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266A -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7266A
CN101547266A CN 200810066226 CN200810066226A CN101547266A CN 101547266 A CN101547266 A CN 101547266A CN 200810066226 CN200810066226 CN 200810066226 CN 200810066226 A CN200810066226 A CN 200810066226A CN 101547266 A CN101547266 A CN 101547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protocol
intelligent
cal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0662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7266B (zh
Inventor
吴燕宇
林霖
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06622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47266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1045 priority patent/WO2009121284A1/zh
Priority to EP09727763A priority patent/EP2262213A4/en
Publication of CN101547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266A/zh
Priority to US12/893,511 priority patent/US892935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7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72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 H04M7/1205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where the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ement comprises PSTN/ISDN equipment and switching equipment of 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e.g.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H04M7/126Interworking of session control protocols
    • H04M7/127Interworking of session control protocols where the session control protocols comprise SIP and SS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3Media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45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nvolving hybrid, i.e. a mixture of public and private, or multi-vend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业务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接收呼叫的信息,该呼叫的信息是交换装置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发送的,且携带该呼叫所请求的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该呼叫的标识信息;解析接收到的呼叫的信息,得到所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该呼叫的标识信息后,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接收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所述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所述资源操作指示是所述业务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协助请求后根据业务需求发出的;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向媒体网关建立媒体流。上述方法简化了智能业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IP承载的智能业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新的网络建设逐渐增多,因而需要实现现有网络和新发展的网络的互通与统一发展。现有的网络例如公用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PSTN),又例如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新发展的网络例如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又例如第三代移动通信(TheThird Generation,简称3G)。
在现有的智能网实现方案中,软交换系统(SoftSwitch)和媒体网关(MediaGate Way,简称MGW)实现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化承载。其中,SoftSwitch用于实现信令处理、呼叫控制及业务触发;MGW用于实现承载交换(即话路)。同时,在用户终端侧,依然保持现有传统窄带终端,即需要使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方式承载。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通信网络的核心网采用IP承载,智能网络采用窄带承载,由于承载方式的不同,导致网络的管理、维护复杂。例如,承载方式不同会导致在MGW上需要配置大量完成的承载转换处理的资源,增加投资、及配置复杂性。又例如,在组网时既要考虑IP方式,又要考虑时分复用TDM方式(例如E1、T1协议),组网复杂,维护管理都更加复杂。IP化改造后,核心网完全IP化,但是还为业务保留TDM承载,则要同时维护管理两个网络,不能做到维护管理的统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网际协议(IP)的智能业务系统,来解决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复杂的问题。
同时,提供一种提供业务的方法、智能外设子系统和网关。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包括: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中包含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根据解析所述呼叫信息得到的所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所述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相应的,还提供了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外设子系统,可用于与交换装置和业务控制装置通信;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根据解析所述呼叫信息得到的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向所述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并根据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一种智能外设子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解析上述呼叫信息得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请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提供资源能力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一种网关,该网关与智能外设通过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通信,包括:下列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SIGTRAN应用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后发送出去;第一转化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后发送出去;第二转化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后发送出去。
