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0126B -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0126B
CN101610126B CN 200810126977 CN200810126977A CN101610126B CN 101610126 B CN101610126 B CN 101610126B CN 200810126977 CN200810126977 CN 200810126977 CN 200810126977 A CN200810126977 A CN 200810126977A CN 101610126 B CN101610126 B CN 101610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port
attribute parameters
section point
port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269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0126A (zh
Inventor
韩建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269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0126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2269 priority patent/WO200915275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0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0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0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连接建立后,正常传递业务。

Description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WDM网络是未来广域网和城域网的核心,包括:光终端复用网元(OpticalTerminal Multiplexer,OTM)、光线路放大网元(Optical Line Amplifier,OLA)、光分插复用网元(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OADM)和电中继网元(Regenerator,REG),其组网形式如图1所示。
OTM放置在终端站,可以划为发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其发送部分为对多个客户端设备输出的光信号进行光波长转换、复用、合并在一根光纤里进行放大、传输。其接收部分把在一根光纤里传输的所有通道分离,再分别送到对应的客户端设备上。在开放式的OTM的发送部分,客户端的非标准波长的多路光信号经过OTU(Optical Transponder Unit,光转发器单元)转换成标准波长的光信号,从而可以接入不同厂家不同接口特性的信号。对于集成式的OTM,来自客户端的符合波分标准的多通道的信号(如STM-64(SynchronousTransfer Mode 16,同步传输模式16)的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信号)直接被复用到主通道,无需使用OTU单元进行波长转换。其中,用于波长转换的OTU单元有许多重要的参数,例如支持的业务类型、线路编码调制类型、码流速率方式参数等。
光线路放大网元(OLA)放置在中继站上,用来完成双向传输的光信号放大和色散补偿。
光分插复用网元(OADM)对于光路上需要上下的通道业务,通过光分波器/合波器进行上下,而将不上下的通道业务进行穿通。
电中继网元(REG)对中间信号进行整形、重定时和再生。
WDM网络中,对于互相传递业务的两个OTM中进行波长转换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必须相同(如图1中的OTM1和OTM2中的OTU单元)。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在业务连接建立完成后,OTU单元这些业务属性参数可能未进行配置,此时,可以手动配置业务属性参数,但配置的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而且有些参数不支持配置且默认的业务属性不一致,因此即使两个客户端之间的连接建立了,也无法传递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能够保证连接建立后,正常传递业务。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
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一种网络节点,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是否一致;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
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调整所述网络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在WDM网络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时,通过调整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中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以保证在业务连接建立后,能够正常传递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WDM网络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提供的透明网络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半透明网络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网络节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目标客户端的光口属性参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其中,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可以是OTU单元;中继网元的光转发单元可以是中继单元,该中继单元可以是OTU单元。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更加清楚明白,如下先对OTU单元作简单介绍:
OTU单元用于实现波长转换,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等。
其中,业务类型不同的OTU单元之间是不能互通业务的。例如,有的OTU单元仅支持SDH类型的业务,有的OTU单元仅支持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业务的接入,对于仅支持SDH类型业务接入的OTU单元与仅支持GE业务接入的OTU单元之间是不能够建立连接的。
其中,支持的编码调制技术不同的OTU单元之间是不能互通业务的。编码调制技术是长距离、高速光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不同的线路码型抗光纤信道中噪声、色散、非线性影响的能力不同,选择合适的码型能够在不增加其他设施的条件下增加光通信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当前的编码调制技术可以按照其信息承载的对象分为三类:1)基于强度调制原理的开关键控(On-Off Keying,OOK)调制系列,如归零调制格式(Return to ZeroModulation,RZ),不归零调制格式(Non Return to Zero Modulation,NRZ)等;2)基于相位调制原理的相位键控(Phase Shift Keying,PSK)调制系列,如差分移相键控调制格式(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DPSK),差分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格式(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Modulation,DQPSK),差分八级相移键控调制格式(Differential 8-level PhaseShift Keying Modulation,8-DPSK)等;3)基于偏振调制原理的偏振位移键控调制格式(Polarization-shift keying Modulation,PoISK)系列,如双二进制偏振位移键控调制格式(Duo-binary Polarization-shift keying,DPolSK)等;上面介绍的这些不同的调制方式,有些在业务处理的两端是必须要一致的,否则业务就不通,比如采用OOK的调制方式与PSK的调制方式的OTU单元之间无法通业务,采用不同的PSK调制方式的OTU单元之间也无法互通业务。
其中,具有不同的FEC模式的OTU单元之间是不能互通业务的。FEC技术是通过在传输码列中加入冗余纠错码,降低对接收信噪比的要求,以达到改善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延长传输距离的目的。在常规WDM系统中多采用带内FEC(可获得编码增益3dB~4dB)和普通带外FEC(可获得编码增益4dB~5dB),而在ULH(超长距离传输,Ultra Long Haul)系统中,更多地采用了级联码的增强型FEC(EFEC)或超强的FEC(Super FEC),使得编码增益达到7dB~9dB。具有不同的FEC模式的OTU单元之间是无法通业务的。比如带内FEC和带外FEC之间不能互通业务,标准型FEC与增强型的FEC(EFEC)或者超强的FEC(Super FEC)之间都不能够互通。目前只有标准型的FEC是有着标准的编码方式的,各个厂家支持标准FEC模式的OTU之间可以互通,但是其它类型的FEC,如增强型FEC和超强型FEC目前并没有标准化,只有使用相同编码方式如BCH(1020,900)编码的OTU之间才可能互通业务。
上述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等)是可以通过配置进行更改的。例如,有的OTU单元可以支持SDH业务,具体的是支持STM-1还是支持STM-4可以通过配置进行更改。对于FEC模式,也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进行修改,例如可以配置成不使能FEC,可以配置成使能FEC,也可以将标准的FEC修改为增强的FEC模式。本申请文件中,将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是否可配置及可配置的范围,称作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网络中,由于光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送存在损耗、色散等,所以需要中继单元对光信号进行3R(功率放大、信号整形和重定时)处理,以保证光信号的传输距离。具有中继单元的光网络称为半透明光网络,没有中继单元的光网络称为透明光网络。其中,中继单元可以是电中继网元(REG)。中继单元中的OTU单元也具有前述的业务属性和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特性。在半透明网络中,一条业务连接从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开始,需经过中继单元到达目的客户端的接入网元,该业务连接上的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中继单元、目的客户端的接入网元上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应保持一致。
