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6139A -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6139A
CN101616139A CN 200810126529 CN200810126529A CN101616139A CN 101616139 A CN101616139 A CN 101616139A CN 200810126529 CN200810126529 CN 200810126529 CN 200810126529 A CN200810126529 A CN 200810126529A CN 101616139 A CN101616139 A CN 101616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gateway
receiving terminal
terminal media
fec
gateway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265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忠
郭春芳
宋彬
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265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6139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0299 priority patent/WO20091557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6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涉及网络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所述条件成立时,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媒体网关创建FEC流;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在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之间创建FEC流。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当网络服务质量降低时,在基于ITU-T H.248协议的下一代网络中使用FEC算法,保证用户的QoS。

Description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NGN(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是一个分组网络,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NGN的基本特征是:提供大量宽带业务,以增加业务收入;融合各种网络业务,诸如数据、话音、多媒体以及各种正在兴起的互联网业务,如即时消息、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网络协议电视)、视频点播等流媒体业务,总之,NGN应成为一个传送各种多媒体增值业务的灵活平台。
在NGN网络体系和标准的设计过程中,采用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技术作为NGN业务的承载网的基础技术的趋势已经很明朗。但是,传统的IP技术难以满足NGN网络业务的多样性、实时性、安全性的要求。目前的IP网络技术还不能很好地解决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问题,在现有的公共IP网络上还不能为软交换网络提供大规模的、有一定QoS保证的承载服务。并且,在NGN中,QoS问题比较复杂,其中的业务种类繁多,同时输入NGN网的可有语音、数据,还可有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它们对QoS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对时延很敏感,要求尽可能小的时延,而允许有一定的丢包率。
H.248协议是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软交换设备(如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一种接口协议,用于软交换设备控制媒体网关。软交换是NGN的控制功能实体,是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系统由上至下可分为业务/应用层、控制层、传输层和媒体/接入层。这种分层结构使得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呼叫与承载分离,各实体之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为了保证通信的QoS,不仅提出了ITU-T H.248网络包、RTP包等协议基本包(Packet);还提出了质量告警中止包、自适应抖动缓存包等ITU-T H.248扩展包。
在网络包中,定义了一个属性,即MG(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中抖动缓存的最大值;另外,定义了一个QoS告警事件,该事件允许MG报告网络连接QoS的降低。首先,MGC(Media Gateway Controller,媒体网关控制器)通过一定的算法,并考虑丢包率、时延和时延抖动等,计算出一个质量损失百分比门限,然后,MG通过同样的算法,当监测到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该门限时,将这一事件报告给MGC;在该包中还定义了一些统计特性,如MG的接收字节数和发送字节数等。
在RTP包中,与用户QoS相关的内容主要是包中定义的五个统计参数:收包数、发包数、丢包率、包的平均时延、时延抖动。MGC可以通过MG报告的这五个统计参数,估计目前网络的状况和用户QoS。
质量告警中止包中定义了一个质量告警终止事件,该事件和网络包中定义的QoS告警事件配合使用。当MGC收到MG报告的QoS告警事件时,MGC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网络状况,如果一段时间之后,MG监测到质量损失百分比降到门限以下时,MG向MGC报告该包中定义的质量告警终止事件。
在自适应抖动缓存包中,定义了MG中抖动缓存的一些特性参数,如:抖动缓存的最小值、抖动缓存的当前值、抖动缓存类型(自适应/非自适应)等。
MGC根据MG报告的QoS告警事件/质量告警终止事件,以及MG报告的网络统计信息和RTP统计信息,来实时地调整MG上的自适应抖动缓存的属性参数和其他的网络参数,来提高接收端的QoS。通过以上四个包的配合使用,MG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QoS。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的ITU-T H.248方案只是将监测到的网络状况参数上报给MGC,来实时地调整MG上的自适应抖动缓存的属性参数和其他的网络参数。但对实时业务,特别是实时视频业务,缺少在应用层对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无法保证用户的QoS。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包括,
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
当所述条件成立时,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
在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之间创建FEC流。
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包括:接收端MGC、接收端MG、发送端MGC、发送端MG;
所述接收端MGC用于,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所述条件成立时,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
所述接收端MG用于,根据接收的接收端MGC请求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MGC用于,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MG用于,根据接收的发送端MGC请求创建FEC流。
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
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条件成立时,请求媒体网关MG创建FEC流。
