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8255B -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8255B
CN101618255B CN2008101380021A CN200810138002A CN101618255B CN 101618255 B CN101618255 B CN 101618255B CN 2008101380021 A CN2008101380021 A CN 2008101380021A CN 200810138002 A CN200810138002 A CN 200810138002A CN 101618255 B CN101618255 B CN 101618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liquid
control valv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80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8255A (zh
Inventor
崔洪义
刘文成
王振平
王洪权
郝迎格
丘春亮
夏孝明
阮国强
宋先明
于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zhou Coal Mining Co Ltd
Yanzhou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zhou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zhou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zhou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380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8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8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借助液态CO2汽化后产生的压力通过管路将其注入井下火区,利用CO2进行降温和惰化实现防灭火。其系统由液态CO2槽车1、汽化器4、储气罐3、井下输气管路,以及进液和出气的流量、压力、温度控制器件或装置等组成。操作中,通过调整进液控制阀F1、出气控制阀F2、稳压阀FW等,使液态CO2进液与CO2出气的压力、流量、温度符合要求,避免形成冰堵。其防灭火装置由汽化器4、储气罐3、控制箱2、集中显示柜5等构成。本发明解决了液态CO2汽化和避免冰堵问题,灭火效果好,设备投资少,使用方便,经济效益可观。是高效适用的防灭火技术,为煤矿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和巷道火灾开辟新途径。

Description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自然发火防治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二氧化碳防治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防治自然发火的防灭火方法主要有注水、注浆、注凝胶、喷浆堵漏、均压调风、封闭火区等多种。防治井下煤的自燃发火是一难题,人们一直在探索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目前,我国煤矿井下自然发火常用的防灭火方法是采用注氮技术。但矿用氮气灭火设备价格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煤矿井下用注氮工艺防灭火设备价格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灭火效果好、经济、成本低、使用方便、适合煤矿现场灭火实际需要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借助液态CO2汽化后产生的压力通过管路注入火区,利用CO2气体进行降温和惰化防灭火。
系统组成:包括液态CO2槽车、汽化器、储气罐,以及井下输气管路等。
运送液态CO2的槽车,其槽车接口经供液阀接进液控制阀,该阀的出口接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其后接汽化器的汽化管入口,汽化管的出口接储气罐的入口;储气罐的出口经稳压阀后,一路经出气控制阀接CO2出气测控管路,其后经供气阀接井下输气管路;稳压阀之后的另一路经放空阀至大气。
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上设有进液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CO2出气测控管路上设有出气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
汽化器采用水浴式汽化器;由水箱、汽化管和加热装置等构成。汽化管和加热装置置于水箱的循环水中;水箱上设有温度检测器。
储气罐上设有安全阀、声光报警器。
操作方法:
①汽化准备:汽化器水箱加循环水且启动加热装置;把进液高压胶管连接到液态CO2槽车接口上;调整储气罐安全阀设定压力高于1.0Mpa;调整储气罐出口稳压阀设定压力0.6Mpa左右;关闭供气阀;
②汽化操作:
a.打开供液阀,顺序开启并调整进液控制阀、出气控制阀,使部分液态CO2缓慢进入汽化器,然后关闭供液阀;
b.当CO2出气压力检测器检测储气罐的压力达到0.6Mpa后,打开供气阀开始往井下供气,同时打开供液阀;初始阶段,通过调整出气控制阀控制,先小流量供气;
