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474A -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4474A
CN101634474A CN200810147221A CN200810147221A CN101634474A CN 101634474 A CN101634474 A CN 101634474A CN 200810147221 A CN200810147221 A CN 200810147221A CN 200810147221 A CN200810147221 A CN 200810147221A CN 101634474 A CN101634474 A CN 1016344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or
valve
pressure
wat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云龙
姜荣锡
赵明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MIR IND DE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MIR IND DEV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MIR IND DEV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MIR IND DEV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4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4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8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separate supply and return lines for hot and cold heat-exchange fluids i.e. so-called "4-conduit"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F24F2221/183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a hot-water boi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50HVAC for high buildings, e.g. thermal or pressure differences

Abstract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包括:热源供给部,对压力下降的环水提供热源,向供水再加压部的导入侧供给供水;供水再加压部,对供水进行再加压,并向空调热交换部和位于上层的供水再加压部进行供给;环水降压部,与空调热交换部的出口侧连接,降低经由的供水的压力水头,并向热源供给部供给环水;热源供给部为:环水集管的一侧结合有环水导管,另一侧与每个单位供给部的一侧结合;单位供给部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的一侧结合;在环水集管的另一侧和供给集管的一侧设置迂回管道部,其中迂回管道阀门的一侧与环水集管的另一侧结合,迂回管道阀门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的一侧结合,迂回管道阀门的引入侧/出口侧设置有压差传感器。

Description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特别地,在环水降压部中降压的环水,经由设置在建筑的地下的热源供给部,在加热或者冷却的状态下,通过供给导管,向上层的供水再加压部供给,在被供水再加压部再加压的状态下,通过反复地将一部分向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供给从而供水至最上层,剩下的则通过设置在各层的空调热交换部产生热交换后,在降压的状态下通过各个环水降压部,环水依次向热源供给部继续地循环,从而防止了在超高层建筑中根据高度成比例地产生的压力水头导致的构成部件的损坏,并且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将热源供给部设置在地下,从而能够便捷地实现稼动及维修时还能够减少震动噪音;部分负载时,能够按照比例控制流量,从而能够最小化能源使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空调设备机中有冷却机、冷却塔、锅炉、空调机、送风机、热交换机、循环泵等。其中,热源机器(冷却机及锅炉)大部分具有水环路,因此直接会受到水压的影响。
接着,在垂直变高的超高层建筑中应用的系统不同于在一般建筑中应用的系统,是需要对超高层的特性系统经过考虑的系统。在超高层建筑中高度越高压力越大,因此需要将空调设备的水配管系的高压维持在适当的压力范围内。
目前,建筑物的逐渐高层化,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从环境和功能的角度考虑,这种现象对空调设备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以最优秀而受瞩目的空调配管系控制系统包括分别由多层构成的低层子系统、中层子系统、高层子系统,并且通过循环泵系统的循环泵在各低层子系统、中层子系统和高层子系统中,将在热源机器中被冷却或加热的热媒介(水)进行循环。此时,将在回流侧上升的压力进行减压,再送往供给侧。
但是,在像这种空调水系统中,循环冷却水时虽然将减压后的冷却水送往再供给侧,并且内部机器的内部供给侧总是维持一定的压力,但是内部供给侧的压力变化时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驱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专利授权号为245587的超高层建筑的空调配管系的空调水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提出的系统包括:多个热源机器和循环泵,供给循环用流量的一次循环泵系;接收热源供给系的流量并输出,与多个循环泵以及泵控制阀门、其循环泵以及泵控制阀门并联连接的多个压力释放器以及由维持阀门构成的二次循环泵系;与所述二次循环泵系的输出侧连接并向各低、中、高层子系统循环的循环线;由降压所述循环线的流量后通过维持设定压力值来进行反馈的降压及维持阀门构成的反馈循环系。不仅是适用于不使用地区热源的单位高层建筑的系统,而且还具有节省能源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优点,能够维持空调配管的水控制系统的内部压力,从而能够稳定地驱动。
