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9789A -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9789A CN101629789A CN200810040664A CN200810040664A CN101629789A CN 101629789 A CN101629789 A CN 101629789A CN 200810040664 A CN200810040664 A CN 200810040664A CN 200810040664 A CN200810040664 A CN 200810040664A CN 101629789 A CN101629789 A CN 1016297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pipe
- air
- water
- packing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包括外壳箱体、风机、换热元件、喷淋系统等,其箱体侧面有进风口,顶部有出风口,在箱体的进风口处安装有换热元件,换热元件上方装有喷淋装置,出风口处安装有引风机,引风机与换热元件间装有挡水板。换热元件由至少两组组合板元上下叠置而成,各换热板管之间填装有聚碳酸亚细亚乙酯填料,上下相邻的两组换热元件的换热板管交错排列,各换热板管的上端通入介质入口管与介质入口总管连接,各换热板管下端通入介质出口管与介质出口总管连接;换热元件表面在喷淋水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水膜,通过水膜蒸发强化传热,实现水膜与空气间的交叉错流式换热,传热效率高,风阻小,节能节水效果理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采用聚碳酸亚细亚乙酯(以下简称PPEC)填料组合板元作为换热元件,通过加速水膜蒸发实现强化传热,可替代传统管式蒸发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为管式结构,采用逆风布膜方式,管外水从管束顶部喷淋而下,在管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然后滴落到下一层管排;风从管束底部吹入,掠过管束并与管表面的水膜传热传质,形成非饱和蒸发。非饱和蒸发主要发生在传热管壁表面水膜与空气的接触界面上,这个过程为不连续降膜过程,水膜很难完全均匀地覆盖管表面,因此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非饱和蒸发;在水膜不能覆盖的地方,由于蒸发的存在,很容易形成“干斑”现象,长时间情况下会形成垢体,不仅会降低换热效率,而且对管壁造成腐蚀破坏;另外,采用逆流布膜,上升的空气流与下降的水滴撞击会损失大量能量,增大空气压降,降低风速,对非饱和蒸发换热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其换热元件为PPEC填料组合板元,进风口上下两组换热元件采用交错排列,有效的利用了板片与填料间的水膜温差提高换热;进风口处换热元件采用错流式换热,即喷淋水受到的重力方向与风向交叉相错,一方面防止了空气回流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换热元件表面在喷淋水作用下形成水膜,水膜在错流空气的影响下,增加水膜的扰动,加速了水膜与空气间的传热传质,传热效率高,风阻小,占地面积少,节能节水效果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包括位于箱体4一侧的进风口10和位于箱体另一侧的出风口1,进风口10与出风口1与箱体内腔相通,出风口1处装有引风机2,进风口10处装有换热元件,并具有挡水板3将引风机2与换热元件隔开,在换热元件上方设置有喷淋系统,喷淋系统由带有喷嘴8的布水管7通过循环水管19连接水泵13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元件由至少两组组合板元9上下叠置而成,每组组合板元9中,结构相同的换热板管15的边缘以等间距焊接在板元支撑架14上,各换热板管15之间装有填料16;各换热板管15的上端通入介质入口管20,并通过介质入口6与介质入口总管17连接,各换热板管15的下端通入介质出口管21,并通过介质出口11与介质出口总管18连接;
其中,所述的填料16为聚碳酸亚细亚乙酯填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组组合板元9中的板管15与其相邻的上方和下方的一组换热元件9中的相邻的两板管15的中心线对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组合板元9安装时由介质入口侧向介质出口侧倾斜1-2°,即组合板元9与水平面呈1-2°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器箱体可以根据散热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对称换热元件,即所述散热器为对称结构:出风口1与引风机2设在箱体顶部中间,在箱体两侧设有对称的进风口10,在两个进风口10处设置带有喷淋系统所述组合板元9,由对称安装的挡水板3将引风机2与组合板元9隔开,两根介质入口总管17与介质入口总管连接管22连通,两根介质出口总管18与介质出口总管连接管23连通。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PPEC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采用填料组合板元作为换热元件,在流动空气的作用下,进风口处的板片和填料表面形成水膜,通过水膜与流动空气间的传热传质,可降低循环冷却水温度,利用水膜蒸发强化传热,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传热效率。
采用错流侧进风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空气的回流现象,另一方面,换热元件表面在喷淋水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水膜受错流空气的影响,可增加水膜的扰动程度,更有利于水膜的蒸发并提高传热性能,这与顺风布膜技术相比增加了水膜的蒸发速率,提高了传热性能。
