GPP,“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TS36.300,Release 8,V8.0.0,April 2007.
非专利文献3:Samsung,“Method to release resources at source ENBduring handover,”R3-061032,RAN3#53,September 2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2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06-086537号
发明内容
·重排序方法
本发明的重排序方法是这样的方法: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例如编号)即顺序信息的数据(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根据该顺序信息对数据(分组)进行重新排列。
在本发明的重排序方法中,移动目的地基站与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对应地发送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能够识别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优选的是,移动站根据该识别信息区分所述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所述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来进行重排序处理。优选的是,未经由所述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所述数据是通过网关装置接收到的数据。优选的是,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是按照分组形式来发送的。
本发明的重排序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未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数据,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该移动站发送该数据,并且向移动站发送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的情况下,使该数据具有表示该数据是跳跃数据的信息并进行传输;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数据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数据,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排序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未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数据;在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所述数据及以及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在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后,丢弃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分组;将用于确定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接收到的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数据的信息附加给该数据,或者将该信息附加给紧接该数据之后传输的另一数据,并发送给移动站;在移动站中,直到第2设定时间到时为止,进行重排序处理,在接收到包含所述信息的数据时,即使该第2设定时间尚未到时,也会结束重排序处理。
上述重排序方法优选的是,还具有以下步骤: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是这样的通信系统: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编号的数据(例如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列。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站、在切换之前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源基站、以及在切换之后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目的地基站,(1)所述移动源基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数据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数据;以及控制部,其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数据,(2)所述移动目的地基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在切换序列执行时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以及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向移动站优先发送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并且,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的情况下,使该数据具有表示该数据是跳跃数据的信息并进行传输;以及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数据,(3)所述移动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从基站接收到的数据;以及重排序控制部,其将所述跳跃数据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数据,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数据进行重排序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站、在切换之前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源基站、以及在切换之后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目的地基站,(1)所述移动源基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数据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数据;以及控制部,其向移动目的地转发将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数据,(2)所述移动目的地基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在切换序列执行时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以及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将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从所述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所述数据作为重排序对象数据,优先发送给移动站,并且进行这样的控制:将用于确定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接收到的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数据的信息附加给该数据,或者将该信息附加给紧接该数据之后传输的另一数据,并发送给移动站,并且,丢弃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后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以及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数据,(3)所述移动站具有:缓存器,其保存从基站接收到的数据;以及重排序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直到第2设定时间到时为止进行重排序处理,在接收到具有用于确定是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数据的信息的数据或具有用于确定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数据已经接收的信息的数据时,即使该第2设定时间尚未到时,也结束重排序处理。
·基站/移动站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分别构成第1、第2通信系统的基站和分别构成第1、第2通信系统的移动站。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是PDCP PDU分组的格式例。
图3是切换前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切换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基站的结构图。
图6是移动站的结构图。
图7是第1实施例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8是第1实施例的移动源基站的流程图。
图9是第1实施例的移动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10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流程。
图11是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2是PDCP PDU分组的格式例。
图13是切换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之一)。
图14是切换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之二)。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16是第2实施例的移动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17是将PDCP PDU的序列号附随在相应的PDCP SDU数据后并通过数据平面(U-Plane)进行通知的例子。
图18是将PDCP PDU的序列号SN附随在相应的PDCP SDU数据后并通过U-Plane进行通知,同时通过C-plane通知序列号的例子。
图19是图18的切换顺序步骤。
图20是完全不存在要转发的PDCP SDU数据的情况的例子。
图21是切换时的交接说明图。
图22是LTE通信系统的切换说明图。
图23是在LTE通信系统中目前所设想的切换步骤说明图。
图24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的第1说明图。
图25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的第2说明图。
图26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的第3说明图。
图27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的第4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移动站与网络之间的协议结构的说明图。
图29是切换时的移动源基站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30是切换时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
