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939A -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939A
CN101573939A CNA200780048735XA CN200780048735A CN101573939A CN 101573939 A CN101573939 A CN 101573939A CN A200780048735X A CNA200780048735X A CN A200780048735XA CN 200780048735 A CN200780048735 A CN 200780048735A CN 101573939 A CN101573939 A CN 101573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all
territory
calling
cs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7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939B (zh
Inventor
迈克尔·F·库拉斯
阿波斯陶里斯·K·索尔金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959116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57393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617,0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699220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73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08Systems for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ties, e.g. by use of disposal contact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4Inter-user-equipment sessions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38Call context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 H04M2203/651Text message transmission triggered by cal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24Services and arrangements where telephone services are combined with data services
    • H04M7/0027Collaboration services where a computer is used for data transfer and the telephone is used for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04M7/0075Details of addressing, directories or routing tables

Abstract

一种系统和方法,其中接收关于第一域中的从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的呼叫的通知。创建用于第一种类型的呼叫上下文。接收关于第二域中的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呼叫的发起的通知。利用呼叫上下文向第一设备通知从第二设备到第一设备的呼叫的发起。

Description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者使用大量移动通信服务。这类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语音服务、视频共享、文件共享、多媒体消息收发、即时消息收发、白板等。
消费者常常想要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服务。双方可能想在观看共享视频或者合作共享文档的同时,进行语音呼叫。消费者还想能够在服务之间轻松地变换。例如,进行传统语音呼叫的双方可能想把呼叫变为视频呼叫。然而,当前的技术状态往往使得这种交换不可能进行。
例如,由于在CS语音呼叫的建立期间调用主叫线路识别限制(CLIR),因此一方可能不知道另一方的身份。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则被叫方将不知道主叫方的身份。被叫方将不能调用与主叫方的IMS会话,因为被叫方不能将邀请消息发送到主叫方。在另一实例之中,用户可能通过对服务号码进行普通的CS呼叫,来呼叫道路援助服务。然后,道路援助服务动态选择可用的终端(代理)来终结CS呼叫。如果用户想要与道路援助代表建立IMS会话(比如,视频共享或白板会话),则用户将试图发起与道路援助服务的IMS会话(例如,<sip:1154@operator.com>)。然而,因为用户不知道操作员确切终端的身份,所以将不会建立IMS服务。在另一实例之中,用户可能想要把CS呼叫切换到IMS网络,但是如果用户不知道另一方的身份,则该切换将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将第一域之中的服务耦合到第二域之中的服务。
附图说明
出于便于理解寻求保护的主题的目的,在附图中存在说明性实施例,通过对其进行检查,当结合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来考虑时,将可以轻易地理解和领会寻求保护的主题、其构造和操作、及其很多优点。
图1描述了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它们能够在第一域和第二域之中进行数据交换。
图2示出图1的系统,其中更加详细地示出了第二域。
图3是图2的应用服务器的示例性功能框图。
图4是描述图1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提供对图1系统中的呼叫上下文创建的示例性描述的流程图。