采用填料组合板元作为传热元件,与管式传热元件相比更容易形成均匀水膜,有效蒸发面积提高到近100%,由于板内气体冷凝后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顺利下流,减少气液两相间的热阻和摩擦阻力,所以所述传热元件可以保持传热的高效性,而且加入填料进行传热,可有效降低循环水的温度,提高传热效率。此外,填料组合板元是将填料与板管相叠加组成,板管之间部分由填料填充,可以方便的将填料抽出清洗板片,其安装、维修比较方便,既降低了风阻又有利于除垢。
采用上下两组填料组合板元交错排列,经上方板片流下的循环水落到下方的填料上,经上方填料流下的循环水落到下方的板片上,充分利用了板片与填料间的水膜温差强化传热,更有效的降低了循环冷却水的温度,提高了传热性能。
本发明还可以根据散热负荷的大小对组合板元的数量进行增减,在散热负荷较大的条件下,还可以将所述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改为对称结构,即增加对称换热元件,在箱体对称两侧都有进风口,在两个进风口处都装有所述组合板元换热元件以及喷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着使用灵活,安装、维修简便,节能节地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出风口1,引风机2,挡水板3,外壳箱体4,检修通道5,介质入口6,布水管7,喷嘴8,组合板元9,进风口10,介质出口11,水槽12,水泵13;循环水管接口19;介质入口管20;介质出口管21;
图2是本发明组合板元9的左视图;
其中:板元支撑架14,换热板管15,填料16;
图3是本发明采用对称结构并增加组合板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出风口1,引风机2,挡水板3,外壳箱体4,检修通道5,布水管7,喷嘴8,组合板元9,进风口10,介质出口11,水槽12,介质入口总管17,介质出口总管18,循环水管接口19,介质入口总管连接管22,介质出口总管连接管23;
图4是图3中组合板元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介质入口6,介质入口管20,介质出口11,介质入口总管17,介质出口总管18,介质入口总管连接管22,介质出口总管连接管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用于某食品冷冻厂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制冷剂为R22,散热量1335KW,采用结构为图3形式,非运行状态下重量约3370kg,长宽高分别为2400×3500×3000mm,与相同热负荷管式产品相比可节省占地空间约46.5%。
冷凝器换热板管15采用热浸锌碳钢板,相邻两板间装有3片PPEC填料16,冷凝器共有6组组合板元9,对称两侧各安装上下3组组合板元9,组合板元9中包含板管15有72片,产品重量与相同热负荷管式产品相比减少了大约53%。
产品运行时,制冷剂经介质入口总管连接管22,分别进入介质入口总管17,然后通过入口6进入介质入口管20到换热板管15中,制冷剂在换热板管15内与通过喷嘴8喷淋而下的冷却水在板元表面形成的均匀水膜进行换热,通过热量交换,制冷剂液体经介质出口管21通过出口11流入介质出口总管18,最终从介质出口总管连接管23流出。
水槽12中的循环冷却水由水泵13送至散热器顶部经喷嘴8形成喷淋,喷淋水由于重力在板元表面和填料间形成均匀水膜,水膜一方面吸收制冷剂的热量,一方面与经进风口10由风机2诱导形成的流动空气进行蒸发换热。蒸发的水蒸汽随流动空气经出风口1排出,空气中夹带的水分被挡水板3拦截并落入水槽12继续循环冷却;未蒸发的冷却水则直接落入水槽12中继续完成循环冷却。在实际使用中,本产品单位面积散热量达到了5.14kw,较管式产品相比提高了约24.8%。
该散热过程主要利用水膜的蒸发潜热进行换热,在换热过程中由于水膜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冷凝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本发明加入了填料进行散热,通过高效散热的填料与换热板管相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水膜温度,增大换热效率。此外图2中上下两组板元的交错排列,可使水膜温度更加均匀,有效利用了板管15和填料16上的水膜温差来优化传热效果。
本发明此种结构灵活方便,而且紧凑度高,可节省大量空间。
此外,本发明还解决了板式换热器普遍存在的板片结垢问题。由于板管之间间距较大,可以方便的将板管15之间的填料16抽出,利用高压水枪等设施即可对板片进行清洗,以维持其散热的高效性。
Claims (4)
1、一种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包括位于箱体4一侧的进风口10和位于箱体另一侧的出风口1,进风口10与出风口1与箱体内腔相通,出风口1处装有引风机2,进风口10处装有换热元件,并具有挡水板3将引风机2与换热元件隔开,在换热元件上方设置有喷淋系统,喷淋系统由带有喷嘴8的布水管7通过循环水管19连接水泵13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元件由至少两组组合板元9上下叠置而成,每组组合板元9中,结构相同的换热板管15的边缘以等间距焊接在板元支撑架14上,各换热板管15之间装有填料16;各换热板管15的上端通入介质入口管20,并通过介质入口6与介质入口总管17连接,各换热板管15的下端通入介质出口管21,并通过介质出口11与介质出口总管18连接;
其中,所述的填料16为聚碳酸亚细亚乙酯填料。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中,每组组合板元9中的板管15与其相邻的上方和下方的一组换热元件9中的相邻的两板管15的中心线对齐;。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组合板元9安装时由介质入口侧向介质出口侧倾斜1~2°。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对称结构:出风口1与引风机2设在箱体顶部中间,在箱体两侧设有对称的进风口10,在两个进风口10处设置带有喷淋系统所述组合板元9,由对称安装的挡水板3将引风机2与组合板元9隔开,两介质入口总管17与介质入口总管连接管22连通,两介质出口总管18与介质出口总管连接管23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40664A CN101629789A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40664A CN101629789A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9789A true CN101629789A (zh) | 2010-01-20 |
