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6284B -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6284B
CN101536284B CN200780041955.XA CN200780041955A CN101536284B CN 101536284 B CN101536284 B CN 101536284B CN 200780041955 A CN200780041955 A CN 200780041955A CN 101536284 B CN101536284 B CN 1015362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
primary conductor
electric
electric loading
second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19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6284A (zh
Inventor
J·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W Eurodriv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EW Eurodriv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W Eurodriv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EW Eurodriv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53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该负载具有用于其感应供电的器件,其中该器件包括插入件,在将该插入件插入负载之后形成对该负载的供电。

Description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负载、一种系统和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设备中已知,由电网给电负载(例如电子设备、照明装置、驱动装置、机床和类似设备)供电,特别是供给50或60Hz的交变电流。为此负载大多借助于昂贵的插接装置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此外,这种设备或机床大多为每一个传动装置设有一T型件作为能量分支。这种T型件安装复杂并且昂贵,特别是如果其必须以较高的防护级别用于潮湿区域或甚至于无菌区域。这种T型件也称作配电箱,通常还包括其它的装置元件,例如应急断路开关。因此该T型件特别是在安装方面复杂并且昂贵。
DE 103 60 604公开了一种用于非接触式供电的系统和负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负载和设备中实现更简单、更经济的缆线敷设。
根据本发明,由根据在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中所给出特征的电负载、根据在权利要求44中所给出特征的系统、以及根据在权利要求54中所给出特征的方法来实现该目的。
在电负载方面,本发明的重要特征是,该电负载包括用于从初级导体给所述负载感应供电的器件,其中所述器件包括插入件,所述插入件可拆卸地与负载连接,其中所述插入件具有用于无损伤地、可拆卸地接纳所述初级导体的部段的结构。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简单地、在无复杂插塞结构的情况下提供感应供电。特别是初级导体的部段可以无损伤地用作感应供电用分接点。因此可以使插入件与初级导体分离,而不必在初级导体上保留耦合线圈。
关于电负载本发明重要特征在于,替代地或附加地,该负载包括一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为电机、传动装置和给所述电机供电的电路的形成壳体的功能,其中所述电机的转子轴和所述传动装置的从动轴支承在所述壳体部件中,特别是在同一壳体部件中,其中设置有接纳区域,所述接纳区域包括次级绕组用以——特别是以谐振弱耦合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供给,其中在所述接纳区域中可插入一插入件,所述插入件至少部分地包围初级导体,其中所述初级导体与次级绕组之间的感应耦合可通过插入所述插入件来建立。因此能够与供电系统快速连接和分离。不必应用裸露的电触点。此外插入件可以由塑料经济地制造。
在此,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包括一与初级导体系统感应耦合的次级线圈,该次级线圈特别是为了形成振荡电路而与电容串联或并联成,使得所属的谐振频率基本上与初级电流的中频交变电流频率相一致。其优点是,在次级线圈中的电流具有两个分量。第一分量是在变压器中已知的变换电流分量。此外加上由振荡电路布置结构引起的谐振电流分量。次级线圈与至少一个电容串联和/或并联成,使谐振频率基本上与中频相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对于例如当初级导体与次级导体之间的间隙较大时出现的弱感应耦合的情况,也在传输中确保高效率。振荡电路布置结构实现了跨较大的间隙的能量传输。在初级导线中加载基本恒定的中频交变电流,特别是通过基本上与由负载获取的功率无关的电流调节进行加载。在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该电容器与给负载供电的次级线圈串联和/或并联成,使得相应的谐振频率基本上与中频相一致。其优点是,可以在初级导体与次级线圈之间实现较大间隙。通过调谐到谐振频率可以省去用于将由初级导体产生的磁场传递给次级线圈的铁磁芯。概括来说,所述类型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是在谐振中以弱耦合方式进行的能量供给。
优选地,给初级导体提供交变电流,所述交变电流具有基本上恒定的、10A或60A以上的幅值,频率为10kHz以上,例如100kHz。
本发明的优点是,负载被密封并且以较高的保护级别经济地实施。负载的非接触式供电实现了:将壳体设计成简单、光滑的,特别是没有不平整的部分或插接结构,从而使水能够流出并且防止固体物质附着。特别是负载由此可以应用在潮湿区域和无菌区域中。通过本发明可以减少缆线敷设所需的时间。此外防止在传统插塞式缆线敷设中出现的泄漏电流/放电电流,从而改善了电磁兼容性。
另外的优点是,无电势地/浮置地(potentialfrei)给负载馈电,省去了通常在设备中存在的电位转换以及在断路器中的防干扰器件。此外,特别是在负载中实现无功功率补偿,因此交变电流具有较小值,所以可使初级导体具有较小的导线直径,因此可以实现较低的缆线敷设费用。断路器并非必要的,因为可以通过拔出初级导体来代替隔离。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负载的壳体上形成隙部,通过将插入件插入隙部中来建立插入件与电负载的可拆卸连接。其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连接负载与能量供给装置的简单的可能方案。因此可以省去开关和插接结构。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与初级导体可拆卸地连接;和/或特别是在插入件被插入隙部之后,可以使插入件形锁合(formschlüssig)或力锁合(kraftschlüssig)地、特别是通过夹紧连接与电负载连接。因此可以有利地实施负载的快速连接,插入件被负载壳体至少部分地遮蔽,并防止损伤。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至少部分地、特别是以部段的方式为所述初级导体形成壳体。在一改进方案中,插入件特别是为了置入和取出初级导体而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因此可以有利地在初级导体和插入件之间建立连接,插入件在插入时保护初级导体,以简单的方式在插入件中的初级导体和负载之间建立限定的间隔,从而可以在限定的条件下(特别是关于几何和关于分接部上的材料特性的条件)进行负载的非接触式能量供给。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仅通过打开、移位和闭合插入件便能移动初级导体的用于感应供电的部段。该移动有利地沿着初级导体进行。其优点是,初级导体部段可以无损伤地用于连接负载,特别是在连接时不破坏初级导体的绝缘部。因此可以进行插入件的移位。这样,新的负载可以被简单地集成/内置到当前的能量供给网中,也可以简单地从当前的能量供给网中移出负载。通过在初级导体的另一位置和/或另一部段上设置供电所需的分接部,也可以简单地移动负载。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至少包括两个能可拆卸地(相互)连接的分区。在一改进方案中,所述两个分区布置成使其相对的空间位置可相互改变、特别是可翻转和/或可转动和/或可移动。因此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插入件,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插入件的打开与闭合以及建立形成壳体的功能。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插入件至少包括两个分区,这两个分区通过可弯曲的或可折叠的过渡区或铰接部相连接,以实现翻转或折叠。这两个分区连同过渡区在该可选方案中一体构成。