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5817B -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5817B
CN101515817B CN200910128996.3A CN200910128996A CN101515817B CN 101515817 B CN101515817 B CN 101515817B CN 200910128996 A CN200910128996 A CN 200910128996A CN 101515817 B CN101515817 B CN 101515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ta
coding
diversity
phi
pr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9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5817A (zh
Inventor
陈艺戬
戴博
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Nanji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Nanji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Nanjing Branch
Priority to CN20091012899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15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15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5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5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5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将待发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及变换后得到的变换符号进行分集编码,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在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所述分集编码包括对变换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和相位旋转得到分集编码块,其特征在于,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的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装置。本发明所述方法及装置,获取不同的信号经过差异化的信道后带来的分集增益,从而增加了分集增益。

Description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的上行传输中,由于考虑终端的功率放大器的成本,一种被主流标准采纳的单天线的发射方法是在变换到时域信号前先进行DFT(离散傅立叶变换),保证其时域信号的峰均比,减小对功率放大器的性能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单天线的应用不再满足上行传输要求,因此多天线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种被使用的多天线技术是分集技术。而一些下行传输时的分集方案被直接应用于上行传输时可能会有峰均比不能保证以及下行方案应用到上行时由于存在一些不同的处理技术,如前面提到的DFT技术,原有性能优势会丧失等缺点,因此需要被重新考虑和设计。
目前已经确定的两天线发射分集方案是:对需要在同一码元符号时间内发射的调制符号进行DFT变换,然后对来自不同的DFT变换后的符号进行Alamouti空时编码(Space Time Block Coding,简写为STBC),该方法能够保证不破坏上行的峰均比,且不破坏Alamouti编码特性,具有2天线发射时的非常优的性能。一种2天线的分集编码发送端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对待发射符号进行QAM调制,M点DFT变换,空时编码,子载波映射,N点DFT逆变换,最后插入CP后发射。其中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模块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为2天线的STBC编码矩阵,可以形如:
Tx 1 Tx 2 T _ Symbol 1 T _ Symbol 2 s 1 s 2 - s 2 * s 1 *
上述分集编码矩阵的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s1s2等为分集编码矩阵的示意符号。需要编码的符号数应为X×N个,X为示意符号个数,N为整数。此例中X为2,因此每2个符号分别与s1s2对应,进行分集编码。所有符号按照分集编码矩阵所示的方法完成编码后再映射到相应的空时频资源位置上发送。
也可以是其对角线上元素互换的等效变换;这种方法能够保证每根天线上的每个码元符号内频域位置上的数据均来自于同1个M-DFT变换后的序列,或仅仅是对变换后的序列的符号元素进行了取负,共轭,相位旋转等不影响其峰均比特性的操作,且在天线上排布后未改变其原有的符号顺序(变换后符号的符号顺序)。
而对于更多天线的分集编码,STBC在扩展时则需要考虑具体应用时的性能和对峰均比的影响2个方面。
现有的一种4天线分集编码技术是采用STBC+PSD(相位旋转)方案,即在上述STBC方案的基础上引入PSD技术,该技术能够保证峰均比的影响。具体的方法是使用STBC编码块的拷贝,并加入不同的相位旋转,其分集编码矩阵为: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021
上述分集编码矩阵的行之间可互相交换,列之间可互相交换。其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分集编码矩阵占用2个时域码元符号,占用4根天线。整个分集编码矩阵属于同1个频域资源维度。可以对STBC块上的对角线元素的互换,行之间的互换,列之间的互换等方法进行等效变换。该方法不影响各天线上的峰均比,且其简单易于实现。但该方法分集增益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和装置,增加分集增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将待发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及变换后得到的变换符号进行分集编码,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在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所述分集编码包括对变换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和相位旋转得到分集编码块,其特征在于,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的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时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和/或,频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集编码块之间,其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随时间和/或频域位置变化而变化。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4天线系统中,进行分集编码时,所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和/或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4天线系统中,进行分集编码时,所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如下: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i为时域位置或时域位置逻辑编号D除以N取整,或者为时域位置编号D除以Z取余后再除以N取整,Z,N为整数;所述n为频域位置或频域位置编号除以M取整,M为整数。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集编码具体包括:
A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变换符号的个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A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为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
预编码矩阵W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x(0)(i)和x(1)(i)进行预编码时,D具体如下: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A3)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得到分集编码块。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集编码具体包括:
