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6205B -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6205B
CN101646205B CN200810117913.6A CN200810117913A CN101646205B CN 101646205 B CN101646205 B CN 101646205B CN 200810117913 A CN200810117913 A CN 200810117913A CN 101646205 B CN101646205 B CN 101646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blic network
ggsn
interface
egs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79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6205A (zh
Inventor
蒋铭
吕文安
杨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79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05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075 priority patent/WO2010015189A1/zh
Priority to EP09804489A priority patent/EP229364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64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05A/zh
Priority to US13/007,408 priority patent/US20110110354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6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6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nd backbone network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4Policy-bas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2Rout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requested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其具体是在通信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eGSN,以通过该eGSN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以及其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是通过减少终端接入公网需要经由的网元设备的数量的方式,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扁平化处理,以降低传输时延,有效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3G(The Third Generation,第三代)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应用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此时,用户需要使用无线UE(用户设备终端)享受高速、便捷、低成本的无线数据服务。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移动网络分组域的逻辑架构中,提供的一种端到端分组交换业务,主要由SGSN(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等功能实体组成,以使得用户能够在端到端分组传输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具有结构复杂,层次较多的缺点,例如,从UE(用户设备)通过NodeB(基站)接入到公网,如外部网络PDN(分组数据网),中间需要经过RNC(无线网络控制器)、SGSN和GGSN等多个网元设备,这将极大地影响网络的传输效率,使得无法满足用户对高速率业务传输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便于对网络进行扁平化处理,从而有效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一种增强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包括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以及信息收发单元,所述信息收发单元通过公网接口及基站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方法,包括:
增强GPRS支持节点通过其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以及其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增强GPRS支持节点,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用于提供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
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增强GPRS支持节点和至少一个基站,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用于提供相应的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相应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其具体是通过减少终端接入公网需要经由的网元设备的数量的方式,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扁平化处理,以降低传输时延,有效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3G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应用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应用系统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的传送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的传送过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流的传送过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面信息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eGSN获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传输质量和效率,满足用户日益对高速率业务的使用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移动网络实现高速率接入分组数据网络的技术方案,其具体通过扁平化网络结构有效提升了网络传输效率,使得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运营商的现有网络设备,即在不需要对现有网络设备的功能进行大的修改的前提下实现网络传输效率的提升。