图31是切换时的移动站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A)本发明的原理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基站和移动站能够执行以下两个处理来解决其课题。
处理1:在切换后,由于来自移动源基站的数据转发发生了延迟,因此不等待该数据的接收而传输(跳跃传输)从上级站机接收完毕的数据,在该情况下,使得移动站能够识别出该数据是跳跃数据,并执行跳跃传输。即,将用于识别是跳跃数据的识别信息包含在该数据中,或者将该识别信息附加到该数据中,或者使该识别信息与该数据对应起来,并例如利用控制信道进行发送。
处理2:移动站在检测到发生了跳跃传输的情况下,不将该跳跃数据视为重排序对象,将其保存在缓存器中,等待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的到达。即,使用识别信息来区分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过移动源基站发送来的数据,并进行重排序。
在现有方法中,在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的数据转发(forwarding)发生了延迟的情况下,等待向移动站发送从上级站传输到移动目的地基站的数据。因此,由于要在经过规定时间(Waiting Time:等待时间)之前等待该数据的到达,从而存在发生通信延迟增加以及吞吐量下降的课题。但是,如上所述,如果进行数据的跳跃传输,则即使在数据转发(forwarding)发生延迟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上级站接收到的数据迅速传输给移动站,由此,减小了通信延迟。因此,与现有方法相比,能够高质量地确保切换前后的通信质量。
(B)第1实施例
图1是第1实施例的说明图,其对以分组为单位来附加顺序信息的情况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是规定大小的数据。
设为在切换前,在移动源基站11a中存储有分组n-5~n,这些分组中的分组n-5~n-2已经被发送到移动站14,而分组n-1和n未被发送到移动站14。例如,是由于分组n-1和n是在切断移动源基站11a与移动站14之间的无线线路之后才到达,因此这些分组n-1和n未被发送到移动站14。此外,设为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中的分组n-5、n-3未被移动站14正确接收到(NACK),而分组n-4、n-2被正常接收到(ACK)。因此,移动站14保存分组n-4、n-2,而没有保存分组n-5、n-2。
在该状态下,当发生切换时,移动源基站1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forwarding)未被移动站14正常接收的分组n-5和n-3以及未发送的分组n-1、n。以下说明对分组进行转发的情况下,但不限于这样的例子。
此外,上级站2在切换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要发给移动站的两个分组m~m+1。另外,设分组n-5~n的转发(forwarding)发生了延迟。
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如果在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分组n-5、n-3、n-1~n之前从上级站2接收到分组m、m+1,则对该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m、m+1附加跳跃识别码F,并先将它们发送(跳跃传输)给移动站14。
移动站14将从基站接收到的附加了跳跃识别码F的分组保存到缓存器BF2中,并将它们排出在重排序处理的对象之外。图1的(A)表示移动站14在缓存器BF2中保存有分组m、m+1,并且在切换前在缓存器BF1中保存有接收到的分组n-4、n-2的状态。
然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向移动站发送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n-5、n-3、n-1~n。移动站14将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接收到的这些分组n-5、n-3、n-1~n保存在缓存器BF1中,进行这些在切换后接收到的分组和在切换前接收到的分组n-4、n-2的重排序处理(参照图1(B)),并按照连续编号顺序将分组传递给上位层。另外,当经过了规定时间仍未接收到连续编号的分组时,结束重排序处理,将至此为止接收并重新排列的分组传递给上位层。
另外,在转发时,可以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所有分组,也可以只转发分组中包含的一部分数据(用户数据部分)。优选的是,对转发数据附加顺序信息。
此外,在图1中,将序列号(顺序信息)m、m+1分配给进行了跳跃传输的分组,不过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可以分配任意的序列号,还可以附加与对转发的分组附加的序列号重复的编号,此外,也可以采用不重复的编号。
·跳跃识别码
作为对分组附加跳跃识别码F的例子,使用了PDCP PDU的报头中包含的3比特的“type”字段。即,在该“type”字段中将新的type编号定义为跳跃识别码F,并将该type编号附加给跳跃传输的分组。图2是PDCPPDU的格式例,(A)是无报头的格式例,(B)是未附加PDCP PDU的序列号的格式例,(C)和(D)是附加了PDCP PDU的序列号的格式例。在(C)和(D)的格式中,在报头HD中定义了type字段和PID字段,用type字段表示PDCP PDU的类别。PID字段是表示针对Data部中包含的数据的压缩类别的字段。在type字段中,已规定了“type=000”和“type=001”,而未规定且未使用“type=010~111”。因此,例如利用“type=010”,作为用于识别进行了跳跃传输的PDCP PDU的type编号(跳跃识别码)。
·切换前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处理
图3是切换前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移动源基站11b将PDCP层的分组n-5~n-2存储在缓存器中(图3的(A)),如(B)所示,在RLC层中将分组分割成多个数据,针对各个分割数据附加RLC层的序列号I、I+1、I+2、...、I+6,然后发送给移动站14。移动站14在切换前在RLC层中进行针对PDCP层的顺序控制。在图3中,设为移动站14没有正常接收到分割数据I、I+4、I+5,即,分组n-5、n-3,但正常接收到了分组n-4、n-2。
图4是切换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并具体示出了PDCP层和RLC层的处理状态。另外,虽然移动站14是在切换前在RLC层中进行针对PDCP层的顺序控制,但规定在切换后对RLC层进行初始化。因此,顺序控制的处理转移到PDCP层,移动站14在PDCP层中执行切换序列。
移动站14在重排序时起动定时器以判定重排序的结束。
由于从上级站2接收的分组m、m+1率先到达,因此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对该分组m、m+1附加跳跃识别码F,并先将其传输(跳跃传输)给移动站14。移动站14将从基站接收到的附加了跳跃识别码F的分组保存在缓存器BF2中,并将它们排除在重排序处理的对象之外。之后,移动站14对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接收到的分组n-5、n-3、n-1~n和在切换之前接收到的分组n-4、n-2进行重排序处理,并传递给上位层。
另外,当定时器经过了规定时间TM时,移动站14结束重排序处理,即使分组存在缺失,也仍然将接收到的分组发回给上位层。
·窗口控制
防备于到来了所能允许的数据量以上的数据的情况,移动站14在内部生成缓存器大小的窗口,并在重排序处理时进行以下的窗口控制。在图4的例子中,窗口的左端为初始时所期待到达的编号n-5,窗口的右端为由所能允许的数据量(窗口缓存器大小)确定的编号n-2。移动站不对附加了跳跃识别码F的分组应用窗口处理。
在初始状态(窗口状态(0))下,当移动站14接收到所期待的分组(n-5)并进行重排序处理时,窗口状态如(1)所示,因此,移动站向上位层转发所期待的分组(n-5)及与其连续的分组(n-4)。接着,窗口状态变为(2)所示的状态,当移动站14在该状态下接收到所期待的分组(n-3)而进行重排序处理时,窗口状态变为(3)所示的状态。因此,移动站向上位层转发所期待的分组(n-3)及与其连续的分组(n-2)。然后,窗口状态变为(4)所示的状态,移动站14在该状态下等待分组(n-1)、n的接收,如果在设定时间TM接收到分组(n-1)、n,则将它们转发给上位层。但是,如果在设定时间TM的期间内未接收到分组(n-1)、n,则移动站14将保存在缓存器BF2中的分组m及之后的分组转发给上位层,转移到切换前的通常控制。如上所述,通过将跳跃分组排除在外地执行上述窗口控制,能够执行针对分组n-5~分组n的重排序处理。
另外,在窗口控制中,移动站14在接收到比窗口左端的序列号更小的序列号的分组的情况下,丢弃该分组。此外,移动站14在接收到比窗口右端的序列号更大的序列号的分组时,将该窗口右端的序列号设为该分组的序列号,将窗口左端的序列号变更为由窗口缓存器大小决定的编号,同时将从该窗口范围内弹出的已接收分组传递给上位层。
如果对跳跃分组也应用了窗口处理,则在接收到分组m的时刻,窗口状态例如变成窗口左端为n-2,窗口右端为m。在该情况下,移动站放弃尚未接收到的分组n-5、n-3的接收,将已接收分组n-4、n-2转发给上位层。然后,将窗口右端的序列号设定为m,将窗口左端的序列号设定为由窗口大小决定的编号n-1,之后等待分组n-1、分组n、分组n+1、...、分组m-1的到来。但是,在这之中,分组n+1~分组m-1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分组,因此,徒劳地等待了这些分组的接收,导致分组处理发生问题。
·基站的结构
图5是基站的结构图,示出了缓存部、调度部、收发部以及控制部。
缓存部21是用于存储从上级站进入的分组以及从相邻基站(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分组的存储器。在该图中,在物理结构上设有两个缓存器21a、21b,但也可以采用在物理结构上只设置一个存储器,从软件上进行分割利用的装置结构。
调度部22从正在通信的多个移动站中选择进行无线传输的移动站,取出存储在缓存器中的该基站的分组,发回给收发部。收发部23对从调度部传输来的分组进行编码、调制处理,并利用无线方式进行实际的数据传输。此外,接收从移动站发送来的控制信号和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解调。
控制部24具有缓存器管理部24a、IIO控制部24b和测定信息控制部24c。缓存器管理部24a对存储在缓存器21中的各种分组进行管理。如果在切换时执行数据交接,则至少要将存储在缓存器21b中的未得到正常接收确认(ACK)的分组转发给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另一方面,在由于数据交接而导致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的到达发生了延迟,从而跳跃传输从上级站2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在该跳跃分组的报头的type字段中记入“type=010”。
IIO控制部24b执行利用图23说明的切换控制,测定控制部24c收集从移动站发送来的各种测定信息,例如移动站的无线质量CQI(ChannelQuality Information)等。
·移动站的结构
图6是移动站的结构图,示出了收发部31、缓存部32、调度部32、重排序部33以及控制部34。收发部31与基站的收发部进行分组和控制信息的收发。缓存部32在不能根据接收到的下位层分组来构筑RLC PDU的情况下,保存到能够构筑该RLC PDU为止,当RLC PDU构筑成功时,去除报头,作为RLC SDU(PDCP PDU)传递给重排序部33。重排序部33具有用于按照序列号顺序对PDCP PDU进行重新排列并将其传递给上位层的功能。重排序部33在检测到PDCP PDU的序列号发生缺失时,将之后的PDCP PDU保存在内置存储器中,直到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PDCPPDU为止。但是,在经过了规定时间该PDCP PDU仍然未到达的情况下,重排序部停止重排序处理,将所存储的所有PDCP PDU传递给上位层。此外,重排序部33在进行重排序时,进行窗口控制,使得所处理的数据量不超过允许量。
