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954A -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954A
CN101635954A CN200910165050A CN200910165050A CN101635954A CN 101635954 A CN101635954 A CN 101635954A CN 200910165050 A CN200910165050 A CN 200910165050A CN 200910165050 A CN200910165050 A CN 200910165050A CN 101635954 A CN101635954 A CN 101635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travelling carriage
data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5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庭野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65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5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其中移动台向基站通知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按照基站根据发送请求确定的发送调度信息,移动台向基站发送分组数据,基站将对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向移动台发送,其中,移动台在来自发送的分组数据对应的基站的接收判定结果的接收结束前,发送后续发送的新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信息。从而,由于移动台可将后续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高效通知基站,因此可缩短分组数据的再送导致的延迟时间。

Description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80041418.1(PCT/JP2004/001406)、发明名称为“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的母案的分案申请,该母案的申请日为2004年2月10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分组数据通信的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采用CDMA方式的高速移动通信方式,采用称为第3代的通信规格按照国际电气联合(ITU)的IMT-2000。W-CDMA(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于2001年在日本开始商用业务。W-CDMA(FDD)方式是第3代的移动通信方式,以每个移动台获得最大2Mbps程度的通信速度为目的。W-CDMA(FDD)方式由标准化组织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在1999年整理的版本1999版中最初的规格确定。
另外,各种规格书在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Specs/archive/>中公开。
根据上述的规格,以下的文献提出了上行链路中的性能提高/功能扩展相关的请求式的信道分配方式。″AH64:Reducing control channeloverhead for Enhanced Uplink″,[online],January,7th-11th,2003,3GPPRAN1#30,[2003年5月15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30/Docs/Zips/R1-030067.zip>。
上述文献的图1中,记载了具有应发送分组的移动台(UE:UserEquipment)通过发送请求用信道(USICCH:Uplink SchedulingInformation Control Channel)向基站(Node-B)发送分组数据发送请求,基站接受该请求,用下行链路的分配用信道(DSACCH:Downlinlk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rol Channel)向移动台指示发送定时分配等的调度结果,移动台按照该指示在数据发送用信道(EUDCH:EnhancedUplink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搭载数据向基站发送的技术。
另外,分组数据发送时的调制方式等的信息在别的调制形式信息信道(UTCCH:Uplink TFRI Control Cannnel)搭载发送。另外,基站中的分组数据接收判定结果(所谓ACK/NACK)的信息通过通知用信道(DANCCH:Downlink Ack/Nack Control Channel)通知移动台。
另外,这里所述的各信道假定了以传统的规格使用的信道的扩展以及新信道的导入,其详细情况未提及。
但是,上述文献公开的发送方法中,由于(发送请求→分配→数据发送→判定通知)的发送处理周期花费的时间长达10ms×4=40ms,基站侧未正确接收发送数据时,即所谓NACK判定后,分组数据的再送次数若变多,则有发送延迟时间变大,在延迟要求严格的声音或视频信息等中产生通信品质劣化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目的是降低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再送导致的发送延迟时间。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移动台,向基站通知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按照基站根据发送请求确定的发送调度信息,对基站进行分组数据的发送,其中包括:发送部,向基站发送发送请求及分组数据;接收部,从基站接收发送调度信息及发送部发送的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控制部,在接收判定结果的接收结束前,控制发送部,以发送新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
从而,由于可将后续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高效通知基站,因此可缩短分组数据的再送导致的延迟时间。
本发明的基站,从移动台接收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把根据发送请求确定的发送调度信息通知移动台,接收从移动台按照发送调度信息发送的分组数据,其中具备:接收部,从移动台接收发送请求及与发送请求对应发送的分组数据;调度部,按照发送调度信息发送的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为接收失败时,通过接收部接收的新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向接收失败的分组数据的再发送优先地分配发送调度,作成发送调度信息;发送部,将调度部作成的发送调度信息及接收判定结果向移动台发送。
从而,由于可将后续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高效通知基站,因此可缩短分组数据的再送导致的延迟时间。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其中移动台向基站通知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按照基站根据发送请求确定的发送调度信息,移动台向基站发送分组数据,基站将对接收的分组数据的接收判定结果向移动台发送,其中,移动台在来自发送的分组数据对应的基站的接收判定结果的接收结束前,发送后续发送的新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信息。
从而,由于移动台可将后续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发送请求高效通知基站,因此可缩短分组数据的再送导致的延迟时间。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的构成概略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的构成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的构成方框图。
图4是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顺序的顺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和基站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移动台的构成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站的构成方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移动台和基站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移动台的发送数据缓冲器的构成方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移动台和基站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1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1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2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2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3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3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4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按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通信系统101的构成概略图。
