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975B -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975B
CN101573975B CN2007800415188A CN200780041518A CN101573975B CN 101573975 B CN101573975 B CN 101573975B CN 2007800415188 A CN2007800415188 A CN 2007800415188A CN 200780041518 A CN200780041518 A CN 200780041518A CN 101573975 B CN101573975 B CN 101573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audio
receiving
audio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15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975A (zh
Inventor
中岛康久
菊池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7165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5670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73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9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音频输出装置被提供有来自同步装置的音频信号时容易地同步显示图像和音频输出。根据用作EDID数据的视频延迟信息(T2v)、从盘记录器(210)发送的延迟信息(T4a)、以及关于将从盘记录器(210)接收的音频数据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所需时间(T2c)的信息,电视接收机(250)计算电视接收机(250)上的延迟图像落后从电视接收机(250)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2a’)。音频放大器(310)进行控制以便从所接收音频数据产生的音频的、到输出所述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与上述延迟时间(T2a’)一致。在电视接收机(250)上显示的图像与从音频放大器(310)输出的音频同步。

Description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外部设备接收视频和音频信号以执行图像显示和音频输出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以及所述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诸如能够向另一外部设备发送所接收音频信号的接收装置之类的装置。这样的接收装置计算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发送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并且向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指示该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由此有助于在其他外部设备上的音频输出与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本发明还涉及诸如从外部设备接收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的音频输出装置之类的装置。这样的音频输出装置从外部设备接收指示该外部设备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接收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并且控制持续到输出响应于所接收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所述延迟时间匹配由所接收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从而,音频输出装置有助于外部设备中的音频输出与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背景技术
近来,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已被广泛用作将数字视频信号从诸如数字化视频光盘(DVD)刻录机或机顶盒之类的音频视频源(AV源)高速传送到诸如电视接收机或投影仪之类的显示设备的通信接口。例如,数字视频信号是带有伴随视频信号的数字音频信号(下文中称为“音频数据”)的非压缩(基带)视频信号(下文中称为“图像数据”)。例如,专利文献1详细描述了HDMI接口。 
图27示出了音频视频(AV)系统5的配置示例。 
AV系统5包括作为源设备的盘记录器10以及作为接收端(sink)设备的电视接收机20。所述盘记录器10和所述电视接收机20经由HDMI电缆61连接。在盘记录器10中,配置有与HDMI发送单元(HDMI TX)11连接的HDMI 端子12。在电视接收机20中,配置有与HDMI接收单元(HDMI RX)21连接的HDMI端子22。HDMI电缆61的一端与盘记录器10的HDMI端子12连接,而HDMI电缆61的另一端与电视接收机20的HDMI端子22连接。 
在图27中示出的AV系统5中,经由HDMI电缆61,向电视接收机20发送在盘记录器10中再现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在电视接收机20中,执行图像显示和音频输出。 
在盘记录器10中再现的音频信号中也提供与多通道音频相关的内容,并且因而,当电视接收机20不能解码该多通道音频时,在盘记录器10和电视接收机20之间连接作为中继设备的音频放大器30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8中所示。 
也就是说,在音频放大器30中,配置了与HDMI接收单元(HDMI RX)33连接的HDMI端子31,除此之外,配置了与HDMI发送单元(HDMI TX)34连接的HDMI端子32。HDMI电缆61的一端与盘记录器10的HDMI端子11连接,而HDMI电缆61的另一端与音频放大器30的HDMI端子31连接。而且,HDMI电缆62的一端与音频放大器30的HDMI端子32连接,而HDMI电缆62的另一端与电视接收机20的HDMI端子21连接。 
在图28中示出的AV系统5A中,经由HDMI电缆61、音频放大器20以及HDMI电缆62,向电视接收机20提供在盘记录器10中再现的视频信号,并且在电视接收机20中显示图像。另一方面,经由HDMI电缆61,向音频放大器30提供在盘记录器10中再现的音频信号,并且在音频放大器30中处理了该音频信号之后,经处理的信号被提供给例如在外部安装的5.1通道扬声器组,并且在扬声器组35中输出音频。 
在图28中示出的AV系统5A的情况下,不考虑在音频放大器30中产生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处理延迟以及在电视接收机20中产生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处理延迟,所显示图像不能与所输出音频同步,并且发生所谓唇同步(lip-sync)的失调。 
为了同步所显示的图像和所输出的音频,执行如图29中所示的处理。也就是说,电视接收机(接收端设备)20在HDMI的内部EDID中存储关于视频和音频的延迟信息(T2v=80,T2a=80)。音频放大器30读取延迟信息(T2v=80),并且根据由音频放大器30产生的延迟时间(T3a=50)和盘记录器(源设备)10的延迟时间(T4a=20)计算所显示图像相对于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 (T=T2v-T3a-T4a=10)。其后,音频放大器30仅仅通过计算的延迟时间来内部延迟音频信号以将所显示的图像与所输出的音频同步。 
图30示出了在接收端设备的EDID的存储区中的生产商专用数据块的数据结构。 
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中,排列第0到第N块,每个块是一个字节的块。 
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的头部的第0块(字节0)中,放置由“生产商专用标签码(=3)”表示的指示头部的信息和由“长度(=N)”表示的指示数据“生产商专用”的长度的信息,其中,所述头部指示数据“生产商专用”的数据区。 
在第一块(字节1)到第三块(字节3)中,放置由“开始的24比特IEEE注册标识符(0x000C03)LSB(24bit IEEE Registration Identifier(0x000C03)LSBfirst)”表示的、指示为HDMI注册的号码“0x000C03”的信息。进一步,在第四块(字节4)和第五块(字节5)中,放置指示接收端设备的多个物理地址的24比特信息,每一个物理地址由“A”、“B”、“C”和“D”表示。 
在第六块(字节6)中,放置由“Supports-AI”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支持的功能的标志、分别由“DC_48bit”、“DC_36bit”和“DC_30bit”表示的指定每像素比特数的多条信息、由“DC-Y444”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YCbCr4:4:4的图像的传输的标志、以及由“DVI-Dual”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是否支持双DVI(数字视频接口)的标志。 
而且,在第七块(字节7)中,放置由“Max-TMDS-Clock”表示的、指示TMDS的像素时钟的最大频率的信息。进一步,在第八块(字节8)的2比特MSB中放置由“等待时间”表示的、指示视频和音频的延迟信息存在与否的标志(指示在字节9到12中的值是否有效)。 
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的第九块(字节9)中,放置由“视频等待时间”表示的逐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十块(字节10)中,放置由“音频等待时间”表示的伴随逐行视频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十一块(字节11)中,放置由“隔行视频等待时间”表示的隔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十二块(字节12)中,放置由“隔行音频等待时间”表示的伴随隔行视频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 
顺便提及,如图31中所示,当盘记录器10不仅连接与HDMI接收单元 22相连的HDMI端子21而且连接电视接收机20A(在所述电视接收机20A中,配置有与HDMI接收单元24连接的HDMI端子23)时,可以考虑下述配置:即电视接收机20A的HDMI端子23经由HDMI电缆62与音频放大器3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因特网(未示出),从电视接收机20A向音频放大器30发送音频数据。 
在图31中示出的AV系统5B中,当采用前面如图29中所示的过程时,不可能同步所显示的图像和所输出的音频。也就是说,当计算音频信号相对于所显示图像的延迟时间时,音频放大器30不仅需要考虑自身产生的延迟时间和盘记录器(源设备)10的延迟信息,而且需要考虑诸如电视接收机20A的加密之类的过程所需的时间,以便向音频放大器20发送音频信号。 
专利文献2描述了利用CEC控制实现的唇同步功能。而且,专利文献3描述了在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插入的设备中执行的对延迟时间的调整。而且,专利文献4描述了在源设备中执行在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的延迟匹配。 
[专利文献1]WO2002/078336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33436号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186544号 
[专利文献4]WO2002/07782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前面提到的专利文献2到专利文献4中描述的技术中,在除了在图28的AV系统5A中示出的推荐的连接示例之外的连接示例中,完全的唇同步功能不能工作。也就是说,在专利文献2到专利文献4中描述的技术中,在图31的AV系统5B中示出的连接示例中,唇同步功能不能工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例如当音频输出装置从接收端设备接收所提供的音频信号时有利于音频输出与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构思在于一种接收装置,并且所述接收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信道从外部设备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图像显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以显示图像;音频输出单元, 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存储单元,用于在其中存储指示持续到在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响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的图像为止的延迟时间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指示持续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响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的音频延迟信息;音频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经由不同于所述传输信道的另一传输信道发送到不同于所述外部设备的另一外部设备;计算单元,用于至少根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到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计算在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相对于将从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以及延迟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指示所述计算单元获得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 
在本发明中,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将从外部设备接收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另一外部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计算单元计算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发送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并且延迟信息发送单元向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指示所述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其他外部设备控制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以便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与由该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匹配,由此使得音频输出与所显示图像同步。 
而且,在本发明中,例如,还提供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用于经由所述传输信道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示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相对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所述计算单元可以根据由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延迟信息加上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到所述音频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计算在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相对于从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从外部设备接收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存在时间差,在其他外部设备中也能实现音频输出相对于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而且,本发明的构思在于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并且所述音频输出装置包括:音频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信道从外部设备接收音频信号;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外部设备中的所显 示图像相对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信息;以及延迟控制器,用于控制持续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响应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所述延迟时间匹配由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 
在本发明中,延迟信息接收单元接收指示在所述外部设备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接收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因而,延迟控制器简单地控制持续到输出响应于所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所述延迟时间匹配所接收的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因而建立音频输出与在外部设备上的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向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接收的音频信号。计算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发送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并且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指示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因而,有利于音频输出与在其他外部设备的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而且,根据本发明,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音频信号,并且输出音频。从外部设备接收指示在外部设备上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接收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将持续到输出响应于所接收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控制为由所接收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有利于音频输出相对于在外部设备上的所显示图像的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AV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盘记录器(源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电视接收机(接收端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构成AV系统的音频放大器(中继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HDMI发送单元(HDMI源)和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端)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HDMI发送器和HDMI接收器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TMDS传输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HDMI端子的插针阵列(类型A)的表。 
图9是示出盘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配置示例的连接图。 
图10是用于描述图像和音频之间的同步过程的图。 
图11是示出指示从盘记录器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属性的音频信息帧(AudioInfoFrame)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AV系统的操作序列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盘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另一配置示例的连接图。 
图14是示出盘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再一配置示例的连接图。 
图15是示出由源设备接收的E-EDID的结构的图。 
图16是示出E-EDID生产商专用数据块的结构的图。 
图17是描述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描述接收端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描述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描述接收端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盘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另一配置示例的连接图。 
图22是描述源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描述接收端设备进行的通信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采用了本发明的计算机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5是示出盘记录器和电视接收机的高速数据线接口的另一配置示例的连接图。 
图26是示出双向通信的波形图。 
图27是示出AV系统的一个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8是示出AV系统的另一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29是描述在图像和音频之间的同步过程的图。 
图30是示出E-EDID生产商专用数据块的结构的图。 
图31是示出AV系统的另一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200、AV系统 
210、盘记录器 
211、HDMI端子 
212、HDMI发送单元 
