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2393A -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2393A
CN101642393A CN200910091844A CN200910091844A CN101642393A CN 101642393 A CN101642393 A CN 101642393A CN 200910091844 A CN200910091844 A CN 200910091844A CN 200910091844 A CN200910091844 A CN 200910091844A CN 101642393 A CN101642393 A CN 101642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bone
repair support
repair
bone
mandi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归来
李晓峰
姜谦
刘灿
武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IMMAF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IMMAF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IMMAF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IMMAF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1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2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2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2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符合大面积下颌骨缺损形态修复等要求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兼具形态修复和功能修复的作用,从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骨形支架本体,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连续分布的髁突区、下颌升支区、下颌角区、下颌植骨区和骨连接区;所述下颌角区和下颌植骨区均带有通孔阵列结构,所述骨连接区带有沉孔阵列结构。

Description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医疗临床的颌面部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结构体物件,特别是一种能够符合大面积下颌骨缺损形态修复等要求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肿瘤切除或创伤等原因,造成了下颌骨的缺损,同时也影响了患者口腔内部的基本功能,给患者的基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目前临床上一般利用不同型号的人工髁突及重建钛板或移植自体骨来进行修复。但是此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有较大局限,一般适合于修复小部分缺损,且人工髁突及重建钛板为统一规格产品,形态修复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符合大面积下颌骨缺损形态修复等要求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兼具形态修复和功能修复的作用,从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骨形支架本体,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连续分布的髁突区、下颌升支区、下颌角区、下颌植骨区和骨连接区;所述下颌角区和下颌植骨区均带有通孔阵列结构,所述骨连接区带有沉孔阵列结构。
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
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与沉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与通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
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永久性植入颅颌面骨修复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满足13810标准的外科植入物用纯钛或钛合金材料,或者采用满足ISO或ASTM标准的六铝七铌钛合金材料。
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患者包括下颌骨区域的CT或MRI图像,获取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
B.利用所述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结合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
C.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要求内表面要和所重叠的骨面贴合,外表面要符合修复所需的形态;
D.将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完成的数据转换为可加工数据,然后采用数控中心或数控铣床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工出上颌骨修复支架的雏形;
E.对上颌骨修复支架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其中包括打孔,打磨工序。
医学中的CT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ing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设计。
DICOM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的英文缩写,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在DICOM标准中详细定义了影像及其相关信息的组成格式和交换方法,利用这个标准,人们可以在影像设备上建立一个接口来完成影像数据的输入/输出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下颌骨修复支架能够符合大面积下颌骨缺损形态修复,兼具形态修复和功能修复的作用,从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本发明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不仅具有个性化特点,而且兼具形态修复和功能修复的作用。本发明的下颌骨修复支架主要针对于下颌骨的大面积缺损修复,为其提供一种整体解决方案。修复支架整体形态和患者下颌形态相拟合,支架具有植骨槽,便于医生进行自体骨的移植和种植牙等一系列的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下颌骨修复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1-髁突区,2-下颌升支区,3-下颌角区,4-下颌植骨区,5-骨连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图1-图4)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三种下颌骨修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下颌骨修复支架,包括下颌骨形支架本体,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连续分布的髁突区1、下颌升支区2、下颌角区3、下颌植骨区4和骨连接区5;所述下颌角区3和下颌植骨区4均带有通孔阵列结构,所述骨连接区5带有沉孔阵列结构。
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与沉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与通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永久性植入颅颌面骨修复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满足13810标准的外科植入物用纯钛或钛合金材料,或者采用满足ISO或ASTM标准的六铝七铌钛合金材料。
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患者包括下颌骨区域的CT或MRI图像,获取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
B.利用所述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结合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
C.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要求内表面要和所重叠的骨面贴合,外表面要符合修复所需的形态;
D.根据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加工出雏形后,对雏形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包括打孔,打磨工序。
图4是本发明下颌骨修复支架的使用状态图。由此可见下颌骨修复支架安装在患者缺损部位的情形。
下颌骨修复支架中各结构部分的作用如下:
1、髁突区——模拟恢复患者的下颌关节形态,与患者的下颌关节窝配合构成髁突区结构,恢复患者下颌的上下张合功能。
2、下颌升支区——模拟恢复患者的下颌升支功能形态,用于支撑患者软组织,恢复患者面部形态。
3、下颌角区——带有通孔结构,模拟恢复患者的下颌角功能形态,用于支撑患者的软组织,恢复患者面部形态。
4、下颌植骨区——带有通孔结构,形态可呈“L”或“U”型,一可用于支撑患者下颌软组织,恢复患者面部形态,二可给患者日后的植骨、植牙等后续功能修复提供支架。
5、骨连接区——带有沉孔结构,用于连接整个修复支架与残留下颌骨。
个性化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可用如下材料制作加工:
1、满足13810标准的外科植入物用纯钛及钛合金材料。
2、满足ISO或ASTM标准的六铝七铌等钛合金材料。
3、单项钛合金TLM和TLE等(目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正在申请加入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国家标准)。
4、其他可用于永久性植入颅颌面骨修复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下颌骨修复支架中通孔结构和沉孔结构的功能作用如下:
修复支架(修复体)上按一定距离布有通孔及沉孔。通孔用于减轻修复体重量,并且可促进修复体周围组织的愈合生长,使得修复体与自体组织结合更牢固。沉孔为钉孔,用于放置钛钉等来连接修复体与自体组织。通孔及沉孔的直径范围为1.0mm~5.0mm,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
个性化的下颌骨修复支架的加工流程:
1、采集患者CT或MRI图像,获取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
2、利用相关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支架的设计。
3、设计特征包括内表面要和所重叠的骨面密切贴合,外表面要符合修复所需的形态。
4、将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完成的数据转换为可加工数据,然后采用数控中心或数控铣床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工出上颌骨修复支架的雏形;