上述智能业务系统、智能外设子系统,以及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网关,将传统智能业务承载在IP网络上,可以在NGN核心网中保留原有业务控制装置中相应的业务,节省运营商投资,保持最终用户业务体验不变;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外设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外设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外设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外设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6C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业务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业务提供的信令流程图;
图9是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智能业务提供的信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智能外设子系统,可用于与交换装置和业务控制装置通信;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根据解析所述呼叫信息得到的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向所述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并根据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除上述智能外设子系统外,还包括用于实现业务触发功能的交换装置。用于实现业务控制的业务控制装置(例如业务控制点SCP,)、用于实现承载交换的媒体网关(例如媒体网关MGW)。该交换装置包括但是不限于软交换系统SoftSwitch、业务交换点(Service Switching Point,SSP)、业务交换功能管理实体(Service Switching function Management Entity,SSME)、智能业务交换机(Intelligent Services Switch,ISS)、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等用于实现业务触发功能的装置。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与所述媒体网关使用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信。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与所述业务控制装置之间采用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通信。
参考图1所示,为一个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该系统包括SoftSwitch12、SCP11、智能外设子系统10、MGW13。其中,SoftSwitch12用于实现业务触发功能,SCP11用于实现业务控制的功能,智能外设子系统10用于提供资源能力,例如放音收号;MGW13用于实现承载交换。
智能外设子系统10与SoftSwitch12之间使用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进行通信。具体的,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可以是任意一种在智能外设子系统10和SoftSwitch12之间的基于网际协议的起呼叫控制作用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H.323协议等。一般的,呼叫是指两个用户、或者终端、或者设备之间建立的通讯的请求。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SoftSwitch12与SCP11之间可以采用基于信令传递(Over 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通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智能网应用协议在不同的系统的中可以不同,例如固定智能网中是智能网应用规程协议INAP,在GSM移动网络中是CAMEL应用部分(CAMEL Application Part,CAP)协议,在CDMA移动网络中是移动应用部分(Mobile Application Part,MAP)协议。上述协议都可以承载在以基于信令传递(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的方式上传输。
SoftSwitch12与MGW13之间可以采用媒体网关控制相关的协议进行通信。例如可以采用H.248协议进行通信,还可以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GCP)协议。
智能外设子系统10与SCP11之间可以采用基于信令传递(Over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智能网应用协议在不同的系统的中可以不同,例如固定智能网中是智能网应用规程协议INAP,在GSM移动网络中是CAP协议,在CDMA移动网络中是无线智能网(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WIN)MAP协议。上述协议都可以承载在SIGTRAN上。
智能外设子系统10与MGW13之间的业务(即媒体流,例如话音信号)使用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信。例如,使用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Protocol,RTP\RTCP)。
如图1所述的系统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智能网设备之间,是使用TDM方式承载的,例如E1、T1协议。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传统网络不同,至少部分使用TCP\IP网络来承载,就是这些信号在TCP\IP网络上传递。这种实施方式使得智能业务网络的维护更加简单方便。
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智能外设子系统。参考图2为一个智能外设子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外设子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102),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解析上述呼叫信息得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换句话说,该模块能够支持呼叫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信令传输。例如,通过该第一模块102,智能外设子系统10可以通过SIP信令或者H.323协议和SoftSwitch12进行通信。
请求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
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该模块完成现有的智能外设的基本功能,例如放音收号、录音、传真、视频播放等。
参考图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外设子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二模块103,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向媒体网关建立媒体流。也就是说,该第二模块103能够支持媒体流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信令传输。例如,通过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应用模块103,智能外设10能够通过RTP\RTCP协议同MGW13完成媒体流的通信。
参考图4,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智能外设子系统还可以包括:
SIGTRAN应用模块101,在上述请求模块、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与所述业务控制装置之间,用于支持基于信令传递(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的传输。例如,通过该SIGTRAN应用模块101,智能外设子系统10可以以INAP over SIGTRAN协议同SCP11进行通信。
