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5903A -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5903A
CN101515903A CNA2009100061822A CN200910006182A CN101515903A CN 101515903 A CN101515903 A CN 101515903A CN A2009100061822 A CNA2009100061822 A CN A2009100061822A CN 200910006182 A CN200910006182 A CN 200910006182A CN 101515903 A CN101515903 A CN 101515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est
data receiving
receiving request
data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061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乐恭宏
中原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5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5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可利用的、利用了已有服务器装置的邮件聊天系统。在由发送服务器和接收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装置群与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上设置的中继装置中,不向接收服务器中继从终端到接收服务器的数据接收请求而保留应答,当有从终端到发送服务器的数据发送时,向发送服务器中继该数据,并以该中继为契机从接收服务器取得该数据,并根据该数据生成数据应答,对保留中的数据接收请求进行应答。

Description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WWW(World Wide Web)等在服务器装置与终端之间对数据进行通信的网络系统中,设置在终端与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上的中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因特网中用于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使用了文章的会话的、实时性高的聊天受到了欢迎。今天,随着便携电话的爆发性的普及,也提出了考虑到从便携电话进行利用的聊天系统。例如,在特开2004-252614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邮件聊天系统:该系统利用不依赖于便携电话公司的差异等的形式、即电子邮件,来一起分发多个用户通过便携电话等投稿的“发言”。
当不从便携电话等具有推送框架(push architecture)的终端、而是从PC等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来使用利用了电子邮件的聊天系统时,由于终端需要以一定间隔向接收服务器询问电子邮件的到达,所以存在接收电子邮件(即、收听“会话”)的时刻与参加聊天的其他终端不同步的情况。因此,在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中,有时存在发言(写入文章)后的内容与其他用户的会话内容不吻合的问题。
作为通过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以服务器装置中的事件发生为契机来取得数据的方法,存在针对从终端向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取得请求,在服务器装置上没有数据时,服务器装置将应答仅保留一定时间的模拟推送框架(例如,参照特开2002-342201号公报)。但是,由于该方法需要追加保留应答的结构,所以需要改造已设置的已有服务器装置,无法容易地实现。此外,由于服务器装置必须保留来自终端的连接,所以服务器装置的负荷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也可以利用的、利用了现有服务器装置的、使会话内容不产生不吻合的邮件聊天系统。
在本发明中,在终端群和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通信路径中设置中继装置。当接收从终端对服务器装置的数据接收请求(即、会话内容的接收请求)时,该中继装置不向服务器装置中继该请求,保留应答。然后,中继装置以从终端对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发送(即、终端的发言)的中继为契机,从服务器装置接收该数据(未分发的会话内容),对所保留的终端的请求进行应答。由此,针对来自多个终端的会话内容的接收请求,能够以相同契机分发数据(会话内容)。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以从终端接收一定数量的数据发送请求(发言)、或者以经过一定时间为契机,向多个终端广播地分发数据(会话内容)。此外,通过将多个数据(会话内容)汇总到一个应答中后分发给终端,削减终端与服务器装置间的通信量。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对包含在来自终端的请求中的控制语句进行解释,进行预定的处理。由此,向终端通知保留中的请求的信息,或者对终端进行认证。
可以在终端群与服务器装置间的通信路径中设置多台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各中继装置通过相互交换信息,能够以相同契机从多个中继装置向终端分发数据。由此能够分散各中继装置的负荷。
本发明的更具体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作为一种中继装置,经由网络与多个终端以及服务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其接收从一个以上的终端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接收请求,并保留发送;发送请求中继部,其对从某个终端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发送请求进行中继;数据接收请求部,其以发送请求中继部对从某个终端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发送请求进行了中继为契机,向服务器装置请求基于所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的数据接收,接收请求数据;以及数据应答生成部,其根据数据接收请求部从服务器装置接收的请求数据,生成针对所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的应答数据,并向一个以上的终端发送应答数据。
此外,上述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可以针对所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将作为发送源的终端的地址、以及确定请求接收的数据的地址和位置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作为连接信息来管理。
