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297B -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46297B CN101646297B CN2008101352229A CN200810135222A CN101646297B CN 101646297 B CN101646297 B CN 101646297B CN 2008101352229 A CN2008101352229 A CN 2008101352229A CN 200810135222 A CN200810135222 A CN 200810135222A CN 101646297 B CN101646297 B CN 1016462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shell
- insulation sheet
- electrical insulation
- conducting strip
- guid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包含金属壳体、导电片与电绝缘片。导电片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导电区,另一端则具有至少一个端点。该电绝缘片设置于该金属壳体与该导电片之间,以使该端点位于该电绝缘片的边缘并距离该金属壳体一特定距离。因此,当金属壳体累积的静电电荷高于一特定值时,即会通过尖端放电的原理而放电至电子组件的接地区,而不致于使使用者有静电触电的危险。同时,电子组件因未与金属壳体电性连接,亦不致于使电子组件产生的漏电流至金属壳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放电引导技术,特别是一种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科技技术发展蓬勃,随着人们的需求,研发人员研发出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各项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上及工作上获得便利的帮助。
近年来,可携式电子产品朝向轻巧的目标发展,以便于携带。传统上可携式电子产品都是使用金属壳体。然而,随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众多电子组件要装入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机壳内,在可携式电子产品的重量上已达到极限而难以减轻。
因此,为了减轻可携式电子产品的重量,在机壳方面逐渐使用塑料壳体来进行组装。不过塑料壳体虽然较为轻巧,但在长时间使用下,塑料壳体容易产生磨损,造成质感较差。对此,为了抗磨损,于是使用较轻的铝镁合金或是铝质的金属制作成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外部壳体。
而此种金属外壳体虽然在重量上较轻、较耐磨且质感上较美观,但需要通过塑料内壳体来隔离电子组件与金属外壳体以形成两者间的电性绝缘,进而不会因电子组件产生的漏电流而导致金属外壳体累积静电,致使使用者在接触金属外壳体时感觉到触电。但是,于此种设计上,由于金属外壳体无任何接地机构,将导致金属外壳体因使用者握持而产生静电累积,或长时间累积自然界的静电,倘若使用者于金属外壳体累积静电达一定值时接触金属外壳体,则因使用者本身的静电值与金属外壳体的静电值有一电位差值,会进而导致使用者有触电的感觉。
因此,如何将消除金属外壳体累积的静电电荷,实为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满足能以金属材质作为电子装置外壳体的需求,且不致于使使用者于接触金属外壳体时有静电触电的现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金属壳体;一导电片,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导电区,另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端点;及一电绝缘片,设置于该金属壳体与该导电片之间,以使该端点位于该电绝缘片的边缘并距离该金属壳体一特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一金属壳体;一电子组件,配置于金属壳体内并具有一接地区;一塑料壳体,配置于金属壳体与电子组件间并具有一导电区,导电区电性连接至接地区;一导电片,一端电性连接至导电区,另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端点;以及一电绝缘片,设置于金属壳体与导电片之间,以使导电片的端点位于电绝缘片的边缘并与金属壳体相距一特定距离。
其中,特定距离可为电绝缘片的厚度。于此,特定距离可约为0.02毫米(mm)至0.6毫米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可通过将导电片的边缘设计成尖端,而以尖端的尖点作为端点。因此,当金属壳体所累积的静电量超过一特定值时,静电电荷即会从金属壳体跳电到导电片的尖端的端点,进而被引导至塑料壳体的导电区与电子组件的接地区,如此一来,即可顺利将金属壳体的静电电荷导引至接地,而不致于使使用者有静电触电的现象。同时,由于金属外壳体与电子组件之间并无电性连接,亦不会产生漏电流的现象。
以上的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第四实施形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第五实施形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第六实施形式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第七实施形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100金属壳体
120电子组件
122接地区
124螺丝
140塑料壳体
142导电区
160导电片
170尖端
180电绝缘片
19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并不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请参阅图1A与图1B,其分别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其局部立体分解图。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10包括金属壳体100、电子组件120、塑料壳体140、导电片160及电绝缘片180。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10可以是电脑、可携式电子装置、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手机等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
