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5602B -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5602B
CN101645602B CN2008101458717A CN200810145871A CN101645602B CN 101645602 B CN101645602 B CN 101645602B CN 2008101458717 A CN2008101458717 A CN 2008101458717A CN 200810145871 A CN200810145871 A CN 200810145871A CN 101645602 B CN101645602 B CN 101645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ading
value
control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58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5602A (zh
Inventor
叶东荣
彭申炫
柯弘信
洪文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to CN2008101458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5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5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5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5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2Home applianc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通过建立两种不同基准值以作为电器装置卸载的依据。其中,当用电量超过一第一基准值时,开始启动监控机制,当用电量超过第二基准值时,则让在运转的电器装置进行卸载。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通过可执行该电力负载控制方法的一控制单元与至少一电器装置以及一电表相连接。通过该电表的实时用电量记录,该控制单元可以判断用电状况进而决定是否要对该至少一电器装置进行卸载或者是回载控制。

Description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根据用电量以控制电器装置卸载或者是回载时机的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近几年来煤与油价逐渐攀升,已经逐渐影响到发电的成本。再加上,为了避免温室效应而使得全球暖化日趋严重,进而影响到全球的生态与气候,节能减碳的各项措施也都在世界各地开始予以落实。
由于我国地属于亚热带气候,通常在夏季的时气候是炎热难耐,因此各种冷气空调的设备已经在日常生活当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冷气空调设备可以在夏季当中带给使用者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其用电消耗是相当惊人的。根据统计,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占夏季尖峰负载的三~四成左右。有鉴于此,如何能够兼顾使用者生活或者是工作的舒适环境,但又能够节能以减少用电输出,这是各国业界所积极投入研发以及改良的技术领域。
而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台湾公开专利第200742819号所提供的一种省电装置,其设置于一温度调节装置内且与其作电性连接,该省电装置至少包含一温度传感器、一处理单元及一切换单元。该温度传感器利用感测温度,并产生一感测信号给该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根据感测信号产生一切换指令,此切换单元根据切换指令切换压缩机为一运转状态或一静止状态。
另外,在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175182号所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省电控制装置,以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冷却水塔进入与出水温度,以及使用的设定温度等状况,作为控制参数,再按程序设定,去控制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压缩机、冷却水泵,以及冷却水塔风扇的运转快慢,以达提供舒适及省能的控制效果。
除此之外,美国专利US.Pat.No.6,493,643也提出一种电力控制方法,其利用检测总电量的状况来控制区域内的电器装置运作,并且利用控制功率消耗的方式来进行电器装置运作的控制以节省电力。该技术主要用于住宅家电设备节能控制,控制器通过内部通信组件于市电回路取得各设备实时用电数据,与控制器内部的Logical Controller设定的最大值、时间电价及家电设备当下运转状态进行比较,输出控制信号到家电专用插座做家电耗能的增减控制。
不过该方案是直接将电力表所产生的用电量与一基准值比较,因此在控制精准度上容易造成系统时常减载或者是回载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其通过建立两个基准值,根据用电量状况与该两个基准值之间的关系,决定电器装置的卸载与回载时机,以调制用电状况,进而节省电力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其以用电状况的不同时间长度的移动平均值分别与两个基准值进行比较,以维持控制的精准度以及维持电器装置运转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其还建立有一回载机制,在用电状况或者是卸载时间满足特定条件下使已经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回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建立一第一基准值以及一第二基准值;
根据一用电量状况决定一第一监控值以及一第二监控值;
当该第一监控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则判断该第二监控制值是否有大于该第二基准值;以及
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启动一卸载程序。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第一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第二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卸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提供多台电器装置;
(b)卸载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以及