如下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二介绍了当需要在客户网络侧R1和R2建立业务连接时的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透明网络。
参阅图2-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适用于透明光网络,其中,图2示出了包含两个域AS1和AS2的光网络,其中,R1和R2是客户端设备,R1为源客户端,R2为目标客户端,PE11是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PE22是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其中,PE11和PE22可以分别是OTM1和OTM2,PE12和PE21分别为这两个域间的边界节点,通过这两个边界节点将域AS1和AS2相连。图3示出了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的流程,该方法假定R1和R2已分别获取接入到网络侧的节点PE11和PE22,且PE11和PE22已分别选择一个OTU单元,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01、源客户端R1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其中呼叫请求是控制平面的信令消息,该呼叫请求中携带路由信息,路由信息包括:R2的接入网元PE22的地址。
步骤302、PE11选择一个OTU单元,根据路由信息中PE22的地址,向PE22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可以包括:PE11的标识、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步骤303、PE22接收PE11发送的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中携带有PE11的标识、PE11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并向目标客户端R2发送呼叫请求。
步骤304、R2向PE22返回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305、PE22判断所接收的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与自己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是否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如果否,执行步骤306。
步骤306、判断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特性是否都表示为业务属性参数不可配置,如果是,执行步骤307,如果否,执行步骤308。
步骤307、PE22向PE11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表示PE11、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和步骤303中所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OTU单元的标识(即为步骤301中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
本步骤中向PE11节点发送表示PE11、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和步骤303中所接收的呼叫请求中的OTU单元的标识是可选的,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该消息提示PE11节点可以重新选择一个OTU单元接入,PE11在接收到表示PE11、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后,如果有新的OTU单元,可以选择新的OTU单元,向所述PE22发送所述新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返回执行步骤303,如果没有新的OTU单元,则本次呼叫建立失败。
步骤308、PE11、PE22中至少一个节点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表示为对应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可配置的业务属性参数达到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如果否,返回执行步骤307。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如果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不可配置,PE22确认是否可以通过让PE11更改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使其与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不可配置,则PE22确认是否可以通过更改自己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使其与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都可配置,也可以通过调整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使两者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具体如何调整PE11和/或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以根据用户配置的策略调节,也可以根据其它规则进行调整,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步骤309、PE22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305转到步骤309的,则该步骤309中的呼叫请求响应消息与现有技术的呼叫请求响应消息相同;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308后执行步骤309的,假定上述步骤308中PE22确定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就通过呼叫请求响应消息携带通知信息以通知第一节点更改业务属性参数,该通知信息包括: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即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OUT单元的标识)和所述统一参数;所述统一参数是能使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一致的参数,用于后续建立业务连接。
步骤310、若呼叫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了通知信息,PE11将通知信息中OTU单元标识所表示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更改到统一参数。
步骤311、PE22与PE11基于前面的呼叫请求过程中所确定的统一参数,建立业务连接。
参阅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适用于透明光网络,该方法假定R1和R2已分别获取接入到网络侧的节点PE11和PE2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PE11和PE22未确定具体的OTU单元,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401、源客户端R1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中携带路由信息,路由信息包括PE22的地址。
步骤402、PE11根据路由信息中PE22的地址,向PE22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包括:PE11的标识,PE11的多个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步骤403、PE22接收PE11的多个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并向目标客户端R2发送呼叫请求。
步骤404、R2向PE22返回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405、PE22获取自己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将自己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与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先查找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获取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中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对于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OTU单元,判断PE22和/或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是否可配置,如果没有找到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同时判断得到PE22和/或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都不可配置时,执行步骤406,如果判断得到PE22和/或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执行步骤408;如果找到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同时判断得到PE22和/或PE1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都不可配置时,执行步骤409;
步骤406、PE22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表示PE1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该消息中也可以携带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原因。
本步骤中PE22向PE11节点发送表示PE11、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是可选的,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步骤407、PE11向R1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表示PE1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该消息中也可以携带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原因。
