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4600B -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4600B
CN101594600B CN 200910158449 CN200910158449A CN101594600B CN 101594600 B CN101594600 B CN 101594600B CN 200910158449 CN200910158449 CN 200910158449 CN 200910158449 A CN200910158449 A CN 200910158449A CN 101594600 B CN101594600 B CN 1015946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user
soft switch
resource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584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4600A (zh
Inventor
刘新利
郭振涛
柯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1584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4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4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4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46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该方法包括:媒体转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媒体转换网关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并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通过本发明实现NGN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Description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背景技术
随着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为NGN)通讯系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基于NGN通讯网络的解决方案也随着新需求的不断提出而持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全球各类通信网络不断融合的演进趋势。
各国电信运营商在建设各自的NGN通信网络初期,由于各自采用的通信设备、基于的呼叫模型、兼容的互通网络都相对比较简单,NGN网络的媒体能力能够与不多的几个互通网络间有重叠的交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在NGN的组网初期将NGN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间的用户间通信模型简单化,从而加快建网速度并降低建网成本。但是,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新的网络不断涌现,出现了很多原有NGN网络无法提供通信所需媒体能力的承载模式,同时,NGN网络在全球的不断推广,也遇到了与各国某些原有通信网络因无重叠的媒体能力而无法互通的问题。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NGN跨域呼叫组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A、B通过SIP/H.248/MGCP/H.323分别建立与软交换(Soft Switch,简称为SS)1和SS2的连接。用户A向用户B呼叫的流程如下:
首先,准备好的主叫媒体(用户A)通过SS1与SS2间的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For Telephones,简称为SIP-I)消息带到被叫侧(用户B),当被叫侧发现自身与主叫媒体能力无交集时,便会准备媒体失败,从而呼损,这种组网方式下,主被叫媒体能力无交集情况下产生呼损是必然的,无法规避;当被叫侧的媒体能力(payload)B与主叫侧的媒体能力(payload)A有交集时,用户A和用户B之间就会建立媒体流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媒体能力有交集可以指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有共同支持的媒体编码格式。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NGN跨域呼叫媒体流链接模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用户A和用户B媒体能力有交集的情况下,用户A连接至SS1的U1,用户B连接至SS2的U2,SS1和SS2通过RTP1和RTP2的媒体流连接,由此,用户A、B的RTP媒体相互指向对方并互通。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在用户A与用户B媒体能力无交集情况下用户A呼叫用户B的流程,如图3所示,在主被叫媒体能力无交集的情况下,进行呼叫就必然产生呼损,该流程包括如下的步骤S301至步骤S313:
步骤S301,主叫用户A摘机,上报摘机事件给SS1。
步骤S302,SS1接收到用户A的摘机事件后,对用户A放音收号。
步骤S303,用户A接收到SS1的放音收号后,用户A拨号,并收号上报给SS1。
步骤S304,SS1接收到用户A的上报后,发送请求消息用户请求准备用户A的媒体。
步骤S305,用户A向SS1返回的用户A媒体并携带有A的全部媒体能力。
步骤S306,SS1接收到用户A媒体后,分析被叫号码,确定为出域到SS2的出域呼叫,将被叫号码和主叫的媒体信息发到SS2侧。
步骤S307,SS2根据被叫号码找到用户B,指示准备用户B的媒体,同时把用户A的媒体带给B。
步骤S308,用户B侧接收到准备媒体指示后,发现主叫用户A的媒体能力与本端媒体能力无交集,无法选择出与用户A相同的媒体能力,于是回复准备媒体失败。
步骤S309,SS2发现用户B准备媒体失败,给SS1回复失败响应。
步骤S310,SS1接收到SS2的失败响应后,发起释放之前准备的用户A的媒体的操作。
步骤S311,用户A应答SS1发送的释放媒体请求,用户A侧释放之前准备的媒体。
步骤S312,SS1指示给用户A放忙音,并检测用户挂机。
步骤S313,用户A听到忙音挂机,本次呼叫结束。
从上面的呼叫流程可以看出,如果用户B的媒体能力与用户A的媒体能力无交集,那么当把用户A的媒体带给用户B时,用户B因自身无法找到与A相匹配的媒体能力而无法准备好自己媒体,就会造成呼叫失败,在原有的组网方式下,只能进行AB媒体能力有交集前提下的通话。
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改变现有组网方式,直接将用于接入用户的各类网关进行软硬件升级,让各个网络中的接入网关都具备媒体能力的全集,但是,此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负责用户接入的网关数量极其庞大,软硬件升级的人力、资金、时间成本非常高。(2)不同的网络可能归属于不同的电信运营商,要协调所有运营商都同步进行改造不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升级网关软硬件来实现NGN网络与其他网络互通而导致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通过采用升级网关软硬件来实现NGN网络与其他网络互通而导致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包括:媒体转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媒体转换网关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并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优选地,在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媒体转换网关向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优选地,在媒体转换网关向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软交换接收媒体信息,从中获取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第二软交换接收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二软交换获取并将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第一软交换。
优选地,在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软交换将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媒体转换网关。
