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5692A -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5692A
CN101595692A CNA2008800032217A CN200880003221A CN101595692A CN 101595692 A CN101595692 A CN 101595692A CN A2008800032217 A CNA2008800032217 A CN A2008800032217A CN 200880003221 A CN200880003221 A CN 200880003221A CN 101595692 A CN101595692 A CN 101595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microcontroller
hmi
work station
soft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32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科特·A·韦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ligent Platform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 Inc filed Critical 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9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5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3Processing of data at an internetworking point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Digital Computer Display Output (AREA)

Abstract

用于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提供人机接口(HMI)软件和操作者工作站之间的通用的、简单的通信。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54)、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42)、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以太网端口(32,46)。所述外壳内布置了电子电路,所述电子电路包括具有嵌入式以太网能力的微控制器(36)。所述微控制器配置为将来自条形码读取器、RFID接收器等的串行数据通过TCP/IP从串行通信端口(42)经由以太网传递到远程服务器上的HMI软件(38),并且传递到用于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54)的控制驱动器(40),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是信标、灯、喇叭或其他音频设备,或按钮开关(52)。所述设备还可包括电源(56)和微连接器端口(30),用于在如转矩控制器的机器控制器和HMI软件之间传递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自动化的商业和工业环境的控制系统,如用于装配线的控制系统,并且具体涉及用于HMI(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提供了操作者工作站和在服务器上运行的HMI软件之间的简单、通用的通信。
背景技术
许多商业、工业、仓库和制造机构采取自动化以减少人力成本并增加效率。自动化系统经常是被计算机控制的。典型地,计算机将位于中心位置,并将控制遍及远离中心位置的机构分布的多个操作者工作站。
机器用于将产品和组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装配产品、封装产品、并执行与机构的性质有关的其他服务。人类操作者可位于操作者工作站来在工作站操作各种机器、定位组件、监视机器处理、并检修在远程站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系统的典型模型是管理控制和数据获取模型(SCADA)模型。SCADA系统通常包括与机器连接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硬件、与硬件连接的多个远程端单元(RTU)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RTU或PLC连接的运行HMI软件的中心站、以及用于在各组件之间通信的通信基础设施。信号硬件将典型地包括某种警报,或者作为喇叭或其他音频设备,或者是灯信号或信标(beacon)的形式,或者两者。
这样的方法的问题是,硬件信号设备和PLC或RTU是对特定应用定制选择的。例如,最初开发PLC以替代自动化系统中的中继器和开关的系统,并且PLC使用电气或电子技术人员可以从电子示意图遵循并编程的类型的简单逻辑电路或“梯形逻辑”。已经增强了PLC以使用模块编程语言,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使用结构化编程语言;然而,PLC保留其基于电路的根本,并且仍然必须由电工定制以与特定硬件实现接口,这是昂贵和耗时的。RTU遭受几乎相同的问题。
例如,汽车装配线要求多个操作者工作站,每个操作者工作站要求与HMI软件(如GE Fanuc的
Figure A20088000322100061
Figure A20088000322100062
HMI软件、Allen-Bradley/Rockwell自动化HMI、Wonderware HMI等)接口的输入/输出信号硬件和PLC。车间效率遭受到下述问题:对于每个部门或每个车间安装五十到一百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好几万的成本,以及当工作站需要维护、修复、替换或升级时的停机时间。
因此,需要一种HMI系统的通用操作者工作站单元,其直接在信息技术(IT)控制下操作,而不需要定制安装。因此,期望解决上述问题的硬件接口设备。
发明内容