B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变换符号的个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B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方法为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预编码矩阵W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预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B3)对于每个i值,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进行拷贝,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编码输出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4i)y(0)(4i+1)y(0)(4i+2)y(0)(4i+3)y(0)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y(1)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y(0)(4i)=Y1,y(1)(4i)=Y2,y(0)(4i+1)=Y3,y(1)(4i+1)=Y4,y(0)(4i+2)=Y1,y(1)(4i+2)=Y2,y(0)(4i+3)=Y3,y(1)(4i+3)=Y4;
B4)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
或者,将所述步骤B3和B4进行交换,即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分别经过相位旋转处理后填入所述编码输出矩阵中。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装置,包括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将待发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生成调制符号;变换模块,用于将调制符号进行变换后得到的变换符号;分集编码模块,用于对变换符号进行分集编码;发射模块,用于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在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模块对变换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和相位旋转获得分集编码块,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的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集编码模块进行分集编码得到的分集编码块中,时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和/或,频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4天线系统中,所述分集编码模块使用如下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
A × s 1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和/或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4天线系统中,所述分集编码模块使用如下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分集编码模块包含符号编码单元和相位旋转单元,其中:
所述符号编码单元,用于对变换后的符号序列进行空时编码;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空时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相位旋转。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符号编码单元包括层映射子单元和预编码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用于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符号序列的符号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是W*D,提取每层上1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W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符号编码单元包括层映射子单元、预编码子单元和符号拷贝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用于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符号序列的符号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具体为W*D,预编码矩阵W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  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符号拷贝子单元,用于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Y1,Y2、Y3和Y4进行拷贝,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y(0)(4i)=Y1,y(1)(4i)=Y2,y(0)(4i+1)=Y3,y(1)(4i+1)=Y4,y(0)(4i+2)=Y1,y(1)(4i+2)=Y2,y(0)(4i+3)=Y3,y(1)(4i+3)=Y4;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的各元素进行相位旋转;
或者,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Y1、Y2、Y3和Y4及其拷贝数据进行相位旋转处理;
所述符号拷贝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经过相位旋转处理的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所述编码输出矩阵中。
本发明采用提出的分集编码方法,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之间相位旋转值随时间频域位置变化而变化,获取不同的信号经过差异化的信道后带来的分集增益,从而增加了分集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2天线的分集编码发送端处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多天线发射分集编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现有技术中提到的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时,会使得经过分集编码后的编码块与编码块之间对应的位置相位旋转值相同,也就意味着时间上或频域上相邻的2个经过分集编码后产生的编码块,信道的特性会比较接近,从整个传输块来看经历的信道特性差异化不明显,损失了较多的传输分集增益。
现有4天线分级编码技术的STBC+相位旋转的增益是同样信号经过不同相位旋转的信道后在接收端能获取经过差异化信道和接收合并所带来的分集增益。
例如:接收合并时,同样的信号s获得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11
相对于s*‖H1‖幅度响应差异化的效果
由于STBC+相位旋转的方案中使用了拷贝信号,这种相位旋转的差异化使得接收端合并后能够带来历经信道的差异化。但现有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应用场景的不同,使得随时间频率动态相位旋转的分集编码能带来有益效果,而只获取了s1经过不同信道的分集增益,而没有充分获取s1,s2之间经过差异化信道带来的分集增益。
本发明的中心思想是,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随着时间和/或频域位置变化而变化,从而增加分集增益,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的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的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通常,时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和/或,频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301:将待传输的比特数据输入编码调制模块生成符号序列Y;
步骤302:将Y进行分组,其中2组分别为Y1和Y2。Y1与Y2的符号数相等;
步骤303:对符号序列Y1,Y2分别进行变换处理,生成变换序列X1,X2;
本步骤中进行变换处理的作用是使得变换后的信号X1,X2中的部分或全部元素经过了共轭、取负,相位旋转等不影响其幅度绝对值的变换后,映射到相应的空时频域资源位置后,同1根天线上的1个码元符号时间内频域信号变换到时域后具有较小的峰均比;
步骤304:对变换后的符号序列X1,X2进行分集编码;
步骤305: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到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出去。
步骤304中,分集编码采用一种STBC+PSD的改进型分集编码,其相位旋转值随时间频域位置变化而变化,从而获得更多时域和频域选择性衰落带来的分集增益。
下面通过具体应用示例说明本发明提出的STBC+PSD分集编码方法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所述分集编码矩阵。
第一类分集编码矩阵:
A × s 1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
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例如i可以是时域位置或时域位置逻辑编号D除以N取整,N为整数。
