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086A -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086A
CN101617086A CN200780051810A CN200780051810A CN101617086A CN 101617086 A CN101617086 A CN 101617086A CN 200780051810 A CN200780051810 A CN 200780051810A CN 200780051810 A CN200780051810 A CN 200780051810A CN 101617086 A CN101617086 A CN 101617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avator
core beam
framework
fram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7086B (zh
Inventor
青井实
李愚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Yizhu
Original Assignee
LAK ENTERPRI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K ENTERPRISE filed Critical LAK ENTERPRISE
Publication of CN10161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7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13Foundation slots or slits; Implements for making these slots or sl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0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elements on an endless chain
    • E02F3/12Component parts, e.g. bucket troughs
    • E02F3/14Buckets; Chains; Guides for buckets or chains; Drives for chains
    • E02F3/145Buckets; Chains; Guides for buckets or chains; Drives for chains driv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02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digging trenches or ditches
    • E02F5/14Component parts for trench excavators, e.g. indicating devices travelling gear chassis, supports, skids

Abstract

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能够操作简单且效率优良地构建高质量的地下连续墙。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掘削装置,在可行进的整机上设置一框架,将卷设有带切削刃的无端链条的核心梁可移动地装设于所述框架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具有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的主框架,相对于该主框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设置的副框架,及通过旋转销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副框架上且与所述核心梁的上端部连接的驱动框架;该驱动框架通过具有油压缸的摆动机构进行摆动。

Description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简单高效且能在短时间内构筑高质量的地下连续墙的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构筑水泥土地下连续墙的简便方法为使用多轴螺旋钻孔机(earth auger)进行地下掘削,在削孔中在掘削的土中搅拌固化液混合后,在其中建成芯材从而构筑成柱列式的地下墙,即一般所称的柱列施工方法。
但是,这种现有的柱列施工方法,一但所构筑的地下墙的深度变长,在搭接部位会产生重叠不良,在该不良位置会产生漏水的问题。另外,也会产生过度的孔弯曲,从而难以插入芯材。
而且,在该施工方法中也会产生芯材位置被限制在螺旋钻(auger)中心的制约。
另外,上述这种柱列施工方法不能对从地表到最深部位的土质进行上下方向的搅拌,因此按照原地面土质的偏差来增加强度,因此无法得到原本理想的质地均匀的墙。
针对现有这种柱列施工方法缺点的策略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行进台车上构造框架,在该框架的一侧设置可循环地装设有无端刀具刀片(cutter bit)链的核心梁,将该核心梁相对于地面垂直插入后,不是使其上下移动,而是使机械沿水平方向移动,同时从核心梁的固定位置处向地下喷出水泥固化液,从而构筑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在消除现有柱列施工方法中存在的多种缺点方面是一种优良的技术,但仍然有如下问题:
首先,装置的结构是通过设置于地上部分的框架上的上下两条油压缸在一端固定梁的状态下推压地下的核心梁并使其横向行进,因此,核心梁本身会受到地面的阻力从而产生很大的弯曲。
因此,需要对该弯曲进行修正作业,该作业是通过装设于核心梁上的倾斜计确认弯曲,并且复杂地组合驱动马达的正转及逆转、核心梁的升降动作而进行的始终加强紧张性的作业,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熟练人员才能实现,比较困难且难以达到自动化。
另外,施工结束后,为了不受由核心梁造成的水泥固化液的影响,必须进行退避掘削以使其退避。
该退避掘削也根据施工的内容而定,例如对深度为30~40的标准硬度的土质,为了不受水泥固化液的影响,在水平方向(即核心梁的行进方向)上必须为约2m左右(在核心梁的宽度1.3m的基础上,加上不附着水泥混浊液的经验尺寸的距离),在时间方面需要两小时左右。
因此需要大量的施工时间和与之相应的成本。
专利文献1:特公平6-86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且能在短时间内构筑高质量的地下连续墙的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在可行进的整机上可移动地装设卷设有带切削刃的无端链条的核心梁,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整机上的领轴;相对于该领轴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主框架;相对于该主框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的副框架;通过旋转销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副框架上且与所述核心梁的上端部连接的驱动框架;以及以所述旋转销为摆动轴使该驱动框架摆动的摆动机构;该摆动机构由设置于所述副框架上的齿条齿轮部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框架上且与所述齿条齿轮部啮合的小齿轮部构成;所述齿条齿轮部通过油压缸的往复运动可往复移动;所述驱动框架根据所述齿条齿轮部的往复移动并通过所述小齿轮部摆动。
权利要求2所述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有引导所述驱动框架摆动且限制摆动角的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由在所述驱动框架中与所述旋转销同心设置而成的圆弧状引导孔,及在所述副框架中可嵌入于所述引导孔突出而成且沿该引导孔的形状可移动的引导销构成。
权利要求3所述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轴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整机可倾斜。
权利要求4所述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框架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核心梁的无端链条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机构。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具有设置于整机上的领轴、相对于领轴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主框架、相对于主框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的副框架、通过旋转销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副框架上且与核心梁的上端部连接的驱动框架、及以旋转销为摆动轴使驱动框架摆动的摆动机构,摆动机构由设置于副框架上的齿条齿轮部及设置于驱动框架上且与齿条齿轮部啮合的小齿轮部构成,齿条齿轮部通过油压缸的往复运动可往复移动,驱动框架根据齿条齿轮部的往复移动并通过所述小齿轮部摆动,在简化用于测量由地面的抵抗反作用力引起的核心梁的弯曲的倾斜计结构(点数)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对该弯曲进行修正作业。
另外,也能够大大削减施工结束后的退避掘削所需的施工时间和成本。
另外,由于能够使摆动机构压缩,因此能够扩大该摆动机构与旋转销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较小的动力使驱动框架进行较大地摆动。
进一步地,在整机上设置领轴的结构,与现有的在整机上通过框架可动地装设领轴的结构相比,装设于领轴上的重量结构物的重心比较稳定。因此,在结构力学方面比较优良。
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以高效地在短时间内构筑高质量的地下连续墙。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进一步设置有引导驱动框架摆动且限制摆动角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由在驱动框架中与旋转销同心设置而成的圆弧状引导孔,及在副框架中可嵌入于引导孔突出而成且沿该引导孔的形状可移动的引导销构成,据此可以使驱动框架顺利地摆动,也容易确定其摆动角。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领轴被设置成相对于整机可倾斜,由于可以对核心梁相对于地面的插入角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得到相对于地面的所需角度并进行掘削。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在驱动框架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核心梁的无端链条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机构,由此可以对应于掘削地面的地质调整无端链条的旋转速度,达到最适当的掘削效率并能够抑制施加于切削刃上的负荷,以使切削刃的磨耗达到最小程度。