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提供人机接口(HMI)软件和操作者工作站之间的通用的、简单的通信。所述设备具有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以及在外壳上安装的以太网端口。在外壳内布置了包括具有嵌入式以太网能力的微控制器的电子电路。微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TCP/IP,将来自串行通信端口的条形码读取器、RFID接收器等的串行数据经由以太网传递到远程服务器上的HMI软件,并且传递到用于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的(各)控制驱动器,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是信标、灯、喇叭或其他音频设备、或按钮开关。所述设备还可包括电源和微连接器端口,所述微连接器端口用于在如转矩控制器的机器控制器和HMI软件之间传递信号。
所述至少一个串行端口可以是RS-232端口。装配线、部件仓库和其他工业机构频繁使用条形码读取器、RFID接收器或收发器、以及经由RS-232标准与自动化控制软件通信的其他设备,使得这样的设备(有时称为传统的设备)经常配备有RS-232电缆和插孔。替代地,或除了RS-232端口之外,所述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可以是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用于与如此配备的传感器或输入/输出设备连接,或连接到打印机、触摸屏监视器、键盘、鼠标或位于操作者工作站的其他输入设备。在另一替代中,串行端口可以是DeviceNet、Seriplex、Modbus或其他串行通信端口。
所述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是优选地布置在外壳的顶部的信标。所述信标可包括LED阵列,并且所述设备可包括在收到来自HMI软件的指令时使LED阵列闪光的电路,以指示工作站处需要由人类操作者干预的错误。用于接通信标的驱动器电路布置在外壳内,并且用于以期望频率将阵列接通和关断的振荡器或定时电路可以并入微控制器中,或可以提供为具有LED驱动器的分立电路。
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是优选地布置在外壳的前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灯,所述外壳还可包括LED阵列,其中驱动器电路布置在外壳中。例如在装配线的情况下,所述灯可包括用于指示对工作站处的产品的工作正令人满意地进行的绿灯、用于指示传送带上的产品到达操作者工作站处的站的灯、可闪光或以其他方式指示当前正在工作站的产品需要非标准或定制部件的灯等等。
信号传输设备可以是具有布置在外壳中的驱动器电路的扬声器、喇叭或其他音频设备,所述信号传输设备可在由微控制器经由以太网接收到来自HMI软件的信号时接通。如果需要,所述音频设备可以是由布置在外壳中的语音处理器驱动的扬声器。
信号传输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钮,其可由人类操作者操作来发送信号到HMI软件。例如,可提供开始按钮以向HMI软件发信号:已经校正错误状态并且可以重启装配线,或可以提供释放按钮以发信号:不能在分配的时间内校正错误,并且可以释放或重启装配线,但是产品已经从带移除或需要转移用于在装配线中的适当节点(juncture)处的进一步的处理。
微连接器可以是六引脚连接器,其为位于工作站处的高达四个控制器或传感器供电并从该四个控制器或传感器接收输入。微连接器接线为将离散输入/输出信号往来微控制器传递,所述微控制器简单地将信号往来服务器传递。微连接器可以是M12连接器。所述设备可具有安装在外壳内的多个微连接器。
所述设备可包括多于一个以太网端口,使得可在网络上级联多个操作者接口单元。替代地,额外的以太网端口可用于将可由以太网连接操作的任何东西(如计算机、打印机、标志(sign)等)连接到网络。用于将操作者接口单元和HMI软件配合(mesh)的软件驱动器为基本命令结构提供HMI软件和一个或多个人机接口单元之间的通信的适当关联,这非常像打印机驱动器控制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通信。
因此,HMI系统的人机接口提供了通过IT控制在远程工作站处的人类操作者和HMI软件之间的通用通信,而不需要定制输入/输出硬件和定制PLC、RTU或工作站处的其他中间设备。
在进一步查看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图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将容易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前视图。
图2是图1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底视图。
图3是在图1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内布置的电子电路的框图。
图4A和4B是示出图1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示例性微控制器的引出线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RS-232输入端口电路的示意图。
图6A和6B是用于图1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以太网隔离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的替代实施例的前视图。
遍及附图,相似的参考符号一致地表示相应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提供了人机接口(HMI)软件和操作者工作站之间的通用的、简单的通信。设备的典型应用可能是在汽车制造厂的装配线中的操作者工作站处。该设备提供了人类操作者和HMI软件之间的通用通信,消除了工作站处的定制设备的必要,所述工作站通过也必须定制编程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HMI软件通信。
图1和2分别示出在附图中总地表示为10的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和底视图。设备10包括外壳12。外壳12可具有任何期望的配置。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具有细长的外壳,其可在其背面具有墙式安装(wall-mounting)的支架、或从顶部和底部延伸的墙式安装的突出部(未示出)。
设备10具有至少一个信号传输设备、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以及在外壳12上安装的以太网端口。图1和2中示出的设备12的实施例具有在外壳12的顶面上安装的信标14、以及在外壳12的前面布置的第一信号灯16和第二信号灯18。信标14以及信号灯16和18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或具有不同色彩透镜的发光二极管的阵列,以提供正传送的不同消息的视觉指示。信标14例如可包括红色透镜,以发信号:在工作站处的错误情况或故障需要人类操作者的干预。第一灯16可具有绿色透镜和布置在外壳12上的适当的标记20,如“良好运行(GOOD JOB)”,以指示工作站处的工作令人满意地进行。第二灯18可具有琥珀色透镜和布置在外壳12上的适当的标记22,如“站内(IN STATION)”,以指示存在已经到达工作站用于处理的装配线上的产品。