控制部34具有测定控制部34a、重排序管理部34b以及重新发送管理部34c。测定控制部34a测定发送给基站的各种测定信息。例如,测定移动站的无线质量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重排序管理部34b对重排序部33进行控制,在重排序部33所保存的PDCP PDU发生了编号缺失的情况下,指示等待编号连续的PDCP PDU的到达。此外,当该分组的到达等待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指示重排序部33停止重排序,并且指示去除所保存的所有PDCP PDU的报头,作为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从而处于可接收新PDCP PDU的状态。然后,重排序管理部34b将到此为止接收的最大序列号设定为窗口右端的序列号,并通过考虑窗口大小来决定并设定窗口左端的序列号。这里,如果存在序列号比窗口左端的序列号更小的已接收分组,则直接将该分组转发给上位层。重新发送管理部34c在重新发送控制时,按照虚线所表示的路径通过收发部向基站发送重新发送请求信号。
·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
图7是第1实施例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
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的切换控制部24b在从移动源基站11a接收到IIO请求(包含移动站ID和QoS信息等)时(步骤201),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呼叫接入控制,判断是否允许接入移动站(步骤202)。如果不允许则进行后处理(步骤213),并结束切换控制。
另一方面,切换控制部24b在允许接入移动站的情况下,向移动源基站11a回复HO请求响应消息(步骤203)。然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等待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之后,缓存部21在接收到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时将其存储起来(步骤204)。
在该状态下,切换控制部24b在从移动站14接收到HO完成的报告时(步骤205),向上级站12发送HO完成的报告(步骤206)。上级站在接收到切换完成的报告时,将分组的传输路径从移动源基站11a切换到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并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回复IIO完成响应。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的切换控制部24b在从上级站12接收到IIO完成响应时(步骤207),向调度部22指示开始发送分组(步骤208)。
由此,调度部22检查是否需要进行分组跳跃传输(步骤209),如果不需要,则向移动站14优先发送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步骤210)。但是,如果来自移动源基站11a的分组的转发出现延迟从而需要进行分组跳跃传输,则调度部22执行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分组的跳跃传输。
在执行跳跃传输时,将要进行跳跃传输的分组的type字段的类别号设定为010(type=010),使移动站14能够识别出该分组是跳跃传输分组(步骤211),然后向移动站14传输该分组(步骤210)。
与以上处理并行地,切换控制部24b向移动源基站11a发送资源释放(步骤212),执行后处理(步骤213),结束切换控制。
·移动源基站的动作
图8是第1实施例的移动源基站的装置动作流程图。
在图8中,移动源基站11a的测定控制部24a在通过测定报告而从移动站14接收到接收状态信息时(步骤251),根据该接收状态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切换(Hand Over:OH)(步骤252),如果不需要进行切换,则返回到始点。
但是,当确定为需要进行切换HO时,切换控制部24b根据测定报告的内容来确定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向该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切换请求(步骤253)。
然后,在接收到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来的IIO响应消息时(步骤254),HO控制部24b向移动站14发送HO指示消息(步骤255),指示缓存管理部24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分组转发)剩余在缓存器21中的分组。由此,缓存管理部24a通过虚线的路径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forwarding)缓存器21b中存在的未发送到移动站14的分组或未被正常接收的分组(NACK分组)(步骤256)。之后,接收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来的资源释放消息(步骤257),执行资源释放(步骤258)。
·移动站的动作
图8是移动站的动作流程图。
移动站14的测定部34a通过测定报告向移动源基站11a通知接收状态等(步骤271)。之后,控制部34等待从移动源基站11a发送来的IIO指示消息,当接收到IIO指示消息时(步骤272),通过L1/L2信令来确保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保持同步(步骤273),在确保了同步之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切换完成的报告(步骤274)。然后,控制部34检查所接收到的分组是否为跳越分组,换言之,检查是否为type=010的分组(步骤275),如果是跳跃分组,则将其排除在重排序对象之外并将其保存在缓存器32中,在经过设定时间后,去除报头而设定成PDCP SDU分组传递给上位层(步骤276)。另一方面,如果不是跳跃分组,则执行重排序,按照顺序重新排列,然后作为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277)。
图10是移动站的重排序处理流程。
当移动站的收发部31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接收到下位层分组时(步骤301),重排序管理部34b检查能否构筑RLC PDU(步骤302),在不能构筑时,检查是否经过了设定时间(步骤303),在尚未经过设定时间时,将该下位层分组保存在缓存器32中(步骤304),进行步骤301及其之后的处理。当在接收到下位层分组之后经过了设定时间仍然不能构筑RLC PDU时,从缓存器中删除下位层分组(步骤305)。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302中能够使用接收到的下位层分组构筑RLCPDU时,将该RLC PDU作为RLC SDU(PDCP PDU)而传递给重排序部33(步骤306)。重排序部33在接收到RLC SDU(PDCP PDU)时,检查是否存在序列号缺失(步骤307),如果序列号不存在缺失而是连续的,则删除该RLC SDU(PDCP PDU)的报头将其设定成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311)。但是,如果序列号存在缺失,则重排序管理部34b指示重排序部33使其保存PDCPPDU(步骤308)。由此,重排序部33保存PDCP PDU,并检查是否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PDU)(步骤309)。如果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 PDU),则将该RLC SDU(PDCP PDU)作为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并将所保存的PDCP P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311)。
此外,如果在步骤309中未接收到序列号连续的RLC SDU(PDCPPDU),则监视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TM(步骤310),如果尚未经过预定时间TM则重复步骤308及其之后的处理,而当经过了设定时间TM时,即使序列号不连续,也将所保存的PDCP P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311)。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可以将从上级站12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传输来的分组作为跳跃分组、在不进行等待的情况下将其传输给移动站14,从而能够消除数据的延迟时间,能够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此外,移动站14从重排序控制(顺序控制)的对象中排除跳跃分组,对跳跃分组之外的分组进行顺序控制,按照序列号顺序将分组传递给上级装置。其结果,移动站即使只具有一个顺序控制功能,也能够进行分组的顺序控制。
(C)第2实施例
在第1实施例中,移动站14在设定时间TM期间进行重排序处理,当经过了设定时间TM时,结束重排序处理(图10中的步骤310)。因此,移动站14在接收到从移动源基站1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的所有分组之后,如果仍然未经过设定时间TM,则继续执行重排序处理。在此,在第2实施例中,为了使移动站14能够识别出重排序处理对象中的最后的分组,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对规定分组(最后的分组)附加识别符并传输到移动站,移动站14在接收到该最后的分组时,即使尚未经过设定时间TM也会立即结束重排序处理。
图11是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设为在切换前,在移动源基站11a中存储有分组n-5~n,这些分组中的分组n-5~n-2已经被发送到移动站14,但分组n-1和n未被发送到移动站14。例如,由于分组n-1和n是在切断移动源基站11a与移动站14之间的无线线路之后才到达,因此这些分组n-1和n未被发送到移动站14。此外,设为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中的分组n-5、n-3未被移动站14正确接收到(NACK),而分组n-4、n-2被正常接收到(ACK)。因此,移动站14保存分组n-4、n-2,而没有保存分组n-5、n-3。
在该状态下,当发生切换时,移动源基站1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forwarding)未被移动站14正常接收的分组n-5和n-3以及未发送到的分组n-1、n。此外,上级站12在切换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两个分组m~m+1。其中,设分组n-5~n的转发(forwarding)发生了延迟。
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如果在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分组n-5、n-3、n-1~n之前从上级站2接收到分组m、m+1,则对从该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m、m+1附加跳跃识别码F,并先将它们发送(跳跃传输)给移动站14。移动站14将从基站接收到的附加了跳跃识别码F的分组保存到缓存器BF2中,并将它们从重排序处理的对象中排除。图11的(A)表示移动站14在缓存器BF2中保存有分组m、m+1,并且在切换前在缓存器BF1中保存有接收到的分组n-4、n-2的状态。
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W(称为Waiting Time(等待时间))为止将转发来的分组发送给移动站,而如果经过了等待时间,则即使接收到转发来的分组也会将其丢弃。因此,移动基站11b在经过等待时间之前接收到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n-5、n-3、n-1,并保存在缓存器BF中并将其逐一传输给移动站。并且,设在从移动源基站11a接收到分组n且在尚未传输给移动站的阶段中等待时间到时。在该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对分组n附加表示是转发来的最后的分组的识别符(L),并传输给移动站14。