下面通过附图说明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较佳实施形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大致正面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大致侧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部分省略后的大致平面视图;
图4表示设置于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上的摆动机构的大致截面图;
图5表示设置于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上的摆动机构的定位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施工状态图;
图7表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地下连续墙制造步骤中的第一步骤的大致说明图;
图8表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地下连续墙制造步骤中的第二步骤的大致说明图;
图9表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地下连续墙制造步骤中的第三步骤的大致说明图;
图10表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地下连续墙制造步骤中的第四步骤的大致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T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6旋转销
1整机                           7驱动框架
2核心梁                         13摆动机构
2a切削刃                        14齿条齿轮部
2b无端链条                      15小齿轮部
3领轴                           16引导孔
4主框架                         17引导销
5副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大致正面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大致侧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一实例的部分省略后的大致平面视图。
首先,对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T在可行进的整机1上可移动地装设卷设有带切削刃2a的无端链条2b的核心梁2,所述整机1通过设置于下部的履带1a可行进。
该地下连续墙的掘削装置T具有:设置于整机1上的领轴3、相对于领轴3可上下移动的主框架4、相对于主框架4可左右移动的副框架5、及通过旋转销6可旋转地设置于副框架5上且与核心梁2的上端部连接的驱动框架7。
领轴3被构成为长方向是沿上下(高度)方向的长方体形状。
其一端通过与履带1a的行进方向垂直的一侧面(图2中为左侧)设置于整机1上。
领轴3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框架保持用的背部支撑物8的一端。
该框架保持用的背部支撑物8,从设置于领轴3的一端向下倾斜且另一端通过履带1a的另一侧面(图2中为右侧)与整机1连接,并可以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油压缸等伸缩机构进行伸缩。
因此,领轴3可以相对于整机1调整该倾斜角度。据此,在进行地面掘削时,由于可以对核心梁2相对于地面的插入角进行调整,因此可以得到相对于地面的所需角度并进行掘削。
另外,领轴3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沿主领轴5的长方向上下直线延伸的导轨31。
领轴3上设置有主框架4。
主框架4在与领轴3相对的面上设置有左右一对导轨保持部件40,通过该导轨保持部件40装设在上述导轨31上(参照图3)。
由此,主框架4可沿导轨31滑动移动。即,主框架4可以沿领轴3的长方向上下滑动移动。
通过将绳缆部件9架设于设置在主框架4上部的多个(图1中为三个)滑车机构4a及与该滑车机构4a的装配数量相对应地设置于领轴3上的多个滑车机构3a、3b上,并使其末端与图中未显示的油压缸连接而实现该主框架4沿上下方向的升降运动。
也就是说,主框架4通过旋转驱动油压缸,并通过滑车机构3a、3b和4a被绳缆拉伸上升,另外,通过放松油压绞盘的紧张状态从而由于自重而下降。由于该自重力而引起的核心梁2在地下的下沉已经被现有的类似施工方法所证实。
另外,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绳缆部件9。