5、对下颌骨修复支架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其中包括打孔,打磨等工序。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颌骨形支架本体,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具有依次连续分布的髁突区、下颌升支区、下颌角区、下颌植骨区和骨连接区;所述下颌角区和下颌植骨区均带有通孔阵列结构,所述骨连接区带有沉孔阵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直径范围为1.0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阵列结构中的沉孔与沉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所述通孔阵列结构中的通孔与通孔的中心距范围为1.0mm~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永久性植入颅颌面骨修复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形支架本体采用满足13810标准的外科植入物用纯钛或钛合金材料,或者采用满足ISO或ASTM标准的六铝七铌钛合金材料。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下颌骨修复支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采集患者包括下颌骨区域的CT或MRI图像,获取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
B.利用所述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结合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在重建图像的基础上进行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
C.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要求内表面要和所重叠的骨面贴合,外表面要符合修复所需的形态;
D.将所述下颌骨修复支架的设计完成的数据转换为可加工数据,然后采用数控中心或数控铣床进行数字化加工,加工出上颌骨修复支架的雏形;
E.对下颌骨修复支架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其中包括打孔,打磨工序。
CN200910091844A 2009-08-27 2009-08-27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642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844A CN101642393A (zh) 2009-08-27 2009-08-27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844A CN101642393A (zh) 2009-08-27 2009-08-27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2393A true CN101642393A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5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1844A Pending CN101642393A (zh) 2009-08-27 2009-08-27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239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688A (zh) * 2011-12-08 2012-07-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具有内部微结构和个性化外形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03300946A (zh) * 2013-06-27 2013-0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修复下颌骨缺损跨过中心平面的个性化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03690274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骨缺失修复装置
CN103750923A (zh) * 2013-12-20 2014-04-3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的人工颞下颌关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27265A (zh) * 2014-08-08 2014-11-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应用三维打印技术的网兜式下颌骨内植物
CN107157566A (zh) * 2017-06-20 2017-09-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
WO2018172982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Cadskills Bvba Bone protheses
CN110464482A (zh) * 2019-08-28 2019-11-19 南京市口腔医院 下颌骨重建用定位组件
CN111938875A (zh) * 2020-08-21 2020-11-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联合假体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5688A (zh) * 2011-12-08 2012-07-0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同时具有内部微结构和个性化外形的组织工程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03300946A (zh) * 2013-06-27 2013-09-1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修复下颌骨缺损跨过中心平面的个性化支架的制造方法
CN103750923A (zh) * 2013-12-20 2014-04-30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的人工颞下颌关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90274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骨缺失修复装置
CN103690274B (zh) * 2013-12-31 2016-07-13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骨缺失修复装置
CN104127265A (zh) * 2014-08-08 2014-11-0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应用三维打印技术的网兜式下颌骨内植物
WO2018172982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Cadskills Bvba Bone protheses
US11612486B2 (en) 2017-03-23 2023-03-28 Cadskills Bvba Bone prosthesis and method for its placement
CN107157566A (zh) * 2017-06-20 2017-09-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
CN107157566B (zh) * 2017-06-20 2023-08-0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
CN110464482A (zh) * 2019-08-28 2019-11-19 南京市口腔医院 下颌骨重建用定位组件
CN111938875A (zh) * 2020-08-21 2020-11-17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一种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联合假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2393A (zh) 下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CN101637413B (zh) 上颌骨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Kang et al. 3D-printed PEEK implant for mandibular defects repair-a new method
Malik et al.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in surgery: a review of current surgical applications
Azari et al. The evolution of rapid prototyping in dentistry: a review
Goodson et al. Patient-specific, printed titanium implants for reconstruction of mandibular continuity defec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N102599981B (zh) 口腔种植牙个性化组件数字加工方法
CN101259046A (zh) 钛制个体化下颌骨假体及制备方法
CN101637414B (zh) 眼眶、颧骨及上颌骨的整体修复支架及制造方法
Moiduddin et al.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ustomized porous plate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Peng et al. Biomechanical and Mechanostat analysis of a titanium layered porous implant for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The effect of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design
Xia et al. Applic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 customized titanium mandibular implants for patients with oral tumors
CN201469460U (zh) 下颌骨修复支架
Guo et al. Stud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molar porous root-analogue implant by finite element model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 case report
Hadad et al. The impact of 3D printing o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CN101637415A (zh) 具有中空结构及贴合结构的颅颌面植入体及制造方法
Stephenson A detailed five-year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research and its potential for transla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CN111986310A (zh) 一种考虑软组织附着和骨生长的下颌骨多孔植入体的设计方法及多孔植入体
CN201481592U (zh) 上颌骨修复支架
Cronskär The use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 the custom design of orthopedic implants
CN201500211U (zh) 眼眶、颧骨及上颌骨的整体修复支架
Jirman et al. Individual replacement of the frontal bone defect: case report
Schöne et al. Individual contour adapted functional implant structures in titanium
Singare et al. The use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human defect reconstruction-a review of cases study
Le et al. Personalised med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