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与负载电绝缘。在一改进方案中,插入件由压铸件、特别是塑料压铸件制成。其优点是,不存在能被达到的电触点,对环境的影响可实现对灰尘、污物和湿度的高度不敏感性。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由导热塑料、特别是由具有纤维状和/或非纤维状的导热填料的聚合物基质材料制造。由此实现了插入件的合适的散热情况。通过感应耦合、特别是通过中频再磁化产生的余热可以通过插入件向外散到外界或散热面上。例如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烯丙基硫纤维(polyallylsulfidfaser)、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酰胺纤维和/或碳纤维可以用作导热纤维。通过纤维形状可以有利地引起定向散热。优选地,球状的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的、不通过研磨纤维制成的填料可用作非纤维状填料。例如可以使用由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和/或二氧化硅制成的填料。通过组合纤维状和非纤维状填料在实现塑料材料的合适的成型特性的同时,实现了特别好的导热性能。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插入件上可形锁合地连接包括锁环/锁钩的锁,其中需要一钥匙以从插入件上拆下所述锁。特别在插入件上为所述锁的锁环设置一孔。有利地,仅在故意的并且被授权的情况下才能从负载上拆下供电装置。拆下锁包括特别是打开锁和移出被打开的锁。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利用其中必须使用工具的部件与负载连接。有利地仅在故意的情况下才能从负载上拆下供电装置。有利地,作为所述类型的部件可使用例如螺栓和/或螺母,所述螺栓和/或螺母具有专设的、并非标准或常用的工具接纳部构型,所述工具接纳部用于操作所述螺栓和/或螺母。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负载上将初级导体布置成,建立与被负载包围的次级绕组的感应耦合。其优点是,不需要插接结构,从而能快速、简单地实施缆线敷设。此外可以节省费用。因为不需要封装缆线(Kabelkonfektionierung),非电工专业的人员也可以进行安装。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初级导体设置在负载的凹部或电缆通道内。其优点是,能非常快速、简单地进行(即仅通过压入所述凹部或电缆通道中)缆线敷设。另外,可以有利地以铸造材料进行铸造。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包括一电路用以给部分负载供电,该电路特别包括谐振电路。其优点是,壳体另外为用于给部分负载供电的电路形成壳体。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包括次级绕组,该次级绕组布置在负载壳体中。因此可以在无穿孔或其它开口的情况下穿过壳体壁给负载供电,并且以较高保护级别封闭负载。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次级绕组绕一铁磁芯绕成,其中铁磁芯具有部分地围绕负载壳体中的隙部的柱。通过也可以与壳体部件一体构成的铁磁芯有利地增强了感应耦合。由于铁磁芯至少部分地围绕隙部,所以布置在隙部内的初级导体与次级线圈相耦合的有效面积特别大。由此提高了耦合强度,从而再次提高效率。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次级绕组的铁磁芯部分地为所述负载形成壳体。因此,有利地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形成了用于改善初级导体的感应耦合的接触面。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负载是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一电机和一用于对所述电机进行供电和/或控制和/或调节的电路。其优点是,本发明可以用在驱动技术领域中,特别是这样的应用领域,该应用领域对壳体密封性提出特殊要求,例如在食品工业中或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的应用,或在防爆方面提出特殊要求。通过本发明可以避免插接结构、滑接接触结构和开关。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负载具有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具有为电机、传动装置和电路形成壳体的功能,所述电路为电机供电并包括变频器。其中电机的转子轴和传动装置的从动轴支承在壳体部件中,插入件可以被插入壳体部件的接纳区域内。因此有利地形成兼有多种功能的壳体部件。壳体为各种不同的驱动装置构件形成壳体,并用作用于供电装置的接纳部。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次级绕组围绕U形和/或E形芯缠绕,或内置在一设计得非常平的接收部()中。其优点是,可根据应用的方法、所希望的功率和/或所希望的效率和/或所希望的结构大小来选择实施形式。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至少部分地铸造和/或借助于一盖件保护。其优点是,可以实现特别高的保护级别,不形成具有被污染的危险的空腔。这种铸造到盖件或固定件中的导体块可以安装在负载的平滑的壳体表面上,从而不必在负载上设置凹部或者通道。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负载密封地、在外表面上平滑地和/或以高保护级别地构成。其优点是,负载可以特别是在潮湿区域和/或无菌区域中使用。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负载在其外部不包括插接结构或其它的电连接装置。其优点仍是,负载以简单的方式密封,以高的保护级别实现。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包括引导结构,通过引导结构引导所嵌入的初级导体。其优点是,初级导体、特别是初级导体的引起感应耦合的部段被固定在插入件之中或之上。从而可靠地设定初级导体关于负载、特别是关于次级绕组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限定的耦合关系,可以放弃对初级导体提供的功率的超差设计。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插入件上形成铁磁区域或插入件包括铁磁芯。由此增强了耦合,从而提高能量供给效率。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铁磁芯与插入件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可以根据应用情况设置芯,或另外可以用经济的芯代替高级材料。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铁磁芯铸造在插入件中。因此提供特别耐用的插入件。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铁磁芯部分地为所述插入件形成壳体,和/或铁磁芯的区域形成插入件的外表面。因此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接触面,在该接触面上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连接次级侧的芯。因此使散射损耗最小化。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嵌入插入件中的初级导体形成至少一个环路或线匝,其中次级绕组的铁磁芯覆盖环路或线匝。因此由初级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力线被次级绕组的芯接收,并穿过该次级绕组。有利地使散射损耗最小化。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嵌入插入件中的初级导体形成至少一个环路或线匝,所述环路或线匝定一面的边缘,其中铁磁区域或铁磁芯布置在该面内。因此增强了由初级导体中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有利地提高了能量供给效率。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部分地通过在负载壳体中的区域形成隙部,这些区域具有提高的导热能力。该导热能力特别是大于无填料的商业上常用的塑料的导热能力。因此在次级绕组中、特别是在次级侧芯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从负载壳体导出以便散热。特别有利的是,如此布置该区域,使感应耦合的场线基本上穿过该区域。因此本来需要的、用于传递供给能量的接触面可以另外用于散热。因此可以实现负载的紧凑的结构尺寸。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优选独立构成的负载壳体具有一壳体部件,该壳体部件为次级绕组形成壳体。因此壳体部件包括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接纳区域。