一种媒体网关MG,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MGC接收创建FEC流的请求;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请求,创建FEC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当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例如网络服务质量比较差时,MGC请求MG FEC保护算法,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FEC算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应用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图5中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应用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第五实施例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MGC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MGC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MGC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发明MG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6为本发明MG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包括,
S101,接收端MGC判断创建FEC(Forward Erase correction,前向纠删)流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条件成立时,则执行下一步骤。
S102,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
其中,接收端MGC发送给接收端MG的消息中,携带有将与接收端MG创建数据流的发送端MG的信息;
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的步骤包括: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接收端MG;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包括:FEC编码方式、FEC冗余度等。
S103,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
其中,发送端MGC发送给发送端MG的消息中,携带有将与发送端MG创建数据流的接收端MG;
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发送端MG;
S104,在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之间创建FEC流。
其中,如图8所示,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可以为同一MGC;
或,如图9所示,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不同MGC,即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受不同MGC控制,不同MGC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例如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起始协议)协议通信。当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时,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FEC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当接收端MGC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例如网络服务质量比较差时,MGC请求MG使用FEC保护算法,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前向纠错码(FEC)不需要反馈,实时性好,满足多媒体实时业务尽可能小的时延要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一个MGC同时控制接收端和发送端的两个MG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于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受不同MGC控制的应用场景。
如图2所示,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包括:
S201,接收端MGC接收到接收端MG所监测的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的报告;
S202,接收端MGC从接收端MG接收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S203,接收端MGC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由于网络丢包而使用FEC算法后,信道负担会增大,网络发生拥塞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即可能加剧拥塞。所以,当需要在IP网络中使用FEC保护算法时,需要综合考虑网络丢包率、时延和接收端缓存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FEC保护强度。
S204,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通过ITU-T H.248扩展的FEC包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接收端MG;
ITU-T H.248协议是软交换设备(如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一种接口协议,用于软交换设备控制媒体网关。包(packet)是ITU-T H.248中的一个术语,可以理解为ITU-T H.248协议的一种扩展机制,即,当用户需要扩展ITU-T H.248协议的功能时,可以通过定义新的包来实现,这是ITU-TH.248协议的灵活之处。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在基于MG/MGC的下一代网络中使用FEC算法时,且MG和MGC之间使用ITU-T H.248协议时,可以定义ITU-T H.248协议的扩展包(FEC包)。该包用于MGC向MG请求使用FEC算法;同时,在FEC包中定义了FEC算法的五个相关参数,该五个相关参数用于传输层和应用层/控制层之间交互信息。
以下描述包的定义:
FEC包的包标识(Packet ID)为:fec
FEC包的相关参数可以包括:
(1)FEC类型(FEC type),标识了所使用的FEC编码方法,如,TN码、RS码。通过该参数,接收端选择合适的解码器。
(2)FEC冗余度(FEC Redundancy),冗余度越大,FEC算法的保护强度越强。
(3)传输文件的总长度(Transfer-Length)。
(4)编码符号的长度(Symbol-Length),标识了一个源数据符号或保护数据符号的字节数。
(5)块中所包含的源数据符号的个数(Number-of-original-Symbols),标识该块中所包含的源数据符号的个数,MG根据该参数和FEC冗余度,可以计算得到该块中的保护数据符号的个数。
S205,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通过ITU-T H.248扩展的FEC包将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发送端MG;
S206,在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之间创建FEC流。
以下简单描述FEC算法的基本思想:FEC算法以源数据符号为FEC编码器的输入,生成含有冗余信息的FEC已编码数据符号,在丢失符号的个数不超过FEC能力范围时,接收端可以根据收到的有丢失的数据信息,恢复源数据信息。
如图3所示,FEC编码器的输入以源数据符号为单位,每个源数据符号由若干字节组成,且每个源数据符号的大小相等。假设K个源数据符号为FEC编码器的一次输入,经FEC编码后,生成N个已编码数据符号,其中包含K个源数据符号、和(N-K)个保护数据符号,保护数据符号的大小和源数据符号相等。假设接收端收到J(J<N)个这样的已编码数据符号,当丢失的符号数在FEC能力范围内时(如,当使用Tornado码对源数据进行FEC保护时,只要接收端收到K个或多于K个已编码数据符号),FEC解码器就可以完全恢复K个源数据符号。因此,FEC编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接收端可以利用接收到的FEC编码符号,在FEC保护能力范围内重建原始的数据信息。在使用FEC编码后,可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从接收端到发送端主要用于数据重传的反馈线路。
