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161A -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161A
CN101617161A CN200880005609A CN200880005609A CN101617161A CN 101617161 A CN101617161 A CN 101617161A CN 200880005609 A CN200880005609 A CN 200880005609A CN 200880005609 A CN200880005609 A CN 200880005609A CN 101617161 A CN101617161 A CN 101617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closure element
probe
slot
pub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7161B (zh
Inventor
马修·约瑟夫·雷德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7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7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only one of the two pipe-end fit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16L1/26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tightened by a wedge 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2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 F16L37/3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 F16L37/3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at least one of two lift valves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 F16L37/3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with fluid cut-off means in each of two pipe-end fittings at least one of two lift valves being open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coupling is applied at least one of the valves having an axial b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917Flow path with serial valves and/or closures
    • Y10T137/87925Separable flow path section, valve or closure in each
    • Y10T137/87941Each valve and/or closure operated by coupling motion
    • Y10T137/87949Linear motion of flow path sections operates bo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917Flow path with serial valves and/or closures
    • Y10T137/87925Separable flow path section, valve or closure in each
    • Y10T137/87941Each valve and/or closure operated by coupling motion
    • Y10T137/87949Linear motion of flow path sections operates both
    • Y10T137/87957Valves actuate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9029With coup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5Valve or choke making
    • Y10T29/49412Valve or choke making with assembly, disassembly or composite articl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阀组件,其包括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4,16),所述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可通过将公构件(4)的探头插入到母构件(16)的插槽中而相连接。母构件内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插槽内的孔洞(28),所述孔洞(28)通过在插槽内移动的第一关闭构件(30)而被打开和关闭。公构件内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探头上的孔洞(12),所述孔洞(12)通过第二关闭构件(14)而被打开和关闭。当配合时,流体在这两个流体通道之间流过。母构件(16)包括第一壳体。在将探头插入到插槽中的过程中,第一壳体以可释放的方式将第一关闭构件(30)锁到探头,从而使得该壳体承受由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产生的任何分离力。

Description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组件,并且具体但并不限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流体通道端部的阀组件。本发明还延伸到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阀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许多行业中普遍需要能够打开和关闭流体通道端部。流体通道需要在很多种情况下打开和关闭,例如在两个流体通道(例如管子或软管)的耦联/脱开之前/之后。特别希望将阀的打开和关闭与这两个流体通道的耦联和脱开结合起来,以便在流体通道脱开时,阀关闭,并且在流体通道耦联时,阀打开。
WO 2006/005949公开了多种打开和关闭流体通道的阀实施方式,其中阀的打开和关闭分别通过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的耦联和脱开来启动。由弹簧操作的关闭构件将流体通道关闭。在高压应用中,弹簧需要储存大量能量以抵抗流体压力推动关闭构件关闭。这发生在耦联件断裂同时耦联件内含有加压流体的时候(例如在所谓“热断裂”状态过程中)。如果在耦联件脱开时弹簧不能抵抗加压流体而关闭孔洞,则脱开只能在“干”状态下进行。此外,当脱开的流体通道中的一个或两个含有加压流体的时候(例如在所谓“热形成”状态过程中),将耦联构件耦联所需要的力取决于流体的压力。在高压应用中,可能不能通过弹簧加载装置获得这种耦联力,因此已知的耦联件只能在它们是干的时候形成。因此,在很多应用中,耦联组件都只能进行干耦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试图克服上述或其它缺点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母构件,所述母构件与公构件一起形成阀组件,其中:
所述公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的探头,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并且
所述母构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公构件的探头的插槽;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至少一个第一关闭构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被完全挡住;以及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