视觉信号的数量、其在外壳12上的位置、其配置、以及通过视觉信号的照亮而传送的信号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变化。而且,如下所述,信标14和/或信号灯16和18可闪光或发脉冲以吸引人类操作者对视觉信号的注意,或传送与装配线的状态或当前位于工作站的产品有关的特定消息。
设备10除了视觉信号传输设备外或替代视觉信号传输设备,可包括音频信号传输设备,其具有安装在外壳12的前面或前面板上的扬声器24。音频信号传输设备可以简单地为喇叭或蜂鸣器,或设备10可包括用于传送短的、标准的语音信号的语音合成器。音频信号传输设备可与视觉信号传输设备结合使用,例如,灯18可照亮以指示产品已经到达工作站,并且音频信号传输设备可蜂鸣,以指示需要该特定产品的特殊处理。
设备10可包括布置在外壳12的前面或面板上的按钮26。按钮26可由人类操作者用来发信号到HMI软件:已经清除了工作站处的错误状态、已经完成了要求的任务、或在为该任务分配的时间内不能清除错误状态,使得应当释放装配线以用于继续操作,其中产品从工作站处的装配线移除、或为处于装配线更下方的适当结点处的部门标记。可通过提供多个按钮、或通过按压按钮的特定模式(给定时间段内的按压的数量、按压的持续时间等)来传送不同消息。
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在图1的实施例中,串行通信端口包括RS-232端口,其中DB-9连接器28安装在外壳12的前面板上。装配线上使用的许多传感器是包括RS-232电缆的传统设备,包括条形码扫描仪、RFID接收器或收发器、温度传感器、光电单元等等。RS-232连接器28提供了用于通过设备10将串行通信信号传递到HMI软件的部件。
设备10还可包括用于将机器控制器或传感器连接到HMI软件的微连接器30。微连接器30优选地是六引脚连接器,其为位于工作站处的高达四个控制器或传感器供电并从其接收输入。微连接器被接线为将离散输入/输出信号往来微控制器传递,微控制器简单地将信号往来服务器传递。微连接器30可以是M12连接器。设备可具有在外壳中安装的多个微连接器30。
设备10包括用于接收RJ-45插孔的以太网连接器32,以便将设备10连接到用于提供与HMI软件的通信的机构的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以太网连接器32可以布置在外壳12的底面上。设备10还包括电力输入连接器,如凹陷式公插头(recessed male plug)34,用于将设备10连接到交流市电。电力输入连接器34还可布置在外壳12的底面上。替代凹陷式公插头34,设备10可具有从外壳12延伸的电源线,用于连接到交流市电。
用于为设备10提供其功能性的电子电路布置在外壳12内的印刷电路板或其他支撑物上。参照图3,围绕微控制器36建立电路,所述微控制器36具有嵌入式以太网能力和至少一个串行通信接口。将理解,微控制器基本是具有支持电路的专用微处理器,所述支持电路否则将由布置在同一芯片上的分立组件(ROM、RAM、串行通信端口、模数转换器等)提供,因此提供了实质上是没有监视器、键盘或鼠标的微计算机。通过“嵌入式以太网”,申请人指以太网联网标准的单芯片实现,使得微控制器具有在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通过以太网通信的能力。因此,微控制器应当能够建立TCP/IP栈、分配IP地址、打开端口、形成分组并通过TCP/IP协议通信等。
适于在设备10中使用的微控制器应当具有至少一个串行通信端口接口,并且应当可被编程以将串行通信信号(特别是使用RS-232标准的信号)转换为分组,所述分组用于通过用户数据协议(UDP),或更优选地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经由TCP/IP传输,使得HMI软件可从例如条形码扫描仪透明地接收信号,就好像条形码扫描仪直接连接到运行HMI软件的服务器计算机一样。依赖于由制造或商业机构使用的特定HMI软件的能力,微控制器36可被编程以丢弃开始、停止和奇偶校验位,仅将分组中的数据位经由以太网发送,或可被编程以将RS-232信号中的所有位分组化,使得可将TCP/IP信号解除分组,并且在服务器计算机处恢复全部RS-232,以用于在串行通信总线上传输到HMI软件。
关于此点,HMI软件38可以是任何商业可用的品牌的HMI软件。HMI软件通常提供与车间机器和操作有关的关键生产数据的收集、监视、管理控制和共享,包括发送警报或控制信号到车间中的远程位置。设备10可与其接口的示例性HMI软件38包括GE Fanuc的
Figure A20088000322100101
Figure A20088000322100102
HMI软件、Allen-Bradley/Rockwell自动化HMI、Wonderware HMI等。设备10可配备有软件驱动器40,其可加载到HMI软件所驻留的服务器计算机上。与软件打印机驱动器的方式非常类似,软件驱动器40将来自HMI软件38的软件命令转换为微计算机36的语言中的适当的输入命令,例如,接通信标14或音频警报扬声器24,并且相反地,将来自微控制器36的关于机器的状态的、或来自按钮26的输出信号以由HMI软件所要求的形式路由到适当的HMI输入。
微控制器应当能够从人类观点几乎实时地执行(100ms<响应时间<500ms),但是不能快到其不满足机器控制应用的要求,所述机器控制应用要求小于100ms。微控制器应当可被编程使得来自机器传感器和控制器的离散输入/输出信号触发硬件IRQ,使得可以立即处理输入状态的变化。微控制器还应当可被编程为从HMI软件以太网接收端口频繁地(典型地10ms-500ms)轮询TCP/IP栈,以维持对HMI软件命令的接近实时响应。优选地,微控制器能够打开与微控制器连接的每个串行输入设备的分开的TCP/IP端口和TCP/IP栈、以及经由微连接器30连接的分立输入/输出设备的单个端口。
适于在该设备中使用的微控制器36是由德克萨斯奥斯汀的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Inc.)制造的MC9S12NE64,在其他特征当中,该微控制器的特征在于15比特CPU、64K字节闪速EEPROM、6K的RAM、A/D转换器、具有集成以太网10/100Mbps收发器的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器(EMAC)、两个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模块(SCI)、一个同步串行外围接口(在图1-2的实施例中不使用)、以及16比特定时器模块。闪速EEPROM可用开发工具包编程。用于在图1-2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微控制器36的示例性示意引脚线在图4A-4B中示出。将注意到,在本申请中,16比特定时器被配置为提供信标14的闪光器电路,并且如果需要,还可配置为使灯16和18闪光。