图6描述了图1系统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7是提供对图6系统的示例性操作的描述的信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示例之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当在第一域之中建立呼叫时,从第二域中的设备接收请求。在第一域之中检测呼叫的建立。当在第一域之中建立呼叫时,将通知发送到第二域之中的设备。
在其他示例之中,提供了一种系统。接口组件从第二域中的设备接收预定请求,以当在第一域之中建立呼叫时,对该设备进行通知。处理组件在第一域中检测呼叫的建立。当呼叫建立时,通知组件对设备进行通知。
参照图1,在一个示例之中,系统10包括: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第一域13、和第二域14。
在一个示例中,设备11、12是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来操作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任何合适的设备。设备11、12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无线电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数据终端、笔记本电脑、专用博弈设备、集成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视频博弈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组合或亚组合。这类设备一般包括诸如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组件、用户接口设备、数据传输逻辑、网络接口、天线等的组件。这些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将省略对每种可能性的具体描述。
域13、14均指在其中至少提供了一种服务的环境。域13、14均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网络组成。这类网络包括但不限于:GSM、GPRS、CDMA、IDEN、2.5G、3G、和WiMAX(802.16e)网络。另外,域13、14可以是同一网络的一部分。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将域13、14均描述为至少提供一种不同于其他域的服务。例如,域13可以是电路交换(CS)网络,在其中提供传统的CS语音服务,而域14可以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在其中提供诸如视频共享和白板的服务。域13可以由提供CS语音服务的多个网络组成,而域14可以由提供IMS服务的多个网络组成。另外,域13、14可以是诸如GSM网络的单个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支持CS服务和IMS服务(即,域13是GSM网络中的CS域,而域14是同一GSM网络内的IMS域)。
参照图2,更具体地但是示例性地,出于说明性目的,现在将提供对系统10的描述。再一次地,出于说明性目的,将域13称为CS域,并将域14称为IMS域。然而,不应当将这类描述理解为把本申请限定于该实施例。
进一步参照图2,IMS域14包括应用服务器21和控制功能服务器22。在一个示例之中,应用服务器21是电路交换识别应用服务器(CSI-AS),而控制功能服务器22是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服务器。
如此处将进一步讨论的,CSI-AS 21从CS域13接收关于涉及设备12的语音呼叫的通知,并创建用于该呼叫的上下文,其允许设备12调用IMS域14中的服务,该服务与CS域13中的语音呼叫紧密耦合。
在一个示例之中,S-CSCF服务器22是会话发起协议(SIP)服务器。S-CSCF为IMS域14的用户提供控制。其代表用户与网络进行交互,并在SIP注册过程期间被分配给用户。
在一个示例之中,应用服务器21和控制功能服务器22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逻辑组件形成。可以将许多个这类组件进行组合或划分。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在一个示例之中,每个设备的示例性组件采用和/或包括用多种编程语言中的任何编程语言实施的或用其编写的一系列计算机指令。
参照图3,CSI-AS 21的示例性组件包括:接口组件31、32,处理器组件33的一个或多个实例、存储器组件34的一个或多个实例、数据结构35、上下文创建组件36、通知组件37、和呼叫参考通信组件38。
在一个示例之中,CSI-AS 21利用接口组件31将数据发送到第一域13或从其接收数据。在一个示例之中,利用接口组件32将数据发送到S-CSCF 22或从其接收数据。处理器组件33通过执行在硬件和/或软件之中具体化的代码来管理并执行CSI-AS 21的功能。存储器组件34提供存储,在其中可以存储数据、指令、软件例程、代码集合、数据库等。在一个示例之中,当设备11、12参与CS域13中的呼叫时,利用数据结构35来存储产生的呼叫上下文信息。数据结构35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34之中,或可以是独立的元件。当设备11对设备12进行CS呼叫时,利用上下文创建组件36来创建呼叫上下文。当设备12通过第二域14对设备11进行呼叫时,利用通知组件37来通知设备11。在创建呼叫上下文之后,利用呼叫参考通信组件38将呼叫参考发送到设备12。在一个示例之中,在处理器33上执行上下文创建组件36、通知组件37、和呼叫参考通信组件38,并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器34之中或其他地方。
例如,在一个示例之中,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计算机可读信号承载介质39。计算机可读信号承载介质39的示例是可记录数据存储介质,诸如磁、光、和/或原子级数据存储介质。在另一示例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承载介质39是经由耦合到CSI-AS 21的网络而发射的调制载波信号。计算机可读信号承载介质39可以存储软件逻辑组件,可以采用该软件逻辑组件来执行此处描述的功能。
参照图4,出于示例性目的,现在将描述系统10的操作的示例性方法400。