213、高速数据线接口 
250、电视接收机 
251、254、HDMI端子 
252、255、HDMI接收单元 
253、256、高速数据线接口 
310、音频放大器 
311、314、HDMI端子 
312、HDMI接收单元 
313、316、高速数据线接口 
315、HDMI发送单元 
350、5.1通道扬声器组 
351、352、HDMI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作为一实施例的AV(音频视频)系统200的配置例子。 
AV系统200包括作为源设备的盘记录器210、作为接收端设备的电视接收机250、以及作为中继设备的音频放大器310。 
盘记录器210和电视接收机250通过HDMI电缆351来连接。盘记录器210被配置有HDMI端子211,所述HDMI端子211与HDMI发送单元(HDMITX)21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213连接。电视接收机250被配置有HDMI端子251,所述HDMI端子251与HDMI接收单元(HDMI RX)25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253连接。HDMI电缆351的一端与盘记录器210的HDMI端子211连接,而HDMI电缆351的另一端与电视接收机250的HDMI端子251连接。 
电视接收机250和音频放大器310通过HDMI电缆352来连接。电视接收机250被配置有HDMI端子254,所述HDMI端子254与HDMI接收单元 (HDMI RX)255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256连接。音频放大器310被配置有HDMI端子311,所述HDMI端子311与HDMI接收单元(HDMI RX)312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313连接。HDMI电缆352的一端与电视接收机250的HDMI端子254连接,而HDMI电缆352的另一端与音频放大器310的HDMI端子311连接。 
音频放大器310还配置有HDMI端子314,所述HDMI端子314与HDMI发送单元(HDMI TX)315和高速数据线接口(I/F)316连接。5.1通道扬声器组350外部附接于所述音频放大器310。 
在图1中所示的AV系统200中,经由HDMI电缆351,在盘记录器210中再现的视频信号被提供到电视接收机250,并且在电视接收机250上显示该图像。 
当从电视接收机250的扬声器(未示出)输出响应于在盘记录器210中再现的音频信号的音频时,经由HDMI电缆351,该音频输出被提供到电视接收机250,并且然后,从电视接收机250的扬声器输出该音频。另一方面,当将在盘记录器210中再现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从在音频放大器310外部的扬声器组350输出时,经由HDMI电缆351,该音频信号被提供到电视接收机250,并且经由HDMI电缆352被进一步提供到音频放大器310,其中在所述音频放大器310中处理所提供的信号。其后,得到的信号被提供到外部安装的5.1通道扬声器组350,并且作为结果,从扬声器组350输出该音频。 
图2示出了盘记录器210的配置示例。盘记录器210包括HDMI端子211、HDMI发送单元212、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天线端子214、数字调谐器215、多路分解器216、内部总线217、记录单元接口218、DVD/BD驱动器219、硬盘驱动器(HDD)220、中央处理器(CPU)221、闪速ROM(只读存储器)222、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223、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F)224、网络端子225、DTCP(数字传输内容保护)电路226、MPEG解码器227、图形产生电路228、视频输出端子229和音频输出端子230。应当注意:“Ethernet”是注册商标。 
HDMI发送单元(HDMI源)212根据遵循HDMI的通信而从HDMI端子211发送出基带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后面描述HDMI发送单元212的细节。高速数据线接口213是使用构成HDMI电缆的预定线(在该实施例中为备用线和HPD线)的双向通信接口。在后面描述高速数据线接口213的细节。 
天线端子214是用于输入由接收天线(未示出)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的端子。数字调谐器215处理输入到天线端子214的电视广播信号,并且输出预定传输流。多路分解器216从由数字调谐器215获得的传输流中提取与预定的选择的信道对应的部分(partial)TS(传输流)(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 
多路分解器216从由数字调谐器215获得的传输流中提取PSI/SI(节目专用信息/服务信息),并且输出该PSI/SI到CPU 221。在由数字调谐器215获得的传输流中多路复用了多个信道。通过从PSI/SI(PAT/PMT)获得任意信道的分组ID(PID)的信息,使得多路分解器216的用于从传输流提取任意信道的部分TS的处理成为可能。 
CPU 221、闪速ROM 222、DRAM 223、多路分解器216、以太网接口224、记录单元接口218与内部总线217连接。经由记录单元接口218,DVD/BD驱动器219和HDD 220与内部总线217连接。DVD/BD驱动器219和HDD 220记录由多路分解器216提取的部分TS。DVD/BD驱动器219和HDD 220分别再现在记录介质中记录的部分TS。 
MPEG解码器227对构成由多路分解器216提取的、或者在DVD/BD驱动器219或HDD 220中再现的部分TS的视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以便获得视频数据。MPEG解码器227对配置部分TS的音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以便获得音频数据。 
如果需要,图形产生电路228对在MPEG解码器227中获得的视频数据执行图形数据的叠加处理等。视频输出端子229输出从图形产生电路228输出的视频数据。音频输出端子230输出在MPGE解码器227中获得的音频数据。 
如果需要,DTCP电路226对由多路分解器216提取的部分TS、或者在DVD/BD驱动器219或HDD 220中再现的部分TS进行加密。而且,DTCP电路226对从网络端子225或高速数据线接口213提供到以太网接口224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码。 
CPU 221控制盘记录器210的每个元件的操作。闪速ROM 222存储控制软件并管理数据。DRAM 223形成CPU 221的工作区域。CPU 221将从闪速ROM 222读取的软件或数据扩展到DRAM 223上以启动该软件,并控制盘记录器210的每个元件。 
简短地描述在图2中示出的盘记录器210的操作。 
输入到天线端子214的电视广播信号被提供到数字调谐器215。在数字调谐器215中,处理电视广播信号以提取预定的传输流,并且该预定的传输流被提供到多路分解器216。多路分解器216从该传输流提取对应于预定信道的部分TS(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经由记录单元接口218,该部分TS被提供到DVD/BD驱动器219或HDD 220,并且响应于来自CPU 221的记录指令而被记录在其中。 
如上所述,由多路分解器216提取的部分TS、或者在DVD/BD驱动器219或HDD 220中再现的部分TS被提供到MPEG解码器227。MPEG解码器227对由视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视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产生视频数据。视频数据在图形产生电路228中经受图形数据的叠加处理等,并且其后被输出到视频输出端子229。MPEG解码器227对由音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音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产生音频数据。该音频数据被输出到音频输出端子230。 
在MPEG解码器227中获得的对应于在DVD/BD驱动器219或HDD 220中再现的部分TS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被提供到HDMI发送单元212,并且被发送到与HDMI端子211连接的HDMI电缆。 
由高速数据线接口213接收通过连接HDMI端子211的HDMI电缆的预定线发送的、包括远程控制代码的IP分组。经由以太网接口224,该IP分组被提供到CPU 221。如果在IP分组中包括的远程控制代码与盘记录器210的控制相关,CPU 221根据该远程控制代码来控制盘记录器210的每一元件。 
当由多路分解器216提取的部分TS或者由DVD/BD驱动器219或HDD220再现的部分TS被发送到网络上时,该部分TS被DTCP电路226加密,并且其后,经由以太网接口224,被输出到网路端子225。 
图3示出了电视接收机250的配置示例。电视接收机250包括:HDMT端子251和254、HDMI接收单元252和255、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天线端子257、数字调谐器258、多路分解器259、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解码器260、视频/图形处理电路261、面板驱动电路262、显示面板263、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4、音频放大电路265、扬声器266、DTCP电路267、内部总线270、CPU 271、快闪ROM 272、DRAM 273、以太网接口(I/F)274、网络端子275、远程控制接收单元276和远程控制发送器277。 
天线端子257是用于输入由接收天线(未示出)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的端子。数字调谐器258处理输入到天线端子257的电视广播信号,并且输出对应于用户所选择信道的预定传输流。多路分解器259从由数字调谐器258获得的传输流提取对应于用户选择的信道的部分TS(传输流)(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 
多路分解器259从由数字调谐器258获得的传输流提取PSI/SI(节目特定信息/服务信息),并且输出该PSI/SI到CPU 271。在由数字调谐器258获得的传输流中多路复用了多个信道。通过从PSI/SI(PAT/PMT)获取任意信道的分组ID(PID)的信息,使得多路分解器259的用于从传输流提取任意信道的部分TS的处理成为可能。 
MPEG解码器260对由通过多路分解器259获得的视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视频PES(被分组的基本流)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得到视频数据。而且,MPEG解码器260对由通过多路分解器259获得的音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音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得到音频数据。如果需要,MPEG解码器260可以对DTCP电路267中通过解码获得的视频和音频的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得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 
如果需要,视频/图形处理电路261可以对由MPEG解码器260获得的视频数据执行多屏幕处理、图形数据的叠加处理等。面板驱动电路262响应于从视频/图形处理电路261输出的视频数据而驱动显示面板263。例如,该显示面板263由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构成。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4对由MPEG解码器260获得的音频数据执行所需的处理,诸如D/A转换。音频放大电路265放大从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4输出的音频信号,并将音频信号提供到扬声器266。 
如果需要,DTCP电路267对由多路分解器259提取的部分TS进行加密。而且,DTCP电路267对从网络端子275或从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提供到以太网接口274的经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CPU 271控制电视接收机250的每一元件的操作。快闪ROM 272存储控制软件并管理数据。DRAM 273形成CPU 271的工作区。CPU 271将从快闪ROM 272读取的软件或数据扩展到DRAM 273上以使得软件启动,并且控制电视接收机250的每个元件。远程控制接收单元276接收从远程控制发送器277发送的远程控制信号(远程控制代码),并且提供所接收的信号到CPU 271。 CPU 271、快闪ROM 272、DRAM 273、和以太网接口274连接到内部总线270。 
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端)252和255按照遵循HDMI的通信来接收提供到HDMI端子251和254的基带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后面描述HDMI接收单元252和255的细节。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是利用构成HDMI电缆的预定线(在这个实施例中是备用线和HPD线)的双向通信接口。后面描述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的细节。 
简短描述图3中示出的电视接收机250的操作。 
输入到天线端子257的电视广播信号被提供给数字调谐器258。数字调谐器258处理该电视广播信号,由此输出对应于用户选择的信道的预定传输流,并且该预定传输流被提供给多路分解器259。多路分解器259从该传输流中提取对应于用户选择的信道的部分TS(视频数据的TS分组和音频数据的TS分组),并且提供该部分TS到MPEG解码器260。 
MPEG解码器260对由视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视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产生视频数据。如果需要,该视频数据在视频/图形处理电路261中经受多屏处理、图形数据的叠加处理等,并且其后,该经处理的数据被提供给面板驱动电路262。结果,在显示面板263上显示对应于用户选择的信道的图像。 
而且,MPEG解码器260对由音频数据的TS分组构成的音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产生音频数据。该音频数据在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4中经受诸如D/A转换之类的必需处理,并且进一步,在音频放大电路265中被放大,并且然后被提供到扬声器266。因而,从扬声器266输出对应于用户选择的信道的音频。 
在接收上述电视广播信号时,当在多路分解器259中提取的部分TS被发送到网络上时,该部分TS在DTCP电路267中被加密,并且其后,经由以太网接口274被输出到网络端子275。 
远程控制接收单元276接收从远程控制发送器277发送的远程控制代码(远程控制信号),并且所述远程控制代码被提供到CPU 271。如果该远程控制代码与电视接收机250的控制相关,则CPU 271根据该远程控制代码来控制电视接收机250的每一元件。 
CPU 271产生包括从远程控制接收单元276提供的远程控制代码的IP分 组。经由以太网接口274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53,该IP分组被输出到HDMI端子251。 
如果需要,该IP分组被发送到网络上。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以太网接口274,该IP分组被输出到网络端子275。该IP分组也经由以太网接口274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而被输出到HDMI端子251和254。 
在DTCP电路267中,从网络端子275提供到以太网接口274或者经由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和256从HDMI端子251和254提供到以太网接口274的加密的部分TS被解密,并且其后被提供到MPEG解码器260。在该时间点之后,执行类似于上述操作的用于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操作,并且在显示面板263上显示图像,从扬声器266输出音频。 
而且,在HDMI接收单元252和255中,获得通过HDMI电缆输入到HDMI端子251和254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被分别提供到视频/图形处理电路261和音频信号处理电路264。从该时间点之后,执行类似于上述操作的用于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操作,并且在显示面板263上显示图像,从扬声器266输出音频。 
当从外部安装到音频放大器310上的扬声器组350输出音频时,从盘记录器210发送的音频数据的TS分组在DTCP电路267中被加密,并且其后,经由以太网接口274和高速数据线接口256而被输出到HDMI端子254。因而,音频数据的TS分组通过与HDMI端子254连接的HDMI电缆352而被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 
图4示出音频放大器310的配置示例。音频放大器310包括:HDMI端子311和314、HDMI接收单元312、HDMI发送单元315、高速数据线接口313和316、MPEG解码器317、视频/图形处理电路318、音频处理电路319、音频放大电路320、音频输出端子321a到321e、DTCP电路322、以太网接口323、内部总线324、CPU 325、快闪ROM 326、和DRAM 327。 
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端)312按照遵循HDMI的通信来接收提供到HDMI端子311的基带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HDMI发送单元(HDMI源)315按照遵循HDMI的通信从HDMI端子314发送基带视频(图像)和音频数据。后面描述HDMI接收单元312和HDMI发送单元315的细节。高速数据线接口313和316是利用构成HDMI电缆的预定线(在这个实施中是备用线和HPD线)的双向通信接口。后面描述高速数据线接口313和316的细节。 
DTCP电路322对经由高速数据线接口313提供到以太网接口323的加密的部分TS进行解密。MPEG解码器317对在DTCP电路中通过解码获得的部分TS中的音频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以便获得音频数据。 
音频处理电路319对在MPEG解码器317中获得的音频数据执行必要的处理(诸如D/A变换)。音频放大电路320放大从音频处理电路319输出的前面左侧音频信号SFL、前面右侧音频信号SFR、前面中央音频信号SFC、后面左侧音频信号SRL和后面右侧音频信号SRR,并输出经放大的信号到音频输出端子321a、321b、321c、321d和321e。 
音频输出端子321a、321b、321c、321d和321e分别与配置扬声器组350的前面左侧扬声器350a、前面右侧扬声器350b、前面中央扬声器350c、后面左侧扬声器350d和后面右侧扬声器350e连接。 
音频处理电路319还对在HDMI接收单元312中获得的音频数据执行必要的处理,并且其后,将经处理的数据提供到HDMI发送单元315。视频/图形处理电路318对在HDMI接收单元312中获得的视频(图像)数据执行诸如图形数据的叠加之类的处理,并且其后,将经处理的数据提供到HDMI发送单元315。因而,音频放大器310执行中继功能。 
CPU 325控制音频放大器310的每一元件的操作。快闪ROM 326存储控制软件并管理数据。DRAM 327形成CPU 325的工作区。CPU 325将从快闪ROM 326读取的软件或数据扩展到DRAM 327上以启动软件,并且控制音频放大器310的每一元件。CPU 325、快闪ROM 326、DRAM 327、和以太网接口323连接到内部总线324。 
简短描述在图4中所示的音频放大器310的操作。 
在HDMI接收单元312中,获得通过HDMI电缆352输入到HDMI端子311的视频(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分别经由视频/图形处理电路318和音频处理电路319被提供到HDMI发送单元315,并且经由连接到HDMI端子314的HDMI电缆而被发送出去。 
在DTCP电路322中,对经由高速数据线接口313从HDMI端子311提供到以太网接口323的加密的音频数据的TS分组进行解密。在MPEG解码器中,对在DTCP电路322中获得的音频数据的PES分组执行解码处理,由此,获得音频数据。 
由HDMI接收单元312接收的音频数据或在MPEG解码器317中获得的 音频数据被提供到音频处理电路319,并且所提供的音频数据经受诸如D/A转换之类的必要处理。当静音功能处于关状态时,放大从音频处理电路319输出的每一音频信号SFL、SFR、SFC、SRL和SRR,并且经放大的信号被输出到音频输出端子321a、321b、321c、321d和321e。因而,从扬声器组350输出音频。 
而且,在高速数据线接口313和316中,接收到通过与HDMI端子311和314连接的HDMI电缆发送的包括远程控制代码的IP分组。该IP分组经由以太网接口323被提供到CPU 325。如果在IP分组中包含的远程控制代码与音频放大器310的控制相关,则CPU 325根据该远程控制代码控制音频放大器310的每一元件。例如,CPU 325控制音频放大电路320以便当远程控制代码指示作为外部音频输出模式的“影院模式”的指令时,音频放大电路320的静音功能从开状态改变为关状态。 
图5示出了图1的AV系统200中的盘记录器210的HDMI发送单元(HDMI源)212和电视接收机250的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端)252的配置示例。 
HDMI源212在有效图像时段(下文中按照情况,称为有效视频时段,即通过从一个垂直同步信号和随后的垂直同步信号之间的时段去除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而得到的时段),通过多个信道将与非压缩的一屏幕图像的像素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单向发送到HDMI接收端252。HDMI源12还在水平消隐时段或垂直消隐时段中通过多个信道将与至少伴随图像的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其他辅助数据等对应的差动信号单向发送到HDMI接收端252。 
也就是说,HDMI源212具有发送器81。该发送器81将非压缩图像的像素数据变换成相应的差动信号,并且经由HDMI电缆351通过多个信道(即例如三个TDMS信道#0、#1和#2)串行地将经变换的信号单向传输到与之连接的HDMI接收端252。 
发送器81进一步将伴随该非压缩图像的音频数据、必需的控制数据、其他辅助数据等变换成相应的差动信号,并且经由HDMI电缆351通过三个TDMS信道(即TDMS信道#0、#1和#2)串行地将经变换的信号单向传输到与之连接的HDMI接收端252。 
发送器81还同步于通过三个TMDS信道#0、#1和#2发送的像素数据,经由HDMI电缆351,通过TMDS时钟信道将像素时钟发送到与之相连的 HDMI接收端252。在这种情况下,在像素时钟的一个时钟期间,通过一个TMDS信道#i(i=0,1,2)发送10比特像素数据。 
在有效视频时段中,HDMI接收端252接收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源212单向发送并且对应于像素数据的差动信号,以及在水平消隐时段中或垂直消隐时段中,接收通过多个信道从HDMI源212单向发送并且对应于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差动信号。 
也就是说,HDMI接收端252具有接收器82。接收器82与通过TMDS时钟信道从与之连接的HDMI源212发送的像素时钟同步地,经由HDMI电缆351、通过TMDS信道#0、#1和#2接收从相同的HDMI源212单向发送的、对应于像素数据的差动信号以及对应于音频数据或控制数据的差动信号。 
由HDMI源212和HDMI接收端252形成的HDMI系统的传输信道包括:三个TMDS信道(即#0到#2),作为:用于与像素时钟同步而将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从HDMI源212单向地串行传输到HDMI接收端252的传输信道;TMDS时钟信道,作为用于传输像素时钟的传输信道;以及称为DDC(显示数据信道)83和CEC线84的传输信道。 