回来参照图3,设备10的电路包括串行通信端口电路42,所述串行通信端口电路42可仅包括用于RS-232端口的电路,如图1和2所示的设备10的实施例中,或替代RS-232端口或除了RS-232端口之外,可包括用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44的电路,如在设备的替代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在图7中所示总地指示为100。图5中示出用于图1和2的设备10的示例性串行通信端口电路42。串行通信端口电路42通过带状电缆连接到DB-9连接器28,并且经由RS-232收发器(例如,SP3232集成电路)与微控制器36接口连接。类似电路可用于将USB端口44与微控制器36接口连接,如电子电路领域所公知的。
用于设备10的电路还包括布置在微控制器36和RJ-45以太网插孔32之间的以太网隔离电路46。以太网隔离电路46提供来防止以太网电缆上携带的噪声通过以太网收发器引脚影响微控制器36,并从在以太网电缆上发送到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的HMI软件38的信号中移除噪声。图6A-6B中示出示例性以太网隔离电路46。以太网隔离电路使用H110210/100Base-T单端口表面安装变压器48,以提供要求的隔离。以太网隔离电路可选地包括用于维持微控制器36的MAC地址的24WC32串行EEPROM 50。
用于设备10的电路包括按钮电路52,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电隔离器(如PS2701集成电路)、以及用于反跳开关并将按钮26与微控制器36接口连接的其他组件。这样的用于将按钮开关与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接口连接的电路是本领域公知的,并且将不进一步描述。
用于设备10的电路包括灯和扬声器电路54,用于驱动信标14、信号灯16和18、以及通过扬声器28发出警报的音频警报设备。优选地,通过LED的阵列提供信标14以及信号灯16和18的照明,并且电路包括用于限制通过LED的电流并散热的电流限制电阻器、以及由晶体管放大器/开关提供的驱动器,如包含光去氯晶体管的阵列的ULN2803LW集成电路。这样的LED灯电路是传统的,并且在本领域公知。将注意,驱动器晶体管信标14以及信号灯16和18可以通过并入微控制器36的芯片上定时器或通过分立LED闪光器电路闪光或接通和关断。扬声器24可合并喇叭、蜂鸣器、或由ULN2803LW的晶体管放大器/开关之一驱动的其他音频警报设备,或替代地,可提供分开的和分立的语音处理器电路以配备语音警报或指令。
微连接器30可直接连接到微控制器36。用于设备10的电路还可包括:调节电源电路56,其提供用于在以太网上为机器控制器和连接到微连接器端口30的传感器供电的受调节的24伏电源;以及使用LM2596电压调节器的调节电源(例如,3.3伏电源),其用于外壳12内布置的微控制器36和其他电路。这样的调节电源电路在本领域是公知的。
图7示出设备100的替代实施例。设备100封装在外壳112内,并且基本类似于设备10,但是包括多个按钮26a和26b、USB端口44、以及多个微连接器30。设备100还可包括类似于图2的插孔32的、在其底面上的多个以太网插孔,以便级联串联的若干设备100,通过以太网电缆将每个设备100连接到下一个。替代地,可使用额外的以太网端口,用于将可由以太网连接操作的任何东西(如计算机,打印机、标志等)连接到网络。
多个按钮26a和26b为操作者提供用于与HMI软件通信的额外选项。USB端口允许其他设备(如触摸屏监视器和控制台、打印机、键盘、鼠标或其他USB设备)通过传统的电路连接到微控制器36,以扩展操作者与HMI软件通信的能力。多个微连接器30允许额外的拾取灯、按钮、传感器等连接到微控制器,用于提供HMI软件的额外数据输入。
将理解,多个设备10或设备100将由LAN通过以太网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或由WAN通过网关或其他网络交换设备连接到运行HMI软件的服务器计算机。替代地,设备10可经由以太网,与位于工作站的单个计算机通信。将看到,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提供了人机接口(HMI)软件和操作者工作站之间的通用的、简单的通信,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机器和操作者工作站直接放置在来自HMI软件的IT控制下,而不必定制的介入设备或定制的工作站警报和信号传输设备。将注意,如果需要,替代HMI软件,设备可被配置为与通过适当驱动器与在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的其他软件应用通信。
一些示例将展示本发明的使用。位于汽车工厂的装配线上的工人将厂标附到机车的车身(trunk)。大部分机车接收到简单地陈述机车的制造的通用厂标。需要将机车指定为LS模型的不同厂标的机车到达工作站。条形码扫描仪读取传送带或车身上的条形码,并将该码传送到HMI软件。HMI软件使得该设备上的琥珀色的“站内”灯发亮。HMI软件从条形码识别机车需要特殊厂标并使喇叭蜂鸣以警告工人。工人在附接了特殊厂标之后按下释放按钮,作为对HMI软件的信号:已经附接了特殊厂标,并且HMI软件发信号通知绿色的良好运行的灯,以确认并使装配线前进。如果在为附接厂标分配的时间内没有按下按钮,则信标闪光并且喇叭持续鸣笛,装配线暂停,直到校正了错误并按压了按钮。
在另一示例中,在洗碗机装配车间的工人使用称为转矩控制器的特殊工具来拧紧经过工作站的每个洗碗机上的相同六个螺栓。在拧紧每个螺栓后,扭矩控制器经由以太网,通过设备发送“OK”信号到HMI软件。HMI软件保持对OK信号的数量计数。如果接收了六个,则绿灯发亮,并且传送带前进。如果在分配的时间内仅接收到五个OK信号,则信标闪光,并且HMI软件使得传送带停止,直到纠正了错误并按下了释放按钮。
预期用于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可用于商业、工业、仓库和制造机构。尽管具体描述为用于使用HMI软件的自动化系统,但是本发明的范围意图扩展到与任何其他IT应用一起使用,所述IT应用提供服务器计算机和操作者工作站之间的控制或监视系统接口。
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人机接口(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包括:
外壳,适于安装在操作者工作站;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一个信号设备;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串行通信端口,适于连接到在操作者工作站处的串行设备;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一个以太网端口,适于连接到网络,所述网络具有与其连接的运行HMI软件的服务器;以及