在步骤401,CSI-AS 21从CS域13接收设备11已经在第一域13中对设备12做出CS呼叫的通知。在一个示例之中,CS域13是GSM网络。在终结MSC(对设备12进行服务的一个,但是没有示出)处的GSM CC呼叫设置信令触发朝向CSI-AS 21的GSM服务控制功能(gsmSCF)的移动网络定制应用增强逻辑(CAMEL)初始DP消息。依次,gsmSCF发送指向MSC的CAMEL响应,以继续呼叫设置。
响应于CAMEL信令,在步骤403中,CSI-AS 21创建用于CS呼叫的上下文。参照图5,在步骤501,CSI-AS 21从自第一域13接收到的通知提取第一设备11的ID。在一个示例之中,这是来自从第一设备11到第二设备的CS呼叫的呼叫者标识(CLID)信息。应当注意,如果设备11调用CLIR,则对于设备12CLID信息将不可用。但是,该CLID信息将对第一域13的网络可用。因此,终结MSC将CLID信息提供给CSI-AS 21。
在步骤503,CSI-AS 21创建呼叫参考。在一个示例之中,如在请求注解(RFC)4122中规定的,由CSI-AS 21利用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统一资源名(URN)来产生呼叫参考,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合并与此。UUID URN允许基于时间、唯一名称、或随机数发生器的URN非集中式计算,并在空间和时间上确保唯一性。一个示例性呼叫参考是:urn:uuid:f81d4fae-7dec-11d0-a765-00a0c91e6bf6。
呼叫上下文不限于呼叫参考和标识符。可以将附加信息添加到呼叫上下文。例如,呼叫信息,诸如主叫和被叫方电话号码、重定向方电话号码、CLIR调用状态、包含在用户-用户IE之中的信息、以及包含在CC信令消息之中的任何其他重要信息。可以由CSI-AS 21通过CAMEL信令来获取该传统信息。例如,CSI-AS 21也可能从存储CS呼叫信息的其他IMS应用服务器,诸如语音呼叫连续性(VCC)AS,获取附加信息。
进一步参照步骤505,在一个示例之中,呼叫上下文存储在数据结构35之中,使得呼叫参考对应于第一设备11的标识符。例如,可以将呼叫参考和标识符存储在数据表之中。
现在参照图4,在步骤405,将呼叫参考发送到第二设备12。结果是,如果设备12想要调用到设备11的IMS呼叫,则设备12不需要知道设备11的身份。相反,设备12可以通过CSI-AS 21发起IMS呼叫,CSI-AS 21用呼叫参考来交叉引用设备11的身份。
CSI-AS 21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实施步骤405。在一个示例之中,CSI-AS 21发起与设备12的非结构化补充服务数据(USSD)会话,并在会话中发送呼叫参考。在另一示例之中,CSI-AS 21在短消息服务(SMS)消息之中,将呼叫参考发送到第二设备12。在进一步示例之中,第二设备12经由web接口(例如,WAP接口)通过互联网从CSI-AS 21请求呼叫参考。仍在进一步示例之中,可以利用SIP事件包,使得第二设备12从CSI-AS接收包括呼叫参考的SIP通知消息。现在将进一步讨论SIP事件包的更多细节。
进一步参照图4,作为另一替代,不是将呼叫参考发送到第二设备12,而是第二设备12和CSI-AS 21可以均使用相同的规则集合来产生呼叫参考。例如,呼叫参考可以包含以下信息:(1)当前由被叫方在接受呼叫时(例如,寻呼请求中)使用的移动设备身份(例如,TMSI或IMSI);以及(2)由网络产生并包括在发送到被叫方的CC设置请求之中的DTAP CC事务ID(TI)(识别针对移动设备的特定CS呼叫)。
继续参照图4,在步骤407,CSI-AS 21接收关于第二设备12想要发起到第一设备11的IMS呼叫的通知。
在一个示例之中,设备12通过将SIP请求寻址到CS呼叫的呼叫参考而将请求发送到CSI-AS 21。可以通过使用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callreference>”参数的SIP URI(例如,SIP:combinational.operator.com)来产生这类SIP请求,(例如,SIP:combinational.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在IMS域14中的S-CSCF 22将用于P-宣称的-身份的初始过滤器标准(iFC)应用到SIP请求,并且一旦匹配了SIP URI,将SIP请求转发到CSI-AS 21。然后,CSI-AS 21接通(key on)<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设备11的电话号码。
在另一示例之中,第二设备12将请求寻址到CSI-AS 21的PSI,该请求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callreference>”参数以及“组合”或“远程方”参数,其用于指示正对CS呼叫的远程方进行寻址。例如,
SIP:<CSI_AS_PSI>.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组合
SIP:<CSI_AS_PSI>.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远程方
在该情况之中,将SIP请求直接路由到CSI-AS 21(不需要iFC)。然后,CSI-AS 21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设备11的电话号码。必须在终端上对AS PSI进行配置。
在另一示例之中,将呼叫参考嵌入在由CSI-AS 21管理的通配(wild-carded)PSI之中。然后将请求寻址到通配PSI,该请求具有“组合”或“远程方”参数,其用于指示正对CS呼叫的远程方进行寻址。例如:
SIP:<CALL_REF_PSI>.operator.com;组合
SIP:<CALL_REF_PSI>.operator.com;远程方
在该情况之中,将SIP请求直接路由到CSI-AS 21,在CSI-AS 21处管理通配PSI。CSI-AS 21然后接通由通配PSI所参考的CS呼叫,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设备11的电话号码。
最终,应当注意,当诸方终止CS呼叫时,CSI-AS 21删除呼叫,并且CS域13释放该CS呼叫。例如,在GSM网络中,在终结MSC处GSM CC呼叫释放信令向CSI-AS 21的gsmSCF功能发起CAMEL信令。响应于该CAMEL信令,CSI-AS 21删除用于CS呼入的上下文