如图所示,通信系统101具备移动台102、基站103、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与一定范围内的多个移动台102通信。该基站103的通信范围称为扇区或小区。另外,图中,移动台102仅仅表示了一个。
基站控制装置104与公共电话网或因特网等的外部网络105连接,中继基站103和外部网络105间的分组通信。
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的数据通信用多个信道进行。如图示,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中采用的上行通信信道有USICCH106(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Control Channel:发送请求用信道)、UTCCH108(Uplink TFRI Control Channel:调制形式信息信道)、EUDCH109(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Transport Channel:数据发送用信道)。另外,从基站103向移动台102发送中采用的下行通信信道有DSACCH107(Downlinlk Scheduling Assignment Control Channel:分配用信道)、DANCCH110(Downlink Ack/Nack Control Channel:通知用信道)。
另外,这些信道是传统的规格中未采用的信道,在新设定成时,规格书TS25.211的新版本中,在确保与传统规格的匹配性(BackwardCompatibility)的同时追加规定其格式。
另外,W-CDMA中,移动台102称为UE(User Equipment),基站103称为Node-B,基站控制装置104称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102的构成方框图。
如图示,移动台102具备上位处理部401(Upper Layer)、发送数据缓冲器(发送数据存储部)402(TX buffer)、分组发送控制部(控制部)403(Packet TX Control)、发送功率控制部406(Power Control)、多路复用化部407(MUX)、发送部408(TX)、天线409、接收部410(RX)、分离部411(DEMUX)。上位处理部401、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发送功率控制部406、多路复用化部407、发送部408、接收部410及分离部411是构成移动台102的处理器的部分,按照使该处理器动作的程序模块适宜地划分。
另外,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具备请求控制部420及数据发送控制部421,数据发送控制部421还具备调制控制部404(TFRI Control)。
上位处理部401进行TCP/IP层等的上位协议层的处理,这些处理按照公知技术进行。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站103的构成方框图。
如图所示,基站103具备天线501、接收部502(RX)、发送部503(TX)、分离部504(DEMUX)、接收数据缓冲器505(RX buffer)、发送调度器(调度部)506(Scheduler)、上位处理部507(Upper layer)、多路复用化部508(MUX)。接收部502、发送部503、分离部504、接收数据缓冲器505、发送调度器506、上位处理部507及多路复用化部508是构成基站103的处理器的部分,按照使该处理器动作的程序模块适宜地划分。
另外,发送调度器506具备数据接收处理部520及再送控制部521。
上位处理部507进行TCP/IP层等的上位协议层的处理,这些处理按照公知技术进行。
另外,基站103的功能的一部分也有设置在基站控制装置104的情况。
以下说明动作。
首先,参考图4说明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的数据收发中采用的各个信道的作用和收发顺序的流程。
移动台102中,若发生向基站103发送的分组数据,移动台102将发送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表示到移动台102的发送最大功率为止的余裕的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用USICCH106向基站103发送(步骤ST201)。
基站103若从USICCH106接收发送数据,则抽出发送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根据它们的移动台信息及小区内其他移动台102的移动台信息,确定各个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分组数据的收发定时等的调度。确定的收发定时信息(Map)及分配给各移动台102的最大容许功率余量(Max PowerMargin)用DSACCH107通知移动台102(步骤ST202)。
移动台102若从DSACCH107接收发送数据,则移动台102中现时刻的调制方式(TFRI)(Transport Format Resource Indicator)等用UTCCH108向基站103发送(步骤ST203)。
而且,移动台102根据由DSACCH107发来的发送数据中所包含的最大容许功率余量(Max Power Margin)及发送定时信息(Map),将按照自己的调制方式调制的分组数据(Data)用EUDCH109向基站103发送(步骤ST204)。
基站103根据由UTCCH108发来的发送数据所包含的调制方式(TFRI),将由EUDCH109发来的发送数据所包含的分组数据(Data)解调,判断数据是否正确接收。
作为接收判定结果,当判断数据正确接收时,基站103用DANCCH110向移动台102通知ACK,当判断有错误数据时,则通知NACK(步骤ST205)。
移动台102从基站103接收ACK时,为了进行后续分组数据发送,从步骤ST201到步骤ST205的通信处理反复进行。
另一方面,移动台102从基站103接收NACK时,为了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再度发送同一分组数据,重复步骤ST201到步骤ST205的通信处理。
接着,说明实施例1的移动台102及基站103的数据收发处理的详细情况。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另外,图6及图7是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图6表示移动台102发送的分组数据在基站103全正确接收的场合,图7表示移动台102发送的部分分组数据(DATA1)在基站103未正确接收,从基站103通知NACK作为DATA1的接收判定结果的场合。图中,纵轴表示各信道,横轴表示时间。另外,箭头(实线)表示基站103的处理,箭头(虚线)表示移动台102的处理。REQ1~REQ5是从移动台102用USICCH106依次发送的发送请求,ASS1~ASS5是从基站103用DSACCH107发送的各发送请求REQ1~REQ5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DATA1~DATA4是从移动台102用EUDCH109发送的分组数据,ACK1~ACK4是从基站103用DANCCH110发送的接收判定结果,括弧内表示了ACK或NACK的判定结果。另外,从移动台102用UTCCH108发送的调制方式信息虽然未图示,可与DATA1~DATA4同时发送或者一部分先行发送。
以下,参考图5~图7及图2、图3,说明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的分组数据的收发处理。
首先,移动台102中进行持续监视,直到向基站103发送的分组数据从上位处理部401供给发送数据缓冲器402为止(图5,步骤ST601)。
参考图2说明从上位处理部401到发送数据缓冲器402的分组数据供给处理。上位处理部401进行上位协议层的规定处理,将向基站103发送的一个以上的分组数据(Data)输出到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另外,这里,上位处理部401进行TCP/IP层的处理。
接着,进入步骤ST602,发送数据缓冲器402根据从上位处理部401输入的分组数据的尺寸,更新内部保持的分组数据的尺寸(QueueSize)。
另外,发送功率控制部406将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供给多路复用化部407。
接着,进入步骤ST603,利用USICCH106向基站103发送发送请求REQ1。
REQ1在多路复用化部407中生成。多路复用化部407多路复用生成经由分组发送控制部403供给的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的分组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发送功率控制部406供给的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margin),作为USICCH106的信号输出到发送部408。发送部408将多路复用化部407供给的多路复用化后的USICCH106信号用公知技术变换成射频信号。另外,根据发送功率控制部406供给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Power),将射频信号放大到通过公知技术发送所必要的发送功率,经由发送天线409向基站103发送。