优选地,该阀组件可以通过耦联该公构件和母构件而被打开和关闭。在耦联过程中,插槽可以通过沿第一方向的相对运动来接收探头。这些构件可以通过沿第二方向的相对运动而脱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将探头插入到插槽中可以导致第一关闭构件朝向其打开位置移动。可以通过探头和关闭构件之间的抵接来使得第一关闭构件朝向其打开位置移动。该抵接可以是在探头和关闭构件的远端之间。
优选地,在耦联过程中,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在插槽的出口孔或各出口孔被打开之前限制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另外,在脱开过程中,第一固定装置可以限制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直到插槽的出口孔洞和各出口孔洞被关闭之后。第一固定装置限制该相对运动,使得它承受在耦联或脱开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分离力。优选地,第一固定装置限制第一关闭构件相对远离探头移动。因此,该第一方面使得公构件和母构件能够耦联和脱开,而不产生净分离力,即使在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或各个第一和第二流体通道均包含有加压流体的时候也是如此。
优选地,第一关闭构件朝向打开位置的运动可以导致第一固定装置接合探头。另外,第一关闭构件朝向关闭位置的运动可以导致第一固定装置与探头脱离。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其中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向或远离另一个枢转以接合和脱离探头。优选地,这两个部件都可以朝向和远离对方枢转运动。这两个部分可以彼此远离地受到偏压以被偏压向脱离布置。这两个部分可以被围绕这两个部分且相对于枢轴点的一侧设置的弹性构件所偏压。该弹性构件可以是弹簧。或者,这两个部分可以被附连到这两个部分的远端的弹性构件所偏压。该弹性构件可以是板簧。弹性构件可以使得这两个部分能够进行枢转。
优选地,第一固定装置的枢转轴线相对于第一关闭构件被紧锁。因此,当通过将探头插入到插槽中而使关闭构件移动时,也使得第一固定装置与之一同移动。优选地,母构件可以包括恒定的内部边界,所述边界相对于插槽固定,并且第一固定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变化的外部边界的部分,其中当第一固定装置相对于内部边界移动时,该内部边界接触变化的外部边界的不同部分。内部边界可以包括管子的内缘。因此,当使第一关闭构件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时,也使得第一固定装置被拉入到管子中,并且内缘和外径的抵接导致第一固定装置接合探头。
优选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锁,所述锁用于阻止关闭构件朝向打开位置移动,除非公构件正被插入。因此,除非母构件与公构件耦联,否则母构件中的孔洞或各孔洞不能被打开。
优选地,公构件包括围绕探头设置的第二关闭构件。该第二关闭构件可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探头的出口孔或各出口孔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探头的出口孔或各出口孔被完全挡住。第二关闭构件可以自由移动。优选地,母构件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插槽固定到第二关闭构件,以限制所述插槽和第二关闭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优选地,在耦联过程中,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在探头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被打开之前限制第二关闭构件和插槽之间的相对运动。另外,在脱开过程中,第二固定装置可以限制第二关闭构件和插槽之间的相对运动,直到插槽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被关闭之后。第二固定装置可以限制第二关闭构件相对于插槽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关闭构件在第二固定装置释放第二关闭构件之前关闭探头上的孔洞或各个孔洞,并且,由于构件的耦联/脱开产生且用于推动第二关闭构件离开插槽的任何力均由第二固定装置承受。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将第二关闭构件锁到插槽。该第一方面因此使得能够将公构件和母构件耦联和脱开,同时因为这些构件在第一和第二关闭构件不处于它们的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不会脱开而使得第一和第二通道或各第一和第二通道内的任何流体都不会出现损失。
优选地,通过第一固定装置朝向接合位置的运动,可以使得第二固定装置接合第二关闭构件。另外,通过第一固定装置远离接合位置的运动可以使得第二固定装置脱离第二关闭构件。第二固定装置可以相对于第一固定装置滑动。第二固定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其中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向和远离另一个枢转以接合和脱离探头。优选地,这两个部分都可以朝向和远离对方枢转运动。这两个部分可以彼此远离地受到偏压以被偏压向脱离布置。这两个部分可以被围绕这两个部分且位于枢转点一侧设置的弹性构件所偏压。该弹性构件可以是弹簧。或者,这两个部分可以被附连到这两个部分的远端的弹性构件所偏压。该弹性构件可以是板簧。该弹性构件可以使得这两个部分能够进行枢转。
优选地,第二固定装置的枢转轴线相对于插槽被紧锁。因此,当将探头插入到插槽中时,通过插槽和关闭构件之间的抵接使第二关闭构件朝向其打开位置移动。另外,当将探头抽出插槽时,通过第二关闭装置的接合使得第二关闭构件朝向其关闭位置移动。
优选地,公构件包括锁,所述锁用于阻止第二关闭构件移动,除非该公构件和母构件现在是耦联的。该锁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二关闭构件之间的接合而被释放。因此,除非公构件与母构件耦联,否则公构件上的孔洞或各孔洞不能被打开。
优选地,母构件和公构件可分别包括母耦联构件和公耦联构件。这些耦联构件可以以可释放的方式互连。当这两个耦联构件被耦联时,流体可以在这两个流体通道之间通过。这些耦联构件可以通过将探头抽出插槽而脱开。当探头被插入到插槽中时,探头侧面上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可以与插槽内表面上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重合。
优选地,母构件可以包括对准特征以与公构件上的特征相配,以确保探头在插槽中的正确对准。所述对准特征可以分别在公构件或母构件之一上包括突出部和相应的狭槽。优选地,该耦联件可以包括断裂机构。该断裂机构可以阻止构件的脱开。该断裂机构可以是断裂销。在构件被耦联时,该断裂销可以被插入穿过公构件上的孔和母构件上的对准的孔。当被耦联时,所述对准的孔可以设置在两个流体导管的轴线之间。可以通过致动器或者手动地去除断裂销以使得脱开能够进行,或者构件可以通过将销折断而脱开。
优选地,每个关闭构件可以包括两个密封环,以便在处于它们的关闭位置上时,密封环在各孔洞的任何一侧形成密封。各关闭构件上的密封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以便在耦联和加压时,不产生净分离力。
当公耦联件和母耦联件包括多个流体通道时,母构件上的各个通道可以包括有它自己的插槽。各插槽可以被关闭构件所关闭。各关闭构件可以连接到另一个关闭构件以便插槽同时被打开和关闭。公构件可包括用于每个通道的探头。这些探头可以相互连接。单个关闭构件可以关闭这些探头中的每一个。
优选地,母构件可以大致如同在本文中参照附图所描述的那样。优选地,公构件可以大致如同在本文中参照附图所描述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公耦联构件,所述公耦联构件与母耦联构件(其本身不是该方面的一部分)一同形成阀组件,所述公耦联构件包括:
探头;和
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关闭构件,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优选地,“可自由移动”指的是第二关闭构件未被偏压向其关闭位置。
该公构件可以与根据第一方面的公构件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母耦联构件,所述母耦联构件与公耦联构件(其本身不是该权利要求的一部分)一同形成阀组件,所述母耦联构件包括:
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接收所述公耦联构件的探头;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