D可以是用于传输数据时域符号的逻辑编号,具体的可以是用于需要进行STBC+相位旋转处理的时域符号的逻辑编号。编号的范围可以是1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下一个TTI开始重新编号。
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例如n可以是频域位置或频域位置编号除以M取整,M为整数;k(i,n)为只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或只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或与i和n都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是线性函数的系数,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例如,
i为时域符号编号D/2取整,n为频域子载波编号;
k(i,n)为与i和n都相关的线性函数,具体为:k(i,n)=i+n;
此时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 i + n ) + φ ( i , n ) )
例如:
i为时域符号逻辑编号D/2取整,n为频域子载波编号;
k(i,n)为只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具体为:k(i,n)=i;
此时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i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i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i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i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i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i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i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i + φ ( i , n ) )
第二类分集编码矩阵: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
i是时域位置或时域位置编号D除以N取整,N为整数;
n是频域位置或频域位置编号D除以M取整,M为整数;
k(i)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θ′1,θ′2,θ′3,θ′4是线性函数的系数,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例如:
i为时域符号编号D/2,n为频域子载波编号;
k(i)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具体为:k(i)=i;
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具体为:k′(n)=n;
此时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i + θ 1 ′ n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i + θ 2 ′ n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i + θ 3 ′ n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i + θ 4 ′ n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i + θ 1 ′ n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i + θ 2 ′ n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i + θ 3 ′ n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i + θ 4 ′ n + φ ( i , n ) )
θ1,θ2,θ3,θ4,θ′1,θ′2,θ′3,θ′4等线性函数的常系数可退化为0,但不全为0;例如θ′1,θ′2,θ′3,θ′4都为0时,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i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i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i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i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i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i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i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i + φ ( i , n ) )
第三类分集编码矩阵: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
i是时域位置或时域位置编号D除以Z取余后再除以N取整,N,Z为整数。
n是频域位置或频域位置编号D除以M取整,M为整数;
k(i)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
θ1,θ2,θ3,θ4,θ′1,θ′2,θ′3,θ′4是线性函数的系数,为常数。
φ(i,n)为常数值。
例如:
Z取4,N取2时,i=(D mod Z)/2取整;
k(i)=i,k′(n)=n,θ1,θ2,θ3,θ4,θ′1,θ′2,θ′3,θ′4是线性函数的常系数。
该分集编码矩阵有如下效果:
相同频域上的4个连续的STBC+PSD分集编码块,时域分别为块1,块2,块3,块4,块1和块2作不同的相位旋转,块3和块4作不同的相位旋转,块1和块3作相同的相位旋转。
步骤304进一步包括:
A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可以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序列的符号数。如果变换采用DFT变换,M即为DFT变换的点数。
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即步骤303中得到的符号序列X1,X2;这种映射方法保证了s1s2两层上的数据来自不同的变换后的符号序列。
A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可以是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复数的实部或虚部)组成的序列。
如提取每层上1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W可以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可以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可以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A3)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具体相位旋转的角度参考上述分集编码矩阵中的相位旋转值,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分集编码矩阵。
或者,步骤304进一步包括:
B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同步骤A1。
B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可以是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
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可以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B3)对于每个i值,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进行拷贝。拷贝方法为,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还可对该编码输出矩阵进行行交换和/或列交换。
B4)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具体旋转的角度参考上述分集编码矩阵中的相位旋转值,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分集编码矩阵。
其中,步骤B3和B4可以交换,即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分别经过相位旋转处理后,再填入所述编码输出矩阵中,同样,还可对该编码输出矩阵进行行交换和/或列交换。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获取的是不同的信号经过差异化的信道后带来的分集增益(结合比特级的编码)。
s1经过信道H1,H2,s2经过信道H3,H4。当H1,H3相差很大,H2,H4相差很大时,加相同的相位旋转不会对影响信道的差异化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即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81
但是,在无线通信中相邻的多个频域位置和相邻的多个时域位置都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即逼近H1=H3,H2=H4