c.待输气管路温度适应CO2气体温度后,调整出气控制阀,同时调整进液控制阀,使气体符合压力、流量、温度要求后,正式给井下用气地点供气。
系统压力根据井下管路阻力调整稳压阀:井下管路畅通时,稳压阀的压力调低、但不要超过下限0.6Mpa;井下管路不畅通时,稳压阀的压力调高、但不要超过上限1.0Mpa。
系统压力、即储气罐的压力,为保证系统压力不低于形成冰堵的临界点压力0.517Mpa,稳压阀的压力调整不低于0.6Mpa。
③一旦形成冰堵,立即关闭进液控制阀,对管路系统检查。
④安全阀动作、声光报警器报警,应调整进液控制阀,减少供液压力;或调整出气控制阀,增加供气流量;也可进液控制阀、出气控制阀同时调整。
⑤井下供气完成,关闭供液阀,打开放空阀,释放管路内残存的CO2;等系统压力降低到0.1Mpa后,关闭汽化器的加热装置,关停循环水流。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的汽化器汽化管入口接汽化控制阀,该阀与进液控制阀配合调整。汽化器的供气调整范围:出气温度0~10℃;出气压力0.6Mpa~1Mpa;出气流量600~1000m3/h。储气罐设双重保护电接点电磁阀。
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及其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和CO2出气测控管路及其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置于控制箱中;进液控制阀、出气控制阀与控制箱组合在一起。增设集中显示柜;其面板上有液态CO2进液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和CO2出气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各显示器通过传感器信号线与各检测器对应连接。
矿用CO2防灭火装置由上述的控制箱、汽化器、储气罐、集中显示柜,及其各控制阀、各检测器等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解决了液态CO2汽化和避免冰堵的关键技术,灭火效果好,使用方便、经济。是一种高效适用的矿用防灭火技术。具体的优点是:
①气体纯度高,CO2含量达100%,不含氧气,有利于火区气体的惰化。
②气体温度低,可控制在0~10℃,能吸收着火点的热量,降低其温度。
③气体比重大,能有效隔离煤体的氧气,使火源熄灭或阻止进一步氧化。
④气体产气量大,可达1000m3/h以上,能快速发挥防治自燃发火作用。
⑤设备投资少,仅为矿用氮气灭火设备的1/5~1/10。液态CO2价格600元/吨,转化为气体为1.2元/m3,与氮气3~4元/m3相比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的方框图。
图3是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集中显示柜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6是蒸汽加热汽化器的结构示意图俯、主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剖面图、汽化管的断面图。
图8是图6中的B-B剖视图、蒸汽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是电加热汽化器的结构示意图主、俯视图。
图中:1-液态CO2槽车、2-控制箱、3-储气罐、4-汽化器、5-集中显示柜、6-透明拉门、7-循环水进水阀、8-水箱、9-液态CO2汽化管、10-循环水出水阀、11-汽化管出口阀、12-蒸汽加热管、13-泄汽孔、14-水箱、15-液位计、16-液态CO2汽化管、17-液态CO2进液管、18-进水管、19-排污管、20-循环泵水管、21-CO2出气管、22-循环水溢流口、23-电加热器、24--电控箱、25-控制面板、F1-进液控制阀、F2-出气控制阀、F3-汽化控制阀、F4-供液阀、F5-供气阀、FA-安全阀、FD-电磁阀、FW-稳压阀、FK-放空阀、FQ-蒸汽阀、FY-压缩空气阀、BJ-声光报警器、Q1-进液流量检测器、P1-进液压力检测器、T1-进液温度检测器、Q2-出气流量检测器、P2-出气压力检测器、T2-出气温度检测器、TQ-温度检测器、LX-传感器信号线、XQ1-进液流量显示器、XP1-进液压力显示器、XT1-进液温度显示器、XQ2-出气流量显示器、XP2-出气压力显示器、XT2-出气温度显示器、DZ-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本发明矿用CO2防灭火工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
在图2中示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流程。矿用CO2防灭火工艺是利用CO2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它借助液态CO2汽化后产生的压力通过管路或钻孔将其注入火区,利用CO2的防灭火性能对火区进行降温和惰化,达到防灭火的目的。液态CO2汽化过程易发生冰堵,防止液态CO2冰堵是技术关键。
基本流程:从运送液态CO2槽车上压出的CO2液体,经过压力、流量、温度控制器件或装置的控制后进入汽化器,在汽化器中用蒸汽或其他方法加热,将其汽化管内流动的液态CO2变成气体。CO2气体经过储气罐储存和供气流量、压力、温度控制器件或装置的控制后,通过井下输气管路输送到用气地点,进行防灭火。CO2的输气管路可利用现成的注浆管。
二.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的系统构成:
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系统构成。主要由液态二氧化碳槽车1、控制箱2、储气罐3、汽化器4、集中显示柜5,以及井下输气管路组成。
