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9117B -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9117B
CN101539117B CN2009100741722A CN200910074172A CN101539117B CN 101539117 B CN101539117 B CN 101539117B CN 2009100741722 A CN2009100741722 A CN 2009100741722A CN 200910074172 A CN200910074172 A CN 200910074172A CN 101539117 B CN101539117 B CN 101539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wind
thermal
convec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41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9117A (zh
Inventor
乔君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 Of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741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91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9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9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1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利用太阳能制造风力并利用风力进行发电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风力发电塔,解决了现有太阳能发电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风能发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包括集热塔、对流塔;集热塔内设气体上行通道,气体上行通道的向阳面的外侧设双层透光玻璃,内侧的底部设光吸收涂层,气体上行通道的最高处和大气连通;对流塔内设气体下行通道,气体下行通道底部设风轮机,气体下行通道顶部设冷风进口;气体上行通道的最低处与气体下行通道的最低处连通,风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可依靠天然的自然条件,对开发低成本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大中小型太阳能发电以及小中型风力发电找到了新的渠道。

Description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太阳能制造风力并利用风力进行发电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的方式主要有光电池发电,也有利用反光镜聚光产生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成本都很高,转换率也不尽如人意。
风能是太阳能的产物,风力发电装置成本相对较低,风力发电装置一般包括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风力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风轮是集风装置,把流动空气具有的动能转变为风轮旋转的机械能,风轮一般由2个或3个叶片构成。在风力发电装置中,已采用的发电机有3种,即直流发电机、同步交流发电机和异步交流发电机。风力发电的过程中由于受气候的影响,不利风或风力不大时就无法利用。而且现有由于风轮的叶片周围没有容器的限制,风力在做功的同时还要向周围扩散,三个以上叶片的作用面积不集中,也使得利用率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发电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风能发电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塔、对流塔;所述的集热塔内设口径上小下大的气体上行通道,气体上行通道的向阳面的外侧设置双层透光玻璃,内侧的底部设置光吸收涂层,气体上行通道的最高处设热风出口和大气连通;所述的对流塔内设口径上大下小的气体下行通道,气体下行通道底部设置风轮机,气体下行通道顶部设冷风进口;气体上行通道的最低处与气体下行通道的最低处连通,连通处设阀门,风轮机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
集热塔下方设置太阳能热库,太阳能热库的集热箱通过用热管道与气体上行通道连通。用热管和道集热塔两接口处,一处设置塔气阻,一处设置塔扇式气泵。
