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9165B -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9165B
CN101609165B CN2008101152171A CN200810115217A CN101609165B CN 101609165 B CN101609165 B CN 101609165B CN 2008101152171 A CN2008101152171 A CN 2008101152171A CN 200810115217 A CN200810115217 A CN 200810115217A CN 101609165 B CN101609165 B CN 101609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ta
refractor
shot point
sin
c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5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9165A (zh
Inventor
任晓乔
周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152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09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09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9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9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9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物探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炮集上拾取来自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根据第一个折射层的旅行时公式,计算出炮点风化层厚度、风化层速度、第一个折射层速度、入射角和风化层的地层倾角模型参数,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根据第二个折射层的折射波旅行时公式,求得第二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根据得到的两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本发明直接求取风化层速度,用得到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对于近地表结构复杂的地区,可利用近地表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进行层析反演,提高层析反演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属于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技术范畴,是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的方法很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折射波法,另一类是层析反演法。
折射波法包括截距时间法、延迟时法、减去法、加减法、互换法、广义互换法和分解法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折射初至时间和折射波旅行时公式直接计算高速层速度和延迟时的,利用延迟时求取风化层厚度时需要已知风化层的速度,一般风化层的速度需要应用小折射和微测井的资料求得。对于起伏地表的情况,一般都采用插值的方式,这样大大降低了近地表模型的精度,无法准确的得到风化层的速度。
另一类为层析反演方法,使用层析反演方法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提高运行效率,另一个是提高反演法结果的精度。当初始模型与真实模型相近时,不但迭代次数少效率高,且反演结果的精度也高;如果初始模型与真实模型相差较远,不但迭代次数多效率低,且反演结果可能收敛到一个局部极值,反演结果的精度也较差。因此一个好的初始速度模型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勘探地区信息,一般选择常速模型作为初始模型,但需要的迭代次数多计算时间较长并且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差并且运行速度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起伏地表小折射施工,运行效率高的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本发明具体实施为如下步骤:
1)在起伏地表采集地震数据;
步骤1所述的地表采集是中间放炮,每炮都应该具有正、负排列。
步骤1所述的地表采集是先采集叠前炮集地震记录,然后拾取初至时间,并把初至时间记录到道头中。
2)用通常的方法在炮集上拾取来自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
3)对于第一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求解折射波旅行时公式
步骤3)所述的计算折射波旅行公式为:
T m , n = 2 h m 0 v 0 cos i + H n - H m v 0 cos ( i - θ 1 ) + X mn v 0 sin ( i - θ 1 ) - - - ( 1 )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hm0为炮点m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一个折射界面入射角 sin i = v 0 v 1 , Hn,Hm表示检波点、炮点高程,Xmn表示炮检距,θ1是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折射层速度;
步骤3)所述折射波旅行时公式解为(即根据初至时间和旅行时公式求解以下参数):
p = sin ( i - θ 1 ) v 0 , q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p ‾ = sin ( i + θ 1 ) v 0 , q ‾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解换算成炮点风化层厚度hm0、风化层速度v0、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1、入射角i和风化层的地层倾角θ1模型参数;
步骤4)所述的换算方法如下:
入射角 i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风化层速度为 v 0 = 1 p 2 + q 2 ,
第一个折射层速度 v 1 = v 0 sin i ,
炮点风化层厚度 h m 0 = τ m v 0 cos i ,
风化层的地层倾角 θ 1 = i - acr sin pv 0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acr sin pv 0 ;
式中hm0为炮点m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一个折射界面入射角 sin i = v 0 v 1 , θ1是折射面视倾角,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折射层速度;
5)在共检波点集合上重复步骤3)和步骤4)得检波点处的风化层厚度hn0
6)根据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
7)对于第二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求第二个折射层的折射波旅行时:
步骤7)所述的折射波旅行时用以下公式;
T m , n - T m , k = h n 0 - h k 0 v 0 cos β + ( X mn - X mk )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2’)
