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624A -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624A
CN101648624A CN200910101829A CN200910101829A CN101648624A CN 101648624 A CN101648624 A CN 101648624A CN 200910101829 A CN200910101829 A CN 200910101829A CN 200910101829 A CN200910101829 A CN 200910101829A CN 101648624 A CN101648624 A CN 101648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heat
main gas
column chamber
gas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1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广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X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X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01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8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物品破碎的包装袋,特别是指充气后自动关闭气体外漏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充气通道和分充气通道均有两片内膜片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构成,所述的主充气通道置于密封柱腔内,所述的主充气通道贯穿于每个密封柱腔设置。用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美观、密封效果好,并可以根据需要在包装袋的任意位置设置主充气通道的新型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Description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物品破碎的包装袋,特别是指充气后自动关闭气体外漏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包装箱的空间填充一般由泡沫制成,按照物品的形状装入箱中,尤其是当易碎物品装入箱中时,这个泡沫垫层充满了包装箱的剩余空间,这样的空间填充物的体积比所保护的物品的体积大,而且泡沫垫层用后的处理为环境保护也带来不便。
目前,用于缓冲包装物品的方式,多一塑料片上突设多个凸起小气囊,将此一塑料膜片包覆于物品外周而达到吸震缓冲作用,但小气囊的吸震能力有限,对于较大的震动或冲击负荷便无法达到缓冲吸震的效果。
该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的研发,使得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以树脂膜为材料所制成的气体包装袋,如专利号为200610067311.5的一种具有密封体自动闭气及锁气的装置的空气缓冲体,主要包括有连续式密封体,密封体含有两片外膜,两片内膜,在其中一内膜内面顶端等距离间隔涂布有耐热材料而形成若干耐热节,在外膜与耐热节等高处施加有热封点和热封横线,以将密封体分成充气道区与储气柱体,充气道隔着热封线和气柱体上、下对接,在外膜与耐热节等腰处施加热封线而形成充气道与储气区之间的通道入气口;以及一个充气口,其与通道入气口相连接,以当充气口充气时外膜在气道部分因膨胀而拉开其所接着的内膜,使沿着气道所有的入气口充气间接全部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密封体上通过热封点和热封横线使其上形成多个储气柱体,空气通过充气口充入时外膜在气道部分因膨胀而拉开其所连着的内膜,这样设置实际上使密封体内形成一个单向阀的作用,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它的主充气通道即充气道是由外膜和耐热节构成的,所以主充气通道即充气道与储气区(即密封体)之间要设置热封线,这样产品外观就不美观;2、密封效果不好,当气体一旦泄露到主充气通道即充气道内,就马上泄露到外界,所以这种产品很难长时间的保留内部的气体;3、这种产品的主充气通道即充气道设置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是储气区的两端,所以使用的场合就会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观、密封效果好,并可以根据需要在包装袋的任意位置设置主充气通道的新型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包括有密封体,所述的密封体由两片周边相互连接的外膜片构成,两片外膜片相互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内施加有若干条热封线,将密封腔分成多个密封柱腔,所述的密封腔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的充气通道分为主充气通道和分充气通道,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内对应的设置有分充气通道,所述的主充气通道与各分充气通道贯通设置,所述的分充气通道与与之对应的密封柱腔贯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充气通道和分充气通道均有两片内膜片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构成,所述的主充气通道置于密封柱腔内,所述的主充气通道贯穿于每个密封柱腔设置。
此项设置中所述的主充气通道和分充气通道均有两片内膜片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构成,这样就可以不通过外膜片设置主充气通道,从而实现在包装袋的任意位置设置主充气通道,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还减少了主充气通道与密封体之间的隔离热封线,目前现有的这种包装袋它的主充气通道无法设置在密封体内的而是需要独立设置在密封体的端部,这样主充气通道与密封体之间就需要通过隔离热封线隔离,本发明减少热封线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成品率,该产品在制造的时候热封线的加工是最困难的,一旦控制不好整个产品就报废,所以减少热封线就可以提高质量,另外减少这条热封线,产品的密封柱腔就成一个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主充气通道置于密封柱腔内,所述的主充气通道贯穿于每个密封柱腔设置,这种结构在该包装袋充满气体后,密封柱腔内气体可以对主充气通道的内膜片进行挤压,使两片内膜片构成的主充气通道也处于基本闭合状态,这样气体就很不容易泄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片内膜片通过热封线贴邻设置在同一外膜片的内壁上,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内都设置有由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构成的在密封柱腔充满气体后对主通道进行挤压的储气腔,所述的储气腔通过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通道与对应的密封柱腔贯通,所述的各密封柱腔边侧的热封线之间设有仅供主充气通道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处的内膜片与其边侧的外膜之间设置有热封线,构成主充气通道的外壁面与外膜片之间密封配合,所述两片内膜片的各分充气通道之间也由密封柱腔之间的热封线隔开。