至少一个第一关闭构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以及
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
该母构件可以与根据第一方面的母构件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可释放的方式将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互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公构件的探头插入到所述母构件的插槽中,所述探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所述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以及
使所述母构件的第一固定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母耦联构件的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探头和第一固定装置相对于对方移动,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插槽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当关闭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使第一固定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固定这两个部分。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当所述两个关闭构件均处于关闭位置时,使所述母构件的第二固定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公耦联构件的第二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插槽,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探头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将探头移向插槽来使第二固定装置固定这两个部分。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从两个固定构件固定它们各自的关闭构件所在的位置将探头进一步移入到插槽中来使两个关闭构件移向打开位置。
优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将耦联构件耦联,正如在本文中描述过的那样,并且其中公构件和母构件大致如同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那样。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以举例的方式并且参照下列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在脱开布置下的部分切除的立体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在中间耦联布置下的部分切除的立体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在耦联布置下的部分切除的立体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公构件的部分切除的放大立体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母构件的部分切除的放大立体侧视图。
图6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公构件的立体图。
图7a是图6沿线X-X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被母构件的外壳体夹住的公构件。
图7b是图6沿线X-X截取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在非夹紧布置下被母构件的外壳体包围的公构件。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母构件的剖视立体侧视图。
图9是耦联之前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公构件和母构件的剖视立体侧视图。
图10是耦联布置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公构件和母构件的剖视立体侧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板簧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耦联件的剖视侧视图。
图12a是用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设在鱼饵上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耦联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耦联件的俯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侧视图。
图1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端视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中间耦联布置下的耦联件。
图17是处于脱开位置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处于脱开布置下的阀组件2。该阀组件2包括公构件4和母构件6。
公构件4具有大体圆柱形的整体形状,并且包括探头7。流体通道8(以点线示出)贯穿探头在第一孔洞10和第二孔洞12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孔洞10连通第一流体导管(未示出),第二孔洞12在关于第一孔洞10的另一端设置在探头的圆周面上。圆柱形护套14(在图1中以部分被切除的方式示出)包围探头,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上。护套14未偏置,并且可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图1中示出)之间自由滑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护套14不限制第二孔洞12,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护套14限制流体流出孔洞12。
母构件6包括主体16。主体16包括外管18、内管20和流体通道22(在图1中以点线示出)。内管20限定用于接收探头14的插槽。流体通道22在第一孔洞26和第二孔洞28之间延伸,其中第一孔洞26连通第二流体导管(未示出),第二孔洞28在关于第一孔洞26的另一端被设置在插槽的内圆周面上。活塞30被设置成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插槽内。活塞未偏置,并且可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图1中示出)之间自由滑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活塞30不限制孔洞28,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活塞30限制流体流出孔洞28。内盒体34由两个盒体件34a和34b(34b在附图中不可见)形成。内壳体34a和34b在一端枢转地连接到主体16。外壳体36由两个壳体36a和36b形成。外壳体36a和36b在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活塞30。各外壳体的远端包括向外张开的或截头圆锥形的部分。
如图1所示,在脱开时,护套和活塞处于其关闭位置上。因此,因护套和活塞处于关闭位置上,因此加压流体可以装满流体通道,并且流体被限制流出孔洞12和28。
公构件4可以通过探头7沿耦联轴线A:A朝向插槽的相对运动而耦联到母构件6。图2示出了处于中间耦联位置上的阀组件2,其中探头7和护套14的远端分别抵接活塞30和内管20。当公构件4关于插槽沿耦联轴线进一步移动时,活塞30和护套14开始朝它们的打开位置移动。活塞30的移动导致盒体沿轴向被拉入到外管18中。在此过程中,截头圆锥部分的外部面接合外管18的直径,从而导致两个外盒体36a和36b朝向对方枢转。内盒体34a和34b装配在外壳体内,且因此也被导致朝向对方枢转。当外盒体36a和36b移向对方时,它们接合探头7,且因此将探头7和活塞30锁在一起。当内壳体34a和34b移向对方时,它们接合护套14,且因此将护套14和内管20锁在一起。