参照图6,现在将描述SIP事件包。示出了系统10的另一实施例,在其中一个或多个IMS设备15可以预订SIP事件包,当一个或多个CS设备参与到呼叫中时,SIP事件包可以通知IMS设备15。在图6中将系统10显示为除了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以外,还包括IMS设备15。再次,将域13描述为CS域,并将域14描述为IMS域。然而,不应当将本申请理解为限定到本实施例。
将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示出为连接到CS域,并且将设备15示出为连接到IMS域14的IMS设备。应当注意,仅是出于说明性的目的提供了该方案。预想设备11、12、和15的不同组合和亚组合。例如,设备11、12均可能包括IMS能力,而设备15可能包括CS能力。因此,以下对设备11、12描述SIP事件包。然而,为了简明,将参照设备15来描述SIP事件包。另外,应当注意,第一域13和第二域14的用户均可以具有多个IMS设备,这些IMS设备预订此处描述的SIP事件包,对于所拥有的一个或多个CS设备,为了简洁,仅示出了设备11、12和15。
在一个示例之中,SIP事件包是CS呼叫服务事件包,IMS设备(例如,设备15)的用户可以对其进行预订。通过预订SIP呼叫服务事件包(以下称为“SIP包”),设备15的用户可以告知第二域CSI-AS 21在第一域13中发起特定服务时对设备15进行通知。例如,设备15可以请求CSI-AS 21在CS语音呼叫在特定设备上(例如设备11或设备12)终结时对设备15进行通知。然后,CSI-AS 21将识别并保持关于CS呼叫的信息,并将CS呼叫信息提供给设备15的用户。
应当注意,如果设备15或感兴趣的设备在CS域之中(例如,设备11或设备)或是由同一用户所拥有,则从安全角度出发,预订SIP包是直接的。类似地,如果感兴趣的设备和设备15是同一设备(例如,具有CS和IMS能力的移动单元),则从安全角度出发,预订SIP包将是直接的。然而,如果感兴趣的设备和设备15是分离的设备并由分离的用户所拥有,则从安全角度出发,提供用于验证设备15已被授权来预订与感兴趣的设备相关的CS呼叫信息的机制是值得的。例如,为了预订的生效可能需要密码,或者正被讨论的设备的所有者可能必须将明示的授权提供给系统,以允许设备15可以进行预订,或者设备的所有者可以具有将安全设置开启或关闭的选项等。
SIP包提供了在RFC 3265中规定的SIP事件框架的具体应用,通过引用将其合并于此,并且定义了与IMS用户可以预定的用户的CS呼叫相关的事件和信息。CS主叫服务事件包可以将事件通知给订户:诸如涉及订户的CS呼叫正被建立(在该情况之中,也传输关于呼叫的信息,例如呼叫类型起始、终止、呼叫模式、在CSI-AS中的呼叫参考等);涉及订户的CS正被释放;呼叫状态的变化(例如,呼叫保持);以及其他CS相关事件(新的CS呼叫等待等)。
这些通知不必复制已经通过CS域传送给订户的信息,而是将关于可以在IMS域中使用的这些事件的额外信息传送给订户(例如,呼叫参考)。订户可以选择不预订所有可能的事件。例如,订户可以选择仅预订“CS建立”事件(在该情况之中,当呼叫被释放或其状态改变时将不会对该订户进行通知)。可以通过将过滤器文档包括在SIP预订请求的主体之中来对这种选择进行指定。
在系统10上使用SIP包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单个IMS订户可能具有多个具有IMS能力的设备。每个设备可以获取关于在CS设备上建立的CS呼叫的信息,并使用该信息来发起与那些CS呼叫相关的IMS服务。WLAN/VoIP设备可以请求接收当前在GSM设备上活动的语音呼叫。用户可以发起与匿名设备的IMS视频会话。即使用户所连接到的终端是匿名的(见以上描述的道路援助中心),用户也可以发起到呼叫中心的组合呼叫。
进一步参照图6,在一个示例之中,CSI-AS 21以类似于方法400的步骤403的方式,识别并保持信息。例如,CSI-AS 21创建包含呼叫参考的呼叫上下文以及用于第一设备的标识符。除了这些元素之外,呼叫上下文可以包含其他信息,诸如主叫和被叫方电话号码、重定向方电话号码、CLIR调用状态、包含在用户-用户IE之中的信息、以及包含在CC信令消息之中的任何其他重要信息。在另一示例之中,CSI-AS 21也可以从存储CS呼叫信息的其他IMS应用服务器,诸如语音呼叫连续性(VCC)AS,获取附加信息。
在一个示例之中,当已与设备11、12中的一个建立起始或终结CS呼叫时,调用CAMEL过程来将CS呼叫控制消息路由到建立并存储呼叫上下文的CSI-AS 21。如图1中所示的系统,当CS呼叫被释放时,使用相同的机制。由CS域的MSC调用CAMEL过程来将通知发送到CSI-AS21。然后,CSI-AS 21移除CS呼叫上下文。
现在参照图7,出于说明性目的,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SIP包。
在一个示例之中,设备15是IMS终端。设备15通过将预订消息701经由S-CSCF 21发送到CSI-AS 22,来预订SIP包。由CSI-AS 21对预订(预订请求)进行服务。在接收到预订请求之后,CSI-AS 22通过S-CSCF 21将好(OK)响应消息703发送到设备15。
SIP包使CSI-AS 21能够将关于正在进行的与CS域中的设备的CS呼叫的信息提供给设备15的用户。SIP包事件通知(即,SIP通知请求)可以提供关于订户所连接到的每个CS呼叫的各种信息:唯一地识别IMS网络中的呼叫的呼叫参考;主叫和被叫方电话号码;重定向方电话号码;CLIR调用状态;包含在用户-用户IE之中的信息;包含在CC信令消息之中的其他重要信息。
以下是对事件包的格式的示例性描述:
事件包名称:Cs-主叫-服务
通知主体:XML文档
MIME媒体类型名称:应用程序
MIME子类型名称:cscallinfo+xml
预订请求-URI:SIP URI格式的TEL URL或Tel URL。必须是已注册的IMPU。
对报头的预订:与请求URI相同。
预订请求被寻址到SIP URI格式的已注册的TEL URL或TEL URL(即,已注册的IMPU)。与TEL URL相关联的过滤器标准将初始预订请求路由到CSI-AS 21。CSI-AS 21将在请求-URI中寻址的IMPU作为密钥来使用,以接入用于该用户的CS呼叫上下文。
在单个IMS订户具有使用同一电话号码IMPU的多个具有IMS能力的设备的情况之中,可以从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来建立对SIP事件包的预订。这允许用户获取关于在其他设备上建立的CS呼叫的信息,并潜在地使用该信息来发起与来自不同设备的那些CS呼叫相关的IMS服务。
出于说明性目的,现在提供用于与电话号码(35850482137)相关的信息的示例性预订请求701。
预订电话:+35850482137SIP/2.0
经由:SIP/2.0/UDP 192.0.2.3:1357;comp=sigcomp;branch=z9hG4bKnashds7
最大转发:70
路由:<sip:pcscf1.visited1.net:7531;lr;comp=sigcomp>