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现有的3G移动网络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网元eGSN(Enhancement GPRS Support Node,增强的GPRS支持节点),这样,NodeB便可以通过该新增的网元eGSN直接高速率接入公网,以减少NodeB接入公网过程中的中间传输的环节,从而满足终端用户对高速率业务传输的要求。相应的公网可以但不限于为PDN(分组数据网),如Internet(互联网)或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eGSN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301、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302,以及信息收发单元303,该信息收发单元303通过公网接口301及基站接口302,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以使得基站下的终端能够高速接入公网。
相应的基站接口可以为支持Iub接口(NodeB与RNC之间的标准接口)功能的接口,如可以支持Iub接口部分功能,以便于与网元NodeB相连,使得从NodeB角度来看,eGSN相当于网元RNC。相应的公网接口可以为支持Gi接口(GGSN与公网之间的标准接口)功能的接口,如可以支持GGSN网元的Gi接口部分的功能,以便于eGSN可以直接高速与公网之间进行通信。
在eGSN中,还可以包括地址转换单元304,用于将需要通过公网接口发送给公网的报文中的源地址转换为eGSN的本地地址,以及将需要通过基站接口发送给终端的报文中的目的地址转换为终端的地址。
如图4所示,eGSN还可以提供与RNC之间通信的RNC接口(或称为eIub接口)305,通过该接口可以支持Iub消息的中继转发功能,通过该中继转化功能能够实现RNC和NodeB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可以通过RNC、SGSN及GGSN的路径与公网之间进行通信。即eGSN可以在图4所示的两条用户面数据流路径中选择进行用户面数据流传递的路径;或者,在eGSN中也可以包括与SGSN之间通信的SGSN接口306或与GGSN之间通信的GGSN接口307。这样,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示,在eGSN中具体可以包括RNC接口305(elub接口)、SGSN接口(Iu-U接口)306或GGSN接口(Iu-U接口)307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图5中,Iu接口的控制面功能由RNC通过eIub接口实现。
具体地,参照图6和图7所示,Iu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可以直接从eGSN发送到SGSN,再经过GGSN到达公网,或者,参照图8和图9所示,Iu接口的用户面数据还可以直接从eGSN发送到GGSN(若eGSN存在GGSN接口时,则可以采用直连通道Direct Tunnel连接到GGSN),并发送给公网。
进一步地,上述eGSN还可以包括路径选择单元308,用于根据预定的路径选择策略选择通过RNC接口305、SGSN接口306、GGSN接口307或公网接口301发送基站传送来的信息。即eGSN除提供用户面数据包在移动分组域和外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和封装功能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径选择策略为各数据选择另外的路径(图4中所示的依次经由eGSN、RNC、SGSN及GGSN的路径,或者,图5中所示的依次经由eGSN、SGSN及GGSN的路径,或者,图5中所示的依次经由eGSN和GGSN的路径)接入外部数据网,即接入相应的公网,如PDN等。
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至少可以是指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APN、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预先建立的路径选择方式信息,即预先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一项或多项设定哪些数据流选择通过eGSN的公网接口进行传送,或者,设定哪些数据流不通过eGSN的公网接口进行传送,等等;例如,设定指定业务类型的业务对应的数据流通过eGSN的公网接口进行传送,或者,设定符合某服务质量要求的数据流通过eGSN的公网接口进行传送,或者,设定某用户的某种业务类型的数据流通过eGSN的公网接口进行传送,等等。
为给eGSN中的路径选择单元提供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在eGSN上还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309,用于获取路径选择策略,或获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并根据该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生成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具体可以在eGSN本地获取配置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或者,也可以接收GGSN等其他网元发来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等等;若接收GGSN发来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则可以通过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激活过程中的消息从GGSN获取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其中,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可以为指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预先建立的路径选择方式信息;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可以包括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路径选择策略存储单元310,用于保存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309获取的路径选择策略,并提供给上述路径选择单元308,以便于路径选择单元308可以根据该路径选择策略为向公网传送的数据流(报文)选择对应的传送路径。
可选地,在eGSN中还可以包括辅助管理单元311,用于将通过上述公网接口301传输的数据和通过上述公网接口传输的数据流量中的至少一项发送给SGSN或GGSN,以便于可以实现针对eGSN的有效监听,以及实现数据流量监控,进而实现相应的计费功能,便于能够对终端通过eGSN直接与公网交互的数据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计费及合法监听等功能。为此,相应的eGSN的elub接口还可以在实现上述Iub接口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功能扩展,以便于支持GGSN通过RNC管理和控制eGSN的功能;或者,GGSN也可以通过SGSN对eGSN进行控制管理,或者,GGSN也可以直接通过其与eGSN之间的接口对eGSN进行控制管理。