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芯片,其上布置有嵌入式以太网和至少一个串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串行通信端口和至少一个以太网端口连接到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被配置为通过TCP/IP在串行设备和HMI软件之间传递串行通信信号,并且将HMI软件与至少一个信号设备接口连接,以便在HMI软件和在操作者工作站处的人类操作者之间传递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包括具有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发光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包括用于响应于来自HMI软件的控制信号、使二极管的阵列闪光的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信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的多个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包括扬声器,被配置为响应于来自HMI软件的控制信号,发出音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串行通信端口包括RS-232连接器,所述操作者接口设备还包括在RS-232连接器和所述微控制器之间连接的RS-232收发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串行通信端口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还包括微连接器,适于连接到在操作者工作站处的机器控制器,所述微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微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微连接器包括M12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嵌入式以太网包括配置为建立TCP/IP栈的电路和以太网收发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还包括软件驱动器,适于在运行HMI软件的服务器计算机上加载,所述驱动器适于将HMI软件和所述微控制器接口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设备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按钮、以及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微控制器之间的按钮电路,适于将来自人类操作者的信号传递到HMI软件。
14.一种用于人机接口(HMI)系统的操作者接口设备,包括:
外壳,适于安装在操作者工作站;
布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的信标;
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的多个信号灯;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扬声器;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RS-232连接器,适于连接到在操作者工作站处的串行设备;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一个以太网端口,适于连接到网络,所述网络具有与其连接的运行HMI软件的服务器;
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微连接器;
微控制器集成电路芯片,其上布置有嵌入式以太网和至少一个串行通信接口,所述至少一个以太网端口连接到所述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配置为通过TCP/IP在串行设备和HMI软件之间传递串行通信信号;
布置在RS-232连接器和微控制器之间的RS-232接口电路,所述RS-232电路具有RS-232收发器;以及
电连接在微控制器和信标、多个灯和扬声器之间的灯和扬声器电路,以便在HMI软件和操作者工作站处的人类操作者之间传递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按钮、和布置在所述按钮和所述微控制器之间的按钮电路,适于将来自人类操作者的信号传递到HMI软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者接口设备,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外壳上的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所述USB连接器电连接到所述微控制器。
17.一种用于将操作者工作站与人机接口(HMI)软件接口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将操作者接口设备定位在操作者工作站处,所述设备具有音频信号传输设备、视觉信号传输设备、按钮开关、串行通信端口、以及具有嵌入式以太网和串行通信接口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配置为将通过以太网在串行通信端口接收的串行通信信号传输到HMI软件;
将串行设备连接到串行通信端口;
将设备连接到通过TCP/IP通信的网络,所述HMI软件在与网络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
操作串行设备以产生串行通信信号,所述串行通信信号自动在网络上传递到HMI软件,所述HMI软件自动与所述微控制器通信,以响应于此产生对视觉信号传输设备、以及可选地对音频信号传输设备的控制信号;
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执行对操作者工作站处的工件的工作;以及