特别有利的是,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与电机以及电路的壳体部件相连接、特别是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实现了负载的模块化结构,其中如果希望附加的感应式能量供给,则在负载上设置一专门为这种感应式能量供给设计的壳体部件。由此简化负载的仓储管理和制造。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至少局部由导热塑料制成,特别是由具有纤维状导热填料的塑料制成。其优点是,感应耦合可以穿过壳体,同时能够进行或至少是有益于内部散热。通过应用纤维状填料可以定向地进行散热。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布置在电机和电路之间。因此通过该壳体部件可以在两个热源、电机和电路(例如变频器)之间的实现热屏幕,或保护敏感电路不受电机热作用的影响。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至少局部由导热塑料制成。其优点是,在内部的、感应耦合的次级侧的热量可通过壳体部件散发到外界。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的导热塑料含有作为填料的导热纤维,其中导热纤维横向于连接电机和电路的方向取向。因此一方面防止电机与电路之间的热交换,也就是形成热屏幕,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具有芯的次级绕组的散热和对能量接收所需的电路的散热,所述电路至少包括一谐振电路和/或一整流器。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由铝铸件/铸铝体制成,其中在感应耦合的场线穿过的区域内,将小陶瓷片和/或小塑料片、特别是导热的小塑料片放入该壳体部件中。因此形成具有高效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耐用的负载。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包括电缆包皮,该电缆包皮由导热塑料制成。例如可以有利地使用具有填料的塑料,该填料包括金属粉末、茂金属、石墨、由铜或铝形成的金属颗粒、微粒玻璃球(Glasmikrokugeln)、和/或特别是具有金属涂层或经金属气化处理的塑料球、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其优点是,初级导体可以用于负载、特别是耦合装置的散热。可省去附加的风扇或类似设备。由于初级导体的导热设计,从插入件内部到在插入件外部的初级导体区域的热阻小于从插入件内部经由插入件壳体到外界的热阻。因此初级导体的表面形成较大的散热面。
特别有利的是,在插入件的插入位置中,插入件中的铁磁区域或铁磁芯与次级绕组的芯导热连接,特别是通过接触或经由至少一个在负载壳体中的导热区域和/或经由至少一个嵌入用于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中的小陶瓷片和/或小塑料片导热连接。因此为了次级绕组和主要是负载内部的散热形成一用于热流的路径,该路径在热源和外界之间的热阻小于热流穿过壳体壁的热阻。其优点是,能使负载内部的热源(例如由再磁化而在次级侧芯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初级侧芯、再经由初级导体至少附加地向外界散热。因此改善散热,提高负载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的被插入件包围的部段与插入件中的铁磁区域或铁磁芯——特别通过接触和/或导热软膏——导热连接。由此再次降低热阻。导热软膏可在嵌入初级导体时被涂敷,在沿着初级导体移动插入件时可被无残留地清除。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插入件上设置一接纳保险/保护元件的隙部。从而确保插入件不能被插入隙部或不能被从隙部中取出。因此出于安全原因,也可以省去用于负载的操作开关。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保险元件是一锁,其锁环导入或穿过所述隙部。该隙部有利地设计为孔。特别有利的是,通过该锁另外确保插入件不能被打开,从而仅在打开锁栓时才能将初级导体从插入件中移出。利用该设计方案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保险结构。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保险元件设计成在所述负载上——特别是在所述隙部中——特别是可电操作的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有利地设计为可移动的和/或可旋转的螺栓、固定销或凸起。其优点是,可以实现遥控和/或电子保险。替代地,使锁定元件能在插入件被移出和/或插入之后自动接合,从而使相反的操纵——也就是在关闭后的启动或在启动后的关闭——要求解除保护或打开锁定,因此确保负载不会被未授权地或疏忽地改变。
关于系统,本发明的重要特征是,该系统至少包括负载和插入件,其中借助于与一个或多个初级导体的各感应耦合、非接触式地给负载供电。负载有利地设计成,使得初级导体可以被移出负载。在一改进方案中,初级导体的至少一个分段、特别是基本上各个点都能够被无损伤地用作——特别是重复用作——负载感应耦合的分接点。因此能特别灵活地、在外界影响下耐用地建立负载系统的能量供给。该系统能够简单地、以很少的措施重新配置。特别是新的负载可以简单地集成在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网中。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分接点被一插入件包围,该插入件可移出地布置在各个负载的隙部中。因此,能将分接点和初级导体的对应于该分接点的部段简单、限定地装入工作位置中。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沿着初级导体,仅通过从插入件中取出初级导体、移动插入件,便可以特别是沿着初级导体移动分接点。其优点是,在保留的初级导体缆线线路中可以简单地实施负载的重新布置。特别是可以省去用于从初级导体中获取能量的分接部。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初级导体——特别是通过插入件——力锁合或形锁合地保持在负载中。
在另一优选设计方案中,负载布置在可移动的部件上、特别是旋转工作台或线传动装置上,其中特别是该部件可旋转地支承或可沿线形移动。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由AC/AC变换器、也就是交流-交流变换器来供电。因此该初级导体有利地由50或60Hz的电网来供电。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以中频交变电流加载初级导体。该初级导体可有利地被加载以约10至50kHz、特别是约20kHz(的交变电流)。从而特别是在大功率下保持低损耗。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串行地给负载供电。因此可以有利地节省线路。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经由静止的、包括至少一个线圈绕组的线圈芯非接触式地或经由滑接线给初级导体提供能量。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初级导体的可移动布置。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将初级导体敷设为闭合环线。其优点是,可以设置简单的敷设结构。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初级导体和负载电去耦(galvanischentkoppelt)。其优点是,该系统可以应用于在防暴方面要求较高的领域中。另外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由于腐蚀或污染的接触部造成的接触困难。因此可另外避免使用指向外部的带电压部件。
关于方法本发明重要特征是,将负载连接在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系统上,其中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系统包括初级导体,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将初级导体部段无损伤地嵌入打开的插入件中;在第二步骤中,闭合插入件;在第三步骤中,将插入件插入负载的隙部中。其优点是,在电负载和设备中实现了更简单、更经济的缆线敷设。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闭合插入件时,特别是通过锁止连接结构实现锁定。其优点是,特别是在插入件被插入之前,将初级导体可靠地保持在插入件中。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插入件沿着引导结构插入,其中特别是该引导结构在端部位置处引起可靠的锁止。其优点是,特别是在插入件被插入之后将插入件可靠地保持在壳体中,并且可以简单、快速地进行插入。
在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通过第三步骤提供对负载的感应供电。其优点是,可以放弃其它的步骤和措施,例如为了改善初级导体与次级导体之间的耦合嵌入铁磁芯。因此在提供能量供给时节省了时间。可以放弃用于根据现有技术需要的铁磁耦合元件的可能的自动移动的复杂机械。
