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827A -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827A
CN101648827A CN200910117438A CN200910117438A CN101648827A CN 101648827 A CN101648827 A CN 101648827A CN 200910117438 A CN200910117438 A CN 200910117438A CN 200910117438 A CN200910117438 A CN 200910117438A CN 101648827 A CN101648827 A CN 101648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bacteria
engineering
organic fertilizer
biological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17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17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88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8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8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尤其是涉及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任意一种、两种或者三种的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80%-100%的秸秆、0%-5%的有机垃圾、0%-20%的鲜草;其加工方法为:将所述原料进行预处理、工程菌发酵、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加入抗病虫害菌株深度发酵、控制性干燥分装;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其他微生物所具有的可长期供给植物的元素营养、产生的植物生长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拮抗某些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作物病虫害使产量增加的作用外、还具有突出的前期肥效,稳定的使用效果,以及基底材料的高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有机肥,尤其是涉及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有机肥是指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其利用有机固体废物,包括有机垃圾、秸秆、畜禽粪便、饼粕、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固体废物,经微生物发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后加工而成的有机肥料。应用于植物生产,能取得特定肥料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到关键作用。借助徽生物生命活动,从难以利用的非再生资源中增补和活化土坡养分并融合到植物营养体系的组成中,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的生长。但徽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作用不限于植物的元素营养供应水平,还应包括它们所产生的植物生长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或者是拮抗某些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作物病虫害使产量增加。
现有的有机生物肥存在如下不足:
1)有机质基底材料发酵不完全,利用率极低。有机质基底材料在生物有机肥起到供给微生物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微生物以此代谢产物可以被植物直接利用。可是现有生物有机肥由于成本问题通常会选用大量的植物材料,但植物材料中会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又不能被普通微生物直接利用,他必须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为糖类才能够被普通植物所利用。现有技术则完全靠天然存在的纤维素分解菌来进行纤维素的分解,但是天然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效率十分低,有调查显示从11月底至次年的4月,纤维素的总分解率仅为1.89%,其他月份的分解率只是略有提高。在此条件下微生物的转化率可见一斑。
2)生物有机肥使用后不一定有效果或有时有反效果。生物有机肥其实是利用大自然的碳元素、氮元素、磷元素等的一个循环过程的原理来供给养分。但现有生物有机肥只是单一寻求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效果而选择菌种类型,这样的配种往往在使用到土壤中后,在土壤综合因素的作用下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一些还起到反作用,最为突出的就是固氮菌与植物抢夺磷元素。
3)生物有机肥使用后见效慢。普通的生物有机肥只对微生物含量进行规定但在初始有效营养物质上并没有规定。微生物在进入土地中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但是这段时间往往是植物最需要营养的时候,所以生物有机肥的使用者们会觉得生物有机肥的效果不好,从而忽略它费力的长效性。
4)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绝大多数微生物会死亡。和其他生物一样微生物虽然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可是他也有自己的适应能力,可是所有生物有机肥所使用的菌种都是在实验室所选用的工程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5)有些生物有机肥含有的某些细菌有限制植物有害微生物和植物病毒的作用,但这些微生物的作用极为不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其他微生物所具有的可长期供给植物的元素营养、产生的植物生长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拮抗某些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作物病虫害使产量增加的作用外、还具有突出的前期肥效,稳定的使用效果,以及基底材料的高利用率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任意一种、两种或者三种的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80%-100%的秸秆、0%-5%的有机垃圾、0%-20%的鲜草;
所述秸秆为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所述有机垃圾为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是纸、塑料、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
所述鲜草为没有晾晒过的绿色杂草;
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为:将所述原料进行预处理、工程菌发酵、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加入抗病虫害菌株深度发酵、控制性干燥分装;
所述原料的预处理为将所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粉碎成为400目细度,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的重量比为2∶(2~4)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7~15天;所述工程菌初发酵是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3~5)∶(2~4)的重量比例接种量为15~20%,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依次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3~5)∶(1~2)的重量比例接种量为15~20%时间为5~8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PH值,温度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55~65℃,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固氮发酵的时间为5~6日;所述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培养发酵的时间为5~6日;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下步操作;所述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所述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的时间为3~4日;所述控制性干燥分装为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1)针对有机质基底材料发酵不完全。本发明首先采用了一种仿生模拟降解方式,模拟草食性生物的消化途径,对纤维素进行彻底的消化分解:本发明采用的机械粉碎:用来利于以后的消化分解,相当于生物的咀嚼过程;无氧窖藏:在此过程中投入一些菌种用来促进发酵以及将虫卵和腐生菌处死,并且此过程伴有一定的初发酵的作用。根据时间段的模拟消化分别以先加酸性后加以碱性处理;初发酵:投入我们所筛选培育的纤维素分解工程菌在一定条件下对底物进行彻底的消化分解。