此时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82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83
就会很接近,也就意味着s1,s2经过的信道特性很相近。
假设有2N个时域符号,M个频域资源和4根天线的资源。按照现有STBC+PSD技术的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上述资源可以进行M*N个分集编码矩阵所示的分集编码,而这些分集编码块中同1位置所对应的相位旋转值则是完全相同的。而由于时域或频域上相邻的2个或多个分集编码块的信道条件很接近(由信道特性决定,受到多径和多普勒频移影响,一般来说时域和频域都会有超过2个以上的分级编码块所占信道的信道条件很接近),相位旋转值又完全相同,因此丧失了更大频域选择性衰落和时域选择性衰落带来的分集增益。本发明通过改变不同时频资源上的相位旋转值,可以使得从整个系统来看,同1个传输块历经的信道差异化程度更大,而同1个传输块属于同一个编码块,这样可以获得更大分集增益,提高传输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经过现有技术描述的分集编码后同一频率资源f1的时域上连续2个分集编码块为: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84
经过现有技术描述的分集编码后不同频率资源f1,f2同样的时域位置(由于采用STBC,时域位置粒度为2个码元符号)上连续2个分集编码块为:
使用本发明分集编码方法得到的同一频率资源f1的时域上连续2个分集编码块为:
不同频率资源f1,f2同样的时域位置上连续2个分集编码块为: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92
其中相位旋转值有以下关系:
Figure G2009101289963D00195
可以看到,本发明时域或频域相邻的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从而获得了分集增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多天线发射分集装置,实现STBC+相位旋转,所述装置包括编码调制模块、变换模块、分集编码模块和发射模块,其中,
所述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生成多个调制符号;
所述变换模块,用于对所述编码调制模块生成的调制符号进行变换,得到符号序列,该变换可以是DFT变换,对于需要在同1时域码元符号(例如OFDM符号)内传输的数据,经过同1个变换处理。
所述分集编码模块,用于对经所述变换模块变换后的符号序列进行分集编码。分集编码的对象是来自多组不同变换的多个数据符号。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在相应的空时频资源位置上发射出去。
所述分集编码模块可进一步包括符号编码单元和相位旋转单元,其中:
所述符号编码单元,用于对变换后的符号序列进行空时分组编码。编码输出矩阵示意为:
A × s 1 s 2 s 1 s 2 - s 2 * s 1 * - s 2 * s 1 *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
上述编码输出矩阵的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经过符号编码单元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相位旋转。相位旋转值与各数据被映射的频域、时域位置和空域位置(天线)有关。相位旋转的对象为经过符号编码单元编码后的编码输出矩阵。也可以先进行相位旋转,再进行符号编码。
符号编码单元可进一步的包括,层映射子单元和预编码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其处理对象为需要分集编码的2个符号,表示为示意符号s1和s2层映射子单元用于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可以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序列的符号数。如果变换采用DFT变换,M即为DFT变换的点数。
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这种映射方法保证了s1s2两层上的数据来自不同的变换后的符号序列。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可以是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复数的实部或虚部)组成的序列。
如提取每层上1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W可以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j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可以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可以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或者,符号编码单元可进一步的包括层映射子单元、预编码子单元和符号拷贝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处理方法与前述层映射子单元处理相同。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可以是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
预编码矩阵可以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可以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对于每个i值,所述符号拷贝子单元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进行拷贝。拷贝方法为,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矩阵中,或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分别经过相位旋转单元处理后填入以下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y(0)(4i)=Y1,y(1)(4i)=Y2,y(0)(4i+1)=Y3,y(1)(4i+1)=Y4,y(0)(4i+2)=Y1,y(1)(4i+2)=Y2,y(0)(4i+3)=Y3,y(1)(4i+3)=Y4。符号拷贝子单元拷贝后,还可对该编码输出矩阵进行行交换和/或列交换。

Claims (15)

1.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发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及变换后得到的变换符号进行分集编码,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在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所述分集编码包括对变换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和相位旋转得到分集编码块,其特征在于,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的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时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和/或,频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块之间,其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随时间和/或频域位置变化而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天线系统中,进行分集编码时,所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为:
A × s 1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和/或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天线系统中,进行分集编码时,所使用的分集编码矩阵如下: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为时域位置或时域位置逻辑编号D除以N取整,或者为时域位置编号D除以Z取余后再除以N取整,Z,N为整数;所述n为频域位置或频域位置编号除以M取整,M为整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具体包括:
A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变换符号的个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A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为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
预编码矩阵W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x(0)(i)和x(1)(i)进行预编码时,D具体如下: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A3)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得到分集编码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具体包括:
B1)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变换符号的个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B2)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处理方法为W*D,其中W为预编码矩阵,D为由各层上数据符号或数据符号的部分信息组成的序列,预编码矩阵W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预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B3)对于每个i值,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进行拷贝,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编码输出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4i)y(0)(4i+1)y(0)(4i+2)y(0)(4i+3)y(0)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y(1)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y(0)(4i)=Y1,y(1)(4i)=Y2,y(0)(4i+1)=Y3,y(1)(4i+1)=Y4,y(0)(4i+2)=Y1,y(1)(4i+2)=Y2,y(0)(4i+3)=Y3,y(1)(4i+3)=Y4;
B4)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
或者,将所述步骤B3和B4进行交换,即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分别经过相位旋转处理后填入所述编码输出矩阵中。
9.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调制模块,用于将待发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生成调制符号;变换模块,用于将调制符号进行变换后得到的变换符号;分集编码模块,用于对变换符号进行分集编码;发射模块,用于将分集编码后的数据映射在对应的空时频资源上发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模块对变换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和相位旋转获得分集编码块,同一分集编码块中,其同一列的相位旋转值相同,不同列之间的相位旋转值不全相同;至少存在一分集编码块与其他分集编码块之间的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中,至少一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模块进行分集编码得到的分集编码块中,时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和/或,频域相邻的若干个分集编码块之间对应位置的相位旋转值不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4天线系统中,所述分集编码模块使用如下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
A × s 1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和/或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4天线系统中,所述分集编码模块使用如下分集编码矩阵进行分集编码:
A × s 1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2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1 k ( i ) + θ 1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2 k ( i ) + θ 2 ′ k ′ ( n ) + φ ( i , n ) ) - s 2 * e j ( θ 3 k ( i ) + θ 3 ′ k ′ ( n ) + φ ( i , n ) ) s 1 * e j ( θ 4 k ( i ) + θ 4 ′ k ′ ( n ) + φ ( i , n ) ) 或该矩阵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得到的矩阵;
其中列为天线维度,行为时间维度,A为一常数,i是与时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n是与频域位置相关的一参数,k(i,n)为与i相关的线性函数,k(n)为与n相关的线性函数,θ1,θ2,θ3,θ4,θ′1,θ′2,θ′3,θ′4为常数,φ(i,n)为常数值。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编码模块包含符号编码单元和相位旋转单元,其中:
所述符号编码单元,用于对变换后的符号序列进行空时编码;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空时编码后的数据进行相位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编码单元包括层映射子单元和预编码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用于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符号序列的符号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其处理方法是W*D,提取每层上1数据符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矩阵W为:
W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其中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其处理方法描述为
y ( 0 ) ( 4 i ) y ( 1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1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1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3 )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如以下矩阵所示: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进行相位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符号编码单元包括层映射子单元、预编码子单元和符号拷贝子单元,其中,
所述层映射子单元,用于把来自2个不同变换后的符号序列,映射到s1和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上;具体映射方法为:
x(0)(i)=d0(i)
              i=0,1,...,M-1
x(1)(i)=d1(i)
M为变换后符号序列的符号数;其中x(0)(i)和x(1)(i)表示s1s2两个示意符号所对应的2层,d0(i)和d1(i)表示2个经过变换后生成的符号序列;
所述预编码子单元,用于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具体为W*D,预编码矩阵W为: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及其任意行交换,任意列交换的变形,A为一个常数;
D为层上部分数据符号信息组成的序列,对每对需要进行编码的x(0)(i)和x(1)(i),D为: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或其行之间的交换
预编码处理过程为:
Y 1 Y 2 Y 3 Y 4 = A * 1 0 j 0 0 - 1 0 j 0 1 0 j 1 0 - j 0 Re ( x ( 0 ) ( i ) ) Re ( x ( 1 ) ( i ) ) Im ( x ( 0 ) ( i ) ) Im ( x ( 1 ) ( i ) )
符号拷贝子单元,用于对预编码矩阵处理后的得到的数据Y1,Y2、Y3和Y4进行拷贝,把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以下矩阵中,
y ( 0 ) ( 4 i ) y ( 0 ) ( 4 i + 1 ) y ( 0 ) ( 4 i + 2 ) y ( 0 ) ( 4 i + 3 ) y ( 1 ) ( 4 i ) y ( 1 ) ( 4 i + 1 ) y ( 1 ) ( 4 i + 2 ) y ( 1 ) ( 4 i + 3 )
y(0)(4i)y(0)(4i+1)y(0)(4i+2)y(0)(4i+3)对应的是需要获取的编码输出矩阵的第1行,y(1)(4i)y(1)(4i+1)y(1)(4i+2)y(1)(4i+3)对应的是编码输出矩阵的第2行,其中,y(0)(4i)=Y1,y(1)(4i)=Y2,y(0)(4i+1)=Y3,y(1)(4i+1)=Y4,y(0)(4i+2)=Y1,y(1)(4i+2)=Y2,y(0)(4i+3)=Y3,y(1)(4i+3)=Y4;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对上述编码输出矩阵的各元素进行相位旋转;
或者,所述相位旋转单元,用于将预编码处理后得到数据Y1、Y2、Y3和Y4及其拷贝数据进行相位旋转处理;
所述符号拷贝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经过相位旋转处理的数据及其拷贝数据填入所述编码输出矩阵中。
CN200910128996.3A 2009-03-17 2009-03-17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5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8996.3A CN101515817B (zh) 2009-03-17 2009-03-17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8996.3A CN101515817B (zh) 2009-03-17 2009-03-17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5817A CN101515817A (zh) 2009-08-26
