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554B -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1554B
CN101521554B CN2009101291376A CN200910129137A CN101521554B CN 101521554 B CN101521554 B CN 101521554B CN 2009101291376 A CN2009101291376 A CN 2009101291376A CN 200910129137 A CN200910129137 A CN 200910129137A CN 101521554 B CN101521554 B CN 101521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quest
switching
bridge joint
switching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91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1554A (zh
Inventor
陈旻
陈亘
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291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21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1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1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用于减少倒换时间,提高倒换的性能。本发明方法包括: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的减少倒换的时间,提高倒换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一种新的光传送技术,随着OTN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开始大量采用各种方式的OTN的保护,有效地提高了业务的生存能力。
现有技术中的共享保护环(SPRing,Shared Protection Ring)可以通过自动倒换保护(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参数实现自动倒换保护,其中,APS参数的具体结构可以如下表所示:
表1
  名称   长度   含义
  Request   4bits   APS请求类型
S 1bit   “1”:倒换或状态请求消息;“0”:状态消息
N 1bit   “1”近侧请求/状态消息“0”:远侧请求
  请求信道   8bits   指示请求在保护上承载的信道
  桥接信道   8bits   指示实际桥接到保护上的信道
状态信道 8bits   仅用于状态消息,指示哪一个信道是消息的主语
从上表1可以看出,APS参数共占用了30个bit,即需要4个字节,而在自动倒换保护的方案中,为提高用户体验以及系统性能,要求自动倒换保护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0毫秒以内,但是当组成SPRing的站点的数目较多时,由于APS参数占用了4个字节,各站点之间往复的交互APS参数会使得自动倒换保护的时间超过50毫秒,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以及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提高用户体验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路倒换方法,包括: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路倒换方法,包括: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路倒换方法,包括:当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请求;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所述短径倒换请求后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若倒换发起节点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为误码长径倒换请求,则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之后,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所述中转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转发至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根据从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并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所述中转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的反向请求转发至倒换发起节点;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请求;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短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转发的短径倒换请求,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所述中转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发起节点;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为误码长径倒换请求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信号是否发生异常;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发生异常时,生成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倒换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节点,包括:倒换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发送方标识位;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是否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状态保持单元,若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由于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中所包含的内容只需要占用2个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因此能有效的缩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倒换的时间,提高倒换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信号失效倒换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信号劣化倒换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信号失效倒换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信号劣化倒换过程示意图;
图6(a)~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避免频繁倒换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讯系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节点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再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用于提高用户体验以及系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1)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发起节点可以通过信号检测或链路检测等手段检测信号是否异常,具体的信号异常可以包括信号失效,或信号劣化,或者其他类型的信号异常,具体类型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检测信号是否异常的手段并不限于信号检测或链路检测,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2)倒换应答节点根据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当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接收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APS请求之后,即可根据其中包含的APS请求类型获知发生了信号异常,则可以根据APS请求中包含的信道信息执行相应的桥接操作。
由于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中所包含的内容只需要占用2个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因此能有效的缩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倒换的时间,提高倒换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立的共享保护环如图1所示,具体由6个网络节点构成。
下面基于如图1所示的共享保护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信号失效(SF,Signal Failure)时的环路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1)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失效,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该倒换请求的目的在于通过中转节点通知倒换应答节点当前发生了信号失效,需要执行桥接倒换。
