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9584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9584A CN101599584A CNA200910128009XA CN200910128009A CN101599584A CN 101599584 A CN101599584 A CN 101599584A CN A200910128009X A CNA200910128009X A CN A200910128009XA CN 200910128009 A CN200910128009 A CN 200910128009A CN 101599584 A CN101599584 A CN 101599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internal circuit
- electric connector
- terminal
- terminal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装于母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配置于绝缘本体上的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设有插入槽的本体部、收容于本体部内的若干转接端子及插入所述插入槽的内置电路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上分别固持有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及与内置电路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转接端子设有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接触部与焊接部的保持部。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绝缘本体与本体部之间。其中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与转接端子及固持于上、下端子模组上的对接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电线路。采用本发明电连接器能有效利用内置电路板上的空间以减少内置电路板的设置,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其内设有若干电子元件的多埠口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中通常设有内置的电子元件,例如线圈、滤波器、电阻器、电容器、变压器、LED等,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在电连接器中设置这些电子元件时要考量电连接器内部元件的布局问题以及电气性能标准。现有技术中常通过设置多块内置电路板来承载电子元件,而这些设计未能有效的利用内置电路板上的空间,使得多块电路板的设置占用了连接器内较多的空间,并增加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2005年3月29日公告的美国第6,872,098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电连接器,其包括载有电子元件的两块电路板及与该两块电路板连接的端子座,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两电路板之相对侧面上。这种设计未能有效的利用内置电路板的空间。
2004年8月10日公告的美国第6,773,302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多端口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设有垂直于绝缘本体对接前面的若干印刷电路板。该连接器中,一个端口中的端子连接一块载有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这种设计同样没有有效的利用内置电路板的空间。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有效利用内置电路板上的空间以减少内置电路板的设置,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安装于母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配置于绝缘本体上的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设有插入槽的本体部、收容于本体部内的若干转接端子及插入所述插入槽的内置电路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上分别固持有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及与内置电路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转接端子设有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接触部与焊接部的保持部。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绝缘本体与本体部之间。其中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与转接端子及固持于上、下端子模组上的对接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电线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之内置电路板与固持于上、下端子模组上的对接端子电性连接。采用本发明所揭示的此种结构,可将多个不同端口的电子元件设置在同一电路板上。不同端口通过共用同一内置电路板从而减少了内置电路板的数目,节省了内置电路板在绝缘本体内部的占用空间,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与母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上端子模组及对接端子在料带上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中的对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对接端子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的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与内置电路板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与内置电路板组装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与内置电路板的组合未与卡缘连接器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内置电路板的组合与卡缘连接器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沿着其一对上、下端口的侧边缘剖切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1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的立体组装图。
图13是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与内置电路板的立体组装图。
图1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之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未压接至内置电路板时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四实施方式之内置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内置电路板的立体组装图。
图1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五实施方式之内置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内置电路板未与卡缘连接器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缘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0是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卡缘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21是又一实施方式中的卡缘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2是图2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卡缘连接器的另一视角部分分解图。
图24是一对发光二极管与卡缘连接器连接时的立体图。
图25是一对导光体与卡缘连接器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之电连接器1安装于母电路板60上,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其包括绝缘本体10、内置电路板20、卡缘连接器50以及分别安装于内置电路板20上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上端子模组30及下端子模组40。