CN101515817B true CN101515817B (zh) 2014-06-18

Family

ID=41040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99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15817B (zh) 2009-03-17 2009-03-17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158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798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天线校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914B (zh) * 2010-11-16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647247B (zh) * 2011-02-22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信号预处理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803973B (zh) * 2021-04-01 2021-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mimo-ofdm系统及其分集方法、装置、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595A (zh) * 2002-10-10 2004-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使用空-时块码的发射天线分集的发射和接收装置
CN1599259A (zh) * 2004-07-28 2005-03-23 北京大学 一种空时编码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方法、发射机、通信系统
US7149258B2 (en) * 2001-11-28 2006-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on of phase offset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N1988408A (zh) * 2006-11-29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小区间天线循环延迟分集方法及发射接收设备
EP1685661B1 (en) * 2003-11-10 2008-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9258B2 (en) * 2001-11-28 2006-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on of phase offset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CN1501595A (zh) * 2002-10-10 2004-06-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支持使用空-时块码的发射天线分集的发射和接收装置
EP1685661B1 (en) * 2003-11-10 2008-02-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CN1599259A (zh) * 2004-07-28 2005-03-23 北京大学 一种空时编码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方法、发射机、通信系统
CN1988408A (zh) * 2006-11-29 2007-06-27 北京邮电大学 小区间天线循环延迟分集方法及发射接收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8798A (zh) * 2015-11-23 2017-05-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天线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6788798B (zh) * 2015-11-23 2020-02-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天线校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5817A (zh) 2009-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6960B (zh) 一种scma优化码本设计方法
CN101715636B (zh) 用于mimo发送器的sc-qostfbc码的方法
CN101378299B (zh) 一种基于空频编码的发射分集方法
CN101006659B (zh) 用于增强性能的时空频率块编码装置和方法
CN106254296A (zh) 基于最大化星座点和距离的scma码本设计方法
CN101657987A (zh) 多天线无线数据发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方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
CN105306175A (zh) 基于v-blast编码方式的mimo-scma系统上行链路构架方法
CN103427956A (zh) 用于发送/接收控制信道格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15817B (zh) 一种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装置
CN101374006A (zh)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闭环空间复用发射方法及系统
CN101150379B (zh) 一种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低复杂度译码方法
JP5123295B2 (ja) 空間・時間・周波数符号化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144040A (zh) 一种mimo通信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2737998B (zh) 一种基于ocdm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设计方法
CN104104690A (zh) 基于mimo信道通信的图像信息隐藏方法及系统
CN101383803B (zh) 基于嵌入训练序列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发射机空频调制方法
CN100414851C (zh) 一种基于旋转星座图的空时编码方法
JP7304406B2 (ja) 信号の送信および受信
CN101971587B (zh) 用于在ofdm系统中加速码元的预编码和预译码的方法
CN112073156B (zh) 一种高维非正交传输方法
CN101383809B (zh) 基于嵌入训练序列和bicm的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发射机空频调制方法
CN100563124C (zh) 多天线多载波系统中的导频序列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605022B (zh) 提高多天线系统中发射分集的编码方法
CN101321040B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射机和数据发送方法及接收机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1369836B (zh) 无线信号发送、接收方法与发送、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JING BRANCH OF ZTE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TE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57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210012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15

Address after: 210012 Zhongxing communication, No. 68, Bauhinia Road,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Branch of Zhongxing Communic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legal department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o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30

Address after: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after: ZTE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10012 Zhongxing communication, No. 68, Bauhinia Road, Yuhuatai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Branch of Zhongxing Communicatio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