此外,数据接收请求部,可以参照连接信息,向在作为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的地址与记录在连接信息中的作为数据接收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的地址相同的条目中所记录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发送基于所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的数据接收请求。
此外,数据应答生成部,可以参照连接信息,根据与发送的数据接收请求相对应地从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接收的数据来生成应答数据,该应答数据以在连接信息中所记录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与在数据发送请求中所记录的数据发送请求目的地相同的条目中记录的、作为该数据接收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作为发送目的地。
此外,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可以将作为保留中的数据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可处理的协议作为连接信息来管理,数据应答生成部,按照作为保留中的数据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可处理的协议,生成应答数据。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通过根据以下实施方式和附图进行的更详细的说明,变得更加明确。
根据本发明,利用已有的服务器装置和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能够提供使会话内容不产生不吻合的实时性高的邮件聊天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的逻辑结构例。
图2是实施例1~3中的中继装置的结构例。
图3是实现中继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例。(实施例1)
图4是实施例1中的被存储在连接信息存储部中的连接信息例。
图5是举例表示实施例1中的终端、中继装置以及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通信顺序的图。
图6是举例表示实施例1中的数据接收请求接收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举例表示实施例1中的对接收服务器的数据接收请求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举例表示实施例1中的针对请求的应答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2中的被存储在连接信息存储部中的连接信息例。
图10是举例表示实施例2中的终端、中继装置以及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通信顺序的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的判定是否向接收服务器请求数据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实施例3中的被存储在连接信息存储部中的控制信息例。
图13是举例表示实施例3中的终端、中继装置之间的通信顺序的图。
图14是举例表示实施例3中的对包含在请求中的控制语句进行解释,执行对应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举例表示实施例3中的通知保留中的请求的信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举例表示实施例3中的对请求进行认证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实施例4中的中继装置的结构例。
图18是举例表示实施例4中的终端、中继装置以及服务器装置之间的通信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4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如图1所示,本通信系统经由网络105连接一个以上的终端101、向接收服务器104转发接收到的数据的发送服务器103、向请求源分发数据的接收服务器104以及中继装置102而构成。例如,当该数据为电子邮件时,发送服务器103是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服务器等,接收服务器104是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服务器等。发送服务器103和接收服务器104可以分别有多台。此外,可以通过一个服务器装置实现接收服务器104的功能和发送服务器103的功能。
另外,在实施例1~3中说明有一台中继装置102时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中举例表示了实施例1~3的中继装置102的功能结构。
如图2所示,中继装置102-A具有:接收来自终端101的数据接收请求202,并可以将其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将数据接收请求发送源的终端信息与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的信息相对应地存储的连接信息存储部222;管理该存储信息的连接信息管理部220;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来自终端的数据发送请求204的数据发送请求中继部212;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接收服务器104内部的数据位置的移动、或来自接收服务器104的数据的取得的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以及生成与保留中的数据接收请求202相对应的应答的数据应答生成部216。
另外,在实施例1中不使用请求控制部224以及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但分别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使用。
图3是表示在实施例1~4中使用的中继装置102的物理结构的图。中继装置102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以下说明的各处理部以及基于这些处理部的处理,所述计算机具有: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的处理器501、读入执行的程序或数据后暂时保存的存储器装置502、用于输入来自外部的指示或者信息的输入装置503、存储程序等或者作为数据存储部而使用的磁盘装置504、控制中继装置102的内部与网络105之间的数据交换的通信控制装置505以及用于在中继装置102的内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总线等内部通信线(称为内部总线)506。
上述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所述计算机内的磁盘装置504中,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经由通信控制装置505或者未图示的周边设备控制装置、以及上述计算机可利用的介质,从其他装置导入到磁盘装置504中。所谓介质,是指例如可以在输入输出接口上装卸的存储介质、或者通信介质(即网络或者在网络中进行传送的载波或者数字信号)。
