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7027B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7027B CN101597027B CN200910023187A CN200910023187A CN101597027B CN 101597027 B CN101597027 B CN 101597027B CN 200910023187 A CN200910023187 A CN 200910023187A CN 200910023187 A CN200910023187 A CN 200910023187A CN 101597027 B CN101597027 B CN 1015970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hydrogen production
- biomass
- inlet
- fee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33—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e.g. sunligh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装置采用了腔式吸收器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吸收,采用螺旋管式布置使反应器结构紧凑,同时强化反应器内的传热传质,采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实现对太阳的高精度自动跟踪,同时为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提供大聚焦比、高能流密度的太阳能热源,实现了直接太阳能热解超临界水和生物质制氢。本发明提供的制氢方法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溶解性、高扩散性等性质,实现生物质完全高效气化生成富氢气体;同时使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所需的反应温度从先前普遍在1500℃以上降至600℃以下,大大降低了直接太阳能制氢成本,实现了一个完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资源以及废弃物的能源化洁净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和日益走向枯竭,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已经迫在眉睫。生物质作为地球上一种丰富的资源在其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CO2净排放量为“零”,因此,生物质转化利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热化学气化被认为是最具商业前景的生物质利用技术,然而传统的生物质热化学气化技术需要对生物质进行干燥,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可以直接处理高含湿量的生物质,无需高能耗的干燥过程,而且具有气化率高、气体产物中氢气含量高等特点,是最具潜力的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之一,近二三十年,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生物质超临界气化制氢总体上是一吸热反应,需加入大量的热,可以将中低品位的热能转化成氢储存的化学能,而热能的供给是制约制氢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已有的实验系统中反应器大部分采用电加热方式,这仅能用于实验研究。有的还利用天然气燃烧供热,但不仅成本高而且系统不可再生。美国GA公司将超临界水气化与超临界水氧化结合形成超临界水部分氧化气化制氢的新路径,系统热量全部由废弃燃料氧化提供,但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产氢率。
将太阳能作为生物质超临界气化的热源可利用太阳全光谱区的能量,有有望降低该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技术成本,实现完全可再生的能源转化系统。IEA的SolarPACES计划使用聚焦太阳能高温供热进行化石燃料重整制取富氢气体,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也展示了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制氢的美好前景。
国内外研究机构在生物质废弃物的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装置与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发。MIT的Modell最先开展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研究,并对此种制氢方法申请了专利(US4113446)。夏威夷大学的Antal教授在管流反应器中对高浓度生物质以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研究,实现了生物质及其有机物的完全气化。在国内,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实验与理论研究,发明了“有机固态物质的连续式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方法和装置”并申请了专利,该发明专利(ZL02114529.6)解决了生物质等有机固态原料的高压多相连续管流混输等关键技术问题,在管流式反应器中实现了生物质等有机固态原料的超临界水连续气化制氢。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进提高,该课题组又发明了“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并申请了专利,该发明专利(ZL2005 10041633.8)部分解决了反应原料快速升温和产物气体部分富集等难题,实现了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最近,为解决管流反应器中结渣堵塞难题,该课题组发明了“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CN101058404)。
在太阳能与热化学耦合制氢方面,国内外已有多个关于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储能、制氢方面的专利申请(US 873993,DE 2836179,JP 10279955)。传统的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反应温度高,一般大于1500℃,因此,高温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材料腐蚀和产物分离等难题无法解决,使制氢的技术难度大和成本高。
目前为止,还未见关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制氢的专利申请与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简单,操作方便。装置采用了腔式吸收器实现对太阳能的高效吸收,采用螺旋管式布置使反应器结构紧凑,同时强化反应器内的传热传质,采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实现对太阳的高精度自动跟踪,同时可提供大聚焦比、高能流密度的太阳能热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的方法,实现直接太阳能热解水和生物质制氢,降低太阳能热化学制氢反应温度,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独立性;利用水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溶解性、高扩散性等性质,实现生物质完全高效气化生成富氢气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包括水箱、第一高压柱塞泵、第二高压柱塞泵、储料罐、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第一高压金属软管、第二高压金属软管、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反应器、吸收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过滤器、背压阀、气液分离器、湿式气体流量计、多个阀门以及温度、压力测控系统,