(c)监控该用电量状况一特定时间长度,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回到步骤(b),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停止卸载。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步骤(a)还包括有对该多台电器装置建立一卸载顺序以及建立暂时不参与卸载的电器装置的一步骤。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还具有将该多台电器装置中的特定电器装置切换成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一步骤。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还包括有一回载程序的一步骤。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回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对于已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监控;
(b)如果卸载一时间长度之后,该第一监控值介于该第一基准值于该第二基准值之间的话,则判断该第二基准值与该第二监控值间的关系;
(c)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等于该第二基准值则对其中之一已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回载;以及
(d)重复(b)至(c)的步骤。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回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当已经卸载的电器卸载的时间超过一门坎值时,则直接进行回载的一步骤。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该卸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提供多台电器装置;
(b)判断是否该多台电器装置已经全部卸载;
(c)如果还没有则对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进行第一段卸载,如果已经全部卸载则重新对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进行一第二阶段卸载;以及
(d)监控该用电量状况一特定时间长度,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回到步骤(c),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停止卸载。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中,还具有将该多台电器装置中的特定电器装置切换成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一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力总表,其与一电力供应源相连接,该电力总表记录一用电量状况;
一控制单元,其与该电力总表电讯连接,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用电量状况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送出一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一回载控制信号;以及
至少一电器装置,其分别与该控制单元相连接,该至少一电器装置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一卸载或回载动作。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电器装置还包括有:
一运转主机;以及
一逻辑控制模块,其可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处理并产生一运转信号给该运转主机。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运转主机为一空调主机。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逻辑控制模块还具有:
一卸载中继模块,其与该主机作电讯连接,该卸载中继模块可将该运转信号传至该运转主机;以及
一逻辑控制单元,其与该卸载中继模块相连接,该逻辑控制单元可根据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该卸载中继模块运作。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卸载中继模块内还具有多个继电器。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进行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切换。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一信息显示单元。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还具有一电源供应器与一PLC运算单元。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还具有一警报模块。
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中,该中控单元与该至少一电器装置以及该电力总表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是无线网络通讯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的卸载流程示意图;
图4为用电量曲线、第一监控值曲线以及第二监控值曲线与第一基准值与第二基准值的关系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回载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逻辑控制模块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负载管控方法
10~13-步骤
2-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
20-电力总表
21-控制单元
22-电器装置
220-运转主机
221-逻辑控制模块
222-卸载中继模块
2220-继电器
2221、2222-端子台
223-逻辑控制单元
2230-PLC控制单元
2231-电源供应器
23-警报模块
24-信息显示单元
3-负载管控方法
30~36-步骤
4-负载管控方法
40~45-步骤
90-电力供应源
91~94-判断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所提出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1可应用于一电气系统,例如大楼或者是大型区域的冷气空调系统,但不以此为限。通过电力的卸载与回载来节省电力支出,并且可以维持使用者的用电及环境作业需求。该方法1包括有下列步骤:首先进行步骤10,建立一第一基准值以及一第二基准值。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基准值与该第二基准值为用电功率(单位为千瓦),其中该第一基准值小于第二基准值,其大小可将该第二基准值乘以90%~98%来决定,但不以此为限。至于该第二基准值的决定方式,可以根据与电力公司订定的契约容量大小而定,但不以此为限。所谓契约容量是电力公司可供应用户的功率上限,如果超过这上限是要受到电力公司罚款。而电力公司在计算上限时,通常是以每15分钟的平均用电功率来与该契约容量进行比较,如果当月15分钟的最大平均用电功率超过该契约容量则属于违约状态。
