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5414B -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5414B
CN101625414B CN2009100911598A CN200910091159A CN101625414B CN 101625414 B CN101625414 B CN 101625414B CN 2009100911598 A CN2009100911598 A CN 2009100911598A CN 200910091159 A CN200910091159 A CN 200910091159A CN 101625414 B CN101625414 B CN 101625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grid
grid
merger
data
adjac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1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5414A (zh
Inventor
扈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URBAN WEATH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URBAN WEATH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URBAN WEATH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URBAN WEATH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to CN2009100911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25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25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5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54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所述装置包括: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雷达栅格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融合数据的生成、显示及分析速度。

Description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信息技术、多普勒雷达技术的应用以及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间信息科学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促使气象工作者认识到空间信息技术对天气及气象业务工作的重要作用。一些气象地理信息系统(可参见应用气象学报2005年8月第16卷4期,547到553页,刘品高、江南、谭萍等所著的《气象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相继应运而生,并在气象资料处理及分析中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高时间分辨率天气预报产品的需求剧增,为了保障一些重大社会活动的安全运转,减轻其受恶劣性天气条件的影响,各种天气预报技术和手段在新一代探测技术的支撑下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下面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World Weather Research Programme)发起的国际天气预报示范项目FDP(Forecast Demonstration Project),已在近几届奥运会期间做了示范性运用,目的在于检验各种预报产品对奥运气象安全保障的功能和效果,根据用户反馈的需求改进预报技术,提高预报产品的质量;可参见以下文档:
(1)Rothfusz,L.P.,M.R.Mclaughlin and S.K.Rinard.An Overviewof NWS Weather Support for the XXVI Olympiad.Bull.Amer.Meteor.Soc.,1998:79(5),845-860.
(2)Johnson,J.T.,M.D.Eilts,D.Ruth,W.Goodman and L.P.Rothfusz.Waming Operations in Support of the 1996Centennial Olympic Games.Bull.Amer.Meteor.Soc.,2000:81(3),543-554.
(3)Linda Anerson-Berry,etal.The Societal,Social,and EconomicImpacts of the World Weather Research Programme Sydney 2000 ForecastDemonstration Project(WWRP S2000 FDP).Weather and Forecasting,2004:19(2),168-178.
(4)Elly Spark.Report on Weather Services for the Sydney 2000 OlympicGames.2002.
在WWRP提供的FDP产品中,许多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采用了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对灾害性天气有较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可参见气象科技2006年9月34卷(4期),第509到512页,李书严、李伟、王京丽所著的《网上雷达回波经纬度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建立》一文)。
美国国家强风暴试验室开发的预警决策保障系统WDSS(WarningDecision Support System)也是WWRP提供的FDP产品之一,它应用雷达等观测数据,在10分钟或5分钟一次雷达观测的基础上,对每个回波单体进行编号,并根据其前期移动和发展,外推其未来的显示,可参见上述文档(3)。
其它的一些利用雷达观测数据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例如,美国的TITAN(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Tracking,Analysis and Nowcasting)、AN(Auto-Nowcaster)及英国的GANDOLF(Generating Advanced Nowcastsfor Deployment in Operational Land-surface Flood)等具有类似的雷达回波的处理机制及应用(可参见上述文档),用于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及预报预警。
这些软件产品尽管能较好地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变化,由于没有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复杂下垫面状况的城市地区空间范围内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无法即刻得出准确的空间圈定和定量估算。对一些重大活动场所及重点目标物的气象安全保障服务,许多测定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判断及处理,这无疑延缓了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及有效利用。当然,也有一些可以变通的作法,比如悉尼奥运会期间采取的专门场馆预报,可参见上述文档(4),就对固定场馆的地理位置预先做了标定,这种方法能满足一些重大活动的临时性应急要求,但对城市气象安全防范则意义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能够提高融合数据的生成、显示及分析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
A、提取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B、对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
B2、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将该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进行步骤B3;否则直接进行步骤B3;