移动站14将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接收到的分组n-5、n-3、n-1、n保存在缓存器BF1中,如图1(B)所示,对这些分组和切换前接收到的分组n-4、n-2执行重排序处理,进行重新排列。此外,当检测到附加给分组n的识别符(L)时,判断为转发结束,即使重排序的设定时间TM尚未到时,也将已经重排序的分组传递给上位层,结束重排序处理。
上面是在发送分组n之前等待时间到时的情况,但还存在在将分组n传输到移动站之后的阶段中等待时间到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对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分组m+2附加表示是最后的分组的识别符(L),并传输给移动站14。接收到附加了该识别符的最后的分组的移动站14判断为转发结束,即使重排序的设定时间TM尚未到时也会立即结束重排序处理。
此外,虽然通过转发接收到了分组n-3,不过还存在在未接收到分组n-1、n的阶段等待时间到时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对分组n-3附加表示是最后分组的识别符(L),并传输给移动站14。移动站14检测到附加了该识别符(L)的最后的分组而结束重排序处理。
·最后分组识别码L
在对分组附加表示是最后的识别符(最后分组识别码)时,使用PDCPPDU的报头中包含的3比特的“type”字段。即,在该“type”字段中将新的type编号定义为最后分组识别码L,并将该type编号分配给经过等待时间之后最先发送的分组。图12是PDCP PDU的格式例,(A)是无报头的格式例,(B)是未附加PDCP PDU的序列号的格式例,(C)和(D)是附加了PDCP PDU的序列号的格式例。在(C)和(D)的格式中,在报头HD中定义了type字段和PID字段,用type字段表示PDCP PDU的类别。在type字段中,已规定了“type=000”和“type=001”,而未规定且未使用“type=010~111”。因此,例如利用“type=011”,作为用于识别在经过等待时间之后最先发送的PDCP PDU分组(最后的分组)的type号。
·PDCP层和RLC层的处理
图13、图14是切换后的PDCP层和RLC层的分组处理的说明图。
图13表示对向移动站传输的分组n附加了最后分组识别码L的情况。移动站14在重排序时起动定时器以判定重排序的结束。这里,在将设定时间TM设定成较大的值的情况下,与分组n是否是所转发的最后的分组无关地,继续进行重排序处理,在设定时间TM到时之前不能将分组发回到上位层。但是,在第2实施例中,移动站14在接收到附加了最后分组识别码L的分组n(最后的分组)时,立即结束重排序,将所有的PDCP PDU分组发回到上位层。
此外,防备于到来了所能允许的数据量以上的数据的情况,移动站14在重排序时进行窗口控制。窗口的左端为所期待到达的编号n-5,窗口的右端是作为所能允许的数据量的上限的值(图中为n)。但是,如实施例1所示,没有对“type=010”的分组应用窗口处理。通过这种处理,能够执行针对分组n-5~分组n的重排序。
图14表示对分组m+2附加了最后分组识别码L的情况。移动站14在接收到分组m+2(最后的分组)的时刻,即使设定时间TM尚未到时,也会立即结束重排序,将已接收的所有PDCP PDU分组发回到上级层。此外,与图13同样地执行窗口控制。
·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移动目的地基站的动作流程图,对与第1实施例的图7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赋予相同的标号。第2实施例中的基站、移动站具有图5、图6所示的结构。
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的切换控制部24b在从移动源基站11a接收到IIO请求(包含移动站ID和QoS信息等)时,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呼叫接入控制,判断是否允许接入移动站。如果不允许,则执行后处理,然后结束切换控制(步骤201~202、213)。
另一方面,在切换控制部24b允许接入移动站14的情况下,向移动源基站11a回复IIO请求响应消息,并开始对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然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等待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并将该分组存储在缓存部21中(步骤203~204)。
在该状态下,切换控制部24b在从移动站14接收到HO完成的报告时,将IIO完成的报告发送给上级站12(步骤205~206)。上级站12在接收到切换完成的报告时,将分组传输路径从移动源基站11a切换到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向移动目的地基站回复IIO完成响应。移动目的地基站11b的切换控制部24b在从上级站接收到HO完成响应时,指示调度部22开始发送分组(步骤207~208)。
接着,调度部22监视经过时间是否超过了设定时间TW,即,等待时间是否到时(步骤501),如果等待时间尚未到时,则检查是否需要进行分组的跳跃传输(步骤209),如果不需要,则从移动目的地基站11a所转发来的分组开始将其优先发送给移动站14(步骤210)。但是,当转发出现延迟从而需要进行分组的跳跃传输时,调度部22执行从上级站22接收到的分组的跳跃传输。为了执行跳跃传输,将要跳跃传输的分组报头的type字段的类别号设定为010(type=010),使得移动站14能够识别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然后将该分组传输给移动站(步骤210)。
与以上处理并行地,切换控制部24b向移动源基站11a发送资源释放(步骤212),返回步骤501,检查等待时间是否已到时,如果尚未到时,则重复执行步骤209及之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501中等待时间到时,则在等待时间到时之后立刻将传输的分组的type号设定成“011”。即,在到时后立刻对所要传输的分组附加最后分组识别码L,并将该分组(最后的分组)传输给移动站(步骤502~503),然后进行后处理,结束切换控制(212~213)。
另外,在步骤502中,为了能够识别出附加了最后分组识别码L的最后的分组是从移动源基站11a转发来的分组,还是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分组,在为前者的情况下将type号设定为“011”,在为后者的情况下将type号设定为“100”。这样就使后述的移动站14的重排序处理变得容易。
·移动站的动作
图16是移动站的动作流程图,对与图8中的动作流程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标号。移动站的测定部34a通过测定报告向移动源基站11a通知接收状态等。之后,控制部34等待从移动源基站发送来的IIO指示消息,当接收到IIO指示消息时,通过L1/L2信令来确保与移动目的地基站11b保持同步,在确保了同步之后,向移动目的地基站发送切换完成的报告(步骤271~274)。
然后,控制部34检查所接收到的分组是否为跳越分组,换言之,检查是否为type=010的分组(步骤600),如果是跳跃分组,则将该分组排除在重排序对象之外并将其保存在缓存器32中(步骤601)。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跳跃分组,则检查所接收到的分组是否为最后的分组,换言之,检查是否为type=011的分组(步骤602)。如果不是最后的分组,则开始重排序,并按顺序对PDCP PDU分组进行重新排列,生成PDCP SDU传递给上位层(步骤603)。
然后,检查预定时间TM是否到时(步骤604),如果设定时间TM尚未到时,则重复步骤600及之后的处理,而如果设定时间TM到时,则结束重排序处理,然后从尚未传递给上位层的PDCP PDU分组中删除报头而生成PDCP SDU,并将其传递给上位层(步骤605)。接着,将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传递给上位层而结束处理(步骤606)。
另一方面,在步骤602中,如果所接收到的分组是最后的分组,则立刻停止重排序处理(步骤607)。此时,如果最后的分组是转发来的分组,则通过该最后的分组生成PDCP SDU分组并传递给上位层,停止重排序。此外,如果最后的分组是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分组,则立刻停止重排序,将该最后的分组接在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的最后。然后,将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传递给上位层而结束处理(步骤606)。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例,移动站是参照最后分组识别码来检测转发结束的情况,由此能够立即停止重排序。因此,能够消除数据的延迟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D)第3实施例
到此为止所示出的顺序信息(序列号n、m)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利用的简单编号,而实际上顺序信息是由基站附加的。
如前所示,在LTE通信系统中,转发是按照PDCP SDU的数据单位来实施的。因此,在发生转发的情况下,无法从移动源基站1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发送Sequence Number字段,从而需要某种方法来通知序列号(Sequence Number)。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源基站11a将序列号与PDCP SDU数据一起通知给移动目的地基站,并且移动目的地基站基于该序列号将该序列号附加给转发来的PDCP SDU数据(分组)。
图17是将PDCP PDU的序列号附随在相应的PDCP SDU数据(分组)中(在带内),并通过数据平面(U-Plane)进行通知的例子。虽然在图17中仅仅示出了PDCP SDU数据及附随于该数据的序列号SN,但是为了将该PDCP SDU数据作为一组分组,还需要附加控制信息(报头信息)。移动源基站11a在每次转发PDCP SDU数据时,都会按照图17的格式通知附随在该PDCP SDU数据中的序列号SN,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基于该序列号将该序列号附加给转发来的PDCP SDU数据(分组)。
即,在图17的状况下,移动源基站11a首先通过数据平面U-plane转发序列号n-5和最初的PDCP SDU数据。然后,通过U-plane转发序列号n-3和下一个PDCP SDU数据。之后,在转发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PDCP SDU数据n-1、n时,同样地通过U-plane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转发序列号PDCP SDU数据及其序列号。在移动目的地基站11b中,由于接收到通过U-plane通知的序列号n-5、n-3、n-1、n,由此能够识别出所转发来的数据的序列号。
图18是将PDCP PDU的序列号SN附随在相应的PDCP SDU数据中(在带内)并通过U-Plane进行通知,同时移动源基站11a将未能确认到由移动站正常接收的PDCP SDU数据的序列号作为下一个SN通过控制平面(C-plane)进行通知的例子。在图19的切换顺序图中,将通过该C-plane进行的序列号(下一个SN)通知表示为“SN交接”。SN交接可以与移动源基站11a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进行HO请求同时地进行。
在图18的状况中,移动源基站11a首先通过U-plane转发序列号n-5和最初的PDCP SDU数据。接着,通过U-plane转发序列号n-3和下一个PDCP SDU数据。此外,移动源基站11a同时仅将未能确认到由移动站正常接收的PDCP SDU的序列号n-5作为下一个SN通过C-plane通知给移动目的地基站11b(SN交接)。之后,移动源基站11a在转发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PDCP SDU数据n-1、n时,同样地经由U-plane向移动目的地11b转发PDCP SDU数据及其序列号。移动目的地基站11b接收通过C-plane通知的序列号n-5和通过U-plane通知的序列号n-5、n-3、n-1、n,但是由于通过U-plane通知的序列号比通过C-plane通知的序列号大,因此基于该通过U-plane通知的序列号对此后的PDCP SDU数据附加序列号,并传输到移动站。即,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忽略通过C-plane通知的序列号n-5。