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eGSN上实现本地卸载(Offload)访问公网和通过GGSN接入公网的网络接入方案,其中,该本地Offload访问公网是指在eGSN节点上将数据通过其与公网之间的公网接口及与NodeB之间的基站接口进行传递的处理过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实现方案具体可以在SGSN或GGSN等核心网设备的控制下,由eGSN节点分离出可以本地Offload的数据流(即通过基站接口和公网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直接交互的数据流),并通过NAT(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将该数据流的源地址(即UE的IP地址)转换为eGSN本地分配的IP地址,以使得在其他数据流通过GGSN收发的同时,本地offload数据流也可以通过eGSN进行收发。即从外部Internet或Intranet等公网来看,发送给eGSN和GGSN的数据流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也就可以进行不同的数据包路由,并最终分别发送给eGSN和GGSN。
通过上述实施例,使得UE可以一方面可以通过eGSN高速接入公网,也可以兼容现有网络结构,选择传统的路径接入公网,从而可以在兼容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实现高速业务接入,满足用户针对高速业务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相应的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如图10在该系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eGSN,以便于通过该eGSN提供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的高速传输,有效降低用户设备接入公网的时延,提高接入速率。
可选地,在该系统包括多个eGSN时,若终端在不同的eGSN之间切换,则该系统中的GGSN还可以通过设置的切换管理单元101,在终端对应的eGSN发生切换时,向切换后的eGSN发送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以便于切换后的eGSN可以为终端提供相应的高速传输服务。
仍参照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eGSN和至少一个基站,eGSN用于提供相应的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
可选地,在该系统还可以包括RNC、SGSN和GGSN,eGSN可以依次通过RNC、SGSN和GGSN与公网通信;或者,该系统还可以包括SGSN和GGSN,eGSN可以依次通过SGSN和GGSN与公网通信;或者,该系统还可以包括GGSN,eGSN可以通过GGSN与公网通信。其中,相应的GGSN中也可以设置上述切换管理单元101,以用于执行相应的切换管理操作。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eGSN实现与公网之间的通信的具体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一)通过eGSN与公网之间进行数据流交互的过程
终端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过程包括终端向公网发送信息的处理过程,以及终端接收公网接收信息的处理过程,其中:
(1)如图11所示,终端向公网发送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1,NodeB接收到UE发来的用户面数据后,发送给eGSN;
步骤2,eGSN根据预定的路径选择策略为UE发来的用户面数据选择一条传送路径;
其中,可供eGSN选择的路径可以有两条:
路径A:UE←→NodeB←→eGSN←→外部分组数据网(公网);
路径B:UE←→NodeB←→eGSN←→RNC←→SGSN←→GGSN←→外部分组数据网(公网);或者相应的路径B也可以为:UE←→NodeB←→eGSN←→SGSN←→GGSN←→外部分组数据网(公网),或者,路径B还可以为:UE←→NodeB←→eGSN←→GGSN←→外部分组数据网(公网),等等;
选择上述路径A和路径B的任一条均可以通过相应的上行方向的路径向公网进行用户面数据流的传递;
网元设备eGSN具体可以根据SGSN或GGSN下发的过滤法则作为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确定实施offload的数据流,并通过路径A发送;其他数据流则可以通过路径B发送;即eGSN网元能够支持offload数据流的功能,例如,通过SGSN或GGSN便可以控制eGSN实施针对同一个UE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流的实施或不实施Offload功能。
其中,根据路径选择策略来确定实施offload的数据流的过程可以但不限于根据业务类型、APN(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或用户签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控制网元设备eGSN实施或不实施offload数据流,以便于具有优选保证高优先级、高速率等特点的用户的高速的业务传输需求;即网元设备eGSN至少可以支持以下一种或多种处理机制:
处理机制一:网元设备eGSN可以根据APN来控制其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即选择路径A发送的数据流),即根据不同的APN可以为相应的数据流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发送;
处理机制二:网元设备eGSN可以根据用户签约信息确定其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如用户签约信息中指明该用户的数据需要通过路径A发送,则该用户的数据便为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
处理机制三:网元设备eGSN可以根据Qos(服务质量)参数确定其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例如,若某用户或某业务类型的数据流达到了预定的QoS要求,则将其作为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以优先保证高端用户或高端业务的高速传输需求;
处理机制四:网元设备eGSN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确定其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例如,对于高速率要求的业务(如视频业务等)便可以选择路径A直接快速接入,等等。
通过不同的处理机制使得eGSN可以根据接入公网的需求,灵活控制本地执行offload功能的数据流,满足不同的接入速率需求。
步骤3,eGSN将UE发来的用户面数据通过选择的路径发送到外部分组数据网,如PDN等;