(2)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中转节点可以根据倒换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道信息获知倒换应答节点的相关信息,则可向倒换应答节点直接转发该倒换请求。
(3)倒换应答节点根据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失效,则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倒换,即从原先出现信号实现的链路桥接到备用链路。
(4)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应答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该反向请求用于向倒换发起节点通知倒换应答节点已经完成了桥接倒换。
(5)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发起节点在接收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的反向请求之后,获知倒换应答节点已经完成了桥接倒换,则倒换发起节点也相应的执行桥接倒换。
上面对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失效时的倒换过程进行了描述,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信号失效倒换过程具体包括:
201、A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
本实施例中,某业务“2”从A节点开始,途径B节点以及C节点,到达D节点。
A节点会定时或周期性的检测链路状态,判断链路是否正常工作,具体的检测方式可以采用心跳检测,或其他类似的检测,此处不作限定。
假设A节点在检测链路状态的过程中,发现无法接收到该通道上所有节点(即B节点,C节点以及D节点)的反馈,则可确定链路出现故障,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即出现信号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检测信号失效的过程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特例,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检测信号失效,具体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202、A节点向远侧发送倒换请求;
由于B节点与C节点之间的链路出现了故障,因此A节点可以通过该共享保护环的另外一条路径A-F-E-D向D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携带APS参数,具体的APS参数的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名称   长度   含义
  Request   4bit   APS请求类型
S 1bit   1:倒换或状态请求消息0:状态消息
N 1bit   1:近侧请求/状态消息0:远侧请求
T 1bit   1:发起端0:应答端
  Request Channel   6bit   指示哪个信道请求在保护环上传递
B 1bit   1:桥接0:空闲
如上表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原先占用8bit的“请求信道”调整为占用6bit的“请求信道”,因为从实际应用而言,由256个节点组成的共享保护环是极少见的,在实际组网中单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不会超过16个,因此采用6bit的“请求信道”已足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其次,本实施例中采用占用1bit的B标识来指示某一站点是否桥接,因此无需原先占用8bit的“桥接信道”;
再次,原先占用8bit的“状态信道”仅用于状态消息,指示哪一个信道是消息的主语,且该消息并不会直接影响请求信道和桥接信道,因此在自动倒换的过程中,该“状态信道”并非必须的参数。
本实施例中,A节点向F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可以为(SF,1,0,1,2,0),其中,“SF”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失效,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倒换请求,第一个“0”表示远侧倒换,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0”表示消息发起者(即A节点)未桥接。
203~204、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同时执行额外业务压制;
F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E节点。
E节点接收到请求之后,同样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D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A-F-E-D作为A-B-C-D的备用通道,为了提高节点的使用率,该A-F-E-D在倒换之前可以承载一些其他的优先级较低的业务,当F节点和E节点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获知需要启用该备用通道,则停止继续承载原先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业务。
205、D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D节点接收到E节点转发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自身是该请求的目的节点,则相应执行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206、D节点发送反向倒换请求;
D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具体可以为(RR,1,0,0,2,1)其中,“RR”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反向倒换请求,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倒换请求,第一个“0”表示远侧倒换,第二个“0”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D节点)已桥接。
207~208、E节点以及F节点将反向倒换请求转发至A节点;
209、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A节点在接收到反向倒换请求之后,获知D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倒换,则根据该反向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至此完成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4字节的APS参数,则需要8个复帧进行传输,8个复帧传输的时间是391.77us,假设共享保护环中有16个节点,则16个节点检测APS参数所需要的时间为391.77us*16,16个节点发送APS参数所需要的时间同样为391.77us*16,且现有技术中的倒换是三段式的,即A节点向D节点发送倒换请求之后,D节点执行桥接,并反馈反向倒换请求给A节点,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之后再发送倒换请求给D节点,则D节点执行倒换,也就是说APS参数需要在环上各节点传输三次,因此,现有技术采用4字节APS参数,且采用三段式倒换时,传输APS字节所消耗的时间为(391.77us*16+391.77us*16)*3=37.5ms。
而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且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两段式完成桥接倒换,因此,本实施例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196.89us*16+196.89us*16)*2=12.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缩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三帧过滤的方式,该方式中,每3帧才传输一个APS参数,由于每个APS参数需要占用8个复帧,因此现有技术采用三帧过滤的方式时,需要24个复帧才能传输一个APS参数,24个复帧所占用的时间为391.77us*3=1.17531ms,则16个节点检测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1.17531ms*16=18.8ms,16个节点发送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391.77us*16=6.2ms,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三段式倒换传输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18.8+6.2)*3=75ms,已经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三帧过滤的方式。
而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且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两段式完成桥接倒换,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帧过滤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9.4ms+3.1ms)*2=2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三帧过滤。
上面描述了信号失效的倒换方式,下面对信号劣化的倒换进行描述:
2、信号劣化时的环路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1)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该倒换请求的目的在于通过中转节点通知倒换应答节点当前发生了信号劣化,需要执行桥接倒换。
(2)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中转节点可以根据倒换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道信息获知倒换应答节点的相关信息,则可向倒换应答节点直接转发该倒换请求。
(3)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劣化,则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
(4)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本实施例中,当倒换应答节点执行了桥接之后,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5)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发起节点接收到该反向请求之后,确定倒换应答节点已经完成了桥接,即可在倒换发起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6)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倒换发起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即可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该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7)倒换应答节点执行倒换。
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执行倒换。
上面对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劣化时的倒换过程进行了描述,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信号劣化倒换过程具体包括:
301、A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
本实施例中,某业务“2”从A节点开始,途径B节点以及C节点,到达D节点。
A节点会定时或周期性的检测链路状态,获取各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和稳定度。
假设A节点在检测链路状态的过程中,获知B节点与C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于预置的门限值或信号在预置时间内的波动次数达到预置门限值,即出现信号劣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检测信号劣化的过程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特例,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检测信号劣化,具体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302、A节点向远侧发送倒换请求;
由于B节点与C节点之间出现了信号劣化,因此A节点可以通过该共享保护环的另外一条路径A-F-E-D向D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携带APS参数,具体的APS参数的结构如表2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A节点向F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可以为(SD,1,0,1,2,0),其中,“SD”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劣化,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倒换请求,第一个“0”表示远侧倒换,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0”表示消息发起者(即A节点)未桥接。
303~304、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同时执行额外业务压制;
F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E节点。
E节点接收到请求之后,同样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D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A-F-E-D作为A-B-C-D的备用通道,为了提高节点的使用率,该A-F-E-D在倒换之前可以承载一些其他的优先级较低的业务,当F节点和E节点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获知需要启用该备用通道,则停止继续承载原先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业务。
305、D节点执行桥接;
D节点接收到E节点转发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自身是该请求的目的节点,则相应执行桥接,具体的桥接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06、D节点发送反向倒换请求;
D节点完成桥接之后,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具体可以为(RR,1,0,0,2,1)其中,“RR”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反向倒换请求,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倒换请求,第一个“0”表示远侧倒换,第二个“0”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D节点)已桥接。
307~308、E节点以及F节点将反向倒换请求转发至A节点;
309、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A节点在接收到反向倒换请求之后,获知D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则根据该反向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310、A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A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发送倒换请求,该倒换请求具体可以为(SD,1,0,1,2,1)其中,“SD”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劣化,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倒换请求,“0”表示远侧倒换,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三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A节点)已桥接。
311~312、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
313、D节点执行倒换。
D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获知A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倒换,则D节点也相应的进行倒换,至此完成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三段式完成桥接倒换,但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能够缩短传输APS参数的时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帧过滤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9.4ms+3.1ms)*3=37.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同样能够实现三帧过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信号失效(SF,Signal Failure)时的环路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1)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执行桥接倒换,并向中转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当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首先自身执行桥接倒换,之后再向中转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长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所述短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短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2)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中转节点接收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之后,会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该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3)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失效,则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
(4)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发送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若倒换应答节点最先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是长径倒换请求,则所述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将所述长径倒换请求发送至倒换发起节点;