集热塔顶部的热风出口上方安装锥形热风出风斗,热风出风斗一端开口,开口相对的一端封闭,热风出风斗底部开孔与热风出口相通,热风出风斗可相对热风出口的中心转动安装,热风出风斗的开口端设置有风向板。
对流塔内气体下行通道的冷风进口与制冷场连通,所述的制冷场包括若干迂回连通的风道,最上层的风道开有入风口。制冷场最下层的风道底部设有冷却水池。制冷场顶部开有入风口,入风口上方安装锥形集风斗,锥形集风斗一端开口,开口相对的一端封闭,集风斗底部开孔与制冷场的入风口相通,集风斗可相对入风口的中心转动安装,集风斗的封闭端设置有风向板。
风轮机包括轮轴,轮轴两端设置轮辐板,两轮辐板之间设置若干门形框架,门形框架由水平段和两竖直段构成,轮辐板上相对轮轴均布开有若干轮槽,各门形框架的两竖直段分别插设于两轮辐板上的轮槽内,各门形框架相对轮轴均布,各门形框架的顶部铰接门扇。
集热塔下方设加热场,对面设反光镜。
集热塔、对流塔相向设置,或者相对设置,或者同方向设置,同方向设置的集热塔和对流塔之间设隔热墙,隔热墙在对流塔一侧加有保温材料。具体说明如下,以塔体设置在山体上为例。
1、集热塔和对流塔都同方向设置。
很高的山体,向阳面基本有平面,山顶有平地的山体最好,在前下方建好太阳能热库的基础上,从垂直的向阳面挖槽或靠平面建筑制造两塔,塔体在槽中设置与槽底平行的垂直隔热墙。隔热墙的对流塔面要加保温层,用来防止热量通过墙体的传导。隔热墙前的槽口安置隔热的双层透光玻璃。集热塔内的墙面上涂上光吸收涂层,这就构成了两塔塔体。山顶平地面制作冷却水池,冷却水池上盖遮光顶,遮光顶和隔热墙上的挡风墙连接,这就构成了制冷场。隔热墙最下边留有气体对流通道,对流通道中设有阀门,用来打开或关闭对流通道。门式风轮机安装在对流塔最下边气流速度最快,压力最大的地方,轮壳之中。气流打动风轮机旋转,风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2、集热塔、对流塔相对设置
山体,正面向阳面有垂直平面,背面也有垂直平面,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在建好太阳能热库的基础上,从向阳面挖槽制作集热塔,从背阴面挖槽制作对流塔,对流塔在挖槽后用墙体把槽口封闭起来,构成塔体,以两塔最低处、山体底下打通对流通道。山顶设制冷场。集热塔顶的槽底上方设挡风墙,把遮光顶制成上下两层,把下层遮光顶和对流塔封口墙连接,风从制冷场入风口进去,在制冷场内运行后进入对流塔内,其他的同第一个方案。
3、集热塔、对流塔相向设置
两山都很高,面对面都有比较平的垂直面,距离也不远,从一山的向阳面挖槽建制集热塔,从另一山背阴面挖槽建制对流塔。从两山间的山沟内挖槽建制对流通道,接通两塔,制冷场在山顶建制,其他同前两个方案。
在所有的设施都安装完毕后,打开阀门,冷热空气开始进行对流,风进入制冷场进一步变冷,然后进入对流塔,从对流塔内垂直压下去,气体在流动到门式风轮机门扇上时,推动门式风轮机转动,打动门式风轮机旋转后的空气通过对流通到进入加热场内,在加热场内加热后又进入集热塔内继续加热,一边运行一边加热,加热的气体在集热塔中一直向上升去,直到上升逸出集热塔的热风出口进入大气中,就这样连续的进行着这种流动,连续地带动着风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在夜间和阴天,除用太阳光接受面上储存的热量和热库中储存的热量外,也可通过自然风的收集装置进行运行,这样尽管力量不同,但也可连续进行发电。
推动风轮机的风力的力量和两塔之间的温差大小有很大的关系,集热塔越热,对流塔越冷,风力就越大;和两塔的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两塔高度越高,压力就越大;和两塔内气体体积有很大关系,体积越大,对流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利用太阳能以及制冷场形成的强烈温差,制造强有力的大面积的稳定的风力,使发电机的驱动力更强;
2、在风斗等容器的控制下,实现了风力的集中作用,使风力进一步集中和提速,提高了风力的利用效率;
3、门式风轮机的门扇式结构减少了运转时本身就固有的阻力,也提高了风力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由于可依靠天然的自然条件,采取了建筑为主,机械配套为辅的方法,对开发低成本无污染的新型能源、建立大中小型太阳能电厂、小中型风力发电站找到了新的渠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5为锥形风斗结构示意图图
图6为热风出风斗结构示意图
图7为风轮机结构示意图
图8为集热塔设置太阳能热库示意图
图9为扇式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风轮机的门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体上行通道,2-气体下行通道,3-隔热墙,4-制冷场,5-对流通道,6-风轮机,7-遮光顶,8-双层透光玻璃,9-光吸收涂层,10-阀门,11-玻璃框;