主框架4具有相互平行设置的上下两条横框41、42及在横框41、42的长(左右)方向的端部位置连接横框41、42之间的左右两条纵框43。
此处,上述横框41、42中,将上侧的作为第一横框41,将下侧的作为第二横框42。
在第一横框41的上方设置有以预定间隔与该第一横框41平行设置的上部横框44。该上部横框44上装设有上述滑车机构4a
上部横框44的长方向的长度比横框41、42短(在图中一半左右),在其长方向附近设置有斜框45。该斜框45朝第一横框41的长方向的两端附近倾斜延伸设置。
另外,在第二横框42下部的长方向的两端附近设置有朝下方及主框架4的中心轴侧(内方向侧)倾斜延伸的斜框46。
进一步地,上部横框44的下部中央处设置有朝下方延伸的柱框47,延伸设置于第一横框41上。
在第一横框41的下部及第二横框42的上部,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隔相互平行设置有横向行进用的滑动框41a、42a。
在该横向行进用的滑动框41a、42a之间,设置有嵌入于横向行进用的滑动框41a、42a的同时沿着横向行进用的滑动框41a、42a的长方向可左右移动的滑动部件10。该滑动部件10上装设有副框架5。
因此,副框架5通过该滑动部件10相对于主框架4进行装设,并相对于主框架4可左右移动。
该副框架5朝左右方向的驱动是通过设置于主框架4下部的油压缸11的伸缩运动进行的。
此处,由于副框架5、驱动框架7及核心梁2等重量结构物通过主框架4的第二框架42支撑其重量,上述油压缸11通常在第二横框42的下部沿长方向装设。
另外,图中所示的油压缸11为一个,但对此不做限定,也可以根据设计设置多个。
另外,副框架5(具体为与副框架5连接的滑动部件10)面向主框架4的面和背对侧的面上,旋转销6从主框架4朝副框架5的方向突出设置。
驱动框架7以该旋转销6为旋转轴,可以相对于副框架5旋转。
该驱动框架7,通过形成于其下部位置的凸缘部12与核心梁2的上端部连接。
如上所述,核心梁2的周围卷设有带切削刃(刀具刀片)2a的无端链条2b,构成循环链条式刀具(类似于锯链的结构)。该循环链条式刀具的结构可以采用与公知的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图1、2中,核心梁2的下方在图中被省略,另外,图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无端链条2b。
无端链条2b被构成为通过设置于驱动框架7上的油压马达71在核心梁2的周围旋转驱动。
此处,驱动框架7的内部有齿轮箱72,齿轮箱72的内部具有由齿轮机构构成的减速机构(图中未显示)。驱动框架7的下部设置有输出轴及连接于其上的驱动轮73,油压马达71通过减速机构使输出轴及驱动轮73旋转,由此旋转驱动无端链条2b。
由此,可以调整核心梁上卷设的无端链条2b的旋转速度,并能够根据被掘削的地面的地质调整无端链条2b的旋转速度。因此能够抑制施加于切削刃上的负荷,以使切削刃的磨耗达到最小程度。
另外,核心框架2的中心轴上设置有倾斜计(图中未显示),可以测量核心梁2本身的倾斜程度。该倾斜计一般采用同时测出核心梁2行进方向的弯折角度及核心梁2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的方式,优选采用公知的结构。
本发明中,在核心梁2的下端部设置至少一个该倾斜计,但不做限定,也可以从核心梁2的上端至下端设置多个。
另外,在核心梁2内设置有与设置于外部的水泥浆等固化液供给源连接用于向地下输出固化液的喷嘴(图中未显示)。
在本发明中,至少在核心梁2的下端部和中部的至少两个位置处设置该喷嘴,关于中部的具体位置,根据所形成的地下墙的长度(深度)和核心梁2摆动角确定。
通过上述内容形成了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基本结构。
因此,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T中,装设有核心梁2的驱动框架7能够上下左右移动,且能够朝整机1的行进方向或其相反方向旋转。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驱动框架7的旋转结构。
图4显示了装设于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上的旋转机构的大致截面图。
另外,图5为装设于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上的旋转机构的定位图。
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T具有以旋转销6为旋转轴用于使驱动框架7旋转的摆动机构13。
摆动机构13装设于副框架5和驱动框架7之间,由设置于副框架5上的齿条齿轮部14及设置于驱动框架7上且与齿条齿轮部(rackgear)14啮合的小齿轮部(piniongear)15构成,即齿条小齿轮结构。
该摆动机构13在旋转销6的上部以预定间隔设置。
另外,在图5中,将小齿轮部15显示于副框架5侧。
齿条齿轮部14由形成为中空圆柱形且其中心轴设置于左右方向的箱体141、位于箱体141内部且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齿条齿轮142、设置在齿条齿轮142的两端并与箱体141的内部端面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且具有与箱体141的内周面大致相同的外周面的缸体143、144构成。
缸体143、144是通过填充于上述间隙中驱动油的压力平衡来驱动的油压缸体,以使齿条齿轮142沿左右方向移动。
参见图4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关于齿条齿轮部14,进行油压控制,以便当使齿条齿轮142朝纸面右方向移动时,使填充于间隙A中的驱动油的压力大于间隙B中的驱动油的压力;另外,当使齿条齿轮142朝纸面左方向移动时,使填充于间隙B中的驱动油的压力大于间隙A中的驱动油的压力,从而使缸体143、144能够朝左右方向往返运动。