接着进行步骤11,根据一用电量状况决定一第一监控值以及一第二监控值。该用电状况可通过于该电气系统与供应电源的电力公司间设置一电力总表,由该总表可以了解整个区域或者是整个电气系统所消耗的电力情况。根据该用电情况可以决定出该第一监控值与该第二监控值。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监控值与该第二监控值为该用电状况的滑动连续平均值,其中该第一监控值为12分钟的移动平均值,而该第二监控值为2分钟的移动平均值。至于决定平均值的时间长短可根据需求而定,并不以本实施例的时间为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供电的电力公司其计算超过契约约定量的方式,为在每15分钟内的用电量的平均值来与契约约定量进行比较。因此,为了能够精确掌握,本实施例的第一监控值的时间长度为12分钟,而第二监控值的时间长度为2分钟,12分钟与2分钟的时间长度总和为14分钟,比电力公司的时间15分钟来得短,因此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控制。
接下来进行步骤12,当该第一监控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则判断该第二监控值是否有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本步骤的方式为利用该第一基准值与该第二基准值作两阶段的检查,如果该第一监控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再来判断该第二监控值与该第二基准值的关系。由于该第一监控值为12分钟的移动平均值,因此曲线的斜率是比较缓和的,因此可以避免一些误判的情况发生,如果12分钟的移动平均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那就代表着用电高峰可能要出现,因此利用第二监控值(取两分钟的移动平均值),来对用电状况进行密集的监控。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进行一步骤13,启动一卸载程序。
请参阅图2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实施例示意图。该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2包括有一电力总表20、一控制单元21以及至少一电器装置22。该电力总表20其与一电力供应源90相连接,该电力总表20可以记录单位时间的实时用电量状况。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力供应源90为提供电力的变电所。该控制单元21,其与该电力总表20通讯连接,该控制单元21根据该电力总表20所记录的实时用电量状况以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送出一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一回载控制信号。通讯连接的方式为利用有线或者是无线的因特网,如:TCP/IP的通讯协议来进行信息传输。该控制单元21可选择为PLC控制单元或者是计算机、工作站等具有运算能力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让系统稳定,该控制单元21选择为PLC控制单元。
该至少一电器装置22,其分别与该控制单元21相连接,该至少一电器装置22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一卸载或回载动作。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电器装置22指冷冻空调装置(但不以此为限),其可设置于大楼、一个大型社区、或者是公共场所内。此外,该控制单元21续接至信息显示单元24,其主要作为人机的操作界面,该信息显示单元24可选择为计算机、工作站或者是服务器等装置。其上安装有软件可将图2的系统工作状态、用电量状态以及相关的设定通过窗口软件来作为使用者操作、设定或者是监控的界面。当然,输入或者是设定的相关信息会传至该控制单元21以作为运算判断的依据。
通过图2的配置,该电力总表20可以将整个监控区域(大楼、小区或者是公共场所)内的电器装置,例如:冷冻空调的用电总量予以记录,然后控制单元20可以根实时记录计的用电量根据图1的流程进行判断,以决定对电器装置卸载或者是回载。请参阅图3A、图3B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卸载流程示意图。利用图2的系统来说明图3A、图3B的方法3的运作流程。首先,进行步骤30,可以针对区域内的电器装置列出卸载顺序表,当然在本步骤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暂时不参与卸载的电器装置。由于本发明可以针对大型区域的电器装置进行使用电量管控,而在大型区域内的电器装置数量众多,因此在卸载顺序上可以利用事先建立的顺序表,来作为卸载的基础。当然,实际上在实施时,并不一定以步骤30的决定顺序表的方式为限。接下来进行步骤31,输入相关的契约值、第一基准值、一第二基准值以及其它的相关参数。然后进行步骤32,确认系统的通讯以及启动状态。在本步骤中可利用步骤321至324对于各个电器装置22与控制单元21的通讯状态、启动或者是关闭状态或者是确认各个电器装置是处于自动(auto)还是区域(local)模式。所谓自动模式指的是该电器装置22接受控制单元21的卸载或者是回载的控制指令;而区域模式指的是该电器装置22脱离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不接收任何卸载或回载指令,通常是当遇有特殊状况时,得依实际需要解除设备卸载设定,暂时不参与系统卸载。
接下来进行步骤33,如图4所示,根据电力总表20所记录的单位时间用电量(KW)所得到的用电状况的移动平均值(12分钟平均值)作为第一监控值12mAVG与该第一基准值POD相比较,如果该第一监控值12mAVG小于等于第一基准值POD(如点91所示),则表示目前用电量尚无超过契约值的可能性,因此警报模块23的超约警报灯维持正常状态。如果当该第一监控值12mAVG大于第一基准值POD时(如点92所示),则代表超过契约值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警报模块23的超约预警灯会亮起,以通知监控人员注意。如果超约预警灯亮起时,则进行步骤34,判断是否要卸载。在本步骤中,就不再以第一监控值与该第一基准值进行比较,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第二监控值2mAVG(用电状况的2分钟移动平均值)与第二基准值UDM进行比较,如果该第二监控值2mAVG小于第二基准值UDM(如点93所示),则代表目前用电量并无超过契约值,因此不进行卸载。反之,如果该第二监控值2mAVG大于第二基准值UDM时(如点94所示),则代表用电量有超过契约值的可能性,因此进行第一段卸载。
第一段卸载的方式,为根据步骤30所定的电器装置卸载顺序,依序选定电器装置卸载。而所谓第一段卸载是指,减少主机的负载能力特定的百分比,本实施例为20%,当然减少负载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并不以本实施例的20%为限。所以,经过第一阶段卸载的电器装置其最大的负载能力为80%。随后,重复进行步骤34的判断,如果在第一台卸载之后,其用电量的第二监控值2mAVG大于该第二基准值UDM,则继续根据卸载顺序,卸载第二台电器装置。如此反复监控该第二监控值与该第二基准值间的关系,一直到卸载所有的电器装置22为止。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是否要卸载的间隔时间长度为两分钟,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并不以两分钟为限。