所述的第一加料器和第二加料器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它们各有两个入口端,其中一个入口端与第一高压柱塞泵和第二高压柱塞泵的出口端连通,另一个入口端与储料罐出口端连通,所述的储料罐设置有一个气体入口端和一个物料入口端;第一高压柱塞泵和第二高压柱塞泵的入口均与水箱连通;第一加料器和第二加料器的出口端均与第一高压金属软管和第一冷却器入口连接;吸收器内设置有反应器,第一冷却器出口与反应器入口连接;反应器出口与第二冷却器入口连接;第二冷却器出口通过第二高压金属软管与过滤器入口连接;过滤器出口与背压阀入口连接;背压阀出口与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气液分离器的一个出口与湿式气体流量计连通。
吸收器的开口平面与多碟太阳能聚光器的焦平面重合,反应器、吸收器固定在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上并随多碟太阳能聚光器一起转动跟踪太阳;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固定在吸收器外部也随多碟太阳能聚光器一起转动;采用高压金属软管实现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中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高压动态连接。
所述的第一高压柱塞泵、第二高压柱塞泵、第一加料器、第二加料器以及储料罐通过管路及阀门相互连通,组成加料系统;
所述的吸收器开口与多碟太阳能聚光器焦平面重合并固定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上一起随太阳转动,反应器置于吸收器中,多碟太阳能聚光器、吸收器以及反应器组成太阳能的跟踪、聚焦以及吸收系统;
所述的反应器进出口分别于与第一冷却器出口、第二冷却器入口连接;加料系统通过第一高压金属软管与第一冷却器入口连接;第二冷却器出口通过第二高压金属软管与过滤器入口连接,过滤器出口与背压阀入口连接;背压阀出口与气液分离器入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一个出口与湿式气体流量计连通。
本发明采用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方法,利用太阳能聚焦供热为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提供热量,实现直接太阳能热解超临界水和生物质制氢,使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所需的反应温度从先前普遍在1500℃以上降至600℃以下,大大降低了直接太阳能制氢成本,实现了一个完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系统。
具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将生物质模型化合物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及原生生物质配制成质量浓度小于24%的均匀物料并放入储料罐中,然后通过具有0.1~0.5Mpa压力的N2将物料输送至第一加料器中,通过第一高压柱塞泵和第二高压柱塞泵加压至预定压力(20~35Mpa),然后被输送至反应器;所述的生物质模型化合物是葡萄糖、纤维素、木质素,原生生物质是农作物秸秆或有机废弃物。
(2)启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聚光器自动跟踪太阳转动并将太阳能聚集于吸热器开口处,吸热器内反应器吸收太阳能为生物质气化反应提供热量;物料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的产物通过冷却器冷却至常温,然后通过背压阀调节压力后进入气液分离器中与水分离。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是:
(1)采用太阳能聚焦供热代替传统电加热等方式为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提供热量,可实现完全的可再生能源制氢,增强系统的独立性。
(2)利用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反应代替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中二步或多步循环化学反应,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热化学制氢的反应温度,从原理上克服了高温条件下二步或多步热化学循环制氢中存在的材料腐蚀和产物分离等难题,使制氢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3)利用多碟抛物面聚光器实现对太阳的高精度跟踪,同时多碟抛物面聚光器聚焦比大,可提供反应所需的高温环境;采用高压金属软管实现系统中的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采用气化原料可以是生物质模型化合物(葡萄糖、纤维素或木质素等)、原生生物质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或各种废弃物等)也可以是工业有机废弃物。以下以生物质模型化合物葡萄糖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1,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一、第二加料器5,6、第一、第二高压柱塞泵2,3、储料罐4通过管路及阀门相互连通,组成加料系统;第一加料器5、第二加料器6出口与第一金属软管入口连通;第一金属软管8出口与反应器入口连通;反应器9出口与第二冷却器12入口连通;第二冷却器12出口与第二金属软管13入口连通;第二金属软管13出口与过滤器14入口连通;过滤器14出口与背压阀15入口连通;背压阀15出口与气液分离器16入口连通;气液分离器16有两个出口,分别与湿式气体流量计17和阀门连通,阀门用于气液分离器16液体收集与排空,湿式气体流量计17出口直接与大气连通;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将太阳能聚集于吸热器10的开口处,太阳能热量被放置于吸热器10中的反应器9利用。
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将葡萄糖与和纯水混合配置成所需浓度均匀的反应物料;将所配置的反应物料加入密封储料罐4,通入0.1~0.5Mpa压力的N2,将物料从储料罐4输送至第二加料器6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纯水加入密封储料罐4,通入0.1~0.5Mpa压力的N2,将纯水从储料罐4输送至第一加料器5中;开启与第一加料器5出口及第一金属软管7入口之间的阀门,启动第二高压柱塞泵3,将第二高压柱塞泵3的流量调节为设定值;调节背压阀15使系统达到预定压力(20~35Mpa);开启多碟聚光器11使其自动跟踪太阳将太阳能聚集与吸热器10的开口处,太阳能开始为反应器9加热,使反应器内流体温度逐步达到稳定值;开启第二加料器6出口及第一金属软管7入口之间的阀门,同时关闭第一加料器5出口及第一金属软管7入口之间的阀门,物料途经第一金属软管7和第一冷却器8输送至反应器9中反应;物料在反应器9中反应后通过第二冷却器12温度下降至室温,通过背压阀15压力下降至常压;气体体积流量通过湿式气体流量计17计量;气体成分分析采用HP6890气相色谱仪。
参见表1和表2。
表1