探头7被插入插槽,直到它到达如图3所示的耦联位置。在该耦联位置上,探头7中的孔洞12连通插槽中的孔洞28,并且护套14和活塞30处于它们的打开位置上。因此,流体可以在这两个流体通道8、22之间流动。例如,第二流体导管(未示出)中的加压流体沿着流体通道22流动,并且流出插槽表面上的孔洞28。流体被探头上的密封环52、58保持在插槽中。流体压力作用在密封环58上以排出探头,并且作用在密封环52上以将其进一步拉入插槽。由于密封环具有相同尺寸且压力相等,因此所产生的净作用力为零。流体然后会在流入第一流体导管(未示出)之前通过孔洞12进入流体通道8。当探头7被抽出插槽时,内壳体34和护套14之间的接合确保护套返回关闭位置。同样,探头7和外壳体36之间的接合确保活塞返回关闭位置。另外,由于在耦联和脱开过程中,探头7和活塞30被锁在一起直至孔洞12、28被完全关闭,因此在耦联和脱开过程中不产生分离力;即使在加压流体留在流体通道中的时候也如此。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该实施方式的各个部件。
图4示出了公构件4的放大视图。探头主体7大体为圆柱形,其具有与耦联轴线A-A重合的轴线。
第一流体进入孔洞8设置在公构件的远端面40上。圆周凸缘42围绕探头4延伸,并且沿轴向与端面40间隔开。圆周凸缘42包括两个相对的径向面44、46。径向面44面向端面40,并且形成倒角以使得径向面44和探头7之间的相交处比凸缘边缘处的圆周更靠近端面40。径向面46朝向远离端面40的方向,并且与探头成直角。
两个背脊48、50沿着探头的外侧在圆周凸缘42和端面40之间轴向延伸。背脊48和50在同一径向平面上,并且设置在探头的相对侧上。
探头沿着远离端面40的方向分两部分从圆周凸缘42延伸至远端52。相对于最接近圆周凸缘的中间部分,端部具有增大的直径。因此,在这两部分的相交处形成屋脊54(hip)。
第二孔洞12设置在大直径部分的圆周面上。位于孔洞12两侧的是两个环状密封环56、58。各环状密封环容纳在形成于探头7的大直径部分上的环状凹槽中。
护套14设置成围绕探头的远端区域安装。因此,护套包括沿其中心轴线的阶梯孔,该阶梯孔形成内部台肩。该阶梯孔包括直径尺寸适于围绕探头的较大直径部分安装的部分,和具有尺寸适于围绕探头的中间部分安装的较小直径的孔的端部。除锥形的端部区域45之外,护套的外轮廓保持圆柱形。锥形端部区域45包括较小直径的孔。该锥形是直径朝着护套端部逐渐变小的。
当围绕探头7组装护套14时,护套14可以沿着耦联轴线A-A自由滑动。通过使护套相对于探头并远离远端面52滑动,护套14可以移向打开位置。当处于打开位置上时,护套受到护套的锥形端部区域45与径向面46之间的抵接的限制。在打开位置上,离圆周凸缘最远的护套的远端60移过密封环58。通过使护套相对于探头并朝向远端面52滑动,护套14可以移向关闭位置。当处于关闭位置上时,护套14受到屋脊54和护套的内部台肩之间的抵接的限制。在该关闭位置上,探头的远端52和护套的远端60处于同一平面中,因此可以容易地擦拭公构件。
在该关闭位置上,两个密封环56、58在护套14和探头7之间形成密封,从而使得第二孔洞12被护套14关闭。因此,填充通道的加压流体被限制流出孔洞12。
虽然流体通道8被示为在于弯头处转过90度之前是与耦联轴线重合地伸出第一孔洞10,以通过第二孔洞12离开探头,但是将意识到,流体通道8可以沿在这两个孔洞10、12之间的任何连续路径延伸。
图5示出了母构件6的放大视图。主体16可以是一体形成的。外管18近似为圆柱形,并且限定出圆柱形凹部60。外管具有远端62和远侧内缘64。内管20设置在外管的凹部60内,并且设置成使得内管的轴线与外管18的轴线重合。内管20包括远端63。内管20通过在内管20和外管18之间延伸的桥部(在附图中不可见)关于外管18被保持。该桥部只占据凹部60的一部分。流体通道22形成在从作为主体16的一部分的外管18伸出的突出部中。通道22在于弯头处弯曲90度之前伸出第一流体通道26,在该弯头处通道22贯穿桥部并且延伸至第二孔洞28。
活塞30是尺寸适于安装在由内管20限定的插槽内的圆柱棒。活塞30包括远端66和两个环状密封环68、70,所述密封环容纳在形成于活塞上的环状凹槽中。板72从活塞的第二端伸出。板72包括两个枢转点。外壳体36a在板72上的枢转点74处枢转连接到活塞。外壳体36b在另一枢转点(未示出)处枢转连接到活塞。枢转点在耦联轴的两侧隔开,以便在处于夹紧位置上时,各外壳体36a、36b的枢转点在具有外壳体轴线的轴向平面上,这将是显而易见的。
这两个外壳体36a和36b大体设置在凹部60内。对于枢转点74的一侧,这两个壳体36a、36b的端部被围绕两壳体安装的弹簧76偏压成分别朝向对方枢转。因此,这两个壳体被偏压至非夹紧位置,在该非夹紧位置,在枢轴另一侧的壳体端部被偏压成彼此分开。各外壳体从受偏压的端部延伸至在枢转点的相对侧的截头圆锥部分。在该截头圆锥部分的起始处形成有内部台肩78。该台肩是有角度的使其接合护套的倒角端,从而在公构件与母构件脱开时提供斜面作用。该斜面作用推动该两个外壳体分开。这两个外壳体36a、36b可以朝向对方枢转。各壳体朝向对方的枢转使得这两个件36a、36b移向夹紧位置,在该夹紧位置上,这两个壳体形成恒定的圆形截面,其中沿任何一侧都具狭缝。如将看到的那样,该狭缝允许这两个壳体围绕探头7夹紧,且特别地容纳轴向背脊48、50。
内壳体34a、34b分别在枢轴(未示出)处连接到内管20。各内壳体34a、34b均包括具有朝内的唇缘80的半管状部分。该朝内的唇缘80设置成与内管的端部间隔开。这两个内壳体34a、34b在枢轴的一侧被围绕壳体端部设置的弹簧82偏压成朝向对方枢转。弹簧82位于凹部中以提供平坦的轮廓。相应地,内壳体34a、34b被偏压成朝向非夹紧位置枢转,其中在所述非夹紧位置上,位于枢轴的相对侧上的内壳体端部被偏压成彼此分开。通过使位于枢轴相对侧上的端部移向对方,内壳体可以朝向夹紧位置枢转。当处于夹紧位置上时,这两个壳体彼此抵接以形成恒定的圆形截面,其中沿各侧均具有狭缝以允许正的夹紧作用。
可以通过使公构件4和母构件6沿着耦联轴线作相对运动来可释放地将这两个构件耦联和脱开。在插入过程中,截头圆锥部分充当探头7的隧道,以便容易地使探头7和插槽对准。如图2所示,探头的远端52抵接活塞的远端66,并且护套的远端60抵接内管20的远端62。在该位置上,孔洞12和28保持关闭,因为护套14和活塞30尚未离开它们的关闭位置。在将探头7进一步插入插槽中时,探头7和活塞30之间的抵接使得活塞朝向其打开位置移动。由于环状密封环70偏离孔洞28,因此活塞30可以在孔洞28保持关闭的情况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活塞的移动导致外壳体36的枢转连接发生移动,从而将外壳体拉入到外管18中。
外壳体36在弹簧76的偏压下分开,并且通过与远侧内缘64的抵接而被限制进一步枢转分开。当外壳体38被拉入到外管18中时,截头圆锥部分接合远侧内缘64,从而导致外壳体朝向夹紧位置枢转。
密封环70的布置使得在密封环70移过孔洞28之前,外壳体被推至它们的夹紧位置。在夹紧位置上,外壳体36通过内部台肩78与径向面44的接合而将探头7夹紧。轴向背脊48、50位于形成于这两个外壳体36a和36b之间的狭缝中,并且有助于探头7在插槽中的正确对准。
内壳体34设置在外壳体36内部。弹簧82推动内壳体34a和34b抵靠着外壳体发生枢转。因此,当外壳体36朝向夹紧位置枢转时,内壳体34a和34b也朝向夹紧位置枢转。在夹紧位置上,内壳体通过唇缘80和倒角的端部45之间的抵接将护套14夹紧到插槽。
当继续将探头7插入到插槽中时,护套14相对于插槽位置保持不动,从而将孔洞14打开。外壳体36相对于内壳体34发生滑动,同时活塞将孔洞28打开。一般情况下,如果加压流体位于流体通道8、22中的一个或两个内,则压力会将探头7推出插槽。然而,因为探头7和插槽不能彼此移离(因为它们被外壳体36锁在一起),因此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作用。
因此,所产生的净耦联力为零。此外,将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耦联所需要的力与流体通道内的流体的压力无关。
当通过护套14和径向面46之间的抵接而将护套14和活塞30完全打开时,则探头的插入被停止。
在耦联时,可能期望使该组件具有预定的断裂强度。由于环状密封环具有相同的尺寸,因此当耦联时,作用在相对的密封环56、58上的流体压力所产生的净分离力为零。因此,该断裂强度的确定与流体通道内的压力无关。该组件可以通过将探头抽出插槽而脱开。
当探头7被抽出时,径向面44和内部台肩78的接合导致外壳体36被抽出外管18,并且还导致活塞30朝向其关闭位置移动。唇缘80和护套的接合还导致护套14相对于探头7移向其关闭位置。在内壳体34和外壳体36分别释放护套14和探头7之前,孔洞12和28分别被护套和活塞关闭。
当截头圆锥部分被抽出外管18的边缘64时,弹簧76使得外壳体36a和36b彼此远离地枢转,从而将探头释放。外壳体件朝向非夹紧位置的枢转主要受形成于径向面44上的倒角的影响。当公构件被抽出时,面44上的倒角自然地推动壳体分开。相应地,如果弹簧出于任何原因不能实现该壳体件的分离,则该耦联不会锁住。
当外壳体36移开时,弹簧82使得内壳体34也移开,从而释放护套14。内壳体34a和34b的枢转得到护套的倒角端45的帮助。
因此,公构件4也在不形成分离力的情况下与母构件6脱开。此外,孔洞通过耦联构件的脱开而被关闭,从而使得在构件脱开时,阀门始终是闭合的。
在不存在公构件的情况下,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偏压为壳体的运动提供了阻力。