若倒换应答节点最先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是短径倒换请求,则将所述短径倒换请求修改为长径倒换请求,并将所述修改后的长径倒换请求通过中转节点发送至倒换发起节点。
上面对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失效时的倒换过程进行了描述,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信号失效倒换过程具体包括:
401、A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
本实施例中,某业务“2”从A节点开始,途径B节点以及C节点,到达D节点。
A节点会定时或周期性的检测链路状态,判断链路是否正常工作,具体的检测方式可以采用心跳检测,或其他类似的检测,此处不作限定。
假设A节点在检测链路状态的过程中,接收到了B节点的反馈,但是一直没有接收到C节点的反馈,则A节点可确定B节点与C节点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即出现信号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检测信号失效的过程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特例,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检测信号失效,具体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402、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A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之后,执行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03、A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
由于B节点与C节点之间的链路出现了故障,因此A节点可以通过该共享保护环的另外一条路径A-F-E-D向D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长径倒换请求携带APS参数,具体的APS参数的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名称   长度   含义
  Request   4bits   APS请求类型
P 1bit   “1”:长径“0”:短径
T 1bit   “1”:发起端“0”:应答端
  Requested Channel   6bits   指示哪个信道请求在保护上传递
B 1bit   “1”:桥接“0”:空闲
如上表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原先占用8bit的“请求信道”调整为占用6bit的“请求信道”,因为从实际应用而言,由256个节点组成的共享保护环是极少见的,在实际组网中单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不会超过16个,因此采用6bit的“请求信道”已足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其次,本实施例中采用占用1bit的B标识来指示某一站点是否桥接,因此无需原先占用8bit的“桥接信道”;
再次,原先占用8bit的“状态信道”仅用于状态消息,指示哪一个信道是消息的主语,且该消息并不会直接影响请求信道和桥接信道,因此在自动倒换的过程中,该“状态信道”并非必须的参数。
本实施例中,A节点向F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可以为(SF,1,1,2,1),其中,“SF”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失效,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长径倒换请求,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三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即A节点)已桥接。
404~405、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同时执行额外业务压制;
F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E节点。
E节点接收到请求之后,同样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D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A-F-E-D作为A-B-C-D的备用通道,为了提高节点的使用率,该A-F-E-D在倒换之前可以承载一些其他的优先级较低的业务,当F节点和E节点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获知需要启用该备用通道,则停止继续承载原先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业务。
406、A节点发送短径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由于信号的传输有时是双向的,因此信号失效并不一定代表上下行链路都出现故障。
例如A节点通过B,C到D节点的下行链路没有故障,仅是D节点通过C,B到A节点的上行链路出现了故障,则A节点可以通过B,C向D节点发送短径倒换请求,该短径倒换请求中携带APS参数,具体的APS参数的结构如上述表3所示,具体的短径倒换请求可以为(SF,0,1,2,1),其中,“SF”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失效,“0”表示本请求为短径倒换请求,第一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即A节点)已桥接。
本实施例中,若链路出现信号失效,则通过该链路发送的倒换请求为短径倒换请求。
407、B节点以及C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
408、D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若A-B-C-D的下行链路没有故障,则D节点可以收到两个倒换请求,分别是E节点转发的长径倒换请求以及C节点转发的短径倒换请求。
D节点无论先收到哪个倒换请求,都可以根据该倒换请求中的业务号“2”获知自身是该请求的目的节点,则相应执行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409~411、D节点通过E节点以及F节点向A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D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向A节点发送倒换请求,该倒换请求具体可以与A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D节点首先接收到的短径倒换请求(SF,0,1,2,1),则需要将该请求修改为长径倒换请求(SF,1,1,2,1),之后再发送。
A节点在接收到D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获知D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倒换,至此完成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
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4字节的APS参数,则需要8个复帧进行传输,8个复帧传输的时间是391.77us,假设共享保护环中有16个节点,则16个节点检测APS参数所需要的时间为391.77us*16,16个节点发送APS参数所需要的时间同样为391.77us*16,且现有技术中的倒换是三段式的,即A节点向D节点发送倒换请求之后,D节点执行桥接,并反馈反向倒换请求给A节点,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之后再发送倒换请求给D节点,则D节点执行倒换,也就是说APS参数需要在环上各节点传输三次,因此,现有技术采用4字节APS参数,且采用三段式倒换时,传输APS字节所消耗的时间为(391.77us*16+391.77us*16)*3=37.5ms。
而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且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两段式完成桥接倒换,因此,本实施例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196.89us*16+196.89us*16)*2=12.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缩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三帧过滤的方式,该方式中,每3帧才传输一个APS参数,由于每个APS参数需要占用8个复帧,因此现有技术采用三帧过滤的方式时,需要24个复帧才能传输一个APS参数,24个复帧所占用的时间为391.77us*3=1.17531ms,则16个节点检测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1.17531ms*16=18.8ms,16个节点发送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391.77us*16=6.2ms,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三段式倒换传输APS参数所需的时间为(18.8+6.2)*3=75ms,已经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三帧过滤的方式。
而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且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两段式完成桥接倒换,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帧过滤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9.4ms+3.1ms)*2=2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三帧过滤。