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上、下端子模组30、40分别设有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以及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401、403。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分别设有半排用于上端口的对接端子321、323,从而组合形成载有上端口对接端子的完整端子模组结构;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401、403分别设有半排用于下端口的对接端子421、423,从而组合形成载有下端口端子的完整端子模组结构。所述对接端子321、323、421、423之一端形成用于与所述内置电路板20连接的连接部34,另一端形成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3210、3230、4210、4230。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分别设有自其内侧面302、304向内置电路板20方向突出的凸柱311、313。另外,第一上端子模组301进一步设有自其内侧面302向内置电路板20方向突出的定位柱315。第二上端子模组303于其内侧面304相应设有用于收容定位柱315的定位孔317。下端子模组401、403亦具有突出于内侧面306、308且与凸柱311、313结构相同的凸柱,及与定位柱315、定位孔317结构相同的元件。
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设有前端、后端及上表面307;所述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401、403相应设有前端、后端及下表面309。如图4所示,所述对接端子321、323自前端向后端延伸,其对接部3210、3230悬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的上表面307上方。同样的,用于下端口的对接端子421、423自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401、403的前端向后端延伸,该对接端子421、423的接触部4210、4230悬置于下表面309下方。
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上端子模组303上的连接部34的排列形状与第一下端子模祖401上的连接部34沿该四个端子模组组合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上端子模组301上的连接部34的排列形状与第二下端子模组403上的连接部34对称。
请参阅图4,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各对接端子321、323、421、423的连接部34共面并彼此分离。各连接部34大致呈“L”形,包括尾部341及与尾部341弯折连接的弯折部342。尾部341垂直于内置电路板20所在平面,用于焊接到内置电路板20上。在图11、1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每一个连接部34’分别弯折成三段,其第三段平行于内置电路板20的侧面。请参阅图14,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34’亦可设置成中间部较宽自由端较窄的形状。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端子模组301、303、401、403各自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对接端子321、323之连接部34的若干凹槽31(图3中标示)。
请参阅图2,内置电路板20在其两侧面各设有纵向端缘部21、垂直该纵向端缘部21的横向端缘部23以及配置于内置电路板20两侧面的若干电子元件25。所述纵向端缘部21设有插入卡缘连接器50并与母电路板60电性连接的导电片210。所述横向端缘部23设有第一侧面231、与第一侧面231相反的第二侧面(未标号)、前表面233及贯穿该第一、第二侧面的配合孔230。该配合孔230用于与设置于上、下端子模组30、40上的凸柱311、313、411、413配合。
所述内置电路板20上邻近横向端缘部23处配置有至少一排导电部24。所述导电部24与导电片210的配置方向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部24为金属镀层的通孔,通过内置导电线路与电子元件25连接。请结合图4,设于上、下端子模组30、40上的对接端子321、323、421、423通过将其连接部34的尾部341插入内置电路板20上的通孔从而实现其与内置电路板20的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3,于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部24为接触区域。结合图11、12,将所述对接端子321’、323’、421’、423’连接部34’的尾部341’通过表面安装技术安装至内置电路板20的接触区域上从而实现对接端子321’、323’、421’、423’与内置电路板20之间彼此电性连接。请参阅图14,于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末端较窄的连接部34”通过按压配合的方式按压至导电部24内以实现对接端子321、323、421、423与内置电路板20的配合。
所述电子元件25包括电阻、电容等元件。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元件25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内置电路板20的两侧面,其中一组用于上端口,另一组用于下端口。当然,电子元件25亦可不分组从而被同时运用于上、下端口。此外,如15、16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还可将载有电子元件25’的子电路板201’、203’安装到内置电路板20上。内置电路板20在连接子电路板201’、203’的区域设有导电片201,可将子电路板201’、203’与内置电路板20的导电线路连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电子元件的焊接,可将电子元件在小块电路板上焊接好后再装到大块电路板上。除了上述子电路板201’、203’外,还可设置两块大小相同的内置电路板201”、203”,如图17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该两块内置电路板201”、203”以背对背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安装至卡缘连接器50上。
图19-23揭示了卡缘连接器50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造。请参阅图19,卡缘连接器50于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设有插入槽511的矩形本体部51。该本体部51上进一步设有与插入槽511贯通的若干端子槽512及若干转接端子52收容于所述端子槽512内。所述转接端子52具有大致呈“C”形的接触部523、收容于端子槽512内的保持部521及自保持部521向下延伸的焊接部522。保持部521上设有若干凸刺(未标号)用于与端子槽512干涉配合。
图20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为于图19所示的卡缘连接器50上增设用于改善信号传输效果的接地端子7及信号元件6。
图21-23揭示了卡缘连接器50的又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所揭示的卡缘连接器50的本体部包括一对结构相近且并列配置的本体分部51a、51b。每个本体分部51a、51b上皆设有若干端子槽512用于插设转接端子52。插入槽511形成于所述一对本体分部51a、51b之间。所述转接端子52亦具有接触部523、保持部521及焊接部522。该一对本体分部51a、51b上分别设有一对扣持部53、54。该一对本体分部51a、51b通过扣持部53、54的相互扣持实现彼此连接。
图24揭示了一对发光二极管8通过浇铸成型的方式安装于卡缘连接器50的本体部51。如图25所示,在某特定条件下,由发光二极管及导光体组装而成的导光元件9被安装于卡缘连接器50的本体部51上。当然,卡缘连接器50的本体部51内亦可根据不同需求安装其它电子元件。
请参阅图4-7,组装该电连接器1时,首先将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分别安装于所述内置电路板20之横向端缘部23的两侧。将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的凸柱311、313分别插设于内置电路板20的配合孔230内,同时使得第一上端子模组301的定位柱315插入第二上端子模组303的定位孔317内。此时,内置电路板20的横向端缘部23部分收容于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上端子模组301、303之间的狭槽(未标号)内。将第一、第二下端子模组401、403按照如上方式安装在内置电路板20上。