12-太阳能热库,12.1-集热箱,12.2-热库,12.3-循环气道,12.4-透光玻璃,12.5-吸收涂层,12.6-箱出气口,12.7-箱进气口,12.8-库进气口,12.9-库出气口,12.10-热储存气道,12.11-热储存材料,12.12-用热出口,12.13-用热进口,12.14-用热管道,12.15-保温材料,12.16-气阻,12.17-扇式气泵,12.17.1-进气口,12.17.2-出气口,12.17.3-机壳,12.17.4-气壳,12.17.5-隔气片,12.17.6-扇叶,12.17.7-气道,12.17.8-进气孔,12.17.9-出气孔,12.17.10-传动轴,12.17.11-电机;
13-入风口,14-山体,15-遮光顶立柱,16-热风出口,17-冷风进口,18-冷却水池,19-集风斗,20-风向板,21-轴承,22-进风道,23-热风出气道,24-热风出风斗,25-门形框架,26-门扇,27-轮轴,28-轮辐板,29-轮壳,30-门转,31-加热场,32-反光镜,33-塔气阻,34-塔扇式气泵,35-保温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本发明结构的整体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10、图11是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包括集热塔、对流塔、制冷场4、风轮机6、集热塔的前下方设太阳能热库12。图10对流塔上设置有集风斗19,集热塔上设置有热风出风斗24,集风斗和热风出风斗上设置有风向板20,塔体可建立在高山山体14上;也可设置在高大建筑物上。
集热塔是用阳光加热气体的塔,基本垂直的塔槽内涂有光吸收涂层,槽口是用双层透光玻璃封闭在玻璃框上,光吸收涂层和双层透光玻璃之间形成气体上行通道,玻璃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有弧度的,气体上行通道上部热风出口和大气接通,气体上行通道下口和对流通道接通,对流通道中设置有阀门,用来打开和关闭对流通道用。对流塔内设从高空通往塔底的垂直筒状的气体下行通道,气体下行通道最低处和对流通道接通,用来让冷空气垂直流入塔底和集热塔中的热空气产生对流,对热塔上部冷风进口和制冷场相接,制冷场内有冷却水池,上面盖有遮光顶,场口朝向自然风的经常的风向,用来接受自然吹来的风。门式风轮机置于对流塔的最下方,发电机安装在风轮机旁。太阳能热库包括集热装置和储热装置,置于集热塔前下方,储热装置和集热塔接通,以便没有阳光时使用,两塔塔顶制冷场入风口处可设置利用自然风力的风力集中装置,在集热塔上面的出口内可安装热电转换电池,用来作为发电所用的动力使用或电量的补充。
二、本发明的加强手段。
为了提高本发明的效果,可采用如下手段:
1、集热塔对面的可设置反光镜若干,让折射光集中进入集热塔内,进一步提高塔内温度。
2、集热塔热风出口处可设置热风出风斗、风向板,让排出的热风出口跟着自然风排出,这样不但防止了反方向自然风力对人造风力的阻止作用,相反促进了人造风力的流动。
3、对流塔的制冷场周围可全部封闭,从遮光顶上开口设置随风向板转动的集风斗,把其他方向的自然风力都利用起来,进入制冷场内。
4、集热塔的表层玻璃用耐高温玻璃,以防玻璃遇雨水破裂,双层玻璃层中制作为真空结构。
5、对流通道在集热塔中对着的结构面,必须是坚硬结实的挡墙,如果不结实的话,由于风力冲击的力量,会把结构吹塌,玻璃就更经不住气流的冲击,结实的墙体把风向改变为和玻璃面平行的运动,并扩大容积,风就不会毁坏设施了。
6、两塔进出风口处都要加设护网,防止鸟类等杂物进入塔内,影响正常运转,特别是对检查养护时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7、两塔和对流通道以及所有的气体通道都要大于门式风轮机安装部位的气体通道,使风力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集中在风轮机上。
8、集热塔下大、上小构成锥形机构,使加热的气体由慢到快的向上流动,上口要小到不使塔外气体和塔内气体产生对流为准。
对流塔下小上大锥形结构,使得向下流动的冷气流逐渐的集中和加速。
9、门式风轮机是专门为风力发电,太阳能人造风力发电设计的高效专用机器,要求运转时灵活,没有摩擦、间隙小,大面积集中采风,板面轮流采风,整体置于轮壳之中。
10、由于气体在流动的同时,如果不让太阳照射,热量就会发生减少或消失现象,所以要在山顶盖遮光顶。让空气进一步变冷,再加上场内还有见不到太阳的冷却水池的吸热作用,使得空气更加寒冷,制冷场地越大,气体流动的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11、在集热塔的最下面和对流通道中间要设置加热场,让对流到集热塔内的冷空气进一步增加太阳光的作用,用来延长冷空气在集热塔下的停留时间和加温时间,保证两塔的对流效果。
三、以下以太阳能发电塔设置于山体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山体有三种情况可以建塔。
图1向阳面有相对垂直的平面,山顶上有相对平面。
图2向阳面背阴面都有相对垂直平面,山体上有相对平面。
图3南北两山相对面有相对垂直平面,南山山体顶上有相对平面。