在一有利的设计方案中,通过使负载与初级导体的嵌入到插入件中的部段感应耦合来实现非接触式能量供给,其中通过感应耦合产生的余热至少部分通过嵌入的初级导体散到外界。因此描述了一种经由能量供给线路为负载散热的新型方法。
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本发明不局限于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对于专业人员,特别是通过提出任务和/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提出的任务,便得到权利要求和/或单项的权利要求特征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的特征的其它合适的组合的可能方案。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连同初级导体,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连同被插入的插入件中的初级导体,
图3示出了在打开状态的根据本发明的插入件,
图3a示出了在打开状态下的、具有铁磁芯的根据本发明的插入件,
图4示出了由初级导体供电的、根据本发明的负载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另一根据本发明的负载连同初级导体和插入件,以及
图6示出了图5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负载连同被插入的插入件。
附图标记列表
1.用作初级导体系统的初级导体的馈线
2.用作初级导体系统的初级导体的回线
3.插入件
4.负载
5.凸起
6.孔
7.孔
8.下部件
9.上部件
10.夹持面
11.凸起
12.隙部
13.芯
14.侧面
15.边缘
16.初级导体部段
17.凸起
18.隙部
19.初级导体引出部
20.电机
21.传动装置
22.变频器
23.次级线圈嵌入件
24.A轴承面
25.B轴承面
26.锁定孔
27.散热片
28.耦合区域
29.初级导体部段
30.散热面
31.散热面
32.初级导体弯曲部
33.匝线面
41.能量源
42.负载
43.分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4示意性示出了一系统,在该系统中能量源41经过馈线1和回线2非接触式地给负载4供电。负载4分别在分接点43处连接在馈线1或回线2(也均统称为初级导体)上,其中两个导体用于连接目的权利是平等的。通过对系统的抽象,在网络结构的意义上得出分接点43的点的形状。在系统的每个物理实现方式中,分接点是一在空间上限定的区域,在该区域内部基本上实现了连接在物理上的相互作用。该区域的空间延展、即特别是初级导体1或2的参与相互作用的部段的长度,显著小于系统的整个空间延展,这是将连接区域的抽象成点的实用性和正确性的基础。初级导体1或2的各任意部段都可以用作分接点43,其长度与连接的物理性相互作用的空间区域的延展一致。因此,在图4中的分接点43可以沿着初级导体移动。正如下面描述的,因为连接无损伤地进行,因此分接点43的选择是可逆的,并且可以事后选择另一分接点43来代替之前选出的分接点43。
在一改进方案中,另外以高频信号来加载初级导体1、2以传递数据和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负载4包括用于调制和解调这种数据的器件。
在图1中象征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其中负载与供电装置分离。在图2中象征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连同供电装置。
初级导体系统包括馈线1和回线2,在其中加载中频交变电流。设计为变频驱动电机(Umrichtergetriebemotor)的负载4包括次级线圈,该次级线圈在插入件3被插入之后感应耦合在初级导体系统上。
插入件3具有凸起5,该凸起用于与负载4形锁合连接或至少在插入件3被插入时作为引导结构。此外设置有孔6、7。插入件3特别是能够被打开以嵌入初级导体、也就是馈线1或回线2。
借助于一可穿过孔6并可进入负载的孔中的螺钉,插入件3可以与负载4形锁合地联接。在此需要工具并且仅由操作人员用工具才可拆松连接。替代地或附加地,插入孔6中的螺钉防止插入件被打开。
在从负载中取出插入件3时,在孔7中可以装入一具有锁环的挂锁。以这种方式可以阻止将插入件再次插入负载中。
因此,仅持有用于挂锁的锁的钥匙的授权操作员能恢复给负载供电。
负载具有一U形芯或E形芯,所述芯改善了次级线圈与初级导体系统的耦合。
在图3中示出了在插入之前打开状态下的插入件3。该插入件由上部件9和下部件8组成。上部件9和/或下部件8具有夹持面10,该夹持面简化了插入件3的打开。将夹持面设计成具有槽纹以改善附着性。
在打开的插入件3中嵌入初级导体系统的回线2。替代地,嵌入初级导体系统的馈线1。为了引导所嵌入的初级导体,设置有凸起11和17。
嵌入的初级导体2因此至少通过凸起11和17以及下部件8的壁部(的引导)在一环路中U形地延伸,该环路基本上在初级导体引出部19之间表现为匝线。该匝线界定匝线面33的边缘,在电流流过初级导体时产生的磁力线穿过该匝线面。
凸起11和17另外形成分别是孔的形式的隙部,通过该孔可以插入连接件例如螺栓,以使上部件9与下部件8相连接。
如在图3中可以看出的,初级导体2的环路在组装状态下、还通过上部件9的壁部(的引导)而形成于插入件3中。
在闭合插入件3之后、也就是在将上部件9安装在下部件8上之后、插入件3借助于插入孔6和7中的螺栓被锁定在闭合状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插入件3中还形成多于一个的初级导体2的匝线,其中各匝线面相覆盖,因而感应的磁场相叠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部件和下部件设计成可翻转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给夹持面涂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移动或锁止机构用于将插入件固定在闭合状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接纳和引导嵌入的初级导体,在下部件和/或上部件中加工出隙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闭合插入件之后,也就是在将上部件与下部件合并之后,该插入件借助于锁止结构锁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另外包括用于在插入的端部位置锁止和固定插入件的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负载系统的示意性示意图,该负载由初级导体供电。为了在负载4上连接根据前述实施例的非接触式能量供给装置,首先将初级导体1或2嵌入打开的插入件3中,然后将插入件3闭合,优选确保该插入件不会打开,然后将插入件3插入在负载4中为其设置的隙部中,优选沿着设计为凸起5的引导结构插入。从而建立负载的非接触式能量供给。被嵌入的初级导体1或2保持不被损坏,在移出插入件3之后可以重新使用。因此负载4的分接点,也就是插入件3的空间位置和在上述抽象意义上的、主要参与感应耦合的物理性相互作用的初级导体部段,可沿着初级导体1或2移动。因为在图3中,被嵌入插入件3中的初级导体部段与相邻的部段没有不同。因此基本上,即除了超出/突出的区域(如初端和末端)以外,初级导体的所有点都可以用作分接点。
此外,因为负载4可设计有封闭的壳体表面而仍能被供给能量,所以对于能量供给可以实现较高保护级别(如IP65或IP66以上)。
图3a示出了另一根据本发明的插入件3。与根据图3的插入件3的区别在于,在此将铁磁芯13嵌入匝线面33中。因此,根据图3a的插入件设计为根据图3的插入件的可选变型。因此,由初级导体的电流产生的、穿过匝线面33的磁场与在图3中的情况相比增强。
铁磁芯13可拆卸地与插入件3的下部件8连接,被嵌入在力锁合地保持的接纳部中。长方体形设计的铁磁芯13的侧面14与下部件8的帽檐状/凸缘状形成的边缘15共同形成笔直的电缆通道,在该电缆通道中嵌入初级导体2的部段16。因此,该初级导体部段16不仅贴靠边缘15,也贴靠铁磁芯的侧面14。与侧面14相对的铁磁芯侧面与环绕的边缘15一起形成同样的电缆通道,在该电缆通道内同样嵌入初级导体部段29。在笔直的初级导体部段16、29之间的部段围绕凸起11延伸,从而形成初级导体弯曲部32。
在一个实施例中,铁磁芯13被注射到插入件3的塑料材料中,或形成于含有铁磁填充材料的塑料材料区域内。
因此在图3a中,初级导体部段16、初级导体弯曲部32和初级导体部段29形成在初级导体引出部19之间的线匝。除了在初级导体引出部19之间的一段外,该绕组几乎表现为完整的一圈。
上部件9和下部件8相同地构成。
在下部件8的边缘中和在上部件9的边缘中设置有隙部18,通过该隙部,在初级导体引出部处将初级导体2引入插入件3或从插入件引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初级导体1、2具有由导热塑料制成的绝缘层。特别是该绝缘层至少双层地构成,包括由编制的软管形成的内层和第二层,所述软管由玻璃丝纤维、或玻璃丝和塑料纤维的混合物、或其它柔性基质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层由硅树脂和/或具有导热填料的硅橡胶制成。通过初级导体部段16与铁磁芯13的侧面14的接触建立了热阻较低的良好热接触,初级导体2可以从铁磁芯13吸收热量,并通过隙部18将其导出插入件3。由此插入件3通过初级导体2散热。通过在上述电缆通道内加入导热软膏可以改善热接触。导热软膏在沿着初级导体2移位插入件3时很容易被从初级导体上擦去,和重新涂敷在新的位置上。