图4是实施例1的连接信息存储部222存储的、将数据接收请求发送源的终端信息与请求目的地的接收服务器的信息对应的表(以下称为连接信息)的一例。连接信息D00的条目,通过连接信息管理部220,在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从终端101接收到数据接收请求时被登录,在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向对应的请求回复应答时被删除。
连接信息D00的各条目具有终端信息D02和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终端信息D02包含唯一的识别号码D06、数据接收请求源在网络105上的终端地址D08(IP地址等)以及数据接收请求源在数据接收请求中使用的协议D14。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包含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的接收服务器的(与D08相同的)目的地地址D10、以及表示所请求的数据在接收服务器内的位置的请求数据位置D12。当以电子邮件为例时,请求数据位置是“news/sports”等邮箱名。该请求数据位置相当于聊天室。
图5是第1实施例中的通信顺序的一例。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接收从终端101-1重复(例如定期地)发送的、对于接收服务器104的数据接收请求(S302-1),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不向终端回复对该请求的应答而保留(S304-1)。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即使在对来自一个终端的数据接收请求(S302-1)进行保留的过程中,也接收来自其他终端的多个数据接收请求(S302-N),并将其保留(S304-N)。当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接收数据接收请求时,连接信息管理部220在连接信息存储部222的连接信息D00中登录条目。
然后,当终端101作为聊天的发言,以接收服务器104为目的地向发送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发送请求(S306)时,发送请求中继部212接收该请求,并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发送请求中继部212也向该终端中继来自发送服务器103的数据发送应答(S308)。发送服务器103接收从中继装置102接收到的数据,并向接收服务器104进行该数据的数据转发(S310)。例如是电子邮件时,在数据的发送·转发的协议中使用SMTP等。
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以发送请求中继部212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数据发送请求(S306)为契机,从接收服务器104取得数据。在接收服务器104的目的地地址中,使用在连接信息D00的终端地址D08中具有与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地址相等的值的条目的目的地地址D10。
在将接收服务器104接收的全部数据存储在一个目录等中的结构的情况下(在IMAP服务器的情况下,存储在邮箱“INBOX”),需要向相当于发言者的聊天室的接收服务器内的请求数据位置移动来自发言者的数据。在数据移动目的地中,使用在连接信息D00的终端地址D08中具有与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地址相等的值的条目的请求数据位置D12。
数据接收请求部214决定接收服务器(S312),向接收服务器104发行用于将接收服务器104内的数据向接收服务器104内的请求数据位置D12移动的数据移动请求(S314),并从接收服务器104接收应答(S316)。通过该应答识别数据的移动成功后,数据接收请求部214向接收服务器104发行数据接收请求(S318)并接收应答(S220)。例如在仅存在一个聊天室,数据已位于请求数据位置时,数据的移动请求(S318)不需要,因此省略。
以下,表示数据移动请求(S314)和数据接收请求(S318)的一例。例如,当接收服务器104是IMAP服务器,将消息序号1的数据移动到邮箱“news/sports”中时,数据移动请求(S314)成为001COPY1“news/sports”002STORE DELETED 1。在接收邮箱“news/sports”的消息序号1的数据时,数据接收请求(S318)成为003SELECT“news/sports”004FETCH 1。
数据应答生成部216从保留中的请求中选择具有与数据发送请求源条目的请求数据位置D12相同的请求数据位置D12的条目的(选择了相同的聊天室)的请求(S322),根据接收的数据生成应答数据(S324),向保留中的请求回复应答(S326-1,S326-N)。
图6是中继装置102保留从终端101接收的数据接收请求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在图5中相当于步骤S330的处理。
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重复步骤S330的处理,例如以一定间隔来开始。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判定是否从终端101接收了数据接收请求,当接收了数据接收请求时(在F102中“是”),不回复与该请求对应的应答,保持连接。连接信息管理部220将数据接收请求的内容作为连接信息D00的条目,在连接信息存储部222中存储终端信息D02和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F104)。
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重复执行图6的处理流程,继续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接收请求。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接收的请求,即使对于每个终端有不同的协议也无所谓。
图7相当于图5的步骤S332,是表示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以发送请求中继部212中继从终端101到发送服务器103的数据发送请求(图18的步骤S306)为契机,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将该接收服务器104内的数据移动到接收服务器104内的特定位置、和请求取得该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
数据接收请求部214判定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101的终端地址是否登录在终端信息D02中(F202)。当存在登录了终端地址的条目时(在F202中“是”),从相对应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取得接收服务器104的目的地地址D10以及请求数据位置D12的值(F204)。通过向请求数据位置D12移动该数据,接收服务器103能够针对每一聊天室保存发言内容。当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101没有进行接收请求等,该终端101的终端地址没有被登录在终端信息D02中时(在F202中“否”),在接收服务器104的地址和数据的移动目的地中使用预定的地址和数据的移动目的地(F206)。