DDC 83由包含在HDMI电缆351中的两条未示出的信号线形成,并且用于HDMI源212,以经由HDMI电缆351从与之连接的HDMI接收端252读取E-EDID(增强的扩展显示识别数据)。 
也就是说,除了HDMI接收器81之外,HDMI接收端252还包括:EDIDROM(只读存储器)85,用于存储E-EDID,该E-EDID是关于其性能(配置/性能)的性能信息。HDMI源212经由DDC 83从通过HDMI电缆351与之相连的HDMI接收端252读出HDMI接收端252的E-EDID,并且根据E-EDID,识别HDMI接收端252的性能的设置,即图像格式(特性),例如:RGB、YCbCr4:4:4、YCbCr 4:2:2等等,其中,具有HDMI接收端252的电子设备与所述图像格式兼容。 
CEC线84由在HDMI电缆351中包含的一条未示出的信号线形成,并用于执行数据的双向通信,用于在HDMI源212和HDMI接收端252之间进行控制。 
HDMI电缆351还包括与称为HPD(热插拔检测)的插针相连的线86。源设备可以利用线86来检测接收端设备的连接。HDMI电缆351进一步包括用于从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提供电力的线87。HDMI电缆351还包括备用线88。 
图6示出了图5中的HDMI发送器81和HDMI接收器82的配置示例。 
发送器81具有三个编码器/串行化器81A、81B和81C,其分别对应于三个TMDS信道#0、#1和#2。每一编码器/串行化器81A、81B和81C对提供给它们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从并行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差动信号来发送经变换的数据。这里,当图像数据具有三个分量(例如,R(红)、G(绿)和B(蓝))时,B分量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G分量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R分量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C。 
而且,例如,辅助数据的例子包括音频数据和控制分组。例如,控制分组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而音频数据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和编码器/串行化器81C。 
而且,控制数据的例子包括1比特垂直同步信号(VSYNC)、1比特水平同步信号(HYSNC)、和控制比特CTL0、CTL1、CTL2和CTL3,每一控制比特是一个比特。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控制比特CTL0和CTL1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而控制比特CTL2和CTL3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C。 
编码器/串行化器81A以时分方式发送均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A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以及辅助信号。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将提供给其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变换成以8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所述单位是固定的位数。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该串行数据。 
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对提供给其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的每一个的2比特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经变换的数据。编码器/串行化器81A还将提供给其的辅助数据变换成以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编码器/串行化器81A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0发送该串行数据。 
编码器/串行化器81B以时分方式发送均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B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以及辅助信号。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将提供给其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变换成以8比特为单位 的并行数据,所述单位是固定的位数。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该串行数据。 
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对提供给其的控制比特CTL0和CTL1的2比特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串行数据。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将提供给其的辅助数据变换成以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编码器/串行化器81B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1发送该串行数据。 
编码器/串行化器81C以时分方式发送均被提供给编码器/串行化器81C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以及辅助信号。也就是说,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将提供给其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变换成以8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所述单位是固定的位数。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该串行数据。 
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对提供给其的控制比特CTL2和CTL3的2比特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该串行数据。而且,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将提供给其的辅助数据变换成以4比特为单位的并行数据。编码器/串行化器81C对该并行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的数据变换成串行数据,并且通过TMDS信道#2发送该串行数据。 
接收器82具有三个恢复器/解码器82A、82B和82C,它们分别对应于三个TMDS信道#0、#1和#2。每一恢复器/解码器82A、82B和82C接收通过TMDS信道#0、#1和#2,作为差动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辅助数据以及控制数据。每一恢复器/解码器82A、82B和82C将图像数据、辅助数据和控制数据从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解码经变换的数据,并且输出经解码的数据。 
也就是说,恢复器/解码器82A接收通过TMDS信道#0作为差动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以及辅助数据。恢复器/解码器82A将图像数据的B分量、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以及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对经变换的数据解码,并且输出经解码的数据。 
恢复器/解码器82B接收通过TMDS信道#1作为差动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以及辅助数据。恢复器/解码器82B将图像数据的G分量、控制比特CTL0和CTL1、以及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对经变换的数据解码,并且输出经解码的数据。 
恢复器/解码器82C接收通过TMDS信道#2作为差动信号发送的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以及辅助数据。恢复器/解码器82C将图像数据的R分量、控制比特CTL2和CTL3以及辅助数据从串行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对经变换的数据解码,并且输出经解码的数据。 
图7示出了传输时段(间隔)的例子,在该时段中,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传输各种传输数据。而且,图7示出了在通过TMDS信道#0、#1和#2传输由垂直720个像素水平480个像素构成的逐行图像时的各种传输数据的时段。 
在其中通过HDMI的三个TMDS信道#0、#1和#2传输所述传输数据的视频场中,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型,存在三种类型的时段,即视频数据时段、数据岛时段和控制时段。 
在这种情况下,视频场时段是从某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沿(有效边沿)持续到下一垂直同步信号的上升沿的时段,并且被划分成水平消隐时段、垂直消隐时段和通过从视频场时段移去水平消隐时段和垂直消隐时段而得到的有效(active)视频时段。 
视频数据时段被分配到有效视频时段中。在该视频数据时段中,传输相当于形成非压缩的一屏幕图像数据的720像素×480线的有效像素的数据。 
数据岛时段和控制时段被分配到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中。在数据岛时段和控制时段中,传输辅助数据。 
也就是说,数据岛时段被分配到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一部分中。在数据岛时段中,传输辅助数据当中与控制无关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的分组等)。 
控制时段被分配到水平消隐间隔和垂直消隐间隔的其他部分中。在控制时段中,传输辅助数据当中与控制有关的数据(例如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控制分组等)。 
这里,根据当前HDMI,通过TMDS时钟信道传输的像素时钟的频率是165MHz,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岛时段的传输速率是大约500Mbps。在该 实施例中,在数据岛时段中,将作为用于视频索引应用的数据的缩略图数据从摄像机记录器10传输到电视接收机30。 
图8示出了HDMI端子29和31的插针阵列。该插针阵列称为类型A。 
两条线(即差动线,通过该差动线传输作为TMDS信道#i的差动信号的TMDS数据#i+和TMDS数据#i-)连接到被分配TMDS数据#i+的插针(具有插针号1、4和7的插针)以及被分配TMDS数据#i-的插针(具有插针号3、6和9的插针)。 
而且,CEC线84连接具有插针号13的插针,其中,通过该CEC线84传输作为用于控制的数据的CEC信号,而具有插针号14的插针是空(备用)插针。而且,传输诸如E-EDID之类的SDA(串行数据)信号的线连接具有插针号16的插针,传输作为用于发送和接收SDA信号时的同步的时钟信号的SCL(串行时钟)信号的线连接具有插针号15的插针。上述的DDC 83由传输SDA信号的线路和传输SCL信号的线路构成。 
而且,如上所述,由源设备用来检测与接收端设备的连接的线86连接具有插针号19的插针。如上所述,用于提供电源的线87连接具有插针号18的插针。 
图5示出了图1的AV系统200中的、盘记录器210的HDMI发送单元(HDMI源)212以及电视接收机250的HDMI接收单元(HDMI接收端)252的配置示例。虽然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类似地配置图1的AV系统200中的其他HDMI发送单元和HDMI接收单元。 
图9示出了图1的AV系统200中的、盘记录器21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以及电视接收机25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53的配置示例。这些接口213和253构成用于执行LAN(局域网)通信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利用构成HDMI电缆351的多条线当中的一对差动线(即在该实施例中,对应于空(备用)插针(第十四插针)的备用线(以太-线)和对应于HPD插针(第十九插针)的HPD线(以太+线))来执行通信。 
盘记录器210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11和线端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减法电路416、上拉电阻器42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比较器424、下拉电阻器43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以及比较器434。这里,高速数据线接口213由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线端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 413和414、LAN信号接收电路415和减法电路416形成。 
连接在电源线(+5.0V)和地线之间的是由上拉电阻器421、AC耦合电容器413、线端电阻器412、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器431形成的串行电路。AC耦合电容器413和线端电阻器412的共同连接点P1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正输出端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正输入端连接。而且,AC耦合电容器414和线端电阻器412的共同连接点P2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负输出端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负输入端连接。LAN信号发送电路411的输入端被提供有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 
而且,减法电路416的正侧端子被提供有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并且减法电路416的负侧端子被提供有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411。在减法电路416中,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减去发送信号SG 411,并且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 413。 
而且,上拉电阻器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的共同连接点Q1通过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的串联电路连接地线。在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的共同连接点上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提供至比较器424的一个输入端。在比较器42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提供给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1(+3.75V)进行比较。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414被提供给CPU221。 
而且,AC耦合电容器414和下拉电阻器431的共同连接点Q2通过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的串联电路连接地线。在电阻器432和电容器433的共同连接点上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提供至比较器434的一个输入端。在比较器43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提供给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2(+1.4V)进行比较。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415被提供给CPU 221。 
电视接收机250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线端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减法电路446、下拉电阻器451、构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比较器454、扼流圈461、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这里,高速数据线接口253由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线端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444、LAN信号接收电路445和减法电路446形成。 
在电源线(+5.0V)和地线之间连接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的串联电路。在电阻器462和电阻器463、以及地线的共同连接点之间连接的是由扼流圈 461、AC耦合电容器444、线端电阻器442、AC耦合电容器443和下拉电阻器451形成的串联电路。 
AC耦合电容器443和线端电阻器442的共同连接点P3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正输出端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正输入端连接。AC耦合电容器444和线端电阻器442的共同连接点P4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负输出端连接,并且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负输入端连接。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侧被提供有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 
而且,减法电路446的正侧端子被提供有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并且减法电路446的负侧端子被提供有发送信号SG 417。在减法电路446中,将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减去发送信号SG 417,并且获得接收信号(接收数据)SG 419。 
而且,下拉电阻器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的共同连接点Q3通过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的串联电路连接到地线。在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的共同连接点上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提供至比较器454的一个输入端。在比较器454中,将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与提供给另一输入端的参考电压Vref3(+1.25V)进行比较。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被提供给CPU271。 
在HDMI电缆351中包含的备用线501和HPD线502构成差动双绞线。备用线501的源侧末端511与HDMI端子211的第十四插针连接,备用线501的接收侧末端521与HDMI端子251的第十四插针连接。此外,HPD线502的源侧末端512与HDMI端子211的第十九插针连接,HPD线502的接收侧末端522与HDMI端子251的第十九插针连接。 
在盘记录器210中,上述上拉电阻器421和AC耦合电容器413的共同连接点Q1与HDMI端子211的第十四插针连接,而且下拉电阻器431和AC耦合电容器414的共同连接点Q2与HDMI端子211的第十九插针连接。另一方面,在电视接收机250,下拉电阻器451和AC耦合电容器443的共同连接点Q3与HDMI端子251的第十四插针连接,而且上述扼流圈461和AC耦合电容器444的共同连接点Q4与HDMI端子251的第十九插针连接。 
接下来描述由如此构成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和253执行的LAN通信操作。 
在盘记录器210中,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被提供到LAN信号发送 电路411的输入端,并且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对应于发送信号SG411的差动信号(正输出信号和负输出信号)。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动信号被提供到连接点P1和P2,并且通过HDMI电缆351的一对信号线(备用线501和HPD线502)而发送到电视接收机250。 
同样在电视接收机250中,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被提供到LAN信号发送电路441的输入端,并且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对应于发送信号SG 417的差动信号(正输出信号和负输出信号)。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动信号被提供到连接点P3和P4,并且通过HDMI电缆351的一对信号线(备用线501和HPD线502)而发送到盘记录器210。 
而且在盘记录器210中,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入端与连接点P1和P2连接,并且因而,从对应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11输出的差动信号(当前信号)的发送信号和对应于从电视接收机250发送的差动信号的接收信号中得到相加信号,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在减法电路41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15的输出信号SG 412减去发送信号SG 411。因而,减法电路416的输出信号SG 413成为对应于电视接收机250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7的信号。 
而且在电视接收机250中,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入端与连接点P3和P4连接,并且因而,从对应于从LAN信号发送电路441输出的差动信号(当前信号)的发送信号和对应于从盘记录器210发送的差动信号的接收信号中得到相加信号,作为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在减法电路446中,从LAN信号接收电路445的输出信号SG 418减去发送信号SG 417。因而,减法电路446的输出信号SG 419成为对应于盘记录器210的发送信号(发送数据)SG 411的信号。 
因而,可以在盘记录器21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和电视接收机25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53之间执行双向LAN通信。 