但是具有这种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的空调配管系的空调水系统在二次循环泵系输出侧分别连接有向低、中、高层子系统循环的循环线,并且在循环线的底层至高层间设置多个热源导致了空间利用率下降。
另外,在二次循环泵系的输出侧连接有高层子系统时,相比连接有另外的中、低层子系统的情况,设计时需要使用更大的压力,因此需要额外的设计过程以及相应的施工工程和维修困难的缺陷。
另外,与二次循环泵系的输出侧连接的泵控制阀门、压力释放器以及维持阀门等构成部件损坏或不工作时会引起逆流,因此会引发需要对系统进行维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出了能够防止因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成正比的压力水头而产生的构成部件损坏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从而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在地下设置热源供给部,使得容易稼动以及维修,并且还可以减少震动噪音;另外,在部分负载时能够成比例地控制流量,从而节约了能源。
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包括:热源供给部,该热源供给部对压力下降的环水提供热源,并且向供水再加压部的导入侧供给供水;供水再加压部,该供水再加压部将向所述供水再加压部供给的供水进行再加压,并且向空调热交换部和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进行供给;环水降压部,该环水降压部与所述空调热交换部的出口侧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空调热交换部和另外的空调热交换机的供水的压力水头进行降压,并供给到所述热源供给部。其中,所述热源供给部具体为:环水集管的一侧结合有环水导管,环水集管的另一侧与每个单位供给部的一侧结合,该每个单位供给部连接有环水加压泵、热交换部和第一检测阀门;所述单位供给部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的一侧结合,该供给集管的另一侧结合有供给导管;在所述环水集管的另一侧和供给集管的一侧设置迂回管道部。所述迂回管道部具体为:迂回管道阀门的一侧与环水集管的另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的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的引入侧/出口侧设置有压差传感器。
本发明,将环水降压部降压的环水通过设置在建筑的地下的热源供给部,在加热或冷却的状态下,通过供给导管供给到上层的供水再加压部;并且通过供水再加压部,在再加压的状态下,通过重复将一部分供给到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将一部分水供应到最上层,剩余的水通过设置在各层的空调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后,再通过各环水降压部,在降压的状态下,依次循环到热源供给部,从而继续进行循环,防止了在超高层建筑中根据高度成比例地产生的压力水头导致的构成部件的损坏,并且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将热源供给部设置在地下,从而能够便捷地实现稼动及维修时还能够减少震动噪音。
另外,部分负载时,能够按照比例控制流量,从而能够最小化能源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热源供给部以及通过热源供给部进行能源节约的效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供水再加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图4c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环水降压部、压力下降部以及压力下降部特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热源供给部            11:环水集管
12:单位供给部            13:供给集管
14:迂回管道部            20,20′:供水再加压部
30,30′:空调热交换部    40:环水降压部
111:环水导管             121:环水加压泵
122:热交换部             123:第一检测阀门
131:供给导管             141:迂回管道阀门
142:压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结构图;图2a,图2b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热源供给部以及通过热源供给部进行能源节约的效率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供水再加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a,图4b,图4c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的环水降压部、压力下降部以及压力下降部特性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c所示,本发明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包括:
热源供给部10,该热源供给部10对压力下降的环水提供热源并且向供水再加压部20的导入侧供给供水的热源供给部10;
供水再加压部20,该供水再加压部20将向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供给的供水进行再加压,并且向空调热交换部30和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进行供给;