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在基于MG/MGC的下一代网络中进行视频等实时通信时,当MGC监测到网络状况发生变化,特别是监测到网络带宽资源充足,且接收端的吞吐量没有下降,而通信的丢包率增大时,MGC请求MG为各个通信链路使用一定保护强度的FEC保护算法,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用户的实时QoS。
以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应用,如图4所示,该应用流程包括:
①MGC通过“modify”命令请求接收端MG监测QoS告警事件(Qualert)“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门限1(Threshold1)”。
②接收端MG回复。
③接收端MG监测到链路的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门限1(Threshold1),于是使用“notify”命令向MGC报告“QoS告警(Qualert)”事件。
④MGC回复。
⑤MGC通过“modify”命令要求接收端MG上报统计信息。
⑥接收端MG通过网络包、RTP包上报统计信息: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⑦MGC通过“modify”命令要求接收端MG创建一个新的FEC流,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接收端MG。其中FEC属性值在ITU-T H.248协议的描述符“localcontrol”中给出,FEC流消息在ITU-T H.248协议的描述符“local”中给出。
“fec/fectype,fec/fecredun,fec/translen,fec/symlen,fec/numorisym”分别代表在FEC包中定义的五个FEC属性。此实施例中通过扩展ITU-T H.248包的方式,传输FEC相关消息。
⑧接收端MG回复。
⑨按照⑦中的方法,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一个新的FEC流,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发送端MG。
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包括FEC编码方法、FEC冗余度、传输文件的总长度、编码符号的长度、(块中所包含的源数据符号的个数。
⑩发送端MG回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FEC包可以和网络包、质量告警终止包、RTP包等其他ITU-TH.248包配合使用。首先,MGC请求接收端MG监测QoS告警事件,当MG监测到网络的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一定的门限时,将该事件报告给MGC,MGC和MG的这些动作是通过“网络包”来完成的;MGC在收到QoS告警事件后,要求MG上报当前的网络统计信息,MG回复,MGC和MG的这些动作是通过“网络包”、“RTP包”来完成的;MGC根据各流报告的质量告警事件,决定是否在MG上/传输对象上使用FEC算法,MGC根据从各个流收集的RTP统计信息和网络统计信息,选择合适的FEC保护强度。之后,MGC要求两端的MG分别建立FEC流,开始使用FEC算法,在MG上或者MG的某个流上使用FEC算法,这些动作是通过使用FEC包来实现的。在定义FEC包后,FEC包填补了ITU-T H.248协议的一个不足,通过FEC包和ITU-T H.248协议的网络包、RTP包、自适应抖动缓存包和质量告警终止包等的配合使用,传输层不仅能使用ITU-T H.248协议将网络状况报告给MGC,MGC还可以使用ITU-T H.248协议直接请求MG采取措施,降低网络环境的变化对用户QoS的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使用FEC包传输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中,通过扩展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协议,使用SDP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FEC消息的相关参数。此实施例中,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同一MGC。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包括:
S501,接收端MGC从应用层查找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如果查找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则执行下一步骤;
S502,接收端MGC从接收端MG接收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S503,接收端MGC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S504,接收端MGC请求接收端MG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使用SDP协议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接收端MG,将FEC相关参数做为SDP协议的一部分,在通信实体之间传输。
SDP协议是由RFC4566所定义的会话描述协议,描述在会话公告、会话邀请和其它一些形式的多媒体会话应用初始化时所需的信息,它是一种纯粹的文本描述语言。如果ITU-T H.248协议使用文本编码格式时,使用SDP来描述会话内容。SDP的值属性可以作为SDP的扩展,FEC属性即是其扩展属性。
以下描述SDP协议的扩展:
(1)SDP的5个FEC属性
为了指出FEC编码器的编码类型,定义了FEC类型属性,接收端通过该属性选择合适的FEC解码器。编码类型一般为RS、Tornado等:
a=FEC-type:<type name>
为了计算出FEC保护强度,定义了冗余度和块中所包含的源数据符号的个数两个属性:
a=FEC-redundydgree:<redundancy-degree-value>
a=FEC-sdatanum:<source-data-symbol-number>
其中冗余度越大,FEC算法的保护强度越强,但同时也占用更多的信道带宽;接收端MG使用这两个参数计算出一个源块在输入FEC编码器后应该生成的已编码数据符号的个数。
为了统计一个源数据符号或保护数据符号的字节数时,使用符号长度FEC属性:a=FEC-bitnum:<data-symbol-bits>
在多媒体通信中,如果接收端需要知道传输对象的总长度时,用到传输对象的总长度属性,然而该属性不一定在所有的多媒体通信中使用。该属性的格式:a=FEC-objlegth:<object-length>。
其中,在ITU-T H.248协议中使用了SDP协议传输媒体流的属性,而FEC数据也是媒体流的一种,所以可以扩展SDP协议,使用SDP协议传输FEC的相关参数。
S505,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使用SDP协议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发送端MG;
S506,在接收端MG和发送端MG之间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使用SDP协议传输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中,当接收端用户的优先级比较高时,应用层的策略服务器会要求接收端MGC为该接收端用户使用FEC算法,MGC从应用层查询到接收端用户的优先级,并决定为该接收端用户使用FEC算法时,MGC首先要求MG上报网络统计信息,来确定FEC冗余度,为该接收端用户选择合适的FEC保护强度。接着MGC要求接收端和发送端的MG分别建立FEC流,来保证接收端用户的QoS。因此,当接收端用户有较高的优先级时,MGC为了满足接收端用户的QoS需求,可以请求MG为该接收端用户使用一定保护强度的FEC算法。
以下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的应用,如图6所示,包括:
①MGC从应用层查询接收端用户的优先级,发现优先级较高的接收端用户,为接收端用户使用FEC算法。
②MGC通过“modify”命令要求接收端MG上报统计信息。
③接收端MG上报统计信息:如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等。
④MGC通过“modify”命令要求接收端MG创建一个新的FEC流,并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接收端MG。
FEC属性应用举例
v=0
o=hamming 2890844526 2890842807 IN IP4 126.16.64.4
s=FEC Seminar
c=IN IP4 224.2.17.12/127