2、集热塔和对流塔的建塔方案。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把集热塔、对流塔都设置在山体14的向阳面,也即集热塔和对流塔同方向设置,在山体14的相对垂直平面上挖槽,用隔热墙3把里外隔为两塔,槽口用双层透光玻璃8封闭,隔热墙3在集热塔的一侧设置光吸收涂层9,隔热墙3在对流塔的一侧设置保温层进行保温。在隔热墙3的最下面设置对流通道5,把集热塔的气体上行通道1和对流塔的气体下行通道2连通。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把集热塔挖槽设置在山体14的向阳面,用双层透光玻璃8把槽口封闭,槽底设置光吸收涂层9,把对流塔挖槽设置在背阴面,挖槽后用隔热墙3把槽口封闭,如此为集热塔和对流塔相向设置。山体14的最下面打对流通道5,把集热塔的气体上行通道1和对流塔的气体下行通道2连通。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把集热塔挖槽设置在一山体的向阳面,用双层透光玻璃8把槽口封闭,槽底设置光吸收涂层9,把对流塔挖槽设置在集热塔所在山体相对的山体的背阴面,用隔热墙3把槽口封闭,如此为集热塔和对流塔相对设置。两山体之间的山沟中挖槽制作对流通道5,把集热塔的气体上行通道1和对流塔的气体下行通道2连通。
4、制冷场采用的方案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在隔热墙3上盖一层延伸的遮光顶7。遮光顶7用遮光顶立柱15顶在山顶上,遮光顶7与山顶平面之间形成风道,山顶平面上设置冷却水池18。入风口13接受风进入制冷场内,再从制冷场4内通过冷却水池18的冷却后进入对流塔的冷风进口17。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盖两层遮光顶7,置两堵挡风墙,一个挡风墙置于集热塔顶部和上遮光顶连接;另一个挡风墙置于对流塔的隔热墙上和下遮光顶连接;两层遮光顶之间以及下层遮光顶和山顶平面之间形成迂回风道。山顶平面上设置冷却水池18,入风口13接收风进入制冷场的迂回风道,经冷却水池18的冷却后,通过对流塔的冷风进口17进入对流塔内。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盖两层遮光顶7,置两个挡风墙,一个挡风墙置于冷却塔山体的顶部平面上,和上遮光顶连接,另一个挡风墙置于对流塔的隔热墙3上和下遮光顶连接。两层遮光顶之间以及下层遮光顶和山顶平面之间形成迂回风道。山顶平面上设置冷却水池18,入风口13接收风进入制冷场的迂回风道,经冷却水池18的冷却后,通过对流塔的冷风进口17进入对流塔内。
为了进一步促进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内的风力,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也即在实施例二中增加锥形风斗和热风出风斗。把制冷场4的周围封闭,从遮光顶7上开入风口13并设置随风向板20转动的集风斗19。集风斗19通过轴承21可转动地置于进风道22上,进风道22和遮光顶7上的入风口13处连通。这样就把其他方向到来的风也利用起来,进去对流塔内,起到了对塔内风力的促进作用。集热塔的热风出口16上设置随风向板20转动的热风出风斗24,让其他方向的自然风力都对排出的热风产生顺向促进作用。
5、风轮机采用的方案
风轮机6置于对流塔的最下边,用和风轮机制作为一体的传动轴12.17.10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固定在轮壳29中,传动轴12.17.10伸出轮壳29外的轴头上可用靠背轮带动发电机发电,也可用齿轮带动发电机发电。风轮机包括轮轴27,轮轴27两端设置轮辐板28,两轮辐板28之间设置若干门形框架25,门形框架25由水平段和两竖直段构成,轮辐板28上相对轮轴27均布开有若干轮槽,各门形框架25的两竖直段分别插设于两轮辐板28上的轮槽内,各门形框架25相对轮轴27均布,各门形框架25的顶部铰接门扇26。门扇26在转动中可开可闭。当风力打动风轮机6需要作用时,门扇关上,让风力作用,当风力作用完后,还继续运转时,门扇打开,让转动时产生阻力的空气通过,减少了运转时的阻力。
6、太阳能热库的方案
如图8所示,太阳能热库采用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10129016.7,太阳能热库12置于集热塔的前下方地面之下,经用热出口,用热管道12.14和加热场31或集热塔连通,用来在没有阳光时加热塔内气体使用。太阳能热库包括集热箱12.1,热库12.2,二者用循环气道12.3连通,集热箱12.1通过循环气道12.3把自己收集的太阳能热量蓄存到热库12.2中,在库出气口12.9外的循环气道12.3上设置气阻12.16,在库进气口12.8外的循环气道12.3上设置扇式气泵12.17,通过压缩气体进行储存,把本来就很热的气体在收缩的过程中使得温度随压缩的力度而上升,温度上升的气体在热储存气道12.10中把热量传导给热储存材料12.11。这样就为太阳能风力发电塔贮备了原材料。把塔气阻33(结构与气阻12.16相同)置于用热管道12.14上,集热塔的出口处,把塔扇式气泵34(结构与扇式气泵12.17相同)置于用热管道12.14上,集热塔的进口处,对集热塔内的散热装置进行气体压缩作用,促使热库12.2内存储的热量高效地输入集热塔内,对没有太阳时,两塔的气体对流产生更大的效果。
7、扇式气泵的方案
如图9所示,扇式气泵12.17采用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10130301.9,如图9所示,包括进气口12.17.1等,扇式气泵12.17除在太阳能热库12上应用之外,在集热塔内同样可以应用。