参考图5,智能外设子系统还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第二模块103、SIGTRAN应用模块101。在此不赘述。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SIGTRAN应用模块101、第一模块102、第二模块103,可以与请求模块104和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独的智能外设装置;也可以分别是独立于请求模块104和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的网关;也可以任意组合起来构成独立于请求模块104和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相当于原有的智能外设装置)的网关。上述独立的网关与请求模块和于提供资源能力模块100之间采用现有的TDM方式(例如E1协议、T1协议)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这些独立的网关具有将基于IP的协议和TDM方式之间的协议双向转换的功能。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A,为基于网际协议的智能业务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智能外设子系统包括第一网关14和智能外设装置10A。该第一网关14用于支持与业务控制装置基于信令传递(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的传输。该第一网关14与智能外设装置10A之间仍然采用TDM方式(例如E1、T1协议)进行传输。也就是说,该第一网关14可以实现TDM方式传输的协议与通过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协议之间的双向转化。例如,通过该第一网关14,智能外设子系统10可以以INAP over SIGTRAN协议同SCP11进行通信。
图6A所示的智能业务系统中的其它装置(SCP11、SoftSwitch12、MGW13)的作用与图1所示的系统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又例如,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B,为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智能业务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该至少一个第二网关15,用于支持与交换装置之间的呼叫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信令传输,和/或,支持与媒体网关之间的媒体流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信令传输。该第二网关15与智能外设装置10B之间采用现有的E1协议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该第二网关15可以支持现有的TDM方式(例如E1、T1协议)与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例如呼叫控制协议、媒体流传输协议)之间的转化。例如,该第二网关15用于与智能外设装置进行基于E1协议的通信,并将有关通信转化成基于SIP的信令传输给SoftSwitch,同时,可以将SoftSwitch发送的有关基于SIP的信令再转化成基于E1的信令发送给智能外设装置。
该智能外设10B用于提供资源能力,也可以同时支持基于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的传输。在此不赘述。
图6B所示的智能业务系统中的其它装置(SCP11、SoftSwitch12、MGW13)的作用与图1所示的系统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又例如,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C,为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智能业务系统的网络结构示意图,上述实施方式中,智能业务子系统包括第一网关14、第二网关15与智能外设装置10C。
该第一网关14用于支持基于信令传递(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的传输。该第一网关14与智能外设装置10B之间仍然采用TDM方式(例如E1、T1协议)进行传输。也就是说,该第一网关14将原来的TDM方式传输的协议转化为通过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协议传输。
该第二网关15,用于支持与交换装置之间的呼叫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信令传输,和/或,支持与媒体网关之间的媒体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信令传输。该第二网关15与智能外设装置10B之间采用现有的TDM方式(例如E1、T1协议)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该第二网关15可以支持现有的TDM方式的协议与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例如呼叫控制协议、媒体流传输协议)之间的转化。
智能外设装置10C用于提供资源能力。与现有的智能外装置相同,在此不赘述。
图6C所示的智能业务系统中的其它装置(SCP11、SoftSwitch12、MGW13)的作用与图1所示的系统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应用在上述提供智能业务系统中的一种网关,例如上述第一网关14、第二网关15。该网关与智能外设通过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通信,包括:
下列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SIGTRAN应用模块,用于支持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与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的相互转化。即将接收到的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后发送出去。具体的,上述智能网应用协议在不同的系统的中可以不同,例如固定智能网中是智能网应用规程协议INAP,在GSM移动网络中是CAMEL应用部分(CAMEL Application Part,CAP)协议,在CDMA移动网络中是移动应用部分(Mobile Application Part,MAP)协议。上述协议都可以承载在以基于信令传递(Signaling Transport,SIGTRAN)的方式上传输。
第一转化模块,用于支持呼叫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与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的相互转化。即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后发送出去。具体的,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可以是任意一种在智能外设子系统10和SoftSwitch12之间的基于网际协议的起呼叫控制作用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H.323协议等。
第二转化模块,用于支持媒体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与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的相互转化。即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后发送出去。具体的,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例如H.248协议,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GCP)。
上述应用在上述提供智能业务系统中的一种网关,与智能外设配合使用,使得智能外设可以采用网际协议IP承载,简化了整个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仅仅是举例,而不是对于发明的方案的限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等同的替换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例如,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独立于智能外设的网关,以及与不同数量的该智能外设的内部模块,来配合支持上述不同协议的信令传输。又例如,对于不同的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具体的智能网通信协议,这些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承载在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上)携带业务控制功能标识(Service Control FunctionIdentification,SCF ID)和相关标识(CORRELATION ID)信息。其中SCF ID用来标识一个SCF进程,CORRELATION ID用来标识一个呼叫实例。