图20是完全不存在要转发的PDCP SDU数据的情况的例子。
作为下一个SN,移动源基站11a经由C-plane向移动目的地基站11b通知未能确认到由移动站正常接收的序列号n+1。如果在移动源基站11a未接收到PDCP SDU数据的情况下等待时间到时,则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基于通过C-plane通知的序列号对此后的PDCP SDU数据附加序列号,并传输给移动站。即,移动目的地基站11b将从上级站12接收到的分组m的序列号设为n+1而传输给移动站。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将从上级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传输来的分组作为跳跃分组而迅速地传输到移动站,能够消除数据的延迟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此外,移动站从重排序控制(顺序控制)的对象中排除跳跃分组,对跳跃分组之外的分组进行顺序控制,按照序列号顺序将分组传递给上位装置。其结果,移动站即使只具有一个顺序控制功能,也能够正确地进行重排序对象分组的顺序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移动站是参照最后分组识别码来检测转发结束的情况,由此能够立即停止重排序。因此,能够消除数据的延迟时间,提高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Claims (26)
1.一种重排序方法,在该重排序方法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及与该数据对应的顺序信息,并在该移动站中根据该顺序信息对接收到的该数据进行重新排列,该重排序方法的特征在于,
该移动目的地基站与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所述数据对应地来发送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能够识别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站根据该识别信息区分所述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所述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来进行重排序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未经由所述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是通过网关装置接收到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数据是按照分组形式来发送的。
5.一种基站,其能够作为重排序方法中涉及的移动目的地基站,在该重排序方法中,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数据及与该数据对应的顺序信息,并在该移动站中根据该顺序信息对接收到的该数据进行重新排列,该基站的特征在于,
该基站具有发送部,该发送部与向所述移动站发送的所述数据对应地来发送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能够识别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
6.一种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该移动站根据从移动目的地基站接收到的分组及与该分组对应的识别信息,区分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和未经由所述移动源基站而取得的数据,来进行重排序处理。
7.一种重排序方法,在该重排序方法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照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重排序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传输了跳跃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并传输该分组,
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8.一种重排序方法,在该重排序方法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照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重排序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该分组,并且向移动站发送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
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上级站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并进行传输,
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切换之前,在数据链接层的第1子层中进行重排序处理,
在切换之后,在该第1子层和该数据链接层的第2子层中进行重排序处理,所述第2子层是所述第1子层的上位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子层是RLC层,所述第2子层是PDCP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PDCP PDU分组的报头的类别号来确定识别信息。
12.一种重排序方法,在该重排序方法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照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重排序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移动源基站向移动目的地基站转发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作为数据及表示该数据的顺序关系的信息;
在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从该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根据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以及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在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后,丢弃根据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
将用于确定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接收到的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附加给该分组,或者将该信息附加给紧接该分组之后传输的另一分组,并发送给移动站;
在移动站中,在第2设定时间到时之前,进行重排序处理,在接收到包含所述信息的分组时,即使该第2设定时间尚未到时,也结束重排序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移动目的地基站中,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
在移动站中,将该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重排序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是否是所述跳跃分组的信息以及确定是否是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是PDCP PDU分组报头的类别号。
1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缓存单元,其保存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以及在切换序列执行时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
分组发送单元,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分组;
第1控制单元,其将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作为数据及表示该数据的顺序关系的信息,转发给移动目的地基站;以及
第2控制单元,其进行控制,使得向移动站优先发送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并且,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并进行传输。
16.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移动站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移动目的地基站接收到的分组;以及
重排序控制部,其将跳跃顺序而传输来的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17.一种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该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站、在切换之前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源基站、以及在切换之后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目的地基站,
所述移动源基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
分组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分组;以及
控制部,其将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作为数据及表示该数据的顺序关系的信息,转发给移动目的地基站,
所述移动目的地基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在切换序列执行时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以及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向移动站优先发送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并且,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分组的信息并进行传输;以及
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分组,
所述移动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基站接收到的分组;以及
控制部,其将所述跳跃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18.一种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基站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缓存单元,其保存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以及在切换序列执行时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