+ ( H n - H k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Tm,k表示炮点m、检波点k的折射波旅行时,hn0为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hk0为检波点k处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二个折射界面的入射角 sin i = v 1 v 2 , Hn,Hk表示检波点n、检波点k的高程,Xmn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n的炮检距,Xmk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k的炮检距,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θ2是第二个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k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2为第二个折射层速度;
8)利用步骤7)求得的值,并结合步骤4)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1,可得到第二个折射层速度v2及第二个折射界面的倾角θ2,再用步骤4)中得到的炮点m处的风化层厚度hm0和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hn0,代入下公式,求得炮点与第一折射面垂足到第二折射面的距离hm1
T m , n = h m 0 cos α v 0 + h n 0 cos β v 0 + 2 h m 1 cos i v 1 + X mn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2)
+ ( H n - H m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hm0为炮点m处的风化层厚度,hn0为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二个折射界面的入射角 sin i = v 1 v 2 , Hm,Hn表示炮点m和检波点n的高程,Xmn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n的炮检距,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θ2是第二个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α为炮点第一折射界面入射角,β为检波点第一折射界面出射角,θ2为第二个折射面视倾角;
9)在共检波点集合上重复步骤7)和步骤8)处理,得检波点处的第一个折射层厚度hn1
10)根据得到的两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求取风化层速度,对于一般近地表结构不是很复杂的地区,直接用本发明得到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对于近地表结构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利用本发明得到的近地表模型作为初始模型进行层析反演,提高了层析反演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步骤6)所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速度模型;
图2是应用图1速度模型计算的静校正量得到的叠后剖面;
图3是本发明步骤10)所得到的两个折射层的速度模型;
图4是应用图3速度模型计算的静校正量得到的叠后剖面。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先采集叠前炮集记录,用常规方法拾取初至时间,通过初至时间计算出风化层的速度和厚度,以及两个折射层的速度和厚度。根据所求得的这些参数组成的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1)在起伏地表采集地震数据,本发明在每公里大约有30米左右的高程差为起伏地表。本发明要求中间放炮,每炮都应该具有正、负排列。
2)在炮集上拾取初至时间,分析来自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一般来自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通常呈线性关系。
对于近地表结构比较简单的情况,可以直接把初至时间认定为来自于一个折射层;当近地表结构复杂的时候,可以把初至分成来自两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
对于只有一个折射层的近地表结构,仅使用第一个折射层公式求解,得到仅为单个折射界面的近地表结构;如果有两个折射层的近地表结构,分别用第一个折射层公式和第二个折射层公式求解,得到具有两个折射界面的近地表结构。
3)对于第一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本发明用公式:
T m , n = 2 h m 0 v 0 cos i + H n - H m v 0 cos ( i - θ 1 ) + X mn v 0 sin ( i - θ 1 ) - - - ( 1 )
进行求解。
具体的求解过程为:公式(1)中已知为Xmn、Hm和Hn,未知数为hm0、v0、i和θ1,对于这个公式,本发明设未知数为:
p = sin ( i - θ 1 ) v 0 , q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对于负排列,地层倾角方向相反,公式(1)变为:
T m , n = 2 h m 0 v 0 cos i + H n - H m v 0 cos ( i + θ 1 ) + X mn v 0 sin ( i + θ 1 ) - - - ( 1 , )
设负排列的未知数为:
p ‾ = sin ( i + θ 1 ) v 0 , q ‾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本发明用最小二乘法解这两个方程。
最小二乘法的实现过程(以正排列为例):
Tm,n=2τm+(Hn-Hm)q+Xmnp
最小二乘法的目标函数 Q = Σ n = 1 N [ T m , n - 2 τ m - ( H n - H m ) q - X mn p ] 2 → min
N的取值通常根据排列中所含的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来选取,N值越大拟和的效果越好,一般为6-20之间。
对Q求偏导展开,得到:
2 N 2 Σ n = 1 N X mn 2 Σ n = 1 N ( H n - H m ) 2 Σ n = 1 N X mn Σ n = 1 N X mn 2 Σ n = 1 N X mn ( H n - H m ) 2 Σ n = 1 n ( H n - H m ) Σ n = 1 n X mn ( H n - H m ) Σ n = 1 N ( H n - H m ) 2 τ m p q = 2 Σ n = 1 N T m , n Σ n = 1 N X mn T m , n Σ n = 1 N ( H s - H r ) T m , n
解这个方程式,得到最佳的τm、p和q值。
同样的处理过程,可以得到负排列的最佳参数τm、p和q值,取两个τm的均值作为τm的值
4)用得到的τm、p、q、p、q值,求出未知数为hm0、v0、v1、i和θ1等参数。
求解的过程如下:
由于 p = sin ( i - θ 1 ) v 0 , q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 p ‾ = sin ( i + θ 1 ) v 0 , q ‾ = cos ( i + θ 1 ) v 0 已经由步骤3)已经求出,可以求出 v 0 = 1 p 2 + q 2 或者 v 0 = 1 p ‾ 2 + q ‾ 2 , i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θ 1 = i - acr sin pv 0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acr sin pv 0 , v 1 = v 0 sin i , h m 0 = τ m v 0 cos i .