据此,齿条齿轮142能够朝左右方向往返运动。
小齿轮部15能够与上述齿条齿轮部14的齿条齿轮142啮合,以形成将圆形的小齿轮的一部分切开的形状。因此,该小齿轮部15的轮齿形成为圆弧状。
另外,该轮齿的节圆的中心与旋转销6同心设置(参见图5)。
通过以上结构,驱动框架7通过齿条齿轮14的往复运动经由小齿轮部15旋转。
另外,此时,最好设置引导驱动框架7的摆动且限制摆动角的引导机构。
在本发明中,该引导机构由位于驱动框架7中且与旋转销6同心设置形成的圆弧状引导孔16、及位于副框架5中可嵌入地突出形成于引导孔16中且沿引导孔16的形状可移动的引导销17构成。
据此可以使驱动框架7顺利地摆动。
另外,该引导机构当驱动框架7位于通常位置时(不旋转时),引导销17位于引导孔16的中央。
据此,通过确定该引导孔16端部位置的距离,能够容易地决定驱动框架7的摆动角。
最后,对采用上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构筑方法进行说明。
图6为显示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的施工状态图。
在图6中,部分表示了切削刃2a及无端链条2b。
核心梁2及附带链条2b在地下的目的深度的设置方法大致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为在要构筑地下连续墙的地点掘削预定深度的纵穴,通过另外的起重机(crane)(图中未显示)将核心梁2插入该纵穴内后,通过凸缘部12将该核心梁2装设于安装在整机1上的驱动框架7上。
此时,进行主框架4的升降调整,并对插入的核心梁2与凸缘部12的位置进行对准。
另一种方法是,在土质条件良好且贯入阻力较少时使用,仅连接适当单位数量的核心梁2及链条2b之后,通过凸缘部12装设于驱动框架7上,从而使其自行纵穴掘削的同时下沉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重复执行如下步骤,下次即将连接的单位数量的核心梁2及链条2b通过其它的起重机(未图示)临时放置于在整机1附近额外设置的纵穴内,随着整机1的移动将他们顺次连接,使其自行纵穴掘削的同时下沉。
这两个方法中的任一个是通过现有类似施工方法已经得到实际效果的公知方法。
然后,驱动油压马达71,使带切削刃的无端链条2b旋转的同时,驱动摆动机构13,使核心梁2以旋转销6为中心沿一方向(为方便起见称为正方向)仅摆动预定角度α(参照图6的虚线部分)。
据此对地下进行搅拌掘削。与此同时,从设置在核心梁2下端部的喷嘴向被掘削的地下喷出水泥土等固化液泥浆,从而制造地下墙。
在上述核心梁2的摆动动作中,主框架4保持停止。
另外,在本发明中,预定角度α不做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在30~40m深的地下墙的标准作业中,也根据土质的硬度而定,但通常设定为5°左右。
图7为通过上述动作进行地下墙制造步骤(称为第一步骤)的大致示意图,画有剖面线的大致扇形部分为通过第一步骤制造的地下墙的部分。
图7中,A表示作为核心梁2的摆动中心的旋转销6的位置,B表示摆动动作前的核心梁2的下端部位置,C表示摆动动作后的核心梁2的下端部位置,L1表示从地面GL开始的核心梁2的插入深度,L2表示从地面GL到旋转销6的高度。另外,在此后的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同样的符号被用作表示同样的含义。
然后,使摆动机构13与第一步骤相反方向驱动,使核心梁2的下端部与第一步骤相反方向以预定角度α驱动,同时使油压缸11伸长并使驱动框架7沿主框架4向另一端侧(图6中为右端侧)方向移动,使核心梁2的上端部相对于地面GL平行移动。此时的移动距离与第一步骤中核心梁2下端部的水平方向移动距离相等。
在上述核心梁2的动作过程中,从设置在核心梁2中部的喷嘴喷出泥浆。
图8为通过上述动作进行地下墙制造步骤(称为第二步骤)的大致示意图,画有交叉剖面线的倒三角形部分为通过第二步骤制造的地下墙的部分。
图8中,D表示作为核心梁2摆动中心的旋转销6移动后的位置,C表示摆动动作前的核心梁2的下端部的位置,E表示摆动动作后的核心梁2的下端部的位置,X1表示驱动框架7的移动距离,H表示泥浆的喷出部。
然后,驱动摆动机构13,使核心梁2以旋转销6为中心仅以预定角度2α沿正方向摆动,从而对地下进行搅拌掘削,同时,从设置于核心梁2下端部的喷嘴向地下喷出水泥土等固化液泥浆,从而制造地下墙。
在上述动作中,主框架4保持停止。
图9为通过上述动作进行地下墙制造步骤(称为第三步骤)的大致示意图,画有交叉剖面线的将大致扇形的一部分切掉的形状部分为通过第三步骤制造的地下墙的部分。
图9中,D表示作为核心梁2摆动中心的旋转销6的位置,E表示摆动动作前核心梁2下端部的位置,F表示摆动动作后核心梁下端部的位置,G表示核心梁2下端部所画圆弧的最下部位于摆动中心D的铅直轴线上的点。
然后,在将核心梁2的下端部的位置固定的状态下,使油压缸11伸长,使驱动框架7沿主框架4向更右端侧移动,从而使核心梁2的上端部相对于地面GL平行移动。同时,从设置于核心梁2下端部的喷嘴向地下喷出水泥土等固化液泥浆,以制造地下墙。
图10为通过上述动作进行地下墙制造步骤(称为第四步骤)的大致示意图,画有交叉剖面线的倒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为通过第四步骤制造的地下墙的部分。
图10中,J表示作为核心梁2的摆动中心的旋转销6移动后的位置,F表示核心梁2下端部的位置。
通过以上的第一至第四步骤,最终制造成的地下墙的面积为(从A点到J点的水平距离)×(深度L1)。