路由:<sip:orig@scscf1.home1.net;lr>
P-优选的-身份:″约翰博士″<tel:+35850482137>
P-接入-网络-信息:3GPP-UTRAN-TDD;utran-cell-id-3gpp=234151D0FCE11
隐私::无
从:<tel:+35850482137>;tag=31415
到:<tel:+35850482137>
呼叫-ID:b89rjhnedlrfjflslj40a222
要求:sec-agree
代理-要求:sec-agree
CSeq:61订阅
事件:Cs-主叫-服务
期满:3600
接受:application/cscallinfo+xml
安全-验证:ipsec-3gpp;q=0.1;alg=hmac-sha-1-96;spi-c=98765432;spi-s=87654321;port-c=8642;port-s=7531
联系:<sip:192.0.2.3:1357;comp=sigcomp>
内容-长度:0
再次参照图7,CSI-AS 22定期通过S-CSCF 21将通知消息703发送到设备15,指示还没有产生CS呼叫。设备15将好确认消息704发送回CSI-AS 21。
当在CS域13之中,在设备11或设备12上建立呼叫时,CS域13的MSC将把CAMEL消息705发送到CSI-AS 22,通知它CS呼叫已经建立。CSI-AS 22将通过S-CSCF 21把通知消息706发送到设备15。设备15将用完成确认消息707来进行响应。
如果在CS域13中在设备12上建立了第二呼叫,则CS域13的MSC将把CAMEL消息708发送到CSI-AS 22,通知它CS呼叫已经建立。CSI-AS22将通过S-CSCF 21把通知消息709发送到设备15。设备15将用好确认消息710来进行响应。
出于说明性目的而示出,当针对示例性电话号码(35850482137)建立第二CS呼叫时,由CSI-AS 22将示例性SIP消息通知消息709发送到设备15。
通知sip:192.0.2.3:1357;comp=sigcomp SIP/2.0
经由:SIP/2.0/UDP
pcscf1.visited1.net.7531;comp=sigcomp;branch=z9hG4bK240f34.1,
     SIP/2.0/UDP scscf1.home1.net;branch=z9hG4bK332b23.1,
     SIP/2.0/UDP csi-as.home1.net;branch=z9hG4bK846ht53.1
最大转发:69
从:<tel:+35850482137>;tag=151170
到:<tel:+35850482137>;tag=31415
呼叫-ID:b89rjhnedlrfjf1slj40a222
CSeq:42通知
预订-状态:活动;期满=1580
事件:Cs-主叫-服务
内容-类型:application/cscallinfo+xml
联系:<sip:csi-as.home 1.net>
内容-长度(---):
<?xml version=″1.0″?>
<cscallinfo  .......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S call#1>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S call#2>
</cscallinfo>
如果第二呼叫被释放,则将CAMEL消息711从CS域13发送到CSI-AS 22。CSI-AS 22将通过S-CSCF 21把通知消息712发送到设备15。设备15将用完成确认消息713来进行响应。
如果第一呼叫被释放,则将CAMEL消息714从CS域13发送到CSI-AS 22。CSI-AS 22将通过S-CSCF 21把通知消息715发送到设备15。设备15将用完成确认消息716来进行响应。
进一步参照图7,在第一或第二CS呼叫期间,IMS设备15的用户可以使用在SIP包通知中提供的信息来调用紧密耦合到特定CS呼叫的IMS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指向CS呼叫本身,或者可以指向CS呼叫的远程方。为了支持将IMS服务调用指向在CS主叫服务事件包通知中识别的特定CS呼叫,使用被称为“callref”的SIP URI参数。该参数具有以下句法:
callref=<call reference>,其中<call reference>是在CS主叫服务中返回的呼叫参考。示例性呼叫参考是:
callref=urn:uuid:f81d4fae-7dec-11d0-a765-00a0c91e6bf6。
作为替代,呼叫参考可以嵌入在由CSI-AS产生的通配PSI之中,并在CS主叫服务事件包通知中提供给IMS用户。在该情况之中,代替使用callref参数,可以将SIP请求直接寻址到通配PSI。
现在将出于说明性目的,提供说明CS主叫事件包的使用的示例。
建立了具有调用的CLIR的CS呼叫,并且被叫方希望但不能发起组合服务,因为不知道主叫方电话号码。结果是,其将SIP请求寻址到指示组合服务的呼叫参考。在一个示例之中,被叫方使用指示对存储的CS呼叫上下文的接入的SIP URI(例如,SIP:csi-service.operator.com),其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参数,以及“组合”或“远程方”参数,其用于指示正在对CS呼叫的远程方进行寻址。示例:
SIP:csi-service.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组合
SIP:csi-service.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远程方
在起始IMS网络(被叫方的IMS网络)中,将用于P-宣称的-身份的iFC应用于SIP请求,并且一旦匹配了SIP URI,则将SIP请求转发到CSI-AS。然后,CSI-AS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主叫方电话号码。
在另一示例之中,被叫方使用指示组合服务的SIP URI(例如,SIP:combinational.operator.com或SIP:remote-party.operator.com),其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参数。示例:
SIP:combinational.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
SIP:remoteparty.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
在起始IMS网络(被叫方的IMS网络)中,将用于P-宣称的-身份的iFC应用于SIP请求,并且一旦匹配了SIP URI,则将SIP请求转发到CSI-AS。然后,CSI-AS 21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主叫方电话号码。