5)在共检波点集合上做同样处理(重复步骤3)和步骤4)),可得检波点处的风化层厚度hn0
6)根据步骤1)-步骤5)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进行静校正处理。
静校正的实现过程为:一般是根据所得到的近地表模型,沿风化层底界面,把风化层剥掉(即利用近地表模型的风化层厚度和风化层速度计算出地震波在风化层中的传播时间),然后用替换速度(一般给定恒定的替换速度,通常为高速顶界面速度的平均值)填充到统一基准面(即填充的过程为用统一基准面到风化层底界面的厚度和替换速度计算出射线的传播时间)。静校正的过程是减去风化层的传播时间,然后加上填充过程中射线传播时间。
7)对于第二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本发明用公式:
T m , n = h m 0 cos α v 0 + h n 0 cos β v 0 + 2 h m 1 cos i v 1 + X mn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2)
+ ( H n - H m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来求解,第二个折射层还存在如下关系
sin α v 0 =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sin β v 0 =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本发明利用不同道之间相减消去前两项:
T m , n - T m , k = h n 0 - h k 0 v 0 cos β + ( X mn - X mk )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2’)
+ ( H n - H k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用步骤3)所叙述的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2’),求得
p =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q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p ‾ =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q ‾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r = cos β v 0 , r ‾ = cos α v 0 .
8)用得到的r、p、q、r、p和q值,并结合第一折射层已求得的v1,可求得v2及θ2,再用第一折射层的hm0和hn0,可从(2)式中求得hm1
求解的过程如下: θ 1 = arctg p q θ 1 = arctg p ‾ q ‾ , v 0 = 1 p 2 + q 2 + r 2 或者 v 0 = 1 p ‾ 2 + q ‾ 2 + r ‾ 2 , α = arccos r ‾ p ‾ 2 + q ‾ 2 + r ‾ 2 , β = arccos r p 2 + q 2 + r 2 , i = 1 2 ( arcsin qv 1 sin θ 1 + arcsin q ‾ v 1 sin θ 1 ) , θ 2 = 1 2 ( arcsin qv 1 sin θ 1 - arcsin q ‾ v 1 sin θ 1 ) + θ 1 , v 2 = v 1 sin i , 把所求得的参数代入公式(2),便可以得到炮点与第一折射面垂足到第二折射面的距离hm1
9)在共检波点集合上做同样处理(重复步骤7)和步骤8)),可得检波点处的第一个折射层厚度hn1
10)根据得到的两个倾斜界面的近地表模型,做静校正处理。静校正过程如步骤6)所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1)采集叠前炮集地震记录,总炮数为392炮。
2)拾取初至时间。
3)用第一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利用公式(1)求解未知数τm、p、q、p、q。
4)利用步骤3)求得的未知数,换算风化层和第一个折射层的模型参数,包括厚度、速度以及地层倾角等等。
5)在共检波点集合上做同样处理(重复步骤3)和步骤4)),可得检波点处的厚度。
6)根据步骤1)-步骤5)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应用到地震数据中,得到叠加剖面。图1是所得到的速度模型,图2是根据图1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然后把静校正量应用到地震记录上并叠加得到的地震剖面。
7)用第二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利用公式(2’)和第一个折射层的模型参数,求解未知数r、p、q、r、p和q。
8)利用步骤7)求得的未知数,并结合第一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参数,求取第二个折射层的模型参数,包括厚度、速度以及地层倾角等等。
9)在共检波点集合上做同样处理(重复步骤7)和步骤8)),可得检波点的厚度。
10)用得到的两个倾斜界面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应用到地震数据中,得到叠加剖面。图3是所得到的速度模型,图4是根据图3速度模型计算静校正量,然后把静校正量应用到地震记录上并叠加得到的地震剖面。

Claims (3)

1.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骤:
1)在起伏地表采集地震数据;
2)用通常的方法在炮集上拾取来自同一折射层的初至时间;
3)对于第一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求解折射波旅行时公式;
T m , n = 2 h m 0 v 0 cos i + H n - H m v 0 cos ( i - θ 1 ) + X mn v 0 sin ( i - θ 1 ) - - - ( 1 )
根据初至时间和旅行时公式求解以下参数:
p = sin ( i - θ 1 ) v 0 , q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p ‾ = sin ( i + θ 1 ) v 0 , q ‾ = cos ( i + θ 1 ) v 0 , τ m = h m 0 cos i v 0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hm0为炮点m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一个折射界面入射角
Figure FSB00000407096600014
Hn,Hm表示检波点、炮点高程,Xmn表示炮检距,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
4)将步骤3)中得到的解换算成炮点风化层厚度hm0、风化层速度v0、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1、入射角i和风化层的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θ1模型参数;