操作按钮,以便对HMI软件发信号通知对所述工件的工作的完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接口连接操作者工作站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串行接口的步骤还包括将条形码扫描仪连接到操作者接口设备,所述操作串行设备的步骤包括用条形码扫描仪扫描条形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接口连接操作者工作站的方法,还包括将串行通信日期形成为至少一个用于经由TCP/IP在网络上传输的分组的步骤,所述形成步骤由微控制器在接收到串行通信信号时自动执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接口连接操作者工作站的方法,还包括将操作者工作站处的机器控制器连接到操作者接口上的以太网连接器的步骤,所述机器控制器产生通过微控制器传递到HMI软件的状态信号,当HMI软件响应于所述状态信号发信号通知需要操作者工作站处的人类干预的情况时,所述微控制器自动在操作者接口设备上产生警报信号。
CNA2008800032217A 2007-01-26 2008-01-18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Pending CN1015956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98,041 2007-01-26
US11/698,041 US20080183303A1 (en) 2007-01-26 2007-01-26 Operator interface device for HMI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5692A true CN101595692A (zh) 2009-12-02

Family

ID=3931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800032217A Pending CN101595692A (zh) 2007-01-26 2008-01-18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83303A1 (zh)
EP (1) EP2127243A1 (zh)
JP (1) JP2010536113A (zh)
CN (1) CN101595692A (zh)
WO (1) WO20080917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108A (zh) * 2011-05-12 2012-11-1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谱仪外接设备连接模块
CN107085507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15348135A (zh) * 2022-06-27 2022-11-15 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4306B2 (en) * 2008-09-06 2011-07-05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Signal transferring device
JP5444152B2 (ja) * 2010-07-28 2014-03-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DE102010048809A1 (de) 2010-10-20 2012-04-26 Hüttinger Elektronik Gmbh + Co. Kg Leistungsversorgungssystem für eine Plasmaanwendung und/oder eine Induktionserwärmungsanwendung
DE102010048810A1 (de) 2010-10-20 2012-04-26 Hüttinger Elektronik Gmbh + Co. Kg System zur Bedienung mehrerer Plasma- und/oder Induktionserwärmungsprozesse
US10459675B2 (en) * 2015-09-04 2019-10-29 Fives Cinetic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rocess line using a PLC and scalable HMI control template
US10206083B2 (en) * 2016-12-30 2019-02-12 Intel Corporation Using wireless display docking technology over infrastructure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1028A (ja) * 1994-12-06 1996-06-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運転支援システム
US6801821B2 (en) * 1999-08-03 2004-10-05 Honda Canada Incorporated Assembly line control system
US6567709B1 (en) * 2000-02-04 2003-05-20 Rem Technology Integrated monitoring, diagnostics, shut-down and control system
WO2001082138A2 (en) * 2000-04-24 2001-11-01 Spectrum Controls, Inc.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ata regarding the operation and monitoring of a control system
US6838977B2 (en) * 2001-03-07 2005-01-04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US8041840B2 (en) * 2001-04-20 2011-10-18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with autonomous web server
US7380210B2 (en) * 2001-07-20 2008-05-27 Siemens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c. User interface with installment mode
CA2365795A1 (en) * 2001-12-21 2003-06-21 Gary Pulyk Universal serial bus to ethernet adaptor
US7171505B2 (en) * 2002-05-02 2007-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niversal network interface connection