分组发送单元,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分组;
第1控制单元,其将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作为数据及表示该数据的顺序关系的信息,转发给移动目的地基站;以及
第2控制单元,其进行控制,使得将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根据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作为重排序对象分组,优先发送给移动站,并且进行这样的控制:将用于确定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接收到的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附加给该分组,或者将该信息附加给紧接该分组之后传输的另一分组,并发送给移动站,并且,丢弃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后根据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传输分组的信息并进行传输。
20.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移动站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移动目的地基站接收到的分组;以及
重排序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直到第2设定时间到时为止进行重排序处理,在接收到具有用于确定是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的分组或具有用于确定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已经接收的信息的分组时,即使该第2设定时间尚未到时,也结束重排序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排序控制部将跳跃顺序而传输来的分组视为重排序处理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22.一种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从移动目的地基站向移动站发送附加了表示顺序的信息的分组,并在移动站中按编号顺序对分组进行重新排列,该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该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站、在切换之前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源基站、以及在切换之后与该移动站通信的移动目的地基站,
所述移动源基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
分组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存储在该缓存器中的分组;以及
控制部,其将切换序列执行时未向移动站发送的分组或未从移动站得到正常接收的确认响应的分组,作为数据及表示该数据的顺序关系的信息,转发给移动目的地基站,
所述移动目的地基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在切换序列执行时根据从移动源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以及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将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根据从所述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作为重排序对象分组,优先发送给移动站,并且进行这样的控制:将用于确定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前接收到的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附加给该分组,或者将该信息附加给紧接该分组之后传输的另一分组,并发送给移动站,并且,在该第1设定时间到时之后,丢弃根据从移动源基站转发来的数据及该数据的顺序信息而构筑的分组;以及
发送部,其向移动站发送分组,
所述移动站具有:
缓存器,其保存从基站接收到的分组;以及
重排序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直到第2设定时间到时为止进行重排序处理,在接收到具有用于确定是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的信息的分组或具有用于确定最后的重排序对象的分组已经接收的信息的分组时,即使该第2设定时间尚未到时,也结束重排序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跳跃顺序地向移动站传输从网关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使该分组具有表示该分组是跳跃传输分组的信息并进行传输,
所述移动站将跳跃顺序而传输来的分组视为重排序对象之外的分组,针对作为重排序对象的分组进行重排序处理。
24.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
该基站将从移动源基站取得的序列号用作移动目的地基站从上级站取得的分组的序列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通过控制平面来传输所述序列号。
2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
该基站通过用户平面从移动源基站取得PDCP SDU数据和序列号,并将该序列号附加给该取得的PDCP SDU数据而发送给移动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51345.5A CN102761921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无线通信系统 |
CN201210251351.0A CN102761490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201210259423.6A CN102740382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及重排序方法 |
CN201210122459.XA CN102711197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移动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7/059037 WO2008136115A1 (ja) | 2007-04-26 | 2007-04-26 | 基地局、移動局、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リオーダリング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51351.0A Division CN102761490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基站、移动站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201210259423.6A Division CN102740382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及重排序方法 |
CN201210122459.XA Division CN102711197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移动站 |
CN201210251345.5A Division CN102761921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无线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3027A true CN101653027A (zh) | 2010-02-17 |
CN101653027B CN101653027B (zh) | 2013-09-18 |
Family
ID=3994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52592XA Active CN101653027B (zh) | 2007-04-26 | 2007-04-26 | 通信系统、移动站及重排序方法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7) | US9253687B2 (zh) |
EP (2) | EP2141937A4 (zh) |
JP (1) | JP4805386B2 (zh) |
KR (3) | KR101159498B1 (zh) |
CN (1) | CN101653027B (zh) |
AU (1) | AU2007352754C1 (zh) |
CA (1) | CA2684838C (zh) |
ES (1) | ES2914992T3 (zh) |
RU (8) | RU2472313C2 (zh) |
WO (1) | WO2008136115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195A (zh) * | 2012-02-17 | 2013-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17000564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8176419A1 (zh) * | 2017-03-31 | 2018-10-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CN110739993A (zh) * | 2014-01-29 | 2020-01-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4856B2 (ja) | 2007-03-20 | 2012-12-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ータ転送方法 |
KR101531523B1 (ko) * | 2007-09-21 | 2015-06-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패킷 재정렬 방법 및 패킷 재전송 방법 |
JP5157652B2 (ja) * | 2008-06-03 | 2013-03-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EP2136501B1 (en) * | 2008-06-20 | 2019-12-0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delivering a PDCP data unit to an upper layer |
JP5246413B2 (ja) * | 2008-12-26 | 2013-07-24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687591B2 (en) | 2009-04-27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 node user plane support |
KR101317341B1 (ko) * | 2009-12-21 | 2013-10-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계층3 핸드오버 시의 패킷정렬 시간 단축 방법 및 이를 채용한 이동형 위성단말 장치 |
US8379855B2 (en) * | 2010-06-03 | 2013-02-19 | Nokia Corporation | Ciphering in a packet-switch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101707271B1 (ko) * | 2010-10-01 | 2017-02-15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복수의 송신 포인트로부터의 수신을 가능케 하는 mac 및 rlc 아키텍쳐 및 프로시져 |
