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606A -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606A
CN101610606A CNA2008101151963A CN200810115196A CN101610606A CN 101610606 A CN101610606 A CN 101610606A CN A2008101151963 A CNA2008101151963 A CN A2008101151963A CN 200810115196 A CN200810115196 A CN 200810115196A CN 101610606 A CN101610606 A CN 101610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noise power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dow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151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0606B (zh
Inventor
郭保娟
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151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0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0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实现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本发明用于实现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使得TDD系统的数据发射端自适应地切换到当前最优的天线模式发射数据,适应信道的实时变化,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ing)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如高速分组接入演进(HSPA+,High Speed PacketAccess Plu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等系统,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另外,智能天线也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开环MIMO技术包括空间复用(SM,Spatial Multiplexing)以及发射分集(TD,Transmit Diversity)技术。智能天线所使用的关键技术是波束赋形(BF,Beam-Forming)技术。
SM、TD以及BF这几种多天线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SM适用于信噪比较高、空间相关性较小的环境,提供高的频谱利用率;TD适用于信道质量较差的环境,利用分集技术将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空间链路上发送,对抗信道的深衰落,提供高的可靠性;BF适用于信道质量差、干扰严重的环境,将主波束对准期待用户发射数据,提高信号接收信噪比,改善通信质量,降低干扰。
如果多天线系统固定地采用某种天线技术,则仅能在某些信道环境下能够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却无法兼顾其它的信道环境。比如SM尽管可以获得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会损失分集增益,也就是说抗信道衰落的性能不好;而TD和BF尽管可以提供较高的可靠性,但会损失数据传输速率。因此,在多天线系统中,存在各种天线技术的折中,即根据实时的信道环境,自适应地切换各种天线模式,以匹配不同的信道环境,获得最佳的性能。
现有常用的天线模式切换算法是基于香农(Shannon)容量准则的算法,即计算出各个备选天线模式(包括当前选用的天线模式以及各个待选的天线模式)下的Shannon容量,并进行比较,选择最大的Shannon容量值所对应的天线模式用于下一次的数据发射。Shannon容量是根据每个备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SNR,Signal to Noise Ratio)计算得到的,因此,获得每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是Shannon容量准则必需的前提。
而现有获得检测后SNR的过程包括:在发射端为每个发射天线分配不同的导频,在接收端利用导频辅助的信道估计方法,估算出每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即利用公共导频设计方案得到各个数据流的检测后SNR。
所谓公共导频,就是基站(Node B)在下行链路的每个发射天线上使用不同的导频,用户终端(UE)利用导频辅助信道估计,即先估计出导频位置的信道衰落,然后利用这些估计出的信道衰落通过内插等方法得到数据部分的信道衰落,由于每个收发天线对之间的信道衰落是信道矩阵中的一个元素,因此,可以获得完整的下行信道矩阵H。根据估计出的下行信道矩阵H,通过计算方式得到各种天线模式下的检测后SNR,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TD模式的检测后SNR用γSTTD表示,那么TD模式的检测后SNR为:
γ STTD = Σ i Σ j | h ij | 2 σ n 2 公式1
其中,STTD是空时发射分集(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属于开环TD的一种方案,对于其它发射分集方案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方法,hij为第j个发射天线和第i个接收天线间的信道衰落系数,是信道矩阵H的第j行第i列的元素,σn 2为信道上的高斯白噪声方差。
SM模式的检测后SNR为:
γ SM , i = h → i ′ ( h → j h → j ′ + σ n 2 I ) - 1 h → i , i , j = 2 , i ≠ j 公式2
其中,假设使用的检测算法是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Square Error)算法,
Figure S2008101151963D00031
为第i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衰落系数向量;
Figure S2008101151963D00032
为第j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衰落系数向量;
Figure S2008101151963D00033
Figure S2008101151963D00034
分别为
Figure S2008101151963D00035
的转置向量;γSM,i为第i个发射天线上的数据流所对应的检测后SNR;I为单位矩阵。
当采用公共导频时,虽然能够利用信道估计所得的实际信道矩阵计算出所有天线模式下的数据流的检测后SNR,但是,由于导频个数依赖于实际的发射天线个数,当天线个数较多时,需要的导频资源也较多。在TDD系统中,导频资源是中间码(Midamble)的移位,这个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发射天线阵列含有六或八个天线时,对导频的需求量就更大,同时能支持的用户数会过少,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不适用于TDD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实现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测得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并发送所述噪声功率;
基站,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以及,根据所述信道矩阵和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信道矩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
噪声功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天线模式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从而实现了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使得TDD系统的数据发射端自适应地切换到当前最优的天线模式发射数据,适应信道的实时变化,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的总体流程示意图;
图2为HSUPA系统中调度传输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实现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从而使得TDD系统的发射端自适应地切换到当前最优的天线模式发射数据,适应信道的实时变化,提高系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发射端(基站)的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是如何实现的。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总体包括步骤:
S101、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其中,所述噪声功率的值为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的值。
S102、基站根据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以及用户终端测得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下面给出具体说明。
通过现有技术中TD模式和SM模式的检测后SNR的计算公式(即公式1和公式2)可知,计算检测后SNR需要两个参数: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σn 2
TDD系统的上下行信道的频点相同,具有相同的信道特点,本发明实施例根据该TDD系统的下行信道对称的特点,在基站可以将估计出的各个备选天线的上行信道的信道矩阵H作为相应天线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H。
确定了各个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H,基站还需要得到各个天线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σn 2,由于TDD系统的上下行信道的干扰不同,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不能用上行信道的噪声功率代替,因此,需要用户终端对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通过一定方式通知给基站,以下给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具体的通知方法。
方法一:通过高层信令将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通知给基站。
具体的,通过与高层间的空中接口,每个UE将测得的下行噪声功率量化反馈给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再由RNC通知给基站。
目前协议中规定UE通过小区测量信息,周期性地将噪声功率上报给RNC,UE通过7bit信令上报的噪声功率(ISCP)的表示范围如下面的表一所示:
  上报值(Reported value)   测量量化值(Measured quantity value)   单位(Unit)
  UE_TS_ISCP_LEV_00   Timeslot_ISCP<-115   dBm
  UE_TS_ISCP_LEV_01   -115≤Timeslot_ISCP<-114   dBm
  UE_TS_ISCP_LEV_02   -114≤Timeslot_ISCP<-113   dBm
  ...   ...   ...
  UE_TS_ISCP_LEV_89   -27≤Timeslot_ISCP<-26   dBm
  UE_TS_ISCP_LEV_90   -26≤Timeslot_ISCP<-25   dBm
  UE_TS_ISCP_LEV_91   -25≤Timeslot_ISCP   dBm
表一
以上表一中所述的UE_TS_ISCP_LEV(用户_时隙_噪声功率_电平)是为上报的量化后的噪声功率所取的名字,所述的Timeslot_ISCP是时隙噪声功率,dBm是分贝/毫瓦。
目前协议规定RNC只会在无线链路建立、重配时,将UE上报的噪声功率通过信令通知给基站,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需要扩充该信令的适用范围,将噪声功率周期性地或采用事件触发的方式通过该信令通知给基站。
方法二:采用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High Speed-Shared InformationChannel)将下行噪声功率通知给基站。
在HSPA+系统中,采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技术对业务进行了增强,HSDPA系统包括三个信道,分别为: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High Speed-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High Speed-Downlink Shared Channel)和HS-SICH。其中,HS-DSCH是一个传输信道,用于数据传输,可以映射至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多个UE可以通过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共享HS-DSCH。为了实现对HS-DSCH的快速控制,设置HS-SCCH作为HS-DSCH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HS-DSCH的控制信息,并且,设置HS-SICH作为HS-DSCH专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用于向NodeB反馈下行信道的质量信息,以及对下行传输数据块的应答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UE还可以将测量后的噪声功率量化,通过HS-SICH反馈给基站。
目前单流的HS-SICH承载的信息包括:1比特的应答信息(ACK/NACK),该信息采用36比特的重复编码;1比特的调制标示信息,该信息采用16比特的重复编码;6比特的传输块大小(TBS,Transport Block Sizes)信息,该信息采用(32,6)的里德-穆勒(Reed Muller)编码;2比特的同步转换(SS,Synchronization Shift)信息和2比特的传输功率控制(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信息。
目前还有其他单/双流的HS-SICH承载的信息,其信息结构与上述单流的HS-SICH承载的信息的结构类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HS-SICH承载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的方式有两种,具体如下:
第一种:在目前HS-SICH上承载的确认(ACK)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噪声功率占用的比特,通过打孔来提高编码速率,牺牲HS-SICH的部分性能,使得HS-SICH占用的资源不变;或者,将HS-SICH占用的资源由一个SF=16的码道改为一个SF=8的码道,使得HS-SICH性能基本不变,但是增加HS-SICH占用的资源。
当保持HS-SICH占用的资源不变时,例如:目前HS-SICH上承载的信息中,ACK/NACK信息经过编码后占用36比特,调制标示信息经过编码后占用16比特,TBS信息经过编码后占用32比特,SS信息和TPC信息经过编码后各占用2比特,因此,目前HS-SICH上承载的信息经过编码后总计占用88比特。目前,分配一个扩频因子(SF)=16的码道,就可以承载这88比特的信息,而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在目前HS-SICH上承载的信息中增加7比特的噪声功率信息,假设7比特的噪声功率信息经过编码后需要占用32比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在HS-SICH上承载的信息经过编码后总计需要占用120比特,从而需要通过速率匹配进行打孔,以使得与SF=16的码道承载的比特数匹配,这样就会使得编码增益降低,损失了性能,但是,保持了占用的SF=16的资源是不变的。
当增加HS-SICH占用的资源时,例如:ACK信息编码后占36比特,调制标示信息编码后占16比特,TBS信息编码后占32比特,将7比特的噪声功率进行(32,7)的Reed Muller编码,然后,将各信息比特串行连接,进行速率匹配到176比特(占用一个SF=8的码道)。
第二种:去掉HS-SICH承载信息中的CQI部分(TBS和调制方式),在相应位置上承载噪声功率。
因为基站可以根据上报的噪声功率得到检测后SNR,从而计算得到CQI,并且根据HS-SICH反馈的ACK/NACK对CQI进行修整,得到准确的CQI值,所以,基站不需要UE上报CQI信息。
根据上述单流HS-SICH信道结构举例说明:ACK编码后占36比特,将7比特的噪声功率进行(48,7)的Reed Muller编码,然后与ACK复用,通过一个SF=16的码道反馈给基站。
当然,还有多种编码方式和各信息比特的组合方式,可以实现采用HS-SICH将下行噪声功率通知给基站。例如:可以将HS-SICH上承载的所有信息(包括:ACK、TBS、调制标示信息、噪声功率)复用到一起,然后进行统一编码,编码方式可以为卷积编码、拓博(Tuobo)编码等等;或者,将各个信息分别编码(可采用的编码方式包括:卷积编码、Tuobo编码、线性分组编码、Reed Muller编码、循环编码等等),然后串联。
方法三:利用HSUPA信道将噪声功率通知给基站。
在HSPA+系统中,如果采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Packet Access)技术对上行业务进行增强,则可以利用HSUPA的有关信道上报噪声功率。HSUPA是3GPP提出的一种上行增强方案,用于传输HSUPA业务的信道包括: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E-DCH Random accessUplink Control Channel)和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E-DCH Physical UplinkChannel)两个上行信道,以及绝对许可信道(E-AGCH,E-DCH Absolute GrantChannel)、上行链路快速(HARQ)确认指示信道(E-HICH,E-DCH HARQIndicator Channel)两个下行信道。
