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9740B -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 Google Patents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9740B
CN101529740B CN2007800385290A CN200780038529A CN101529740B CN 101529740 B CN101529740 B CN 101529740B CN 2007800385290 A CN2007800385290 A CN 2007800385290A CN 200780038529 A CN200780038529 A CN 200780038529A CN 101529740 B CN101529740 B CN 101529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profile
channel
channel density
filte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385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9740A (zh
Inventor
M·M·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29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9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9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04B17/327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R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64Delay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12Channel estimation of impulse respon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2Symbol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5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channel estimation, e.g. determination of delay spread, derivative or peak tr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确定多天线无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的装置和方法。具体来说,通过确定多接收天线无线设备的至少两根天线所分别接收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来获得定时跟踪。然后,对信道密度分布进行组合,例如求和,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该复合又被定时跟踪算法用来确定定时决策,该定时决策用于在多天线无线系统中所使用的收发机设备中设置定时跟踪。复合密度分布的使用为系统提供了增强的对诸如衰落、产生和消亡之类的信道动态的抵御,这降低了由于这种信道动态引起的误时所导致的恶化。

Description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根据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6年10月19日递交的、题为“TIMING TRACKINGIN A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 OFDM SYSTEM”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862,119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者,并通过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那些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某些类型的通信系统,例如对于诸如定时错误和频率错误之类的同步错误高度敏感。为了使得这些类型的系统正确工作,收发机的接收机部分以及向收发机发射符号的发射机必须被同步,该同步包括定时同步和频率同步。较为理想的是,接收机部分的同步和定时应该依从发射机而进行。例如,在OFDM系统中,定时跟踪或同步包括基于当前OFDM符号信道寻找用于下一OFDM符号的最优采样开始位置。这样,除非已知定时正确,否则在为了解调OFDM情况下的符号而计算采样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之前,收发机无法移除正确定时时刻处符号间的循环前缀,并且无法正确分离各个符号。
因此,在诸如OFDM系统之类的系统中,定时跟踪的目标在于寻找用于当前符号或信道所确定的下一OFDM符号或信道的采样窗口的最优采样开始位置。应该这样来选择采样位置,即抑制现有信道分布导致的被称为“有效干扰(EI)”的符号间干扰(ISI)以及载波间干扰(ICI),并且相应地增加信号噪声比(SNR)。EI的源可被分为若干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当前信道分布确定的静态EI,该静态EI是由OFDM符号结构(例如循环前缀的长度)决定的确定性EI。然而,动态环境中,信道时间变化(将来会出现的新的到达路径)以及系统定时错误(例如休眠定时错误)也会引入EI。该EI可以作为实际上随机并且最好以概率模型描述的动态EI的典型示例。另一种类型的EI源于信道衰落,其中衰落的信道抽头(channel tap)也会影响导致EI的定时决策。
并入本文的未决美国专利申请No.11/264,532公开了用于确定无线系统中的符号定时的方法和装置,使得以上讨论的三种类型的有效干扰(EI)中的一种或多种最小化。通过在收发机或类似设备中设置定时,以确保总有效干扰(EI)最小化(即,ISI和ICI的最小化以及信号能量的最大化),能更优化用于解码和解调的接收机的性能。具体来说,通过考虑有效干扰(EI)的三种不同源中的一种或多种,即静态EI、动态EI以及衰落信道抽头导致的EI,来确定定时窗口的定时。可通过分析推导复合EI函数来实现这种考虑,该复合EI函数将三种类型的EI组合为有效EI信道密度函数。
此外,无线通信系统可采用多接收天线系统,以便改善接收信号分集和/或无线系统容量,例如OFDM系统。例如,作为多接收天线系统的一个示例,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采用用于数据传输的多个(NT)发射天线和多个(NR)接收天线。由NT个发射和NR个接收天线形成的MIMO信道可被分解为NS个独立的信道,这些信道也被称为空间信道,其中NS个独立信道中的每一个均对应于一个维度。如果采用由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创建的额外维度,MIMO系统可提供改善的性能(例如,较高的吞吐量和/或较高的可靠性)。然而,随着这种系统中天线数目的增加,导致了对信道估计错误的系统敏感度也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公开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多天线无线设备的天线所分别接收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进一步,该方法包括将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组合,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公开了可操作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无线通信信号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该装置还包括第一信道估计器和第二信道估计器,以分别确定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的信道密度分布。还包括组合器,用于组合所述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根据又一方面,公开了用于无线收发机中的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确定多天线无线设备的天线所分别接收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此外,该处理器用于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根据再一方面,公开了可操作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确定多接收天线设备的相应天线所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的模块,以及用于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的模块。
根据另一方面,公开了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促使计算机确定多天线无线设备的天线所分别接收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的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进一步包括用于促使计算机组合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的代码。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特征、特性以及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所呈现的具体描述中变得更为明显,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一致,并且其中:
图1示出根据所公开示例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为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示出用于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收发机的框图。
图4为用于确定多天线收发机中的定时跟踪的示例性装置的框图。
图5为示出长期信道能量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6为示出短期信道能量分布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7为分别在图9和10中示出的长期和短期能量分布总和的复合信道能量分布的曲线图。
图8为用于确定定时跟踪的方法的图。
图9为用于确定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收发机中的定时跟踪的示例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的装置和方法,例如多接收天线OFDM收发机中的OFDM符号定时。此外,通过考虑以上讨论以及美国申请No.11/264,532中各天线接收的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动态信道效应,并且组合所得到的信道密度分布,能够针对OFDM系统优化定时跟踪。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AP)100包括多个天线群,一个天线群包括104和106,另一天线群包括108和110,而又一天线群包括112和114。图1中,针对各天线群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可用于各天线群。接入终端(AT)116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20上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18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在前向链路126上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24上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作为示例,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的频率来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各群天线和/或被设计成天线在其中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群均被设计为在接入点100所覆盖区域的扇区中与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发射天线采用波束赋形,以便为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4改善前向链路的信号噪声比(SNR)。而且,与通过单天线向其所有终端进行发射的接入点相比,使用波束赋形来向随机分布于其覆盖区域的接入终端进行发射的接入点,给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带来的干扰更小。
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站,并且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点、节点B(Node B)或者某个其它术语。接入终端还可以被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接入终端或者某个其它术语。
图2为使用多发射和多接收天线的系统200中的示例性发射机系统210(例如,接入点(AP))和接收机系统250(例如,接入终端(AT))的框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业务数据。
一个示例中,各数据流在各自的发射天线上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各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以及交织,以提供编码后的数据。
可使用OFDM技术将各数据流编码后的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为已知数据图案,该数据图案以已知的方式处理并且可在接收机处用来估计信道响应。而后,基于为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者M-QAM)对各数据流复用后的导频和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提供调制符号。各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
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随后被提供给调制器220,该调制器220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调制器220然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发射机(TMTR)222a-222t。
各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以及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调制后的信号。然后,来自发射机222a-222t的Nt个调制后的信号分别从Nt个天线224a-224t发射。
接收机系统250处,Nr个天线252a-252r接收被发射的调制后的信号,并且来自于各天线252的接收到的信号被提供给各自的接收机(RCVR)254a-254r。各接收机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以及下变频)各自接收到的信号,对调节后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机254接收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然后对各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的处理与发射机系统210处的TX调制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下面描述)。处理器270整理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随后由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射机254a-254r调节并且发送回发射机系统2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于接收机系统250的调制后的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机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机系统250发射的反向链路消息。处理器230随后确定用于确定波束赋形权重的预编码矩阵,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图3示出收发机的示例性接收机部分或者用在收发机中的接收处理器302,该收发机例如是用于图2系统中的具有多个接收天线的OFDM收发机。具体来说,处理器302可由处理器242、260、230和270或者处理器242与230的组合或者处理器260与270的组合实现。如所示出的,接收机部分302包括接收一个或多个所发射的无线信号的多个天线224a、224t。在图3的示例中,两个或多个天线224a-224t所接收的各信号分别供应给前端处理器(304a-304t),作为示例,前端处理器提供下变频、A/D转换和AGC(自动增益控制)。前端处理器304a-304t分别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采样器306a-306t。
采样器306a、306t是收发机302的一部分,实现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内的子载波或频点进行采样的实际定时窗口。采样器306a、306t的输出是同步的数字信号同步,并被输入给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308a-308t以及解调器/FFT单元312a-312t。作为示例,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308a、308t首先使用由发射机插入到数字信号的符号中的导频音调来执行相干检测。然后,单元308a、308t执行信道估计,产生各个信道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
转回至图3,各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308a、308t确定信道能量密度分布之后,得到的全部分布由组合器310组合。该单元可仅对得到的信道密度能量分布求和。这些组合后的信道密度能量分布随后被供应给定时跟踪单元311(例如,运行于软件或硬件单元中的算法),例如该定时跟踪单元311确定定时跟踪决策或计算结果,定时跟踪决策或计算结果然后被供应至采样器306a-306t并被该采样器306a至306t使用,用来建立采样器306的定时窗口或定时同步。应该注意,虽然定时跟踪单元311与解调器/FFT单元312a至312t之间的这种连接未被示出,但所确定的定时决策还可被解调器/FFT单元312a-312t使用。