R1收到表示PE1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后,重新选择新的OTM接入,并向新的OTM发送呼叫请求,继续执行步骤402。
步骤408、PE22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可配置的业务属性参数达到PE11、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409;如果否,且在步骤405中没有找到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时,返回执行步骤406。
该步骤的实现方式与步骤308相似,不同之处在于,PE22分别判断PE11的多个OTU单元与自己的多个OTU单元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业务属性参数达到一致,如果通过调整业务属性参数,不能使自己的任何一个OTU单元和PE11的任何一个OTU单元的业务属性一致时,才返回执行步骤406。
步骤409、PE22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405转到步骤409的,则该呼叫请求响应消息中包括:步骤405中所获取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中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408执行到步骤409的,该呼叫请求响应消息包括:步骤405中所获取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中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和对应的统一参数。
其中,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可以是多个。
步骤410、PE11将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OTU单元标识所表示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更改到相应的统一参数,保存用于建立业务连接的OTU单元的标识和相应的业务属性参数,其中用于建立业务连接的OTU单元的标识包括:步骤405中所获取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OTU单元组中PE11的OTU单元的标识,和上述已进行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OTU单元的标识。
步骤411、PE22与PE11基于前面的呼叫请求过程,建立业务连接。
该步骤与实施例一步骤31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311建立业务连接时候使用在步骤302中所选择的OTU单元;而本步骤411在建立业务连接时,PE11可选择步骤410中所保存的用于建立业务连接的OTU单元。
在特定情况下,R1和R2直接出彩色光,此时不再需要PE11和PE22中的OTU单元进行业务接入,而是直接传送,需要将R1、R2的光口属性参数进行协商,R1向R2发送携带自己的光口属性参数和光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的信令,具体的协商过程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次不在赘述。如果R1与R2之间的路径不能直接到达,R1将携带自己的光口属性参数和光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的信令先发送到PE11,再由PE11发送到PE22,由PE22发送到R2。
参阅图5-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适用于半透明光网络,其中,图2示出了包含两个域AS1和AS2的光网络,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PE12和PE21分别为这两个域间的中继网元,通过这两个继网元将域AS1和AS2相连。图5示出了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的流程,该方法假定R1和R2已分别获取接入到网络侧的节点PE11和PE22,且PE11和PE22已分别选择一个OTU单元,该方法适用于半透明网络,该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601、源客户端R1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呼叫请求携带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包括:该路由上节点的地址,具体为PE12、PE21和PE22的地址。
步骤602、PE11选择一个OTU单元,根据路由信息中PE12的地址,向PE12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包括:PE11的标识、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步骤603、PE12选择一个OTU单元,根据路由信息中PE21的地址,向PE21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包括:PE11的标识、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和,PE12的标识、PE12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步骤604、PE21选择一个OTU单元,根据路由信息中PE22的地址,向PE22发送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包括:PE11的标识、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和,PE12的标识、PE12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和,PE21的标识、PE2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步骤605、PE22获取E11的标识、PE1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和,PE12的标识、PE12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和,PE21的标识、PE21所选择的OTU单元的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并向目标客户端R2发送呼叫请求。
步骤606、R2向PE22返回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步骤607、PE22判断PE11、PE12、PE21所分别选择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是否与自己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611,如果否,执行步骤608。
步骤608、根据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特性,判断是否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都不可配置,如果是,执行步骤609,如果是,执行步骤610。
步骤609、PE22向PE11节点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该消息中携带表示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该消息中也可以携带指示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原因。
本步骤中PE22向PE11节点发送表示PE11、PE22的OTU单元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信息是可选的,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如果指示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原因表示为由于PE11的OTU单元导致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如果有新的OTU单元可选,则PE11节点重新选择一个OTU单元,向PE12发送新的OTU单元标识、业务属性参数和业务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返回执行步骤602,如果没有新的OTU单元可选,则本次呼叫失败。
如果指示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原因表示为由于PE12、PE21的OTU单元导致业务属性不一致的,PE11在发起呼叫请求时,在请求消息中会通知PE12和/或PE21排除导致业务属性不一致的OTU单元。
步骤610、PE22根据PE11、PE12、PE21和PE22的业务属性参数可配置特性,判断是否可以通过调整可配置的业务属性参数达到PE11、PE12、PE21和PE22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一致,如果是,执行步骤611;如果否,返回执行步骤609。
该步骤的实现方式与步骤308的实施方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考虑中继网元PE12、PE21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
步骤611、PE22通过PE12、PE21向PE11发送呼叫请求响应消息,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607转到步骤611的,则该步骤611中的呼叫请求响应消息与现有技术的呼叫请求响应消息相同;
如果是由上述步骤610后执行步骤611的,则呼叫请求响应消息还包括: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节点的标识,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节点的OTU单元的标识和统一参数;所述统一参数是用于建立业务连接的参数。
假定PE22判断得到PE12的OTU单元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则该消息中包括:PE12的标识、PE12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OTU单元的标识和统一参数。
步骤612、需要更改业务属性参数的OTU单元所在的网元(PE12、PE21或PE11)将上述OTU单元标识所表示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更改到统一参数。
步骤613、PE11、PE12、PE21和PE22基于前面的呼叫请求过程中所确定的统一参数,建立业务连接。