t=0 0
m=audio 49170 RTP/AVP 0 78
a=rtpmap:78 parityfec/8000
a=fmtp:78 49172 IN IP4 224.2.17.12/127
a=FEC-type:RS
m=video 51372 RTP/AVP 31 79
a=rtpmap:79 parityfec/8000
a=fmtp:79 51372 IN IP4 224.2.17.13/127
a=FEC-redundydgree:60
在上面的SDP描述中,存在两个媒体流,一个音频流和一个视频流,因此有两个m行。媒体格式为0代表用PCM编码的音频,它被荷载类型号为78的FEC流保护。FEC流被发往与音频相同的多播组,TTL参数也相同,但端口号大2(49172)。其中FEC流采用的编码类型是RS编码。视频流被荷载类型号为79的FEC流保护,这个FEC流的端口号是一样的,但是多播地址不一样。FEC的冗余度为60,表明FEC保护强度是60%。
⑤接收端MG回复。
⑥按照④中的方法,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一个新的FEC流,并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发送端MG。
⑦发送端MG回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FEC算法与ITU-T H.248协议、SDP协议的配合使用,网络运营商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QoS)要求。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如图7所示,包括:接收端MGC 11、接收端MG 12、发送端MGC 21、发送端MG22;
所述接收端MGC 11用于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当所述条件成立时,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
所述接收端MG 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接收端MGC请求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MGC 21用于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MG 2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发送端MGC请求创建FEC流。
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所述接收端MGC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时,请求接收端MG创建FEC流,并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接收端MG;所述发送端MGC请求发送端MG创建FEC流,并将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发送端MG;所述接收端MG和所述发送端MG,根据接收的请求创建FEC流,因此,当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时,例如网络服务质量比较差时,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可以为Client/Server模式,应用于客户端从服务器下载的应用场景,接收端媒体网关为客户端媒体网关,发送端媒体网关为服务器端媒体网关,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同一MGC。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也为Client/Server模式,与图8不同的是,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不同MGC,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客户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服务器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当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时,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FEC流信息。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可以为对等模式,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同一MGC。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也为对等模式(peer-to-peer)模式,与图10不同的是,接收端MGC和发送端MGC为不同MGC。
为了监测网络服务质量,当网络服务质量下降时及时地采用FEC算法,可选的,所述接收端MG 12还用于监测到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时,报告给接收端MGC 11;接收端MGC 11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接收端MGC12的报告时,请求接收端MG 12创建FEC流。
为了保证优先级高的用户的QoS,可选的,接收端MGC 12还用于从应用层查找出优先级高的用户,并请求接收端MG 11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所述接收端MG 11还用于根据接收端MGC的请求,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所述发送端MGC 21还用于请求发送端MG 22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发送端MG 22还用于根据发送端MGC的请求,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为了合理的选择FEC算法的保护强度,所述接收端MG 12还用于,发送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所述接收端MGC 11还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如图12所示,包括:判断单元111及请求单元112。判断单元111用于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请求单元112用于当所述条件成立时,请求媒体网关MG创建FEC流。
本发明实施例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判断单元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当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时,请求单元请求媒体网关MG创建FEC流。因此,当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例如网络服务质量比较差时,请求MG FEC保护算法,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
如图13所示,为了监测网络服务质量,当网络服务质量下降时及时地采用FEC算法,本发明实施例媒体网关控制器MGC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13,用于接收接收端MG监测的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的报告;所述判断单元111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报告时,则判断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
如图14所示,为了保证优先级高的用户的QoS,MGC还包括:查找单元114,用于从应用层查找优先级高的用户;所述判断单元111还用于当查找单元查找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时,则判断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所述请求单元111还用于请求媒体网关MG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为了选择合适的FEC保护强度,如图13或者图14所示,MGC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115,用于从接收端MG接收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确定单元116,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MG,如图15所示,包括:接收单元121,用于从接收端MGC接收创建FEC流的请求;创建单元12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请求,创建FEC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媒体网关MG,接收单元从接收端MGC接收创建FEC流的请求;创建单元根据所述接收的请求,创建FEC流,因此,当网络服务质量比较差时,能够为多媒体实时业务在应用层提供传输数据的前向纠错保护,保证了用户的QoS。