表1为利用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葡萄糖溶液连续气化制氢实验结果。实验条件为:西安当天平均太阳直接辐照强度640w/m2,多碟聚光器聚焦面积16m2,压力为24Mpa,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为浓度为0.1mol/L的葡萄糖溶液,进行了55min连续的气体采集。
表2
表2为利用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丙三醇溶液连续气化制氢实验结果。实验条件为:西安当天太阳直接辐照强度590w/m2,多碟聚光器聚焦面积为16m2,压力为24Mpa,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为浓度为0.25mol/L的丙三醇溶液,进行了100min连续的气体采集。
Claims (2)
1.一种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包括水箱(1)、第一高压柱塞泵(2)、第二高压柱塞泵(3)、储料罐(4)、第一加料器(5)、第二加料器(6)、第一高压金属软管(7)、第二高压金属软管(13)、第一冷却器(8)、第二冷却器(12)、反应器(9)、吸收器(10)、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过滤器(14)、背压阀(15)、气液分离器(16)、湿式气体流量计(17)、多个阀门以及温度、压力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加料器(5)和第二加料器(6)通过管路相互连接,它们各有两个入口端,其中一个入口端与第一高压柱塞泵(2)和第二高压柱塞泵(3)的出口端连通,另一个入口端与储料罐(4)出口端连通,所述的储料罐(4)设置有一个气体入口端和一个物料入口端;第一高压柱塞泵(2)和第二高压柱塞泵(3)的入口均与水箱(1)连通;第一加料器(5)和第二加料器(6)的出口端均与第一高压金属软管(7)和第一冷却器(8)入口连接;吸收器(10)内设置有反应器(9),第一冷却器(8)出口与反应器(9)入口连接;反应器(9)出口与第二冷却器(12)入口连接;第二冷却器(12)出口通过第二高压金属软管(13)与过滤器(14)入口连接;过滤器(14)出口与背压阀(15)入口连接;背压阀(15)出口与气液分离器(16)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6)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气液分离器(16)的一个出口与湿式气体流量计(17)连通;
所述吸收器(10)的开口平面与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的焦平面重合,反应器(9)、吸收器(10)固定在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上并随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一起转动跟踪太阳;第一冷却器(8)、第二冷却器(12)固定在吸收器(10)外部也随多碟太阳能聚光器(11)一起转动;采用高压金属软管实现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中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高压动态连接。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生物质模型化合物或农作物秸秆及质量浓度1-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配制成质量浓度小于24%的均匀物料并放入储料罐中,然后通过0.1~0.5MPa压力的N2将物料输送至第一加料器中,将纯水加入第二加料器中,通过第二高压柱塞泵将第二加料器中的纯水输送至反应器,并通过背压阀调节系统压力至预定压力,压力为20~35MPa,开启多碟太阳能聚光器的自动跟踪模式,纯水在反应器中被太阳能逐渐加热;
2)当反应器温度稳定后通过第一高压柱塞泵将第一加料器中的物料压力升高至预定压力,压力为20~35MPa,纯水输送停止,而物料被输送至反应器并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气体产物,反应后产物在冷却器中快速冷却至常温,然后通过背压阀调节压力至常压,在低压分离器中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实现分离,气体产物流量用湿式气体流量计计量;
所述的生物质模型化合物是葡萄糖、纤维素或木质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3187A CN101597027B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3187A CN101597027B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7027A CN101597027A (zh) | 2009-12-09 |
CN101597027B true CN101597027B (zh) | 2012-09-05 |
Family
ID=41418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23187A Active CN101597027B (zh) | 2009-07-03 | 2009-07-03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970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6704B (zh) * | 2011-01-13 | 2013-02-06 | 西安交通大学 | 多碟太阳能聚热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及方法 |
CN103055777A (zh) * | 2013-01-22 | 2013-04-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腔体式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反应器 |
DK3136488T3 (da) | 2013-07-02 | 2020-01-06 | Asahi Chemical Ind | Elektrolytopløsning og fremgangsmåder til fremstilling af elektrolytmembran, elektrodekatalysatorlag, membran-elektrodeanordning og brændselscelle |
CN104401939A (zh) * | 2014-11-12 | 2015-03-11 |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制氢系统的加料系统 |
CN104437276A (zh) * | 2014-11-12 | 2015-03-25 |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制氢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温度测点方法 |
CN104445061A (zh) * | 2014-11-12 | 2015-03-25 |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制氢系统的吸热器内电加热的布置方法 |
CN104437259A (zh) * | 2014-11-12 | 2015-03-25 | 宁夏嘉翔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制氢系统的物料切换系统 |
CN109575962B (zh) * | 2018-12-12 | 2023-11-14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热的生物质裂解液化装置 |
CN113669932B (zh) * | 2021-08-13 | 2024-01-30 | 辽宁青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多空间交互高温锡热传导装置 |
