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8229B -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8229B
CN101588229B CN 200810112688 CN200810112688A CN101588229B CN 101588229 B CN101588229 B CN 101588229B CN 200810112688 CN200810112688 CN 200810112688 CN 200810112688 A CN200810112688 A CN 200810112688A CN 101588229 B CN101588229 B CN 1015882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retransmission
bits
noise ratio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1268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8229A (zh
Inventor
赵锐
孙韶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 2008101126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8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8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8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包括: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根据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误块率BLER的值。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系统。根据本发明,可获取当前信道的误块性能,从而可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合并的情况下进行链路质量预测。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业务的发展,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在无线通信领域里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HARQ作为一个重要的提高无线信道数据传输的手段,几乎所有的主流通信系统都支持,例如,移动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iMAX和高速分组接入(HSPA,High-Speed Packet Access)可支持HARQ跟踪合并(CC,Chasecombine)。在HARQ CC中,很容易扩展到不同的传送技术中(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而且支持HARQ增量冗余(IR,IncrementalRedundancy),在HARQ增量冗余中,所有的数据包都是先分成若干个子数据包,再编码后传送的。
在自适应的通信系统中,为了更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就需要根据当前的即时信道状况及时的调整系统的传输参数,如:发射功率、编码速率以及调制方案等。对自适应系统来说,对当前信道质量信息或者说是通信链路的质量的测量,以及对当前调制编码方案(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的误块性能的预测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信道质量信息的估计总是基于信道估计的结果,通过导频辅助或者盲信道估计的方法获得信道质量信息。因此,在自适应HARQ和增量冗余IR合并情况下如何预测系统误块性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的链路质量模型,称为MI(MutualInformation)模型,参照图1,其具体的方案如下:
首先,在当前的符号信噪比γ和调制阶数m的情况下,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每符号携带的符号信息SI(Symbol Information),具体可以通过公式的计算得到:
SI ( γ , m ) = E XY { log 2 P ( Y | X , γ ) Σ X P ( X ) P ( Y | X , γ ) }
(1)
其中输入X为调制方式的星座图,Y为经链路传输后的输出。
接着,对所有符号的SI进行线性叠加,得到J个符号所携带的总的信息比特速率RBI(Received Bit Information);
然后,对J个符号所携带的总的信息速率进行归一化,得到每个比特上所携带的信息速率RBIR(Received Bit Information rate);
可以用该RBIR值、编码速率,并根据AWGN信道下的误块性能来确定系统的误块性能,即基于对每个传输块的循环冗余校验估算误块率。基于MI模型可将当前实际信道的信道质量信息等效到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下的信道质量,从而可以预测系统的误块性能。
在M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级的最大似然检测方法下互信息的计算方法,根据符号的软信息对数似然比LLR(Log-LikelihoodRatio)计算符号互信息的方法。
LLR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
p(LLRi)=N(AVEi,VARi)(2)
其中AVEi为符号的均值,VARi为符号的方差。
符号互信息的计算如下:
SI i = ∫ LLR i p ( LLR i ) log 2 M 1 + exp ( - LLR i ) d LLR i - - - ( 3 )
其中LLRi表示的是第i个符号的对数似然比LLR,M表示的是调制符号的星座点数。
而且,基于对数似然比合并的方法进行HARQ情况下CC/IR情况的系统误块性能的预测。由于LLR高斯分布,那么多次重传的LLR的分布仍然是高斯分布,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LLR i = Σ k = 1 N HARQ LLR ik LLR ik ~ N ( AVE ik , VAR ik ) LL R i ~ N ( Σ k = 1 N HARQ AVE ik , Σ k = 1 N HARQ VAR ik ) - - - ( 4 )
采用HARQ技术,一方面是编码速率变化带来的编码的增益,在重传过程中由于增加了冗余比特,所以带来了编码速率的降低,从而带来了编码增益;另一方面是由于重传的过程中时间分集带来的分集增益,例如,对于跟踪合并(CC,Chase combine)情况下的采用最大比合并获得的增益。
重传后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的变化如下:
M I new = N pre · M I old + N NR · I ‾ b + N R · I ‾ comb N pre + N NR + N R - - - ( 5 )
其中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2
是重传后的新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是首次传输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Npre表示的是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4
是不重复的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5
是重传过程中重复比特合并后的平均互信息。对于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6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7
的计算都是可以通过公式(3)简单计算得到。对于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38
的计算如下:
p harq ( LLR i ) = N ( Σ k = 1 N HARQ AVE ik , Σ k = 1 N HARQ VAR ik ) SI harq , i = ∫ LLR i p harq ( LLR i ) log 2 M 1 + exp ( - LLR i ) dLLR i I ‾ comb = RBIR harq = SI harq N bits = 1 N bits Σ i = 1 N symbols SI harq , i - - - ( 6 )
通过对该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方法首次传输与重传之间要求调制方式相同,同时在重传的过程中,重复比特间的合并必需是相同的调制符号,也就是说要求必需在符号级对齐,这对于采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Partial Incremental Redundancy)的情况下,由于不能在符号级进行重传比特的对齐,从而导致此方法无法应用。
由此可知,现有的技术不能解决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IR合并的情况下的链路质量预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可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合并的情况下进行链路质量预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包括:
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根据得到的所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
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误块率BLER的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包括:
比特信噪比获取单元,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信噪比合并单元,用于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SNR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互信息计算单元,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误块性能测算单元,根据得到的所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当前误块率BLER的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中,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根据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当前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相应的RBIR得到当前信道的误块性能BLER。这样可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合并的情况下进行链路质量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基于互信息的链路质量模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流程图;
图3为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归一化符号互信息SI与信噪比SNR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例中的编码序列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质量估算系统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技术HARQ作为一种差错控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HARQ主要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重传的过程中时间分集带来的分集增益,例如对于跟踪合并Chase情况下的采用最大比合并获得的增益;另一方面是编码速率变化带来的编码的增益,在重传过程中由于增加了冗余比特,所以带来了编码速率的降低,从而带来了编码增益。对于非自适应的跟踪合并CC的HARQ,可以简单的从符号级进行符号级的最大比合并,从而对其误块性能进行预测。在本发明中提出了对于自适应HARQ和IR模式的HARQ情况下的系统误块性能的预测方法。
由于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Partial IncrementalRedundancy)合并模式下,由于调制方式和调制星座图的不同,从而无法进行符号级的合并,只能通过比特级的合并进行系统误块性能的预测。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SNR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根据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
根据AWGN下进行仿真测试得到的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误块率BLER的值,以进行当前的链路质量的估算。
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通过最大似然检测的方法得到传输符号的对数似然比LLR和调制阶数L;
在接收端获得每个符号的对数似然比LLRn,i以及调制星座点个数Mn,每次传输经过最大似然检测可以得到每个符号的对数似然比LLRn,i,其中LLRn,i表示的是第n次传输的第i个符号的对数似然比,Mn为第n次传输调制的星座点个数。这样,通过公式(3)计算得到每次传输的符号的互信息。
S02,根据符号的软信息对数似然比LLR计算符号互信息。
根据得到的LLRn,i和Mn计算相应的符号互信息,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符号互信息:
SI n , i = ∫ LLR n,i p ( LLR n , i ) log 2 M n 1 + exp ( - LLR n , i ) d LLR n , i - - - ( 7 )
其中Mn表示的是在第n次传输中采用的调制方式的星座点的个数,SIn,i为第n次重传的第i个符号的互信息。
S03,计算每个比特上的互信息BIn,i,可根据符号互信息及调制阶数计算得到,即BIn,i=SI/L;
根据调制的阶数,计算相应调制符号内每个比特所携带的互信息,其中调制阶数与调制的星座点的个数的关系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62
BI n , i = SI n , i L n - - - ( 8 )
其中Ln表示的是第n次传输的调制阶数。
比如,BPSK,QPSK,16QAM的调制阶数Ln分别为1,2,4。
S04,通过每个比特上的互信息BIn,i计算得到比特级的信噪比SNR;
通过BPSK调制方式作为媒介,由于BPSK调制所携带的符号互信息与比特所携带的互信息是一致的,因此,
SI n , i BPSK ( γ n , i , 1 ) = E XY { log 2 P ( Y | X , γ n , i ) Σ X P ( X ) P ( Y | X , γ n , i ) } = BI n , i - - - ( 9 )
其中γn,i表示第n次重传的第i个BPSK符号(也就是比特)对应的信噪比,由于SIn,i BPSKn,i,1)与γn,i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则可以通过查表的方法或者上面的公式进行逆运算,得到比特的信噪比γn,i
图3所示为不同调制方式下的归一化符号互信息SI与信噪比SNR之间的关系曲线。图3中示出了BPSK,QPSK,16QAM,64QAM四种调制方式下的SI与信噪比SNR之间的关系曲线。
以16QAM调制方式为例,从图3可以看出,在参考点1的位置是16QAM调制方式下的每个比特的互信息BI(SNR,4),从而等效到参考点2的位置,参考点2是在BPSK情况下的比特的互信息SI(SNR,1),那么γn,i即为参考点2所对应的信噪比SNR值。
S05,通过每次重传的每个比特上的信噪比SNR的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SNR;
采用下面的计算公式,将比特级的信噪比的合并得到相应的重传合并之后的信噪比:
γ i = Σ n = 1 N HARQ γ n , i - - - ( 10 )
其中NHARQ表示的相应比特的重传次数。
S06,通过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
根据得到的信噪比γi,通过前面列出的公式(1)的计算可以得到相应比特携带的合并后的互信息:
SI i BPSK ( γ i , 1 ) = E XY { log 2 P ( Y | X , γ i ) Σ X P ( X ) P ( Y | X , γ i ) } = BI i - - - ( 11 )
S07,通过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可以得到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通过下面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2
I ‾ comb = 1 N R Σ i = 1 N R BI i - - - ( 12 )
其中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4
是重传过程中重复比特合并后的平均互信息。
S08,通过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以及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
采用前述方法进行不同HARQ模式下的链路质量预测,具体如下:
R eff = K N pre + N NR + N R RBIR HARQ = M I new = N pre · M I old + N NR · I ‾ b + N R · I ‾ comb N pre + N NR + N R - - - ( 13 )
其中Reff表示的是有效编码速率,K是包含重传的所有信息比特的个数,Npre表示的是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6
是重传后的新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7
是首次传输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8
是不重复的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9