如图16所示,媒体网关MG还包括:监测单元123,用于监测网络QoS的质量损失百分比;第一发送单元124,用于当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时,向接收端MGC报告;第二发送单元125,向接收端MGC发送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因此,媒体网关能够及时监测网络QoS的质量损失百分比,向媒体网关控制器报告,使得媒体网关控制器能够选择合适的FEC保护强度,并请求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乙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
当所述条件成立时,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发送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在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之间创建FEC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同一媒体网关控制器;或,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
当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时,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向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FEC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FEC流的条件为: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所监测的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的报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FEC流的条件为: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从应用层查找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为: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为: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在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之间创建FEC流的步骤为:在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之间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判断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从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接收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包括: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请求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的步骤包括:将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为:使用ITU-T H.248协议或者SDP协议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
所述将所述FEC算法的相关参数传给发送端媒体网关为:使用ITU-T H.248协议或者SDP协议将FEC算法的相关参数发送给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
8、一种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接收端媒体网关、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端媒体网关;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当判断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时,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请求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创建FEC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同一媒体网关控制器;
或,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当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和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为不同媒体网关控制器时,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向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FEC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还用于当监测到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时,报告给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的报告时,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从应用层查找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当查找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时,请求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请求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还用于根据所述发送端媒体网关控制器的请求,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在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还用于发送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所述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13、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创建FEC流的条件是否成立,
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条件成立时,请求媒体网关创建FEC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收端媒体网关监测的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的报告;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报告时,则判断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查找单元,用于从应用层查找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当查找单元查找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时,则判断为创建FEC流的条件成立;
所述请求单元,用于请求媒体网关为所述优先级高的接收端用户创建FEC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媒体网关接收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统计信息,确定FEC算法的冗余度。