2)针对生物有机肥使用后不一定有效果或有时有反效果:本发明所筛选的菌种是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等主干细菌以及在循环过程中的能够发挥作用的其他全套微生物,由多条链组成的能够形成一个小的循环圈。
3)针对生物有机肥使用后见效慢:本发明在底物初发酵的基础上适时将筛选好的菌种分步投放进去进行发酵培养。分别接入固氮工程菌、解磷工程菌等主干细菌进行发酵,使生物有机肥中的营养初始浓度可以满足植物需要。
4)针对生物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绝大多数微生物会死亡:利用我们所制作的微生物快速筛选过程筛选土著主干微生物接种到正在发酵的底物上,共同进行发酵。利用土著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来诱导和弥补工程菌不耐环境变化这一缺点。
5)针对现有生物有机肥含有的限制植物有害微生物和植物病毒作用的不全面性:本发明结合多年观察和总结最终挑选、培育、环境筛选和菌群协调性以及互斥性筛选了几株特定菌种,在发酵后期投入培养。
6)本生物有机肥的初始养分含量高:N 10%、P2O5 5%、K2O 5%、有机质25%及有益微生物4亿个/克,以及其它多种中微量元素。化肥只含有1-3种元素,如尿素只含有氮肥,三元复合肥只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而生物有机肥则含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等16种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前期有比化肥肥效更强的作用表现。
7)稳定的肥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包含了一整套土壤营养物循环所需微生物。土壤施入生物有机肥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经微生物分解后形成腐殖酸,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其中的解磷、解钾细菌能有效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及其他养分,消除了化肥用量所造成的土壤板结,为大田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有些微生物分泌的植物激素能促进作物生长,如放线菌能拮抗病原生物。另外,有机肥的矿化作用在土壤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直接与氮肥参与叶片生长功能,使土壤中的保肥、保水、保温性能得到加强。
8)减轻环境污染: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加工主要是利用遍布城乡的腐熟废弃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生活的能源和原料,达到废弃有机物的再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产生25亿t的畜禽粪便及大量有机废弃物;每年产生7亿t以上的作物秸秆,虽然近年来大力推广了秸秆还田技术,但是每年仍有2亿t以上的秸秆被焚烧或遗弃。这些自然资源如果进行适当的技术处理,添加有益的微生物,就能制造出高质量的生物有机肥,并施用于大田作物,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肥生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改善农产品品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在一些无公害蔬菜产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平均减少48%~87%,氮磷钾含量提高5%~20%,维生素C含量增加,总酸含量降低,还原糖增加,糖酸比提高等。特别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显著,据有关资料显示,小麦的蛋白质、容重、干湿面筋、沉降值等均有增加。
10)减轻大田作物的病害:本发明提供的生物有机肥因大量含有一整套土壤元素循环代谢所需微生物,其中不乏极其适应本地环境的土著微生物,所以可以①功能性微生物生长繁殖,在农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中形成优势菌群,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了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和危害。②生物有机肥中功能性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各种产物,或刺激作物生长,或拮抗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来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③生物有机肥中有益微生物与根系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增强抵抗性,减轻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原料为80%的秸秆、5%有机垃圾和5%的鲜草;
该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为先将80%的秸秆加入5%有机垃圾、15%的鲜草组成的底物将其粉碎成为400目细度,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重量比为2∶2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13天;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3∶2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15%,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3∶2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15%时间为5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培养的时间为5日,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各项参数PH值,温度等,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55℃工程固氮菌所需数值上,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时间为5~6日,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在不受污染的当地土壤上,以标准取样法取得土样;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然后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3~4日,控制性干燥分装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实施例二: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原料为100%的秸秆;
该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为先将100%的秸秆将其粉碎成为400目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重量比为2∶4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7天;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5∶4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20%,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5∶1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20%时间为8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培养的时间为6日,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各项参数如:PH值,温度等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65℃,工程固氮菌所需数值上,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然后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发酵时间为5~6日,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在不受污染的当地土壤上,以标准取样法取得土样;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然后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时间为3~4日,最后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实施例三: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原料为80%的秸秆和20%的鲜草;