①液态CO2槽车1:用于运送和提供液态CO2;槽车接口经进液高压胶管、供液阀F4,接控制箱的进液控制阀F1
②控制箱2:图3示出控制箱2的结构。作为液态CO2供液和CO2供气流量、压力、温度控制装置,其内有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CO2出气测控管路。
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其入口设有接供液阀F4的进液控制阀F1;其管路上装有箱内的液态CO2进液流量检测器Q1、压力检测器P1、温度检测器T1;其后经箱外的进液管路、液态CO2汽化控制阀F3,接入汽化器4。
CO2出气测控管路:其入口设有接储气罐3出口减压稳压阀FW的CO2供气控制阀F2;其管路上装有箱内的CO2气体流量检测器Q2、压力检测器P2、温度检测器T2。其后经箱外的出气管路、供气阀F5接井下输气管路。
流量检测器Q1、Q2采用带信号输出的电磁流量计,压力检测器P1、P2采用带信号输出的压力计,温度检测器T1、T2采用带信号输出的温度计。控制箱采用透明拉门6,且与进液控制阀F1、出气控制阀F2组合在一起,可以方便地进行监视和调控。
③汽化器4:采用蒸汽加热的水浴式汽化器。加热装置为蒸汽加热管。
在图5~8中示出蒸汽加热的水浴式汽化器的结构。主要由水箱8、汽化管9和蒸气加热管12组成。水箱8内加循环水;水箱8上部有循环水进水阀7,其下部有循环水出水阀10。汽化管9和蒸汽加热管12置于水中。汽化管9为两端由横向端管连接的、多根呈蛇形弯曲的星型翅片管成排组合构成。蒸汽加热管12位于汽化管9的下部,为两端由横向端管连接的多根管成排组合而成,管壁上布有泄汽孔13;其入口经蒸汽阀FQ接锅炉蒸汽源。
如图1、8所示,CO2汽化管9的入口接稳压用的汽化控制阀F3,其出口经汽化管出口阀11接储气罐3。水箱8顶部有温度检测器TQ、即温度传感器。
④储气罐3:为低压压力容器;如图1所示,其入口接汽化器汽化管9的出口,其出口经CO2气体减压稳压阀FW后分两路:一路经控制箱2的CO2出气控制阀F2接CO2出气测控管路;另一路经放空阀FK至大气;其顶部有安全阀FA、声光报警器BJ、作双重安全保护的电接点电磁阀FD
⑤集中显示柜5:图4示出集中显示柜面板的结构。其面板上有液态CO2进液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1、XP1、XT1,以及CO2出气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2、XP2、XT2。各显示器通过传感器信号线LX,分别与进液流量、压力、温度的检测器Q1、P1、T1,以及CO2出气流量、压力、温度的检测器Q2、P2、T2对应连接。各显示器采用数码显示。其余有指示灯DZ等。
三.本发明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的操作方法:
①检查系统各部分正常,作好汽化准备:
a.打开水阀使汽化器水箱内水位符合要求且进行循环;打开蒸气阀FQ,使锅炉蒸气进入蒸气加热管12,通过泄气孔13排入水中,加热水和汽化管9;
b.把连接供液阀F4的进液高压胶管接到液态CO2槽车接口上;
c.调整储气罐安全阀FA设定压力略高于1.0Mpa,如:1.2Mpa;调整电接点电磁阀FD的设定压力高于安全阀FA设定压力,如:1.25Mpa左右;
d.调整减压稳压阀FW至设定压力0.6Mpa左右;
e.关闭井下供气阀F5;供液阀F4、进液控制阀F1、CO2出气控制阀F2、汽化控制阀F3处于关闭状态。
②接到往井下供气的指令后,开始液态CO2汽化操作:
a.打开供液阀F4,顺序开启并调整进液控制阀F1、汽化控制阀F3、出气控制阀F2,使部分液态二氧化碳缓慢进入汽化器4;然后关闭供液阀F4
b.当CO2出气压力显示器XP2、出气压力检测器P2显示储气罐3的压力达到0.6Mpa左右后,打开供气阀F5开始往井下供气,同时打开供液阀F4;初始阶段,通过调整出气控制阀F2控制,先小流量供气;
c.待输气管路温度适应CO2气体温度后,调整出气控制阀F2、汽化控制阀F3,同时调整进液控制阀F1,使气体符合压力、流量、温度要求后,正式往井下用气地点供气灭火;
系统供气指标调整范围为:A.出气温度0~10℃;B.出气压力0.6Mpa~1.0Mpa;C.出气流量600~1000m3/h。汽化器4供气的技术指标与之相同。
系统压力、即储气罐3的压力或汽化器4的出气压力,不能低于形成冰堵的临界点压力0.517Mpa,稳压阀FW的压力调整不低于0.6Mpa为宜。
避免生成干冰、形成冰堵的关键是系统压力不低于临界点0.517Mpa。为了保证汽化系统正常运行,要求系统压力必须高于0.517Mpa,系统出口处减压稳压阀FW的设定压力为0.6Mpa,留有一定余量。
往井下输气,供气压力与井下输气管路的阻力大小有关,系统压力根据井下管路阻力进行调整。在井下管路畅通的情况下,调整稳压阀FW以减小放气压力,但不要超过下限0.6Mpa这一指标。如果井下输气管路不畅通,稳压阀FW可以调高到1Mpa,但不要超过上限1Mpa。保证系统压力不低于0.6Mpa、不高于1Mpa,也要靠调节出气控制阀F2、进液控制阀F1来保证。
③一旦形成冰堵,立即关闭进液控制阀F1,对管路系统检查排除故障。
④储气罐3上设有安全阀FA、声光报警器BJ,并有电接点电磁阀FD作双重安全保护。系统压力一旦超过安全阀FA的设定值,储气罐的安全阀FA将动作并有声光报警器BJ报警。此时应调整进液控制阀F1或汽化控制阀F3,减少供液压力;或者调整出气控制阀F2,增加供气流量;也可以供液减压和增加供气流量同时进行调整。
⑤井下注入CO2任务完成后,关闭供液阀F4,打开放空阀FK,释放管路内残存的CO2;等出气压力显示仪表XP2显示系统压力降低到0.1Mpa左右后,关闭加热装置,同时关闭循环水管路的两个阀门,关停循环水流。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加以改进:
1.为了保证系统压力不低于临界点0.517Mpa、避免形成冰堵,在必要时,可以在控制箱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的输出侧,接一个压缩空气阀FY,与压缩空气源连接,以增加汽化开始时的系统压力。
2.进液、供气管路全部采用电控方式。进液控制阀F1、汽化控制阀F3、出气控制阀F2采用电动控制阀,供液阀F4、供气阀F5、放空阀FK采用电磁换向阀。上述各阀的电控操作按钮设置在集中显示柜5上,实行集中控制。
3.不用控制箱2、集中显示柜5、汽化控制阀F3的方案,为本发明防灭火系统构成的简约型式。
4.汽化器也可采用电加热水浴式汽化器,以及其它加热方式。
在图9、10中示出电加热水浴式汽化器的结构。由水箱14、液态CO2汽化管16及其进液管17和CO2出气管21、电加热器23及电控箱24等组成。水箱14外壁上有液位计15、进水管18、溢流口22、循环泵水管20,水箱14底部有排污管19。水箱上有电控箱24,电控箱24控制电加热器23,并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电控箱24的控制面板25上设有温度显示器和调节器。
四.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
由上述的控制箱2、储气罐3、汽化器4、集中显示柜5,以及供液阀F4、供气阀F5、稳压阀FW、放空阀FK等,可构成矿用CO2防灭火的专用设备——矿用CO2防灭火装置。
其中,控制箱2有进液控制阀F1、出气控制阀F2,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上的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1、P1、T1;CO2出气测控管路上的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2、P2、T2。汽化器4附有汽化控制阀F3、温度检测器TQ;储气罐3附有汽化控制阀F3、安全阀FA、声光报警器BJ。汽化器可采用蒸汽加热水浴式、电加热水浴式汽化器,或者其它加热方式。
此外,储气罐3可加双重保护的电磁阀FD。液态CO2进液管路可加接压缩空气阀FY。进液、供气管路的各控制阀可全部采用电控阀实行集中控制。
该装置的供液阀F4、供气阀F5分别与运送和提供液态CO2的液态CO2槽车1、向井下供CO2的井下输气管路连接,即可组成矿用CO2防灭火系统。

Claims (10)

1.一种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借助液态CO2汽化后产生的压力通过管路注入火区,利用CO2气体进行降温和惰化防灭火; 
系统组成:包括液态CO2槽车(1)、汽化器(4)、储气罐(3),以及井下输气管路; 
运送液态CO2的槽车(1),其槽车接口经供液阀(F4)接进液控制阀(F1),该阀(F1)的出口接液态CO2进液检控管路,其后接汽化器(4)的汽化管入口,汽化管的出口接储气罐(3)的入口;储气罐(3)的出口经稳压阀(FW)后,一路经出气控制阀(F2)接CO2出气检控管路,其后经供气阀(F5)接井下输气管路;稳压阀(FW)之后的另一路经放空阀(FK)至大气; 
液态CO2进液检控管路上装有进液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1、P1、T1);CO2出气检控管路上装有出气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2、P2、T2); 
汽化器(4)采用水浴式汽化器;包括水箱、汽化管和加热装置;汽化管和加热装置置于水箱的循环水中;水箱上设有温度检测器(TQ); 
储气罐(3)上设有安全阀(FA)、声光报警器(BJ); 
操作方法: 
A.汽化准备:汽化器水箱加循环水且启动加热装置;把进液高压胶管接到液态CO2槽车接口上;调整储气罐安全阀(FA)设定压力高于1.0Mpa;调整储气罐出口稳压阀(FW)设定压力0.6Mpa;关闭供气阀(F5); 
B.汽化操作: 
a.打开供液阀(F4),顺序开启并调整进液控制阀(F1)、出气控制阀(F2),使部分液态CO2缓慢进入汽化器(4),然后关闭供液阀(F4); 
b.当CO2出气压力检测器(P2)检测储气罐(3)的压力达到0.6Mpa后,打开供气阀(F5)开始往井下供气,同时打开供液阀(F4);初始阶段,通过调整出气控制阀(F2)控制,先小流量供气; 
c.待供气管路温度适应CO2气体温度后,调整出气控制阀(F2),同时调整进液控制阀(F1),使气体符合压力、流量、温度要求后,正式给井下用气地点供气; 
系统压力根据井下管路阻力调整稳压阀(FW):井下管路畅通时,稳压阀(FW)的压力调低、但不要超过下限0.6Mpa;井下管路不畅通时,稳压阀(FW)的压力调高、但不要超过上限1.0Mpa; 
系统压力,即储气罐(3)的压力,为保证系统压力不低于形成冰堵的临界压力,稳压阀(FW)的压力调整不低于0.6Mpa; 
C.一旦形成冰堵,立即关闭进液控制阀(F1),对管路系统检查; 
D.安全阀(FA)动作、声光报警器(BJ)报警,应调整进液控制阀(F1),减少供液压力;或/和调整出气控制阀(F2),增加供气流量; 
E.井下供气完成,关闭供液阀(F4),打开放空阀(FK),释放管路内残存的CO2;等系统压力降低到0.1Mpa后,关闭汽化器加热装置,关停循环水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水浴式汽化器(4)的汽化管入口接有汽化控制阀(F3),该阀与进液控制阀(F1)配合调整;汽化器的供气调整范围:出气温度0~10℃;出气压力0.6Mpa~1Mpa;出气流量600~1000m3/h;
所说的储气罐(3)上有作双重保护的电接点电磁阀(FD);
所说的液态CO2进液检控管路及其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1、P1、T1)和CO2出气检控管路及其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2、P2、T2),置于控制箱(2)中;进液控制阀(F1)、出气控制阀(F2)与控制箱(2)组合在一起;