17、一种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接收创建FEC流的请求;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请求,创建FEC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网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网络QoS的质量损失百分比;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网络QoS质量损失百分比达到预定门限时,向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报告;
第二发送单元,向接收端媒体网关控制器发送网络统计信息,所述网络统计信息包括:接收字节数、发送字节数、接收RTP包数、发送RTP包数、丢包率、平均时延和时延抖动。
CN 200810126529 2008-06-24 2008-06-24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ending CN101616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26529 CN101616139A (zh) 2008-06-24 2008-06-24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CT/CN2009/000299 WO2009155773A1 (zh) 2008-06-24 2009-03-19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 及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26529 CN101616139A (zh) 2008-06-24 2008-06-24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139A true CN101616139A (zh) 2009-12-30

Family

ID=4144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26529 Pending CN101616139A (zh) 2008-06-24 2008-06-24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6139A (zh)
WO (1) WO20091557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73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70065A1 (zh) * 2018-03-07 2019-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接入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91475A1 (en) * 2005-06-28 2006-12-28 Noam Cohen Selectiv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N100450187C (zh) * 2005-10-17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错误弹性的多媒体数据网络实时传送方法
US8804575B2 (en) * 2005-12-13 2014-08-12 Cisco Technology, Inc. Central entity to adjust redundancy and error correction on RTP sessions
US20070280217A1 (en) * 2006-06-01 2007-1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nodal robust mode for real-time media streams in a network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735A (zh) * 2014-01-17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96735B (zh) * 2014-01-17 2018-06-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70065A1 (zh) * 2018-03-07 2019-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接入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48257A (zh) * 2018-03-07 2019-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接入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55773A1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3698B (zh) 用于多路径媒体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96018C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1124603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US7702006B2 (en) Adjustment of transmission data rate based on data errors and/or latency
CN100534023C (zh) 降低在流式会话期间传输信道差错所造成的影响
CN101483494B (zh)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CN100592670C (zh) 一种在iptv网络中动态自适应前向差错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US2009021689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treaming rates
CN106664255A (zh) 数据流控制方法
CN101156388A (zh) 用于控制可变位速率数据的数据包传输的技术
KR20090071543A (ko) 인코딩된 미디어의 전송을 적응시키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792733A (zh) 用于在网络中报告与QoS控制有关的信息的方法及其网络实体
JP5015589B2 (ja) データをストリーミングする方法、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憶装置
US20090077256A1 (en) Dynamic change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hanced multi-media streaming
KR20040020639A (ko) 실시간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생성율의 동적 제어방법 및 그장치
KR20100007368A (ko) 스트리밍 서비스의 비트 레이트를 제어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CN100544437C (zh) 一种流媒体带宽适配系统
CN111031340A (zh) 边缘节点控制
CN101741752B (zh) 视频流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Tsugawa et al. TCP-AFEC: An adaptive FEC code control for end-to-end bandwidth guarantee
CN101616139A (zh) 下一代网络中传输多媒体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rangl et al. Towards QoS improvements of TCP-based media delivery
CN101552771B (zh) 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多媒体电话互通方法和系统
Clayman et al. In-network scalable video adaption using big packet protocol
Huang et al. Efficient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in mobile network by using PR-SCT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