请配合参阅图1C,前述金属壳体100用以容置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10的电子组件120与塑料壳体140,塑料壳体140夹置于金属壳体100与电子组件120之间,而电子组件120具有接地区122。此电子组件120可以是但不限于电路板,而接地区122则可以是电路板的接地层或者表面的接地接点。
再参阅图1D,塑料壳体140设置于金属壳体100与电子组件120之间,且塑料壳体140的表面具有导电区142,而导电区142与电子组件120的接地区122通过一导电螺丝124将两者电性连接,使得电子组件120的接地区122以此延伸至导电区142。
前述导电区142的形成可以是在塑料壳体140的内表面(即朝向电子组件120的一面或者是与金属壳体相面对的另一面)以金属溅镀、金属蒸镀、金属水镀或真空溅镀的任何金属镀膜的方式产生的。此金属溅镀的材质(即塑料壳体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塑料,例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塑料材料。此外,导电区142亦可以是一层金属薄片,例如:铝箔或铜箔等。
导电片160设置于塑料壳体140上,且一端电性连接至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另一端具有至少一个尖端170。并且,由尖端170提供端点(即尖端的尖点)。图中所示的导电片160与导电区142间的电性连接方式是直接将导电片160贴附于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层(即导电区142)上方,而导电片160的另一端则凸出塑料壳体140并横跨于金属壳体100上方,但未与金属壳体100形成电性连接(后文将对该内容进行详述)。
此导电片160可以是任何金属薄片或薄膜,可以是但不限于铝箔、铜箔等材料。
将电绝缘片180设置于金属壳体100与导电片160之间,并使导电片160的尖端170的端点位于电绝缘片180的边缘,使得导电片160因电绝缘片180而未与金属壳体100直接接触,而是距离金属壳体100一特定距离,即两者并未电性连接。因此,尖端170的端点与金属壳体100的距离(即前述特定距离)恰为电绝缘片180的厚度,也就是说此特定距离可通过选择适当厚度的电绝缘片180而达成。于此,特定距离可约为0.02毫米(mm)至0.6毫米(mm)之间。其中,电绝缘片180的厚度可介于约0.01mm至约20mm之间,且一般使用厚度可介于约0.02mm至0.6mm之间。而电绝缘片180的厚度可随欲达到防护的静电放电的电压大小而有所调整。
电绝缘片180可以是任何电绝缘的材料,例如绝缘布、聚酯薄膜绝缘片(Mylar)、聚酰亚胺绝缘胶带(Kapton)等材料。
参阅图1C和图1D,电绝缘片180对应导电片160的尖端170处的外形与尖端170相同,即电绝缘片180与导电片160的尖端170相对应的位置处同样形成尖端状,因此,当金属壳体100累积了一定量的静电电荷时,即会通过金属壳体100与尖端170的最短距离而放电至尖端170的端点(尖端放电原理),由于尖端170与电子组件120的接地区122电性连接,故使得金属壳体100的累积静电电荷顺利地被导入接地区122。
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进行两项实验测试,其一为静电测试,其二为漏电流测试。于此,以两种放电电压进行静电测试,测试流程大致如下。先将电子装置启动,使之运行,并且将静电放电值调至8千伏特(KV)。将静电测试仪器的测试棒与金属壳体直接接触,然后启动静电测试仪器使静电通过测试棒而打击至金属壳体上。之后,检测电子装置的运行是否正常,以及检测金属壳体是否有残留过量的静电电荷。此为第一种静电放电电压的测试。
第二种静电放电电压的测试方式与第一种静电放电电压的测试方式相同,只是将所采用的静电放电值由8千伏特(KV)调高至静电放电值为15千伏(KV)。
再经过两种静电放电电压的测试后,测试结果显示,使电绝缘片的厚度约在0.02mm-0.6mm之间,即特定距离约在0.02mm-0.6mm时,导电片可顺利将静电引导到接地区,则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通过静电测试。
再者,关于前述漏电流测试,主要是利用一个能刻意产生漏电流的电子组件,设置于电子装置内,使其产生漏电流,并检测电子组件产生的漏电流是否会传导至金属壳体而使使用者触电。经此项测试,使用电绝缘片其厚度在0.02mm-0.6mm之间,致使导电片可以将金属壳体上产生的静电引导到接地区,并且不会在金属壳体上量测到漏电流,即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通过漏电流测试。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10在制造时,可以直接将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贴合,导电片160的一端(即图1C中的右侧)略长于或大于电绝缘片180,之后再将导电片160的另一端(即图1C的左侧)切割出一尖端170,此切割方式同时切割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如此一来即可形成前述尖端170;之后,将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贴在塑料壳体140与金属壳体100交界处,并使得导电片160凸出于电绝缘片180的一端(即前述略长的一端)贴合在塑料壳体140上,使得导电片160与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形成电性连接,而导电片160的另一端则凸出塑料壳体140以设置在金属壳体100上方,即完成本发明的制作。
根据尖端放电原理,通过导电片160的尖端170的端点将金属壳体100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引导至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进而导引至接地。然而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形成静电引导结构的实施形式并不以此上述结构为限,亦可为图2图7所示的结构设计,利用不同的实施形式的端点引导静电电荷。