是重传过程中重复比特合并后的平均互信息。式中的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10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811
的计算都是可以通过公式(3)简单计算得到。
S09,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和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进行信道质量的估算。
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误块率BLER的值,以进行当前的质量的估算。
其中,信息比特速率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可在AWGN下进行仿真测试得到,如图1所示的基于互信息的链路质量模型中,基于不同的信息比特速率进行测试得到RBIR与BLER的对应关系曲线。
图4为本发明的具体实例中的编码序列示意图。下面对附图4中示出出了一实例中的编码序列进行说明,第一个编码序列为原始编码序列R=1/3;其他两个分别是两次重传过程中传输的编码序列R=1/2。编码序列中,左斜线代表系统信息比特位Bsys,右斜线代表第一校验比特位Bc1,横线代表第二校验比特位Bc2,空白代表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传输的比特位Bnull
以QPSK调制方式为例,第一次传输中的QPSK的每个符号中包含一个系统信息比特位Bsys(左斜线)和一个校验比特位Bc1(右斜线),第二次传输过程中的QPSK的每个符号中包含一个系统信息比特位Bsys(左斜线)和一个校验比特位Bc2(横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在符号级进行对齐,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方案不再适用,所以需要等效到比特级进行合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信息比特位Bsys(左斜线)经过了两次传输,校验比特位Bc1(右斜线)和校验比特位Bc2(横线)分别经过一次传输,因此,对于校验比特位Bc1(右斜线)和校验比特位Bc2(横线)可以直接采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从符号级的对数似然比LLR直接计算SI,然后除以调制阶数得到相应的比特的互信息。但是,对于系统信息比特位Bsys(左斜线)需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计算
Figure GDA00001906711300091
从而根据公式(8)中的计算得到对应的有效编码速率(R=1/3)和RBIR进行信道质量的估算。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如图所示,包括:
比特信噪比获取单元510,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信噪比合并单元520,用于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SNR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互信息计算单元530,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误块性能测算单元540,根据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下的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当前误块率BLER的值,这样,可获取当前信道的误块性能,从而可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合并的情况下进行链路质量预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中,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SNR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根据得到的重传比特的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当前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相应的RBIR得到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的误块性能BLER。这样,可在自适应HARQ和部分增量冗余PIR合并的情况下进行链路质量预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根据得到的所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
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误块率BLER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具体包括:
根据调制的阶数,将相应调制符号的互信息SIn,i换算为每个比特带的互信息BIn,i BI n , i = SI n , i L n
其中Ln表示的是第n次传输的调制阶数,i表示第i个符号;
根据下式计算得到比特的信噪比γn,i,其中输入X为调制方式的星座图,Y为经链路传输后的输出,
: E XY { lo g 2 P ( Y | X , γ n , i ) Σ X P ( X ) P ( Y | X , γ n , i ) } BI n , i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具体包括:
根据相应调制符号的互信息SIn,i与信噪比γn,i的对应的关系得到比特的信噪比γn,i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γi是通过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γn,i相加得到:
γ i = Σ n = 1 N HARQ γ n , i
其中NHARQ表示的相应比特的重传次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通过下式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BIi E XY { lo g 2 P ( Y | X , γ i ) Σ X P ( X ) P ( Y | X , γ i ) } BI i
其中,X为调制方式的星座图,Y为经链路传输后的输出,γi为所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23
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I ‾ comb = 1 N R Σ i = 1 N R BI i
其中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BIi表示第i个重传比特上的互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Reff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R eff = K N pre + N NR + N R
其中K是包含重传的所有信息比特的个数,Npre为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为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为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是通过下式计算得到:
RBIR HARQ = M I new = N pre · M I old + N NR · I ‾ b + N R · I ‾ comb N pre + N NR + N R
其中Npre为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为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为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36
为重传后的新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37
为首次传输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31
为不重复的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32
为重复比特合并后的平均互信息。
9.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比特信噪比获取单元,根据调制符号的互信息得到各比特的信噪比;
信噪比合并单元,用于将每次重传的各比特的信噪比合并得到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的信噪比;
互信息计算单元,利用重传合并之后的每个重传比特上的信噪比计算得到当前重传比特的互信息,并计算当前所有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误块性能测算单元,根据得到的所述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计算当前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相应的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根据RBIR与误块率BLER的对应关系以及当前计算的有效编码速率以及RBIR得到当前误块率BLER的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信息计算单元通过下式计算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33