等到步骤35,将所有的电器装置进行卸载完毕之后如果第二监控值2mAVG还是大于该第二基准值UDM的话,则进行步骤36,进行第二阶段卸载。第二阶段卸载的顺序同样也是根据步骤30所决定的卸载顺序依序卸载电器装置。其方式如步骤33的内容所示。所差异的是,第二阶段卸载是将电器装置的负载能力再降低20%(比例可根据需要而定),使得经过第一阶段卸载以及第二阶段卸载的电器装置其最大负载能力剩下60%。至于几个卸载阶段以及每次卸载的比例可根据需要而定,虽然本发明仅有两个阶段,但是实际上可依需求而定。
参阅图2与图5所示,其中图5为本发明的回载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针对已经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回载的时机进行判断。当已经有卸载的电器装置22时,该控制单元21会对已经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卸载时间监控。当以步骤40监控卸载时间已经到达设定值时,本实施例卸载时间为30分钟,但不以此为限。此外,各个电器装置得依本身保温条件,各自设定最佳回载时点(非先卸先回),停止卸载及强制回载以求最大综效。当时间一到时则进行步骤41,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回载,判断法则是根据第二监控值(2分钟平均值)与第二标准值来比较,如果该第二监控值2mAVG小于该第二标准值UDM的话,则表示用电量有减缓趋势,此时会进行步骤42,判断是否为最后一台回载的电器装置,如果不是的话,则进行步骤43的第一阶段的回载程序,也就是让电器装置的最大负载由60%回升至80%。反之,如果是最后一台的话,则代表第一阶段回载已经全数进行完毕,因此可以步骤44对电器装置进行步骤第二阶段回载,也就是由80%回载至100%。
再回到步骤43所示,如果当第一台的电器装置22已经卸载完毕之后,可以等待特定的时间,本实施例为3分钟,再将该第二监控值与该第二基准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要回载下一台的电器装置。再回到步骤41所示,如果该第二监控值2mAVG大于该第二标准值UDM的话,则表示系统的用电还处于高峰,因此不作回载的控制。
再回到图2所示,该电器装置22还包括有一运转主机220以及一逻辑控制模块221。该运转主机220,在本实施中,例如为空调主机,但不以此为限。该逻辑控制模块221,其可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处理并产生一运转信号给该运转主机220。该逻辑控制模块221,还具有一卸载中继模块222以及一逻辑控制单元223。该卸载中继模块222,其与该运转主机220作电讯连接,该卸载中继模块222可将该运转信号传至该运转主机220。该逻辑控制单元223,其与该卸载中继模块222相连接,该逻辑控制单元223可根据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该卸载中继模块222运作。
如图6所示,该图为本发明的逻辑控制模块实施例示意图。在图6中,该卸载中继模块222具有多个继电器2220以及两个端子台2221与2222,其中的一端子台2222与该多个继电器2220以及该运转主机220电性连接,而另一端子台2221则与该多个继电器2220以及该逻辑控制单元223电性连接。该逻辑控制单元223内还具有一PLC控制单元2230以及一电源供应器2231。该PLC控制单元2230与该卸载中继模块222的端子台2221以及与该控制单元21电讯连接并通过网络通讯传递该运转主机的状态。
请参阅表一、表二与表三所示,其中表一为用电度数比较表;表二为超约罚款比较表以及表三为节省电费统计表(与93年度相比)。从该表中可以发现,利用本发明控制方法不但可以减少用电度数,进而降低使用电费;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卸载与回载的判断机制,还可以减少超约罚款的情况。例如:根据表一至表三的统计,整个工研院整体院区在2007年的用电度数、超约罚款都比2004年来得低。因此,根据表三的统计,整个工研院因为实施了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节省相当庞大的费用支出,如表三所示。
表一:用电度数比较表
Figure G2008101458717D00101
表二:超约罚款比较表
Figure G2008101458717D00111
表三:节省电费统计表(与93年度相比)
Figure G2008101458717D00112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通过两阶段的比较来决定卸载或者是回载的时机,以减少电器装置的电力消耗。如此的控制方法与系统可以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以及带动周遭产业的发展,诚已符合发明专利法所规定申请发明所需具备的要件,故爰依法呈提发明专利的申请,谨请贵审查委员允拨时间惠予审视,并赐准专利为祷。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建立一第一基准值以及一第二基准值,该第一基准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该第一基准值的大小将该第二基准值乘以90%~98%来决定;
根据一用电量状况决定一第一监控值以及一第二监控值,该第一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该用电量状况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该第二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该用电量状况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
当该第一监控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则判断该第二监控值是否有大于该第二基准值;以及
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启动一卸载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卸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提供多台电器装置;
(b)卸载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以及
(c)监控该用电量状况一特定时间长度,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回到步骤(b),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停止卸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还包括有对该多台电器装置建立一卸载顺序以及建立暂时不参与卸载的电器装置的一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该多台电器装置中的特定电器装置切换成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一步骤,该自动模式为该电器装置接受卸载或者是回载的控制指令;该区域模式为该电器装置脱离控制,不接收任何卸载或回载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回载程序的一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对于已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监控;
(b)如果卸载一时间长度之后,该第一监控值介于该第一基准值与该第二基准值之间的话,则判断该第二基准值与该第二监控值间的关系;