设集中显示柜(5);其面板上有液态CO2进液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1、XP1、XT1)和CO2出气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2、XP2、XT2),各显示器通过传感器信号线(LX)与各检测器件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浴式汽化器(4)的加热装置为蒸汽加热管(12);汽化管(9)为星型翅片管;蒸汽加热管(12)位于汽化管(9)的下部,管壁上布有泄汽孔(13);蒸汽加热管(12)的入口经蒸汽阀(FQ)接蒸汽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浴式汽化器(4)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23);电控箱(25)与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的输出侧,经压缩空气阀(FY)接压缩空气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专用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2)、汽化器(4)、储气罐(3)、集中显示柜(5);
控制箱(2)内有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CO2出气测控管路;
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的入口有进液控制阀(F1),进液控制阀(F1)入口接与液态CO2槽车(1)的槽车接口连接的供液阀(F4);液态CO2进液测控管路上接有进液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1、P1、T1);其后经汽化控制阀(F3)接汽化器(4)的汽化管入口;
CO2出气测控管路的入口有CO2出气控制阀(F2),CO2出气控制阀(F2)入口接储气罐(3)出口的稳压阀(FW);CO2出气测控管路上接有出气流量、压力、温度检测器(Q2、P2、T2);其后接与井下输气管路连接的供气阀(F5);
汽化器(4)为水浴式汽化器,包括水箱、汽化管和加热装置;汽化管和加热装置置于水箱的循环水中,水箱上有温度传感器(TQ);汽化管的出口接储气罐(3)的入口;
储气罐(3)的出口经稳压阀(FW)后,一路接出气控制阀(F2),另一路经放 空阀(FK)至大气;其上还有安全阀(FA)、声光报警器(BJ); 
集中显示柜(5)的面板上有液态CO2的进液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1、XP1、XT1)和CO2出气的流量、压力、温度显示器(XQ2、XP2、XT2);各显示器通过传感器信号线(LX)与各检测器对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浴式汽化器(4)的加热装置为蒸汽加热管(12);汽化管(9)为两端由横向端管连接的、多根呈蛇形弯曲的星型翅片管成排组合构成;蒸汽加热管(12)位于汽化管(9)的下部,为两端由横向端管连接的多根管成排组合而成;其管壁上布有泄汽孔(13);蒸汽加热管(12)的入口经蒸汽阀(FQ)接蒸汽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浴式汽化器(4)的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23);汽化管(16)为螺旋状;电加热器(23)接电控箱(2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储气罐(3)上有作双重保护的电接点电磁阀(FD)。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液控制阀(F1)、汽化控制阀(F3)、出气控制阀(F2)、供液阀(F4)、供气阀(F5)、放空阀(FK)为电控阀;各阀的电控操作按钮位于集中显示柜(5)上。 
CN2008101380021A 2008-06-30 2008-06-30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80021A CN101618255B (zh) 2008-06-30 2008-06-30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80021A CN101618255B (zh) 2008-06-30 2008-06-30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255A CN101618255A (zh) 2010-01-06
CN101618255B true CN101618255B (zh) 2011-11-09

Family

ID=41511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80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255B (zh) 2008-06-30 2008-06-30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8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086B (zh) * 2010-07-19 2014-02-12 束永保 矿用液态co2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CN102322283A (zh) * 2011-06-23 2012-01-1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可控干冰储存装置
