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7875A -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7875A
CN101577875A CNA2009101472117A CN200910147211A CN101577875A CN 101577875 A CN101577875 A CN 101577875A CN A2009101472117 A CNA2009101472117 A CN A2009101472117A CN 200910147211 A CN200910147211 A CN 200910147211A CN 101577875 A CN101577875 A CN 101577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request information
route request
portable terminal
purpose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72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7875B (zh
Inventor
刘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 Hongjuan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472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77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7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875A/zh
Priority to EP10785705.4A priority patent/EP243996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2885 priority patent/WO201014219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7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8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0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location register and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包括: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采用本发明可以优化信令流程,提高系统效率。

Description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到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除了电话业务、数据承载业务外,公用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经济的信息通知手段:短消息业务。通过短消息业务,体型较小的移动台终端可以无需借助传真机或计算机等设备,实现独立地发送或接收长度有限的文字消息,消息内容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
短消息业务是七号信令协议的一大重要应用。七号信令系统是现代通信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按照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分层的思路设计和应用的局间共路信令系统。与短消息应用相关的七号信令协议层次结构自底向上分为消息传递部分(Message Transfer Part,MT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oint,SCCP)、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TCAP)、移动应用部分(MobileApplication Part,MAP)这几大部分。前三部分负责七号信令的传输、路由建起、组织管理,并提供应用接口,MAP部分涉及到与短消息业务相关的功能。
短消息业务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点对点业务和小区广播。点对点业务使得无线系统中用户之间可以传送短消息,但需要通过短消息服务中心(ShortMessage Service Center,SMSC)进行转发。点对点短消息业务有三个基本的业务单元:短消息起呼(Short Message Mobile Originate,SM-MO)业务单元、短消息终呼(Short Message Mobile Terminated,SM-MT)业务单元和短消息通知(Short Message Alert,SM-Alert)业务单元。其中,短消息终呼业务单元会触发路由请求流程(Send Routing Information,SRI),即短消息服务中心向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请求终呼的路由地址(即服务于被叫用户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的地址),等到路由响应后才可以将短消息终呼到MSC。
号码携带,顾名思义,其目的是实现原本归属于本运营商的某个用户转变为其他运营商的用户后不需要更换原来的号码,现有技术中实现该功能的思路如下:
1、各运营商增加号码携带数据库(Number Portability Database,NPDB)网元,通过查询NPDB可获得某个用户的号码携带信息;
2、各运营商的NPDB中仅保存了与本运营商相关的用户的号码携带信息,不能查询到所有运营商的所有用户的号码携带信息,其中,NPDB中保存的号码携带信息包括两种:一是归属于本运营商的用户号段的携带信息;二是外网号段携带到本网的信息;
3、当某一运营商发起终呼的目的用户在该运营商的NPDB中查询不到号码携带信息时,向目的用户的号段归属的运营商发送路由请求消息,接收到返回的路由响应消息之后继续终呼;其中,路由请求消息及路由响应消息均是利用全局码(Global Title,GT)寻址传送到目的网络的,若目的用户号码前不加网络标识,则直接寻址到目的用户的归属网络,若目的用户号码前存在网络标识,则寻址到网络标识代表的网络;
4、当某一运营商收到网络A发来的路由请求消息,先查询本NPDB,如果目的用户是归属于本网的用户,则将路由响应中的路由地址修改为本短消息服务中心的号码,返回路由响应给网络A;如果该目的用户目前已携带号码转到网络B,则本短消息服务中心向网络B发起一个路由请求流程,待获取由网络B返回的路由响应中的路由地址后,再响应网络A的路由请求流程,将获取的网络B返回的路由响应中的路由地址返回给网络A的短消息服务中心,之后,网络A的短消息服务中心向网络B的MSC发起终呼。
在第4步中,若该用户目前已经携带号码转到网络B,那么,此时,本网的短消息服务中心实际上担当网络B的HLR的角色,现假设本网为网络C,具体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步骤101、根据目的移动终端的号码,网络A的SMSC向网络C的SMSC发送路由请求消息SRI Req;
步骤102、网络C的SMSC接收到网络A发来的SRI Req后,查询网络C的NPDB,获知目的移动终端已经携带号码转到网络B,网络C另外发起一个路由请求消息SRI*Req,向网络B的HLR索取网络B的MSC的地址;
步骤103、网络C接收到网络B的HLR反馈的路由响应消息SRI*Ack;
步骤104、网络C根据网络B反馈的SRI*Ack,向网络A的SMSC反馈路由响应消息SRI Ack,在SRI Ack中携带有网络B的HLR反馈的网络B的MSC的地址;
步骤105、网络A接收到网络C反馈的路由响应后,向网络B的MSC发起终呼请求MtFwd Req;
步骤106、网络B接收到网络A发起的MtFwd Req后,将网络A的SMSC反馈终呼响应MtFwd Ack,建立通话。
在如图1所示的信令处理流程中,信令流程实现上比较复杂,会增加本网短消息服务中心的信令处理负担,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系统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令流程实现复杂的问题,该方法包括:
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信令流程实现复杂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前转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启动所述前转模块;