(c)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等于该第二基准值则对其中之一已卸载的电器装置进行回载;以及
(d)重复(b)至(c)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当已经卸载的电器装置卸载的时间超过一门坎值时,则直接进行回载的一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卸载和第二阶段卸载,该卸载程序还包括有下列步骤:
(a)提供多台电器装置;
(b)判断是否该多台电器装置已经全部完成第一阶段卸载;
(c)如果还没有则对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进行第一阶段卸载,如果已经全部完成第一阶段卸载则重新对其中的一台电器装置进行一第二阶段卸载;以及
(d)监控该用电量状况一特定时间长度,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回到步骤(b),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停止卸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该多台电器装置中的特定电器装置切换成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一步骤,该自动模式为该电器装置接受卸载或者是回载的控制指令;该区域模式为该电器装置脱离控制,不接收任何卸载或回载指令。
10.一种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力总表,其与一电力供应源相连接,该电力总表记录一用电量状况;
一控制单元,其与该电力总表电讯连接,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用电量状况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送出一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一回载控制信号;以及
至少一电器装置,其分别与该控制单元相连接,该至少一电器装置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一卸载或回载动作;
该控制单元建立一第一基准值以及一第二基准值,根据该用电量状况决定一第一监控值以及一第二监控值,当该第一监控值超过该第一基准值时,再判断该第二监控值是否大于该第二基准值;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大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送出一卸载控制信号,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时,则停止卸载,如果卸载一时间长度之后,该第一监控值介于该第一基准值与该第二基准值之间,则判断该第二基准值与该第二监控值间的关系,如果该第二监控值小于等于该第二基准值,则对其中之一已卸载的电器装置送出一回载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一基准值小于该第二基准值,该第一基准值的大小将该第二基准值乘以90%~98%来决定,该第一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该用电量状况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该第二监控值为单位时间内的该用电量状况的用电功率移动平均值;
该电器装置还包括有:
一运转主机;以及
一逻辑控制模块,其接收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该回载控制信号以进行处理并产生一运转信号给该运转主机;
该逻辑控制模块还具有:
一卸载中继模块,其与该运转主机作电讯连接,该卸载中继模块将该运转信号传至该运转主机;以及
一逻辑控制单元,其与该卸载中继模块相连接,该逻辑控制单元根据该卸载控制信号或者是该回载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该卸载中继模块运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运转主机为一空调主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卸载中继模块内还具有多个继电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逻辑控制单元进行自动模式或者是区域模式的切换,该自动模式为该电器装置接受该控制单元的卸载或者是回载的控制指令;该区域模式为该电器装置脱离该控制单元的控制,不接收任何卸载或回载指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还连接有一信息显示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逻辑控制单元还具有一电源供应器与一PLC运算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警报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负载节能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与该至少一电器装置以及该电力总表通过有线网络或者是无线网络通讯连接。
CN2008101458717A 2008-08-07 2008-08-07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01645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58717A CN101645602B (zh) 2008-08-07 2008-08-07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58717A CN101645602B (zh) 2008-08-07 2008-08-07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5602A CN101645602A (zh) 2010-02-10
CN101645602B true CN101645602B (zh) 2011-12-07

Family

ID=4165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58717A Active CN101645602B (zh) 2008-08-07 2008-08-07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5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99542A (ko) * 2010-03-02 2011-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요 반응 시스템
KR101801097B1 (ko) * 2010-04-12 2017-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요 반응 방법 및 수요 반응 시스템
US9553451B2 (en) 2011-12-28 2017-01-24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Load control system having independently-controlled units responsive to a broadcast controller
CN102937788A (zh) * 2012-11-08 2013-02-20 大连东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关柜的节电器