使用上行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Enhanced Dedicated TransportChannel)的上行控制信道(E-UCCH,E-DCH Uplink Control Channel)进行控制信息传输,使用E-DCH进行数据传输,多个UE通过时分复用和码分复用共享这两个信道,可以映射至一个或多个物理信道,其物理信道为E-PUCH。HSUPA的数据传输分为调度传输和非调度传输,具体的传输流程如下:
1)调度传输:每次传输前,UE向基站发送调度请求,基站根据调度信息确定是否允许UE发送上行增强数据,如果确定可以发送,则将相关的物理资源与功率资源分配在E-AGCH上通知给UE,随后UE在相应的物理资源上采用相应的功率发送数据。基站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调解码,将ACK/NACK消息通过E-HICH反馈给UE,如图2所示。
2)非调度传输:系统事先为UE预留了一定的物理资源,并通过高层信令通知UE,UE在每次传输前不需发送调度请求以及接收E-AGCH,而是在预留的资源上直接发送上行增强数据,并在E-HICH上接收反馈消息。E-PUCH的物理信道结构与调度传输的物理信道结构一致。E-HICH信道选择不同的码字表示对E-PUCH信道的TPC和SS的控制消息。
当E-PUCH有空闲资源或者需要向基站通知调度信息(SI信息)时,UE通过占用E-PUCH资源将SI信息通知给基站,或者UE通过E-RUCCH重新发送增强接入请求时将SI信息通知给基站,SI信息占用32比特,包括路损、功率、缓冲区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HSUPA的相关上行信道来向基站通知噪声功率。比如使用E-PUCH信道承载UE测量并量化的噪声功率。使用E-PUCH承载噪声功率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通过采用和SI信息占用相同位置的资源来承载,SI信息是周期上报或事件触发上报的,在不需要上报SI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为SI信息分配的23比特的承载资源来承载噪声功率,并上报给基站。SI包括以下表二所示的内容:
  SNPL   服务小区与邻小区路损信息(5bit)
  UPH   UE可用的最大发射功率与参考值的比值,表示UE可用的剩余功率(5bits;0-31dB)
  HLBS   最高优先级数据占总缓存的比例(4bit)
  TEBS   总E-DCH的缓存状态(5bit)
  HLID   最高优先级逻辑信道标识(ID),不同ID表征不同优先级(4bit)
表二
其中,TEBS配置为0,表示无调度缓冲数据,相应的HLBC和HLID也为0,用SNPL和UPH共10比特中的7比特作为有效比特,就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SI信息内容,用来承载噪声功率。基站接收有关信息后,根据TEBS、HLBS、UPH是否有效,就可以区分当前接收到的是SI信息还是噪声功率,而不需要盲检测。
方式二:为UE分配一个SF=16的E-PUCH资源,周期性地通过此信道来上报7比特的噪声功率,何时上报可以通过E-AGCH进行调度传输,也可以分配固定的周期性的资源进行非调度传输,具体的上报周期可以根据MIMO技术的长时切换的时间长度确定。
基站得到UE上报的各个天线的噪声功率后,结合各天线的信道矩阵H,就可以估算出各天线的检测后SNR,从而进行天线模式切换处理。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和装置。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301,用于测得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并发送所述噪声功率。
基站302,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1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以及,根据所述信道矩阵和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系统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303。
所述用户终端301,将所述噪声功率发送给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303。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3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301发送的噪声功率,并转发给所述基站302。
所述用户终端301还可以通过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将所述噪声功率转发给所述基站302。
所述用户终端301还可以通过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或通过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将所述噪声功率转发给所述基站302。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信道矩阵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
噪声功率接收单元402,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天线模式切换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较佳地,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402,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转发的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402,还可以通过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402,还可以通过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或通过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TDD系统中的一种基于基站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案,实现了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案,并且,同现有的基于公共导频设计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案相比,能够节省导频资源的开销,尤其是当发射天线较多时,这个开销的节省就更加明显。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的步骤包括:
基站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信道矩阵;
所述基站将每个所述备选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的信道矩阵作为该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是用户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采用周期性的发送方式或事件触发的发送方式转发给所述基站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是用户终端通过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发送给所述基站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HS-SICH承载所述噪声功率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所述HS-SICH通过增加承载资源来承载所述噪声功率;
方式二:删除所述HS-SICH承载的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HS-SICH利用分配给所述CQI信息的资源承载承载所述噪声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是用户终端通过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或通过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发送给所述基站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E-PUCH承载所述噪声功率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在无需上报SI信息时,所述E-PUCH利用分配给所述SI信息的承载资源承载所述噪声功率;
方式二:所述E-PUCH通过增加承载资源来承载所述噪声功率。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用户终端,用于测得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并发送所述噪声功率;
基站,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并接收所述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以及,根据所述信道矩阵和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