上面描述了信号失效的倒换方式,下面对信号劣化的倒换进行描述:
2、信号劣化时的环路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环路倒换具体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1)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该倒换请求的目的在于通过中转节点通知倒换应答节点当前发生了信号劣化,需要执行桥接倒换。
(2)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中转节点可以根据倒换请求中携带的请求信道信息获知倒换应答节点的相关信息,则可向倒换应答节点直接转发该倒换请求。
(3)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劣化,则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
(4)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本实施例中,当倒换应答节点执行了桥接之后,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5)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发起节点接收到该反向请求之后,确定倒换应答节点已经完成了桥接,即可在倒换发起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6)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倒换发起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即可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该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7)倒换应答节点执行倒换。
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执行倒换。
上面对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劣化时的倒换过程进行了描述,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上述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信号劣化倒换过程具体包括:
501、A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
本实施例中,某业务“2”从A节点开始,途径B节点以及C节点,到达D节点。
A节点会定时或周期性的检测链路状态,获取各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和稳定度。
假设A节点在检测链路状态的过程中,获知B节点与C节点之间的信号强度低于预置的门限值或信号在预置时间内的波动次数达到预置门限值,即出现信号劣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检测信号劣化的过程仅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特例,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检测信号劣化,具体方式此处不作限定。
502、A节点向长径发送倒换请求;
由于B节点与C节点之间出现了信号劣化,因此A节点可以通过该共享保护环的另外一条路径A-F-E-D向D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携带APS参数,具体的APS参数的结构如表3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A节点向F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可以为(SD,1,1,2,0),其中,“SD”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劣化,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长径倒换请求,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0”表示消息发起者(即A节点)未桥接。
503~504、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同时执行额外业务压制;
F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E节点。
E节点接收到请求之后,同样获知该请求的目的节点为D节点,则将该请求转发给D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A-F-E-D作为A-B-C-D的备用通道,为了提高节点的使用率,该A-F-E-D在倒换之前可以承载一些其他的优先级较低的业务,当F节点和E节点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即获知需要启用该备用通道,则停止继续承载原先那些优先级较低的业务。
505、D节点执行桥接;
D节点接收到E节点转发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的业务号“2”获知自身是该请求的目的节点,则相应执行桥接,具体的桥接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506、D节点发送反向倒换请求;
D节点完成桥接之后,发送反向请求,该反向请求具体可以为(RR,1,0,2,1)其中,“RR”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反向倒换请求,第一个“1”表示长径倒换,“0”表示应答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二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D节点)已桥接。
507~508、E节点以及F节点将反向倒换请求转发至A节点;
509、A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A节点在接收到反向倒换请求之后,获知D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则根据该反向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具体的桥接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510、A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A节点完成桥接倒换之后,发送倒换请求,该倒换请求具体可以为(SD,1,1,2,1),其中,“SD”表示APS请求的类型为信号劣化,第一个“1”表示本请求为长径倒换请求,第二个“1”表示发起端,“2”表示请求保护的业务号,第三个“1”表示消息发起者(A节点)已桥接。
511~512、F节点以及E节点将倒换请求转发至D节点;
513、D节点执行倒换。
D节点接收到A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之后,获知A节点已经完成桥接倒换,则D节点也相应的进行倒换,至此完成桥接倒换,即采用A-F-E-D作为业务通道,倒换的过程与现有技术中桥接倒换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三段式完成桥接倒换,但本实施例中的APS参数为2字节,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同样能够缩短传输APS参数的时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采用三帧过滤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为(9.4ms+3.1ms)*3=37.5ms,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同样能够实现三帧过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出现信号失效时,可以采用两段式的方案进行倒换,该方案具体可以包括:
(1)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则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检测信号失效的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检测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2)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实施例中,倒换应答节点从中转节点接收到倒换请求之后直接执行桥接以及倒换,而无需将桥接过程和倒换过程分开执行,因此能够实现两段式倒换。
(3)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4)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以及反向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本实施例中,当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以及长径倒换请求;
若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短径倒换请求后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误码长径倒换请求,则倒换发起节点在接收到该误码长径倒换请求之后,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应答端接收到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可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为错误的应答端发送,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采用两段式倒换,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减少倒换请求传输所花费的时间;
其次,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倒换请求中携带有发送方标识位,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频繁倒换的情况出现。