而且,在图9中,除了上述LAN通信之外,HPD线502还以DC偏置电平向盘记录器210通知HDMI电缆351到电视接收机250的连接。也就是说,当HDMI电缆351连接到电视接收机250时,在电视接收机250中的电阻器462和463以及扼流圈461通过HDMI端子251的第十九插针将HPD线502偏置为大约4V。盘记录器210通过由电阻器434和电容器433形成的低通滤波器提取HPD线502的DC偏置,并使得比较器434比较所提取的DC偏置 和参考电压Vref2(例如1.4V)。 
当HDMI电缆351没有连接电视接收机250时,由于下拉电阻器431的存在,HDMI端子211的第十九插针的电压低于参考电压Vref2。相反,当HDMI电缆351连接电视接收机250时,第十九插针的电压高于参考电压Vref2。因此,当HDMI电缆351连接电视接收机250时,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处于高电平,否则,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处于低电平。由此,视频盘记录器210的CPU 221可以根据比较器434的输出信号SG 415来识别出HDMI电缆351是否连接电视接收机250。 
还是在图9中,连接HDMI电缆351的两端的设备具有通过备用线501的DC偏置电位相互识别该设备是能够执行LAN通信的设备(下文中称为“e-HDMI兼容设备”)还是不能执行LAN通信的设备(下文中称为“e-HDMI非兼容设备”)的功能。 
如上所述,盘记录器210通过电阻器421上拉(+5V)备用线501,而电视接收机250通过电阻器451下拉备用线501。在e-HDMI非兼容设备中不存在电阻器421和451。 
盘记录器210使用比较器424来比较通过由电阻器422和电容器423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备用线501的DC电位和参考电压Vref1,如上所述。当电视接收机250是具有下拉电阻器451的e-HDMI兼容设备时,备用线501的电压变成2.5V。然而,当电视接收机250是不具有下拉电阻器451的e-HDMI非兼容设备时,由于存在上拉电阻器421,所以备用线501的电压变成5V。 
因而,例如,当使得参考电压Vref1为3.75V时,当电视接收机250是e-HDMI兼容设备时,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 414处于低电平,否则,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 414处于高电平。以这种方式,根据比较器424的输出信号SG 414,盘记录器210的CPU 221能够识别电视接收机250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同样,电视接收机250利用比较器454来比较通过由电阻器452和电容器453形成的低通滤波器的备用线501的DC电位与参考电压Vref3,如上所述。当盘记录器210是具有上拉电阻器421的e-HDMI兼容设备时,备用线501的电压变成2.5V。然而,当盘记录器210是不具有上拉电阻器421的e-HDMI非兼容设备时,由于存在下拉电阻器451,所以备用线501的电压变成0V。 
因而,例如,当使得参考电压Vref3为1.25V时,当盘记录器210是e-HDMI兼容设备时,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处于高电平,否则,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处于低电平。由此,根据比较器454的输出信号SG 416,电视接收机250的CPU 271能够识别盘记录器210是否是e-HDMI兼容设备。 
根据图9中示出的配置示例,接口利用一条HDMI电缆351来执行视频和音频数据的传输、连接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以及LAN通信。在这样的接口中,经由一对差动传输信道以双向通信来执行LAN通信,并且以至少一条传输信道的DC偏置电位发送接口的连接状态。因而,可以启用其中SCL线和SDA线实际上不用于LAN通信的空间分离。结果,该分离可以使得形成用于LAN通信的、不需考虑关于DDC设计的电学规范的电路,并且因而,可以以低成本获得稳定和可靠的LAN通信。 
图9示出了图1的AV系统200中的盘记录器21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和电视接收机250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53的配置示例。虽然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类似地配置图1的AV系统200中的其他高速数据线接口。 
而且,注意图9中示出的上拉电阻器421可不被设置在盘记录器210中,而是可设置在HDMI电缆351中。在这种情况下,上拉电阻器421的端子分别连接到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路中的备用线501和与电源(电源电位)连接的线(信号线)。 
而且,图9中示出的下拉电阻器451和电阻器463可不被设置在电视接收机250中,而是可设置在HDMI电缆351中。在这种情况下,下拉电阻器451的端子分别连接到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路中的备用线501和与地(参考电位)连接的线(地线)。而且,电阻器463的端子分别连接到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路中的HPD线502和与地(参考电位)连接的线(地线)。 
接下来参照图10描述的是在图1示出的AV系统200中执行的用于同步所显示图像和所输出音频的处理(唇同步过程)。 
电视接收机250以内部HDMI的EDID数据存储视频延迟信息和音频延迟信息。这里,视频延迟信息指示持续到显示响应于所接收图像数据(视频信号)的图像为止的延迟时间T2v。音频延迟信息指示持续到输出响应于所接收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T2a。电视接收机250自己执行定时过程以便所显示图像与所输出音频同步,并且因而,T2v和T2a是相同的值。在图10的例子中,T2v和T2a等于80msec。 
电视接收机250获得从盘记录器210传输的AVI InfoFrame当中的、指示音频信号的属性的、由音频信息帧(Audio infoFrame)定义的音频信号的延迟信息。延迟信息指示从盘记录器210输出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相对于从盘记录器210输出的图像数据(视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4a。换句话说,延迟信息指示由电视接收机250接收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相对于由电视接收机250接收的图像数据(视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4a。在图10的例子中,T4a=20msec(毫秒)。 
图11示出了指示从盘记录器21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属性的AudioinfoFrame(音频信息帧)的数据结构。例如,在第8字节,放置由盘记录器210输出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相对于由盘记录器210输出的图像数据(视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MSB的一个比特表示视频和音频之间的延迟关系,并且在该值为负时,这意味着音频超前于视频。可以例如通过使用CEC线或高速数据线来执行从盘记录器210到电视接收机250的延迟信息的传输。 
返回图10,电视接收机250根据被存储为EDID数据的视频延迟信息(T2v)、从盘记录器210传输的延迟信息(T4a)和到从盘记录器210接收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被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为止所需的时间T2c的信息,计算在电视接收机250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从电视接收机250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2a’。电视接收机250将用于音频放大器310的为EDID数据的延迟时间T2a’的信息保存在快闪ROM 272或DRAM 273中。在图10中的例子中,T2a’=T2v-T4a-T2c=50msec。 
音频放大器310读出在电视接收机250中保存的、用于音频放大器310的为EDID数据的延迟时间T2a’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音频放大器310利用DDC信道、CEC线或高速数据线以便从电视接收机250读出延迟时间T2a’的信息。 
音频放大器310控制持续到输出接收到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该延迟时间匹配上述的延迟时间T2a’。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音频放大器310中处理接收的音频数据所需的时间是T5a,则进一步采用T=T2a’-T5a的延迟。在图10的这个例子中,T2a’=50msec,T5a=50msec,和T=0。利用这种方式控制音频放大器310,在电视接收机250中的所显示图像和在音频放大器310中的音频输出彼此同步。 
图12示出了图1示出的AV系统200的操作序列的例子。 
(a)当用户操作电视接收机250的远程控制发送器277以指令再现存储在盘记录器210上的预定内容,(b)盘记录器210例如指令电视接收机250利用高速数据线切换输入。 
(c)电视接收机250响应于输入切换指令而切换到与盘记录器210连接的HDMI输入。(d)而且,盘记录器210再现预定内容,并且通过TMD信道将图像数据(视频信号)和音频数据(音频信号)发送到电视接收机250,并且还将延迟信息(T4a)(参见图10)发送到电视接收机250。在该时间点,电视接收机250处于显示响应于预定内容的图像和输出音频的状态。 
(e)电视接收机250计算在电视接收机250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从电视接收机250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2a’(见图10),并且将该延迟时间存储为音频放大器310的EDID数据。 
(f)当用户操作指令来自音频放大器310的音频输出模式(影院模式)时,(g)电视接收机250自己关断音频输出,并且(h)通过高速数据线发送音频数据(音频信号)到音频放大器310,并且还执行音频处理以及音频输出的接通控制(ON-control)。 
(i)音频放大器310通过高速数据线从电视接收机250读取为音频放大器310的EDID数据的延迟时间T2a’的信息。(j)音频放大器310控制持续到输出响应于所接收音频数据(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该延迟时间匹配延迟时间T2a’,以及(k)其后,音频放大器310接通控制扬声器输出。由此,建立其中从音频放大器310的扬声器组350输出与电视接收机250的所显示图像同步的音频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在图1示出的AV系统200中,以上述的用于同步的过程(唇同步处理),可以出色地执行电视接收机250中的所显示图像与在音频放大器310中的音频输出的同步。 
还是在图1示出的AV系统200中,示出了通过利用HDMI电缆351的备用线(以太-线)和HPD线(以太+线)配置的用于执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然而,用于执行双向通信的通信单元的配置不限于此。其后,描述另一配置示例。在下面描述的例子中,盘记录器210是源设备,而电视接收器250是接收端设备。 
图13示出了其中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来执行半双工模式的IP通信的例子。在图13中的对应于图5的部分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如果 合适,则省略描述。 
源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包括变换单元131、解码单元132、开关133、切换控制单元121和定时控制单元122。变换单元131被提供发送数据,即以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双向IP通信从源设备发送到接收端设备的数据。 
变换单元131例如由差动放大器构成,并且将提供的发送数据变换成由两个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而且,变换单元131经由CEC线84和备用线88将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发送到接收端设备。也就是说,变换单元131经由CEC线84(更具体地,在源设备中配置的一条信号线,该信号线与HDMI电缆351的CEC线84相连)将形成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提供给开关133,以及经由备用线88(更具体地,在源设备中配置的一条信号线(该信号线与HDMI电缆351的备用线88相连)以及所述备用线88)将形成差动信号的另一个部分信号提供给接收端设备。 
例如,解码单元132由差动放大器构成,解码单元132的输入端连接CEC线84和备用线88。在定时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解码单元132接收经由CEC线84和备用线88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差动信号(即由CEC线84上的部分信号和备用线88上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信号,并输出得到的数据。这里,接收数据是以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的双向IP通信从接收端设备发送到源设备的数据。 
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33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或形成与来自变换单元133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33被提供有来自接收端设备的CEC信号或形成与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切换控制单元121的控制下,开关133选择下列信号之一:来自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来自接收端设备的CEC信号、形成与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以及形成与接收信号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33选择从控制单元(CPU)提供的CEC信号、或从变换单元131提供的部分信号。开关133经由CEC线88发送所选择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到接收端设备。 
而且,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33接收经由CEC线84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CEC信号、或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 信号,并将所接收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之一提供给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32。 
切换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以便切换开关133,从而选择提供给开关133的信号之一。定时控制单元122控制解码单元132对于差动信号的接收定时。 
接收端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包括变换单元134、解码单元136、开关135、切换控制单元124和定时控制单元123。变换单元134例如由差动放大器构成,并且变换单元134被提供有接收数据。在定时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下,变换单元134将所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由两个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并且,经由CEC线84和备用线88将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发送到源设备。 
也就是说,变换单元134经由CEC线84(更具体地,在接收端设备中配置的一条信号线,该信号线与HDMI电缆351的CEC线84相连)将形成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提供给开关135,以及经由备用线88(更具体地,在接收端设备中配置的一条信号线(该信号线与HDMI电缆351的备用线88相连)以及所述备用线88)将形成差动信号的另一个部分信号提供给源设备。 
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35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或形成与来自源设备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之一,以及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35被提供有形成与来自变换单元13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或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之一。在切换控制单元124的控制下,开关135选择下列信号之一: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来自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形成与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以及形成与接收信号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端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35选择从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CEC信号、或从变换单元134提供的部分信号之一,并且经由CEC线84发送所选择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之一到源设备。 
而且,在接收端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35接收经由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的CEC信号、或与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将所接收的CEC信号或部分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36。 
例如解码单元136由差动放大器构成,解码单元136的输入端连接CEC 线84和备用线88。解码单元136接收经由CEC线84和备用线88从源设备发送的差动信号(即由CEC线84上的部分信号和备用线88上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发送信号,并输出得到的数据。 
切换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以便切换开关135,从而选择提供给开关135的信号之一。定时控制单元123控制转换单元134对于差动信号的传输定时。 
图14示出了其中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传输SDA信号的信号线(SDA线)和传输SCL信号的信号线(SCL线)来执行全双工模式的IP通信的例子。在图14中的对应于图13的部分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根据情况,省略描述。 
源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包括变换单元131、开关133、开关181、开关182、解码单元183、切换控制单元121和切换控制单元171。 
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81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81被提供有来自接收端设备的SDA信号或形成与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切换控制单元171的控制下,开关181选择下列信号之一:来自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来自接收端设备的SDA信号、或形成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1接收经由SDA线191(所述SDA线191作为传输SDA信号的信号线)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SDA信号、或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将所接收的SDA信号或部分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CPU)或解码单元183。 
同样,在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1经由SDA线191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从控制单元(CPU)提供的SDA信号,或不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号。 
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82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CL信号。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82被提供有形成与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在切换控制单元171的控制下,开关182选择SCL信号或形成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源设备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2接收对应于接收信号并经由SCL线192(所述SCL线192作为传输SCL信号的信号线)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将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83。可替换地,开关182不接收信号。 
而且,在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2经由SCL线192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从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SCL信号,或不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号。 
例如,解码单元183由差动放大器构成,解码单元183的输入端连接SDA线191和SCL线192。解码单元183接收经由SDA线191和SCL线192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差动信号(即由SDA线191上的部分信号和SCL线192上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信号,并输出得到的数据。 
切换控制单元171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从而开关181和开关182的每一个选择所提供的信号之一。 