上述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智能外设子系统(装置),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网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传统PSTN网络中,业务交换点(ServiceSwitching Point,SSP)在向智能外设子系统10发起呼叫时需要携带SCF ID及CORRELATION ID信息,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信令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这样,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提供智能业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采用网际协议IP承载,简化了整个通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另一方面又满足传统的PSTN网络中的交换装置(例如SSP)与智能外设装置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得传统PSTN上的业务得以在IP承载网上保留实现,不会影响用户对于业务的体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上述智能业务系统在运行时,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参考图7,为该方法的流程图,其方法流程如下:
在提供智能业务之前,当有智能业务请求时,SoftSwitch12分析触发智能业务,并将该智能业务触发到SCP11;SCP11解析该智能业务后,指示SoftSwitch12向智能外设子系统建立临时连接。
应指出的是,此处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即指前述系统中的智能外设子系统,有不同的情形,在此将不赘述。
步骤701、智能外设子系统接收呼叫,该呼叫是由SoftSwitch12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发起的,且在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信令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SIP协议、H.323协议。
需要指出的是,以SIP协议为例,有不同的在SIP信令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方式。
在有的实施方式中,该当智能外子系统设由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网关和智能外这装置组成时,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网关实现时分复用方式承载的呼叫控制协议与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的相互转化;和/或,实现时分复用方式承载的媒体流传输协议与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的相互转化。
步骤702、智能外设子系统解析接收到的信息,得到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后,通过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向SCP发起协助请求。该智能网应用协议例如,固定智能网中的INAP协议,在GSM移动网络中的CAP协议,在CDMA移动网络中的WIN MAP协议。
步骤703、智能外设子系统接收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媒体资源服务,该资源操作指示是SCP根据业务需求并通过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发出的。例如,固定智能网中INAP协议,在GSM移动网络中的CAP协议,在CDMA移动网络中的WIN MAP协议。智能外设还可以通过SIGTRAN传输方式向SCP11上报智能外设的操作执行结果。这个过程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可以反复多次。
上述媒体资源服务包括:
步骤704、智能外设子系统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协议向MGW建立媒体流。该媒体流协议例如RTP\RTCP协议。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SoftSwitch12检测到用户事件后向SCP11上报该事件,并根据SCP11的指示进行后续操作。例如,SoftSwitch12检测到用户挂机后,向SCP11上报该挂机事件,并根据SCP11的指示释放前述到智能外设10的呼叫。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方法中,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信令携带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SCF ID和呼叫标识信息CORRELATION ID信息。其中SCFID用来标识一个业务控制功能SCF进程,CORRELATION ID用来标识一个呼叫实例。
上述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在智能外设对外采用基于网际协议IP的信令,例如和交换装置、业务控制装置、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这样使得在提供智能业务过程中,与核心网部分采用一致的协议(网际协议IP),减少了信令并简化了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并且还能保留原有传统网络中的智能业务,不会对现有智能业务造成影响。
下面以该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为SIP协议、该通过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为INAP over SIGTRAN、该媒体流协议为RTP/RCTP协议的情况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根据所述SIP信令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不同的方式介绍不同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流程。
在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中,由INVI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参考图8,为该由INVI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的具体的信令流程图。包括:
801、SoftSwitch向SCP发送Initial DP消息。
802、SCP向SoftSwitch发送Request Report BCSM Event消息。
803、SCP向SoftSwitch发送Establish Temporary Connection消息。
上述801~803即:SoftSwitch分析触发智能业务,并将该智能业务触发到SCP;SCP解析该智能业务后,指示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建立临时连接。
804、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发送INVITE消息,该INVITE消息中携带有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805、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发送180 Alerting消息。
上述804~805即智能外设接收呼叫,该呼叫是由SoftSwitch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发起的,且在INVITE消息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806、智能外设向SCP发送Assist Request Instructions消息。
上述806即智能外设解析接收到的信息,得到SCF ID和CORRELATIONID信息后,通过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向SCP发起协助请求。
807、SCP向智能外设发送Play Announcement消息。
808、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发送200ok消息。
809、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返回Ack消息。
810、智能外设向SCP发送Special Resource Report消息。
811、SCP向智能外设发送Prompt And Collect User Information消息。
812、智能外设向SCP发送PCR消息。(即发送Prompt And CollectUser Information Respond响应消息)
上述807~812即智能外设接收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媒体资源服务,该资源操作指示是SCP根据业务需求并通过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发出的。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813、SoftSwitch向SCP发送EventReportBCSM消息。
814、SCP向SoftSwitch返回DisconnectForwardConnection消息。
815、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发送BYE消息。
816、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返回200ok消息。
817、SCP向SoftSwitch发送Release Call消息。
上述813~817即SoftSwitch检测到用户挂机后,向SCP上报该挂机事件,并根据SCP的指示释放前述到智能外设的呼叫。