优选地,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包括: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媒体转换网关。
根据本发明的媒体转换网关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配置模块,用于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优选地,上述媒体转换网关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优选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软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软交换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信息,其中,媒体信息为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资源的信息,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媒体信息中获取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第三接收模块,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接收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第二发送模块,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三获取模块,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获取并将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第一软交换。
优选地,上述软交换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媒体转换网关。
通过本发明,采用媒体转换网关对不同的媒体流进行转换,解决了采用升级网关软硬件来实现NGN网络与其他网络互通而导致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较为容易的实现NGN网络与其他网络互通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NGN跨域呼叫组网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NGN跨域呼叫媒体流链接模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相关技术的在用户A与用户B媒体能力无交集情况下用户A呼叫用户B的流程;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媒体转换功能的NGN跨域呼叫改进组网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媒体转换功能的NGN跨域呼叫媒体流链接模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A与用户B媒体能力无交集情况下启用媒体转换功能的A呼叫B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转换网关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转换网关具体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交换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交换具体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案,该方案的在NGN网络中,增加了一个媒体转换网关,即,当本NGN网络中一个用户需要与其他网络(可以是另一个NGN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为PSTN),随路网络、会话启动协议(T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网络)的一个用户进行通话(假设两个用户间的媒体能力无交集),无论对本NGN网络来说是入域呼叫还是出域呼叫,都可以通过该媒体转换网关将主被叫用户的媒体进行转换,把主被叫媒体汇接到媒体转换网关进行重新混音、媒体流互通处理,从而使媒体能力无交集(或编码格式不同)的用户间能够进行通信,该媒体转换网关可以是一个标准的H.248协议的网关,该网关需要具备全媒体能力功能(即,支持所有媒体的编码格式)。该方案的具体出路原则如下:媒体转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媒体转换网关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并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在以下实施例中,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402至步骤S408:
步骤S402,媒体转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
步骤S404,媒体转换网关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
步骤S406,媒体转换网关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步骤S408,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在步骤S408之前,媒体转换网关向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然后,第一软交换接收媒体信息,从中获取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第二软交换接收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二用户将支持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第二软交换。第二软交换获取并将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第一软交换。
然后,第一软交换将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媒体转换网关。
优选地,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包括: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下面将结合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媒体转换功能的NGN跨域呼叫改进组网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A、B(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通过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MGCP)/H.323分别建立与SS1和SS2的连接,准备好的主叫媒体(用户A)通过SS1(即,第一软交换)与SS2(即,第二软交换)间的SIP-I消息带到被叫侧(用户B),当被叫侧发现自身与主叫媒体能力无交集时,由于NGN网络SS1具有媒体转换网关,则无论是呼出SS1还是呼入SS1,都可以利用SS1中的媒体转换网关实现与SS2网络的用户进行通话。
与SS2之间的通信是否需要启用媒体转换功能,可以通过配置来设定,在配置SS1时,事先知道与SS1互通的网络媒体能力情况,在SS1出域到SS2的节点上配置启用媒体转换功能,在SS1与SS2用户需要通话时,根据这个配置启用媒体转换功能。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有媒体转换功能的NGN跨域呼叫媒体流链接模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用户A和用户B进行呼叫,SS1根据配置到媒体转换网关准备两个处于同一个关联的媒体资源,即,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简称为RTP)1和RTP2(即,第二媒体资源),然后将用户A的媒体RTPa作为远端带给RTP1(即,第一媒体资源),将RTP1作为远端带给RTPa,使二者媒体流相连,且具有一致的媒体能力,同理,将RTP2和RTPb相互链接互通,而RTP1和RTP2在媒体转换网关内处于同一个关联中,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媒体能力,但是媒体转换网关通过时隙调整可以使之互通(即,对不同媒体编码格式进行转换),这样通过媒体转换网关的RTP1和RTP2就将用户A和用户B的媒体流成功链接,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通话。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A与用户B媒体能力无交集情况下启用媒体转换功能的A呼叫B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701至步骤S704与步骤S301至步骤S30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705,用户A向SS1返回的用户A媒体RTPa并携带有用户A所支持的全部媒体能力。