所述前转模块,用于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后,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不需要由第二网络向第三网络获取第三网络的相关信息(如MSC的地址),再由第二网络将获取的相关信息转发给第一网络,优化了信令流程,减轻了第二网络的信令处理负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前转过程中的信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优化的路由请求消息前转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简化后的前转过程中的信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简化后的前转过程的信令传递流程图;
图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优化信令流程,提高系统效率,提出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后,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三网络。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目的移动终端仍是第二网络的用户时,第二网络直接向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优化后的信令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步骤202、第二网络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步骤203、判断目的移动终端是否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若是,执行步骤204,若否,执行步骤205;
步骤204、第二网络在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三网络;
步骤205、第二网络直接向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如图2所示流程,步骤201在实施时,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后,为保证路由请求消息的完整性及正确性,可以利用第二网络的缓存机制存储路由请求消息。
如图2所示流程,步骤202在实施时,第二网络解析接收到的路由请求消息,从解析获得的目的寻址信息中获取目的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实施时,第二网络也可以从其他信息中获取目的移动终端的终端标识,并不局限于目的寻址信息。
如图2所示流程,步骤203在实施时,第二网络通过查询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确定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是否已转移到第三网络。实施时,各网络的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中存储有:原归属于本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他网用户的信息;以及原归属于他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本网用户的信息。第二网络查询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即可以得知目的移动终端转变为具体的哪一个网络的用户,或者,仍是第二网络的用户。
如图2所示流程,步骤204在实施时,第二网络根据查询结果确定出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在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其中,添加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在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前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也可以在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后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还可以在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中间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具体的实施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图2所示流程,步骤204在实施之后,触发步骤206、第三网络根据接收到的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接收的路由请求消息由第一网络发出,向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网络、第二网络及第三网络仅用于区别三个不同的网络,并不局限于三个确定的网络,可以随时变更。
实施时,网络标识可以有多种,如网络名,网络序列号,等等。其中,一种较优的选择是:以路由号码(RN,Routing Number)作为网络标识。
实施时,在短消息业务中,由短消息服务中心发出或接收路由请求消息,通过路由响应消息将目的移动终端所在网络的MSC的地址反馈给起呼网络,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由第二网络的短消息服务中心接收第一网络的短消息服务中心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根据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转发至第三网络的归属位置寄存器。
现举一短消息业务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为方便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假设第一网络为网络A,第二网络为网络C,第三网络为网络B,终端标识为终端号码,网络标识为RN,其中,网络A中的移动终端01发起呼叫,目的移动终端为移动终端02,02的号码的原归属网络为网络C,现归属网络转变为网络B,假设网络B的RN为1111,具体处理流程请参见图3:
步骤301、根据02的号码,网络A的SMSC向网络C的SMSC发送路由请求消息SRI Req;
步骤302、网络C的SMSC接收到网络A发来的SRI Req后,根据02的号码查询本网NPDB;在获知02已经转变为网络B的用户时,在02的号码前添加网络B的RN号码1111,得到一个更新后的02的号码,如,假设目的移动终端02的原号码为13611527804,则更新后的号码为111113611527804;用更新后的02的号码修改前述路由请求消息中的目的寻址信息,并将修改后的路由请求消息SRI Req2发送到网络B;
步骤303、网络B接收到网络C发来的SRI Req2后,根据SRI Req2的源寻址信息,判断出SRI Req2由网络A发出,直接将路由响应消息SRI Ack反馈给网络A的SMSC;
步骤304、网络A接收到网络C反馈的SRI Ack后,获取网络B的MSC的地址,进而向网络B的MSC发起终呼请求MtFwd Req;
步骤305、网络B接收到网络A发起的MtFwd Req后,将网络A的SMSC反馈终呼响应MtFwd Ack,建立通话。
实施时,根据七层信令协议,上述实例中具体的信令传递及处理过程如图4所示:
步骤401、网络C的SMSC的SCCP层接收网络A的SMSC发起的路由请求消息;
步骤402、SCCP层发送包含路由请求消息的原语N_UniData_Ind到TCAP层;
步骤403、TCAP对接收到的N_UniData_Ind原语进行不完全解码,识别出路由请求消息,并保存在TCAP的缓存区;发送TC_Begin原语和TC_Invoke原语,开启对话,将路由请求消息发送给MAP层;
步骤404、MAP层针对02的号码查询NPDB,发现02已经转变为网络B的用户,将网络B的RN号码1111加到02的号码前,在本例中,利用添加了网络B的RN的号码进行目的GT寻址,可以将路由请求消息投递到网络B的HLR;
步骤405、MAP层向TCAP发送TC_Uni_End消息,利用该消息把添加了B的RN号码后的02的号码传递给TCAP层,关闭对话,并触发TCAP层向底层发送替换后的路由请求消息;
步骤406、TCAP层向SCCP层发起N_UniData_Req原语请求,将替换后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到SCCP层。
步骤407、SCCP层利用添加了网络B的RN号码的目的移动终端的号码进行GT寻址,将替换后的路由请求消息前转给网络B的HLR。
如图4所示流程,步骤403在实施时,TCAP层对接收到的N_UniData_Ind原语进行不完全解码,根据不完全解码的得到的操作码识别接收到的消息是否是路由请求消息,如,路由请求消息的操作码为0x2D,起呼和终呼的操作码为0x2E,短消息通知的操作码为0x31,等等。