这里,发送功率控制部406按照调制控制部404供给的调制方式信息(TFRI),将向基站103发送所必要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Power)向发送部408输出。
基站103监视从移动台102通过USICCH106发来的发送请求的接收(步骤ST604)。
若经由天线501接收到USICCH106的射频信号,则接收的信号供给接收部502,变换成基带信号。从射频信号到基带信号的变换按照公知技术进行。
基带信号供给分离部504,分离部504中各信道的信号分离。分离部504从USICCH106的信号抽出数据的尺寸信息(Queue Size)及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供给发送调度器506。
接着,步骤ST605中,基站103生成接收的发送请求REQ1对应的发送调度。
发送调度器506根据分离部504供给的发送数据的尺寸信息(QueueSize)、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及其他移动台信息,确定各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分组数据时的发送定时等,生成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 assignment)。此时,作为发送调度器506进行的发送定时等的分配(调度)方法,可采用如,未发送分组量多的移动台102优先的方法、有发送功率余量的移动台102优先的方法、按接收发送请求的顺序分配的方法、按预定顺序分配的方法(循环法)、传播损失或者干涉少即通信环境佳的移动台102优先的分配方法(Max C/I)、循环法和MaxC/l的中间方法(Proportional Fair)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在基站装置及通信系统的设计中,例如设计、选定为使小区全体的业务量成为最高的方法。
发送调度器506将生成的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 assignment)供给多路复用化部508。
多路复用化部508将供给的调度指示信息作为DSACCH107的信号生成,向发送部503输出。
作为调度指示信息,这里表示了收发定时信息(Map)、最大容许功率余量(Max Power Margin),但另外可以是最大发送速率、暂时限制的发送速率及最低保障发送速率等的发送速率关联信息,或最大容许发送功率、短时间区间发送功率等的功率关联信息的指示或追加指示。或上述各种信息间也可具有一定的关系,间接地进行指示。例如由于发送速率和发送功率存在比例关系,因此也可取代直接指定发送速率来通知移动台102,而作为发送功率通知移动台102。
接着,步骤ST606中,生成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经由天线501通知移动台102。
移动台102在步骤ST607中,监视使用DSACCH107的ASS1的接收。
来自基站103的DSACCH107的射频信号经由天线409接收后,射频信号供给接收部410。接收部410将供给的射频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变换成基带信号,供给分离部411。分离部411将供给的基带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分离成每个信道的信号。分离部411从分离的DSACCH107的信号抽出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 assignment),供给分组发送控制部403。
分组发送控制部403从供给的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Assignment)抽出数据发送定时(TX timing),供给发送缓冲器402。
同时,移动台102中,转移到步骤ST601的未发送数据确认处理,将后续的发送请求REQ2向基站103发送。基站103在步骤ST604接收REQ2,在步骤ST605进行与发送请求REQ2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的生成,在步骤ST606将ASS2向移动台102发送。
请求控制部420管理发送请求REQn(n=1,2,3,4,...,)和来自REQn对应的基站103的调度指示信息ASSn的处理周期,即,REQ1发送(步骤ST603)→ASS1接收(步骤ST607)→REQ2发送(步骤ST603)→ASS2接收(步骤ST607)→...的处理。
通过反复上述的处理,进行图6及图7所示发送请求REQ1~REQ5的发送及来自REQ1~REQ5对应的基站103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ASS5的通知。
步骤ST608中,移动台102的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判定从基站103接收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对应的发送请求REQ1是否为初次发送,或前次接收的接收判定结果是否为ACK。
REQ1初次发送时,或前次的接收判定结果是ACK时,进入步骤ST609a,进行初次的分组数据发送处理。除此以外的场合,进入步骤ST609b,进行分组数据的再送处理。
以下,详细说明步骤ST609a中到利用EUDCH109的基站103的分组数据发送处理。
移动台102的调制控制部404根据发送数据缓冲器402通知的分组数据的发送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分离部411供给的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 Assignment)ASS1,确定向基站103发送的分组数据的调制方式和数据尺寸的信息(调制方式信息:TFRI)。例如,作为调度指示信息而通知收发定时信息(Map)时,移动台102在该定时的范围内发送分组数据。另外,通知最大容许功率余量(Max Power Margin)时,根据通信业务及某调制方式下必要的信号功率/噪声(Eb/No),在最大容许功率余量的范围内确定可发送的发送速率,通过计算确定1次发送可发送的数据量。另外,作为调度指示信息而通知最大发送速率时,为了尽可能多地通过1次发送来发送在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的分组数据,在通知的最大发送速率的范围内确定发送速率,通过计算确定1次可发送数据量。1次发送可发送的数据量,例如按照根据由规格确定的发送速率规定、移动台102的最大发送功率、传播环境等的各要素的内容所预定的规定的格式来确定。另外,该规定格式在移动台102及基站103双方中保持。
确定的TFRI供给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多路复用化部407及发送功率控制部406。
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在从分组发送控制部403供给的数据发送定时(TX timing),为了匹配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的发送,从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向多路复用化部407供给分组数据(EUDCH TX data)。此时,为了作为DATA1发送,供给多路复用化部407的分组数据(EUDCH TX data)的数据量根据调制方式信息(TFRI)所包含的调制方法及数据尺寸来确定,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将确定的量的数据供给多路复用化部407。
多路复用化部407根据调制方式信息(TFRI),对至少1个以上的分组数据(EUDCH TX data)进行多路复用,从多路复用的分组数据本身的信息(EUDCH TX data)生成EUDCH109的信号。另外,从调制方式信息(TFRI)生成UTCCH108的信号,将这些信号进行代码多路复用化后,向发送部408输出。
发送部408将多路复用化部407供给的UTCCH108以及EUDCH109的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变换成射频信号的同时,根据发送功率控制部406输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Power),将射频信号放大到通过公知技术发送所必要的发送功率,向天线409输出。天线409向基站103发送DATA1。
基站103在步骤ST610,将移动台102发送的DATA1及调制方式信息(TFRI)经由天线501接收。天线501接收这些射频信号,向接收部502输出。接收部502将UTCCH108及EUDCH109的各射频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变换成基带信号,向分离部504输出。
分离部504将基带信号分离成各信道的信号,从UTCCH108的信号抽出调制方式信息(TFRI),利用该TFRI,从EUDCH109的信号解调并抽出DATA1的内容。分离部504判定DATA1是否正确接收。分离部504在判断DATA1已正确接收时将ACK作为接收判定结果,判断未正确接收时则将NACK作为接收判定结果,并经由发送调度器506向多路复用化部508输出。
另外,分离部504在判断DATA1正确接收时,将接收数据(EUDCHRX data)DATA1的内容向接收数据缓冲器505输出。另一方面,分离部504判断DATA1未正确接收时,废弃接收数据(EUDCH RXdata)DATA1。
接着,在步骤ST611中,多路复用化部508将经由发送调度器506通知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ACK1作为DANCCH110的信号生成,输出到发送部503。另外,这里,如图6的例所示,设DATA1正确接收,ACK1是ACK。
发送部503经由收发天线501向移动台102发送ACK1。
接着,步骤ST612中,接收数据缓冲器505将正确接收的分组数据DATA1供给上位处理部507。
接着,步骤ST616中,基站103的发送调度器506确认是否有后续的调度信息向移动台102发送,存在已发送调度信息时,转移到步骤ST610,等待与该调度信息对应的分组数据的接收。没有已发送调度信息时,进入步骤ST604,等待来自移动台102的新发送请求。