信号解调之后,解码器314a、314t基于预先确定的信号编码技术对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比特流输出给无线设备的接收机部分内的其它处理器或者处理器功能体。
图4为被用来确定复合信道能量密度分布的功能块的图。应该注意,图4中示出的系统可用于图2和图3中示出的系统,因此对于相关的元件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如所示出的,图4中的系统包括多个接收天线224a-224t,这些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给之前讨论过的前端处理器304a、304t和采样器306a、306t。由处理器304a、304t和采样器306a、306t进行处理后,处理后的信号被传送给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308a、308t。特别是,这些信号首先输入到信道估计单元402a、402t,信道估计单元402a、402t利用以上及美国专利申请No.11/264,532中所讨论的方法确定信道分布。
信道估计单元402a、402t确定信道能量分布之后,密度计算器404a、404t通过计算信道能量分布的幅值的平方来计算瞬时信道能量密度分布。所输出的信道能量密度分布随后被输入给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第二低通滤波器对406a和408a至406t和408t。第一低通滤波器406a、406t被配置为具有比第二低通滤波器408a、408t窄的带宽,并用于降低由于衰落导致的信道波动。另一方面,具有较宽带宽的第二低通滤波器408a、408t用于滤除估计噪声,以改善信道能量分布密度估计。
特别是,应该注意,信道衰落影响信道能量密度分布的动态或“瞬时”部分。这种信道衰落会导致定时同步错误。为了补偿此衰落,本系统包括第二或“快速”滤波器408以处理信道能量密度分布的短期衰落、当前或瞬时特性,以最小化因信道动态质量而导致的定时错误。相反,为了获得长期信道能量密度分布估计,利用较宽带宽的第一或“慢速”滤波器406来最小化由于衰落而导致的长期信道幅度变化效应。
为了处理短期和长期衰落效应,通过组合器310对第一滤波器406和第二滤波器408的输出进行叠加或相加来获得长期信道特性与短期或瞬时信道特性之间的平衡,这产生复合能量密度分布。因此,当前公开的图4中的系统使得寻找定时位置以平衡长期和短期信道特性。这样,通过处理由于这些类型的衰落而导致的效应,可获得更加正确的定时开始估计。
图5-7示出了信道能量密度分布的长期和短期信道效应的组合或叠加的示例。特别是,图5示出了长期信道能量分布500的示例。另一方面,图6中示出的分布是示例性短期信道能量分布600。长期和短期能量分布的组合是复合信道能量分布,在图7中被示为图700。这样,复合信道能量分布700是图5和图6中分别示出的长期能量分布500和短期能量分布600的总和。
如图4中进一步示出的,第一滤波器406的输出可被输入至乘法器块或单元410a-410t,乘法器块或单元410a-410t将长期信道能量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α(0与1之间的值),出于定时跟踪速率的目的,该权重因子α衡量长期信道能量密度分布对复合信道能量密度分布的影响程度。这样,例如,如果α值小,长期分布的效应减少,且长期和短期分布之和产生有利于短期分布的复合分布。该效果是较快的定时跟踪。反之,较大的α值产生较慢的定时跟踪。
最后,应该注意,来自于图4系统中所有天线的快速和慢速信道能量密度分布被组合器310组合,该组合器310是形成总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的附加功能体(例如,求和块412)。该总复合随后被输入至用于定时跟踪单元或算法311,用于确定由图3中示例说明的采样器306所使用的定时决策。
对于本领域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图4的系统可被实现而不考虑通过使用滤波器406、408的动态信道衰落效应。此外,图4的系统可包括可选乘法块409a-409t,这些可选乘法块409a-409t将计算出来的信道能量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ω1t,权重因子ω1t衡量来自于各天线的各个信道能量密度分布在复合能量密度分布上具有的影响。权重的这种使用例如会有益于非平衡天线系统。
图8为用于确定多天线收发机(例如图2、3和4中所示出的收发机)中的定时跟踪的示例性方法800的流程图。如所示出的,方法800开始于块802,其中确定至少两个接收天线中的每个天线各自的信道密度分布。一旦确定了信道密度分布,方法800就前进至块804,其中组合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方法800随后前进至块806,其中复合信道密度分布被输入至定时跟踪算法,定时跟踪算法基于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决策。应该注意,针对各天线接收到的各符号,可重复执行方法800,从而连续更新定时决策。
图9为用于确定多天线收发机中的定时跟踪的另一装置900的方框图。如所示出的,该装置从诸如902a-902t之类的两个或多个天线接收输入信号。所接收的信号分别被输入至处理器904a、904t,用来确定各自的接收天线的信道密度分布。应该注意,处理器904可以由如图3和4中所示出的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308所实现。为了计算作为所有信道密度分布之和的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信道密度分布被处理器904a-904t确定后,来自于处理器904中每个处理器的输出被输入至用于对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求和的处理器906。应该注意,处理器906可以由如图3中所示出的组合器310所实现。
处理器906确定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之后,处理器906将该复合输出给用于基于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跟踪决策的处理器908。处理器908可由诸如图3和4中示出的311之类的定时跟踪算法来实现。处理器908的结果是定时决策,定时决策可被诸如采样器306的采样器或者无线接收机单元中的等效装置或功能体之类所使用。
根据以上所述,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实现复合信道能量密度分布,复合信道能量密度分布具有增强的对诸如衰落、生成和消亡之类的信道动态的抵御。因此,该装置和方法根据用于减少由信道动态引起的误时所导致的性能恶化的定时跟踪算法来生成定时决策。
应该理解,所公开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分级是示例性方式的示例。基于设计偏好,应该理解该过程中步骤的特定顺序或分级可被重新安排,而仍然处于本公开的范围之内。所附的方法权利要求以范例顺序表示各步骤的要素,并非意在局限于所表示的特定顺序或分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用多种不同的工艺和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例如,贯穿以上说明而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以及码片可被表示为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
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说明性的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两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示出硬件和软件的这种互换性,通常针对各说明性部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的功能性来描述各说明性部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至于这种功能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施加给整个系统的具体应用以及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各具体应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被解释为违背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此公开描述的各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为完成这里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部件或者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而可替代地,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结合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这种配置。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两者的组合中具体实施。软件模块可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任何其它形式的本领域已知的存储介质。示例性存储介质(例如,图3中的存储器316)耦接至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可从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并且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可替代地,存储介质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上。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位于ASIC中。ASIC可位于用户终端中。可替代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部件位于用户终端中。