CN102425722A (zh) * 2011-09-01 2012-04-25 徐龙宝 移动式二氧化碳消防罐箱
CN102562125B (zh) * 2012-02-08 2013-10-30 中国矿业大学 地面直注式液氮防灭火系统
CN102562124B (zh) * 2012-02-08 2013-12-04 中国矿业大学 液氮井下直注式防灭火装置
CN107744631B (zh) * 2017-12-01 2018-11-0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注氮防灭火智能控制装置
CN113786570B (zh) * 2021-09-28 2022-06-1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半冷半压二氧化碳运输船的机舱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N115177889A (zh) * 2022-07-06 2022-10-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系统的可控液气相变释放工艺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4616U (zh) * 1991-06-04 1992-01-29 付松华 油井组合灭火装置
JP2007330438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yata Ind Co Ltd 燃焼試験場用二酸化炭素消火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
CN201248979Y (zh) * 2008-06-30 2009-06-03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4616U (zh) * 1991-06-04 1992-01-29 付松华 油井组合灭火装置
JP2007330438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yata Ind Co Ltd 燃焼試験場用二酸化炭素消火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
CN201248979Y (zh) * 2008-06-30 2009-06-03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255A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8255B (zh)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CN102562125B (zh) 地面直注式液氮防灭火系统
CN102052086B (zh) 矿用液态co2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CN104775843B (zh) 一种液氮防火灭火系统和方法
CN201248979Y (zh) 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
CN108278936A (zh) 井下煤层液态二氧化碳致裂增渗系统及方法
CN102562124B (zh) 液氮井下直注式防灭火装置
CN207832041U (zh) 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的煤岩体传导致裂装置
CN204327162U (zh) 地面固定式矿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防灭火装备
CN206988819U (zh) 一种矿用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装置
CN111803826A (zh) 一种综合管廊移动式液氮灭火系统及其灭火方法
CN103174452A (zh) 液氮自增压阻化防灭火系统
CN107218512A (zh) 一种矿用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装置及其泄漏监测方法
CN209011868U (zh) 防灭火装置
CN106247168B (zh) 地面钻孔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CN109372569B (zh) 一种能适应不同矿井火灾的矿用防灭火装置
CN203499717U (zh) 液氮防灭火系统
CN109458208A (zh) 一种煤矿非正规采空区地面灭火钻孔致裂方法
CN204572042U (zh) 一种矿用液氮防灭火系统
CN201848034U (zh) 矿用液态co2防灭火装置
CN203374299U (zh) 矿用液惰防火灭火系统
CN108843369B (zh) 一种矿用液态co2地面直注系统与方法
CN103691082A (zh) 防治煤自燃的胶体阻化惰泡制备装置及其工艺
CN207018022U (zh) 一种煤矿用防火灭火设备
CN115177889A (zh)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系统的可控液气相变释放工艺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6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