FR3020903B1 (fr) * 2014-05-06 2018-03-02 Ergylink Dispositif pour reduire la puissance electrique consommee par au moins une charge electrique de puissance, systeme et procede associes
TWI617781B (zh) * 2016-11-15 2018-03-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溫度控制方法、溫度控制裝置及溫度控制系統
CN110989394B (zh) * 2019-12-31 2021-07-20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共享家电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398A (en) * 1983-12-13 1985-04-09 Honeywell Inc. Add/shed load control according to multiple add/shed sequences
US4888495A (en) * 1986-06-20 1989-12-19 Manufacture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Cahors Power adapter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especially domestic installations with so-called carrier current control
US6493643B1 (en) * 1995-02-20 2002-12-10 Wrap, Spa Method for the energy management in a domestic environment
CN1384992A (zh) * 1999-03-03 2002-12-11 瑞浦股份公司 管理家庭环境电能耗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053136A (zh) * 2004-11-02 2007-10-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消耗的室内功率量的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0398A (en) * 1983-12-13 1985-04-09 Honeywell Inc. Add/shed load control according to multiple add/shed sequences
US4888495A (en) * 1986-06-20 1989-12-19 Manufacture D'appareillage Electrique Cahors Power adapter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especially domestic installations with so-called carrier current control
US6493643B1 (en) * 1995-02-20 2002-12-10 Wrap, Spa Method for the energy management in a domestic environment
CN1384992A (zh) * 1999-03-03 2002-12-11 瑞浦股份公司 管理家庭环境电能耗量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053136A (zh) * 2004-11-02 2007-10-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消耗的室内功率量的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5602A (zh) 2010-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5602B (zh) 电力负载节能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TWI364518B (en) Power saving managing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4374052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040829B (zh) 用于光伏系统的太阳能同步的负载
CN109059195B (zh) 用于削减电网负荷峰值的中央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3185372A (zh) 物联网采暖和空调节能节水控制系统
CN101737896A (zh) 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34449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节能控制方法
CN112739081B (zh) 适用于机房芯片级热管液冷的全机房统一监测平台及方法
CN102645006A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节能远程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917503A (zh) 太阳能空调器控制方法和太阳能空调器
CN102818332B (zh) 控制多联机空调系统中辅助电加热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74051A (zh)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装置
CN115388522A (zh) 基于lora技术的空调能耗管控系统
CN110848895A (zh) 一种非工空调柔性负荷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364114B (zh) 一种电压缩蓄冷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压缩蓄冷系统
JP633107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3188363A (zh) 一种冷却塔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0951740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动力站冷水机组加减载控制系统
CN112781184A (zh) 一种空调系统智能降耗方法和系统
CN105546772A (zh) 一种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方法
Sivaneasan et al. Interruptible load scheme: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for buildings
CN203223986U (zh) 物联网采暖和空调节能节水控制系统
CN115392684A (zh) 一种基于带外方式的数据机房碳排放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01929716A (zh)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