上述实施例中定义的APS参数结构(如表2以及表3)中均包含参数“T”,该参数用于指示是发起端发送的消息还是应答端发送的消息,该参数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频繁的误倒换,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假设网络中存在4个节点,A,B,C以及D,这4个节点形成环形。
请参阅图6(a),当A节点检测到A节点与B节点之间出现SF之后,即A节点成为SF发起端,发送SF短径倒换请求601以及SF长径倒换请求602,B节点收到SF短径倒换请求601后,发送RR反向请求604,并同时将SF短径倒换请求601转换为SF长径倒换请求603,该SF长径倒换请求603由于误码被改变为误码长径倒换请求(即FS长径倒换请求6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致SF长径倒换请求603误码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例如在B节点中的数据处理过程发生异常,使得SF短径倒换请求无法被正常的转换为SF长径倒换请求,而变成了FS长径倒换请求;
或者是B节点与A节点之间在传输数据时受到其他数据传输的干扰,导致B节点发出的SF长径倒换请求在传输途中由于干扰被篡改了数据,A节点进行解码时解析得到FS长径倒换请求;
或者是B节点发出SF长径倒换请求,传输过程无误,但到达A节点时,由于A节点的解码过程出现问题,导致A节点解码得到了FS长径倒换请求。
上述仅以几个例子对本实施例中产生误码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同样还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导致的误码,具体原因此处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6(b),A节点收到FS长径倒换请求后,会判断自身为FS应答端,则发送RR反向请求605,以及FS长径倒换请求606给B节点,且在FS长径倒换请求606中携带“T”参数,指示该FS长径倒换请求606为应答端发起,则B节点接收到该FS长径倒换请求606之后,根据“T”参数获知该请求为应答端发起,则不理会该请求,继续保持等待恢复(WTR,Wait ToRestore)状态,并向A节点发送WTR请求607以及RR反向请求608;
协议中规定,当某节点发送和接收的都是RR反向请求时,则该节点会进入WTR状态。
请参阅图6(c),A节点接收到WTR请求之后,即可从FS应答端回复至SF发起态,则可以再次发起SF倒换请求,使得B节点再次进入SF响应态,至此,使得倒换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若倒换请求中没有携带“T”参数,则在图6(b)中,当FS长径倒换请求606到达B节点之后,B节点会按照默认的处理方式认为该倒换请求是FS发起端发起的,则B节点会进入FS应答端状态,而A节点由于收到WTR请求,则进入SF发起端状态,则B节点会向A节点发送FS长径倒换请求,从而导致A节点进入FS应答端状态,并且A节点会再向B节点发送RR反向请求,导致B节点又进入WTR状态,从而出现死循环。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倒换请求中携带了“T”参数,从而避免出现死循环的频繁倒换,提高了网络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701,中转节点702以及倒换应答节点703;
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应用环境:
一、采用2字节的APS参数进行倒换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701,中转节点702,以及倒换应答节点703;
倒换发起节点701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中转节点702向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倒换请求,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中转节点702用于接收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的倒换请求,向倒换应答节点703转发倒换请求;
倒换应答节点703用于根据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本实施例中的倒换应答节点703还用于执行倒换,通过中转节点702向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反向请求,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701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或者,
本实施例中的倒换发起节点701还用于执行桥接倒换,通过中转节点702向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倒换应答节点703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进行桥接倒换。
二、两段式倒换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701,中转节点702,以及倒换应答节点703;
倒换发起节点701用于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702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702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的倒换请求转发至倒换应答节点703;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用于根据从所述中转节点702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并通过中转节点702向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反向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702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的反向请求转发至倒换发起节点701;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三、避免出现频繁倒换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的通讯系统包括:倒换发起节点701,中转节点702,以及倒换应答节点703;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702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短径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702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的短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702转发的短径倒换请求,通过所述中转节点702向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长径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702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为误码长径倒换请求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702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所述中转节点702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701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703还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702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实施例,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801,用于检测信号是否发生异常;
生成单元802,用于当检测单元801检测到信号发生异常时,生成倒换请求,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发送单元803,用于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生成单元802生成的倒换请求。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桥接倒换单元804,用于在检测单元801检测到信号发生异常时执行桥接倒换。
或者,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805,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反向请求;
桥接倒换单元804,用于在请求接收单元805接收到反向请求之后执行桥接倒换。
本实施例中,由于生成单元802生成的倒换请求中所包含的内容只需要占用2个字节,则仅需4个复帧即可传输,因此能有效的缩短传输APS字节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倒换的时间,提高倒换的性能。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另一实施例具体包括:
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
执行单元902,用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具体可以为应答节点,在执行两段式倒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倒换请求直接执行桥接以及倒换,而无需将桥接过程和倒换过程分开执行,因此能够有效的减少传输倒换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请参阅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再一实施例具体包括:
倒换请求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发送方标识位;