图5示出了负载的另一实施例。总的以4标注的负载包括电机20、传动装置21和变频器22,从而形成一紧凑的驱动单元。电机20和传动装置21布置并支承在一由铸铝制成的整个壳体中。变频器2由形成壳体的、同样由铝制成的外罩包围。
电机20、传动装置21和变频器22如在负载4中那样构成。
在变频器22与电机20之间布置一次级线圈嵌入件23。次级线圈嵌入件23以形成壳体的方式包围未示出的次级绕组和电路,其本身包括至少一个谐振电路和/或整流级。
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上形成一隙部12,在该隙部中可插入所述插入件3。插入件3具有形式为以肋状延伸的凸起5的引导元件,该凸起接合到相应的、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壳体壁部的面中加工出的隙部中,从而实施插入件3的插入。
与根据图1和2的实施例不同,次级线圈嵌入件中和隙部12朝向电机20的B轴承侧25定向。因此A轴承面24上实现了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供驱动单元紧凑地安装在设备或装置上,在该在A轴承面上还设置有传动装置21的从动轴出口。
在隙部12中形成平的散热面30和31,该散热面在插入状态下平坦地接触在插入件3上的相应表面。因此不仅插入件3被可靠地固定在隙部中,而且另外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内部——特别是次级绕组和/或电路——与插入件3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热接触、也就是具有较低热阻的热桥。因此可实施通过插入件3、进一步通过初级导体2的初级导体引出部19对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内部的散热。
次级线圈嵌入件23至少局部地或全部地由塑料制成,从而形成在电机20与电路、变频器22之间的热屏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包含形式为碳纤维的导热填料。碳纤维横向于电机20和变频器22的连接线取向,由此横向于该连接线得到提高的导热能力。在电机20和变频器22之间换热没有提高,而是从隙部12的区域排出更多的热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次级线圈嵌入件23由陶瓷材料制成。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次级线圈嵌入件由铝制成,并且在散热面30、31上具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中嵌入小陶瓷片或塑料片,从而密封该开口。在此这样确定该开口的尺寸,使得由在插入状态下的插入件中的线匝产生的磁力线的主要部分穿过所述开口而不穿过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铝制壳体。所述开口围绕一基本上与匝线面33相同并遮盖该匝线面的平面。由插入件3中的绕组33产生的磁力线集束并引入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内部。通过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内部的芯布置结构来增强该集束。特别是通过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内部的U形芯使磁力线穿过一个散热面30、31进入次级线圈嵌入件23中,再到另一个散热面30、31导出,其中基本上没有杂散场穿过铝制壳体。因此避免涡流损耗。
图6示出了图5中的驱动单元连同插入隙部12中的插入件3。在紧邻隙部12处,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内部布置铁磁芯,该铁磁芯U形地围绕耦合区域28中的隙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散热面30、31中一个或两个上,次级绕组嵌入一平面的、平坦地成形的芯中。
电机20通过与传动装置共享的壳体散热,而变频器22通过形成壳体地围绕该变频器的外罩散热,该外罩具有散热片27。而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内部——特别是由于感应耦合和/或由于感应信号的电子影响——产生的热量的却被排到插入件3上,优选排到插入件3内部中的铁磁芯13上,并从那里在初级导体2上经过初级导体引出部19排向外界。为此,初级导体1、2在其整个长度上形成足够的表面,通过该表面可以向外界散发热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件的铁磁芯设计成E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铁磁芯部分穿过插入件的壳体,从而在插入件上形成接触面。该接触面如此布置在插入件的外表面上,即其在插入状态下与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的隙部12中的至少一个散热面30、31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次级线圈嵌入件23中的铁磁芯与壳体一起铸造,在隙部的外表面上、特别是在散热区域30和31中形成一区域,该区域与插入件3的铁磁芯以平面接触。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的负载,其中该器件包括插入件,在插入件被插入负载之后给负载供电。

Claims (74)

1.一种电负载,具有用于从初级导体(1、2)给所述电负载感应供电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插入件(3),所述插入件可拆卸地与所述电负载(4)连接,并用于在连接状态下从所述初级导体(1、2)给所述电负载(4)感应供电,其中所述插入件(3)具有用于可拆卸地接纳所述初级导体(1、2)的一部段的结构,
其中,所述初级导体(1、2)的各个分段都能够被可拆卸地、无损坏地用作所述电负载(4)感应耦合的分接点(43);
通过从所述插入件(3)中取出初级导体(1、2)、移动所述插入件(3)和向所述插入件(3)中嵌入所述初级导体(1、2),便可以沿着初级导体(1、2)移动分接点(43),
其中,所述插入件(3)至少部分地为所述初级导体(1、2)形成壳体,并且为了嵌入和取出所述初级导体(1、2)而能够被打开和闭合,
其中,所述插入件(3)具有上部件(9)与下部件(8)、用于引导所嵌入的初级导体(1、2)的引导结构(11、17)、铁磁芯(13)、以及锁定孔(6、7),其中,所述引导结构(11、17)形成所述锁定孔(6、7),
其中,所述插入件(3)沿着另一引导结构(5)插入,该另一引导结构(5)在端部位置中引起可靠的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至少以部段的方式为所述初级导体(1、2)形成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负载,包括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为电机(20)、传动装置(21)和给所述电机(20)供电的电路(22)的形成壳体的功能,
其中所述电机(20)的转子轴和所述传动装置(21)的从动轴支承在所述壳体部件中,
其中设置有接纳区域(23),所述接纳区域包括次级绕组用以以谐振弱耦合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供给,
其中向所述接纳区域(23)中能插入所述插入件(3),
所述插入件至少部分地包围初级导体(1、2),
其中在所述初级导体(1、2)和次级绕组之间的感应耦合能通过插入所述插入件(3)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的转子轴和所述传动装置(21)的从动轴支承在同一壳体部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纳区域(23)具有一隙部(12),向该隙部中能插入所述插入件(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负载(4)的壳体上形成隙部(12),通过将所述插入件(3)插入所述隙部(12)中来建立所述插入件(3)与电负载(4)的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能形锁合或力锁合地在所述隙部(12)中与电负载(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能通过夹紧连接与电负载(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仅通过打开、移位和闭合所述插入件,便能沿所述初级导体移动所述初级导体的用于感应供电的部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至少包括两个分区,所述分区能可拆卸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区布置成使其相对空间位置可相互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分区布置成使其相对空间位置可相互翻转、相互转动和/或相互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与电负载(4)电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由压铸件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由塑料压铸件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由导热塑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3)由具有纤维状和/或非纤维状导热填料的聚合物基质材料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将初级导体(1、2)在电负载上布置成,引起与被电负载包围的次级绕组的感应耦合。