入射角 i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风化层速度为 v 0 = 1 p 2 + q 2 ,
第一个折射层速度 v 1 = v 0 sin i ,
炮点风化层厚度 h m 0 = τ m v 0 cos i ,
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 θ 1 = i - acr sin pv 0 = arctg ( pv 0 + p ‾ v 0 qv 0 + q ‾ v 0 ) - acr sin pv 0 ;
式中hm0为炮点m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一个折射界面入射角
Figure FSB00000407096600022
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
5)在共检波点集合上重复步骤3)和步骤4)得检波点处的风化层厚度hn0
6)根据得到的单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
7)对于第二个折射层的初至时间,求第二个折射层的折射波旅行时:
T m , n - T m , k = h n 0 - h k 0 v 0 cos β + ( x mn - X mk )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 H n - H k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 - ( 2 , )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Tm,k表示炮点m、检波点k的折射波旅行时,hn0为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hk0为检波点k处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二个折射界面的入射角
Figure FSB00000407096600024
Hn,Hk表示检波点n、检波点k的高程,Xmn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n的炮检距,Xmk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k的炮检距,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θ2是第二个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k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2为第二个折射层速度;
8)利用步骤7)求得的值,并结合步骤4)第一个折射层速度v1,可得到第二个折射层速度v2及第二个折射界面视倾角θ2,再用步骤4)中得到的炮点m处的风化层厚度hm0和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hn0,代入下公式,求得炮点与第一折射面垂足到第二折射面的距离hm1
T m , n = h m 0 cos α v 0 + h n 0 cos β v 0 + 2 h m 1 cos i v 1 + x mn cos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 H n - H m ) sin θ 1 sin ( i - θ 2 + θ 1 ) v 1 - - - ( 2 )
式中Tm,n表示炮点m、检波点n的折射波旅行时,hm0为炮点m处的风化层厚度,hn0为检波点n处的风化层厚度,i为第二个折射界面的入射角
Figure FSB00000407096600032
Hm,Hn表示炮点m和检波点n的高程,Xmn表示炮点m到检波点n的炮检距,θ1是第一个折射面视倾角,θ2是第二个折射面视倾角,其正负按以炮点到检波点方向的水平线为坐标轴,顺时针为负,逆时针为正,n的范围由来自同一折射层的炮检距范围确定,v0为风化层速度,v1为第一个折射层速度,α为炮点第一折射界面入射角,β为检波点第一折射界面出射角;
9)在共检波点集合上重复步骤7)和步骤8)处理,得检波点处的第一个折射层厚度hn1
10)根据得到的两个折射层的近地表模型,计算静校正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地表采集是中间放炮,每炮都应该具有正、负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地表采集是先采集叠前炮集地震记录,然后拾取初至时间,并把初至时间记录到道头中。
CN2008101152171A 2008-06-19 2008-06-19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Active CN101609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2171A CN101609165B (zh) 2008-06-19 2008-06-19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52171A CN101609165B (zh) 2008-06-19 2008-06-19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9165A CN101609165A (zh) 2009-12-23
CN101609165B true CN101609165B (zh) 2011-05-25

Family

ID=4148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52171A Active CN101609165B (zh) 2008-06-19 2008-06-19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09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901B (zh) * 2010-06-29 2014-01-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初至波迭代拾取的方法
US9081118B2 (en) * 2011-11-21 2015-07-14 Cggveritas Services S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depth velocity variations
CN102645671A (zh) * 2012-04-10 2012-08-22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优选风化层速度的确定方法
CN102736104A (zh) * 2012-05-31 2012-10-1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近地表表层模型构建方法
CN102879819B (zh) * 2012-09-18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保持地震波场运动学特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81599B (zh) * 2014-08-19 2016-10-1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近地表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方法以及系统