若通过路径A发送数据流,则在网元设备eGSN可以使用NAT方式将数据流的源地址转换为eGSN的IP地址,这样,尽管UE使用同一个IP地址,但从外部Internet或Intranet网络等公网来看,发送给eGSN和GGSN的数据流却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相应的公网便可以进行不同的数据包路由,并能够将相应的数据流分别发送给eGSN和GGSN;
若通过路径B发送数据流,则网元设备eGSN直接转发相应的数据流给RNC,并沿着路径B传送到公网即可。
(2)如图11所示,终端接收公网发来信息的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1,网元设备eGSN接收公网需要发送给UE的用户面数据;
具体地,网元设备eGSN接收公网发来的用户面数据的路径也有两条,即上述路径A和路径B的下行方向;
步骤2,将接收到的需要发送给UE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NodeB,以便于进一步通过NodeB将相应的数据流(用户面数据)发送给UE;
若步骤1中是通过路径A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则由于上行时进行了NAT处理,故此时,对于下行数据流仍需要进行相应的NAT处理,以将数据流中的目的地址修改为UE的IP地址;
若步骤1中是通过路径B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则无需要进行NAT处理,直接转发相应的用户面数据即可。
在通过eGSN与公网之间进行数据流交互的过程,相应的为通过eGSN与公网之间交互的用户面数据分别选择路径A和路径B的实现过程包括:
若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或称过滤法则)为针对某会话或某用户的所有数据流时,则网元设备eGSN在根据SGSN或GGSN下发的路径选择策略确定需要实施offload的数据流后,可以将收到的该会话或该用户的所有数据包均在本地进行NAT转换处理,以将数据包的源地址转换为本地IP地址池中地址后发送到Internet或Intranet等公网中,即在eGSN的上行方向上转换IP报文头中的源IP地址为eGSN的IP地址,并通过图12所示的箭头线所示的路径进行上行发送。仍参照图12所示,当网元设备eGSN收到Internet或Intranet等公网返回的数据包后,则网元设备eGSN仍需要进行反向的NAT转换,使得eGSN在下行方向上转换IP报文头中的目标IP地址为UE的IP地址,之后再通过NodeB发送数据包到终端UE。需要说明的是,在网元设备eGSN上针对本地需要实施offload的数据流,也可以不进行NAT转换处理。
如图13所示,若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只针对部分数据流,例如,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可以为IP五元组信息,此时,网元设备eGSN将对上行数据包进行IP五元组匹配过滤处理,对经过匹配过滤后确定非本地需要offload的数据流,则参照图13中箭头线所示的路径继续透传给RNC,再依次经过SGSN及GGSN发送给PDN网络。仍参照图13所示,若网元设备eGSN收到了下行方向需要发送给终端UE的数据流,则无需进行NAT转换处理,而直接转发给NodeB,以继续传送给终端UE即可。
(二)获取路径选择策略的过程
相应的eGSN获取过滤法则,以建立相应的转发关系的处理过程中,相应的eGSN获取控制面数据的路径如图14所示,在该路径中,eGSN具体可以通过PDP上下文激活流程实现获取路径选择策略,参照图15所示,相应的获取路径选择策略的处理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2,SGSN收到Activate PDP Context Request(激活PDP上下文请求)消息后,继续向GGSN发送该Cre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
步骤3,GGSN收到Cre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后为UE分配IP地址并获取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
步骤4,GGSN向SGSN发送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创建PDP上下文响应)消息,在该消息中携带着相应的为UE分配的IP地址及获取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
即为了支持eGSN正确地获取offload数据的过滤法则,在该步骤中需要GGSN扩展功能以支持在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例如,用户签约信息、APN、Qos或业务类型等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步骤5,SGSN在收到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后,SGSN扩展功能在RAB Assignment Request(无线接入承载指配请求)消息中透传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给RNC;
步骤6,RNC在通过与eGSN之间的接口向eGSN网元发送的Create PDPContext Request消息将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发送给eGSN;
步骤7,eGSN接收Cre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并提取消息中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生成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同时创建本地上下文、转发表以及建立与NodeB、Internet或I ntranet之间的转发关系等,之后,eGSN发送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给RNC;
这样,在上述PDP上下文激活流程完成以后,eGSN上便可以成功地获取到了确定需要offlaod的数据流过程中应用到的过滤法则(即路径选择策略),并且成功地建立与NodeB、Internet或Intranet之间的转发关系等。
步骤8,在MS(移动台)与NodeB,以及NodeB与RNC之间进行RABsetup消息的交互,以建立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
步骤9至步骤13,RNC还可以与SGSN、GGSN之间执行相应的PDP上下文激活处理过程,以便于后续建立相应的MS(移动台)经由NodeB、RNC、SGSN及GGSN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具体地,上述步骤8至步骤1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标准的激活PDP上下文流程,在该过程中eGSN仅透传收到的消息,相应的UE、NodeB、RNC、SGSN及GGSN均不需要进行适应性修改,而直接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
通过上述过程,eGSN可以获得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从而为eGSN执行本地offload功能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移动性管理的处理过程
由于终端的移动性使得其对应的eGSN会发生变化,即需要从一个eGSN切换到另一个eGSN。为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当eGSN发生更换时,相应的通信过程的实现方式,包括:
在确定eGSN发生切换后,则SGSN或GGSN可以控制切换后的eGSN实施offload数据流的功能,即相应的SGSN或GGSN会将新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发送给切换后的eGSN,以使得切换后的eGSN可以建立相应的路径选择策略,并为对应的终端提供相应的offload数据流的功能,针对相应的offload数据流可以执行相应的重新建立会话连接的过程,并通过重新建立的会话连接继续后续的业务处理过程。在eGSN发生切换后,对于不需要执行offload的数据流,也仍然可以按照其对应的转发方式进行转发。
若终端移动到的网络位置上没有eGSN,则之前根据路径选择策略需要执行offload的数据流也可以切换到RNC、SGSN及GGSN组成的路径上进行转发操作。
通过该移动性管理的处理过程的执行,可以方便地为移动过程中的终端通过eGSN接入公网提供可行地实施方案,提高了通过eGSN接入公网的方案的可用性。
(四)计费和合法监听的处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元设备eGSN还可以支持相应的计费或合法监听功能,或者,同时支持相应的计费和合法监听功能,其中:
(1)计费功能的实现
为实现针对经由网元设备eGSN直接发送给公网的数据流的计费功能,则可以对网元设备eGSN在本地执行offload的数据流产生的流量进行上报操作,即eGSN可以对统计本地执行offload的数据流产生的流量,并将统计结果发送给SGSN或GGSN,以用于根据该统计结果进行相应的计费;
(2)合法监听功能的实现
为实现针对经由网元设备eGSN直接发送给公网的数据流的合法监听功能,则网元设备eGSN可以对于进行启动合法监听的offload数据流,在本地执行offload功能的同时,复制一份发送给SGSN或GGSN,以便于由相应的SGSN或GGSN可以获知eGSN直接发送给公网的数据信息;eGSN需要通过向eGSN发送消息的方式通知eGSN接收监听数据包的IP地址,以便于eGSN可以对指定IP地址的数据包进行监听操作,即将指定IP地址的数据包复制发送给SGSN或GGSN。
通过该计费和合法监听的处理过程的执行,使得经由eGSN直接与公网之间传递的数据流同样能够被监控、管理,以保证运营商的利益,同时,还可以保证网络中合法监听功能的可靠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扁平化网络结构有效提升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传输效率,满足用户对高速率业务的需求。
具体地,用户终端的一个会话可以既可以通过eGSN本地的offload功能访问internet等外部网络(或称公网),也可以通过GGSN访问移动运营商的PDN网络等外部网络(或称公网);其中,若通过eGSN本地的offload功能访问internet,则由于传输路径的缩短,使得业务传输的时延降低,从而可以提高业务传输的效率;同时,当eGSN本地无法实施offload功能时,则用户终端依然可以通过GGSN访问internet等外部网络,保证了网络应用的灵活性及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利用了运营商的现有网络设备对通信网络进行改造,在避免对现有网络设备的功能进行大的修改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业务传输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以及信息收发单元,所述信息收发单元通过公网接口及基站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该节点还包括:地址转换单元,用于将需要通过公网接口发送给公网的报文中的源地址转换为本地地址,将需要通过基站接口发送给终端的报文中的目的地址转换为终端的地址;
该节点还包括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通信的RNC接口、与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通信的SGSN接口或与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之间通信的GGSN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路径选择单元,该路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定的路径选择策略选择通过RNC接口、SGSN接口、GGSN接口或公网接口发送基站传送来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还包括:
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路径选择策略,或者,获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并根据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生成路径选择策略;
路径选择策略存储单元,用于保存所述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获取的路径选择策略,并提供给所述路径选择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接收GGSN发来的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所述路径选择策略是指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预先建立的路径选择方式信息,所述的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包括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径选择策略获取单元通过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激活过程中的消息从所述GGSN获取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节点还包括:
辅助管理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公网接口传输的数据和通过所述公网接口传输的数据流量中的至少一项发送给SGSN或GGSN。
6.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通过其与公网之间通信的公网接口,以及其与基站之间通信的基站接口,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包括:增强GPRS支持节点将需要通过公网接口发送给公网的报文中的源地址转换为本地地址后发送至公网,将需要通过基站接口发送给终端的报文中的目的地址转换为终端的地址后通过基站发送至终端;
所述在基站与公网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包括将接收到的基站发来的信息发送至公网的过程,且该过程具体包括:
增强GPRS支持节点收到基站发来的信息后,根据预定的路径选择策略选择通过增强GPRS支持节点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通信的RNC接口、增强GPRS支持节点与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之间通信的SGSN接口、增强GPRS支持节点与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之间通信的GGSN接口或公网接口发送基站传送来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增强GPRS支持节点从GGSN获取并保存所述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是指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预先建立的路径选择方式信息;