CN103609158B (zh) * | 2011-06-17 | 2017-05-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数据中继装置、基站、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US8666407B2 (en) * | 2011-08-15 | 2014-03-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emtocell base statio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KR20130049541A (ko) * | 2011-11-04 | 2013-05-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3070162A1 (en) * | 2011-11-10 | 2013-05-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
KR20140120924A (ko) * | 2012-01-29 | 2014-10-14 | 알까뗄 루슨트 | 시 분할 듀플렉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을 위한 고 간섭 표시자 |
US20130294322A1 (en) * | 2012-05-04 | 2013-11-0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transmitting data |
GB2503873B (en) | 2012-05-23 | 2017-05-24 | Nvidia Corp | Processing data units |
GB2502954B (en) | 2012-05-23 | 2014-10-15 | Nvidia Corp | Processing data units |
KR102121526B1 (ko) * | 2012-07-23 | 2020-06-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클라우드 셀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
JP6023530B2 (ja) * | 2012-09-25 | 2016-11-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 |
JP2014068119A (ja) * | 2012-09-25 | 2014-04-17 | Ntt Docomo Inc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
US10433162B2 (en) * | 2013-01-09 | 2019-10-01 | Ntt Docomo, Inc. | Secure radio access with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
WO2014110786A1 (zh) * | 2013-01-18 | 2014-07-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KR102059042B1 (ko) * | 2013-05-10 | 2020-02-11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이중연결 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플로우를 고려한 순차적 전달 방법 및 장치 |
EP2830352A1 (en) * | 2013-07-24 | 2015-01-2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fficient discard mechanism in small cell deployment |
CN104519524A (zh) * | 2013-09-26 | 2015-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流传输的数据排序方法及接收装置 |
WO2015090363A1 (en) * | 2013-12-17 | 2015-06-25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Gmbh | Handover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
US10142884B2 (en) * | 2014-02-21 | 2018-11-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of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530284B2 (ja) * | 2015-09-04 | 2019-06-12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RU2713502C2 (ru) | 2016-01-08 | 2020-02-05 |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 Система радио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ы в них |
US10314076B2 (en) * | 2016-01-13 | 2019-06-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stations |
CN112492659A (zh) * | 2016-06-25 | 2021-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局域网系统和无线局域网通信方法 |
EP3755047B1 (en) | 2016-06-28 | 2022-04-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Load migration method and destination controller |
CN107889163B (zh) * | 2016-09-30 | 2022-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499411B2 (en) * | 2016-11-04 | 2019-12-03 | Mediatek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enhancement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20220030487A1 (en) * | 2018-09-18 | 2022-0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sequence number (sn)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in rlc-based forwarding |
WO2020087368A1 (en) * | 2018-10-31 | 2020-05-07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Apparatus and mechanism of reordering with dual protocol to reduce mobility interru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
WO2021062756A1 (zh) * | 2019-09-30 | 2021-04-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
US11573891B2 (en) * | 2019-11-25 | 2023-02-07 | SK Hynix Inc. | Memory controller for scheduling commands based on response for receiving write command,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the memory controller,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memory controller and the storage device |
KR102456176B1 (ko) | 2020-05-21 | 2022-10-19 |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 메모리 컨트롤러 및 그 동작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01763B1 (fi) * | 1995-12-01 | 1998-08-14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Siirrettävän tiedon koostumuksen säilyttäminen tukiaseman vaihdon yhteydessä |
US6496543B1 (en) * | 1996-10-29 | 2002-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igh speed data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environment |
US6507572B1 (en) * | 1999-06-11 | 2003-01-14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Primary transfer for simplex mode forward-link high-speed packet data services in CDMA systems |
KR100595583B1 (ko) * | 2001-07-09 | 2006-07-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에 따른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US6725040B2 (en) * | 2001-07-09 | 2004-04-20 | Asustek Computer Inc. | Lossless SRNS relocation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2005501479A (ja) * | 2001-08-22 | 2005-01-13 |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共通のharq(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プロセス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パケット伝送 |
US20050039101A1 (en) * | 2001-11-28 | 2005-02-17 | Johan Torsner | Method and system of retransmission |
KR100747464B1 (ko) * | 2002-01-05 | 2007-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속하향링크패킷접속(hsdpa)시스템을 위한타이머를 이용한 교착상황 회피방법 |
NO20020667D0 (no) | 2002-02-11 | 2002-02-11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remgangsmåte for å unngå unödig okkupering av ressurser i pakkesvitsjede mobilnett |