相应的,对于半透明光网络,也可以采用类似实施例二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考虑中继网元的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其思想与实施例二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中继网元是边界节点,在现有应用中中继网元也可以不在域的边界而是在域的内部,同样可以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由PE22节点进行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即进行OTU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的比较和重新配置),也可以采用其他节点进行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是在呼叫过程中进行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方法也可以在建立业务连接的过程中进行,比如通过业务连接建立请求传递PE11、PE12、PE21的业务属性参数,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例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可以是节点PE22,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网络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
第一判断单元702,用于判断第一节点、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是否一致;
第二判断单元703,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7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
调整单元704,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7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调整所述网络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701所获取的端口信息还包括:所述端口的标识、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第二判断单元703,用于当第一判断单元70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根据网络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
该网络节点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705,用于判断是否能通过调整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达到第一节点和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所述调整单元704,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703和所述第三判断单元70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调整所述网络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706,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703的判断结果为否,或者,第三判断单元70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若所述端口属性参数是光口属性参数时,向源客户端发送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的通知消息;若所述端口属性参数是业务属性参数时,向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发送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通知消息。
所述调整单元704包括通知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7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节点需要更改端口属性参数的端口的标识和所述统一参数;或者,所述调整单元704包括更改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7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更改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为所述统一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所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该网络节点还包括:查找单元,用于当获取单元701获取到网络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的端口属性参数和第一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的端口属性参数时,查找网络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第一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中是否有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光转发单元,如果是,将查找到的第一节点的光转发单元的标识发送给第一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网络系统,用于WDM网络中,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一种网络系统,用于WDM网络中,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一种网络系统,用于WDM网络中,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在WDM网络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时,通过调整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中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以保证在业务连接建立后,能够正常传递业务。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网络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参数至少包括: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
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具体为:
第二节点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控制平面信令消息,所述控制平面信令消息包括: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信息还包括:所述端口的标识、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在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如果是,继续执行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得到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之后,调整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能通过调整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达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如果是,继续执行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得到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都不可配置,或者判断得到不能通过调整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达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时,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端口属性参数是光口属性参数,所述第二节点向源客户端发送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的通知消息;
若所述端口属性参数是业务属性参数,所述第二节点向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发送业务属性参数不一致的通知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节点需要更改端口属性参数的端口的标识和所述统一参数;
或者,
所述第二节点确定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更改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为所述统一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平面信令消息中包含第一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时,在获取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之后,还包括:
查找第二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和第一节点的多个光转发单元中是否有业务属性参数一致的光转发单元,如果是,将查找到的第一节点的光转发单元的标识发送给第一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属性参数的协商方法用于波分复用WDM网络中。
9.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网络中第一节点和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第一节点、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参数至少包括: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是否一致;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
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调整所述网络节点和/或第一节点的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所述网络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端口信息还包括:所述端口的标识、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根据所述网络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的可配置特性,判断所述第一节点、网络节点中是否至少一个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节点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送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的通知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通知消息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所述通知消息包括:第一节点需要更改端口属性参数的端口的标识和所述统一参数;