此外,孔洞12、28通过耦联构件的脱开而被关闭,从而使得在构件脱开时,这些孔洞始终是闭合的。
图6-1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阀组件2的公构件4和母构件6,其中该组件结合了多种附加设计特征。
公构件4在图6和7中示出,并且包括探头7和护套14,其中探头7限定流体通道8,该流体通道8在两个流体孔洞10、12(12未示出)之间延伸。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探头7未包括屋脊以限制护套从探头端部滑动。而是,探头包括沿着探头7的中间部分102加工的平坦部分。护套14包括通孔104。销(未示出)可以被插入穿过该孔。孔104设置在护套上,以便在销延伸贯穿该孔时,该销限制护套的内径。在公构件4的组装过程中,护套7可滑至探头上。当探头7处于关闭位置(如上所述的)时,孔104布置在平坦部分的起始处附近。因此,销可以被插入,并且在使用中,平坦部分的端部和销的抵接阻止护套7移过该关闭位置。该销还在护套的运动过程中抵靠着该平坦部分滑动,并且由于销和平坦部分之间的抵接,提供了护套的旋转对准。(即,它阻止了护套围绕探头7发生扭曲)。
有利的是,给护套提供用于将护套锁在关闭位置上的机构,使得除了在与母构件的耦联过程中之外,护套都被禁止朝向打开位置移动。因此,在护套两侧设有枢转的闩锁106a和106b。各枢转的闩锁设置在形成于护套上的狭槽108中。闩锁106a、106b围绕其中点枢转,并且包括突出的端部区域。各闩锁受到偏压以进行枢转,从而使得第一突出端部区域朝向探头移动。当护套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突出端部区域对准形成于探头上的凹部110,因此闩锁的偏压推动第一突出端部区域使之与凹部接合。当闩锁枢转到凹部中时,第二突出端部区域枢转远离探头以伸出狭槽108。
当将探头插入到母构件中时(如上所述那样),如图7a和图7b中所示,外壳体36a和36b围绕护套的外侧夹紧。在这一过程中,闩锁被迫抵抗它们的偏压而旋转,并且脱离与凹部110的接合。因此,护套变成未锁状态,并且能够自由地朝向打开位置移动。
在打开位置(如上所述那样)上向护套提供阻挡的圆周凸缘42包括狭槽112。该狭槽112沿径向延伸。该狭槽与母构件接合以对准探头,这将在本文中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公构件104还包括断裂组件114。该断裂组件114包括主体116,其紧紧地附连至公构件4并且设置在圆周凸缘42附近。图10b更详细地示出了该断裂组件。主体116包括与圆周凸缘14上的狭槽112对准的狭槽。致动器117附连至主体。该致动器控制销118(在图8b中以点线示出)。该销延伸贯穿致动器,并且延伸贯穿狭槽两侧主体上的孔。可以通过手动地将该销的端部120拉离致动器(例如通过遥控车辆)、或者通过致动该致动器以将销抽出狭槽来移走该销不再穿过狭槽。
图8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母构件4。该母构件4包括主体6、活塞30、包括两个外壳体36a和36b(在图8a中只有36a可见)的外壳体、以及包括两个内壳体34a和34b(在图8a中只有34a可见)的内壳体。该母耦联构件大致如本文中所描述过的那样工作。
然而,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是通过位于枢转点一侧的弹簧将内壳体和外壳体偏压成朝向非夹紧位置旋转,而是通过板簧122、124将这些壳体偏压成朝向非夹紧位置枢转。该实施方式上的内壳体和外壳体以类似的方式受到偏压,并且出于清晰的缘故,将只描述对另一壳体进行偏压的板簧。
板簧122、124在图11中示出并且包括圆形板簧,其横过其直径弯曲以形成折叠半径。一个外壳体36a的端部附连到板簧122的一个半边上,并且相对的外壳体36b附连到板簧122的另一半边上。当朝向夹紧位置将外壳体推到一起时,板簧122关于其折叠线向着平坦构造变形。由于板簧122的弹性特性,相对的外壳体朝向非夹紧位置受到偏压。
弹簧垫圈122、124要优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枢轴和弹簧,因为枢轴已经被除去了。在某些条件下、特别是在水下应用中,枢轴容易被外物(例如沙砾)阻塞。
活塞30包括中心通孔。当探头被插入插槽时,该通孔使得截留的流体能够被排出。
外管18(大致如同在本文中描述的那样)被示出紧固地附连至主体6。内管20示为与该主体一体形成。主体的桥部126a和126b将主体6连接到管子20。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主体6还包括引导件128。该引导件包括板128,板128被紧固保持到外管18上并且沿轴向设置。该板包括孔130,该孔设置成朝向板的自由端,并且位于由两个流体导管(未示出)限定的轴线A-A和B-B之间。
当公构件与母构件耦联时,除非板与在公构件的圆周凸缘上的狭槽112对准,否则该板128将限制插入。因此,这确保了探头在插槽内的对准。当耦联时,孔130与销118对准。因此,销118可以被推进穿过孔130。该销为该耦联件提供了断裂强度,因为为了使公构件与母构件脱开,现在必须要克服该销。
可以通过对致动器进行致动或者通过手动抽出该销来将销去除,以使这些构件脱开。另外,该销可以设置成在有足够大的断裂力施加到流体导管以将耦联件拉开的情况下发生剪切。由于该销位于两个流体导管的轴线的中心,因此产生最小的弯曲力。
引导板128还向耦联件提供扭转刚度,因为公构件和母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被板128和狭槽112之间的抵接所禁止。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不是包括截头圆锥部分的外壳体36a和36b,外壳体朝向夹紧位置的关闭是通过在外壳体端部的外径上的台阶和连接这两个直径的倾斜边缘134来实现的。当外壳体被拉入外管时,该倾斜边缘134接合外管18的远侧内缘,从而关闭外壳体,大致如同在本文中描述过的那样。
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体还包括锁紧机构140。该锁紧机构将这两个外壳体保持在它们的非夹紧位置上,直至公构件开始与母构件耦联。该锁紧机构包括围绕一端旋转的闩锁142。旋转的轴线与包含轴线A-A和B-B的平面平行。枢轴附连至外壳体36a之一。该闩锁142受到偏压以朝向外壳体36b旋转。因此,当外壳体处于非夹紧布置时,该闩锁转动以将这两个构件撑开,且因此限制它们朝向对方移动。当公构件与母构件耦联时,公构件抵接闩锁,并且使之旋转以脱离在外壳体36a和36b之间的接合。因此,这两个壳体变成非锁紧的,并且可以朝向对方移动,从而允许构件耦联。当构件被耦联时,闩锁继续旋转离开件36b,直至它不对该耦联件形成限制。在该位置上,闩锁的进一步旋转受到与阻止构件或外壳体36a的抵接的限制。
因此,该闩锁充当用于阻止这两个外壳体朝向对方移动的支架。因此,由于外壳体不能朝向对方移动,因此它们不能被拉入管子中,继而活塞不能在插槽内移动。这是优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因为它阻止了插槽中的孔洞的意外打开。例如,由于母耦联件掉下或受到撞击。
图12-15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阀组件2的公构件4和母构件6。第三实施方式大致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然而,内壳体34和外壳体36不是被板簧偏压成朝向非夹紧位置旋转,而是实施方式2的各个板簧被偏压内壳体和外壳体使它们分开的箍状弹簧210a和210b以及相对于主体16和活塞30约束内壳体和外壳体的保持器220a和220b替代。内壳体和外壳体以相同的方式受到偏压和约束。因此,为了简明起见,在本文中只描述内壳体的偏压。
内壳体34受到一对相对的箍状弹簧210a的偏压而分开。箍状弹簧210a彼此相对,其中一个位于这两个内壳体之间的交界面的一侧,而另一个位于另一侧,从而提供稳定性。各箍状弹簧210包括弹性的细长材料,其在中间部分以某一半径弯曲。各箍状弹簧210a的第一远端固定到第一内壳体34a,第二、另一远端则固定到另一第二内壳体34b。例如,远端固定在形成于各内壳体的端部上的孔中。因此,该箍状弹簧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内壳体。由于各箍状弹簧210具有弹性,因此将意识到,它们能够设置成将内壳体34偏压成关于该枢转点分开。
通过一对保持器220a阻止内壳体34相对于主体移动。与箍状弹簧210一样,保持器关于两个内壳体之间的交界面彼此相对。如图12a所示,各保持器220均包括弹性构件221和固定销222。该弹性构件221沿着两条折叠线弯曲以形成槽状构件。固定销222延伸贯穿构件221上的孔洞,并且固定到主体的背面。因此,各固定销222穿过内壳体上的孔。为使销能够在内壳体内移动,销所穿过的孔要比销222大。构件221的各个端部抵接各相对的内壳体的后侧。因此,主体耦联至内壳体。保持器220弯曲以允许内壳体移动彼此分开。将意识到的是,一对保持器22b以类似的方式将外壳体限制在活塞30上。
箍状弹簧210和保持器220是有利的,因为它们消除了在壳体34和36之间以及在壳体和活塞30之间形成枢转连接的需要。枢转连接容易在某些情形下(例如,在灰尘或沙砾堵塞枢轴时)引发问题。此外,壳体34和36被朝向活塞30和主体16偏压,这改善了耦联的可靠性。