此项设置中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内都设置有由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构成的在密封柱腔充满气体后对主通道进行挤压的储气腔,所述的储气腔通过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通道与对应的密封柱腔贯通,这样接可以通过密封柱腔内的进入储气腔,然后通过储气腔在对主充气通道的另一侧进行挤压,使主充气通道的密封效果更好,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各密封柱腔边侧的热封线之间设有供主充气通道穿过的通孔,且该通孔处的内膜与其边侧的外膜之间设置有热封线,构成主充气通道的外壁面与外膜之间密封配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主充气通道畅通,另外又可以使各密封柱腔之间相互独立,特别是当一个密封柱腔损坏后不影响旁边的密封柱腔,所述两片内膜片的各分充气通道之间也由密封柱腔之间的热封线隔开,实现各分充气通道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结构上比较合理。
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充气通道与各分充气通道成垂直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上侧为与外膜片连接的热封线,下侧为各分充气通道,所述的主充气通道与分充气通道之间连通部的宽度小于密封柱腔的宽度;所述的分充气通道上的热封线与两片内膜片贴邻设置在外膜片上的热封线重叠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一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的储气腔的宽度与密封柱腔的宽度相当,储气腔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储气腔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通道。
此项设置结构比较合理,操作性强,特别是储气腔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储气腔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之间的通道,这样可以保证储气腔的正常工作,并且各储气腔之间相互独立,一个坏了不影响另外一个。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内膜和热封线构成的主充气通道和分充气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外膜和热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I部放大图;
图8是图4的M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包括有密封体1,所述的密封体1由两片周边相互连接的外膜片11、12构成,两片外膜片11、12相互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密封腔13,所述的密封腔13内施加有若干条热封线131,将密封腔13分成多个密封柱腔132,所述的密封腔13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的充气通道分为主充气通道21和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131内对应的设置有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各分充气通道22贯通设置,所述的分充气通道22与与之对应的密封柱腔131贯通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和分充气通道22均有两片内膜片2、3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4构成,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置于密封柱腔13内,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贯穿于每个密封柱腔13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把主充气通道21和分充气通道22通过两片内膜片2、3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4设置,这样就可以不通过外膜片11、12设置主充气通道21,从而实现在包装袋的任意位置设置主充气通道21,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另外同时减少了主充气通道21与密封体1之间的隔离热封线,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成品率,该产品在制造的时候热封线的加工是最困难的,一旦控制不好整个产品就报废,所以减少热封线就可以提高质量,另外减少这条热封线,产品的密封柱腔132就成一个整体,外观更加美观;另外上述结构的包装袋由于主充气通道21设置在密封柱腔132内,所以一但密封柱腔132充满气体后,密封柱腔132内气体可以对主充气通道21进行挤压,使两片内膜片2、3构成的主充气通道21也处于基本闭合状态,这样气体就很不容易泄漏,密封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两片内膜片2、3通过热封线4贴邻设置在同一外膜片12的内壁上,当然我们也可以不把内膜片2、3通过热封线4贴邻在外膜片12的内壁上,但是这样在加工的时候比较麻烦,另外内膜片2、3置于两外膜片11、12之间也不美观,所以通常不采用;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132内都设置有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构成的在密封柱腔132充满气体后对主通道21进行挤压的储气腔5,所述的储气腔5通过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与对应的密封柱腔132贯通,所述的各密封柱腔132边侧的热封线131之间设有仅供主充气通道21穿过的通孔7,且该通孔7处的内膜片2、3与其边侧的外膜片11、12之间设置有热封线8,构成主充气通道21的外壁面与外膜片11、12之间密封配合,其目的是保证主充气通道21畅通,另外又可以使各密封柱腔132之间相互独立,特别是当一个密封柱腔132损坏后不影响旁边的密封柱腔132,所述两片内膜片2、3的各分充气通道22之间也由密封柱腔132之间的热封线131隔开,实现各分充气通道22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结构上比较合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每个密封柱腔132内都设置有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构成的在密封柱腔132充满气体后对主通道21进行挤压的储气腔5,所述的储气腔5通过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与对应的密封柱腔132贯通的技术方案,其目的是让气体从密封柱腔132内通过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的进入储气腔5,然后通过储气腔5在对主充气通道21的一侧内膜片2进行挤压,使主充气通道21的密封效果更好,当然本发明中不设置储气腔5也是可行的,如果不设置储气腔5则主充气通道21的自闭状态就会差一点,实际操作是可行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各分充气通道22成垂直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上侧为与外膜片12连接的热封线4,为了区分我们同时也把该热封线4标成41编号,下侧为各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分充气通道22之间连通部212的宽度小于单个密封柱腔132的宽度,这种方案结构比较合理,操作性强;所述的分充气通道22上的热封线4与两片内膜片2、3贴邻设置在外膜片12上的热封线4重叠设置,所述的主通道21一端设置有充气口211;所述的储气腔5的宽度与单个密封柱腔132的宽度相当,储气腔5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储气腔5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这样可以保证储气腔5的正常工作,并且各储气腔5之间相互独立,一个坏了不影响另外一个正常工作。
具体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充气口211向主充气通道21充气,然后由主充气通道21向各分充气通道22分流,最后达到各密封柱腔132,充完后,停止充气,这时候有部分气体从通道6的进入储气腔5,使储气腔5内气体的压力和密封柱腔132内气体的压力相同,而各分充气通道22被密封柱腔132内气体压迫,使分充气通道22上的内膜片贴邻在一起,另外主充气通道21被密封柱腔132和储气腔5内气体压迫,使主充气通道21上的内膜片贴邻在一起,这样密封柱腔132内气体就被固定在密封柱腔132内,从而达到密封柱腔132内充满气体的要求。