然后,中继装置102请求所决定的地址的接收服务器104将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的数据移动到所决定的移动目的地(F208)。在该数据由于网络延迟等未到达接收服务器104等而导致请求失败的情况下(在F208中“否”),尝试一定次数的再请求(F214)。请求成功后(在F208中“是”),中继装置102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该数据,并取得数据(F210)。与之前的数据移动同样地,在该请求失败的情况下(在F210中“否”)也尝试一定次数的再请求(F216)。请求失败超过一定次数时(在F214,F216中“是”),数据应答生成部216生成表示数据接收失败的应答,对保留中的数据接收请求进行应答。
在上述步骤F206中,当终端101的终端地址未登录在终端信息D02中时,可以不对发言进行中继,而应答错误。
图8相当于图5的步骤S334,是表示数据应答生成部216以从接收服务器104接收数据应答(S320)为契机,向保留着数据接收请求的终端回复应答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中继装置102将作为保留着数据接收请求的终端的、在连接信息D00中具有与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相同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的终端,选择为应答目的地(F302)。
例如,假设中继装置102在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了来自终端101-1的数据发送请求时,保存如图4所示的连接信息D00,则将终端地址D08为“101-1”的记录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作为记录选择的键。然后,选择具有与该键相同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104-1,M1)的记录。此时,将识别序号D06是“1”和“2”的记录的终端选择为应答目的地。
接着,根据从接收服务器104接收的数据,生成向已选择的终端应答的数据(F304)。此时,数据应答生成部216也可以对每个终端生成不同的应答数据。例如,针对连接信息D00中的每个协议D14生成不同的应答数据。然后,中继装置102对所选择的保留中的数据接收请求应答所生成的数据(F306)。数据应答生成部216在应答数据后,删除连接信息D00中的已应答的数据接收请求的条目。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中继装置,其以某一个终端的相当于聊天的发言的数据发送请求为契机,可以向多个终端分发相当于会话内容的数据,实现不具有推送框架的终端可以利用的、使用了已有服务器的、使会话内容不产生不吻合的、实时性高的邮件聊天系统。
【实施例2】
第2实施例是如下的方式:即使发送请求中继部212中继了来自终端101的数据发送请求,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也不一定立即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数据接收,而在某个终端发言一定数量以上以及/或者有一定数量以上的终端发言,或者超过预定的期间的情况下,请求从接收服务器104接收数据。
图9是连接信息存储部222存储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信息D20的一例。连接信息D20在实施例1的连接信息D00的基础上,包含作为终端101从最后接收数据应答到当前为止的发言数量(数据发送次数)的发言数量D22、发送请求中继部212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数据发送请求后不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数据而待机的等待时间D24。该等待时间D24通过定时器,由连接信息管理部220每隔预定时间进行更新。
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102-A具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了在实施例1中没有利用的、控制对接收服务器的数据接收请求的请求控制部224。请求控制部224在发送请求中继部212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了数据发送请求时,参照连接信息D20,根据需要来保留对接收服务器104的数据接收请求。
图10是实施例2的通信顺序的一例。在本通信顺序中,直到中继装置102向发送服务器103中继来自终端101-N的数据发送请求为止的通信顺序(S302-1~S310-N)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1的通信顺序相同。
请求控制部224在发送请求中继部212中继了该数据接收请求后,通过后述的处理判定是否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数据(S412-N)。在该步骤中,判定为不请求数据。
发送请求中继部212接收来自终端101-1的数据发送请求(S306-1),并进行中继来回复应答(S308-1)。发送服务器103向接收服务器104进行数据转发(S310-1)。以该数据的转发为契机,请求控制部224再次通过后述的处理判定是否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数据(S412-1)。在该步骤中,判定为请求数据,开始用于从接收服务器104接收数据的处理(S312~S320)。该处理与实施例1的通信顺序相同。
图11是请求控制部224判定是否向接收服务器104请求数据的移动和取得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相当于图10的步骤S412的处理。以发送请求中继部212中继从终端101向发送服务器103的数据发送请求(S306-N)为契机,开始本处理。
首先,在连接信息D20中,将数据发送请求源的终端101的发言数量D22增加1(F402)。然后,在连接信息D20中,将具有与数据发送请求源终端101相同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的条目作为群来选择(F404)。请求控制部224判定群内的发言数量为一个以上的条目是否超过预先规定的数量,或者群内的条目的总发言数量是否超过预定的数量(F406)。当该判定的结果是,该值超过一定数量时(在F406中“是”),将群内的条目的发言数量D22全部恢复到0(F410),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从接收服务器104进行数据接收处理(S312~S320)。该数据接收处理与图7所示的处理相同。
当没有超过一定数量时(在F406中“否”),请求控制部224在连接信息D20中参照与发送源的终端信息D02相对应的等待时间D24。若等待时间D24超过一定时间,则进行步骤F410以后的处理(在F408中“是”)。若等待时间D24没有超过一定时间(在F408中“否”),则结束本处理。然后,若没有新的数据发送请求的中继,则在一定时间后再次从步骤F414开始处理,进行与等待时间D24相关的判定(F408)。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中继装置102汇总一定时间内的终端的发言内容后向终端应答,或者汇总参加聊天的全体终端的发言后向终端应答。结果,由于终端101能够接收以某种程度汇总的会话内容,因此在实施例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能够削减终端与服务器装置间的通信量的效果。