而且,构成接收端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53包括变换单元184、开关135、开关185、开关186、解码单元136、切换控制单元172、和切换控制单元124。 
变换单元184例如由差动放大器构成,并且变换单元184被提供有接收数据。变换单元184将所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由两个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并经由SDA线191和SCL线192将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发送到源设备。也就是说,变换单元184经由开关185将形成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发送到源设备,并经由开关186将形成差动信号的另一个部分信号发送到源设备。 
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85被提供有形成与来自变换单元18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和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85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SDA信号。在切换控制单元172的控制下,开关185选择下述信号之一:来自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来自源设备的SDA信号、和形成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端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5接收经由SDA线191从源设备发送的SDA信号,并将所接收的SDA信号提供给控 制单元(CPU)。可替换地,开关185不接收信号。 
而且,在接收端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5经由SDA线191向源设备发送从控制单元(CPU)提供的SDA信号和从变换单元184提供的部分信号中的一个信号。 
在数据发送时,开关186被提供有形成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的、来自变换单元184的部分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开关186被提供有来自源设备的SCL信号。在切换控制单元172的控制下,开关186选择形成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或SCL信号,并输出所选择的信号。 
也就是说,在接收端设备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数据时,开关186接收经由SCL线192从源设备发送的SCL信号,并将所接收的SCL信号提供给控制单元(CPU)。可替换地,开关186不接收信号。 
而且,在接收端设备向源设备发送数据时,开关186经由SCL线192向源设备发送从变换单元184提供的部分信号。可替换地,开关186不发送信号。 
切换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以便切换开关185和开关186,从而开关185和开关186的每一个选择所提供的信号之一。 
同时,当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执行IP通信时,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配置确定是否可能进行半双工通信或全双工通信。因此,源设备参照从接收端设备接收的E-EDID以确定是否执行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和通过发送和接收CEC信号的双向通信之一。 
例如,源设备接收的E-EDID由基本块和扩展块形成,如图15所示。 
在E-EDID的基本块的头部放置由“E-EDID1.3基本结构”表示和由E-EDID1.3标准定义的数据。该数据之后跟着由“优选定时”表示的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以及由“第二定时”表示的不同于“优选定时”的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 
而且,在基本块中,依照顺序,“第二定时”后面跟着由“监视器名称”表示的指示显示设备的名称的信息以及由“监视器范围限制”表示的指示当长宽比是4∶3和16∶9时可显示的像素的个数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扩展块的头部放置由“扬声器分配”表示的与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有关的信息。依照顺序,该信息后面跟着:由“VIDEO SHORT”表示的其中写有可显示的图像尺寸、帧速率、指示是隔行还是逐行的信息、关于长 宽比的信息等的数据;由“AUDIO SHORT”表示的、其中写有关于可再现音频编解码器系统、采样频率、截止带宽、编解码器位数等的信息的数据;以及由“扬声器分配”表示的与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有关的信息。 
还是在扩展块中,“扬声器分配”后跟着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由针对每一制造商唯一定义的数据、由“第三定时”表示的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以及由“第四定时”表示的用于保持与传统EDID的兼容性的定时信息。 
而且,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具有图16中所示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中排列第0块到第N块,每一块是1字节的块。 
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的头部放置的第0块中放置由“生产商专用标签码(=3)”表示的指示数据“生产商专用”的数据区的首标、以及由“长度(=N)”表示的指示数据“生产商专用”的长度的信息。 
在第一块到第三块中进一步放置的是由“开始的24比特IEEE注册标识符(0x000C03)LSB(24bit IEEE Registration Identifier(0x000C03)LSB first)”表示的、指示针对HDMI(R)注册的号码“0x000C03”的信息。而且,进一步,在第四块和第五块中,放置指示24比特接收端设备的多个物理地址的信息,该信息的每一个由“A”、“B”、“C”和“D”表示。 
在第六块区域中,放置由“SUPPORTS-AI”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兼容的功能的标志、分别由“DC_48BIT”、“DC_36BIT”和“DC_30BIT”表示的指定每像素比特数的多条信息、由“DC-Y444”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是否与YCbCr 4:4:4的图像的传输兼容的标志、以及由“DVI-Dual”表示的、指示接收端设备是否与双DVI(数字视频接口)兼容的标志。 
而且,在第七块中,放置由“Max-TMDS-Clock”表示的、指示TMDS的像素时钟的最大频率的信息。而且,在第八块区域中放置的是:由“等待时间”表示的、指示视频和音频的延迟信息存在与否的标志、由“全双工”表示的指示是否能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全双工标志、以及由“半双工”表示的指示是否能进行半双工通信的半双工标志。 
这里,例如,所设置的全双工标志(例如被设置为“1”)指示接收端设备具有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即,接收端设备如图14所示配置,以及复位的全双工标志(例如被设置为“0”)指示接收端设备不具有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 
类似地,所设置的半双工标志(例如被设置为“1”)指示接收端设备具有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即,接收端设备如图13所示配置,以及复位的半双工标志(例如被设置为“0”)指示接收端设备不具有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 
在由“生产商专用”表示的数据的第九块中,放置由“视频等待时间”表示的逐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十块中,放置由“音频等待时间”表示的伴随逐行视频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而且,在第十一块中,放置由“隔行视频等待时间”表示的隔行视频的延迟时间数据。在第十二块中,放置由“隔行音频等待时间”表示的伴随隔行视频的音频的延迟时间数据。 
源设备根据在从接收端设备接收的E-EDID中包含的全双工标志和半双工标志来确定是执行半双工通信,是执行全双工通信,还是执行通过发送和接收CEC信号的双向通信,并且根据确定结果,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双向通信。 
例如,如果源设备如图13所示配置,则源设备可以执行与如图13所示的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通信,但是不能执行与如图14所示的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因此,当源设备的电源被接通时,源设备启动通信过程,并且执行相应于在连接该源设备的接收端设备中提供的功能的双向通信。 
在下文中,参照图17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3中示出的源设备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11,源设备确定是否有新电子设备连接到源设备。例如,根据加到称为“热插拔检测”的与HPD线86连接的插针的电压的大小,源设备确定是否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接收端设备)。 
在步骤S11,如果确定没有连接新电子设备,则不执行通信,并且因而,结束通信过程。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确定连接了新电子设备,则切换控制单元121在步骤S12控制开关133以切换开关133,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而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13,源设备通过DDC 83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E-EDID。也就是说,在检测源设备的连接时,接收端设备从EDIDROM 85读出E-EDID并且通过DDC 83将所读取的E-EDID发送到源设备,并且因而,源设备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E-EDID。 
在步骤S14,源设备确定是否可能与接收端设备执行半双工通信。也就是说,源设备参照从接收端设备接收的E-EDID以确定是否设置了图16中的半 双工标志“半双工”。例如,如果设置了半双工标志,则源设备确定可以进行半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即半双工通信。 
如果在步骤S14确定可以进行半双工通信,则源设备在步骤S15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将执行利用CEC线184和备用线88的半双工模式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指示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设置了半双工标志,则源设备可以识别出接收端设备如图13所示配置以及可以进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半双工通信,并且因而,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信息以通知将执行半双工通信。 
在步骤S16,切换控制单元121在选择操作中控制开关133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变换单元131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17,源设备的每个元件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变换单元131将从控制单元(CPU)提供的发送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向开关131提供形成通过变换得到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且经由备用线88将另一个部分信号发送给接收端设备。开关133将从变换单元133提供的部分信号经由CEC线84发送到接收端设备。以这种方式,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从源设备发送到接收端设备。 
而且,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2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3接收经由CEC线84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与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32。解码单元132在定时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将由从开关133提供的部分信号和经由备用线88从接收端设备提供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数据,并输出该接收数据到控制单元(CPU)。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以及从接收端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音频数据等之类的各种数据。 
而且,在步骤S14,如果确定不能进行半双工通信,则源设备在步骤S18发送和接收CEC信号,由此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双向通信。从而结束通信过程。 
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发送CEC信号到接收端设备,而在数据接收时,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CEC信号,以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和从接收端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参照半双工标志以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与能执行半双工通信的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通信。 
从而,切换开关133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由此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半双工通信,即半双工模式的IP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保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情况下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作为源设备,接收端设备还在电源处于接通时启动通信过程,并且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 
在下文中,参照图18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3中示出的接收端设备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41,接收端设备确定接收端设备是否连接到新电子设备(源设备)。例如,根据加到称为“热插拔检测”的与HPD线86连接的插针的电压的大小,接收端设备确定是否连接了新的电子设备。 
在步骤S41,如果确定没有连接新电子设备,则不执行通信,并且因而,结束通信过程。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41确定连接了新电子设备,则切换控制单元124在步骤S42控制开关135以切换开关135,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而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43,接收端设备从EDIDROM 85读出E-EDID并且通过DDC 83将所读取的E-EDID发送到源设备。 
在步骤S44,接收端设备确定是否接收到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在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中提供的功能从源设备发送指示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例如,如果源设备如图13所示配置,则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能够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半双工通信。因而,从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将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接收端设备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并确定已接收信道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在源设备中没有提供用于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则不从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信息,从而,接收端设备确定没有接收到信道信息。 
如果在步骤S44确定已接收到信道信息,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45,在步骤S45中,切换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结果,开关135被切换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与来自变换单元13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并且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来自源设备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46,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半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变换单元134在定时控制单元123的控制下将从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向开关135提供形成通过变换得到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而将另一个部分信号经由备用线88发送给源设备。开关135将从变换单元134提供的该部分信号经由CEC线84发送到源设备。以这种方式,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从接收端设备发送到源设备。 
而且,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5接收经由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36。解码单元136将由从开关135提供的部分信号和经由备用线88从源设备提供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发送数据,并输出该发送数据到控制单元(CPU)。 
以这种方式,接收端设备向源设备发送以及从源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等之类的各种数据。 
而且,在步骤S44,如果确定没有接收到信道信息,则源设备在步骤S47发送和接收CEC信号,以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 
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接收端设备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发送CEC信号到源设备,而在数据接收时,接收端设备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CEC信号,以向源设备发送和从源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以这种方式,当接收到信道信息时,接收端设备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与源设备的半双工通信。 
接收端设备切换开关135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由此执 行与源设备的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半双工通信。结果,可以在保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情况下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而且,如果源设备如图14所示配置,则源设备在通信过程中根据在E-EDID中包含的全双工标志来确定接收端设备是否具有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并且响应于确定结果而执行双向通信。 
在下文中,参照图19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4中示出的源设备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71,源设备确定是否有新电子设备连接该源设备。在步骤S71,如果确定没有连接新电子设备,则不执行通信,并且因而,结束通信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71确定连接了新电子设备,则切换控制单元171在步骤S72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以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开关181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通过开关182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CL信号,而在数据接收时,通过开关181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SDA信号。 
在步骤S73,切换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以切换开关133,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而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74,源设备经由DDC 83的SDA线191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E-EDID。也就是说,在检测源设备的连接时,接收端设备从EDIDROM 85读出E-EDID并且经由DDC 83的SDA线191将所读取的E-EDID发送到源设备,并且因而,源设备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E-EDID。 