另外,为了更加精确,虽然仅仅由于圆弧BC和圆弧EG的交点N与BG间的连接直线的距离(L1-L3)部分而使深度变得不足,但通过预先考虑不足的深度而仅掘削出部分距离L5便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在上述一连串的步骤中,核心梁2由于受到土地的抵抗反作用力会发生弯曲,但如果该弯曲程度变得较大时,通过核心梁2摆动方向的正逆向切换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弯曲修正。
另外,由于核心梁2的动作仅是单纯的摆动动作,因此核心梁2前端的弯曲可以简单地从施加于核心梁2整体的抵抗反作用力和旋转角速度进行预测。
而且,根据核心梁2下端部1点的弯曲可以估计核心梁全长的弯曲线,从而只要有至少一个倾斜计即可,从而能够使系统大大简化。
预定面积的地下墙的制造作业结束后,在图10中,使核心梁2以旋转销6为中心,在切换到膨润土液之后从核心梁2的最下端部喷出膨润土液的同时,使核心梁2仅以微小角度β摆动,并使核心梁2的整体停止于从水泥固化墙脱离的J-K线。微小角度β的值不做特别限定,但最好与预定角度α处于同等程度。
据此,能够防止当完成制造后由于正在固化的水泥固化体J-F线左侧的水泥固化液渗出附着于核心梁2上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现有施工方法,需要有2m左右的退避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2小时的作业时间。而本方式中越接近底部越离开的水泥固化终止线J-F,通过微小角度β使其较大地脱离下部,因此提高了效率,作业时间也大幅缩短。
通过以上叙述,本发明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T简化用于测量由地面的抵抗反作用力引起的核心梁的弯曲的结构,同时还可以容易地对该弯曲进行修正作业。
另外也能够大大削减施工结束后的退避掘削所需的施工时间和成本。
另外,由于能够使摆动机构压缩,因此能够扩大该摆动机构与旋转销的距离,从而能够通过较小的动力使驱动框架进行较大地摆动。
进一步地,在整机上设置领轴的结构,与在现有整机上通过框架可动地装设领轴的结构相比,装设于领轴上的重量结构物的重心比较稳定。因此,在结构力学方面比较优良。
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以高效地在短时间内构筑高质量的地下连续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较佳地作为用于高效地构筑高质量地下连续墙的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Claims (4)

1、一种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在可行进的整机上可移动地装设卷设有带切削刃的无端链条的核心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整机上的领轴;
相对于该领轴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主框架;
相对于该主框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的副框架;
通过旋转销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副框架上且与所述核心梁的上端部连接的驱动框架;以及
以所述旋转销为摆动轴使该驱动框架摆动的摆动机构;
该摆动机构由设置于所述副框架上的齿条齿轮部及设置于所述驱动框架上且与所述齿条齿轮部啮合的小齿轮部构成;
所述齿条齿轮部通过油压缸的往复运动可往复移动;
所述驱动框架根据所述齿条齿轮部的往复移动并通过所述小齿轮部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有引导所述驱动框架摆动且限制摆动角的引导机构;
所述引导机构由在所述驱动框架中与所述旋转销同心设置而成的圆弧状引导孔,及在所述副框架中可嵌入于所述引导孔突出而成且沿该引导孔的形状可移动的引导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领轴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整机可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框架中设置有用于调整所述核心梁的无端链条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机构。
CN2007800518108A 2007-03-05 2007-03-05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7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7/054230 WO2008107966A1 (ja) 2007-03-05 2007-03-05 地中連続壁用掘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086A true CN101617086A (zh) 2009-12-30
CN101617086B CN101617086B (zh) 2011-08-03

Family

ID=39737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181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7086B (zh) 2007-03-05 2007-03-05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7086B (zh)