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感应供电的器件包括次级绕组,所述次级绕组布置在所述电负载(4)的壳体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绕一铁磁芯绕成,所述铁磁芯具有部分地围绕所述电负载的壳体中的所述隙部(12)的柱。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铁磁芯部分地为所述电负载(4)形成壳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负载(4)是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至少包括一电机(20)和一用于给所述电机(20)供电的电路(22)。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负载(4)具有壳体部件,所述壳体部件具有为电机(20)、传动装置(21)和电路形成壳体的功能,所述电路包括变频器(22)并给所述电机(20)供电,其中所述电机(20)转子轴和所述传动装置(21)的从动轴支承在所述壳体部件中,所述插入件(3)能被插入所述壳体部件的隙部(12)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围绕U形和/或E形芯或在一平的芯中缠绕出至少一个次级绕组。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负载(4)密封地、在外表面上平滑地和/或以IP65或IP66以上的高保护级别构成,以用在潮湿区域和/或无菌区域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负载(4)在其外部不包括插接结构或其它的电连接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磁芯(13)与所述插入件(3)可拆卸地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磁芯(13)铸造在所述插入件(3)中。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磁芯(13)部分地为所述插入件(3)形成壳体,和/或所述铁磁芯(13)的区域形成所述插入件(3)的外表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嵌入所述插入件(3)中的初级导体(1、2)形成至少一个环路或线匝,所述次级绕组的铁磁芯覆盖所述环路或线匝(33)。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嵌入所述插入件(3)中的初级导体(1、2)形成至少一个环路或线匝,所述环路或线匝界定一面的边缘,所述插入件的铁磁芯(13)布置在所述面(33)内。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部分地通过所述电负载的壳体中的区域(30、31)形成所述隙部(12),所述区域具有提高的导热能力,感应耦合的场线基本上穿过所述区域(30、31)。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负载的壳体具有壳体部件(23),所述壳体部件为次级绕组形成壳体。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至少局部地由导热塑料制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至少局部地由具有纤维状导热塑料的塑料制成。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布置在所述电机(20)和电路(22)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与所述电机(20)以及电路(22)的壳体部件相连接。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与所述电机(20)以及电路(22)的壳体部件可拆卸地连接。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至少局部地由导热塑料制成。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的导热塑料含有作为填料的导热纤维,其中所述导热纤维横向于连接所述电机(20)与电路(22)的方向取向。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由铝铸件制成,其中在感应耦合的场线穿过的区域(30、31)内,将小陶瓷片和/或小塑料片加入所述壳体部件(23)中。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塑料片是导热小塑料片。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由导热塑料制成。
4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初级导体(1、2)包括电缆包皮,所述电缆包皮由导热塑料制成。
45.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件的插入位置中,所述插入件(3)中的铁磁芯(13)与所述次级绕组的芯导热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在插入件的插入位置中,所述插入件(3)中的铁磁芯(13)与所述次级绕组的芯通过接触、或经由所述电负载(4)的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导热区域(30、31)和/或经由嵌入用于所述次级绕组的壳体部件(23)中的至少一个小陶瓷片和/或小塑料片导热连接。
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初级导体的被所述插入件包围的部段与所述插入件(13)中的铁磁芯(13)导热连接。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初级导体的被所述插入件包围的部段与所述插入件(13)中的铁磁芯(13)通过接触和/或导热软膏导热连接。
4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件(3)上设置一接纳保险元件(26)的隙部(6)。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元件是一锁,该锁的锁环导入或穿过所述隙部(6)。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元件(26)设计成在所述电负载(4)上的可电操作的锁定元件。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电负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负载(4)的壳体上形成隙部(12),向该隙部中能插入所述插入件(3),所述保险元件(26)设计成在所述隙部(12)中的可电操作的锁定元件。
53.一种系统,至少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其中借助于向一个或多个初级导体(1、2)的各感应耦合,非接触式地给电负载(4)供电,其中将所述电负载(4)设计成,使得可从所述电负载(4)中取出所述初级导体(1、2)。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的至少一个分段能够被可拆卸地、无损坏地用作所述电负载(4)感应耦合的分接点(43)。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的至少一个分段能够被可拆卸地、无损坏地重复用作所述电负载(4)感应耦合的分接点(43)。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的基本上各个点都能够被可拆卸地、无损坏地用作所述电负载(4)感应耦合的分接点(43)。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的基本上各个点都能够被可拆卸地、无损坏地重复用作所述电负载(4)感应耦合的分接点(43)。
58.根据权利要求54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点(43)被插入件(3)包围,所述插入件可移出地布置在各电负载(4)的隙部(12)中。
59.根据权利要求54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初级导体(1、2)仅通过从插入件(3)中取出初级导体(1、2)、移动所述插入件(3)和向所述插入件(3)中嵌入所述初级导体(1、2),便可以沿着初级导体(1、2)移动分接点(43)。
60.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初级导体(1、2)通过插入件(3)被力锁合或形锁合地保持在所述电负载(4)中。