在步骤S75,源设备确定是否可能与接收端设备执行全双工通信。也就是说,源设备参照从接收端设备接收的E-EDID以确定是否设置了图16中的全双工标志“全双工”。例如,如果设置了全双工标志,则源设备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即全双工通信。 
如果在步骤S75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则切换控制单元171在步骤S76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以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也就是说,在数据接收时,切换控制单元171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通过开关181在形成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并且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经由SDA线191发送的部分信号当中选择,以及通过开关182选择经由SCL线192发送的部分信号。 
在E-EDID从接收端设备发送到源设备之后,不使用构成DDC 83的SDA线191和SCL线192,即不执行经由SDA线191和SCL线192的SDA信号和SCL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从而,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可以利用SDA线191和SCL线192作为全双工通信中的接收数据的传输信道。 
源设备在步骤S77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将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全双工模式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指示用于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设置了全双工标志,则源设备可以识别出接收端设备如图24所示配置以及可以进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全双工通信。因而,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信息以通知将执行全双工通信。 
在步骤S78,切换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进而切换开关133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变换单元131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也就是说,切换控制单元121切换开关133以便选择从变换单元131提供到开关133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 
在步骤S79,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全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变换单元131将从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发送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向开关133提供形成通过变换得到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且经由备用线88将另一个部分信号发送给接收端设备。开关133将从变换单元133提供的部分信号经由CEC线84发送到接收端设备。以这种方式,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从源设备发送到接收端设备。 
而且,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83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81接收经由SDA线191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83。同样,开关182接收经由SCL线192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的另一个部分信号,并将所接收的该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83。解码单元183将由从开关181和开关182提供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数据,并输出该接收数据到控制单元(CPU)。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以及从接收端设备接收诸如控制 数据、像素数据、音频数据等之类的各种数据。 
而且,在步骤S75,如果确定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则源设备在步骤S80发送和接收CEC信号,由此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双向通信,从而结束通信过程。 
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发送CEC信号到接收端设备,而在数据接收时,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接收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CEC信号,以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和从接收端设备接收控制数据。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参照全双工标志以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与能执行全双工通信的接收端设备的全双工通信。 
从而,切换开关133、开关181和开关182以选择所发送的数据和所接收的数据,由此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全双工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保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情况下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而且,如果接收端设备如图14所示配置,则接收端设备以与图13中所示的接收端设备的情形类似的方式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 
在下文中,参照图20中的流程图描述图14中示出的接收端设备的通信过程。 
在步骤S111,接收端设备确定接收端设备是否连接到新电子设备(源设备)。在步骤S111,如果确定没有连接新电子设备,则不执行通信,并且因而,结束通信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1确定连接了新电子设备,则切换控制单元172在步骤S11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以切换开关185和开关186,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通过开关185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SDA信号,而在数据接收时,通过开关185选择来自源设备的SDA信号以及通过开关186选择来自源设备的SCL信号。 
在步骤S113,切换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以切换开关135,从而在数据发送时,选择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的CEC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选择来自源设备的CEC信号。 
在步骤S114,接收端设备从EDIDROM 85读出E-EDID并且通过开关 185和DDC 83的SDA线191将所读取的E-EDID发送到源设备。 
在步骤S115,接收端设备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 
也就是说,根据在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中提供的功能从源设备发送指示双向通信的信道的信道信息。例如,如果源设备如图14所示配置,则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能够执行全双工通信,并且从而,将指示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全双工模式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从源设备发送到接收端设备。结果,接收端设备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并确定已接收信道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在源设备中没有提供用于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则不从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信息,从而,接收端设备确定没有接收到信道信息。 
如果在步骤S115确定接收到信道信息,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116,在步骤S116中,切换控制单元172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以切换开关185和开关186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与来自变换单元18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117,切换控制单元124控制开关135以切换开关135以便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来自源设备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118,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模式的双向IP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在数据发送时,变换单元184将从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向开关185提供形成通过变换得到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并将另一个部分信号提供给开关186。开关185和开关186经由SDA线191和SCL线192将从变换单元184提供的部分信号发送到源设备。以这种方式,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从接收端设备发送到源设备。 
而且,在数据接收时,解码单元136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也就是说,开关135接收经由CEC线84从源设备发送的对应于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的部分信号,并且将所接收的部分信号提供给解码单元136。解码单元136将由从开关135提供的部分信号和经由备用线88从源设备提供的部分信号形成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发送数据,并输出该发送数据到控制单元(CPU)。 
以这种方式,接收端设备向源设备发送以及从源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音频数据之类的各种数据。 
而且,在步骤S115,如果确定没有接收到信道信息,则接收端设备在步骤S119发送和接收CEC信号,以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 
以这种方式,当接收到信道信息时,接收端设备使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以执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通信。 
因而,当接收端设备切换开关135、开关185和开关186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时,执行与源设备的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全双工通信。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保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情况下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而且,在图14中的例子中,源设备被如此配置以便CEC线84和备用线88连接变换单元131,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连接解码单元183。然而,源设备可以如此配置以便CEC线84和备用线88连接解码单元183,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连接变换单元131。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关181和开关182连接CEC线84和备用线88,并且还连接解码单元183。开关133连接SDA线191,并且还连接变换单元131。 
同样,图14中的接收端设备还可以如此配置以便CEC线84和备用线88连接变换单元184,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连接解码单元136。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关185和开关186连接CEC线84和备用线88,并且还连接变换单元184。开关135连接SDA线191,并且还连接解码单元136。 
而且,在图13中,CEC线84和备用线88可以是SDA线191和SCL线192。也就是说,源设备的变换单元131和解码单元132以及接收端设备的变换单元134和解码单元136可以连接SDA线191和SCL线192,并且由此,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执行半双工模式的IP通信。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备用线88来检测电子设备的连接。 
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每一个中可以提供有用于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和用于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的两种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在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中提供的功能,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可以执行半双工模式或全双工模式的IP通信。 
如果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每一个中提供有用于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 和用于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的两种功能,则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例如如图21所示配置。而且,在图21中,对应于图13或图14中的部分的部分被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根据情况,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图21中示出的源设备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包括变换单元131、解码单元132、开关133、开关181、开关182、解码单元183、切换控制单元121、定时控制单元122和切换控制单元171。也就是说,图21的源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如此配置以便图14中所示的源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进一步包括图13中的定时控制单元122和解码单元132。 
而且,图21的接收端设备中的高速数据线接口213包括变换单元134、开关135、解码单元136、变换单元184、开关185、开关186、定时控制单元123、切换控制单元124和切换控制单元172。也就是说,图21中的接收端设备被如此配置以便图14中示出的接收端设备进一步包括图13中的定时控制单元123和变换单元134。 
接着,描述图21中示出的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通信过程。 
首先,参照图22中的流程图描述图21中的源设备的通信过程。从步骤S151到步骤S154的过程与图19中的步骤S71到步骤S74分别相同,因而,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步骤S155,源设备确定是否能够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全双工通信。也就是说,源设备参照从接收端设备接收的E-EDID以确定是否设置了图16中的全双工标志“全双工”。 
如果在步骤S155中确定可以进行全双工通信,即如果图21或图14中示出的接收端设备连接源设备,则切换控制单元171在步骤S156中控制开关181和开关182以切换开关181和开关182以便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来自接收端设备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55中确定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则源设备在步骤S157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半双工通信。也就是说,源设备参考所接收的E-EDID以确定是否设置了图16中的半双工标志“半双工”。换句话说,源设备确定图13中所示的接收端设备是否连接到该源设备。 
如果在步骤S157中确定可以执行半双工通信,或如果在步骤S156中切换了开关181和开关182,则源设备在步骤S158中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将信道信息发送到接收端设备。 
这里,如果在步骤S155中确定可以执行全双工通信,则接收端设备具有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从而,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信道信息。 
而且,如果在步骤S157中确定可以执行半双工通信,则接收端设备不具有用于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但是具有用于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从而,源设备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指示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IP通信的信号作为信道信息。 
在步骤S159,切换控制单元121控制开关133以切换开关133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与来自变换单元131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而且,如果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执行全双工通信,在源设备的数据接收时间期间,不经由CEC线84和备用线88从接收端设备发送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因而,不向解码单元132提供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160,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双向IP通信,并且结束通信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源设备执行全双工通信或如果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则在数据发送时,变换单元131将从源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发送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经由开关133和CEC线84将形成通过变换得到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发送到接收端设备,并且经由备用线88将另一个部分信号发送到接收端设备。 
而且,如果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全双工通信,则解码单元183在数据接收时接收与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数据,并将该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CPU)。 
另一方面,如果源设备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则解码单元132在数据接收时在定时控制单元122的控制下接收与从接收端设备发送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接收数据,并将该接收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CPU)。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和从接收端设备接收诸如控制数据、像素数据和音频数据之类的各种数据。 
而且,如果在步骤S157中确定不能执行半双工通信,则源设备在步骤 S161经由CEC线84接收和发送CEC信号,由此执行与接收端设备的双向通信,并且从而,结束通信过程。 
以这种方式,源设备参考全双工标志和半双工标志以根据在作为通信伙伴的接收端设备中提供的功能执行全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之一。 
因而,根据在作为通信对方的接收端设备中提供的功能,切换开关133、开关181和开关182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由此执行全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之一。结果,在保持与传统HDMI的兼容性的同时选择更合适的通信方法,并且可以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接着,参照图23中的流程图来描述图21中的接收端设备的通信过程。从步骤S191到步骤S194的过程与图20中的步骤S111到步骤S114分别相同,因而,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在步骤S195,接收端设备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接收从源设备发送的信道信息。而且,如果与接收端设备连接的源设备既没有用于执行全双工通信的功能,也没有用于执行半双工通信的功能,则不从源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信道信息,并且从而,接收端设备不接收信道信息。 