该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为先将80%秸秆、20%的鲜草组成的底物将其粉碎成为400目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重量比为2∶2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13天;所述工程菌初发酵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4∶2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17%,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5∶2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接种量为20%时间为7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5日,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各项参数如:PH值,温度等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60℃,工程固氮菌所需数值上,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所述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发酵时间为5~6日,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在不受污染的当地土壤上,以标准取样法取得土样;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
然后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时间为3~4日;最后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实施例四: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原料为90%的秸秆、1%有机垃圾和9%的鲜草;
该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为先将90%的秸秆加入1%有机垃圾、9%的鲜草组成的底物将其粉碎成为400目细度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重量比为2∶3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15天;所述工程菌初发酵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5∶4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18%,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5∶2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20%时间为5~8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6日,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各项参数如:PH值,温度等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65℃,工程固氮菌所需数值上,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所述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发酵时间为5~6日,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在不受污染的当地土壤上,以标准取样法取得土样;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
然后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时间为3~4日;最后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实施例五: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原料为99%的秸秆、0.5%有机垃圾和0.5%的鲜草;
该有机肥的加工方法为先将99%的秸秆加入0.5%有机垃圾、0.5%的鲜草组成的底物将其粉碎成为400目细度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重量比为2∶3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15天;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5∶3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20%,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4∶1的重量比例依次投入,其接种量为20%时间为6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6日,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各项参数,如:PH值,温度等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65℃,工程固氮菌所需数值上,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所述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发酵时间5~6日,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在不受污染的当地土壤上,以标准取样法取得土样;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
然后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时间为3~4日,最后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上述秸秆为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上述有机垃圾为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是纸、塑料、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
上述鲜草为没有晾晒过的绿色杂草。

Claims (6)

1.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任意一种、两种或者三种的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80%-100%的秸秆、0%-5%的有机垃圾、0%-20%的鲜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为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垃圾为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是纸、塑料、纤维、竹木、厨房菜渣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鲜草为没有晾晒过的绿色杂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方法为:将所述原料进行预处理、工程菌发酵、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加入抗病虫害菌株深度发酵、控制性干燥分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预处理为将所述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粉碎成为400目细度,将粉碎好的底物按水料的重量比为2∶(2~4)加入密封发酵罐中进行无氧窖藏,窖藏时间为7~15天;所述工程菌初发酵是将所述无氧窖藏后的底物投入发酵床内,首先投入木质素分解工程菌和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按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木质素分解工程菌为(3~5)∶(2~4)的重量比例接种量为15~20%,等到工程菌初发酵接近一半时间的时候依次投入诱变半纤维素分解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等进行发酵培养,按半纤维素分解菌工程菌、果胶分解工程菌为(3~5)∶(1~2)的重量比例接种量为15~20%时间为5~8天;所述工程固氮菌在底物上进行培养,将上述经过初发酵后的底物,将底物的PH值,温度分别调整到:PH为7.5~8.0、温度为55~65℃,按照发酵工业标准接入法接入15%的工程固氮菌,进行固氮发酵操作,固氮发酵的时间为5~6日;所述接入其他工程菌进行培养发酵,固氮发酵完成后紧接着就是10%磷细菌,然后就是10%钾细菌,最后将其他微量元素细菌和代谢过程中的细菌加入发酵7~8天,筛选硅酸盐工程菌5%,投入时间为此过程中第一天;筛选发酵过程中产生钙、镁、硫、铁、锌、锰、硼、钼、铜的可溶性盐工程菌在此过程的第3天中投入20%,培养发酵的时间为5~6日;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第4天中投入20%培养种群的亲密性后进行下步操作;所述快速分离土著三大主系微生物并分离扶壮:将土样用蒸馏水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在不含有氮元素的固体培养基上,以无菌操作的方法画线,40℃条件下培养48小时,产生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即为分离出的土著固氮菌;将不溶性的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与液态的琼脂混匀到成薄膜;将土壤溶液浸泡该薄膜10小时,将膜取出,用蒸馏水冲洗5~6次,将其中大颗粒磷盐或钾元素的络合物的地方切出,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即分离出了相应的磷元素土著菌和钾元素土著菌;所述加入抗病虫害菌株在35~40℃,ph值为6.5~7.5,含水量为30%的条件下继续发酵,发酵的时间为3~4日;所述控制性干燥分装为按照国家标准有控制性的干燥,分装成袋,便于运输。