如上所述,移动台102在步骤S607从基站103接收ASS1后,转移到步骤ST601,进行后续的发送请求REQ2的发送处理。因而,步骤ST611发送的DATA1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在移动台102接收前,发送请求REQ2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
因此,基站103向移动台102发送ACK1的时刻,基站103若已经将REQ2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通知移动台102,则可以无时间空隙地进行后续DATA2的接收处理。
同样,从移动台102发送的发送数据DATAn(n=1,2,3,4,...)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在移动台102接收结束前,由于后续的发送请求REQn+1向基站103发送,因此即使移动台102保持的发送数据量大,也可以高效进行收发处理。
移动台102在步骤ST613中监视来自基站103的DATA1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的接收。
若经由天线409从基站103接收DANCCH110的射频信号,则接收的射频信号供给接收部410,变换成基带信号。基带信号供给分离部411,分离部411抽出DANCCH110的信号中所包含的DATA1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ACK1。抽出的ACK1向分组发送控制部403输出。
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在步骤ST613中,若DATA1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是ACK,则判断DATA1在基站103正确接收。另外,ACK1若是NACK,则判断DATA1在基站103未正确接收。
在基站103正确接收DATA1时,转移到步骤ST614,分组发送控制部403确认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是否还残留应发送的分组数据。
另一方面,在基站103未正确接收DATA1时,转移到步骤ST617,判断是否从基站103发来新调度指示信息ASS2。
这里,以DATA1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为ACK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ACK1为NACK的场合的动作将后述。
步骤ST614中,判断发送缓冲器402内残留有应发送分组数据时,进入步骤ST615,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判定是否从基站103通知了新调度指示信息。在通知了新调度信息ASS2的场合,转移到步骤ST609a,进行发送请求REQ2对应的分组数据DATA2的初次发送。另一方面,在未通知ASS2的场合,转移到步骤ST602,再度发送REQ2。
另外,在步骤ST614,判断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未残留应发送分组数据时,转移到步骤ST601,分组发送控制部403等待来自上位处理块401的新数据输入。
基站103在步骤ST611中判断从移动台102发送的DATA1未正确接收时,NACK作为接收判定结果ACK1发送到移动台102。
由于接收判定结果是NACK,分离部504废弃接收的DATA1,不输出到接收数据缓冲器505。
基站103中,在进行DATA1的接收判定的时刻,判明从移动台102再发送DATA1的情况。因此,基站103不进行从移动台102已发送来的第2个发送请求REQ2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的作成及发送。取而代之,如图7所示,(再)作成DATA1再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向移动台102发送(步骤ST606)。
数据接收处理部520进行从移动台102接收的DATA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的管理。数据接收处理部520对接收的DATA判定为NACK时,指示再送控制部521进行再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再)的生成及发送。再送控制部521管理初次的发送请求REQ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和再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再)的发送处理。
数据接收处理部520和再送控制部521通过以上的联动,执行图6及图7所示的收发周期。
移动台102在步骤ST613接收与DATA1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结果是NACK时,进入步骤ST617。
在步骤ST617中,判断移动台102已从基站103接收DATA1再发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再)时,进入步骤ST609b。另外,未接收ASS1(再)时,返回步骤ST602,再度发送REQ1。
在步骤ST609b,分组发送控制部403从经由分离部411供给的ASS1(再)抽出DATA1的再送定时(TX timing),通知发送数据缓冲器402进行DATA1的再送准备。
另外,调制控制部404在变更DATA1再发送时的调制方式等的场合,将新调制方式信息(TFRI)通知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多路复用化部407、发送功率控制部406。
发送数据缓冲器402根据从分组发送控制部403通知的发送定时(TX timing)、从调制控制部404根据需要供给的调制方式信息(TFRI),将DATA1(EUDCH TX data)供给多路复用化部407。
多路复用化部407多路复用生成DATA1(EUDCH TX data),以利用EUDCH109进行发送,供给发送部408。发送部408经由天线409向基站103再发送DATA1。
基站103在步骤ST610接收再送数据DATA1(再),DATA1(再)的接收判定结果若为ACK,向移动台102发送作为接收判定结果的ACK1(ACK)(步骤ST611)。
如上所述,移动台102的请求控制部420管理来自发送请求REQn对应的基站103的调度指示信息ASSn的接收。请求控制部420在确认从基站103接收到DATA1的再发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再)的时刻,控制使再度向基站103发送第二次的发送请求REQ2(再)。
因此,基站103在发送DATA1(再)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ACK)后,将后续发送请求REQ2(再)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向移动台102发送。
移动台102在步骤ST613确认DATA1(再)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是ACK,并确认接收了REQ2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后,按照ASS2向基站103发送DATA2。
移动台102的数据发送控制部421,管理DATAn(n=1,2,3,4,...)和DATAn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的收发处理周期,即,DATA1发送→ACK1接收→DATA2发送→ACK2接收→...的处理。请求控制部420和数据发送控制部421间,通过互相通知各个REQ及DATA发送对应的接收结果ASS、ACK的内容,执行图6及图7所示的数据收发周期。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1,来自移动台102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基站103的接收判定结果在移动台102接收前,移动台102将后续发送数据的发送请求向基站103发送。从而,有可缩短到后续的发送数据向基站103发送为止的时间的效果。另外,即使某发送数据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是NACK,在基站103中产生再发送需要时,可尽快再送,降低发送处理的延迟时间。
另外,与传统技术关联叙述的场合相比,发送请求的发送间隔可以更短(例如2ms)。该场合,可减少1次发送中的发送请求REQ及调度指示信息ASS的信息量。因而,可以缩短1次发送时间和整个发送周期,因此可降低初次及再送数据的发送延迟。
实施例2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移动台102的构成方框图。与图2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站103的构成方框图。与图3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实施例2中,移动台102用USICCH106向基站103发送的信息中,除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发送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表示到移动台102的发送最大功率为止的余裕的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还包含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ate Request)RR。