【实施例3】
第3实施例是如下的方式:在来自终端101的数据接收请求或者数据发送请求中包含对于中继装置102的控制语句,中继装置102对其进行解释,并执行所指定的处理。
实施例3的中继装置102-A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在实施例1中没有利用的、对来自终端101的请求的特定部分中所包含的控制语句进行解析并生成应答的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
图12是中继装置102存储的控制信息D30的一例。控制信息D30是将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解释的控制语句D32、表示记述该控制语句的位置的记述位置D34、以及在接收该控制语句时由中继装置102进行的处理内容D36对应起来的表。
图13是第3实施例中的通信顺序的一例。中继装置102从终端101-1接收包含控制语句D32的数据发送请求(S500),并回复遵从接收的控制语句的应答(S502)。
图14是中继装置102按照来自终端101的请求所包含的控制语句,执行特定的处理的流程图。以中继装置102接收来自终端101的数据接收请求或者数据发送请求为契机,开始本处理。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解析在接收的请求的特定部分是否存在记述在控制信息D320中的控制语句D32。通过记述位置D34来指定该特定部分。当以电子邮件为例时,记述位置D34是标题头(Subject Header)的值等。
若该请求不包含控制语句D32(在F502中“否”),则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结束本处理。若该请求包含控制语句D32(在F502中YES),则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按照控制信息D30,执行与该控制语句对应的处理(F504)。
下面列举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按照控制语句执行的处理(F504)的例子。
图15是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检查保留了几个对特定请求目的地(聊天室)的数据接收请求(对聊天室的参加者数),向终端应答该结果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在图14中相当于步骤F504的处理。
首先,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取得包含在该请求的特定部分中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F552)。在取得该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失败时(在F552中“否”),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生成包含错误消息的应答数据,并向终端应答(F558)。当取得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成功时(在F552中“是”),在连接信息D00中取得具有与所取得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相同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D04的终端数量(F554)。然后,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生成包含所取得的该终端数的应答数据,并向终端应答(F556)。
图16是使用数据接收请求包含的用户名和密码,对向接收服务器的数据接收请求加以限制的处理的流程图。本处理在图14中相当于步骤F504的处理。
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从数据接收请求的特定部分取得用户名和密码(在步骤F602中“是”)。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预先存储了许可的用户名和密码的组合,并判定取得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是许可的用户名和密码(F604)。当没有包含用户名和密码,取得失败(在F602中“否”),或者不是许可的用户名和密码(在F604中“否”)时,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226生成表示认证失败的错误消息,并通过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210向终端应答,拒绝该数据接收请求(F606)。
当用户名和密码是许可的用户名和密码时(在F604中“是”),下面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处理。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中继装置102可以解释来自终端101的控制语句来执行特定的处理,所以在实施例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以起到向终端101通知聊天室的参加人数、或者请求对特定聊天室的进入的认证的效果。
【实施例4】
第4实施例是如图1所示,设置多个中继装置102来使负载分散的方式。
各中继装置102彼此通过网络105或者专用的通信路径连接。
图17表示实施例4的中继装置102-B的结构。如图17所示,中继装置102-B具有收发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252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收发部22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中继装置102-A的结构相同。
图18是实施例4的通信顺序的一例。
中继装置102-1的发送请求中继部212对从终端101到发送服务器的数据发送请求(S306)和其应答(S308)进行中继,发送服务器103向接收服务器104转发数据(S310)。以该数据发送请求(S306)的中继为契机,中继装置102-1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收发部228通过组播等,向可通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其他中继装置102-N发送数据发送请求源终端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230(S604)。
接收到该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230的其他中继装置102-N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收发部228,回复表示接收到该信息的应答(S606)。另外,也可以经由其他路由器等装置收发该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230。
中继装置102-1的数据接收请求部214向接收服务器104发行数据移动请求(S314),并接收应答(S316)。之后,中继装置102的数据接收请求部214向接收服务器104发行时间接收请求(S318),并接收应答(S320)。