WO (1) WO200810796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920A (zh) * 2010-08-27 2011-04-20 陶为 地下水泥土防渗墙连续成墙机
WO2018206002A1 (zh) * 2017-05-12 2018-11-15 周兆弟 桩机链式钻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3716B2 (ja) * 2009-02-12 2014-07-09 三和機材株式会社 地中連続壁造成用の掘削装置
CN102155035B (zh) * 2011-05-26 2013-05-22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墙铣削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83165B (de) * 1960-11-10 1968-11-14 Eberhardt Geb Grabenziehmaschine mit einem Baggeraggregat
US3307276A (en) * 1964-03-04 1967-03-07 Landmark Engineering Inc Continuous digging apparatus
JPH0686729B2 (ja) * 1991-07-10 1994-11-02 北辰工業株式会社 地中連続壁用掘削装置
JPH10121514A (ja) * 1996-10-23 1998-05-12 Taisei Corp 地中連続壁造成機械
JP2001248181A (ja) * 2000-03-01 2001-09-14 Nakamura Doboku Kk 掘削混練方法及び掘削混練機
JP2006028797A (ja) * 2004-07-13 2006-02-02 Sanwa Kizai Co Ltd 地盤改良方法及び地盤改良装置
CN1804242B (zh) * 2006-01-24 2010-06-23 徐长云 挖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1920A (zh) * 2010-08-27 2011-04-20 陶为 地下水泥土防渗墙连续成墙机
WO2018206002A1 (zh) * 2017-05-12 2018-11-15 周兆弟 桩机链式钻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07966A1 (ja) 2008-09-12
CN101617086B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9566U (zh) 大倾角多功能打桩机
CN102155035B (zh) 一种连续墙铣削机
CN101617086B (zh) 地下连续墙用掘削装置
CN111622224B (zh) 一种用于逆作法施工中连体柱桩的施工方法
CN106153358B (zh) 地形变换与可重构综合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333138C (zh)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及用于地下连续墙的挖掘机
CN1219136C (zh) 地下连续掘削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26658A (zh) 轮式钻机
CN105649029A (zh) L桩与矩形桩矩形锁扣设备
CN104452804A (zh) 全断面搅拌切削造墙机
JP2008223321A (ja) 多軸オーガマシン及びその多軸オーガマシンを用いた土留工法
JP5545622B2 (ja) 地盤改良工法及び地盤改良構造体
CN204608826U (zh) 全断面搅拌切削造墙机
CN104480940B (zh) 双层搅拌式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器
CN202298704U (zh) 防渗止水墙成槽机
JP2009221770A (ja) 地盤改良機及び地盤改良方法
JP4206011B2 (ja) 地盤掘削方法
KR20140064467A (ko) 심발부 코어 라인형 천공장치
CN116591175B (zh) 一种高速公路拱形骨架施工车和拱形骨架护坡施工方法
KR100921718B1 (ko) 지중 연속벽 구축 방법
CN104612159A (zh) 具有搅拌器的混凝土灌注桩浇筑装置
CN102003142A (zh) 螺旋锚钻进机
CN106120782A (zh) 组合式螺杆桩施工方法
CN106245633A (zh) 凹圆咬合v型钻搅机
CN105625324A (zh) H桩与矩形桩圆弧插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NK EQUIPMENT E + 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UCK CO.,LTD.

Effective date: 20100122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22

Address after: Kobe City, Japan Hyogo

Applicant after: E&C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Li Yizhu

Address before: Busan, Republic of Korea

Applicant before: Lak company

Co-applicant before: Qing Jingsh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