或者,
增强GPRS支持节点从GGSN获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根据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参数生成并保存路径选择策略,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包括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包括:
增强GPRS支持节点通过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激活过程中的消息从所述GGSN获取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还将通过所述公网接口传输的数据和通过所述公网接口传输的数据流量中的至少一项发送给SGSN或GGSN。
10.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GPRS支持节点,所述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用于提供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在GGSN中设置有切换管理单元,用于在终端对应的增强GPRS支持节点发生切换时,向切换后的增强GPRS支持节点发送路径选择策略或路径选择策略参数,所述路径选择策略是指根据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预先建立的路径选择方式信息,所述路径选择策略参数包括用户签约信息、接入点名称、服务质量参数或业务类型中的至少一项。
12.一种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支持节点及至少一个基站,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用于提供所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路径,实现基站与公网之间的信息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系统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服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支持节点GGSN,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还依次通过RNC、SGSN和GGSN与公网通信;
或者,
该系统还包括SGSN和GGSN,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还依次通过SGSN和GGSN与公网通信;
或者,
该系统还包括GGSN,所述增强GPRS支持节点通过GGSN与公网通信。
CN200810117913.6A 2008-08-05 2008-08-05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646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7913.6A CN101646205B (zh) 2008-08-05 2008-08-05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PCT/CN2009/073075 WO2010015189A1 (zh) 2008-08-05 2009-08-04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EP09804489A EP2293643A4 (en) 2008-08-05 2009-08-04 NODE,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ICK ACCESS OF A MOBILE NETWORK TO A PUBLIC NETWORK
US13/007,408 US20110110354A1 (en) 2008-08-05 2011-01-14 Node,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rate access to public network from mobile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7913.6A CN101646205B (zh) 2008-08-05 2008-08-05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6205A CN101646205A (zh) 2010-02-10
CN101646205B true CN101646205B (zh) 2014-07-09

Family

ID=4165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7913.6A Active CN101646205B (zh) 2008-08-05 2008-08-05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0354A1 (zh)
EP (1) EP2293643A4 (zh)
CN (1) CN101646205B (zh)
WO (1) WO2010015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5473A1 (zh) * 2009-09-24 2011-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流量分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795478B (zh) * 2010-03-31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旁路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接入网关
CN103298034A (zh) * 2010-04-30 2013-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1854663A (zh) * 2010-04-30 2010-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N102244895B (zh) * 2010-05-13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移动性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1917479A (zh) * 2010-08-20 2010-12-15 北京新岸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网络中改善分组数据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US8787303B2 (en) * 2010-10-05 2014-07-2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ffic offloading at a router
EP2450794B1 (en) * 2010-10-22 2018-08-29 Orange Method for allowing distributed running of an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device and inference engine