如图2所示的尖端170钝角。图3所示的尖端170呈锐角。图4所示的尖端170由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的末端呈内凹V字形所形成的两尖端。图5所示的尖端170位于电绝缘片180的边缘,而电绝缘片180邻接金属壳体100处的面积大于位于其上的导电片160的面积。图6所示为将原本同时切割导电片160与电绝缘片180形成一尖端170,改为同时切割成齐平的,利用导电片160两边缘相交所形成的尖端170,同样可将静电电荷通过尖端170的端点引导至电子组件120的接地区122,换言之,导电片160与连接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的一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与电绝缘片180的相应侧边重叠,但小于电绝缘片180的相应侧边。
利用不同实施形式的尖端170将金属壳体100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引导至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并通过与导电区142电性连接的电子组件120的接地区122消除静电电荷。
再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亦可形成任意形状的至少一个通孔190于导电片160和电绝缘片180上,并由通孔190显露出金属壳体100。于此,金属壳体100所产生的静电电荷亦可经由通孔190内侧而引导至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换句话说,此通孔190可视为由多个端点所组成,以至于可利用导电片160和电绝缘片180于通孔190处形成的界面引发尖端放电现象,进而使金属壳体100上的静电电荷经由通孔190内侧而引导至塑料壳体140的导电区142。
此外,可于塑料壳体140上形成开口(如图1B所示)以显露出金属壳体100,而电绝缘片180可设置于塑料壳体140的开口内或跨设于塑料壳体140的开口的边缘上,且导电片160则跨设于塑料壳体140的开口的边缘上,以致使部分导电片160位于金属壳体100上,而另一部分的导电片160位于塑料壳体140上。再者,图中未显示,亦可直接将电绝缘片设置于塑料壳体的侧边并覆盖金属壳体的表面,或跨设于塑料壳体的边缘并覆盖金属壳体的表面,而导电片则跨设于塑料壳体的边缘上,以致使部分导电片位于金属壳体上,而另一部分的导电片位于塑料壳体上。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主要将电子装置与静电引导结构结合,通过静电引导结构将电子装置的金属壳体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引导至塑料壳体的导电区,利用导电片的尖端将静电电荷引导至导电区,且通过与导电区电性连接的电子组件的接地区消除静电电荷,藉以达到消除静电。
Claims (5)
1.一种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
一金属壳体;
一导电片,一端电性连接至一导电区,另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端点;
一电绝缘片,设置于该金属壳体与该导电片之间,以使该端点位于该电绝缘片的边缘并距离该金属壳体一特定距离;及
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贯穿该导电片和该电绝缘片,并显露出该金属壳体,其中该导电片的该端点位于该通孔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括:
一电子组件,配置于该金属壳体内并具有一接地区;及
一塑料壳体,配置于该金属壳体与该电子组件之间,该塑料壳体具有该导电区,该导电区电性连接至该接地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引导装置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导电片与连接该导电区的一侧边相对的另一侧边与该电绝缘片的相应侧边重叠,且比重叠的该电绝缘片的该相应侧边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电绝缘片的厚度为0.02毫米至0.6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特定距离为0.02毫米至0.6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352229A CN101646297B (zh) | 2008-08-05 | 2008-08-05 |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352229A CN101646297B (zh) | 2008-08-05 | 2008-08-05 |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6297A CN101646297A (zh) | 2010-02-10 |
CN101646297B true CN101646297B (zh) | 2011-11-09 |
Family
ID=4165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352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6297B (zh) | 2008-08-05 | 2008-08-05 |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462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0627B (zh) * | 2021-08-13 | 2023-08-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釋放靜電之電子裝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42376A (ja) * | 2011-08-16 | 2013-02-28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 携帯機器内蔵アンテナ構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1221B1 (en) * | 2000-02-28 | 2002-07-16 | Dell Products,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urrents via an alternate path to a reference voltage node |