或者,
所述调整单元包括更改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需更改到统一参数,更改自己的端口属性参数为所述统一参数。
13.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参数至少包括: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14.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参数至少包括: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所述可配置的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15.一种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所述端口信息包括端口属性参数,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节点的通知后更改所述端口属性参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源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或者,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分别为中继网元、目标客户端的接入网元的光转发单元的业务属性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参数至少包括:业务类型、编码调制技术、FEC模式;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当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不一致,且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可配置时,更改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更改端口属性参数,使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端口属性参数一致。
CN 200810126977 2008-06-20 2008-06-20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Active CN101610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26977 CN101610126B (zh) 2008-06-20 2008-06-20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PCT/CN2009/072269 WO2009152753A1 (zh) 2008-06-20 2009-06-15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26977 CN101610126B (zh) 2008-06-20 2008-06-20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0126A CN101610126A (zh) 2009-12-23
CN101610126B true CN101610126B (zh) 2013-08-14

Family

ID=4143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26977 Active CN101610126B (zh) 2008-06-20 2008-06-20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0126B (zh)
WO (1) WO2009152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02B (zh) * 2012-03-15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路径的方法和系统
CN116846517B (zh) * 2023-08-31 2024-01-02 之江实验室 一种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0127A1 (en) * 2003-12-19 2005-06-30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radio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7022729A1 (fr) * 2005-08-24 2007-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d'accroissement des ressources au moyen d'une certaine efficacite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N101060504A (zh) * 2007-04-13 200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一代网络媒体网关传真切换方式的协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7959B (zh) * 2006-09-18 2012-06-20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网格网络中的安全策略的协商的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60127A1 (en) * 2003-12-19 2005-06-30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radio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07022729A1 (fr) * 2005-08-24 2007-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systeme d'accroissement des ressources au moyen d'une certaine efficacite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CN101060504A (zh) * 2007-04-13 200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一代网络媒体网关传真切换方式的协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52753A1 (zh) 2009-12-23
CN101610126A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3688B2 (en) Reach extension of multi-carrier channels using unequal subcarrier spacing
US9673907B1 (en) Constellation shaping of modulation format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Evolution of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and networking toward the 5G era
Liu Enabling optical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5G and beyond
CA2729674C (en) Link diversity and load balancing across digital and optical express-thru nodes
JP2019193266A (ja) 変調方式及びサブキャリア数の制御を通じた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ついての到達距離拡大
US9813185B2 (en) WDM single fiber ring protection
JP2016208519A (ja) 伝送基準に基づくスーパーチャネルパワーフリープリエンファシス
JP2017135707A (ja) 混合ボーレートサブキャリアを有するスーパーチャネル
JP6848323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波長シフタの配置の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WO2019062950A1 (zh) 光模块及信号处理方法
CN100384155C (zh) 一种客户层链路自动发现方法及装置
US86657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source routing in a blocking cross network
US20120189303A1 (en) Optical transport multiplexing client traffic onto parallel line system paths
Liu et al. Emerg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5G
CN101610126B (zh) 端口属性参数协商方法、网络节点及网络系统
US8842987B2 (en) Security in multiwavelength optical networks
US10735126B1 (en) Splitter-based colorless-directionless-contentionless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US10116392B1 (en) Carrier suppressed multi-level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
EP2609754B1 (en) An optical-electrical switching node
US10038496B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cal network utilization efficiency
Xu et al. Emergent optical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vendor optical networks for quick disaster recovery
WO2022171012A1 (zh) 光耦合器、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2742295B (zh) 频谱带宽可调的波长连接建立方法、设备及网络
CN104065444A (zh) 一种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均衡rsoa调制带宽的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