CN109283582B (zh) * 2018-10-18 2020-07-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校正的补偿方法
CN111427084A (zh) * 2019-01-10 2020-07-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测井的近地表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1273344B (zh) * 2020-03-02 2022-01-25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基于续至折射波的层析反演方法及处理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0A (zh) * 1991-12-26 1993-06-30 切夫里昂研究和技术公司 改进地质构造的地震分辨率的方法
CN1308240A (zh) * 2001-01-21 2001-08-15 周熙襄 用初至折射波对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短波长静校正处理的方法
CN1365008A (zh) * 2001-01-19 2002-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US6868037B2 (en) * 2002-08-20 2005-03-1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Use of drill bit energy for tomographic modeling of near surface layers
CN1773310A (zh) * 2004-11-09 2006-05-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转换波延迟时静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70A (zh) * 1991-12-26 1993-06-30 切夫里昂研究和技术公司 改进地质构造的地震分辨率的方法
CN1365008A (zh) * 2001-01-19 2002-08-2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CN1308240A (zh) * 2001-01-21 2001-08-15 周熙襄 用初至折射波对地震勘探资料进行短波长静校正处理的方法
US6868037B2 (en) * 2002-08-20 2005-03-1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Use of drill bit energy for tomographic modeling of near surface layers
CN1773310A (zh) * 2004-11-09 2006-05-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转换波延迟时静校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俊瑞等.基于对比折射法的三维静校正技术及其应用.《石油物探》.2006,第45卷(第3期),期刊第277-28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9165A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9165B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Bormann et 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and earth models
CN102540250B (zh) 基于方位保真角度域成像的裂缝型油气储层地震探测方法
CN104570125B (zh)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4375188B (zh) 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03995288B (zh) 一种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3645503B (zh) 一种三维时间域照明分析及振幅补偿方法
CN102176054B (zh) 近地表综合信息处理解释方法
CN102213769A (zh) 一种利用三维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确定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
CN104570102B (zh) 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的融合方法
CN102879819B (zh) 保持地震波场运动学特征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93320A (zh) 针对高速结晶盐壳覆盖区层析静校正初至拾取方法
CN102053261A (zh) 一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
CN104730579A (zh) 一种基于表层横波速度反演的纵横波联合静校正方法
CN105093281A (zh) 一种反演框架下的地震多波建模方法
CN105093301B (zh)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4297784A (zh) 一种基于地震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方法
CN103149588B (zh) 一种利用井震标定计算vti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53263A (zh) 调查表层结构的方法
CN106199704B (zh) 一种三维三分量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速度建模方法
CN103954996B (zh) 一种基于旅行时法确定地层裂隙裂缝走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99529A (zh) 一种基于互相关的横波分裂vsp裂缝预测方法
CN104570073B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高陡构造的双反射地震波成像方法
CN104977615B (zh) 一种基于模型统计拾取的深水obc资料多次波压制方法
CN102721979A (zh) 一种基于地震资料的薄层自动解释及厚度预测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