B3、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返回步骤B2;否则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所述步骤B2里,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雷达栅格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扫描单元、判断单元和归并单元;
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以及当收到继续扫描指示时,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否则指示归并完成;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发送归并指示;否则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所述归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并指示将所述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并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面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保存后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单元按照预定顺序扫描可以但不限于是指所述扫描单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扫描;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气监测系统,包括: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存储装置和天气监测装置;
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每隔一预定时间提取一次提取雷达栅格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每当所述融合模块归并完成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保存所述融合模块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所述天气监测模块用于设定作为监测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监测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监测目标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从而监测预定监测目标的天气。
进一步地,所述的天气监测系统还包括:
天气预警模块,保存预警条件,用于设定作为预警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预警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预警目标的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当该回波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或当回波形态满足所述预警条件时,进行预警。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扫描单元、判断单元和归并单元;
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以及当收到继续扫描指示时,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否则指示归并完成;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发送归并指示;否则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所述归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并指示将所述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并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面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保存后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单元按照预定顺序扫描可以但不限于是指所述扫描单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扫描;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本发明的方案采用空间数据融合手段及方法,结合空间信息和新一代雷达技术的长处,是一种既能体现雷达资料的高时间分辨率特性,又能准确进行空间定位分析及模型演算的融合雷达与地理信息的技术方案;将不含有“完整地理信息”的雷达数据融合到对地理信息有严格要求的GIS系统中,雷达数据从现有格式转化为能被GIS平台管理、利用、分析的矢量面数据格式,因为矢量面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里面显示及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兼容的数据。经过这样处理融合数据的生成、显示及分析速度将大大加快。融合后的信息包括空间位置、空间体拓扑、空间体地图投影及可供空间计算操作的空间关系描述。雷达数据融合后,即可对这类实时探测的数据按空间数据操作的要求进行相关空间统计分析及空间数值演算,其意义是相当明显的,尤其对于气象灾害的监测、甚至进一步的预警更是如此。将雷达数据融合进地理信息系统,这样就能在空间算子的支持下,比较精确地推算出高影响天气,比如雷暴、冰雹、大风等对城市地区,尤其是人口比较集中、经济实体聚集的大都市区的冲击及影响情况,比如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的支持下,能测算高影响天气对某一固定地点的影响从几点几分开始,到几点几分结束,影响的程度怎么样,强度有多大,并结合下垫面特征(人口、经济、自然状况),判断出是否会引发灾害事件,成灾的几率多大,影响面多大,以及损失多大,等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栅格-网格的对应转化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相邻两个同级栅格归并的对应图示;
图4是传统的“脱皮”方法的栅格矢量数据处理结果的对应图示;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雷达栅格数组按边界(无形变)提取多边形同值区域的对应图示;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达栅格数组排列及数据处理扫描方式的对应图示;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情况1”时的处理过程的对应图示;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情况2”时的处理过程的对应图示;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情况3”时的处理过程的对应图示;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情况4”时的处理过程的对应图示;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情况5”时的处理过程的对应图示;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边形点集的点的排列方式的对应图示;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数据融合的灾害性天气“点目标”监测图文对应功能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数据融合的灾害性天气“线目标”监测图文对应功能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数据融合的灾害性天气“面目标”监测图文对应功能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雷达历史数据信息回放及外推变化功能实现