通过上述信令交互,智能外设在接收到INVITE消息后,可以从该INVITE消息中解析出需要的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智能业务的提供以及结束。
图8所述信令交互过程中,SoftSwitch和SCP之间是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协议(即信令),智能外设与SoftSwitch之间为SIP协议(即信令),智能外设与SCP之间是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协议(即信令)。
上述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一种具体的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方式是:INVITE消息中被叫号码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具体为:INVITE消息中的被叫号码可以首先放置智能外设的路由号码,本实施方式中,在智能外设路的路由号码后面附加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放置上述信息的顺序、位数可以通过配置决定,也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束字符组合(如E0)决定。
另一种具体的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方式是:INVITE消息中的SIP消息头域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具体为:扩充SIP消息的头域的定义,用于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在SoftSwitch12向智能外设发起的INVITE消息中携带。一个具体的例子为: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61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71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72
From:......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74
CORRELATIONID:456789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75
Figure A200810066226D00176
Contact:......
Content-Type:......
Content-Length:......
还有一种具体的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方式是:INVITE消息中SIP消息体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具体为:
定义一种SIP信令消息体的Content-Type并定义消息体内容,在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发起的INVITE消息的消息体中携带。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pstnin,且SCF ID=XXXXXXXXX,CORRELATION ID=XXXXXXX。
上述在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方式,一方面使得智能外设可以采用基于IP的协议提供原来传统网络中的业务,另一方面,不需要增加多余的信令,不需要增加提供智能业务的步骤,从而优化了提供智能业务的流程,减少通信网络的负担。
除INVTE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方式以外,另外一种携带方法是:由单独的INFO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参考图9,为由INFO消息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的具体的信令流程图。包括:
901、SoftSwitch向SCP发送Initial DP消息。
902、SCP向SoftSwitch发送Request Report BCSM Event消息。
903、SCP向SoftSwitch发送Establish Temporary Connection消息。
上述901~903即:SoftSwitch分析触发智能业务,并将该智能业务触发到SCP;SCP解析该智能业务后,指示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建立临时连接。
904、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发送INVITE消息。本具体实施方式和前一具体实施方式不同,该INVITE消息中没有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905、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发送180 Alerting消息。
906、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发送INFO消息,该INFO消息中携带有SCF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907、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发送200 For INFO消息。
上述904~907即智能外设接收呼叫,该呼叫是由SoftSwitch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发起的,且在INFO消息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
908、智能外设向SCP发送Assist Request Instructions消息。
上述908即智能外设解析接收到的信息,得到SCF ID和CORRELATIONID信息后,通过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向SCP发起协助请求。
909、SCP向智能外设发送Play Announcement消息。
910、智能外设向SoftSwitch发送200ok消息。
911、SoftSwitch向智能外设返回Ack消息。
912、智能外设向SCP发送Special Resource Report消息。
913、SCP向智能外设发送Prompt And Collect User Information消息。
914、智能外设向SCP发送PCR消息。(即发送Prompt And Collect UserInformation Respond响应消息)
上述907~914即智能外设接收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媒体资源服务,该资源操作指示是SCP根据业务需求并通过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发出的。
图9所述信令交互过程中,SoftSwitch和SCP之间是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协议(即信令),智能外设与SoftSwitch之间为SIP协议(即信令),智能外设与SCP之间是基于SIGTRAN方式传输的协议(即信令)。
在INFO消息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具体方式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INFO消息中在扩充定义的头域中携带。这种情况类似采用在INVITE消息的头域中携带,在此不赘述。另一种是INFO消息中的消息体中携带。这种情况类似采用INVITE消息体携带,在此不赘述。
通过上述信令交互,智能外设在接收到INFO消息后,可以从该INFO消息中(例如头域中或者消息体中)解析出需要的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智能业务的提供以及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当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协议是H.323协议时,所述H.323信令也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其具体的携带的方法与SIP信令中类似,在此将不赘述。
各实施方式中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为在传统PSTN网络中,SSP在向智能外设发起呼叫时需要携带SCF ID及CORRELATION ID,所述SIP信令携带SCF ID和CORRELATION ID信息,可以使SoftSwitch12与智能外设之间维持传统PSTN网络中SSP与智能外设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减少网络向IP化发展时的建设的复杂度。
上述智能业务系统以及方法、智能外设、网关,将传统智能业务承载在IP网络上,可以在NGN核心网中保留原有SCP及相应的业务,节省运营商投资,保持最终用户业务体验不变;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中包含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
根据解析所述呼叫信息得到的所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