环水降压部40,该环水降压部40与所述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空调热交换部30和另外的空调热交换机30’的供水的压力水头进行降压,并供给到所述热源供给部10。
其中,如图1和图2a所示,所述热源供给部10由作为热源机器的冷却机及其附属设备构成,能够承载整个建筑的空调负载,并且在部分负载时能够分别控制各冷却机的流量,从而节约了能源。
所述热源供给部10能够根据热源种类在空调系统使用,并且能够应用于基于冷却机的冷水供应、分为内主部和外主部的二重式冷水供应系统、锅炉或者利用冷/温水器的温水供应系统以及各种供水、供热水系统。
在具有上述功能的热源供给部10中:环水集管11的一侧结合有环水导管111,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与连接有环水加压泵121、热交换部122和第一检测阀门123的每个单位供给部12的一侧结合。
所述单位供给部12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13的一侧结合,供给集管13的另一侧结合有供给导管131;在所述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和供给集管13的一侧设置迂回管道部14。
在所述迂回管道部14中:迂回管道阀门141的一侧与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13的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引入侧/出口侧设置有压差传感器142。即,所述热源供给部10将向建筑整体供给冷水或温水的所有的冷却机或者供给温水的锅炉集中设置而成。此时,设置的热交换部122为三个以上,并且设计成相同的容量,从而在设备故障时或者维修维护时能够随意进行替换。
所述热交换部12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检测阀门123,防止供水供给部的逆水现象;在热交换部122的后端设置有热交换部122所需的容量的环水加压泵121。为了能够使所述热交换部122独立地维持约7℃左右的出口温度,优选为,使其能够自动调节负载并运行。
一方面,整体建筑发生最大空调负载(冷水供应温度为7℃,冷水环水温度为12℃),则全部热交换部122均需要运行,但是在季节更换时空调负载减少,需要部分负载运行(冷水供应温度为7℃,冷水环水温度为10℃),则全部热交换机122在稼动时,为了防止环水加压泵121的电动机的驱动引起的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即为了能源节约,在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以及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引入侧/出口侧设置压差传感器142。
分析建筑整体,发生部分负载时,建筑需要的供水流量减少,此时环水加压泵121释放一定的供水量,则所述供给集管13的压力上升。此时,供给集管13和环水集管11之间产生压力差,此时由于产生的压力,迂回管道阀门141自动开放,从而将上升的压力进行释放,同时将整体建筑不需要的流量重新再供给到环水集管11,从而环水集管11的温度下降,并且热交换部122的工作或者驱动率下降,从而可以节约相应的能源。
为了使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根据压差传感器142维持一定的压差,优选为使得阀门开启度以及开启量能够自动调节。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最大流量设计为热交换部122或者1台冷却机的容量的120%左右,从而迂回管道流量最大程度的被开启时,即使停止1台热交换部122,也能满足整体建筑对流量的要求。
这种,根据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开启量的作为热交换部122的冷却机的稼动数量,如图2b所示,在减少1台热交换部122的稼动的状态下能够充分地承载建筑的负载量。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将供给的供水进行再加压,向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进行供给,即从下层向上层地分别设置。
这种供水再加压部20将在热源供给部10形成的供水(永流体)通过几个阶段再加压(Booter)供给到超高层建筑的最上层,并给空调热交换部30适当地分配被供给的供水,接着根据空调热交换部30的负载能够进行代替,从而节约了能源。
为此,如图3a所示,在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中:水集管21的一侧结合有供给导管131,该水集管21的另一侧与分别连接有再加压泵221和第二检测阀门222的加压部22的一侧结合;所述加压部22的另一侧与结合有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和空调连接部30的引出集管23的一侧结合。
另外,所述入水集管21另一侧和引出集管23的一侧之间设置有机械式压差阀门24,所述加压部22的再加压泵221中的一个为能够调节旋转数的可变式结构。即,供水再加压部20将热源供给部10供给的供水从低层向上层再加压(Booter),将向所属层供水的设备进行组合,若为超高层时整体水压为40~50巴以上,所以虽然能通过常规泵一次性地进行加压,但是周边排管以及配件不能承受超高压而被损坏,因此在每个层设置具有一定压力的再加压泵221使供水进入,并且使再加压泵221和设置在上层的另外的再加压泵221’之间能够分配供水。
此时,所述再加压泵221具有多个相同的容量,再加压泵221的释放部设置有第二检测阀门222,从而防止供水的逆流现象。
另外,这种多个再加压泵221的部分负载稼动优选为:检测所属于最上层的冷却管31前面的压力,并为了以设定的值维持该压力,通常与1.0巴的压力相应地自动稼动再加压泵221的数量。
另外,最上层压力为1.0巴时,冷却管31的压力下降以及负载调节阀门32的压力下降约为0.5巴,因此为了克服该压力下降,需要设置成该值。即,若上层部压力减少,则再加压泵221的数量增加;若压力增加,则再加压泵221的数量减少。此时,再加压泵221一台的流量较大,因此增加或减少这种再加压泵221的数量时,优选为,在再加压泵221中的一台再加压泵221为其流量根据旋转数可变的类型,从而可以防止流量的不连续性缺陷。
