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9835A - 导光元件 - Google Patents

导光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9835A
CN101619835A CN200810131871A CN200810131871A CN101619835A CN 101619835 A CN101619835 A CN 101619835A CN 200810131871 A CN200810131871 A CN 200810131871A CN 200810131871 A CN200810131871 A CN 200810131871A CN 101619835 A CN101619835 A CN 101619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ne
guide device
exiting surface
scatter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雨德
林义隆
许朝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31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9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9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9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导光元件与一光源配合使用,并包含一导光框以及一散射材。导光框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斜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框,经由斜面反射自出光面出射。散射材设置于斜面。

Description

导光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导光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笔记型计算机里的触控垫(Touch Pad),其周缘通过一发光模块而发光以助于夜间使用及美观。上述发光模块主要具有一光源及一导光框,光源发出光线进入导光框内,并通过导光框形成一环形的出光面位于触控垫的周缘。
公知的发光模块为了达到均匀的出光,通过加入散光剂于模具内,以射出成型具有散光剂的导光框;然而,目前尚无软件可供设计者针对散光剂进行模拟,以致需要不断尝试不同比例的散光剂来制作导光框,而求得最佳比例,进而大幅增加成本,且散光剂会大量吸收在导光框内的光线,而造成出光量过低。
另外,一种公知的方式为使用咬花的方式来达到均匀的出光,即在导光框上制作咬花;然而,目前的咬花制作仍无法使出光面完全的雾化,也就是使用者往往仍会隐隐约约的看到导光框的内部结构,而让使用者以为有均匀性不佳的问题,另外,咬花也容易造成拉模的问题,而缩短模具的使用期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使用散光剂及咬花的方式而达到均匀出光功效的导光元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散光剂及咬花,进而减少成本,并避免光线被吸收及损坏模具的导光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色,导光元件与一光源配合使用,并包含一导光框以及一散射材。导光框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斜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框,经由斜面反射自出光面出射。散射材设置于斜面。
承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在与出光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斜面,且散射材设置于斜面,使得从入光面入射的光线,不仅经由斜面反射至出光而,且经由散射材散射而使出光面的出光均匀化,使得本发明在不需使用散光剂及咬花的情况下达到均匀出光,进而降低成本、避免光线被吸收及损坏模具。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发光模块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发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之发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3:发光模块
10、30:导光元件
11、31:导光框
111、311:内缘
112、312:外缘
113、313:入光面
114、314:出光面
115、315:斜面
116、316:挡部
117、317:底面
12、32:散射材
2:电子装置
21:显示部
22:主机部
221:构件
A:夹角
L:光源
O: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之发光模块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图1发光模块沿剖面线X-X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发光模块1包含一光源L以及一导光元件10。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多个光源L为例。
导光元件10包含一导光框11及一散射材12。导光框11具有一入光面113、一出光面114及一斜面115。散射材12设置于斜面115,且光源L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113进入导光框11,经由斜面115反射自出光面114出射。由于散射材12设置于斜面115,使光线经过斜面115时产生散射,而均匀化出光面114的出光。
以下更细节地说明导光元件1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框11更具有一内缘111及一外缘112。内缘111形成一中空部O,中空部O可为一穿孔或一开口,在此是以穿孔为例。入光面113位于内缘111,出光面114与斜面115位于外缘112,并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散射材12可例如包含油墨或其它散射材料,散射材料例如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或苯乙烯(PS)。散射材12可为白色,以提高散射效果。散射材12可通过喷涂、涂布或印刷设置于斜面115。散射材12可连续或不连续设置于斜面115上,例如光量较强的区域相对光量较弱强的区域可设置密度更高的散射材12,以均匀化出光。另外,本实施例的导光框11更具有一挡部116突设于出光面114及斜面115之间,在此挡部116是由外缘112突设。挡部116可在形成散射材12的工艺中,避免散射材12溢至出光面114。
本实施例的斜面115与导光框11的一底面117具有一夹角A,本实施例的夹角A为45度,以达到较佳的反射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夹角A亦可因应入光面113及出光面114的相对位置而设计。
另外,本实施例的光源L是以发光二极管(LED)为例,当然,光源L亦可为其它光源,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冷阴极灯管等。光源L相对入光面113设置以得到较佳的入光效果。入光面113可呈弧形,且入光面113的弧形可与光源L的一光强度分布或一发光角度对应设计。
另外,本实施例的导光框11是以封闭状为例,且出光面114呈封闭的环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光框11亦可具有断开处,即非封闭,此态样的出光面呈非封闭的环形,例如C型环。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随着导光框11的形状不同,出光面114亦可不同,例如出光面可为一三角环、方型环或多边形环等。
以下以图4举例说明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模块3。发光模块3包含至少一光源L及一导光元件30。导光元件30具有一导光框31及一散射材32。导光框31具有一内缘311、一外缘312、一入光面313、一出光面314、一斜面315、一挡部316及一底面317。由于散射材32及斜面315的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的散射材12及斜面115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发光模块3主要不同于发光模块1的是,导光框31为弧形,即非封闭,入光面31 3位于外缘312,出光面314及斜面315位于内缘311。如此,光源L发出的光线由入光面313进入导光框31,经由斜面315反射自出光面314,且通过散射材32产生散射而均匀出光面314的出光。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14呈弧形,且其弧形的长度小于外缘312之弧形的长度。
另外,挡部316突设于内缘311,并位于出光面314及斜面315之间。挡部316可在形成散射材32的工艺中,避免散射材32溢至出光面314。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具有发光模块1之电子装置2的示意图,在此是以发光模块1为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亦可以具有发光模块3为例。电子装置2可例如为平面显示装置、行动通讯装置或计算机,本实施例是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
电子装置2包含一显示部21及一主机部22,显示部21与主机部22相互电性连接,显示部21用以显示,主机部22用以操作。其中,主机部22具有一构件221,本实施例的构件221为一触控垫(Touch Pad),构件221遮蔽发光模块1的一部分,在此,构件221是遮蔽发光模块1的中空部O,并露出出光面114,使出光面114所发出的光线能被看见。如此一来,在构件221的周围即形成一均匀的环形出光。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在与出光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斜面,且散射材设置于斜面,使得从入光面入射的光线,不仅经由斜面反射至出光面,且经由散射材散射而使出光面的出光均匀化,使得本发明在不需使用散光剂及咬花的情况下达到均匀出光,进而降低成本、避免光线被吸收及损坏模具。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之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所申请之专利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14)