然后,将安装有上端子模组301、303及下端子模组401、403的内置电路板20之纵向端缘部21插到卡缘连接器50上的插入槽511中,并使内置电路板20上的导电片210与端子槽512中的转接端子52相连接。最后将上端子模组301、303、下端子模组401、403、内置电路板20及卡缘连接器50整体组装到绝缘本体10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通过上下端口共用一内置电路板,使得电路板上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节省了内置电路板在绝缘本体内部的占用空间。
Claims (10)
1.一种安装于母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配置于绝缘本体上的上端子模组及下端子模组、设有插入槽的本体部、收容于本体部内的若干转接端子及插入所述插入槽的内置电路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上分别固持有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设有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对接部及与内置电路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转接端子设有接触部、焊接部及连接接触部与焊接部的保持部,所述内置电路板置于绝缘本体与本体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板设有与转接端子及固持于上、下端子模组上的对接端子电性连接的导电线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子模组上分别设有与本体部的插入槽对应且部分收容内置电路板的狭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槽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板的各导电线路具有与对接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部及与转接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第二导电部的配置方向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连接的电子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一对并列配置的本体分部,所述插入槽形成于该对本体分部之间用于插入所述内置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本体分部分别设有扣持部,该对本体分部通过扣持部的相互扣持以实现彼此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导光元件,该导光元件包括收容于本体部的发光二极管及安装于本体部上的导光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通过浇铸成型的方式安装于本体部内的若干发光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内安装有若干电子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157,058 | 2008-06-06 | ||
US12/157,058 US20080305680A1 (en) | 2007-06-07 | 2008-06-06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9584A true CN101599584A (zh) | 2009-12-09 |
CN101599584B CN101599584B (zh) | 2012-06-20 |
Family
ID=41420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2800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9584B (zh) | 2008-06-06 | 2009-03-0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99584B (zh) |
TW (1) | TW20095226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85939B (zh) * | 2012-10-29 | 2015-05-2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模組化的連接器 |
TWI696319B (zh) * | 2016-08-25 | 2020-06-1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緣連接器組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13468B1 (en) * | 2007-12-12 | 2008-08-19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onnector assembly provided with LED |
-
2008
- 2008-12-09 TW TW097147759A patent/TW200952267A/zh unknown
-
2009
- 2009-03-09 CN CN200910128009XA patent/CN10159958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9584B (zh) | 2012-06-20 |
TW200952267A (en) | 2009-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85195B1 (en) | Socket,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CN101320868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5759067A (en) | Shielded connector | |
JP4663741B2 (ja) | ウェハ型構造を有する差動信号コネクタ | |
US7223915B2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opposed inverse wire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s | |
US781969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ubstrate | |
CN100576657C (zh) | 电转接器及其组件 | |
US821598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LED devices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US924627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wo magnetic modules | |
CN101459301B (zh) | 连接器组件 | |
US1065300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high-frequency signals | |
US2011026315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grounding path to outer shell | |
US7544104B2 (en) |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with terminals in columns | |
KR20170134150A (ko) | 커넥터 | |
US9450345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lexible circuit board | |
CN103151628A (zh) | 连接端子 | |
US7625240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JP3879750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01599584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14329B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插头连接器 | |
US9647364B2 (en) | Thin connector | |
WO2013153788A1 (ja) | コネクタ、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ド線付ハウジング、ハウジング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 |
CN104283026A (zh) | 用于传送数据信号的电连接器 | |
CN110521069B (zh) | 集成连接器模块以及用于标准化应用的印刷电路卡 | |
CN102222825A (zh) | 插座型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