判断单元1002,用于判断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是否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状态保持单元1003,若所述判断单元1002判断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节点具体可以为应答节点,在倒换过程中,由于判断单元可以根据倒换请求中的发送方标识位确定该倒换请求的发送方属性,所以当发送该倒换请求的是应答端时,则可以触发状态保持单元1003保持等待恢复状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频繁倒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异常为信号失效,所述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失效,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包括: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失效;
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倒换之后包括:
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所述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异常为信号劣化,所述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包括: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劣化;
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的步骤之后包括:
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所述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倒换应答节点执行倒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异常为信号失效,所述倒换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执行桥接倒换,并向中转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所述短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短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包括: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最先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失效;
倒换应答节点执行桥接倒换;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倒换应答节点最先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是长径倒换请求,则所述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将所述长径倒换请求发送至倒换发起节点;
若倒换应答节点最先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是短径倒换请求,则将所述短径倒换请求修改为长径倒换请求,并将所述修改后的长径倒换请求通过中转节点发送至倒换发起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异常为信号劣化,所述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包括:
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劣化时,向中转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未桥接;
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所述倒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倒换请求中的请求信道信息向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所述应答节点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包括:
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劣化;
应答节点执行桥接;
所述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的步骤之后包括:
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所述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发起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信号劣化,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长径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发起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劣化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应答节点执行倒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以及长径倒换请求;
若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短径倒换请求后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误码长径倒换请求,则倒换发起节点在接收到该误码长径倒换请求之后,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应答端接收到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可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为错误的应答端发送,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7.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倒换应答节点根据从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倒换应答节点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倒换发起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向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倒换发起节点检测到信号异常时,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以及长径倒换请求;
若倒换应答节点接收到短径倒换请求后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误码长径倒换请求,则倒换发起节点在接收到该误码长径倒换请求之后,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应答端接收到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可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为错误的应答端发送,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10.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所述中转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转发所述倒换请求;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根据所述APS请求类型确定发生了信号异常,并根据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执行桥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还用于执行倒换,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所述反向请求中的APS请求类型为反向请求,所述路径标识指示为远侧倒换,所述发送方标识位指示所述反向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所述请求信道信息指示为当前发生信号失效的信道,所述桥接标识指示为发送方已桥接;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执行桥接倒换,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应答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以及短径倒换请求进行桥接倒换。
13.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检测到信号失效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倒换请求转发至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根据从所述中转节点接收到的倒换请求执行桥接倒换,并通过中转节点向倒换发起节点发送反向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的反向请求转发至倒换发起节点;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反向请求执行桥接倒换;