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目标可视化预警信息显示功能实现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查询及判断功能实现流程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分析(已知的和2小时推算)及预警显示功能实现流程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功能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雷达实时观测图像,尤其是高影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雷达图像,在图上、地理空间上、空间分析上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融合,在数据融合的基础上进行以空间几何体的分析计算为特征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原则上监测的目标包括一切点、线、面目标,在数据融合基础上的预警技术针对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对雷达回波的外推结果,作图形(可视化)显示、针对“点、线、面”目标的叠置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根据0到2小时的外推结果反映到重点监测目标的情况,产生预警信息;预警和监测在功能上具备自动机特性(自动判断雷达回波图像,融合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自动监测、报警),即具备事务性处理能力;具备机助制图能力,即自动输出监测形势图、预警图示等。
本发明中提出了雷达图像(即栅格格式)数据与矢量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技术规范、方法及标准,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技术标准。雷达回波单体处理结果充分与融合数据兼容,并能进行相应的空间统计计算分析,即处理结果具有良好兼容性能。为了便于该技术能得到气象部门的认可,并能在气象部门产生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除了在界面及操作上符合气象专业人员的使用习惯和要求,在可视化上,图像更加直观、真实,并适当加入部分图形自动机功能等,即技术功能设计合理、界面清晰、操作符合气象业务人员使用习惯。为了整合现有的基础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原则上以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为目的,可对原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提供更高质量的处理结果和数据。在技术上面临海量数据处理、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流程充分考虑了算法效果和效率。
现有雷达数据的存储格式是栅格格式,数据采取大数组的排列方式,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栅格格式的数据转化为能参与空间运算的矢量数据,其矢量数据的空间体类型可为面几何体,雷达数据在显示上可按分段(范围)回波值(也可称为回波等级),从统一的色带显示分级回波区域,这种需求方式在GIS系统中直接体现为面专题显示,所以需要将雷达栅格转换为矢量面数据。
为了从功能上即保持原来的显示方式的兼容性,又能达到数据空间融合的目的,按照常规的思路,最普通的将栅格转换为矢量的方法是将单个栅格点转成单点水平宽(东西方向)、南北高的网格,网格中心为栅格点的原点,该网格为一正方形区域,其与栅格点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这种转换方式的结果是每个栅格点都对应一个相应的正方形网格,由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转换时只需批量处理就行,实现简单,但是这种数据融合方案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雷达数据的单图大小(行列)一般可达到300*300的栅格点(按单机多普勒一百多公里的探测距离,1公里的分辨率测算),如果是多个雷达拼图,其栅格点可达到600*600的程度(比如,北京-塘沽-石家庄雷达拼图),如此大的数据(尽管数据文件存储一般不超过400K),但是按照“网格化”思路,将生成最少90000个网格点(300*300),一方面任何地理信息平台在生成9万个正方形多边形时,都将花费大量的机时,即使除去没有回波值(0)的栅格点,其生成正方形网格的时间还是相当可观的,例如,经测试程序验证生成1万个正方形网格,大约需10秒,而一般强天气中的雷达回波,以反射率因子为例,有回波的栅格点比率几乎在4到5万/600*600左右,所以从数据生成上,该融合方法不成立;
(2)在GIS平台中“大量”的网格多边形的存在,使得图形显示刷新异常缓慢,从显示的要求出发,该方法也不可行;
(3)在空间运算分析上,即使一般的叠加分析,都要采用一对多的叠加运算,运算量会很大,因此,该方法不能满足空间运算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A、提取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B、对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鉴于以上分析,本实施例中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所进行的栅格归并的数据融合技术如图3所示,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用于接收雷达栅格数据,将回波等级相同的栅格归并为一个区域,这样操作无疑将大大减少生成的多边形区域的数量。
注意本实施例的数据融合在方法上与通常的栅格到矢量的转换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就以图4中所示的传统的“脱皮”方法为例,它就是将矢量边界经过脱皮处理后,按原来的矢量点勾画成线;而本发明的数据融合将保证原始的雷达观测数据在空间上不产生大的形变,因此不是以栅格点中心连线来提取出同级回波区域,比如图5所示的例子中,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是将所述雷达栅格数组按边界(无形变)提取出3个多边形同值区域,因为融合结果没有发生几何形变及位置偏移,所以融合后可以降低数据误差。由于采用的是大地平面坐标系,所以融合后没有空间误差。同时,可以看出原来的20个可能的“网格”正方形缩减为3个多边形区域,经过这样处理融合数据的生成、显示及分析速度将大大加快。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中可以但不限于按照现有技术实现,该步骤是将“无完整空间信息”的雷达数据从栅格矩阵排列格式转换成具有地理坐标、投影显示方式并保证一定坐标转换精度的矢量面格式。配准的方法是首先保证地图投影一致,本实施例是保证地图投影为平面坐标系,距离单位为米,然后从雷达图的左上角开始坐标配准,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后还包括,显示雷达栅格数据时,除有回波强度的单体外,其余显示为透明。
本实施例中,进行步骤B后,可将较多的规则雷达栅格数据转换成能被GIS系统识别、处理、利用的,数量较少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矢量多边形面数据;从而提高显示速度、提高空间分析的效果及便捷性;这些矢量面数据进一步能作为空间场数据参与空间计算,并作为灾害性天气监测及预警技术实现的基础。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如图1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B1、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
B2、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将该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进行步骤B3;否则直接进行步骤B3;
B3、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返回步骤B2;否则结束。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顺序可以但不限于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相应的,所述步骤B2里,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回波值“仅左右一致”、“仅上下一致”、“左右、左上、上下一致”、“左右、上下一致,而左上不一致(岛)”的情况;即判断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实际应用时,所述预定顺序改变时,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时的情况也会相应改变,可根据上文类推。