步骤S706,SS1分析被叫号码,确定为出域到SS2的出域呼叫,根据出域节点配置,发现需要启用媒体转换功能,于是指示媒体转换网关准备两个RTP媒体,在指示中不带远端媒体,只准备两个RTP的本端媒体。
步骤S707,媒体转换网关将准备的两个RTP媒体RTP1和RTP2返回给SS1,其中,携带了两个RTP媒体的本端媒体,都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
步骤S708,SS1确定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后,将其中的媒体RTP2作为用户B的远端媒体带给SS2,其中,包括用户B的号码。
步骤S709,SS2发起准备用户B的媒体的指示,指示中带了媒体转换网关中RTP2的媒体,作为用户B的媒体的远端。
步骤S710,用户B侧网关在准备用户B的媒体时,由于其远端媒体RTP2的媒体能力具有全部的编码能力,用户B侧网关的媒体与之有交集,因而可以正常创建出本端B的媒体,并确定B的媒体能力,返回给SS2。
步骤S711,SS2正常准备完用户B的媒体后,将用户B的媒体带给SS1,返回正确响应。
步骤S712,SS1把用户A的媒体作为RTP1的远端,把用户B的媒体作为RTP2的远端发给媒体转换网关,指示媒体转换网关修改RTP1和RTP2的媒体能力。
步骤S713,媒体转换网关根据SS1指示,使RTP1的媒体能力与用户A的某个支持的媒体能力一致,使RTP2和用户B具有相同的媒体能力,并将修改结果返回给SS1。
步骤S714,SS1将确定的RTP1媒体作为用户A的远端媒体带给用户A侧网关,指示网关修改用户A的媒体。
步骤S715,用户A侧网关将用户A的媒体能力确定为与RTP1一致,并返回修改结果给SS1;至此,用户A的媒体与RTP1互通,用户B的媒体与RTP2互通,媒体转换将RTP1和RTP2的媒体流进行编码转换,使RTP1和RTP2的媒体流能够链接互通,从而实现用户A和用户B的正常通话。
装置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媒体转换网关,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转换网关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82、配置模块84、获取模块86、转换模块88,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配置模块84连接至接收模块82,用于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获取模块86,用于获取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模块88连接至配置模块84和获取模块86,用于基于获取的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第一媒体资源和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转换网关具体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上述媒体转换网关还包括:发送模块92,该发送模块92连接至配置模块84用于向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优选地,转换模块88具体用于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装置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交换,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交换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结构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02、第二获取模块104、第三接收模块106、第二发送模块108、第三获取模块100,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二接收模块102,用于接收来自于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信息,其中,媒体信息为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资源的信息,媒体资源包括用于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媒体转换网元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第二获取模块104连接至第二接收模块102,用于从媒体信息中获取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
第三接收模块106,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接收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第二发送模块108连接至第三接收模块106,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将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第三获取模块100连接至第二发送模块108,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获取并将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第一软交换。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软交换具体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上述软交换还包括:第三发送模块112。该第三发送模块112,用于将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媒体转换网关。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对NGN网络的组网模式和呼叫模型的改造,增加了一个用于媒体转换功能的网关,实现了本NGN网络用户与其他不同承载能力的网络用户间的正常通信。通过对组网结构和出入域呼叫模型的改进,以较小的成本灵活实现媒体能力无交集的跨域用户间的呼叫,并且该方案不影响原有的本域内呼叫模型,对于出入域呼叫的改进也是在原有流程上增加判断、使用媒体转换功能的操作,实现较为容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转换网关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
所述媒体转换网关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所述媒体资源包括用于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
所述媒体转换网关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并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在所述媒体转换网关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之前,所述媒体转换网关向所述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转换网关向所述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交换接收所述媒体信息,从中获取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
所述第二软交换接收并将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所述第二软交换获取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一软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媒体转换网关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软交换将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所述媒体转换网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包括:
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5.一种媒体转换网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软交换的媒体转换请求;