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的自动运行中,为了防止因老化或传感器的其他原因而产生错误而损坏再加压泵221,设置了机械式压差阀门24。所属层的最上层部和上层的再加压泵221之间的高度差为1~2层左右,当上层部的压力为1.0巴时,能够满足向上层部供给供水的要求。
所述环水降压部40为将建筑中的压力水头进行阶段式降压,从而使压力与热源供给部10压力相同,具有将压力降低到全排管设计压力之下的功能,即若为设定压力之上则降低压力从而使供水进行循环。
如图4a、图4b所示,在这种环水降压部40中:引入降压集管41的一侧结合有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和另外的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该引入降压集管41与压力下降部42的一侧结合,所述压力下降部42的另一侧与结合有膨胀箱43的引出降压集管44结合。
在所述引出降压集管44中:出口侧与所述热源供给部10的导入侧或者设置在上层的另外的引入降压集管44’结合,所述压力下降部42包括安全压差阀门421和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
如图4b所示,在所述压力下降部42中:安全压差阀门421和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之间连接有通气口部422j,在所述安全压差阀门421中:在形成有第一引入口421b和第一引出口421b’的第一阀门母体421a的内部,承受第一弹簧421c的弹性力的第一阀门杆421d与第一油路槽421e对接,与所述第一阀门杆421d结合的第一隔膜421f设置在第一真空腔421g内,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腔421g内的第一隔膜421f的上部空间引入降压集管41与第一细管S连接。
另外,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中,安全压差阀门421的出口侧与通气口部422j的一侧结合,所述通气口部422j的另一侧与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结合,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中,在形成有第二引入口422b和第二引出
Figure A20081014722100121
422b’的第二阀门母体422a的内部,第二阀门杆422c与第二油路槽422d对接,所述第二阀门杆422c上部结合的第二隔膜422e内置在第二真空腔422f内并承受第二弹簧422g的弹力,所述第二真空腔422f内设置的第二隔膜422e上部空间里,所述通气口422j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细管S’,所述第二真空腔422f的下部空间里,所述通气口422j一侧连接有第三细管S”。
当超高层时,整体水压约为40~50巴以上,所以没有降低压力的情况下将供水进行循环时,周边排管一次配件无法承受超高压而损坏。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降低压力,降低压力的原理为利用安全压差阀门421和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的截面迅速地缩小,同时作为降低压力的原理,通过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将约为10巴的压力迅速地降低至0.5巴。
若在上层部空调热交换部30的负载增加,则流量增加,随之引入降压集管41侧的压力P1上升,因此安全压差阀门421的第一油路槽421e开启得更大一些,并且在自动替换增加的流量的过程中,因上部侧非正常运行并失去压力平衡而引起压力急剧上升时,随着安全压差阀门421被关闭而能够防止过负载问题。所述安全压差阀门421为逆运行的压差阀门,优选为具有在压差上升时能够关闭的结构。
如图4c所示,随着这种环水降压部40的稼动的特性,根据设定的压力值,安全压差阀门421的第一油路槽421e被开启,并通过增加开启量同时成比例地降低压力,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的关闭的程度增加的同时压力急剧地下降。
一方面,在本发明中虽然将所有的排管设置成一个,但是可以将其设置成多个,在设置的排管的出入口上设置阀门时,即使排管被超高压损坏也能任意地使用其它未损坏的排管。另外,产生超高压时,各连接部之间内置检测阀门,从而可以防止超高压向周边机器传递。
另外,膨胀箱43优选为具有能够消除微小的压力变化的功能。基本上,这种再加压(Booter)以及压力降压方式应用于25层为单位(约100m,10巴)的一组中,并且优选为采用相同的设计以及控制方式。另外,模块化的设计可以不受建筑物的高度的影响任意使用。
另外,以单一排管方式构筑时,能够防止层间温度不均衡,并且能够实现层间公用化,将实际的排管以多个相同的排管进行排列时,在非常时期能够实现紧急恢复运行。
这种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首先环水加压泵121被稼动的同时,被环水降压部40降压的环水通过引出降压集管44和环水导管111向单位供给部12的环水集管11循环,向环水集管11循环的环水,根据环水加压泵121的稼动,在通过热交换部122的过程中产生热交换。此时,热交换部122为冷却机时能够维持低温状态,热交换部122为锅炉时能够维持高温状态。
然后,被热交换部122经过热交换后的供水,通过第一检测阀门123和供给集管13,通过连接在供给集管13上的供给导管131,供给到供水再加压部20的入水集管21。在这个过程中,在整体建筑物中发生部分负载时,所需的供水量减少。在这状态下,根据环水加压泵121的稼动,释放一定的供水,从而增加供给集管13的压力,并且增加的压力作用于压差传感器142,从而迂回管道阀门141被开启,并且供给集管13的一部分环水向环水集管11迂回,从而热交换部122的驱动能够节约能源。
然后,向入水集管21供给的供水根据再加压泵221的驱动,在压缩的状态下通过第二检测阀门222,向引出集管23供给,向引出集管23供给的一部分供水向空调热交换部30供给,则剩余的供给到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此时,上层部发生过负载时,通过第二检测阀门222可以防止供给的水逆流。另外,需要增加或减少供水时,通过可变流量式泵进行调解。