由于同级回波点的相邻接、相连通等空间位置关系各异,可以采取下面(1)到(5)的情况加以甄别并进行归并,生成雷达回波同等级区域的矢量面数据,该类数据能被GIS系统识别、利用,并在空间分析等算子的支持下供监测及预警模块使用。
(1)情况1:如图6所示,如果当前栅格V[i,j]=0,即无回波值,也就不生成雷达区域,扫描时判断左边区域的回波等级与当前栅格的回波等级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将两者归并,归并过程如图7所示,多边形区域A1的结点集中的点a1被点b1替换,点d1被点c1替换(水平对齐)。
(2)情况2:如图8a所示,左边区域的回波等级与当前栅格的(栅格点)回波等级不一样,但上边区域与当前栅格的回波等级一致,将该当前栅格V[i,j]与多边形区域A2归并,归并过程为:用点b2替换点a2,将点c2插入多边形区域A2的点集;如果如图8b所示,点d2与点d2’在水平线上,将点d2插入所述点集,否则(点d2’与点d2在一条垂直线上,垂直对齐),用点c2替换点d2
(3)情况3:处理有“岛”的区域归并情况。如图9所示,环状多边形区域A3,当扫描到当前栅格B3时,当前栅格B3的回波等级与多边形区域A3在左和上两个方向相邻,将当前栅格B3与A3归并后将出现一岛区域C3,这时,归并算法过程描述如下:假设当前栅格为V[i,j],如果V[i-1,j-1]的等级不等于V[i,j]的等级,同时当前栅格的左栅格(V[i-1,j])及上面栅格(V[i,j-1])的等级与V[i,j]的一致,即可判断V[i,j]在左边、上面与多边形区域A3归并后将生成岛区域C3,归并过程为:从多边形区域A3的结点集中剔除点a3、点a3’、点c3’、点d3’、点a3、点d3后,将其标记为多边形区域A3的“第一结点集”,将多边形区域A3的第一结点集的点b3替换为点c3(点b3和点c3水平对齐),如果点d3和点d3”垂直对齐,用点d3”替换点d3,否则,将点d3加入多边形区域A3的第一结点集。重新生成多边形区域A3的第二结点集,将点a3、点a3’、点c3’、点d3’等依次加入第二结点集,将第二结点集加入多边形区域A3的线簇,形成带有岛结构的区域C3
(4)情况4:如图10所示,当前栅格V[i,j]的左边、左上、上三个方向均为同一等级区域,等级与V[i,j]等级一致,即不存在岛的情况下,归并过程为:在多边形区域A4的点集中用点b4替换点a4,删除点d4,将点b4插入点a4之后,如果点c4与点c’4水平对齐,插入点c4,否则(垂直对齐),用点b4替换点c4
(5)情况5(连通区域归并):如图11所示,当前栅格V[i,j]的左边区域A5的等级与V[i,j]一致,上边区域C5的等级与V[i,j]一致,左边区域A5与上边区域C5为两个独立区域,这时除了要归并V[i,j],还应将左边区域A5与上边区域C5合并为一个区域,将两者连通为同一区域,归并过程如下:在左边区域A5的点集中,用点b5替换点b5’,随后插入点c5,如果点d5与点d5’水平对齐,将点d5插在点c5之后,否则将点d5’插在点c5之后(本实施例中多边形点集的点的排列按逆时针排列,如图12所示,区域A5的点集中点的排列为点a5→点b5→点c5→点d5→点e5→点f5)将点a5”插入点d5’之后,将点a5’插入点a5”之后,等等,最后将区域C5从生成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集中清除。
实际应用中,不限于按照从上到下,自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扫描判断,如果按照其它顺序进行扫描,则进行归并时可以参照上述情况(1)到(5)来相应进行归并。
当实际应用时,可以按照雷达栅格数据的传输频次,不断进行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比如每6分钟重作一次处理。
实施例二,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雷达栅格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模块如图1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扫描单元、判断单元和归并单元。
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以及当收到继续扫描指示时,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否则指示归并完成;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发送归并指示给所述归并单元;否则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所述归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并指示将所述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并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面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保存后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描单元按照预定顺序扫描可以但不限于是指所述扫描单元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扫描。
相应的,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回波值“仅左右一致”、“仅上下一致”、“左右、左上、上下一致”、“左右、上下一致,而左上不一致(岛)”的情况;即判断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具体包括实施例一中的5类情况。同样的,实际应用中,所述扫描单元不限于按照从上到下,自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扫描判断,如果按照其它顺序进行扫描,则合并单元进行归并时可以参照上述情况(1)到(5)来相应进行归并。
实施例三,一种天气监测系统;本实施例的天气监测系统实现基于实施例一和二中的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技术方案之上的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功能、空间统计功能实现;可进一步集成天气监测及预警功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雷达图像融合数据原则上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及方法显示处理,所以空间数据组件全权进行数据的处理、分发等事务功能,数据存储在本地网络服务器上,可采用C/S框架结构。
所述天气监测系统包括实施例二中的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存储装置和天气监测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气预警装置。其中,天气监测模块和天气预警模块是在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所处理完的融合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的。
其中,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每隔一预定时间进行一次融合,该预定时间可以和每次雷达数据刷新的周期一致。
即:
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中的所述提取模块每隔一预定时间提取一次雷达栅格数据;相应的,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而融合模块则会得到一批矢量面多边形区域数据。
所述存储装置每当所述融合模块归并完成后(比如所述扫描单元指示归并完成,也可由其它单元或模块来指示)时,保存所述归并单元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所述存储装置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保存各次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所述天气监测模块用于设定作为监测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监测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监测目标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从而监测预定监测目标的天气。