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14.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倒换发起节点,中转节点,以及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用于当检测到信号异常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短径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短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转发的短径倒换请求,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长径倒换请求;
所述中转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的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发起节点;
所述倒换发起节点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长径倒换请求为误码长径倒换请求时,通过所述中转节点向所述倒换应答节点发送第二长径倒换请求,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携带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该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
所述中转节点用于将所述倒换发起节点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转发至所述倒换应答节点;
所述倒换应答节点还用于接收所述中转节点发送的第二长径倒换请求,若该第二长径倒换请求中包含的发送方标识位指示发送所述第二长径倒换请求的发送方为应答端,则保持等待恢复状态。
15.一种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信号是否发生异常;
生成单元,用于当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发生异常时,生成倒换请求,所述倒换请求中包含占4个比特的自动保护倒换APS请求类型,占1个比特的路径标识,占1个比特的发送方标识位,占6个比特的请求信道信息以及占1个比特的桥接标识;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倒换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
桥接倒换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信号发生异常时执行桥接倒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还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网络节点发送的反向请求;
桥接倒换单元,用于在所述请求接收单元接收到反向请求之后执行桥接倒换。
CN2009101291376A 2009-03-27 2009-03-27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01521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91376A CN101521554B (zh) 2009-03-27 2009-03-27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91376A CN101521554B (zh) 2009-03-27 2009-03-27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554A CN101521554A (zh) 2009-09-02
CN101521554B true CN101521554B (zh) 2012-08-22

Family

ID=41081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91376A Active CN101521554B (zh) 2009-03-27 2009-03-27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215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604B (zh) * 2011-01-19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网状保护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683207B (zh) * 2013-12-02 2018-02-0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mpls‑tp的环拓扑的节点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13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错连的方法
CN101001123A (zh) * 2006-12-31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光传输网络的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01150878A (zh) * 2007-08-06 2008-03-26 北京邮电大学 在智能光网络中实现光通道快速连接的并行信令方法
CN101291191A (zh) * 2008-06-06 2008-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的线性保护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13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错连的方法
CN101001123A (zh) * 2006-12-31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光传输网络的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01150878A (zh) * 2007-08-06 2008-03-26 北京邮电大学 在智能光网络中实现光通道快速连接的并行信令方法
CN101291191A (zh) * 2008-06-06 2008-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的线性保护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1554A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5436B (zh) 以太网络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8243619B2 (en) Smart mechanism for multi-client bidirectional optical channel protection scheme
US76602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nodal APS control protocol signaling
JP5509331B2 (ja) メッセージ転送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
US7924707B2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many to many protection switching of ring network
CN102148694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络的线性1:n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2022447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JP2004242294A (ja) ステータス情報を伝達するcrc符号化方式
KR20050104389A (ko) 경로 선택 방법, 1차 노드, 2차 노드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US20110063971A1 (en) Data relay apparatus, and ring-typ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40346A (zh) 一种以太环网系统中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JP4697883B2 (ja) リンク接続性確認方法
AU686812B2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ircular rout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1542123B (zh) 工业无线网络中的分组的时隙调度
CN101521554B (zh) 一种环路倒换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CN104040959A (zh) 环保护状态感知的带宽自适应
US10033573B2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network, and system
CN101668235A (zh) 一种t-mpls网络中实现m:n保护的方法
CN112865908A (zh) 对以太网帧的发送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41672B (zh) 自动保护通道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JP6693665B1 (ja) Ponシステム、多機能スプリッタ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8059344A1 (zh) 复用段保护双向倒换方法、装置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0625374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07482A1 (zh)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和装置
KR20170028954A (ko) 자동 보호 스위칭 aps 상태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aps 노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