CN114988355B (zh) * | 2022-05-07 | 2023-10-20 | 深圳市沃尔奔达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能驱动的废弃物超临界水制氢系统及运行方法 |
CN115224322A (zh) * | 2022-06-20 | 2022-10-21 | 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补给站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56122B1 (de) * | 2001-12-18 | 2005-06-2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Kohlenwasserstoff-reformer |
CN1654313A (zh) * | 2005-01-17 | 2005-08-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CN101033058A (zh) * | 2007-04-13 | 2007-09-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直接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系统 |
CN101058404A (zh) * | 2007-04-13 | 2007-10-24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
2009
- 2009-07-03 CN CN200910023187A patent/CN1015970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56122B1 (de) * | 2001-12-18 | 2005-06-2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Kohlenwasserstoff-reformer |
CN1654313A (zh) * | 2005-01-17 | 2005-08-17 | 西安交通大学 |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CN101033058A (zh) * | 2007-04-13 | 2007-09-1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直接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系统 |
CN101058404A (zh) * | 2007-04-13 | 2007-10-24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7027A (zh) | 2009-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7027B (zh) | 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与多碟聚焦供热耦合制氢装置及方法 | |
CN101597026B (zh) | 聚焦太阳能热驱动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与方法 | |
CN101289164B (zh) | 太阳能中低温热驱动的热化学反应制氢系统及方法 | |
CN101058404B (zh) | 生物质废弃物超临界水流化床部分氧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
CN1292979C (zh) | 煤与生物质共超临界水催化气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 |
CN104025356B (zh) | 具有二氧化碳废气利用的零排放发电站 | |
CN101042261B (zh) | 将太阳能转换为燃料化学能的方法及装置 | |
Lu et al. |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by supercritical water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in China | |
CN101597025B (zh) | 太阳能热驱动的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吸收反应器 | |
CN102126704B (zh) | 多碟太阳能聚热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系统及方法 | |
CN111039258B (zh) | 一种基于太阳燃料甲醇水重整制氢系统 | |
CN201040718Y (zh) | 太阳能中低温热驱动的热化学反应制氢系统 | |
CN104862010B (zh) | 一种基于槽‑塔结合聚光方式的太阳能气化系统 | |
WO2011035555A1 (zh) | 利用含碳有机质的综合方法及装置 | |
CN203783662U (zh) | 利用生物质和太阳能来制取甲醇及发电的多联产装置 | |
US20170191697A1 (en) | Dual-cavity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llecting and storing solar energy with metal oxide particles | |
US20140373536A1 (en) |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by combining medium-and-low temperature solar energy with fossil fuel thermochemistry | |
CN103861542A (zh) | 一种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反应装置 | |
Wang et al. | Thermodynamic performance of solar-driven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system for carbon capture and high-purity hydrogen production | |
CN101172574A (zh) | 太阳能熔融盐化学循环制取氢气及合成气的方法 | |
Wang et al. | Cascade and hybrid processes for co-generating solar-based fuels and electricity via combining spectral splitting technology and membrane reactor | |
CN103803491A (zh) | 中低温太阳能与化石燃料热化学互补的发电系统与方法 | |
CN113322475B (zh) | 一种耦合太阳能氨基热化学能储能和卡琳娜循环的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工艺 | |
CN103245087A (zh) |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间接式中温太阳能热化学储能装置 | |
CN110283623A (zh) | 一种新型生物质-太阳能分布式多联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08 Address after: 710018 Xi'an,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o. 1, No. 1, Fengcheng, No. 1, room 3, room 311, room 311 Patentee after: Shaanxi Jiaotong University Super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49 Xianning Road, Shaanxi, China, No. 28, No. Patentee befor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