所述天气预警模块保存预警条件,用于设定作为预警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预警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预警目标的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当该回波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或当回波形态满足所述预警条件时,进行预警。
在本实施例中,融合后的雷达等级回波矢量多边形面可以与表征地物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从而可以判断一定时间范围内,这些地物目标受高影响天气的影响情况,比如高速路那些路段降雨量最大,那些容易出涝灾的地方的降雨情况怎样;还有,高压输电线上的积雪会达到多大,是否超过输电线的承重能力等等。
本实施例中,在得到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后,所述天气监测模块和天气预警模块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实现监测/预警。
系统会多次引用数据融合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初始化后,即刻自动调入融合数据,融合数据可随图形操作而放大、缩小、平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天气监测装置可以针对一定空间范围(对应回波单体,按1KM×1KM的空间尺度度量)的回波值(气象要素)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累计,如时间段内平均强度、最大强度、最小强度等;
所述天气监测装置的监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任几项:
受灾害影响强度是否逼近警戒线;给出受影响人口分布情况;目前的强度是否威胁到监测目标(可以按经验测算,以往这种情况下是否已经致灾,接近致灾程度);是否需要作出预警信息。
所述天气监测装置的可以任意添加、删除、修改受监测目标及相关信息,包括图形、属性及相关联内容;还可以机助生成灾害性天气监测形式图,图形内容包括强度分布(强度等级)、重点监测目标及分布、当前强度分布、部分文字描述信息等。
所述天气监测装置可以具体包括点目标监测模块、线目标监测模块、以及面目标监测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信息回放及外推模块。
(1)所述点目标监测模块用于显示点目标对应的图文(属性)信息。
如图14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点目标监测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点目标监测模块在“目录树”(树框等形式)中列出所要监测的点目标的类别(一级),本实施例中所述类别可以但不限于包括:重点保护目标、重要场馆、重要路口及立交桥(容易发生内涝导致交通堵塞处)、重点活动场所保护场所(“人员比较集中的、大的”超市、商贸聚集地点、旅游景点等)等;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述类别。
各类别下面分别列出该类别所包括的点目标的名称,比如重要路口及立交桥这一类别下有“紫竹桥”、“为公桥”等。当用户通过点击“点目标名称”在地图中定位出该点目标,或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该点目标时,所述点目标监测模块通过点目标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关联,在属性表中列出与该点目标有关的属性信息、目标的监测状态及预警状态信息等。通过“点在面上”空间查询操作,找到点目标所在的“栅格”,通过所在“栅格”信息查询当前雷达回波值(反射率因子等)、观测要素值信息(插值对应结果)。
(2)所述线目标监测模块用于显示线目标对应的的图文(属性)信息。
如图15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线目标监测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目标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城市重要交通线路(环路、高速路、交通要道)目标;所述线目标监测模块在“目录树”(树框等形式)中列出所要监测的线目标的类别(一级),在该类别下面列出每一线路的路段名称,比如“京石高速路(北京段)”。
当用户通过点击“路段名称”在地图中定位出该路段,或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该路段时,所述线目标监测模块通过目标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关联,在属性表中列出与该路段有关的属性信息(路段起始地点、终止地点、路段长度)、目标的监测状态及预警状态信息等;以及计算路段目标中心点,通过“点在面上”空间查询操作,找到点目标所在的“栅格”,通过所在“栅格”信息查询该中心点所代表的路段所处栅格的雷达回波值、观测要素值信息(插值对应结果);另外还可以获得线目标空间体对象,通过线目标空间实体计算,得到线段的长度等空间信息,并列出。
(3)所述面目标监测模块用于显示面目标对应的的图文(属性)信息。
如图16所示的流程图,面目标监测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面目标监测模块在“列表”(列表框等形式)中列出(面)区域名称,比如“中关村高新技术区”。当用户通过点击“区域名称”在地图中定位出该区域,或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该区域时,所述面目标监测模块通过目标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关联,在属性表中列出与该区域有关的属性信息(区域的人口总量、GDP总量、区域类型)、区域的监测状态及预警状态信息等;通过面目标与“栅格”图层的OVERLAP分析,列出区域目前的雷达回波值分布情况——可用图形显示效果(加亮并在顶层显示)加文字信息(最大回波、最小回波)、观测要素值信息(最大、最小、平均等统计信息);另外还可以获得面目标空间体对象,通过面目标空间实体计算,得到线段的面的面积等空间信息,并列出。
(4)所述信息回放及外推模块用于进行信息回放及外推变化(整个图幅范围)。
如图17所示的流程图,所述信息回放及外推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信息回放及外推模块主要显示两类数据,一是实际观测的数据,二是雷达回波数据;将这些由时空模型算法加工、处理并存储在时空数据库中,当指定回放及外推时段的起始时刻、终止时刻后,从时空数据库中查出该时段5到10分种间隔排列的时空数据(在当前时刻以前的是实测数据,以后的是外推数据),动态地按一定时间间隔或手动操作后显示在地理信息地图上;雷达回波数据对应到“栅格区域”,通过回波值的不同,按1到10秒的显示间隔使“栅格区域”前景色发生动态变化;时间需要指定某一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在本实施例中,“开始时刻”可为“当前时刻以前或以后时刻”,但“以后时刻不超过2小时”(按0到2小时的标准要求);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天气预警装置根据已经发生的结果和强度结果,判断是否达到一定的预警等级,是否应该发出预警预报;
如某一天气过程被界定为对城市造成高影响结果的灾害天气过程,需要对5到10分钟的雷达观测数据(原始数据、处理结果数据等)进行记录,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时空数据的管理模型,将雷达数据按时间序列存入存储装置——比如数据库中,这样所述天气预警装置可在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查询及检索,即查询某一时刻的雷达图,某一时段到另一时段的雷达序列图。模型能实现对数据的良好管理,便于实施对数据的提取、处理、结果存储。
所述天气预警装置的预警包括:
(a)针对“点目标”的预警;
(b)针对“线目标”的预警;
(c)针对“区域目标”的预警;
预警是监测的后续动作,当监测或短时临近预报程序(以自动机形式运行)识别到受监测目标在当前和未来(0到2小时)的强度达到或符合预警等级要求后,发出预警信号,并提请相关人员注意;
所述天气预警装置的预警目标可以与监测目标保持一致,监测目标的添加、删除、修改同样导致预警目标的添加、删除及修改;
所述天气预警装置还可以机助生成灾害性天气预警形式图(可打印、保留其它图片格式等),内容包括0到2小时以后的强度分布(累计强度)、预警目标分布及文字描述等内容,可考虑对形式图进行适当的编排处理。