第三实施方式包括进一步的改型,即:穿过母构件的流体通道22设置成横向延伸至探头中的流体通道8的流动。此外,该母构件包括可枢转的连接件130,从而使得到母构件的流体导管连接件可以枢转,如图14所示那样。
图15-17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阀组件2的公构件4和母构件6。该第三实施方式已经改造成包括具有多于一个流体导管的耦联件。例如图中所示出的那样,该耦联件包括四个流体导管310。这种耦联件可以用作例如石油工业中的脐带式耦联件。
为了将耦联件2改造成包括四个流体通道310,必须将外壳体36和内壳体34分成4个件。参见图17,母构件6包括四个活塞320,用于关闭各流体通道310。活塞320通过背板332连接在一起,且因此被限制成共同移动。这四个活塞320大致如在本文中描述过的那样操作来打开和关闭各个对应的通道310。
外壳体36再次被要求承受在耦联和脱开过程中产生的分离力,以将活塞320锁紧在探头7上。由于流体通道需要贯穿主体的路径,因此外壳体36不能只包括两个壳体。因此,正如所提及的那样,外壳体包括四个壳体36a、36b、36c和36d。这四个壳体中的每一个均相对于活塞320的背板322受到限制,并且受到偏压以如上那样分离。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壳体中的每一个均被偏压成彼此移开。
公构件4包括护套14和四个探头320。护套14大致为圆柱体,其具有四个贯穿形成的孔以容纳各个探头。护套大致如本文中描述过的那样关闭这四个流体通道8。这四个探头330通过板332连接到一起。板332和护套14还包括中心孔334。当匹配时,从母构件主体16伸出的棒336进入中心孔334,以便能够将断裂销插入穿过板332和棒336中的相应的孔。
当公构件4被插入母构件6时,各探头330抵接活塞320中的与之对应的一个(参见图16)。进一步的插入迫使活塞320相对于主体16产生移动。因此并且如上所述那样,外壳体36缩入主体16中,并且外壳体中的每一个被迫朝向对方移动以将板332且因此将探头330夹紧到活塞320上。接着,内壳体34也围住护套14关闭。因此,该耦联构件的多个导管可以在一次移动中配合和脱开,而无需在公构件和母构件之间施加任何相对力。
虽然将第三实施方式描述成包含四个流体通道,但是将意识到的是,通过增加各相应外壳体和内壳体的壳体件的数量,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流体通道。
要注意在与本申请有关的本说明书同时或在此之前提交的、并且为公众审查该说明书而公开的所有论文和文献,并且所有这些论文和文献的内容都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随同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和/或这样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所有步骤,都可以以任何一种结合方式结合(除了其中这些特征和/或步骤中的至少一些相互排斥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随同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何特征均可以被达到相同、等同或类似目的的替换特征所替代,除非另外有说明。因此,除了另外有说明,所公开的各特征均只是一系列等同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细节。本发明延伸到在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随同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的任何新颖的一个或任何新颖的组合,或者延伸到这样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过程的步骤中的任何新颖的一个或任何新颖的组合。

Claims (18)

1.一种母构件,所述母构件与公构件一起形成阀组件,其中:
所述公构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的探头,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并且
所述母构件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公构件的探头的插槽;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至少一个第一关闭构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被完全挡住;以及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公构件包括围绕所述探头设置的第二关闭构件,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探头的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探头的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被完全挡住,并且其中,所述母构件包括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插槽固定到所述第二关闭构件以限制所述插槽和第二关闭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朝向打开位置的运动导致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接合所述探头和/或导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接合所述第二关闭构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朝向关闭位置的运动导致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探头脱离和/或导致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脱离。
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固定装置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或插槽固定,以便与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或插槽一同移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第一固定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其中各固定装置的至少一个部分能够朝向或远离另一个部分枢转,以分别接合和脱离所述探头或第二关闭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或各固定装置的所述部分沿彼此远离的方向受到偏压,以使得所述固定装置或各固定装置被向脱离布置偏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或各固定装置的各个部分通过枢轴彼此相连,所述枢轴或各枢轴被紧锁到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或插槽,以将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到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或插槽,并且其中,所述部分受到围绕所述两个部分并位于枢轴的一侧设置的弹性构件的偏压。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或各固定装置的所述部分分别通过至少一个保持构件固定到所述第一关闭构件或插槽,并且受到至少一个弹性构件的偏压而分开。
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滑动。
10.如权利要求4至9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母构件包括恒定的内部边界,所述边界相对于所述插槽固定,并且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具有包括变化的外部边界的部分,其中当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相对于所述内部边界移动时,所述内部边界接触所述变化的外部边界的不同部分。
11.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或各固定装置包括锁,所述锁用于阻止各关闭构件朝向打开位置移动,除非所述公构件正被插入。