Family
ID=4157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40664A Pending CN101629789A (zh) | 2008-07-17 | 2008-07-17 |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2978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786A (zh) * | 2014-11-11 | 2015-03-25 | 陕西优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蒸发冷凝式一体化冷水机组 |
CN105546670A (zh) * | 2016-01-28 | 2016-05-0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631651A (zh) * | 2017-09-30 | 2018-01-26 | 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塔内换热器 |
CN111921220A (zh) * | 2020-06-22 | 2020-11-13 | 苏州硕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物料冷却后为固体物料的冷却回收处理方法 |
CN113739599A (zh) * | 2020-05-28 | 2021-12-0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系统 |
-
2008
- 2008-07-17 CN CN200810040664A patent/CN101629789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6786A (zh) * | 2014-11-11 | 2015-03-25 | 陕西优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蒸发冷凝式一体化冷水机组 |
CN104456786B (zh) * | 2014-11-11 | 2017-05-17 | 陕西优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一体化空调机组 |
CN105546670A (zh) * | 2016-01-28 | 2016-05-04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546670B (zh) * | 2016-01-28 | 2019-07-30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窗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7631651A (zh) * | 2017-09-30 | 2018-01-26 | 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组合式塔内换热器 |
CN113739599A (zh) * | 2020-05-28 | 2021-12-0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却系统 |
CN111921220A (zh) * | 2020-06-22 | 2020-11-13 | 苏州硕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气体物料冷却后为固体物料的冷却回收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56043B (zh) | 板壳式非饱和蒸发冷凝设备 | |
CN205425941U (zh) | 一种卧式降膜蒸发器的布液器 | |
CN101629789A (zh) | 填料组合板元非饱和蒸发式散热器 | |
CN201740319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1277817Y (zh) |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205261805U (zh) | 基于分离式热管预冷的蒸发式冷凝装置 | |
CN209672658U (zh) | 一种曲面板片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5957552U (zh) | 水风复合冷却式冷凝器 | |
JP3789815B2 (ja) | 高温再生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冷温水機 | |
CN201285231Y (zh) | 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201285232Y (zh) | 一种板式蒸发冷却器 | |
CN209801852U (zh) | 一种立式降膜吸收器及第二类双级吸收式热泵 | |
CN116294674A (zh) | 换热器、冷凝器以及制冷设备 | |
CN202915764U (zh) | 一种横流板与翅片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 |
CN101619878B (zh) | 水膜式空调机及其所用室内换热器 | |
CN1140762C (zh) | 双重热交换高效复合型冷却塔 | |
CN200941018Y (zh) | 立式管内非饱和蒸发直接冷却设备 | |
CN214537466U (zh) | 一种干湿复合冷却塔 | |
CN106871500A (zh) | 一种板式蒸发式冷凝器 | |
CN210425650U (zh) | 表面肋化管降膜蒸发冷凝器 | |
CN210773522U (zh) | 一种顺流式蒸发凝汽器 | |
CN202915763U (zh) | 一种横流翅片管式与高效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 |
CN201837272U (zh) | 斜置波纹管蒸发空冷器 | |
CN203203424U (zh) | 低位通风式蒸发冷却塔装置 | |
CN113483506A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