CN200910117438A 2009-09-04 2009-09-04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16488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7438A CN101648827A (zh) 2009-09-04 2009-09-04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17438A CN101648827A (zh) 2009-09-04 2009-09-04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827A true CN101648827A (zh) 2010-02-17

Family

ID=41671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17438A Pending CN101648827A (zh) 2009-09-04 2009-09-04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8827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384A (zh) * 2010-08-06 2011-01-26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酿热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酿热物
CN102234204A (zh) * 2010-04-23 2011-11-09 罗林松 氮源肥
CN10289819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复合菌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制造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3074379A (zh) * 2012-11-01 2013-05-01 南京农业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材料的沼气发酵利用技术
CN103140456A (zh) * 2011-10-04 2013-06-05 金相准 鲜草发酵液体肥料、制造鲜草发酵液体肥料的方法和鲜草粉碎机
CN104609971A (zh) * 2015-01-30 2015-05-13 安徽惠禾壮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卉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6172A (zh) * 2018-06-01 2018-09-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降低硝酸盐含量并提高西芹产量的肥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9369234A (zh) * 2018-10-08 2019-02-22 山东蔚蓝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菌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4204A (zh) * 2010-04-23 2011-11-09 罗林松 氮源肥
CN101955384A (zh) * 2010-08-06 2011-01-26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酿热物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酿热物
CN102898192A (zh) * 2011-07-28 2013-01-30 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复合菌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制造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3140456A (zh) * 2011-10-04 2013-06-05 金相准 鲜草发酵液体肥料、制造鲜草发酵液体肥料的方法和鲜草粉碎机
CN103140456B (zh) * 2011-10-04 2015-08-19 金相准 鲜草发酵液体肥料、制造鲜草发酵液体肥料的方法和鲜草粉碎机
CN103074379A (zh) * 2012-11-01 2013-05-01 南京农业大学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植物材料的沼气发酵利用技术
CN104609971A (zh) * 2015-01-30 2015-05-13 安徽惠禾壮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花卉专用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46172A (zh) * 2018-06-01 2018-09-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降低硝酸盐含量并提高西芹产量的肥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9369234A (zh) * 2018-10-08 2019-02-22 山东蔚蓝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菌种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6911B (zh) 生物有机肥用微生物和酶粉状复合生物制剂
CN101941851B (zh) 采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化腐植酸的技术与工艺
CN101209933B (zh) 一种精制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AU2008331378B2 (en)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phosphate fertilizers and methods for preparing such microbial phosphate fertilizers
CN102992827B (zh) 一种活性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573B (zh) 果蔬渣发酵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3011961B (zh) 一种活性有机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3695B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7551C (zh) 一种以陈旧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活性营养肥的方法
CN103011916B (zh) 一种有机菌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有机菌液及应用
CN101463334B (zh) 一种用于制备生物有机肥的发酵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022327B (zh) 一种微生物混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在高温堆肥中的应用
CN102491802A (zh) 茶粕生物有机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3848698A (zh) 一种利用沼渣好氧发酵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5008B (zh) 蔬菜残株微生物-蚯蚓分步接种转化法
CN102584371A (zh) 一种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制作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03980017A (zh) 高温好氧二次发酵快速生产高品质有机肥的方法
CN105948853B (zh) 一种以菌渣为基底的有机肥垛式发酵方法
CN101648827A (zh) 一种发酵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
CN103484410B (zh) 一种用于畜禽粪便堆肥处理的生物菌剂
CN105948841B (zh) 一种以菌渣为基底的有机肥槽式发酵方法
CN107082719A (zh) 一种小麦抗倒伏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99474A (zh) 一种新型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2926A (zh) 一种带腐植酸包膜的富硒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60131A (ko) 음식물 퇴비를 이용한 버섯 재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