12.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母构件和公构件分别包括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互连的母耦联构件和公耦联构件,所述阀组件通过将所述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耦联而被打开和关闭,从而使得当所述两个耦联构件耦联时,流体能够在所述两个流体通道之间通过。
13.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阀组件,其中:
所述母构件和公构件包括多于一个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母构件中的各个通道通过对应的关闭构件被打开和关闭,并且所述公构件包括用于每个流体通道的探头,其中各固定装置包括三个或更多个部分,所述三个或更多个部分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接合或脱离相应部分。
14.一种公耦联构件,所述公耦联构件与母耦联构件(其本身不是本权利要求的一部分)一同形成阀组件,所述公耦联构件包括:
探头;和
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关闭构件,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15.一种母耦联构件,所述母耦联构件与公耦联构件(其本身不是本权利要求的一部分)一同形成阀组件,所述母耦联构件包括:
插槽,所述插槽用于接收所述公耦联构件的探头;
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
至少一个第一关闭构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以及
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第一关闭构件和探头之间的相对运动。
16.分别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公耦联构件或母耦联构件,其中,所述公耦联构件或母耦联构件是如权利要求1至12中所述的。
17.一种以可释放的方式将公耦联构件和母耦联构件互连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公构件的探头插入到所述母构件的插槽中,所述探头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位于所述探头的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所述插槽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流体通道或各流体通道具有设在所述插槽的内侧面上的至少一个出口孔洞;以及
使所述母构件的第一固定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母耦联构件的第一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探头,以限制所述探头和第一固定装置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第一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插槽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两个关闭构件均处于关闭位置时,使所述母构件的第二固定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将所述公耦联构件的第二关闭构件固定到所述插槽,所述第二关闭构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探头的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至少部分未被挡住,而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出口孔洞或各出口孔洞完全被挡住。
CN2008800056090A 2007-01-19 2008-01-21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7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701054A GB0701054D0 (en) 2007-01-19 2007-01-19 Fluid conduit valve assembly
GB0701054.9 2007-01-19
PCT/GB2008/050039 WO2008087457A1 (en) 2007-01-19 2008-01-21 Coupling assembly with valv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161A true CN101617161A (zh) 2009-12-30
CN101617161B CN101617161B (zh) 2013-01-02

Family

ID=37846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560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7161B (zh) 2007-01-19 2008-01-21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8757589B2 (zh)
EP (1) EP2126446B1 (zh)
CN (1) CN101617161B (zh)
AU (1) AU2008206828B2 (zh)
BR (1) BRPI0806688A2 (zh)
CA (1) CA2711542C (zh)
GB (1) GB0701054D0 (zh)
MX (1) MX2009007513A (zh)
RU (1) RU2447351C2 (zh)
WO (1) WO20080874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8949A (zh) * 2011-01-19 2013-09-25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可延伸构件联接到致动器上的系统和方法
CN114867522A (zh) * 2019-12-31 2022-08-05 考尔得产品公司 无菌流体耦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701054D0 (en) 2007-01-19 2007-02-28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mpa Fluid conduit valve assembly
GB0911008D0 (en) 2009-06-25 2009-08-12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Coupling Assembly
US9283344B2 (en) 2012-01-03 2016-03-15 Carefusi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fluid delivery connection
GB2528689A (en) * 2014-07-28 2016-02-03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Improved coupling assembly
GB2530532B (en) * 2014-09-25 2017-03-29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Improved fluid coupling and method thereof
GB2549287B (en) * 2016-04-11 2019-07-24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Fluid coupling with cam and follower controlled securing means
US11187347B2 (en) * 2017-01-18 2021-11-30 Australian Valve Group Pty Ltd Drain valve
GB2578614B (en) 2018-10-31 2021-03-03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 Ltd Coupling assembly with valves and method of coup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84839A (en) * 1947-09-22 1954-07-27 Rice Charles John Hand operated pick