8、各实施例的工作方案。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把两塔建在山体14的向阳面,集热塔和对流塔用隔热墙3隔开,隔热墙3下面用对流通道5把两塔的气体上行通道1和气体下行通道2连通,对流通道5内设置阀门10,用来开关对流通道5,集热塔的气体上行通道顶部设热风出口16和大气连通,对流塔的冷风进口17和制冷场4连通,制冷场4通过入风口13也和大气连通。风轮机6置于对流塔的最下面轮壳29中,太阳能热库12和集热塔通过用热管道12.14连通,把阀门10打开后,两塔内的空气开始对流,推动风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把集热塔建在山体14的向阳面,把对流塔建在山体14的背阴面,从山体14的下面打通对流通道5,把两塔连通,对流通道5中阀门10,用来开关对流通道5,集热塔从热风出口16处和大气连通,对流塔2的冷风进口17和制冷场4连通,制冷场4通过入风口13也和大气连通。风轮机6置于对流塔的最下面轮壳29中,太阳能热库12置于集热塔前下方,通过用热管道12.14和集热塔连通,把阀门10打开后,两塔内的气体开始对流,推动风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把集热塔建在一山体的向阳面,把对流塔建在另一山体的背阴面,从两山间的山沟内挖槽建制对流通道,接通两塔,对流通道5中设阀门10,用来开关对流通道5,集热塔从热风出口16处和大气连通,对流塔2的冷风进口17和制冷场4连通,制冷场4通过入风口13也和大气连通。风轮机6置于对流塔的最下面轮壳29中,太阳能热库12置于集热塔前下方,通过用热管道12.14和集热塔连通,把阀门10打开后,两塔内的空气开始对流,推动风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实施例1、2、3流程基本相同,当风吹来时,通过入风口13进入制冷场4内,在制冷场4内在没有阳光照射下流动,并通过冷却水池18的吸热作用,使气体进一步变冷,变冷后的气体从对流塔冷风进口17进入对流塔中,在对流塔中由上到下,由大通道到小通道的集中和加速的作用下,和集热塔中的热气的对流牵引下,打动风轮机6旋转,旋转的风轮机6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后的风通过对流通道5,进入集热塔中,进行加温上升,最后通过热风出口16进入大气中,在加温上升的同时,对流塔中的冷空气继续产生着和集热塔中的热空气的对流,发电机就进行着发电。
实施例四,如图10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风向装置。
把集热塔中的热风出口16上通过热风出气道23和热风出风斗24连通,热风出风斗24出口处和风向板20连接,热风出气道23和热风出风斗24间设置轴承21。集热塔的热风出口16排出的热气流通过热风出气道23进入热风出风斗24。再从热风出风斗24排出大气中。当风吹来时,热风出风斗24随风向板20转动,使热风出风斗24排出的气体流向始终和大气中风力的流向相同。这样不但被免了逆风对气体流出的阻力,而且对流出的气体起到促进作用。
在集热塔采取风向作用的同时,对流塔上的制冷场4周围全部封闭,从制冷场4上的遮光顶7开口,通过进风道22和集风斗19连通,集风斗19和风向板20连接,进风道22和集风斗19之间设置轴承21。当风吹来时,集风斗19随风向板20转动。使得集风斗19始终对吹来的各个方向的风进行收集。风进入集风斗19后通过进风道22进入制冷场4内。这样使得各个方向的自然风力都能利用起来,促进人造风力的流动,其他结构的工作流程同实施例二。
风向装置在出、进两个口上的设置,会对太阳能发电塔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样适用。
实施例五,如图11所示,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集热塔1的下面增设加热场31,反光镜32,创造一个很大的宽松的加热空间,让对流进的冷空气在最低处,极早的加热保证冷热空气的温度高度差。
加热场31下面和对流通道5连通,上面和集热塔连通,当对流塔内的冷空气通过对流通道5运行过来时,首先进入加热场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的空间比较大,延长了冷空气在集热塔下面的停留时间和加温时间,加热后的空气再进入集热塔内进行继续加热,加热的同时和对流塔产生对流。这样就进一步保证了对流效果。该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在加热的过程中,集热塔加上若干个反光镜32的强化加热,使得加热速度明显加快,也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增加塔气组,塔扇式气泵,在没有阳光时,用来在集热塔内加快放出热库12内的热量,保证没有阳光时对流效果,也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也可把热电转换电池置于集热塔内的出口处,进一步利用太阳能的热量增加发电量。
高的塔体,巨大的温差,高速的气流,大面积的采风,采风面积的集中作用,塔体通道容器的控制,减少阻力的风轮,使得太阳能风力发电产生特殊的效果。如此出现高空的风地面用,太阳能强力来促进,好管理,省时省力。