另外,通过引出集管23,向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供给的供水经过如前所述相同的过程,即一部向位于其它上层的或者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反复地供给,从而能够向位于最上层的供水再加压部进行供给,此时,分别向不同的供水再加压部20’供给后,剩下的一部分向另外的空调热交换部30’供给。
然后,通过空调热交换部30进行热交换,使得一定的空间能够成为冷暖房,然后通过热交换温度上升或者温度降低的供水,通过与空调热交换部30连接的导管,向环水降压部40的引入降压集管41供给。向引入降压集管41供给的供水,通过压力下降部42以及引出降压集管44经过降压后,通过环水导管111,向热源供给部10的环水集管11再供给,并实现连续地循环,从而在建筑的内部实现冷暖房。此时,经由设置在各个上层的空调热交换部30的供水,通过与空调热交换部30连接的各个环水降压部40经过降压后,依次通过设置在下层的其它环水降压部40的过程中逐渐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环水降压部40的压力下降部42,经由空调热交换部30的供水的压力下降的过程中,作用于引入降压集管41的压力不足15巴时,通过第一细管S传递到第一真空腔421g的压力小于第一弹簧421c的力15巴,从而第一弹簧421c将第一阀门杆421d向第一真空腔421g的上侧方向推动,同时第一阀门母体421内的第一油路槽421e被开启,从而供水通过第一引入口421b,向第一引出口421b’流淌。然后,作用于引入降压集管41的大于15巴时,作用于第一真空腔421压力大于第一弹簧421c的力,从而将第一阀门杆421d向下部移送,使得第一油路槽421e被关闭,从而停止供水。
一方面,随着空调负荷的增加流量变大时,经由与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连接的通气口部422j的过程中,作用于与通气口部422j的一侧连接的细管S’上的压力不变,作用于与通气口部422j的另一侧连接的细管S”上的压力减小,从而位于第二真空腔422f的下部的第二隔膜422e向上部凸起,接着第二阀门母体422a的第二油路槽422d的开启状态被维持,从而使供水循环。
然后,流量少时,随着作用于细管S”上的压力增加,加上第二弹簧422g的压力,使得第二隔膜422e维持平平的状态,从而形成在第二阀门母体422a的第二油路槽422d被第二阀门杆422c所保持关闭的状态,并且在这过程反复能够急剧地降低供水的压力。

Claims (4)

1、一种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包括:热源供给部(10),该热源供给部对压力下降的环水提供热源,向供水再加压部(20)的导入侧供给供水;供水再加压部(20),该供水再加压部(20)对向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供给的供水进行再加压,并且向空调热交换部(30)和位于上层的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进行供给;环水降压部(40),该环水降压部与所述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连接,降低经由所述空调热交换部(30)和另外的空调热交换机(30’)的供水的压力水头,并且向所述热源供给部(10)供给环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供给部(10)具体为:环水集管(11)的一侧结合有环水导管(111),该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与每个单位供给部(12)的一侧结合,该每个单位供给部(12)连接有环水加压泵(121)、热交换部(122)和第一检测阀门(123);所述单位供给部(12)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13)的一侧结合,该供给集管(13)的另一侧结合有供给导管(131);在所述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和供给集管(13)的一侧设置迂回管道部(14),所述迂回管道部(14)具体为:迂回管道阀门(141)的一侧与环水集管(11)的另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另一侧与供给集管(13)的一侧结合,所述迂回管道阀门(141)的引入侧/出口侧设置有压差传感器(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水再加压部(20)具体为:入水集管(21)的一侧结合有供给导管(131),该入水集管(21)的另一侧与加压部(22)的一侧结合,该加压部(22)各连接有再加压泵(221)和第二检测阀门(222),所述加压部(22)的另一侧与结合有另外的供水再加压部(20’)和空调连接部(30)的引出集管(23)的一侧结合,所述入水集管(21)的另一侧和引出集管(23)一侧之间设有机械式压差阀门(24),所述加压部(22)的再加压泵(221)中的一个再加压泵(221)具有能够调节旋转数的可变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水降压部(40)具体为: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和另外的空调热交换部(30’)的出口侧在引入降压集管(41)的一侧结合,该引入降压集管(41)与压力下降部(42)的一侧结合,所述压力下降部(42)的另一侧与结合有膨胀箱(43)的引出降压集管(44)结合,所述压力下降部(42)包括安全压差阀门(421)和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下降部(42)具体为:安全压差阀门(421)和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之间结合有通气口部(422j);在所述安全压差阀门(421)中,在形成有第一引入口(421b)和第一引出口(421b’)的第一阀门母体(421a)的内部,承受第一弹簧(421c)的弹性力的第一阀门杆(421d)与第一油路槽(421e)对接,与所述第一阀门杆(421d)的上部结合的第一隔膜(421f)设置在第一真空腔(421g)内,在设置于所述第一真空腔(421g)内的第一隔膜(421f)的上部空间引入降压集管(41)与第一细管(S)连接;在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中,安全压差阀门(421)的出口侧与通气口部(422j)的一侧结合,所述通气口部(422j)的另一侧与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结合,所述可变流量压差阀门(422)中,在形成有第二引入口(422b)和第二引出口(422b’)的第二阀门母体(422a)的内部,第二阀门杆(422c)与第二油路槽(422d)对接,所述第二阀门杆(422c)上部结合的第二隔膜(422e)内置在第二真空腔(422f)内并承受第二弹簧(422g)的弹力,所述第二真空腔(422f)内设置的第二隔膜(422e)上部空间里,所述通气口(422j)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细管(S’),所述第二真空腔(422f)的下部空间里,所述通气口(422j)一侧连接有第三细管(S”)。