1、一种导光元件,与一光源配合使用,包含:
一导光框,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及一斜面,该光源发出的光线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框,经由该斜面反射自该出光面出射;以及
一散射材,设置于该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散射材包含油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散射材为白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散射材通过喷涂、涂布或印刷设置于该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散射材连续或不连续设置于该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斜面与该导光框的一底面夹45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导光框更具有一挡部突设于该出光面及该斜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出光面呈环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入光面呈弧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入光面的弧形与该光源的一光强度分布或一发光角度对应设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导光框更具有一内缘及一外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内缘形成一中空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内缘,该出光面及该斜面位于该外缘。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光元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外缘,该出光面及该斜面位于该内缘。
CN200810131871A 2008-07-01 2008-07-01 导光元件 Pending CN101619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871A CN101619835A (zh) 2008-07-01 2008-07-01 导光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1871A CN101619835A (zh) 2008-07-01 2008-07-01 导光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9835A true CN101619835A (zh) 2010-01-06

Family

ID=41513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871A Pending CN101619835A (zh) 2008-07-01 2008-07-01 导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983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76A (zh) * 2011-04-13 2011-11-23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CN106443864A (zh) * 2015-08-13 2017-02-2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07400A (zh) * 2015-11-13 2017-05-2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7390431A (zh) * 2017-08-17 2017-11-2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76A (zh) * 2011-04-13 2011-11-23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源模块
CN106443864A (zh) * 2015-08-13 2017-02-2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43864B (zh) * 2015-08-13 2019-05-1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07400A (zh) * 2015-11-13 2017-05-2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导光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7390431A (zh) * 2017-08-17 2017-11-24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7390431B (zh) * 2017-08-17 2024-02-23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2324B2 (en) Internally illuminated light panel with LED modules having light redirecting devices
CN110914746B (zh) 用于超薄直射式背光的光学透镜
CN101644415A (zh)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组
JP2009043628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照明装置
JP2010239021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
US20150085526A1 (en) Light Guiding Apparatus,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Key
CN102705775A (zh) Led光源模组及其透镜
CN101619835A (zh) 导光元件
CN203162589U (zh) 一种实现超薄led灯具的光学模块
JP5889065B2 (ja)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5285702A (ja) 導光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203273710U (zh) 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
US20140218972A1 (en) Light guiding apparatus and light sourc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6044330A (ja) 発光装置
TWM473114U (zh) 導光環
CN104251460A (zh) 透镜及使用该透镜的光源装置
CN202581126U (zh) Led光源模组及其透镜
JP6012972B2 (ja) 照明装置
CN207661561U (zh) 圆环装饰灯
US20100002447A1 (en) Light-guid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5181131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
CN205956830U (zh) 反射构件和导光结构
CN216556939U (zh) 一种车灯用led导光单元
CN20323124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JP2006044329A (ja) 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