US7249023B2 (en) * 2003-03-11 2007-07-24 Square D Company Navigated menuing for industrial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via speech recognition
US20050155043A1 (en) * 2004-01-08 2005-07-14 Schulz Kurt S. Human-machine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a machine
US7356046B2 (en) * 2004-02-09 2008-04-08 Metre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ly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devices
US20070033538A1 (en) * 2004-11-03 2007-02-08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Real time parallel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and device represen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60169385A1 (en) * 2005-02-01 2006-08-03 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nsing labels based on manufacturing build options
US20060200256A1 (en) * 2005-03-04 2006-09-07 Mason Robert C Programming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equipment using RFID technolog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9108A (zh) * 2011-05-12 2012-11-1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谱仪外接设备连接模块
CN107085507A (zh) * 2016-02-16 2017-08-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07085507B (zh) * 2016-02-16 202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据收发方法及装置
CN115348135A (zh) * 2022-06-27 2022-11-15 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
CN115348135B (zh) * 2022-06-27 2024-03-15 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网关的数据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83303A1 (en) 2008-07-31
WO2008091786A1 (en) 2008-07-31
JP2010536113A (ja) 2010-11-25
EP2127243A1 (en)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5692A (zh) 用于人机接口系统的操作者接口
JP5253356B2 (ja) 少なくとも2つの警告ランプを備えた警告灯装置
CN106598003B (zh) 用于led灯智能装配生产线的集成控制系统
US9844120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networks
US8395526B2 (en) Warning light device having at least two warning lamps
JP2006522412A5 (zh)
CN105465703B (zh) 光学信令装置
CN102591266A (zh) 具有集成电源总线分配器的可调自动化控制模块
US8598993B2 (en) Method for wiring devices in a structure using a wireless network
EP3316664A1 (en) Modular lighting controller and data acquisition platform
US1019145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a plurality of remote devices to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US10555432B2 (en) Valve manifold serially mounted to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assembly
US20060234526A1 (en) Automation system
CN111047886B (zh) 一种智能集成信号灯及控制方法
US6668209B2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arrangement
CN102156458B (zh) 电气设施的控制和保护设备
CN110524155A (zh) 一种用于焊接机器人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
US8224499B1 (en) Remote annunciator
CN109947065A (zh) 调角器自动装配生产线控制系统
CN208386578U (zh) 一种支持多总线的io-link主站装置
KR20110006460U (ko) 타워램프 on/off 접점신호 무선 송수신 장치 및 상기 타워램프 on/off 접점신호 무선 송수신 장치를 내장한 타워램프
CN207276101U (zh) 电动葫芦控制系统及电动葫芦系统
CN101625566B (zh) 按键自动装配控制系统及按键装配装置
CN211293736U (zh) 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
US11487261B2 (en) Autom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