此外,中继装置102-N的数据接收请求部214也以接收到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230为契机,向接收服务器104发行数据接收请求(S616),并接收应答(S618)。此后,各中继装置102-1、102-N的数据应答目的地生成部216分别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S322以后的通信顺序,对保留中的请求进行应答。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在终端群和服务器装置间的通信路径中能够设置多个中继装置102,以一个中继装置对数据发送请求进行中继为契机,多个中继装置102可以分担地向多个终端101分发数据。由此,在实施例1的效果的基础上,还起到能够分散各中继装置102中的负荷、可以应答来自多个终端101的请求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任意组合实施例1~4,通过组合能够提供同时具有各种效果的中继装置。

Claims (12)

1.一种中继装置,经由网络与多个终端以及服务器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具有:
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其接收从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接收请求,并保留发送;
发送请求中继部,其对从某个所述终端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发送请求进行中继;
数据接收请求部,其以所述发送请求中继部对从某个所述终端到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数据发送请求进行了中继为契机,向所述服务器装置请求基于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数据接收,接收所述请求数据;以及
数据应答生成部,其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从所述服务器装置接收的所述请求数据,生成针对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应答数据,并向一个以上的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应答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针对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将作为发送源的所述终端的地址、以及确定请求接收的数据的地址和位置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作为连接信息来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参照所述连接信息,
向在作为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源的所述终端的地址与记录在所述连接信息中的作为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发送源的所述终端的地址相同的条目中所记录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发送基于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数据接收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应答生成部参照所述连接信息,
根据与发送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相对应地从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接收的数据来生成应答数据,该应答数据以在所述连接信息中所记录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与在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所记录的数据发送请求目的地相同的条目中记录的、作为该数据接收请求的发送源的所述终端作为发送目的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接收部,将作为保留中的所述数据请求的发送源的所述终端可处理的协议作为所述连接信息来管理,
所述数据应答生成部,按照作为保留中的所述数据请求的发送源的所述终端可处理的协议,生成所述应答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请求控制部,其直到中继预定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为止,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保留数据接收请求,当超过所述预定数进行中继时,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进行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根据所述请求控制部的指示,发送基于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请求控制部,其直到中继预定数的来自所述终端的所述发送请求为止,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保留所述数据接收请求,当超过所述预定数进行中继时,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进行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根据所述请求控制部的指示,发送基于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请求控制部,其直到经过预定的时间为止,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保留所述数据接收请求,当经过了所述预定的时间时,使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进行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所述数据接收请求部根据所述请求控制部的指示,发送基于所保留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其对包含在从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数据接收请求中的控制语句进行解释,并执行与控制语句相对应的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按照所述控制语句,将指定与包含该控制语句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相同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的、与保留中的数据接收请求相关的信息,发送给作为包含该控制语句的数据接收请求的发送源的所述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语句解析·应答生成部按照所述控制语句进行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的认证处理,