所述用户终端,将所述噪声功率发送给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噪声功率,并转发给所述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将所述噪声功率转发给所述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通过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或通过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将所述噪声功率转发给所述基站。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信道矩阵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
噪声功率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天线模式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以及所述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各备选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数据流的检测后信噪比,并根据所述检测后信噪比进行天线模式切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接收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转发的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通过高速共享信息信道HS-SICH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功率接收单元,通过上行增强随机接入控制信道E-RUCCH,或通过上行增强物理信道E-PUCH接收用户终端测得的各下行信道的噪声功率。
CN2008101151963A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Active CN101610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1963A CN101610606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1963A CN101610606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606A true CN101610606A (zh) 2009-12-23
CN101610606B CN101610606B (zh) 2012-07-11

Family

ID=4148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51963A Active CN101610606B (zh) 2008-06-18 2008-06-18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06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361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种发射方式的方法和基站
CN103457652A (zh) * 2013-08-29 2013-12-1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和天线选择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2271B2 (en) * 2002-02-26 2005-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modes
CN1835425A (zh) * 2005-03-16 2006-09-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基于多用户预编码的自适应调制方法
CN101064545B (zh) * 2006-04-30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价信息量的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CN101094021B (zh) * 2006-06-20 2011-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多天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7361A (zh) * 2010-10-27 2012-05-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种发射方式的方法和基站
CN102457361B (zh) * 2010-10-27 2014-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种发射方式的方法和基站
CN103457652A (zh) * 2013-08-29 2013-12-1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和天线选择方法
CN103457652B (zh) * 2013-08-29 2017-02-08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和天线选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606B (zh)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218B (zh) 信號發信通道品質資訊的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EP2817907B1 (en) Controlling a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or a transmiss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equipment
US9713165B2 (en) Scheduling a user equip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9960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汇报方法及装置
JP5484473B2 (ja) ダウンリンクマルチ入力マルチ出力モードアダプティブ切替の方法とシステム
US864928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811676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10096727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ultiple Modulated Data Streams Signaling
US95094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13041A (ko) 채널 품질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88699A (zh)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1904194A (zh) 用于应用有条件cqi报告的方法、设备和网络节点
US20140177545A1 (en) Time multiplex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multi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70082165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CN101919192B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US8139519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identifying transmit power value in multi-user MIMO
CN101971515B (zh) 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1702632B (zh) 一种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系统
US95721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adaptive link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20177092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ing Compressed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2064867B (zh) 多天线发射方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2752867A (zh) 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自适应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4144449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1374283B (zh) 基站调度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及基站系统
CN101610606B (zh) 一种tdd系统的天线模式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