所述天气预警装置可以具体包括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显示模块、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查询及判断模块、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分析及预警显示模块、以及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
(1)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空间目标的可视化的预警信息。
如图18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显示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显示模块遍历空间目标,根据监测目标(点、线、面)对应雷达数据“栅格区域”的现有的回波值及0到2小时的推算结果,测算累加值是否会达到预定的预警程度,如果是,则计算预警等级并发出相应等级的预警提示信息,以及给出距离警戒程度的时间、累计量;否则测算下一个空间目标;可随需要更改预警标志。
(2)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查询及判断模块用于查询及判断空间目标预警信息。
如图19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查询及判断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以暴雨为例。所述空间目标预警信息查询及判断模块以N小时的累计降水量作为判断是否达到预警的程度及划分预警等级的指标,那么,累计值=当前N-2小时的累计降水量+2小时后的累计降水量,其中2小时的累计降水量是推算的值,包括观测值一样,都需要从时空数据库中读取,从时空数据库中查询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其中起始时刻为距离当前时刻以前(N-2)小时的时刻,终止时刻为距离当前时刻以后2小时的时刻;最后,根据计算的结果,依据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判断是否需要发出预警信息,并划分预警等级。
(3)所述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分析及预警显示模块用于对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进行分析(已知的和2小时推算)及预警显示。
如图20所示的流程图,所述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分析及预警显示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强天气过程移动路径分析及预警显示模块显示一定时间段范围内(终止时间不超过当前时刻后2小时),强天气的轨迹变化过程(有监测标志),轨迹图中每个拐点选用每个观测时刻图(5到10分种一次的雷达观测回波图或外推图)的强回波中心——对应“栅格区域”中心,以及回波影响范围,然后以回波中心为原点,回波影响范围为半径绘制圆,将上个拐点的回波中心与当前的强回波中心连接成线,并配上每个拐点处的有关强度(降水量等)、移动到拐点处的时间(当前回波图观测或外推时刻)等信息,用一定的颜色表示已经移动过的轨迹(点和线,比如用绿色),将要(预警)移动到的轨迹(点和线,比如用红色)。
(4)所述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监测及预警目标。
如图21所示的流程图,所述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的功能描述及实现步骤:
所述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可用于增加新的监测及预警目标,包括点、线、面空间实体,实体目标已经存在相关图层中,增加新的监测(及预警)目标,更改前段界面及显示,必须增加相应的补充信息,需要将属性数据表中的监测预警标志设置为1(接受监测预警);当目标的回波值超过一定的阈值,即出现强回波就表明有大的天气系统出现,另外还可从回波的形态来判别,比如弓形回波。
所述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还可用于修改监测及预警目标相关内容:修改属性数据表中的属性信息、移动目标的空间位置;
所述监测及预警目标管理模块还可用于删除监测(及预警)目标,更改前段界面及显示,将某一目标删除,需要将属性数据表中的监测预警标志设置为0(不接受监测预警),以后该目标的监测预警标志还可恢复。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
A、提取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B、对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步骤A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其中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B2、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将该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进行步骤B3;否则直接进行步骤B3;
B3、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返回步骤B2;否则结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2里,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4.一种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雷达栅格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扫描单元、判断单元和归并单元;
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以及当收到继续扫描指示时,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否则指示归并完成,其中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发送归并指示;否则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所述归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并指示将所述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并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保存后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7.一种天气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存储装置和天气监测装置;
所述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装置包括:
提取模块,用于每隔一预定时间提取一次雷达栅格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雷达栅格数据进行基于GIS底图的空间坐标配准及投影转换;
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进行扫描,将回波等级相同的相邻栅格归并为一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归并完成后得到若干个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所述存储装置用于每当所述融合模块归并完成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保存所述融合模块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