US2553680A (en) * 1947-12-06 1951-05-22 Albert T Scheiwer Valved pipe coupling
US2471237A (en) * 1948-07-08 1949-05-24 William J Bleasdale Separable fluid coupling
US2714518A (en) 1953-01-17 1955-08-02 Tecno Trade Anstalt Coupling for hoses or pipes
US2753195A (en) * 1953-07-14 1956-07-03 William D Palmer Self-sealing coupling
US2946605A (en) 1956-03-22 1960-07-26 Schulz Tool & Mfg Co In-flight aircraft refueling apparatus
CH352205A (de) * 1957-08-21 1961-02-15 Balass Valentin Rohrleitungskupplung
US3613726A (en) 1965-12-02 1971-10-19 Purolator Products Inc Balanced pressure coupling
US4029125A (en) * 1974-03-06 1977-06-14 Regie Nationale Des Usines Renault Snap-fitting pipe connecting device
US4275907A (en) * 1976-10-05 1981-06-30 Huntal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orporated Quick connectable coupling
US4124228A (en) 1977-03-24 1978-11-07 Kaiser Aerospace &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ressure-balanced fluid coupling
US4832080A (en) 1987-02-10 1989-05-23 Smith Iii Robert E Pressure balanced hydraulic coupling with metal seals
US4949745A (en) * 1988-12-27 1990-08-21 Air-Lock, Incorporated Clean air connector
US5072755A (en) * 1990-06-14 1991-12-17 Snap-Tite, Inc. Quick disconnect coupling
CA2144494C (en) * 1994-03-31 2000-02-15 Clark E. Harris Valve assemblage and method of use
US5385169A (en) * 1994-04-04 1995-01-31 Cooper Industries, Inc. Subsea fluid coupling employing metal-to-metal sealing
US5482082A (en) * 1994-06-22 1996-01-09 Cooper Cameron Corporation Multi-passage fluid coupling and metal seal therefor
GB2329945B (en) 1997-10-01 1999-08-11 Mandeville Eng Ltd Pressure balanced couplings
US6679472B2 (en) 2002-01-24 2004-01-20 Benton F. Baugh Pressure balanced choke and kill connector
US20040074541A1 (en) * 2002-07-04 2004-04-22 Andrew Sharpe Flow connector
GB0415637D0 (en) * 2004-07-13 2004-08-18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mpa Coupling assembly
RU54133U1 (ru) * 2005-10-20 2006-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Зерноградгидроагрегат" Разъемная муфта
GB0701054D0 (en) 2007-01-19 2007-02-28 Self Energising Coupling Compa Fluid conduit valve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8949A (zh) * 2011-01-19 2013-09-25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可延伸构件联接到致动器上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28949B (zh) * 2011-01-19 2016-01-20 梅特勒-托利多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可延伸构件联接到致动器上的系统和方法
CN114867522A (zh) * 2019-12-31 2022-08-05 考尔得产品公司 无菌流体耦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11542A1 (en) 2008-07-24
EP2126446A1 (en) 2009-12-02
US9388928B2 (en) 2016-07-12
RU2009130390A (ru) 2011-02-27
AU2008206828B2 (en) 2012-09-06
CN101617161B (zh) 2013-01-02
US8757589B2 (en) 2014-06-24
CA2711542C (en) 2014-05-20
BRPI0806688A2 (pt) 2014-05-13
US20100090150A1 (en) 2010-04-15
RU2447351C2 (ru) 2012-04-10
AU2008206828A1 (en) 2008-07-24
EP2126446B1 (en) 2019-01-09
WO2008087457A1 (en) 2008-07-24
GB0701054D0 (en) 2007-02-28
US20140158240A1 (en) 2014-06-12
MX2009007513A (es) 200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7161B (zh) 具有阀的耦联组件
US6905151B2 (en) Linearly actuated quick connect pipe couplings
KR101726876B1 (ko) 안전 캐치장치를 구비한 퀵 커플링
CN101283211B (zh) 用于流体管路的耦联组件
CN101142028A (zh) 旋风分离器和用于分离固体颗粒、液体和/或气体混合物的方法
JP2007010153A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N105980758B (zh)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以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JPS60175873A (ja) 拡張ゲ−ト弁
RU2716804C2 (ru) Гидроциклон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CN104272006B (zh) 用于将压紧管安装至管路中的设备和方法
JP2006503239A (ja) パイピングのためのクイックカプリングおよびクイックリリース安全コネクタ
JP4405519B2 (ja) 水道管内夾雑物の移送具
PL188865B1 (pl) Urządzenie uruchamiające zawór
KR101757575B1 (ko) 퀵 커플링장치
DK2964991T3 (en) Method of mounting an end piece on a flexible pipe and corresponding pre-assembly
CN103527853A (zh) 具有弹簧垫圈的管夹
US427447A (en) Apparatus for
JPS6124891A (ja) 切離し式流体装置
CA2496008C (en) Aligned and axially loaded pig injector valve
KR102316385B1 (ko) 발사체용 커넥팅 장치
KR102304380B1 (ko) 발사체용 커넥팅 장치
JP2003522972A (ja) 光学ケーブル用の固定用スリーブ
US563898A (en) Hose-coup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