Claims (8)

1.一种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塔、对流塔;
所述的集热塔内设口径上小下大的气体上行通道(1),气体上行通道(1)的向阳面的外侧设置双层透光玻璃(8),内侧的底部设置光吸收涂层(9),气体上行通道(1)的最高处设热风出口(16)和大气连通;
所述的对流塔内设口径上大下小的气体下行通道(2),气体下行通道(2)底部设置风轮机(6),气体下行通道(2)顶部设冷风进口(17);
气体上行通道(1)的最低处与气体下行通道(2)的最低处通过对流通道(5)连通,对流通道(5)设阀门(10),风轮机(6)的输出端与发电机的输入端连接,对流塔内气体下行通道(2)的冷风进口(17)与制冷场(4)连通,所述的制冷场包括若干迂回连通的风道,最上层的风道开有入风口(13),制冷场最下层的风道底部设有冷却水池(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集热塔下方设置太阳能热库(12),太阳能热库包括集热箱(12.1)和热库,太阳能热库的集热箱收集的热量通过循环气道(12.3)储存在热库(12.2)中,无阳光时,再通过热库中的用热管道(12.14)送入集热塔内的散热装置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制冷场顶部开有入风口(13),入风口(13)上方安装锥形集风斗(19),集风斗(19)一端开口,开口相对的一端封闭,集风斗(19)上底部开孔与制冷场的入风口(13)相通,集风斗(19)可相对入风口(13)的中心转动安装,集风斗(19)的封闭端设置有风向板(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集热塔顶部的热风出口(16)上方安装锥形热风出风斗(24),热风出风斗(24)一端开口,开口相对的一端封闭,热风出风斗(24)底部开孔与热风出口(16)相通,热风出风斗(24)可相对热风出口(16)的中心转动安装,热风出风斗(24)的开口端设置有风向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风轮机包括轮轴(27),轮轴(27)两端设置轮辐板(28),两轮辐板(28)之间设置若干门形框架(25),门形框架(25)由水平段和两竖直段构成,轮辐板(28)上相对轮轴(27)均布开有若干轮槽,各门形框架(25)的两竖直段分别插设于两轮辐板(28)上的轮槽内,各门形框架(25)相对轮轴(27)均布,各门形框架(25)的顶部铰接门扇(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集热塔下方设加热场(31),加热场(31)对面设反光镜(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用热管道(12.14)和集热塔的两接口处,一处设置塔气阻(33),一处设置塔扇式气泵(34)。
8.根据权利要求1之7之一所述的太阳能风力发电塔,其特征在于集热塔、对流塔相向设置,或者相对设置,或者同方向设置,同方向设置的集热塔和对流塔之间设隔热墙(3),隔热墙(3)在对流塔一侧加有保温材料(35)。
CN2009100741722A 2009-04-14 2009-04-14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1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41722A CN101539117B (zh) 2009-04-14 2009-04-14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41722A CN101539117B (zh) 2009-04-14 2009-04-14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117A CN101539117A (zh) 2009-09-23
CN101539117B true CN101539117B (zh) 2012-04-25

Family

ID=41122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41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117B (zh) 2009-04-14 2009-04-14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91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629A1 (es) * 2017-01-13 2018-07-19 Energen S.P.A Generación de electricidad por el sistema tornado eléctrico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5955A (zh) * 2010-09-30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货柜数据中心及其发电系统