在另一示例之中,将请求寻址到CSI-AS 21的PSI,该请求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callreference>”参数,以及“组合”或“远程方”参数,其用于指示正对CS呼叫的远程方进行寻址。示例:
SIP:<CSI_AS_PSI>.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组合
SIP:<CSI_AS_PSI>.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远程方
然后,CSI-AS 21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指向主叫方的电话号码。必须在终端上对CSI-AS PSI进行配置。
作为使用callref参数的替代,IMS用户还可以基于呼叫参考,将IMS服务调用直接寻址到通配PSI。可以将该CALL_REF_PSI包括在到用户的CS主叫服务事件通知中。将呼叫参考嵌入在由CSI-AS 21管理的通配PSI之中。然后将请求寻址到通配PSI,用“组合”或“远程方”参数来指示正对CS呼叫的远程方进行寻址。示例:
SIP:<CALL_REF_PSI>.operator.com;组合
SIP:<CALL_REF_PSI>.operator.com;远程方
在该情况之中,将SIP请求直接路由到CSI-AS 21,在CSI-AS 21处管理通配PSI。然后,CSI-AS 21接通由通配PSI所参考的CS呼叫,并将请求重新指向主叫方的电话号码。注意,可以从与托管CS呼叫的设备不同的设备来发起组合服务,只要两个设备均共享相同的已注册的TELURL IMPU。
在另一示例之中,具有已建立的CS呼叫的IMS用户决定把呼叫切换到IMS域。结果是,其将SIP请求寻址到指示切换的呼叫参考。提出了数种替代方法。
用户发送SIP URI,其指示对存储的CS呼叫上下文的接入(例如,SIP:csi-service.operator.com),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参数,以及“切换”参数,其用于指示CS呼叫将被切换到IMS。示例:
SIP:csi-service.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切换
在起始IMS网络中,将用于P-宣称的-身份的iFC应用于SIP请求,并且一旦匹配了SIP URI,则将SIP请求转发到CSI-AS 21。然后,CSI-AS21接通<callreference>和“切换”参数,并将该请求重新路由到VCC AS(即,CCCF/NeDS)(VCC AS和CSI-AS可以是协同定位的)。如果没有,则将需要用于在两个服务器上使CS呼叫参考相关的机制,其中执行切换过程。
用户发送指示VCC服务的SIP URI(例如,SIP:vcc.operator.com),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参数,以及“切换”参数,其用于指示CS呼叫将被切换到IMS。示例:
SIP:vcc.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切换
在起始IMS网络中,将用于P-宣称的-身份的iFC应用于SIP请求,并且一旦匹配了SIP URI,则将SIP请求转发到CSI-AS 21。然后,CSI-AS21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该请求重新路由到在其中执行切换过程的VCC AS(即,CCCF/NeDS)。
用户将请求寻址到CSI-AS 21的PSI,该请求具有用于标识呼叫参考的“callref=<callreference>”参数,以及“切换”参数,其用于指示CS呼叫将被切换到IMS。示例:
SIP:<CSI_AS_PSI>.operator.com;callref=<callreference>;切换
将请求直接路由到CSI-AS 21,然后其接通<callreference>,并将请求重新路由到其中执行切换过程的VCC AS(即,CCCF/NeDS)。必须在终端上对CSI-AS PSI进行配置。
作为使用callref参数的替代,IMS用户还可以基于呼叫参考,将IMS服务调用直接寻址到通配PSI。可以将该CALL_REF_PSI包括在到用户的CS主叫服务事件通知中。将呼叫参考嵌入在由CSI-AS管理的通配PSI之中。然后,将请求寻址到通配PSI,用“切换”参数来指示CS呼叫将被切换到IMS。示例:
SIP:<CALL_REF_PSI>.operator.com;切换
在该情况之中,将SIP请求直接路由到CSI-AS 21,在CSI-AS 21处管理通配PSI。然后,CSI-AS接通通配PSI所参考的CS呼叫,并将该请求重新路由到其中执行切换过程的VCC AS(即,CCCF/NeDS)。注意,可以从与托管CS呼叫的设备不同的设备来发起切换,只要两个设备共享相同的已注册的TEL URL IMPU。
应当注意,对SIP包的以上描述包括参数名称,例如:callref、远程方、切换等。仅是出于说明性目的提供了这些名称。只要按上述那样保持意义(即,在SIP包中的上下文),那么可以替换其他名称。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偏离上述原理的前提下,做出变化和修改。仅是以说明方式而不是作为限制提供了在以上描述和附图中阐述的事项。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方法,包括:
从第一域中的设备接收请求,以在与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第二域之中建立了所述呼叫时,基于所述请求将通知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之中的所述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请求的步骤包括:
从IMS域中的设备接收预订请求,以在由CS域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二域中所述呼叫的建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建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获取关于所述第二域中的所述呼叫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创建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上下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呼叫上下文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设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创建所述呼叫上下文的步骤包括:
产生呼叫参考;以及
将所述呼叫参考存储在所述第一域的存储器组件之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呼叫参考发送到所述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
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短消息收发服务(SMS)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包括呼叫参考的会话发起协议(SIP)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1.一种系统,包括:
接口组件,用于从第一域中的设备接收预订请求,以在与第二域中的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以及
通知组件,用于在建立了所述呼叫时基于所述预订请求通知所述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上下文创建组件,用于创建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上下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上下文创建组件进一步包括:
呼叫参考产生组件,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参考,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存储器组件,所述存储器组件用于存储所述呼叫参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呼叫参考通信组件,用于将所述呼叫参考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参考通信组件包括:
处理组件,用于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短消息服务(SMS)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参考通信组件包括:
会话发起协议(SIP)组件,用于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SIP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Claims (16)

1.一种方法,包括:
从第一域中的设备接收请求,以在与第二域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以及
当在所述第二域之中建立了所述呼叫时,将通知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之中的所述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请求的步骤包括:
从IMS域中的设备接收预订请求,以在由CS域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检测在所述第二域中所述呼叫的建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建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获取关于所述第二域中的所述呼叫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信息,创建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上下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呼叫上下文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设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创建所述呼叫上下文的步骤包括:
产生呼叫参考;以及
将所述呼叫参考存储在所述第一域的存储器组件之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呼叫参考发送到所述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步骤包括:
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短消息收发服务(SMS)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包括呼叫参考的会话发起协议(SIP)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1.一种系统,包括:
接口组件,用于从第一域中的设备接收预订请求,以在与第二域中的设备建立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以及
通知组件,用于在建立了所述呼叫时通知所述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上下文创建组件,用于创建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上下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上下文创建组件进一步包括:
呼叫参考产生组件,用于产生用于所述呼叫的呼叫参考,其中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存储器组件,所述存储器组件用于存储所述呼叫参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呼叫参考通信组件,用于将所述呼叫参考发送到所述第一域中的所述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参考通信组件包括:
处理组件,用于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短消息服务(SMS)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参考通信组件包括:
会话发起协议(SIP)组件,用于将包括所述呼叫参考的SIP通知消息发送到所述设备。
CN200780048735XA 2006-12-28 2007-12-21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573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17,021 US9699220B2 (en) 2006-10-16 2006-12-28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combinational services to anonymous callers
US11/617,021 2006-12-28
PCT/US2007/088507 WO2008083060A2 (en) 2006-12-28 2007-12-21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combinational services to anonymous call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939A true CN101573939A (zh) 2009-11-04
CN101573939B CN101573939B (zh) 2013-05-08

Family

ID=3959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735XA Active CN101573939B (zh) 2006-12-28 2007-12-21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130347B1 (zh)
KR (1) KR20090083953A (zh)
CN (1) CN101573939B (zh)
BR (1) BRPI0720651B8 (zh)
WO (1) WO2008083060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1039B2 (en) * 2000-12-01 2009-12-08 Radvision Ltd. Initiation and support of video conferencing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83953A (ko) 2009-08-04
WO2008083060A2 (en) 2008-07-10
BRPI0720651A2 (pt) 2014-01-07
BRPI0720651B1 (pt) 2020-01-28
WO2008083060A4 (en) 2008-12-31
WO2008083060A3 (en) 2008-10-30
CN101573939B (zh) 2013-05-08
BRPI0720651B8 (pt) 2020-05-26
EP2130347A2 (en) 2009-12-09
EP2130347B1 (en)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00734B1 (ko) Sip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한 이벤트들의 가입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957578B (zh) 建立分别与第一和第二方关联的第一与第二装置之间的通信会话的方法、通信网络以及供通信网络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66011A (zh) 用于同步的呼叫协议信息的集中式呼叫日志
CN101529883B (zh) 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16262A (zh) 一种控制同帐号终端重复注册的方法
CN103125105A (zh) 用于管理向一组用户实体的通信的应用服务器
CN101427542B (zh) 用于蜂窝通信系统的订户服务器系统
CN101601252B (zh) 用于在ims网络中通过一组服务器提供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150532B (zh) 一种实现业务集成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11651A (zh) 保护联系信息的安全
JP2013537386A (ja) 非常サービスのための登録を維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2186294B1 (en) End-user notification updates of session events
CN110324819A (zh) 副卡终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服务器
CN102143478B (zh) 业务参数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281517B (zh) 非语音紧急呼叫的控制方法、ip多媒体子系统及p-cscf
CN101573939B (zh) 用于向匿名呼叫者提供组合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KR101043696B1 (ko)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서비스방법
CN101155110B (zh) 一种实现业务集成的方法及系统
CN114845276A (zh) 一种网络能力开放的实现方法及平台
CN101568112B (zh) 增强融合网络中的共享公共用户身份的方法和网络单元
KR20080054081A (ko) 광대역 통합망에서의 응급 호출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17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Applicant before: Motorola,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10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