以上描述的示例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在可对以上描述的示例进行各种使用和变形,而未背离这里所公开的创造性概念。对这些示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里限定的通用原则可应用于其它示例,例如,用于即时消息业务或者任何通常的无线数据通信应用,而未背离这里描述的创新方面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并非意在局限于这里所示出的示例,而是应该符合与这里公开的原则和创新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这里,单词“示例性”被专门用于表达“用作示例、实例或者说明”的意思。相对于其它示例而言,这里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示例没有必要被解释为优选的或较佳的。因此,这里描述的创新方面仅由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限定。

Claims (33)

1.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于通过相干检测和信道估计获得的冲击响应,确定多天线无线设备的天线所分别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和
在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之前对各个所确定的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
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其中,滤波包括:
利用相应的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相应的第二低通滤波器来分别对各个所确定的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其中,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被配置为具有比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窄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滤波包括: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估计噪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滤波包括: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由于衰落导致的信道波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滤波包括: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瞬时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滤波包括: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长期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从而影响定时跟踪速率,该权重因子用于选择性地对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信道密度分布的效应进行加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对应的权重因子,该权重因子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组合在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中时所起的作用进行加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输入至定时跟踪算法,该定时跟踪算法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决策。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装置,包括: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用于接收无线通信信号;
第一信道估计器和第二信道估计器,用于基于通过相干检测和信道估计获得的冲击响应,分别确定由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分别接收的信号的信道密度分布;和
组合器,用于组合所述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至少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第二低通滤波器,用于在所述信道密度分布中的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输入至所述组合器之前,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其中,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被配置为具有比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窄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估计噪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由于衰落导致的信道波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滤波器和至少一个第二滤波器,用于在所述信道密度分布中的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输入至所述组合器之前,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带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滤波器用于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瞬时信道特性,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滤波器用于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长期信道特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乘法器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滤波器滤波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从而影响定时跟踪速率,该权重因子用于选择性地对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所述信道密度分布的效应进行加权。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乘法器单元,用于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对应的权重因子,该权重因子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组合在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中时所起的作用进行加权。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定时跟踪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并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决策。
17.一种用在无线收发机中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包括:
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用于基于通过相干检测和信道估计获得的冲击响应,确定多天线无线设备的天线所分别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和
组合器,用于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
其中,所述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包括:
至少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第二低通滤波器,用于在所述信道密度分布中的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输入至所述组合器之前,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其中,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被配置为具有比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窄的带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估计噪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由于衰落导致的信道波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瞬时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滤波器用于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长期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进一步包括:
乘法器单元,用于将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从而影响定时跟踪速率,该权重因子用于选择性地对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信道密度分布的效应进行加权。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信道估计及密度分布单元进一步包括:
乘法器单元,用于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对应的权重因子,该权重因子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组合在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中时所起的作用进行加权。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包括:
定时跟踪单元,用于将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输入至定时跟踪算法,该定时跟踪算法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决策。
2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用于基于通过相干检测和信道估计获得的冲击响应,确定多接收天线设备的相应天线所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的模块;
用于在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之前对各个所确定的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的模块,其中,所述滤波包括利用相应的第一低通滤波器和相应的第二低通滤波器来对各个所确定的信道密度分布进行滤波,其中,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被配置为具有比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窄的带宽;和
用于组合所述至少两个信道密度分布以形成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的模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基于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跟踪决策的模块。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估计噪声的模块。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用于从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滤除由于衰落导致的信道波动的模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用于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瞬时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的模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用于为处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中的长期信道特性而进行滤波的模块。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权重因子从而影响定时跟踪速率的模块,该权重因子用于选择性地对被滤波以处理长期信道特性的信道密度分布的效应进行加权。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乘以对应的权重因子的模块,该权重因子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密度分布被组合在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中时所起的作用进行加权。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输入至定时跟踪算法的模块,该定时跟踪算法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复合信道密度分布确定定时决策。
CN2007800385290A 2006-10-19 2007-10-18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Active CN101529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211906P 2006-10-19 2006-10-19
US60/862,119 2006-10-19
US11/613,955 US8396151B2 (en) 2006-10-19 2006-12-20 Timing tracking in a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 system
US11/613,955 2006-12-20
PCT/US2007/081858 WO2008051812A2 (en) 2006-10-19 2007-10-18 Timing tracking in a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9740A CN101529740A (zh) 2009-09-09
CN101529740B true CN101529740B (zh) 2013-11-06

Family

ID=39321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85290A Active CN101529740B (zh) 2006-10-19 2007-10-18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96151B2 (zh)
EP (1) EP2074710A2 (zh)
JP (1) JP5313147B2 (zh)
KR (1) KR101223144B1 (zh)
CN (1) CN101529740B (zh)
TW (1) TW200828849A (zh)
WO (1) WO200805181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9990B2 (en) 2010-02-05 2013-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uplink beamforming transit diversity channel estimation
US8594215B2 (en) * 2010-06-11 2013-11-26 Alcatel Lucent MIMO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service antennas for data transmission thereof
KR101903375B1 (ko) 2012-12-13 2018-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수의 수신 안테나들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 시스템의 타임 트래킹 방법
US10284267B2 (en) * 2016-03-11 2019-05-07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self-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resource
US10847879B2 (en) 2016-03-11 2020-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anada Co., Ltd. Antenna array structures for half-duplex and full-duplex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5258B1 (en) * 1997-09-16 2001-02-06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Transmitter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2982795B1 (ja) * 1998-06-29 1999-1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信号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機
JP3345406B1 (ja) * 2001-05-25 2002-11-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US6956893B2 (en) * 2001-08-20 2005-10-18 Motorola, Inc. Linear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equaliza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ward links utilizing orthogonal codes covered by long pseudorandom spreading codes