另外,基站103用DSACCH107向移动台102发送的信息中,除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收发定时信息(Map)及分配给各移动台102的最大容许功率余量(Max power Margin),还包含作为与上述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对应的许可速率的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ateGrant)RG。
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是请求数据发送速度的增加或减少的信息。另外,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与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对应,是许可数据发送速度的增加或减少的信息。
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移动台102及基站103的数据收发处理。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另外,图11是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图中,纵轴表示各信道,横轴表示时间。另外,箭头(实线)表示基站103的处理,箭头(虚线)表示移动台102的处理。RR1~RR5是用USICCH106从移动台102依次发送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G1~RG5是周DSACCH107从基站103发送的与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RR5对应的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DATA1~DATA4,ACK1~ACK4与图6同样。另外,从移动台102用UTCCH108发送的调制方式信息虽然未图示,但是与DATA1~DATA4同时或部分先行发送。另外,图中,作为用USICCH106发送的信息仅仅表示了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RR5,但是与实施例1同样,也发送REQ1~REQ5。同样,作为通过DSACCH107发送的信息,仅仅表示了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1~RG5,但是也发送调度指示信息ASS1~ASS5。
以下,用图8~图11说明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的分组数据的收发处理。另外,图10中,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处理的步骤用与图5相同的编号表示。这里,详细说明与实施例1处理内容不同的移动台102的步骤ST703及基站103的步骤ST706。
移动台102在步骤ST703中,利用USICCH106向基站103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
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在多路复用化部407中生成。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在从发送数据缓冲器402通知的数据的尺寸(Queue size)比上次增加时,将发送速率增加请求信息作为RR1,而减少时将发送速率减少请求信息作为RR1,通知多路复用化部407。
另外,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的确定方法除上述以外可考虑各种方法,例如,可根据数据尺寸(Queue size)值的长期间平均确定。
多路复用化部407多路复用生成从分组发送控制部403通知的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的数据尺寸(Queue size)及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以及发送功率控制部406供给的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margin),作为USICCH106的信号向发送部408输出。
发送部408将多路复用化部407供给的多路复用化后的USICCH106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变换成射频信号。另外,根据发送功率控制都406供给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Power),将射频信号通过公知技术放大到发送所必要的发送功率,经由发送天线409向基站103发送。
另一方面,基站103在步骤ST604中监视从移动台102通过USICCH106进行的RR1的接收。
经由天线501接收USICCH106的射频信号后,接收的信号供给接收部502,变换成基带信号。从射频信号到基带信号的变换按照公知技术进行。
基带信号供给分离部504,分离部504中各信道的信号分离。分离部504从USICCH106的信号抽出数据的尺寸信息(Queue Size)、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及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供给发送调度器506。
接着,步骤ST605中,基站103生成发送调度。
发送调度器506根据分离部504供给的发送数据的尺寸信息(QueueSize)、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1、发送功率余量信息(Power margin)及其他的移动台信息,例如通过小区内的全部移动台102请求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通信业务的优先度、移动台的优先度、各移动台102的请求发送速率下的发送而发生的基站103的接收天线端中的干涉功率量的计算,对各移动台102进行调度。作为调度的方法,与实施例1同样可采用,未发送分组量多的移动台102优先的方法、有发送功率余量的移动台102优先的方法、按发送请求接收顺序分配的方法、按照预定顺序分配的方法(循环法)、传播损失或者干涉少即通信环境佳的移动台102优先的分配方法(Max C/I)、循环法和Max C/I的中间方法(Propotional Fair)等多种多样方法。在整个小区的业务量达到最大的条件下,从各移动台102可容许的发送中选择一次可发送数据量最大的速率,各移动台102确定向基站103发送分组数据时的调度指示信息及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l对应的发送用传送速率,生成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l。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l与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同样,包含发送速率增加请求信息,或在减少时包含发送速率减少请求信息。
发送调度器506将生成的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1及调度指示信息供给多路复用化部508。
多路复用化部508将供给的RG1及调度指示信息作为DSACCH107的信号生成,向发送部503输出。
接着,步骤ST706中,RG1及调度指示信息经由天线501通知移动台102。
移动台102在步骤ST607中,监视使用DSACCH107的ASS1的接收。
来自基站103的DSACCH107的射频信号经由天线409接收后,射频信号供给接收部410。接收部410将供给的射频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变换成基带信号,供给分离部411。分离部411将供给的基带信号通过公知技术分离成每个信道的信号。分离部411从分离的DSACCH107的信号抽出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1、调度指示信息(Schedulingassignment),供给分组发送控制部403。
移动台102的分组发送控制部403在由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1指定的发送速率以下的速率中确定发送速率,使得一次可发送的数据量达到最大,控制数据发送控制部421、多路复用化部407、发送功率控制部406,在步骤ST609a及步骤ST609b中向基站103发送分组数据。
另外,除上述说明以外的步骤中的移动台102及基站103的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2,来自移动台102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基站103的接收判定结果在移动台102接收前,移动台102将后续的发送数据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向基站103发送。从而,与实施例1同样,具有可缩短到向基站103发送后续的发送数据为止的时间的效果。另外,即使某发送数据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是NACK,基站103中产生再发送需要,也可尽快再送,可降低发送处理的延迟时间。
另外,实施例2中,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以及与实施例1同样的发送请求信息,但是也可仅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与如图11所示一次的DATA发送对应地发送一次。从而,即使仅仅向基站103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也可向基站103通知发生了发送请求。