在所述认证失败时,拒绝所述数据接收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收发部,其以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继部中继了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为契机,和其他中继装置进行与所述数据接收请求相关的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的通信,
该数据接收请求目的地信息,成为以本中继装置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继部中继了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为契机,使所述其他中继装置的数据接收请求部进行基于该其他中继装置所保留的数据接收请求的数据请求的契机的信息。
CNA2009100061822A 2008-02-22 2009-02-05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Pending CN1015159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0821A JP2009199378A (ja) 2008-02-22 2008-02-22 メールチャットシステムに用いる中継装置
JP2008040821 2008-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5903A true CN101515903A (zh) 2009-08-26

Family

ID=4099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61822A Pending CN101515903A (zh) 2008-02-22 2009-02-05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216894A1 (zh)
JP (1) JP2009199378A (zh)
CN (1) CN1015159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506A (zh) * 2017-09-30 2018-03-30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通讯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13707A (ja) * 2009-06-30 2011-01-20 Hitachi Ltd Webページの中継装置
CN103401703B (zh) * 2013-07-25 2015-05-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权限分离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3342B1 (en) * 2003-07-08 2008-04-22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web services in a collaborative computing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506A (zh) * 2017-09-30 2018-03-30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通讯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CN107861506B (zh) * 2017-09-30 2020-10-02 深圳市艾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通讯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16894A1 (en) 2009-08-27
JP2009199378A (ja) 200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2625B (zh) 基于即时通讯的多议题讨论组信息流的处理方法
US9503307B2 (en) Split channel authenticity queries in multi-party dialog
US80653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lectronic mail accounts
US7941495B2 (e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for real-time messaging networks
JP4740328B2 (ja) シンクサーバーを用いたメッセンジャー通知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WO2008138241A1 (fr) Serveur de service à la clientèle, procédé et système fondés sur la messagerie instantanée
US20110060801A1 (en) Automatic integration of a mail server with internet server (is)
CN101202737B (zh) 一种实现第三方邮件账户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88311A (zh) 一种在在线客服提交用户问题的方法和系统
US8463857B2 (en) Notific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events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
CN1487706B (zh) 企业即时通信的方法、系统和控制流程
CN101110789A (zh) 一种即时消息系统中发送即时消息报告的方法
CN101515903A (zh) 用于邮件聊天系统的中继装置
CN1853176B (zh) 基于数据链路特征的邮件客户端的同步程度
CN105721274B (zh) 一种多种即时通讯的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02291328A (zh) 支持多协议基于网页的第三方邮件账号收发方法及系统
CN112862435A (zh) 一种基于浏览器的融合办公方法和系统
US20040078439A1 (en) Messaging method
CN102611639B (zh) 一种即时消息系统中发送即时消息报告的系统
JP3827415B2 (ja)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の端末装置
CN100454908C (zh) 一种即时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服务系统
CA2515873C (en) Split channel authenticity queries in multi-party dialog
CN103139171B (zh) 媒体交换网络系统
CN101557355A (zh) 一种在线客服处理留言信箱的方法和系统
KR10074557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에서 이메일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