配置模块,用于在本地配置媒体资源,其中,所述媒体资源包括用于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转换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在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之间进行媒体编码格式转换;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软交换发送用于指示所述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媒体转换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将从第一媒体资源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将从第二媒体资源到第一媒体资源的媒体流格式从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转换为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
7.一种软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信息,其中,所述媒体信息为所述媒体转换网关的媒体资源的信息,所述媒体资源包括用于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一软交换侧的第一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媒体转换网关与第二软交换侧的第二用户进行通信的第二媒体资源,所述第一媒体资源和所述第二媒体资源具有媒体能力的全集;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媒体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第二软交换;
第三接收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软交换,用于接收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软交换,用于将所述第二媒体资源的媒体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用户;
第三获取模块,位于第二软交换,用于获取并将所述第二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所述第一软交换;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的媒体编码格式和所述第二用户媒体编码格式发送给所述媒体转换网关。
CN 200910158449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4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58449 CN101594600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58449 CN101594600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4600A CN101594600A (zh) 2009-12-02
CN101594600B true CN101594600B (zh) 2013-08-07

Family

ID=41408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5844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4600B (zh) 2009-06-30 2009-06-30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4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6106B (zh) * 2010-03-11 2013-12-04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主被叫通话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2025715B (zh) * 2010-05-17 2014-01-0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sip协议的多媒体网络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5657A (zh) * 2003-03-25 2006-06-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处理
CN1870609A (zh) * 2006-03-17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媒体网关设备及数据转换的方法
US7266611B2 (en) * 2002-03-12 2007-09-04 Dilithium Networks Pt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transcoding of information through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415249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初始化协议数据业务信令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6611B2 (en) * 2002-03-12 2007-09-04 Dilithium Networks Pt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transcoding of information through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795657A (zh) * 2003-03-25 2006-06-2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处理
CN1870609A (zh) * 2006-03-17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媒体网关设备及数据转换的方法
CN101415249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初始化协议数据业务信令协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4600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2528B (zh) 一种网络电话语音接入的多网关备份方法
CN101102353A (zh) 电话机及其进行桥接操作的方法
CN101340631B (zh) 结合彩铃对用户发出提醒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80801A (zh) 一种支持多种呼叫模式的智能拨号方法及装置
CN101159789B (zh) 桥接计算设备及其方法
CN101594600B (zh) 基于软交换的媒体转换方法、软交换及媒体转换网关
CN101867889A (zh) 实现视频彩铃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05357B (zh) 无线网络设备接入公共交换电话网的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CN105721727A (zh) 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45463A (zh) 呼叫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0542196C (zh) 一种实现长途话务员插入的方法和系统
CN1976376B (zh) 一种呼叫会话的方法、ip电话系统及ip电话终端
CN101753667B (zh)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语音业务的方法和通信终端
CN105472188A (zh) 一种实现电话调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249964C (zh) 基于互联网语音网关的呼叫无应答转移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090378B (zh) 识别与建立从ip网到pstn呼叫的方法和相应装置
CN1822625B (zh) 呼叫延伸系统及呼叫处理方法
CN1997081B (zh) 一种基于蓝牙接口的无线终端接入方法及其设备
CN201766713U (zh) 实现视频彩铃的系统
CN102118519A (zh) 实现sip iad下的电话拨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23233A (zh) 一种基于sip的寻呼方法及系统
CN102014519B (zh) 建立多媒体通信连接的方法、移动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0433677C (zh) 实现网络电话的方法及网络电话设备
CN101478620B (zh) 呼叫处理方法及系统、软交换及网关
CN1622534A (zh) 网络电话系统、同一系统中的主装置和电话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No. 55,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