所述天气监测装置用于设定作为监测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监测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监测目标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从而监测预定监测目标的天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气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天气预警模块,保存预警条件,用于设定作为预警目标的地物,并以点、线、面中的一或多种表征所述预警目标;以及将所述存储装置中保存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与表征监测目标的点、线、面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所述预警目标的一段时间内的回波值,当该回波值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或当回波形态满足所述预警条件时,进行预警。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天气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模块具体包括:
扫描单元、判断单元和归并单元;
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按预定顺序扫描所述转换模块得到的雷达栅格数据,将扫描的第一个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以及当收到继续扫描指示时,判断是否还存在未扫描的栅格,如果是则按照所述预定顺序扫描下一个栅格,将该栅格作为当前栅格并发送给所述判断单元;否则指示归并完成,其中所述预定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如果是则发送归并指示;否则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所述归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归并指示将所述当前栅格归并进该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并保存归并后得到的矢量多边形面区域数据;保存后发送继续扫描指示给所述扫描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气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周边是否存在与该当前栅格回波值相同的相邻区域是指:
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当前栅格和该当前栅格的相邻区域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左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仅和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左上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
当前栅格的回波值和左侧及上侧相邻区域相同,和左上相邻区域不同。
CN2009100911598A 2009-08-11 2009-08-11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1598A CN101625414B (zh) 2009-08-11 2009-08-11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1598A CN101625414B (zh) 2009-08-11 2009-08-11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5414A CN101625414A (zh) 2010-01-13
CN101625414B true CN101625414B (zh) 2011-11-16

Family

ID=4152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11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5414B (zh) 2009-08-11 2009-08-11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25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424B (zh) * 2011-05-12 2013-04-17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CN102565881A (zh) * 2011-12-31 2012-07-11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气象业务系统中的告警方法和装置
CN102798370B (zh) * 2012-06-26 2014-0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雷达网指定高度层作用范围的面积测量方法
CN104008108A (zh) * 2013-02-26 2014-08-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 Gis地图栅格化处理方法、装置及投诉处理方法、系统
CN103595974B (zh) * 2013-12-01 2016-09-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面向城域的视频地理信息系统及方法
CN104050518B (zh) * 2014-07-04 2017-02-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电网对流致灾大风预警方法
CN104734786B (zh) * 2015-03-03 2017-03-01 刘运成 基于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指定高度层覆盖面积测量方法
CN104680153B (zh) * 2015-03-13 2018-03-2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识别农田的扩张类型的方法
CN104991145A (zh) * 2015-07-17 2015-10-21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气电场仪和雷云移动的雷电预警方法
CN105738873B (zh) * 2015-11-16 2018-05-08 象辑知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天气雷达回波图像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8603933B (zh) * 2016-01-12 2022-07-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融合具有不同分辨率的传感器输出的系统和方法
US10878587B2 (en) 2016-01-26 2020-12-2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lignment of objects to multi-layer grid layouts
CN105912640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成都嘉泽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监测gis信息传输方法
CN105913363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成都嘉泽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境监测gis信息传输系统
CN105913365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成都嘉泽兴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环境监测gis信息传输单元
CN106842136A (zh) * 2016-12-30 2017-06-13 零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结合地理环境对雷达探测结果进行融合处理的方法
CN106709473B (zh) * 2017-01-19 2020-03-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体元的机载lidar道路提取方法
CN106918849B (zh) * 2017-03-13 2019-03-08 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一种道路灾害性天气监测及车辆预警方法
CN107301660A (zh) * 2017-05-31 2017-10-27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用于灾情研判的矢量图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300703B (zh) * 2017-07-27 2020-05-19 华云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数据的组网处理系统