CN102996358B (zh) * 2011-09-08 2015-03-04 周登荣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的风力发电装置
CN102996357B (zh) * 2011-09-08 2015-03-04 周登荣 综合能源风道井发电站
CN102996359A (zh) * 2011-09-14 2013-03-27 周登荣 自然能源蓄能发电方法及其发电系统
CN104879277B (zh) * 2015-06-03 2017-10-10 郑迓仔 太阳能风轮机构
CN110985301A (zh) * 2019-12-03 2020-04-10 宋德林 一种空气能观光发电塔
CN111156056A (zh) * 2019-12-13 2020-05-15 彭辰祺 一种高效风能蓄能发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9629A1 (es) * 2017-01-13 2018-07-19 Energen S.P.A Generación de electricidad por el sistema tornado eléctric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117A (zh) 2009-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117B (zh) 太阳能风力发电塔
AU2001267224B2 (en) Solar chimney wind turbine
US8487463B2 (en) Enhanced multi-mod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5694774A (en) Solar energy powerplant
US4433544A (en) Wind and solar powered turbine
US5983634A (en) Solar energy powerplant with mobile reflector walls
CN1293301C (zh) 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
AU2001267224A1 (en) Solar chimney wind turbine
CN101892960B (zh) 风光塔式发电装置及方法
CN102935880B (zh) 可移动新能源海上产业公共平台
CN102597512B (zh) 发电设备
CN101255852B (zh) 太阳能热风风力发电方法
KR20120051893A (ko) 복합형 발전장치
CN103956963A (zh)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组合装置
CN101033732B (zh) 山体竖井式烟囱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
CN202148997U (zh) 山体导流塔式太阳能热气流电站
CN203640382U (zh) 太阳能烟囱电站温室建筑
Parker Microgeneration: Low energy strategies for larger buildings
CN105508141B (zh) 依附于建筑物外墙的发电装置
CN106602973A (zh) 板立风光电热倍增机
CN202381259U (zh) 发电塔涡轮涡扇运转结构
CN2876368Y (zh) 新型高效太阳能发电技术装置
CN202250634U (zh) 自然能源蓄能发电系统
CN101487452B (zh) 一种风光混合发电或风能发电的方法
CN201340104Y (zh) 立式集热板式太阳能热气流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AO JUNWANG

Effective date: 20131031

Owner name: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 LTD. OF SHANXI ELECTRIC

Effective date: 201310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031800 JINZHONG, SHAANXI PROVINCE TO: 100031 DONG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31

Address after: 100031 West Chang'an Avenue, Beijing, No. 86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Yangquan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Address before: 031800 Shanxi province Yushe County Dongsheng Street bridge north of 3-5

Patentee before: Qiao Junwa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