在步骤S196,接收端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全双工通信。例如,当接收到指示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时,接收端设备确定要执行全双工通信。 
如果在步骤S196中确定要执行全双工通信,则切换控制单元172在步骤S197控制开关185和开关186以切换开关185和开关186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与来自变换单元18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而且,如果在步骤S196中确定将不执行全双工通信,则接收端设备在步骤S198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半双工通信。例如,当接收到指示执行利用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IP通信的信道信息时,接收端设备确定将执行半双工通信。 
如果在步骤S198中确定将执行半双工通信或如果在步骤S197切换了开关185和开关186,则切换控制单元124在步骤S199控制开关135以切换开关135以便在数据发送时,选择与来自变换单元134的接收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以及在数据接收时,选择与来自源设备的发送数据对应的差动信号。 
而且,如果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执行全双工通信,则在接收端设备中,在数据发送时,不从变换单元134向发送器81发送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 号,并且因而,不向开关135提供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差动信号。 
在步骤S200,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IP通信,并且从而,结束通信过程。 
也就是说,如果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通信,则变换单元184在数据发送时将从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将形成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经由开关185和SDA线191发送到源设备,而将另一个部分信号经由开关186和SCL线192发送到源设备。 
而且,如果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半双工通信,则变换单元134在数据发送时将从接收端设备的控制单元(CPU)提供的接收数据变换成差动信号,将形成通过变换获得的差动信号的一个部分信号经由开关135和CEC线84发送到发送器81,并且将另一个部分信号经由备用线88发送到源设备。 
而且,如果接收端设备执行与源设备的全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则解码单元136在数据接收时接收对应于从源设备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差动信号,将所接收的差动信号解码成作为原始数据的发送数据,并将该发送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CPU)。 
而且,如果在步骤S198确定不执行半双工通信,即如果不发送信道信息,则例如,接收端设备在步骤S201发送和接收CEC信号以执行与源设备的双向通信,并且从而,结束通信过程。 
以这种方式,接收端设备根据所接收的信道信息,即根据在作为通信伙伴的源设备中提供的功能来执行全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之一。 
以这种方式,根据在作为通信伙伴的源设备中提供的功能,切换开关135、开关185和开关186以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和要接收的数据,由此执行全双工通信和半双工通信之一。结果,在保持与传统HDMI(R)的兼容性的同时选择更合适的通信方法,并且可以执行高速双向通信。 
而且,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通过包含CEC线84和备用线88以及SDA线191和SCL线192的HDMI电缆351连接,其中所述CEC线84和备用线88的每一条通过彼此耦合的差动双绞线来屏蔽,并且连接地线,以及其中SDA线191和SCL线192的每一条通过彼此耦合的差动双绞线来屏蔽,并且连接地线。从而,在保持与传统HDMI电缆的兼容性的同时,可以以半双工模式或全双工模式执行高速双向IP通信。 
接着,不仅可以使用专门的硬件而且可以使用软件来执行上述过程的序列。如果利用软件执行该过程序列,则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到微计算机等中,例如,该软件控制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因而,图24示出了其中安装了用于执行上述过程的序列的程序的计算机的一个实施例的配置示例。 
可以在作为在计算机中包含的记录介质的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305或ROM 303中提前记录程序。 
可替换地,该程序可以被临时或外部存储(记录)在可拆卸记录介质中,所述可拆卸记录介质诸如软盘、CD-ROM(致密盘只读存储器)、MO(磁光)盘、DVD(数字视频光盘)、磁盘和半导体存储器。这样的可拆卸记录介质可被提供作为所谓的软件包。 
而且,不仅可以从上述可拆卸记录介质将程序安装到计算机中,而且可以通过经由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人造卫星将该程序从下载网址无线发送到计算机来安装该程序,或通过将该程序以有线方式经由诸如LAN和因特网之类的网络发送到计算机来安装该程序。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360接收这样发送的程序以便该程序可被安装到所包含的EEPROM 305中。 
计算机包含CPU(中央处理单元)302。CPU 302经由总线301连接输入/输出接口306,并且CPU 302将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303中或EEPROM305中的程序装载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04中,并运行所装载的程序。以这种方式,CPU 302执行上述流程图的过程,并且可替换地,执行在上述方块图中示出的配置所执行的过程。 
提供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的处理步骤不总是需要按照在本说明书的流程图中阐述的时间顺序来处理。该处理可以包括以并行方式(例如,并行处理或使用对象的处理)或单独地执行的处理。而且,可以借助单个计算机来处理该程序,可替换地,可以借助多个计算机来分布执行该程序。 
在图9中示出的配置示例允许为LAN通信构造电路,而不管关于DDC设计的电学规范。然而,图25示出了另一具有类似效果的配置示例。 
该示例示出了利用单条电缆执行视频和音频的数据传输、连接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以及LAN通信的接口。该接口的特征在于:通过单向通信经由两对差动传输信道来执行LAN通信,该接口具有下述配置:通过传输信道的至少一个DC偏置电位通知该接口的连接状态,至少 两个传输信道被用于以时分方式利用LAN通信交换和验证连接设备信息的通信。 
源设备包含LAN信号发送电路611、线端电阻器612和613、AC耦合电容器614到617、LAN信号接收电路618、反相器620、电阻器62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22和电容器623、比较器624、下拉电阻器63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32和电容器633、比较器634、NOR门640、模拟开关641到644、反相器645、模拟开关646和647、DDC收发器651和652、以及上拉电阻器653和654。 
接收端设备602包括LAN信号发送电路661、线端电阻器662和663、AC耦合电容器664到667、LAN信号接收电路668、下拉电阻器671、形成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器672和电容器673、比较器674、扼流圈681、串联连接在电源电位和参考电位之间的电阻器682和683、模拟开关691到694、反相器695、模拟开关696和697、DDC收发器701和702、以及上拉电阻器703和704。 
HDMI电缆351包括由备用线801和SCL线803形成的差动传输信道以及由SDA线804和HPD线802形成的差动传输信道。形成这些线的源侧端子811到814和接收端侧端子821到824。 
备用线801和SCL线803以及SDA线804和HPD线802以差动双绞线耦合。 
在源设备中,端子811和813经由AC耦合电容器614和605以及模拟开关641和642连接到发送电路611,发送电路611用于将LAN发送信号SG611发送到接收端和线端电阻器612。端子814和812经由AC耦合电容器616和617以及模拟开关643和644连接到接收电路618,接收电路618用于从接收端设备和线端电阻器613接收LAN信号。 
在接收端设备中,端子821到824经由AC耦合电容器664、665、666和667以及模拟开关691到694连接到发送电路661、接收电路668和线端电阻器662和663。当执行LAN通信时,模拟开关641到644以及691到694是导通的,而当执行DDC通信时,断开这些开关。 
在源设备中,端子813和端子814经由其他模拟开关646和647连接到DDC收发器651和652以及上拉电阻器653和654。 
在接收端设备中,端子823和端子824经由模拟开关696和697连接DDC 收发器701和702以及上拉电阻器703。当执行DDC通信时,模拟开关646和647是导通的,而当执行LAN通信时,断开这些开关。 
除了由反相器620驱动源设备601的电阻器62之外,通过备用线801的电位进行的e-HDMI兼容设备的识别机制基本上类似于图9中示出的例子。 
当反相器620的输入是HIGH(高电平)时,电阻器621变成下拉电阻器,并且因而,从接收端设备看,建立类似于连接e-HDMI非兼容设备的情形的0-V状态。结果,指示接收端设备的e-HDMI兼容性识别结果的信号SG623变成LOW(低电平),并且因而,关断由信号SG 623控制的模拟开关691到694,而由通过反相器695对信号SG 623取反而获得的信号控制的模拟开关696和697是导通的。结果,接收端设备602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保持与LAN发送和接收器隔离,由此建立与DDC发送和接收装置连接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源设备中,反相器620的输入还被输入到NOR门640,并使得其输出SG 614为LOW。由NOR门640的输出信号SG 614控制的模拟开关641到644被断开,而通过反相器645对信号SG 614取反而得到的信号控制的模拟开关646和647是导通的。结果,源设备601也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保持与LAN发送和接收装置隔离,由此建立与DDC发送和接收装置连接的状态。 
相反,当反相器620的输入为LOW时,源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两者将SCL线803和SDA线804保持与DDC发送和接收装置隔离,由此,建立与LAN发送和接收装置连接的状态。 
用于通过HPD线802的DC偏置电位确认连接的电路631到634以及681到683具有类似于在图9中示出的例子的功能。也就是说,除了上述的LAN通信之外,HPD线802还通过DC偏置电平向源设备通知电缆351到接收端设备的连接。当电缆351连接接收端设备时,在接收端设备中的电阻器682和683以及扼流圈681通过端子822将HPD线802偏置到大约4V。 
源设备通过由电阻器632和电容器633形成的低通滤波器提取HPD线802的DC偏置,在比较器634中,比较所提取的DC偏置与参考电位Vref2(例如1.4V)。如果电缆351没有连接到接收端设备,则由于下拉电阻器631,端子812的电位低于参考电位Vref2,而如果电缆351连接到接收端设备,则其电位高于参考电位Vref2。因此,当比较器634的输出信号SG 613为HIGH 时,则它指示电缆351与接收端设备连接。另一方面,当比较器634的输出信号SG 613为LOW时,则它指示电缆351和接收端设备不相连。 
因而,根据图25中示出的配置示例,接口利用单条电缆执行视频和音频的数据传输、所连接设备信息的交换和验证、设备控制数据的通信以及LAN通信。接口如此配置以便通过单向通信经由两对差动传输信道来执行LAN通信,以及提供这样的配置以便通过传输信道的至少一个DC偏置电位来通知接口的连接状态,以及将至少两个传输信道用于以时分方式利用LAN通信来交换和验证连接设备信息的通信。因而,可以执行下述时间划分,该时间划分分成其中通过开关将SCL线和SDA线连接到LAN通信电路的时间区和其中这些线连接DDC电路的时间区。该划分使得电路执行LAN通信而不考虑有关DDC设计的电学规范,并且因而,可以以低成本实现稳定和可靠的LAN通信。 
而且,图25中示出的电阻器621可被设置在HDMI电缆351中,而不是设置在源设备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电阻器621的端子分别连接在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当中的备用线801和连接电源(电源电位)的线(信号线)。 
而且,图25中示出的下拉电阻器671和电阻器683可被设置在HDMI电缆351中,而不是设置在接收端设备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拉电阻器671的端子分别连接在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当中的备用线801和连接地(参考电位)的线(地线)。而且,电阻器683的端子分别连接在HDMI电缆351中配置的线当中的HPD线802和连接地(参考电位)的线(地线)。 
SDA和SCL是用于执行下拉通信的信号,其中,H是1.5KΩ上拉,而L是低阻抗。CEC也是用于执行下拉通信,其中,H是27KΩ上拉,而L是低阻抗。当保持这些功能以保持与现有HDMI的兼容性时,共享用于执行需要传输线信道的线端端子终结于匹配状态的高速数据通信的LAN的功能可能变得困难。 
在图9和图25中的配置示例中,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图9中的配置示例如此配置以便避免使用SDA、SCL和CEC线,以及使用备用线和HPD线作为差动对以执行1对双向通信的全双工通信。图25中示出的配置示例如此配置以便执行其中利用HPD线和SDA线以及SCL线和备用线来形成两组差动对的2对全双工通信,以所述组的每一组来执行单向通信。 
图26(A)到26(E)示出了在图9中的配置示例或图25中的配置示例中的双 向通信波形。 
图26(A)示出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波形,图26(B)示出了由接收端设备接收的信号的波形,图26(C)示出了通过电缆传递的信号的波形,图26(D)示出了由源设备接收的信号的波形,而图26(E)示出了从源设备发送的信号的波形。如从图26可明显看出的,根据图9或图25中的配置示例,可以实现良好的双向通信。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视接收机250和音频放大器310两者是e-HDMI兼容设备,并且通过高速数据线来执行在电视接收机250和音频放大器310之间的音频数据、延迟信息等的通信。然而,本发明可被应用到甚至连接电视接收机250的音频放大器等的音频输出设备不是e-HDMI兼容设备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接收机250和音频输出装置经由不同的数字接口连接,并且执行音频数据、延迟信息等的通信。例如,电视接收机250和音频输出装置可以经由网络端子连接以便通过以太网来执行通信。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电视接收机250计算从电视接收机250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T2a’时,除了存储为EDID数据的视频延迟信息(T2v)和到从盘记录器210接收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被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为止所需的时间T2c的信息之外,使用从盘记录器210传输的延迟信息(T4a)。 
然而,例如,当在从盘记录器210输出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和图像数据(视频信号)之间不存在时间差时,有时候不从盘记录器210传输延迟信息(T4a)。在这种情况下,当计算延迟时间T2a’时,将仅仅使用被存储成EDID数据的视频延迟信息T2v和到从盘记录器210接收到的音频数据(音频信号)被发送到音频放大器310为止所需的时间T2c。 
而且,在假定遵循HDMI标准的接口作为连接每个设备的传输信道的情况下描述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传输标准。而且,此处示出了其中将盘记录器用作源设备和将电视接收机用作接收端设备的例子。然而,本发明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其中使用其他发送装置和其他接收装置的例子。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HDMI电缆彼此相连。然而,本发明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其中电子设备彼此无线连接的情形。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例如,当音频输出装置从接收端设备接收音频信号时,可以容易地执行音频输出与所显示图像的同步,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诸如下述AV系统之类的系统:即所述AV系统如此配置:通过经由接收端设备将音频数据从源设备提供给音频输出装置来获得音频输出。 

Claims (18)

1.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通道从外部设备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图像显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以显示图像;
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
存储单元,用于在其中存储指示持续到在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响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的图像为止的延迟时间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指示持续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响应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的音频延迟信息;
音频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经由不同于所述传输信道的另一传输信道发送到不同于所述外部设备的其他外部设备;
计算单元,用于至少根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到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计算在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相对于将从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以及
延迟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向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指示所述计算单元获得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
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用于经由所述传输信道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示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相对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根据由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延迟信息加上在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到所述音频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计算在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相对于从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在视频信号的消隐时段内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中提取所述延迟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经由构成所述传输通道的控制数据线接收所述延迟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单元通过经由多个信道的差动信号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视频信号,并且还在其消隐时段内从所述视频信号提取音频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经由数字接口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述音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构成所述另一传输信道的预定线执行双向通信,其中,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述音频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延迟信息发送单元经由数字接口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述延迟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构成所述另一传输信道的预定线执行双向通信,
其中,所述延迟信息发送单元经由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述延迟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还包括:请求信号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其他外部设备接收请求延迟信息的请求信号,
其中,当所述请求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时,所述延迟信息发送单元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所述延迟信息。
11.一种接收装置中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
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信道从外部设备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图像显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以显示图像;
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以及
音频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将由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经由不同于所述传输信道的另一传输信道发送到不同于所述外部设备的其他外部设备,
所述延迟信息发送方法包括:
计算步骤,至少根据指示到在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视频信号的图像为止的延迟时间的视频延迟信息以及到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的信息,计算在所述图像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像相对于将从所述音频信号发送单元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以及
延迟信息发送步骤,当从其他外部设备接收到请求延迟信息的请求信号时,向所述其他外部设备发送在所述计算步骤中计算得到的延迟信息。
12.一种音频输出装置,包括:
音频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通道从外部设备接收音频信号;
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
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外部设备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以及
延迟控制器,用于控制持续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响应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所述延迟时间匹配由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中,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经由数字接口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音频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构成所述传输信道的预定线执行双向通信,
其中,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经由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所述音频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其中,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经由数字接口从其他外部设备接收所述延迟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经由构成所述传输信道的预定线执行双向通信,其中,所述延迟信息接收单元经由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其他外部设备接收所述延迟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音频输出装置,还包括:请求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外部设备发送请求延迟信息的请求信号。
18.一种音频输出装置中的延迟控制方法,
所述音频输出装置包括:
音频信号接收单元,用于经由传输信道从外部设备接收音频信号;以及
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处理由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以输出音频;
所述延迟控制方法包括:
延迟信息接收步骤,从所述外部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外部设备中的所显示图像相对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以及
延迟控制步骤,控制持续到所述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响应于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单元接收的音频信号的音频为止的延迟时间以便所述延迟时间匹配所述延迟信息接收步骤接收的延迟信息指示的延迟时间。
CN2007800415188A 2006-11-07 2007-11-07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1486/2006 2006-11-07
JP2006301486 2006-11-07
JP2007050426 2007-02-28
JP050426/2007 2007-02-28
JP240681/2007 2007-09-18
JP2007240681 2007-09-18
PCT/JP2007/071651 WO2008056709A1 (en) 2006-11-07 2007-11-07 Receiver, delayed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receivers, audio output device, and delay control method for audio output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975A CN101573975A (zh) 2009-11-04
CN101573975B true CN101573975B (zh) 2012-06-13

Family

ID=4110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51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975B (zh) 2006-11-07 2007-11-07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CN2007800466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3921B (zh) 2006-11-07 2007-11-07 通信系统、发送器、接收器和通信方法
CN2007800414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519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设备、内容再现方法以及内容解码方法
CN2007800414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518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装置、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CN20078004942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977B (zh) 2006-11-07 2007-11-07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CN20078004148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922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装置和电缆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664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3921B (zh) 2006-11-07 2007-11-07 通信系统、发送器、接收器和通信方法
CN20078004149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519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设备、内容再现方法以及内容解码方法
CN2007800414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518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装置、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控制信息接收方法
CN20078004942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977B (zh) 2006-11-07 2007-11-07 发送设备、发送设备的视频信号发送方法、接收设备和接收设备的视频信号接收方法
CN20078004148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5922B (zh) 2006-11-07 2007-11-07 电子装置和电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1015739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1226B (zh) * 2006-11-07 2017-01-04 索尼株式会社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US8674679B2 (en) 2009-10-08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ing during a connection detection
RU2554070C2 (ru) * 2009-11-06 2015-06-27 ТП Вижн Холдинг Б.В.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стройка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элемента контента
JP2011109398A (ja) * 2009-11-17 2011-06-02 Sony Corp 画像送信方法、画像受信方法、画像送信装置、画像受信装置及び画像伝送システム
JP5429552B2 (ja) * 2009-12-03 2014-0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システム
CN101742156B (zh) * 2009-12-08 2013-01-09 山东泰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一体机及其实现方法
KR101639352B1 (ko) * 2010-02-10 2016-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동으로 수신기의 파워-다운을 검출하는 송신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US9319658B2 (en) * 2010-02-10 2016-04-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gital video signal out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and digital video signal output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JP2011244265A (ja) * 2010-05-19 2011-12-01 Sony Corp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3620519B (zh) * 2011-07-01 2017-06-09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用于传输线缆的类别确定方法和传输线缆
JP2013046123A (ja) * 2011-08-23 2013-03-04 Sony Corp 信号変換装置、信号変換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US9544658B2 (en) * 2011-10-26 2017-01-10 Hitachi Maxell, Ltd. Video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TWI479894B (zh) 2011-12-06 2015-04-01 Asmedia Technology Inc 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的資料傳收裝置
CN103200382B (zh) * 2012-01-09 2017-10-31 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发射端与接收端的交互通信方法
WO2013122387A1 (en) * 2012-02-15 2013-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data transceiving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ata receiving method
WO2013122385A1 (en) 2012-02-15 2013-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data transreceiving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receiving method
WO2013122386A1 (en) 2012-02-15 2013-08-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t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data transreceiving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receiving method
CN104104972A (zh) * 2013-04-10 2014-10-15 深圳市快播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TWI548279B (zh) * 2013-08-02 2016-09-01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體傳輸接收系統、多媒體傳送裝置及多媒體接收裝置
EP3125566A4 (en) * 2014-03-24 2017-12-13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ing hdmi
WO2015174753A1 (en) * 2014-05-16 2015-11-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ent output apparatus, mobile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s thereof
EP3157215B1 (en) * 2014-06-12 2023-02-22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terface circui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15196136A1 (en) * 2014-06-19 2015-12-23 Google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media for providing power to an hdmi source
US9215491B1 (en) * 2014-07-10 2015-12-15 Google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controlling a bi-directional HDMI port
WO2016009944A1 (ja) 2014-07-18 2016-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0532419B2 (en) * 2015-10-29 2020-01-14 Lincoln Glob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n a welding system over welding power cables
CN105681892B (zh) * 2016-02-19 2019-03-15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023997B (zh) * 2016-04-29 2019-12-20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pdif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收发装置
CN106454471A (zh) * 2016-08-17 2017-02-2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的音画同步方法及装置
US9693109B1 (en) * 2016-09-12 2017-06-27 Bose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media processing based on mapping of remote controller buttons
CN106502942B (zh) * 2016-12-12 2023-12-08 广州市诚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绞线总线信号光电转换装置及光电隔离系统
CN108205512B (zh) * 2016-12-16 2021-08-1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高解析多媒体界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83862A (zh) * 2017-09-19 2017-12-15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切换方法及系统
WO2019123837A1 (ja) 2017-12-21 2019-06-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受信制御装置、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CN114694326B (zh) * 2020-12-29 2023-08-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脸支付设备的扩展显示设备及人脸支付系统
CN116614596B (zh) * 2023-07-18 2023-09-26 基石酷联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和低速复合的音视频双向传输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185A (zh) * 2001-03-27 2002-10-30 株式会社东芝 数字广播接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797534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中继流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
CN101171838A (zh) * 2005-04-28 2008-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口形同步修正装置及口形同步修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09101B1 (ko) * 2002-01-29 2003-12-11 신옥균 휴대통신 단말기용 인터넷 방송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송 중계 방법
KR100604032B1 (ko) * 2003-01-08 2006-07-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코덱을 지원하는 장치와 방법
CN1728794A (zh) * 2004-07-28 2006-02-01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来源设备中的音频信号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JP3919115B2 (ja) * 2004-08-18 2007-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復号化装置、復号化方法、復号化プログラム及び復号化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並びにリバース再生装置、リバース再生方法、リバース再生プログラム及びリバース再生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7185A (zh) * 2001-03-27 2002-10-30 株式会社东芝 数字广播接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797534A (zh) * 2004-12-27 2006-07-05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中继流数据的信息处理装置
CN101171838A (zh) * 2005-04-28 2008-04-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口形同步修正装置及口形同步修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2-82887A 1990.03.23
JP特开2003-101958A 2003.04.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977A (zh) 2009-11-04
CN101536518B (zh) 2012-06-20
CN101536519A (zh) 2009-09-16
CN101536519B (zh) 2012-04-04
CN101573977B (zh) 2013-12-25
CN101573975A (zh) 2009-11-04
CN101535922B (zh) 2015-05-20
CN101563921A (zh) 2009-10-21
CN101535922A (zh) 2009-09-16
CN101563921B (zh) 2011-09-07
CN101536518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3975B (zh)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CN103561226B (zh) 发送设备、发送方法、接收设备以及接收方法
CN103763499B (zh) 显示设备、发送设备和视频信号的发送方法
US8441576B2 (en) Receiving device, delay-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in receiving device, audio output device, and delay-control method in audio output device
CN101803381B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传送方法、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中的数据接收方法
CN101601291A (zh) 传输装置、图像数据传输方法、接收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图像显示方法
CN101404745A (zh) 显示装置和发送装置
CN101809549B (zh) 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取消电子设备的防火墙的方法
JP5706012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受信方法
JP5474253B1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受信方法
JP2015133732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信号受信方法
JP2013258733A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信号送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