Claims (9)

1、一种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包括有密封体(1),所述的密封体(1)由两片周边相互连接的外膜片(11)、(12)构成,两片外膜片(11)、(12)相互连接后其内部形成密封腔(13),所述的密封腔(13)内施加有若干条热封线(131),将密封腔(13)分成多个密封柱腔(132),所述的密封腔(13)内设有充气通道,所述的充气通道分为主充气通道(21)和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132)内对应的设置有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各分充气通道(22)贯通设置,所述的分充气通道(22)与与之对应的密封柱腔(132)贯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和分充气通道(22)均有两片内膜片(2)、(3)和设置在其上的热封线(4)构成,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置于密封柱腔(132)内,且主充气通道(21)贯穿于每个密封柱腔(13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片内膜片(2)、(3)通过热封线(4)贴邻设置在同一外膜片(12)的内壁上,所述的每个密封柱腔(132)内都设置有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构成的在密封柱腔(132)充满气体后对主通道(21)进行挤压的储气腔(5),所述的储气腔(5)通过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与对应的密封柱腔(132)贯通,所述的各密封柱腔(132)边侧的热封线(131)之间设有仅供主充气通道(21)穿过的通孔(7),且该通孔(7)处的内膜片(2)、(3)与其边侧的外膜(11)、(12)之间设置有热封线(8),构成主充气通道(21)处的内膜片(2)、(3)外壁面与外膜片(11)、(12)之间密封配合,所述两片内膜片(2)、(3)的各分充气通道(22)之间也由密封柱腔(132)之间的热封线(131)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各分充气通道(22)成垂直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上侧为与外膜片(12)连接的热封线(4),下侧为各分充气通道(22),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与分充气通道(22)之间连通部(212)的宽度小于密封柱腔(13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充气通道(22)上的热封线(4)与两片内膜片(2)(3)贴邻设置在外膜片(12)上的热封线(4)重叠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一端设置有充气口(2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充气通道(22)上的热封线(4)与两片内膜片(2)(3)贴邻设置在外膜片(12)上的热封线(4)重叠设置,所述的主充气通道(21)一端设置有充气口(2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腔(5)的宽度与密封柱腔(132)的宽度相当,储气腔(5)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储气腔(5)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腔(5)的宽度与密封柱腔(132)的宽度相当,储气腔(5)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所述储气腔(5)上端的热封线(4)与主充气通道(21)上侧热封线(4)为重叠设置,储气腔(5)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腔(5)的宽度与密封柱腔(132)的宽度相当,储气腔(5)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储气腔(5)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闭式充气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腔(5)的宽度与密封柱腔(132)的宽度相当,储气腔(5)的上端和两侧由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热封线构成密封设置,所述储气腔(5)上端的热封线(4)与主充气通道(21)上侧热封线(4)为重叠设置,储气腔(5)的下端贯通于内膜片(2)与与之贴邻的外膜片(12)之间的通道(6)。
CN200910101829A 2009-08-26 2009-08-26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Pending CN101648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1829A CN101648624A (zh) 2009-08-26 2009-08-26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01829A CN101648624A (zh) 2009-08-26 2009-08-26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624A true CN101648624A (zh) 2010-02-17

Family

ID=4167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01829A Pending CN101648624A (zh) 2009-08-26 2009-08-26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86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68413B2 (ja) 多機能エアーシール体および逆向チョークバルブ装置
US5447235A (en) Bag with squeeze valve and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article therein
CN105083759B (zh) 站立式多层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TWI426040B (zh) A cushioning bag for preset opening of air column turning zon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M252680U (en) Air packing bag having film valve
CN103224094B (zh)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82536C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CN203332658U (zh) 便于充气的充气式包装减震袋
CN102726989A (zh) 一种充气垫
CN203638406U (zh) 充气袋包装结构
CN101486402B (zh) 一种充气式包装袋
CN101481032B (zh) 充气袋体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1472841U (zh)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CN105151530A (zh) 双重保护的充气包装体
CN101367459B (zh) 充气式包装袋
CN203332659U (zh) 一种防漏气充气包装减震袋
CN206719947U (zh) 一种牛皮纸气泡袋
CN203229051U (zh) Y形充气袋
CN109484768A (zh) 一种用于塑胶产品的充气包装结构
CN209275257U (zh) 一种气柱充气袋
CN101648624A (zh) 自闭式充气包装袋
CN203047796U (zh) 一种充气包装袋
CN106079585A (zh)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