US20040047284A1 (en) * 2002-03-13 2004-03-11 Eidson Donald Brian Transmit diversity framing structure for multipath channels
JP4086574B2 (ja) * 2002-04-12 2008-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スサーチ回路、無線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装置
JP3856126B2 (ja) * 2002-05-21 2006-12-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スタイミング検出方法、パスタイミング検出装置及び適応アレー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DE10248507A1 (de) * 2002-10-11 2004-04-22 IHP GmbH - Innov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electronics/Institut für innovative Mikroelektronik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ehlerkorrektur von Multiplex-Signalen
JP2004158933A (ja) * 2002-11-01 2004-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同期追従装置及び方法
EP1551122A1 (en) * 2002-11-01 2005-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nchronous follow-up device and method
JP4226442B2 (ja) * 2002-11-14 2009-02-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4021358B2 (ja) 2003-04-16 2007-12-12 セス・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画像データ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画像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US7366089B2 (en) 2003-10-08 2008-04-29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ultiple antenna receiver combining of high data rate wideband packetiz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7701917B2 (en) * 2004-02-05 2010-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parallel data streams
JP4329594B2 (ja) * 2004-03-30 2009-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パスタイミング検出方法
US7839940B2 (en) * 2004-11-22 2010-11-23 Nokia Corporation Ordered retransmissions for ARQ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JP4569929B2 (ja) * 2005-01-17 2010-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KR100579526B1 (ko) * 2005-02-18 2006-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샘플링주파수 오프셋 보상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ofdm 수신장치
JP4507909B2 (ja) 2005-02-21 2010-07-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チャネル密度を適応的に制御する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8165167B2 (en) 2005-03-10 2012-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tracking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84473B2 (en) * 2005-06-01 2010-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extended range
US7792217B2 (en) * 2007-03-30 2010-09-07 Olympu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esti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lert van Zelst,Tim C. W. Schenk.Implementation of a MIMO OFDM-Based Wireless LAN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4,第52卷(第2期),第483-49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9740A (zh) 2009-09-09
JP5313147B2 (ja) 2013-10-09
WO2008051812A2 (en) 2008-05-02
US20080130805A1 (en) 2008-06-05
JP2010507934A (ja) 2010-03-11
EP2074710A2 (en) 2009-07-01
WO2008051812A3 (en) 2008-07-24
KR101223144B1 (ko) 2013-01-17
US8396151B2 (en) 2013-03-12
KR20090083385A (ko) 2009-08-03
TW200828849A (en) 200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8609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の無線送信を同期化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056302B (zh) Ofdm系统中基于ukf的信道与载波频率偏移估计方法
US20150055725A1 (en) Pilot Design for Wireless System
CN101547062B (zh) 频偏纠正方法和设备
CA2627388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or a mimo system
AU2004307947B2 (en) Channel condition estimation for pilot coefficient selection
CN105075206B (zh) Ofdm系统中的非线性时域信道估计
CN101529740B (zh) 多接收天线系统中的定时跟踪
CN1988526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无线系统的同步方法
CN110086743A (zh) 一种基于差分编码的短突发mimo-ofdm通信系统及方法
US6249518B1 (en) TDMA single antenna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1282198A (zh) 一种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上行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2546483A (zh)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2025662B (zh)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4052706A (zh) 噪声加干扰空间协方差矩阵确定装置、干扰抑制合并装置
CN100359960C (zh) 一种在正交多路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信道估计的方法
CN103475605A (zh) 一种3gpplte-a下行系统中基于用户专用参考信号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10011744A (zh) 端口检测方法、系统和终端
US896478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repetitive preamble patterns
CN108832974B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载波序号调制系统的低复杂度解调方法
CN1992690B (zh) 导频数据发射方法、基站控制器、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1719816A (zh) 实现自适应mimo-scfde系统低反馈速率的方法
ATE424079T1 (de) Mehrträgerübertragung mit kanalschätzung
CN102761505A (zh) 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1102147A (zh) 一种适用于gsm/edge系统的时间提前量估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