EP2450792B1 (en) 2010-10-22 2020-01-15 Orange Method for allowing distributed running of an application and related pre-processing unit
CN102118815B (zh) * 2011-02-28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2163002A1 (zh) * 2011-10-13 201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交换域数据卸载方法、基站和基站控制设备
CN103796246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分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45461A (zh) * 2013-01-23 2014-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多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5131943A1 (en) * 2014-03-05 2015-09-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cess node device for forwarding data packets
US10506507B2 (en) * 2014-04-30 2019-12-10 Hewle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Wireless access point selection based on a connection plan
CN105847242A (zh) * 2016-03-17 2016-08-1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本地卸载的数据侦听方法和装置
CN109327419B (zh) * 2017-07-31 2021-07-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0971641B (zh) * 2018-09-30 2022-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服务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923722B (zh) * 2021-10-11 2023-06-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2444Y (zh) * 2002-03-26 2006-03-0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带有使用内部Iu-PS接口和IP传输层的RAN IP网关的RLAN
CN1930835A (zh) * 2004-03-12 2007-03-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在通用路由封装帧中提供高层分组/帧边界信息
CN1993965A (zh) * 2004-06-29 2007-07-04 诺基亚公司 因特网高速分组接入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1010A (en) * 1995-03-16 1997-07-22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Simultaneous overlapping broadcasting of digital programs
US6438370B1 (en) * 1998-06-16 2002-08-2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Location update method and inter core network entity handover method
US6775553B1 (en) * 2000-01-14 2004-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avoiding PPP time-outs during IPCP negotiations
US7412528B2 (en) * 2000-01-14 2008-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voiding PPP time-outs during IPCP negotiations
GB2367206B (en) * 2000-09-26 2004-01-21 Motorola Inc Transmission of voice over packet-switched systems
FI114187B (fi) * 2001-12-21 2004-08-31 Nokia Corp Opastuspalvelun järjestäminen langattoman päätelaitteen avulla
US20030139180A1 (en) * 2002-01-24 2003-07-24 Mcintosh Chris P. Private cellular network with a public network interface and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xtension
JP3738737B2 (ja) * 2002-03-04 2006-01-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間通信方法
JP2003309879A (ja) * 2002-04-17 2003-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FI20020791A (fi) * 2002-04-24 2003-10-2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toyksikköjen lähettämiseksi
GB2398968B (en) * 2003-02-27 2005-07-27 Motorola Inc Reduction in signalling lo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0301053D0 (sv) * 2003-04-07 2003-04-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system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40246962A1 (en) * 2003-06-06 2004-12-09 Kopeikin Roy A. Dynamically assignable resource class system to directly map 3GPP subscriber communications to a MPLS-based protocol
US7551583B1 (en) * 2003-12-16 2009-06-23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operation modes of a GPRS network
US8824430B2 (en) * 2004-01-31 2014-09-02 Athonet Srl Wireless mobility gateway
CN100518391C (zh) * 2004-07-29 2009-07-2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控制数据发送的方法