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所述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业务资源服务包括: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向媒体网关建立媒体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或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转化为时分复用方式承载的呼叫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具体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信息,所述携带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具体包括:
在INVITE消息中的被叫号码中、消息头域中、或者消息体中携带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或者,
在INFO消息中的消息头域中或者消息体中携带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
6、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智能外设子系统,可用于与交换装置和业务控制装置通信;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根据解析所述呼叫信息得到的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所述呼叫标识信息向所述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并根据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所述交换装置,用于与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通信,实现业务触发功能;和/或,所述业务控制装置,用于与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通信,实现业务控制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
用于实现承载交换的媒体网关,
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与所述媒体网关使用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业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外设子系统与所述业务控制装置之间采用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通信。
10、一种智能外设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接收交换装置发送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信息,解析上述呼叫信息得到业务控制功能的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
请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控制功能标识信息和呼叫标识信息向业务控制装置发起协助请求;
提供资源能力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控制装置返回的资源操作指示并根据该资源操作指示提供业务资源服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外设系统还包括
第二模块,用于通过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通向媒体网关建立媒体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SIGTRAN应用模块,用于支持所述请求模块与所述业务控制装置之间、所述提供资源能力模块与所述业务控制装置之间采用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传输的智能网应用协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IGTRAN应用模块、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与所述请求模块和所述提供资源能力模块通过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通信,并结合在同一实体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IGTRAN应用模块、所述第一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构成一个或一个以上网关,上述网关与所述请求模块和所述提供资源能力模块通过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通信。
15、一种网关,其特征在于,该网关与智能外设通过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通信,包括:
下列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SIGTRAN应用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信令传递SIGTRAN方式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后发送出去;
第一转化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呼叫控制协议后发送出去;
第二转化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转化为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后发送出去,和/或,将接收到的所述时分复用方式的协议转化为基于网际协议的媒体流传输协议后发送出去。
CN 200810066226 2008-03-29 2008-03-29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66226 CN101547266B (zh) 2008-03-29 2008-03-29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PCT/CN2009/071045 WO2009121284A1 (zh) 2008-03-29 2009-03-27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EP09727763A EP2262213A4 (en) 2008-03-29 2009-03-27 PROCESS, SYSTEM AND GATEWAY FOR PROVIDING AN INTELLIGENT SERVICE
US12/893,511 US8929357B2 (en) 2008-03-29 2010-09-29 Method, system and gateway for supplying intelligent ser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66226 CN101547266B (zh) 2008-03-29 2008-03-29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7266A true CN101547266A (zh) 2009-09-30
CN101547266B CN101547266B (zh) 2011-08-03

Family

ID=4113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6622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7266B (zh) 2008-03-29 2008-03-29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9357B2 (zh)
EP (1) EP2262213A4 (zh)
CN (1) CN101547266B (zh)
WO (1) WO200912128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563A (zh) * 2013-12-13 2014-04-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ip多媒体调度系统的集中录音的方法
CN110932943A (zh) * 2019-12-26 2020-03-27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win、inap、sip通信协议的测试系统
CN112187723A (zh) * 2020-09-03 2021-01-05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sigtrans信令、sip信令的融合放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8770A (zh) * 2011-10-20 2012-03-07 江西省南城县网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家庭网络的多媒体资源共享系统