如图4所示流程,步骤407在实施时,前转给网络B的HLR的路由请求消息与网络A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相比,仅仅是修改了目的寻址信息,其他信息(如源寻址信息)完全相同,因此,网络B在接收到路由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源寻址信息判断出该路由请求消息由网络A发出。
上述实例涉及短消息业务,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不局限于短消息业务,对于通信领域内的其他涉及到跨网的业务,均可以利用图2所示流程的思路实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接收模块51,获取模块52,确定模块53和前转模块54:
接收模块5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确定模块53,用于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启动前转模块54;
前转模块54,用于在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三网络。
一个实施例中,确认模块53可以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查询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其中
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中存储有:所述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中存储有:原归属于本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他网用户的信息;以及原归属于他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本网用户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转模块54可以进一步用于:
在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前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后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中间添加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还可以包括反馈模块55:
确定模块53进一步用于:确定目的移动终端是第二网络的用户时,启动反馈模块55;
反馈模块55:用于向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后,获取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不需要由第二网络向第三网络获取第三网络的相关信息(如MSC的地址),再由第二网络将获取的相关信息转发给第一网络,优化了信令流程,减轻了第二网络的信令处理负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网络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查询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其中
所述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中存储有:原归属于本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他网用户的信息;以及原归属于他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本网用户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具体包括: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前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后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中间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三网络根据接收的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接收的路由请求消息由所述第一网络发出,向所述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目的移动终端是所述第二网络的用户时,由所述第二网络向所述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二网络的短消息服务中心接收第一网络的短消息服务中心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由所述第二网络的短消息服务中心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当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所述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的目的寻址信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的归属位置寄存器。
7、一种路由请求消息前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前转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网络发出的路由请求消息;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时,启动所述前转模块;
所述前转模块,用于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中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并将添加了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的路由请求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网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
根据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查询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确定出所述目的移动终端已转变为第三网络的用户;其中
所述本地号码携带数据库中存储有:原归属于本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他网用户的信息;以及原归属于他网的移动终端转变为本网用户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前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之后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或者
在所述路由请求消息携带的目的移动终端对应的终端标识中间添加所述第三网络的网络标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进一步用于:确定所述目的移动终端是所述第二网络的用户时,启动所述反馈模块;
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网络返回路由响应消息。
CN2009101472117A 2009-06-08 2009-06-08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2117A CN101577875B (zh) 2009-06-08 2009-06-08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EP10785705.4A EP2439967A4 (en) 2009-06-08 2010-05-18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ward transferring router request message
PCT/CN2010/072885 WO2010142192A1 (zh) 2009-06-08 2010-05-18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72117A CN101577875B (zh) 2009-06-08 2009-06-08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875A true CN101577875A (zh) 2009-11-11
CN101577875B CN101577875B (zh) 2012-05-23

Family