GB2416958A (en) * 2004-07-30 2006-02-08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Communicating internet packet data over a packet radio network
ATE536686T1 (de) * 2004-10-19 2011-1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ntegration von sgsn und ggsn
US7733822B2 (en) * 2004-11-30 2010-06-08 Sanjay M. Gidwani Distributed disparate wireless switching network
US7885185B2 (en) * 2005-03-17 2011-02-08 Toshiba America Reseach, Inc. Real-time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interfaces
DE202005021930U1 (de) * 2005-08-01 2011-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aseroptische Auskoppelkabel und vorverbundene Baugruppen mit Toning-Teilen
CN100505899C (zh) * 2005-08-04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域路由控制方法
WO2007023177A1 (en) * 2005-08-24 2007-03-0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for dynamically including a micro mobility anchor into a user plane connection
US8191116B1 (en) * 2005-08-29 2012-05-29 At&T Mobility Ii Llc User equipment validation in an IP network
CN101390435B (zh) * 2006-02-28 2012-06-27 诺基亚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切换
US20080039086A1 (en) * 2006-07-14 2008-02-14 Gallagher Michael D Generic Access to the Iu Interface
US20080076425A1 (en) * 2006-09-22 2008-03-27 Amit Khetawa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0591043C (zh) * 2006-10-25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不同设备访问网络的系统、接入点、网关及其方法
US8422944B2 (en) * 2008-08-12 2013-04-16 Sony Corporation Personal function pad
US8565150B2 (en) * 2009-03-11 2013-10-22 At&T Mobility Ii Llc Architectural model for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deployment
US8693367B2 (en) * 2009-09-26 2014-04-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2444Y (zh) * 2002-03-26 2006-03-01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带有使用内部Iu-PS接口和IP传输层的RAN IP网关的RLAN
CN1930835A (zh) * 2004-03-12 2007-03-1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在通用路由封装帧中提供高层分组/帧边界信息
CN1993965A (zh) * 2004-06-29 2007-07-04 诺基亚公司 因特网高速分组接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0354A1 (en) 2011-05-12
EP2293643A4 (en) 2011-09-07
CN101646205A (zh) 2010-02-10
EP2293643A1 (en) 2011-03-09
WO2010015189A1 (zh)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205B (zh) 移动网络高速接入公网的节点、方法及系统
CN103228061B (zh) 网络系统、卸载装置以及卸载业务控制方法
US715525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CN101473678B (zh) 利用简单的隧道切换来改变lte特定锚点
CN101877860B (zh)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US7715356B2 (en)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3152787B (zh) 本地代理、移动节点和控制方法
CN101855922B (zh) 在切换情况下本地疏导服务的服务连续性
US7324483B2 (en) Packet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562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核心与边缘分离”技术进行切换
CN101904190A (zh) 无线通信网络基站扩展
CN101662804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CN101897157A (zh) 地址分配方法、地址分配系统、移动节点及代理节点
CN102724648B (zh) 一种隧道信息更新的方法和系统
Hampel et al. Seamless TCP mobility using lightweight MPTCP proxy
CN103747502A (zh) 一种gtp隧道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889002A (zh) 流控方法及装置、移动节点、接入网关
CN10201403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接入点
US7353029B2 (en) Handover method for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overlapping area
CN1035820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宿主基站及数据网络系统
CN101945444B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0375568C (zh) 用于分组无线网与无线局域网混合部署的无缝漫游方法
CN101146339B (zh) 跨sgsn的切换方法及移动通信网络
CN105052116B (zh) 路由优化的方法、路由器及位置管理实体
CN105874765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