另外,实施例2中,基站103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和与实施例1同样的调度指示信息,但是也可仅仅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与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一一对应地从基站103发送,因此即使仅仅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也可向移动台102通知发送定时的分配。
另外,与传统技术关联叙述的场合相比,发送请求的发送间隔可以更短(例如2ms)。该场合,可减少1次发送中的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及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的信息量。因而,可以缩短1次发送时间和整个发送周期,因此可降低初次及再送数据的发送延迟。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将实施例1及实施例2适用于请求式的信道分配方式即并行式再送方式(M channel Stop and Wait:N(自然数)是分割数)。将移动台102和基站103间的数据收发中采用的各信道周期地时间分割,分配给收发数据,各分配中,独立进行数据再送处理行。
具体的N的值及通知方法,由3GPP标准规格中其范围规定。分割数N在通信开始时的信道等的设定时或通信途中,根据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及移动台102间的信息交换确定。另外,可以由基站103单独确定并进行通知,也可以由基站103在基站控制装置104指定的范围内确定。也可根据来自移动台102的请求由基站控制装置104确定。
例如,从基站控制装置104向基站103及移动台102通知分割数N的方法的场合,在3GPP规格中,基站控制装置104和基站103的交换称为NBAP signalling,在3GPP规格TS25.430~TS25.435中规定。另外,基站控制装置104和移动台102的交换称为RRC signalling,由规格TS25.331规定。
另外,移动台102向基站控制装置104通知发送数据缓冲器402等的存储装置的容量、最大发送速率等,基站控制装置104根据这些值确定N的值。
另外,上述控制信息的通知可用3GPP规格1999版规定的各种信道或实施例1~3所示各种信道进行,但这里没有特别限定。另外,1999版中,由规格T525.211规定各种信道。
图12是实施例3的移动台102的发送数据缓冲器402的构成方框图。如图所示,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具备数据用存储器1101、再送用缓冲器1102(Stop&Wait buffer)。另外,再送用缓冲器1102具备第1扇区1103、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N是自然数)、第2扇区1105。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数据收发处理。
图13是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图中,纵轴表示各信道,横轴表示时间。另外,箭头(实线)表示基站103的处理,箭头(虚线)表示移动台102的处理。
首先,参考图13,以请求式的信道分配方式说明进行并行式再送时的动作原理。
Ch.1~Ch.3表示时间分割的各信道的发送帧。这里令时间分割数N为3,子帧时间长为2ms。各数据以子帧单位进行依次收发处理。这里,分割数N确定为,在来自分配到Ch.1的发送请求REQ1对应的基站103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在移动台102接收结束前,发送开始后续的发送请求REQ2。
图中,REQ1~REQ3表示利用USICCH106的Ch.1~Ch.3发送的发送请求,ASS1~ASS3表示利用DSACCH107的Ch.1~Ch.3发送的调度指示信息,DATA1~DATA3表示利用EUDCH109的Ch.1~Ch.3发送的分组数据,ACK1~ACK3表示利用DANCCH110的Ch.1~Ch.3发送的接收判定结果信息。REQ、ASS、DATA、ACK具有与实施例1的REQ、ASS、DATA、ACK同样的信息。另外,从移动台102利用UTCCH108发送的调制方式信息虽然未图示,但与DATA1~DATA3同时发送或部分先行发送。
图14是实施例3的移动台102和基站103的分组数据收发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中,与实施例1进行同样的处理的步骤用与图5同样的编号表示。时间分割成N个的各发送周期中的收发处理与实施例1的收发处理大致同样。与实施例1处理内容不同的是移动台102的步骤ST820中的周期识别编号(Ch.1~Ch.3)的确定和发送数据缓冲器402内部的处理。
这里,说明实施例3的发送数据缓冲器402的动作。
发送数据缓冲器402若从上位处理部401输入分组数据(Data),则在数据用存储器1101暂时地存储分组数据(Data)。
数据用存储器1101根据输入的分组数据(Data)的数据尺寸,更新内部保持的发送数据尺寸(Queue size),向分组发送控制部403输出。
接着,数据用存储器1101根据输入的调制方式信息(TRFI)所包含的1次发送中的发送数据尺寸(Block size)信息,分割保持的分组数据(Data),向第1扇区1103输出。
第1扇区1103根据分组发送控制部403输入的发送定时(TX timing)信息,将数据用存储器1101输入的分组数据分配并输出到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
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存储分配的分组数据。
第2扇区1105根据从分组发送控制部403供给的发送定时(TXtiming),选择存储有应发送的时间分割的分组数据(Data)的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将该再送周存储器存储的时间分割数据(EUDCH TX data)向多路复用化部407输出。
另外,第1扇区1103在第2扇区1105动作的同时,根据分组发送控制部403输入的发送定时(TX timing),将数据用存储器1101输入的、时间分割的一个以上的分组数据分配给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
如图13所示,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发送请求REQ1,接着发送REQ2、REQ3。基站103接收发送请求REQ1,在发送调度器506中作成调度指示信息ASS1,通知移动台102。另外,同样,基站103作成并发送REQ2、REQ3对应的调度指示信息ASS2、ASS3。
移动台102按照接收的ASS1,向基站103发送DATA1。同样,按照ASS2、ASS3发送DATA2、DATA3。
基站103在接收DATA1后,将接收判定结果ACK1向移动台102发送。另外,同样,在接收DATA2、DATA3后,发送接收判定结果ACK2、ACK3。
这里,移动台102着眼于例如信道Ch.1时,在接收判定结果ACK1的接收结束前,将相同Ch.1的后续数据发送请求REQ1向基站103开始发送。
另外,作为初始状态,假设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中,以时间分割的子帧长的数据作为一个单位,分别存储一个分组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3,在某时间分割的发送定时发送的数据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在移动台中接收结束前的时刻,在相同周期内的后续的发送定时发送后续的发送请求,因此,在并行式再送方式中可缩短数据发送间隔。从而,即使某数据对应的接收判定结果是NACK,在后续分配的定时中产生再送需要,也可尽快再送,可降低延迟时间。
另外,与传统技术关联说明的场合相比,发送请求的发送间隔短,因此可减少1次发送中的发送请求REQ及调度指示信息ASS的信息量。因而,由于可缩短1次发送时间和整个发送周期,可降低初次及再送数据的发送延迟。
另外,实施例3中,虽然分成数据用存储器1101和再送用存储器1104-1~1104-N,但是也可以兼用。该场合,也可以取代N而在每个各发送周期指定存储的尺寸。具体的存储尺寸的值及通知方法,按照3GPP规格规定其范围,在通信的开始时的信道等的设定时或通信途中,根据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及移动台102间的信息交换来指定。例如,从基站控制装置104向基站103及移动台102通知时,在3GPP规格中,基站控制装置104和基站103的交换称为NBAP signalling,在规格书TS25.430~TS25.435中规定。另外,基站控制装置104和移动台102的交换称为RRC signalling,由规格书TS25.331规定。
另外,作为存储尺寸的确定方法,例如有以下方法,即,将移动台102的发送缓冲器等的存储装置的能力值(Capability;在规格书TS25.306记载)在通信的开始时(信道等的设定时)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控制装置104一并考虑从移动台102通知的其他能力值(Capability),例如最大发送速率或QoS(Quality Of Service:业务的种类、最低保障发送速率等)进行确定。
另外,如实施例2,可取代发送请求REQ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取代调度指示信息ASS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该场合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第1变形例。
图15是实施例3的第1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第1变形例也适用于并行式再送方式。
与图13不同,移动台102发送的发送请求REQ1~REQ3通过代码多路复用进行多路复用,且,发送请求REQ1~REQ3的各个发送时间变长。
一系列收发动作与图14所示的上述实施例相同。