I ‾ comb = 1 N R Σ i = 1 N R BI i
其中NR表示的是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BIi表示第i个重传比特上的互信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块性能测算单元通过下式计算所述重传之后的有效编码速率Reff
R eff = K N pre + N NR + N R
其中K是包含重传的所有信息比特的个数,Npre为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为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为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链路质量估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块性能测算单元通过下式计算接收比特的信息速率RBIR:
RBIR HARQ = M I new = N pre · M I old + N NR · I ‾ b + N R · I ‾ comb N pre + N NR + N R
其中Npre为首次传输的在重传过程中未重复的比特个数,NNR为在重传过程中没有重复传输的比特的个数,NR为在重传过程中重复的比特的个数,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44
为重传后的新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45
为首次传输的每个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42
为不重复的重传比特的平均互信息,
Figure FDA00002707107600043
为重复比特合并后的平均互信息。
CN 200810112688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1588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12688 CN101588229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12688 CN101588229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229A CN101588229A (zh) 2009-11-25
CN101588229B true CN101588229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37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12688 Active CN101588229B (zh) 2008-05-23 2008-05-23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82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411B (zh) * 2011-03-08 2014-02-26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wlan和lte异构网融合的链路性能感知方法
CN102752092B (zh) * 2012-07-23 2015-09-16 东南大学 基于虚拟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的卫星链路自适应传输方法
CN113507306B (zh) * 2021-07-08 2023-04-25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纵向互信息的联合判决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540A (zh) * 2001-08-28 2002-01-23 杨大成 A2harq算法
CN1455535A (zh) * 2003-02-20 2003-11-12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重传数据的盲信号干扰比估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540A (zh) * 2001-08-28 2002-01-23 杨大成 A2harq算法
CN1455535A (zh) * 2003-02-20 2003-11-12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重传数据的盲信号干扰比估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8229A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rederiksen et al. Performance and modeling of WCDMA/HSDPA transmission/H-ARQ schemes
CN1809982B (zh) 无线通信链路质量确定
CN101447852B (zh) 利用不同调制方案发射数据包的方法和装置
EP175315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dering retransmissions in an NxM Mimo system
CN102932110B (zh) 一种自适应调制编码和自适应门限调整的联合方法
CN102035635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送装置以及无线接收装置
CN101138184A (zh) 重传方法、无线接收装置、及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
Ikuno et al. A novel link error prediction model for OFDM systems with HARQ
CN104468048B (zh) 根据重传合并方法确定harq‑i型可用amc方案的方法
CN102546131B (zh) 无线链路信号的更软合并方法和设备
CN101588229B (zh) 一种采用自动混合重传的系统中链路质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EP1533935B1 (en) Evaluat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s link
Nayak et al. Novel Markov chain based URLLC link adaptation method for 5G vehicular networking
US201000428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Using Hybrid ARQ Based on Average Mutual Information Per Bit
CN10522995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增强型慢速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53177A (zh) 一种基于应答反馈控制信令的信噪比估计方法
US20070294063A1 (en) Automatic-Repeat-Request Throughput Over Parallel Channels
CN100512553C (zh) 基站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方法及信道质量指示的校正方法
Yu et al. Rate adaptation of AMC/HARQ systems with CQI errors
CN101577608B (zh) 基于互信息的映射方法及系统、链路质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Olmos et al. On the use of mutual information at bit level for accurate link abstraction in LTE with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ARQ
US20020042254A1 (en)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a radio link in a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Kim et al. On efficient link error prediction based on convex metrics
CN103780362B (zh) 一种lte系统中基于mmib的链路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0581091C (zh) 基于mimo系统的检测与合并联合优化的自动请求重传方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2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