US6955379B1 (en) * | 2001-02-23 | 2005-10-18 | Palm, Inc. | Torsional multi-axis constraining latching system |
CN1808218A (zh) * | 2005-01-18 | 2006-07-26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屏幕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 |
CN1937878A (zh) * | 2005-09-23 | 2007-03-28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静电放电的防护管理结构 |
CN2938728Y (zh) * | 2006-07-28 | 2007-08-22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电磁干扰防护装置 |
-
2008
- 2008-08-05 CN CN2008101352229A patent/CN1016462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1221B1 (en) * | 2000-02-28 | 2002-07-16 | Dell Products,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irect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currents via an alternate path to a reference voltage node |
US6955379B1 (en) * | 2001-02-23 | 2005-10-18 | Palm, Inc. | Torsional multi-axis constraining latching system |
CN1808218A (zh) * | 2005-01-18 | 2006-07-26 |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屏幕的静电放电防护装置 |
CN1937878A (zh) * | 2005-09-23 | 2007-03-28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静电放电的防护管理结构 |
CN2938728Y (zh) * | 2006-07-28 | 2007-08-22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电磁干扰防护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0627B (zh) * | 2021-08-13 | 2023-08-01 |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釋放靜電之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6297A (zh) | 2010-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3655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lectrostatic guiding structure | |
Mazzeo et al. | based, capacitive touch pads | |
JP4880299B2 (ja) | 実体化したボタン機能付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 |
KR101529755B1 (ko) | 전자기기 표시창의 터치입력기능을 갖는 보호패널 | |
CN106255946B (zh) | 触摸传感器及手环式装置 | |
WO2015078350A1 (zh) | 一种终端 | |
CN101640968B (zh) | 利用阳极处理所产生的金属氧化物的静电导引结构 | |
EP2350784B1 (en) | Keypad apparatus | |
KR20130083912A (ko) | 터치 패드를 갖는 휴대용 컴퓨터 | |
CN101646297B (zh) | 具有静电引导结构的电子装置 | |
CN103226418A (zh) | 带按键开关的电容式触摸板 | |
US8059426B2 (en) | Electrostatic guiding device achieved by using metal sputtering and plastic case | |
CN206490708U (zh) | 移动终端 | |
JP2000181612A (ja) | 座標入力装置 | |
TW200633613A (en) | Method for contacting circuit board grounding conductor routes of PCB | |
CN101083176A (zh) | 具有隔膜开关的电子设备 | |
CN113039510A (zh) | 输入装置和输入系统 | |
CN101807563A (zh) | 静电防护元件及电子装置 | |
CN102006046A (zh) | 按键侦测板 | |
TWI448208B (zh) | 靜電防護元件及電子裝置 | |
US20100309602A1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11837375B (zh) | 一种滑动结构及终端 | |
US10732774B1 (en) | Increasing cursor control device sensitivity | |
US20120315444A1 (en) | Panel frame structure | |
JP2007134278A (ja) | 金属調加工された意匠面を有するタッチスイ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16 Address after: Nianzhuang Town Industrial Park,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Colin Furnitur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Corporatio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