图16表示了第1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其表示了对在W-CDMA的传统规格(1999版)中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的各种物理信道和本发明的各信道进行多路复用的方法。
另外,该多路复用处理在移动台102的多路复用化407中进行。
图中,DPDCH1~DPDCH6(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是数据用信道,USICCH1~USICCH3是发送请求REQ1~REQ3的发送信道,DPCCH(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及HS-DPCCH(HighSpeed-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是控制用信道,EUDCH是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另外,Cd是DPDCH用的扩频码,Cc是DPCCH用的扩频码,CT1~CT3分别是USICCH1~USICCH3用的扩频码,Chs是HS-DPCCH用的扩频码,Ceu是EUDCH用的扩频码。另外,βd是DPD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c是DPC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hs是HS-DPC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T是USIC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βeu是EUDCH用的信号振幅系数,Sdpch,n是移动台识别用扰码。各个信道中,除实施例1所示信道以外的信道,与传统规格的信道对应。各信道的格式由规格书TS25.211规定,多路复用方法由规格书TS25.213规定。
如图所示,DPDCH1、DPDCH3、DPDCH5及USICCH1~USICCH3与各信道用的扩频码及振幅系数相乘后,用I轴用的加法器(∑)相加,以分配到复数信号(I+j*Q)的I轴。
另一方面,DPDCH2、DPDCH4、DPDCH6、DPCCH、HS-DPCCH、EUDCH与各信道用的扩频码及振幅系数相乘后,用Q轴用的加法器(∑)相加,以分配到复数信号的Q轴。
相加的DPDCH2、DPDCH4、DPDCH6、DPCCH、HS-DPCCH、EUDCH与虚数(j)相乘,与I轴的加法运算结果相加(IQ多路复用),作为复数信号进行处理。
IQ多路复用的复数信号在乘法器中与移动台识别用扰码Sdpch,n相乘后,向发送部408输出,经由天线409向基站103发送。另外,移动台识别用扰码Sdpch,n是复数信号。
另外,第1变形例中,各信道用完全不同的码分离,但是也可以兼用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的时间多路复用、本发明的信道彼此的时间多路复用等的时间多路复用和扩频码。
另外,也可部分兼用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例如,可用传统信道的DPDCH进行数据发送。
如上所述,通过将时间分割的各再送周期中的发送请求REQ1~REQ3用不同扩频码进行代码多路复用,可使各发送请求REQ1~REQ3的数据长比上述实施例3长。
另外,各发送周期间的发送定时错开,因此可降低来自移动台102的整个发送处理相关的发送功率的峰值,可降低基站103及其他移动台对应的干涉,可提高通信系统的业务量。
另外,通过各再送周期的编号Ch.1~Ch.3对应的扩频码,发送各发送请求REQ1~REQ3的再送周期的分割编号可在基站103中确认,因此没有必要另外发送发送周期的识别编号,可减少发送位数。
另外,该第1变形例中,对USICCH1~USICCH3乘以相同振幅系数βT,但是例如也可根据是初速或再送来改变系数。
另外,如实施例2,可取代发送请求REQ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可取代调度指示信息ASS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该场合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第2变形例。
图17是实施例3的第2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第2变形例也与并行式再送方式对应。
图13及图15的不同在于,移动台102发送的数据DATA1~DATA3通过代码多路复用进行多路复用,且,DATA1~DATA3的各自的发送时间变长。
一系列收发动作与图14所示动作相同。
图18表示第2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其表示了将W-CDMA的传统规格(1999版)中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的各种物理信道和本发明的各信道进行多路复用的方法。
另外,该多路复用处理在移动台102的多路复用化部407中进行。
与图16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不同在于,发送请求用信道USICCH是一个,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EUDCH具备EUDCH1~EUDCH3的三个。
这样,通过将时间分割的各再送周期中的数据DATA1~DATA3由各个扩频码进行代码多路复用,可延长DATA1~DATA3的各自的发送时间。
另外,各发送周期间的发送定时错开,因此可降低来自移动台102的整个发送处理相关的发送功率的峰值,可降低基站103及其他移动台对应的干涉,可提高通信系统的业务量。
另外,根据各再送周期的识别编号Ch.1~Ch.3对应的扩频码,发送DATA1~DATA3的再送周期的分割编号可在基站103中确认,因此没有必要另外发送发送周期的识别编号,可减少发送位数。
另外,该第2变形例中,对EUDCH1~EUDCH3乘以相同振幅系数βeu,但是例如也可根据是初次或再送来改变系数。
另外,如实施例2,可取代发送请求REQ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可取代调度指示信息ASS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该场合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第2变形例中,各信道用完全不同的码分离,但是也可以兼用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的时间多路复用、本发明的信道彼此的时间多路复用等的时间多路复用和扩频码的代码多路复用。另外,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也可部分兼用。例如,可用传统信道的DPDCH发送数据。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第3变形例。
图19是实施例3的第3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第3变形例也与并行式再送方式对应。
第3变形例中,时间分割数N成为偶数(这里,N=4。)。另外,一系列收发动作与图14所示动作相同。
图20表示第3变形例的信道多路复用方法。其表示了将W-CDMA的传统规格(1999版)中从移动台102向基站103发送的各种物理信道和本发明的各信道进行多路复用的方法。
另外,该多路复用处理在移动台102的多路复用化407中进行。
与图16的不同在于,发送请求用信道USICCH是一个,分组数据发送用信道EUDCH具备分配到Q轴的EUDCH1和分配到I轴的EUDCH2
另外,DATA1及DATA3中分配EUDCH1,DATA2及DATA4中分配EUDCH2
这样,通过将时间分割的各再送周期中的数据DATA1~DATA4按照各个轴进行IQ多路复用,可延长DATA1~DATA4各自的发送时间。另外,各发送周期间的发送定时错开,因此,可降低来自移动台102的整个发送处理相关的发送功率的峰值,可降低基站103及其他移动台对应的干涉,可提高通信系统的业务量。
另外,第3变形例中,在Q轴中时间多路复用数据DATA1和DATA3,在I轴中时间多路复用DATA2和DATA4,但是各轴中,也还可用各个扩频码进行代码多路复用。
另外,发送请求REQ1~REQ4与DATA1~DATA4同样可分成I轴和Q轴进行多路复用。
另外,如实施例2,可取代发送请求REQ而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变更请求RR,可取代调度指示信息ASS发送发送用传送速率许可RG。该场合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第3变形例中,各信道用完全不同的码分离,但是也可以兼用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的时间多路复用、本发明的信道彼此的时间多路复用等的时间多路复用和扩频码的代码多路复用。另外,也可部分兼用传统规格的信道和本发明的信道。例如,可用传统信道的DPDCH发送数据。
接着,说明实施例3的第4变形例。
图21是实施例3的第4变形例的移动台和基站间的数据收发处理的时序图。第3变形例也与并行式再送方式对应。另外,一系列收发动作与图14所示动作相同。
与第1变形例的不同在于,用DSACCH107发送的调度指示信息ASS1~ASS3和用DANCCH110发送的接收判定结果ACK1~ACK3是进行时间多路复用。从而,用一个扩频码可在两信道发送。另外,该多路复用处理在基站103的多路复用化部508中进行。
从基站103往移动台102的下行链路中,为了将从基站103往移动台102的发送在移动台间进行分离,采用扩频码。由于各移动台102多个存在基站103的通信范围(小区)内,因而有根据扩频码数对通信速率进行限制的情况。
如第4变形例,时间多路复用下行信道的DSACCH107和DANCCH110,用相同扩频码进行发送,从而可抑制使用码数的增加,因此可抑制通信容量的降低。
另外,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如第4变形例,通过时间多路复用下行信道的DSACCH107和DANCCH110,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3中,将所有时间分割的N个发送周期的发送定时对一个移动台102分配,但是例如,对于特定的多个移动台102的组(组合方法可变更),指定某周期,也可时间多路复用这些多个移动台102的发送数据。