61.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由AC/AC变换器、也就是交流/交流变换器给初级导体(1、2)供电。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由50Hz或60Hz的电网给初级导体供电。
63.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被加载以中频交变电流。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被加载以大约10kHz至50kHz的中频交变电流。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被加载以大约20kHz的中频交变电流。
66.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被加载以具有基本恒定的幅值的交变电流,所述幅值为至少10安培。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幅值为至少60安培。
68.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初级导体(1、2)串行地给所述电负载(4)供电。
69.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导体(1、2)和电负载(4)电去耦。
70.一种在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根据权利要求53-6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中连接根据权利要求1-5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负载(4)的方法,
其中所述用于非接触式能量供给的系统包括初级导体(1、2),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步骤中,将所述初级导体(1、2)的部段(16、29、32)无损伤地嵌入打开的插入件(3)中,
在第二步骤中,闭合所述插入件(3),
在第三步骤中,将所述插入件(3)插入所述电负载(4)的隙部(12)中。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闭合所述插入件(3)时实现锁定。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闭合所述插入件(3)时通过锁止连接结构实现锁定。
73.根据权利要求70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三步骤提供对所述电负载(4)的非接触式能量供给。
74.根据权利要求70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所述电负载(4)与初级导体(1、2)的嵌入所述插入件(3)中的部段(16、29、32)感应耦合来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供给,其中由感应耦合产生的余热至少部分通过嵌入的所述初级导体(1、2)散发到外界。
CN200780041955.XA 2006-11-13 2007-11-07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1536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53682.7A DE102006053682B4 (de) 2006-11-13 2006-11-13 Verbraucher und System zur berührungslosen Versorgung
DE102006053682.7 2006-11-13
PCT/EP2007/009638 WO2008058662A2 (de) 2006-11-13 2007-11-07 Elektrischer verbraucher, system und verfahr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6284A CN101536284A (zh) 2009-09-16
CN101536284B true CN101536284B (zh) 2015-05-27

Family

ID=39078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955.XA Active CN101536284B (zh) 2006-11-13 2007-11-07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21273B2 (zh)
EP (1) EP2092626B1 (zh)
CN (1) CN101536284B (zh)
BR (1) BRPI0718684B1 (zh)
DE (1) DE102006053682B4 (zh)
WO (1) WO200805866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0481A (zh) * 2011-05-25 2011-11-23 上海树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高导热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2005528B4 (de) * 2012-03-21 2023-09-28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nergieübertragungssystem mit einem an ein Primärleitersystem induktiv koppelbaren Modul
US9722450B2 (en) * 2014-07-02 2017-08-01 Apple Inc. Indu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geometry
AU201711558S (en) * 2016-10-18 2017-04-04 Sew Eurodrive Gmbh & Co Electric Motor
DE102017109985B3 (de) * 2017-05-09 2018-09-27 Conductix-Wampfler Gmbh Leitungskabel und Energieversorgungssystem
USD891370S1 (en) * 2018-11-12 2020-07-28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ctric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92203A (en) * 1941-10-11 1942-08-04 Gen Motors Corp Generating electric drive and control system
DE8701993U1 (de) * 1987-02-10 1987-04-16 Fritz Eichenauer GmbH & Co KG, 6744 Kandel Heizkörper mit Abgriffteil
US5341083A (en) 1991-09-27 1994-08-2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ontactless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DE69714879T2 (de) * 1996-01-30 2003-05-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Verbindungssystem mit zugehörigem Verfahren
US5691878A (en) * 1996-02-02 1997-11-25 Motorola, Inc. Snap-lockable housing for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s
US5684380A (en) * 1996-07-26 1997-11-04 Delco Electronics Corp. Oil cooled high power inductive coupler
US5711558A (en) * 1996-08-26 1998-01-27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harger locking mechanism
AUPP938799A0 (en) * 1999-03-23 1999-04-15 Unisearch Limited Electrodes
JP2001160423A (ja) * 1999-12-06 2001-06-1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電磁誘導方式充電用の給電用カプラ
JP2001167956A (ja) * 1999-12-08 2001-06-22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給電用パドルの支持装置
JP2001185930A (ja) * 1999-12-27 2001-07-0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給電用パドルにおける無線通信装置
US6310291B1 (en) * 2000-02-10 2001-10-30 Emett Clough Utility lock-out apparatus