WO2004030396A1 (ja) * | 2002-09-24 | 2004-04-08 | Fujitsu Limited | パケット転送・送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DE10252536A1 (de) * | 2002-11-08 | 2004-05-27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
JP2004282652A (ja) | 2003-03-19 | 2004-10-07 | Nec Corp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データ転送方法 |
RU2262203C9 (ru) * | 2003-06-20 | 2006-02-10 | Сидоров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 Способ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выбора устройства |
KR100520146B1 (ko) * | 2003-12-22 | 2005-10-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장치및 방법 |
US20080268907A1 (en) * | 2004-06-04 | 2008-10-3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witching in a Distributed Access Network |
KR100921241B1 (ko) * | 2004-06-16 | 2009-10-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유닛 처리 시스템 |
US20060072504A1 (en) * | 2004-09-30 | 2006-04-0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Reordering of data packets during soft hand off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8228917B2 (en) * | 2005-04-26 | 2012-07-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phering and re-order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317707B2 (en) * | 2005-06-02 | 2008-01-0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seamless session transfer of a mobile station |
KR101221898B1 (ko) | 2005-06-14 | 2013-0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시그널링 방법 |
JP2007006230A (ja) * | 2005-06-24 | 2007-01-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制御局装置及びキュー管理方法 |
JP2006086537A (ja) | 2005-09-26 | 2006-03-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固体撮像装置 |
KR101387475B1 (ko) * | 2006-03-22 | 2014-04-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엔터티를 포함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
JP4778342B2 (ja) | 2006-03-27 | 2011-09-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
JPWO2007116701A1 (ja) * | 2006-03-28 | 2009-08-2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および経路制御装置並びに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
WO2007130325A2 (en) | 2006-05-01 | 2007-11-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lossless handover in 3gpp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
KR20090019893A (ko) * | 2006-06-20 | 2009-02-25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유저장치, 기지국 및 방법 |
WO2007149509A2 (en) * | 2006-06-20 | 2007-12-27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Handover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111820A1 (en) * | 2007-03-15 | 2008-09-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blocks during handover |
US8830950B2 (en) * | 2007-06-18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P reordering at handoff |
-
2007
- 2007-04-26 KR KR1020127005823A patent/KR1011594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26 JP JP2009512846A patent/JP4805386B2/ja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KR KR1020117018967A patent/KR1011825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26 ES ES12171707T patent/ES2914992T3/es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CA CA2684838A patent/CA2684838C/en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KR KR1020097019135A patent/KR10111479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26 RU RU2009143674/08A patent/RU2472313C2/ru active
- 2007-04-26 EP EP07742472.9A patent/EP214193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4-26 CN CN200780052592XA patent/CN101653027B/zh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WO PCT/JP2007/059037 patent/WO200813611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4-26 AU AU2007352754A patent/AU2007352754C1/en active Active
- 2007-04-26 EP EP12171707.8A patent/EP252838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10-21 US US12/603,125 patent/US92536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3-19 RU RU2012110393/08A patent/RU2491741C1/ru active IP Right Revival
- 2012-03-26 US US13/430,207 patent/US8891485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58/08A patent/RU2571384C2/ru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62/08A patent/RU2517281C2/ru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59/08A patent/RU2517277C2/ru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61/08A patent/RU2517279C2/ru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60/08A patent/RU2517278C2/ru active
- 2012-09-24 RU RU2012140757/08A patent/RU2517276C2/ru active
-
2013
- 2013-05-14 US US13/894,062 patent/US90948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15 US US13/894,766 patent/US982019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16 US US13/896,049 patent/US90948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16 US US13/896,032 patent/US90948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16 US US13/896,055 patent/US910087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60195A (zh) * | 2012-02-17 | 2013-08-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260195B (zh) * | 2012-02-17 | 2016-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视频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739993A (zh) * | 2014-01-29 | 2020-01-3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多个载波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000564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330763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8176419A1 (zh) * | 2017-03-31 | 2018-10-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US11240712B2 (en) | 2017-03-31 | 2022-0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3027B (zh) | 通信系统、移动站及重排序方法 | |
CN102711197A (zh) | 移动站 | |
CN10276192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 | |
AU2014200635B2 (en)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ordering method | |
AU2012201496B2 (en)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order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