该场合,对于具体分配的范围及其通知方法,按照3GPP规格规定其范围,在通信的开始时的信道等的设定时或通信途中,根据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移动台102间的信息的交换来指定。例如,从基站控制装置104通知基站103及移动台102时,3GPP规格中,基站控制装置104和基站103的交换称为NBAP signalling,在规格书TS25.430~TS25.435中规定。另外,基站控制装置104和移动台102的交换称为RRC signalling,由规格书TS25.331规定。
另外,作为分配的确定方法,例如有,将移动台102的发送缓冲器等的存储装置的能力值(Capability)在通信的开始时(信道等的设定时)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控制装置104一并考虑从移动台102通知的其他能力值(Capability),例如最大发送速率来进行确定的方法。
另外,可以是由基站103单独确定进行通知的方法,在基站控制装置104指定的范围内由基站103进行确定的方法,根据移动台103的请求由基站控制装置104指定的方法等。
另外,上述的控制信息的交换可以用3GPP规格1999版规定的各种信道或实施例1~3所示的各种信道进行,这里没有特别限定。另外,1999版中,由规格TS25.211规定各种信道。
另外,实施例3中,来自移动台102的分组数据的需要再送时,与实施例1同样,再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再)从基站103向移动台102发送。或,再发送的分组数据的调制方式与初次发送时相同时或确定在后续的发送定时必定发送再送数据时等,也可以不发送再送用的调度指示信息ASS(再)。该场合,可降低对其他移动台102或基站103的通信干涉,因而可提高从基站103看来的总业务量。另外,可降低移动台102的消耗功率,从而具有可延长移动台102的通信时间的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移动台适用于缩短因分组数据的再送发生的延迟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适用于缩短因分组数据的再送发生的延迟时间。
另外,本发明的通信系统适用于缩短因分组数据的再送发生的延迟时间。

Claims (1)

1.一种通信方法,是调制方式可变的通信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当存在从移动台向基站应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从移动台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数据发送的信号的请求步骤;
当接收用于请求所述数据发送的信号时,从基站向移动台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发送的信号的指示步骤;
当接收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发送的信号时,从移动台向基站发送所述应发送数据的发送步骤;
从基站向所述移动台发送用于表示是否应再次发送所述发送的数据的信号的再度发送指示步骤,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再度发送指示步骤中发送了表示应再度发送的信号时,采用与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采用的调制方式相同的调制方式,从移动台向基站再度发送所述数据。
CN200910165050A 2004-02-10 2004-02-10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635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5050A CN101635954A (zh) 2004-02-10 2004-02-10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5050A CN101635954A (zh) 2004-02-10 2004-02-10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1418.1A Division CN100579310C (zh) 2004-02-10 2004-02-10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954A true CN101635954A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4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5050A Pending CN101635954A (zh) 2004-02-10 2004-02-10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9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3954A1 (zh) * 2013-01-24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13954A1 (zh) * 2013-01-24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81744A (zh) * 2013-01-24 2014-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081744B (zh) * 2013-01-24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9310C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2334370B (zh) 调度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60705B (zh) 通信模式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1554078B (zh) 用于在连接有效期间支持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08112087B (zh) 一种v2x网络资源信息指示方法及基站
CN1943259B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数据量信息发送方法、发送控制信息通知方法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782640B (zh) 使能调度请求的上行链路传输
CN101765988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3081528B (zh) 用于报告在无线通信中的最大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6312B (zh) Lte‑a中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953350B (zh) 对用户进行上行调度以及上下行联合调度的方法
CN100574152C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移动台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01179361B (zh) 增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
EP1871041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peri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therefor
CN101953123A (zh)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的分配和优先级处理
CN102577488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功率余量报告方法和设备
CN109088713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1473689A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以及无线基站
EP1715707A1 (e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455097A (zh) 上行跳频方法及装置
CN102340824A (zh) 一种多载波高速数据业务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07789A (zh) 用于促进动态时隙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35954A (zh) 移动台、基站、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1459588A (zh) 一种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026577B2 (ja) 移動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84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7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846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