FR2808630B1 (fr) * 2000-04-13 2002-10-2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Circuit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a tension multipl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2222688A (ja) * 2001-01-24 2002-08-09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誘導加熱ローラ装置、誘導加熱ローラ装置における加熱ローラ、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01850B1 (en) * 2001-03-14 2002-06-11 New Venture Gear, Inc. Electric drive axle for hybrid vehicle
JP4605952B2 (ja) * 2001-08-29 2011-0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蓄電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601225B2 (en) * 2002-06-17 2009-10-13 Asm International N.V.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sublimation of reactants
KR100495699B1 (ko) * 2002-10-16 2005-06-16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판형 열전달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DE20216113U1 (de) * 2002-10-18 2004-03-18 Baumüller Nürnberg GmbH Tauchlack-beschichteter Kühl-Gehäusemantel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KR101154149B1 (ko) * 2003-05-02 2012-06-14 알란 림프킨 조지 에너지를 부하에 공급하는 장치 및 관련 시스템
JP2005146057A (ja) * 2003-11-12 2005-06-09 Polymatech Co Ltd 高熱伝導性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360604B4 (de) * 2003-12-19 2020-06-18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Verbraucher mit Mittel zu seiner induktiven Versorgung und System
DE10360599B4 (de) 2003-12-19 2020-07-0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Anlage mit Antrieben auf einem drehbar gelagerten, bewegbaren Teil, also Drehtisch
DE102004051246A1 (de) * 2004-10-20 2006-05-04 Merck Patent Gmbh Laserschweißbare Polymere
US20060152085A1 (en) * 2004-10-20 2006-07-13 Fred Flett Power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647638A1 (en) * 2005-05-05 2006-11-16 Afs Trinity Power Corporation Plug-in hybrid vehicle with fast energy storage
DE102005022367B4 (de) * 2005-05-10 2021-05-20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Berührungslos versorgter Verbraucher u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2626A2 (de) 2009-08-26
DE102006053682B4 (de) 2020-04-02
CN101536284A (zh) 2009-09-16
US20100066167A1 (en) 2010-03-18
DE102006053682A1 (de) 2008-05-15
US8421273B2 (en) 2013-04-16
WO2008058662A3 (de) 2008-07-10
BRPI0718684A2 (pt) 2013-12-24
BRPI0718684B1 (pt) 2018-11-21
EP2092626B1 (de) 2018-07-25
WO2008058662A2 (de) 200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284B (zh) 电负载、系统和方法
Green et al. 10 kHz 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concept and control
KR102526872B1 (ko) 계자 권선을 이용하는 무선 전력 전송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차량 어셈블리 및 전기차
CN107078652B (zh) 具有多部分式壳体和内部冷却空气通道的逆变器
AU5407294A (en) Contactless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CN102648109B (zh) 使具有蓄能器的车辆感应充电的装置以及充电站
US11677271B2 (en) Load and consumer
CN108110907A (zh) 可调谐无线电源架构
US1051629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pad and ground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Iacchetti et al. Modelling an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ir-cored resonant induction machines
WO2018190729A1 (en) Thermal regulation in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coupling structures
KR101819321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패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그라운드 어셈블리
AU2004309873B9 (en) Consumer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US20120025758A1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Simon et al. Proposal of a power source definition to provide interoperable use of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s
EP4391299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power transfer circuit and coil structur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Kuka An innovative memristor-bas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NFC security
CN117501581A (zh) 包括用于无线电力发送的线圈结构和电力传输电路的无线电力发送装置以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KR20230139808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코일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Zhang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KR20220169430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코일 구조 및 전력 전달 회로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JP2010284995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