CN200810147221A 2008-07-24 2008-08-21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Pending CN1016344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72035A KR100875273B1 (ko) 2008-07-24 2008-07-24 초고층 빌딩용 공조시스템
KR1020080072035 2008-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474A true CN101634474A (zh) 2010-01-27

Family

ID=40372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221A Pending CN101634474A (zh) 2008-07-24 2008-08-21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875273B1 (zh)
CN (1) CN1016344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3148A (zh) * 2013-02-06 2013-05-29 广州黄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9103A (zh) * 2020-01-13 2020-05-22 欧贝多物联科技(嵊州)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旁通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41729A (ja) * 2000-03-01 2001-09-07 Hitachi Ltd 空調用冷凍機冷水供給システム
KR100550131B1 (ko) * 2000-11-28 2006-02-08 박정로 공조배관계의 다단계 압력분산 및 감압시스템과, 그압력제어방법 및 그 시스템이 설비된 초고층 건축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3148A (zh) * 2013-02-06 2013-05-29 广州黄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75273B1 (ko) 2008-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19843A (en) Cogeneration system
US20230375198A1 (en) Conduit module coupled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module
CN101855764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CN109441740A (zh) 冷却系统、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1971889B1 (ko) 발전기를 구비하는 가스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211290648U (zh) 泵送相变制冷系统
CN103134186A (zh) 一种多腔体不混水保温水箱
CN112082412A (zh) 一种热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090120606A1 (en) Double DX Hydronic System
CN206439808U (zh) 一种直流锅炉启动回收系统
CN101634474A (zh) 超高层建筑用空调系统
WO2022112661A1 (en) A hybrid heating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hybrid heating arrangement
CN201348367Y (zh) 一种热泵空调热水机组
CN116123519A (zh) 一种煤基多联产灵活变负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2769858U (zh) 多用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13790485B (zh) 一种多能互补耦合能源系统装置
KR101203574B1 (ko) 열병합 발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SE523716C2 (sv) Klimatanläggning
CN211290374U (zh) 一种基于空气源热泵补热的地源热泵系统
CN106050430A (zh) 一种燃机进气冷却控制系统
KR101092230B1 (ko) 축열 2원 시스템 냉난방장치
CN211119639U (zh) 一种提取循环冷却水热量预加热生活热水的装置
JP3884517B2 (ja) 冷媒循環式空調システム
Riley et al.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from an integrated small-scale CHP and absorption chiller system
WO2008018698A1 (en) Heat pump-type hea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