ID=41272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721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875B (zh) 2009-06-08 2009-06-08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439967A4 (zh)
CN (1) CN101577875B (zh)
WO (1) WO20101421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2192A1 (zh) * 2009-06-08 2010-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CN108259356A (zh) * 2017-04-25 2018-07-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2143854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037B (zh) * 2020-09-22 2024-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26C (zh) * 2000-05-18 2003-07-16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Gsm网与cdma网合一的短消息中心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WO2002091764A1 (en) * 2001-05-03 2002-11-14 Markport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sms messaging
ES2255682T3 (es) * 2002-06-28 2006-07-01 T-Mobile Deutschland Gmbh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tratar mensajes cortos en caso de mantenimiento de llamada.
CN1275406C (zh) * 2002-08-24 2006-09-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间的号码携带方法
IES20040693A2 (en) * 2004-10-14 2006-04-19 Anam Mobile Ltd A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WO2006048038A1 (en) * 2004-11-08 2006-05-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rging of short messages (sm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pporting number portability
EP1788780A3 (en) * 2005-11-17 2013-06-26 Markport Limited A message interworking gateway
CN1859624A (zh) * 2006-02-27 2006-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业务的消息路由方法及系统
CN100488294C (zh) * 2007-01-23 2009-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cdma与gsm短消息互通的网关及方法
CN101170826B (zh) * 2007-11-22 201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号码携带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77875B (zh) * 2009-06-08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2192A1 (zh) * 2009-06-08 2010-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CN108259356A (zh) * 2017-04-25 2018-07-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259356B (zh) * 2017-04-25 2020-08-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451466B2 (en) 2017-04-25 2022-09-20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olling route
WO2022143854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875B (zh) 2012-05-23
WO2010142192A1 (zh) 2010-12-16
EP2439967A1 (en) 2012-04-11
EP2439967A4 (en) 201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2301579B2 (en) Servi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private wir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651933A (zh) 号码携带业务下实现网间短消息互通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1219125B1 (en) Transmission of a short messag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53768B (zh) 在异构网络之间切换时提供分组服务的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CN101304559B (zh) 一种支持号码携带的短消息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292606C (zh) 实现短消息转移的方法
CN100433850C (zh) 解决短消息通过主叫签权的方法和系统
CN1929629B (zh) 一种触发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信令处理装置
CN101577875B (zh) 路由请求消息前转方法和装置
CN101213848B (zh) 用于实现网际移动号码携带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67592A (zh) 短消息增值业务处理方法和短消息增值业务处理中心
CN103369161B (zh) 一种利用智能漫游终端进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0461879C (zh) 一种短消息被叫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3037362B (zh) 移动网号码携带查询方法和装置
CN101662759A (zh) 移动终端漫游状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1151915A (zh) 混合的无线和有线电信网络中的短消息的发送的系统和方法
CN101867866B (zh) 一种多智能业务嵌套触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8265A (zh) 短消息发送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322772C (zh) 短消息转移方法
CN1984366A (zh) 一种实现异网信令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CN100364346C (zh) 一种实现手机短号发送短消息的方法
CN101820617A (zh) 一种移动号码携带业务的处理方法
US7711378B2 (en)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 short message
CN101175112B (zh) 本地网实现号码携带和混合放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41272A (zh) 一种呼叫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6

Address after: 477200 Han Xinzhuang, new administrative village, Mu Dian Town, Luyi Coun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o Hongjuan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