CN110019589B (zh) * 2017-09-06 2022-1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地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171772B (zh) * 2017-12-28 2021-11-19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利用mapGIS、CJKCOOR_Ver和DELF3D提取河流边界的方法
CN110347769B (zh) * 2019-07-09 2021-03-30 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级地图瓦片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76562B (zh) * 2019-07-30 2022-10-11 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偏振雷达天气预测准确性的验证方法
CN113129406B (zh) * 2019-12-31 2024-03-2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62362B (zh) * 2020-02-26 2022-05-06 苏州锐思突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真实孔径雷达的配准和预警算法
CN113298302B (zh) * 2021-05-18 2022-06-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针对疾病预测的不规则形状时空扫描方法
CN113671460B (zh) * 2021-08-20 2024-03-22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银川等.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灾害学》.2006,第21卷(第02期),30-34. *
章孝灿等.GIS中基于"栅格技术"的栅格数据矢量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1,第13卷(第10期),895-90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5414A (zh)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5414B (zh) 雷达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方法、装置,及天气监测系统
Zhu et al. The effect of urban morphology on the solar capacity of three-dimensional cities
Lake et al. Modell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property price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Lake et al. Using GIS and large-scale digital data to implement hedonic pricing studies
Bin et al. Viewscapes and flood hazard: Coastal housing market response to amenities and risk
Ren et al. Developing a rapid method for 3-dimensional urban morphology extraction using open-source data
Ren et al. A novel 3D-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deep learning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high-accuracy building rooftop solar energy poten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density cities
Florio et al. Assessing visibility in multi-scale urban planning: A contribution to a method enhancing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solar energy in cities
Klouček et al. How does data accurac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digital viewshed models? A case study with wind turbines
CN103779808A (zh) 基于LiDAR的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
WO2005098720A2 (en) Forecasting based on geospatial modeling
CN106849353B (zh) 输变电工程环保监测与敏感区域预测系统及方法
Antos et al. The morphology of African cities
CN105068151B (zh) 一种雨团识别及其特征参数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0162582A (zh) 复杂地形下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站智能选址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16227834A (zh)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模型的智能景区数字化平台
Zhang et al. Using street view images to identify road noise barriers with ensemble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geospatial analysis
van Westen 17 G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risk from geomorphological hazards
Kann et al. INCA-CE: a 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 in nowcasting severe weather and its applications
Weldu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sites for housing development using GIS base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in Dire Dawa City, Ethiopia
CN109254290A (zh) 一种天气雷达并行拼图方法及系统
Croneborg et 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 guidance note on how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re created and used-includes key definitions, sample terms of reference, and how best to plan a DEM-mission
Zhang et al. Understanding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onitoring: A perspective from China
CN115620165B (zh) 城市建成区慢行系统设施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Motieyan et al. Quantifying walking capability: a novel aggregated index based on spatial perspective and analy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