US20180045750A1 (en) * 2016-08-12 2018-02-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with a magnetic coa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4184B1 (en) * 1998-12-04 2005-09-13 Tekele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database node access control functionalit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routing node
US6711156B1 (en) * 2000-03-20 2004-03-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nhanced user-service interaction in an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668049B1 (en) * 2001-12-19 2003-12-23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third-party redirection of an incoming call via a display-based communication center
US7203301B1 (en) * 2002-08-12 2007-04-10 Evercom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treatment
US6996211B2 (en) * 2002-12-23 2006-02-07 Sbc Properties, L.P. Voice over IP method of determining caller identification
US20040219911A1 (en) * 2003-03-25 2004-11-04 Kouchri Farrokh Mohammadzadeh Virtual communications assistance for law enforcement act (CALEA) device
CN1283083C (zh) * 2003-12-08 2006-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网关系统
KR100554177B1 (ko) * 2003-12-19 2006-02-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게이트웨이에서 트래픽 관리를 개선한 패킷 및 공중전화 통합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1592217B1 (en) * 2004-04-29 2013-10-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pecialized resource function in a telephone network
CN100488220C (zh) * 2004-11-08 2009-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为用户提供固网智能业务的方法及其系统
US7903635B2 (en) * 2006-03-02 2011-03-08 Tango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DTMF detection in a VoIP network
CN1863261B (zh) * 2006-03-20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外设计费系统和方法
US8090401B2 (en) * 2006-05-19 2012-01-03 Agere Systems Inc. Virtual gateway node for dual-mode wireless phones
CN1976377A (zh) * 2006-12-19 2007-06-06 武汉市中光通信公司 软交换系统中一种实现智能业务灵活触发的方法
CN101094088B (zh) * 2007-07-16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智能业务嵌套实现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563A (zh) * 2013-12-13 2014-04-16 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ip多媒体调度系统的集中录音的方法
CN110932943A (zh) * 2019-12-26 2020-03-27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win、inap、sip通信协议的测试系统
CN110932943B (zh) * 2019-12-26 2022-09-23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win、inap、sip通信协议的测试系统
CN112187723A (zh) * 2020-09-03 2021-01-05 上海欣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基于sigtrans信令、sip信令的融合放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2213A4 (en) 2011-04-27
CN101547266B (zh) 2011-08-03
EP2262213A1 (en) 2010-12-15
US20110019663A1 (en) 2011-01-27
US8929357B2 (en) 2015-01-06
WO2009121284A1 (zh) 200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31747B2 (e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component providing of packet-switched switching functions to serving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feature server
KR100880992B1 (ko) 아이엠에스망과 에이치.323망간 연동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420432B (zh) 一种ims监听的实现方法、系统及装置
JP5450444B2 (ja)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話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873796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a multi-media call setup request
CN101547266B (zh) 一种提供智能业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WO2012063888A1 (ja) 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1141807B (zh) 一种编解码协商方法
CN100450003C (zh) 一种实现无话路迂回多媒体彩铃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55608B (zh) 一种实现彩铃ip化的系统及方法
EP1311104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gnalling in a wireless IP multimedia system
CN101111003B (zh) 多媒体彩铃系统及其播放方法
CN101754050B (zh) 集成化的高时效呼叫连接控制方法
CN102594804A (zh) 一种在宽带业务中使用窄带设备放音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83700A (zh) 一种跨域接收视频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378535B (zh) 一种传输媒体流控制消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0442928C (zh) 移动会话控制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络以及话路承载建立方法
KR101912250B1 (ko) PTT 통화와 VoLTE 통화 녹취 방법
WO2009092437A1 (en) Completion of fax and analog data call
EP2723053B1 (en) Transfer inquiry method, application server, ser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CN100450210C (zh) 一种r4网络系统及提供媒体资源的方法
KR100461726B1 (ko) 인터넷 기반 통합망에서 개방형 서비스 api를 이용한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KR100880144B1 (ko) 가입자 데이터베이스 연동을 이용한 유/무선 영상전화 제공방법 및 시스템
JP511841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KR20180109818A (ko) PTT 통화와 VoLTE 통화 녹취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