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9812B -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9812B
CN101509812B CN2008101631481A CN200810163148A CN101509812B CN 101509812 B CN101509812 B CN 101509812B CN 2008101631481 A CN2008101631481 A CN 2008101631481A CN 200810163148 A CN200810163148 A CN 200810163148A CN 101509812 B CN101509812 B CN 101509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soft
temperature
value
centerd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31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9812A (zh
Inventor
杜丽
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081016314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9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9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98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该方法选取影响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的若干关键变量构造过程检测变量集,运用基于多元统计投影原理的偏最小二乘技术建立冶金加热炉钢坯温度分布变量和过程检测变量之间的软测量模型,并通过交叉检验技术来决定最佳主元个数。本发明的方法避开了复杂的过程机理分析,现场实施方便,而且软测量精度高,尤其适用于类似冶金加热炉炉内温度分布检测这样的高维且过程数据非常丰富的工业场合;本发明可用于实时监控或指导实际生产,能使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总体上实现冶金加热炉的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轧钢工业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控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的软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加热炉是钢材热轧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把炉内钢坯加热到后续轧钢工艺所要求的范围内,以保证钢坯的正常轧制。因此,钢坯在炉内的温度分布尤其是在出炉口处钢坯表面和中心的温度对于实现加热炉的闭环最优控制和预测钢坯的轧制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加热炉运行中钢坯加热的主要质量指标。但是,至今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人们还无法直接测量移动钢坯在炉内的温度分布,只能通过在出炉口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出炉钢坯的表面温度。由于钢坯从入炉到出炉往往长达数小时,出炉口红外测温数据无法反映钢坯在炉内移动加热过程中钢坯温度分布,同时,炉内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烟雾和灰尘以及高温、富氧的炉内燃烧环境使钢坯表面生成厚厚的氧化铁皮,红外传感器的非接触测温精度不高且故障频繁。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加热炉都留有较大的加热裕量以弥补这一缺陷,自然增加了能耗和钢坯加热损耗,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克服以上加热炉内钢坯加热质量不可直接检测的问题,人们提出了通过合理的加热炉运行数学模型来在线估计和预测炉内钢坯温度分布(即软测量),实现加热炉的最优闭环控制。基于这种思想,研究者们根据炉内热量传递机理,建立了许多用于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的软测量模型并在工业上应用。然而,由于加热炉燃烧和加热过程的复杂性,炉内温度场和传热机理非常难以建模,致使软测量精度和应用效果往往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冶金加热炉炉内温度分布无法直接测量,从而难以实现加热炉的精确的先进控制和预测钢坯的轧制效果等问题,提供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和步骤来实现的: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对钢坯温度分布有直接影响的30个生产测量参数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构成测量参数向量Xm
(2)选择表征炉内移动钢坯温度分布的三个变量作为软测量变量,构成软测量参数向量Ym
(3)从加热炉中采集一组软测量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构成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
(4)对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使得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
(5)基于多元统计投影原理的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软测量模型, Y ^ = Xθ , 其中,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的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
(6)将当前测量数据矩阵代入上述软测量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并把预测结果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22
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处理,得到工程单位意义下的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数据矩阵或向量;
(7)每次得到新的辅助变量测量值,都按上述步骤1~6计算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值;
为保证长时间运行时软测量的精度,对上述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定期进行模型自动校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方法避开了复杂的过程机理分析,现场实施方便,而且软测量精度高,尤其适用于类似冶金加热炉炉内温度分布检测这样的高维且过程数据非常丰富的工业场合;(2)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在尽可能保持T和U的相关性的前提下进行X和Y的主元分解,使得最大限度地用输入主元T来估计或预测输出主元U,模型精度较其它方法提高许多;(3)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实时监控或指导实际生产,能使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总体上实现冶金加热炉的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中的硬件系统架构和网络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硬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细节逐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和效果将更加明显。
本发明的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对钢坯温度分布有直接影响的30个生产测量参数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构成测量参数向量Xm
所选择的30个生产测量辅助变量为:预热段上部温度t01、预热段下部温度t02、加热段上部两个温度t03和t05、加热段下部两个温度t04和t06、均热段上部两个温度t07和t09、均热段下部两个温度t08和t10、炉头段上部两个温度t11和t13、炉头段下部两个温度t12和t14、加热段上部燃料流量g01、加热段下部燃料流量g02、均热段上部燃料流量g03、均热段下部燃料流量g04、炉头段上部燃料流量g05、炉头段下部燃料流量g06、加热段上部空气流量a01、加热段下部空气流量a02、均热段上部空气流量a03、均热段下部空气流量a04、炉头段上部空气流量a05、炉头段下部空气流量a06、炉膛压力p01、燃料总管压力p02、空气总管压力p03、烟气含氧量o01。所组合构成的测量参数向量Xm为:Xm=[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t11 t12 t13 t14 g01 g02 g03 g04 g05g06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p01 p02 p03 o01]。
(2)选择表征炉内移动钢坯温度分布的三个变量作为软测量变量,构成软测量参数向量Ym
所选择的3个软测量变量为:钢坯下表面温度T_1、钢坯中心温度T_2和钢坯上表面温度T_3。所组合构成的软测量参数向量Ym为:Ym=[T_1 T_2 T_3]。
(3)从加热炉中采集一组软测量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构成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
由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所构成的建模样本矩阵为:
XX = [ X m 1 X m 2 · · · · · · X m NN ] T
YY = [ Y m 1 Y m 2 · · · · · · Y m NN ] T
其中,Xm i是测量参数向量X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Ym i是软测量参数向量Y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NN是建模样本集中的样本点数(取值在500到1000之间)。
(4)对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使得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
对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使得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时,所采用的具体公式为:
均值计算: XX ‾ = 1 NN Σ i = 1 NN XX i , YY ‾ = 1 NN Σ i = 1 NN YY i
方差计算: σ XX 2 = 1 NN - 1 Σ i = 1 NN ( XX i - XX ‾ ) , σ YY 2 = 1 NN - 1 Σ i = 1 NN ( YY i - YY ‾ )
归一化计算: XX 1 = XX - XX ‾ σ XX , YY 1 = YY - YY ‾ σ YY
式中,XX,σXX 2,YY,σYY 2分别是对应于XX和YY的均值和方差。按某种合适的比例(例如7∶3或6∶4)将建模样本矩阵中NN个样本点采样数据分成训练样本矩阵(点数设为N)和测试样本矩阵(点数为NN-N),则得到由训练样本矩阵构成的、XX和YY的输入矩阵X和输出矩阵Y(点数均为N),X的每一行是一个输入向量,Y的每一行是一个输出向量。
(5)基于多元统计投影原理的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软测量模型, Y ^ = Xθ , 其中,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的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
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软测量模型 Y ^ = Xθ , θ=PBQT中,X是上述输入矩阵,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49
是上述输出矩阵Y的软测量预测值,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P和Q分别是关于X和Y的负荷矩阵,B是内部关系系数矩阵。在上述软测量模型中,当确定了参数矩阵θ以后,对于任意t时刻的当前实际测量数据按Xm排列顺序经过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一个输入向量Xt,利用软测量模型 Y ^ t = X t θ 可以得到同一时刻的软测量预测输出向量
(6)将当前测量数据矩阵代入上述软测量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并把预测结果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51
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处理,得到工程单位意义下的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数据矩阵或向量。
将软测量模型计算的预测结果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53
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处理时,采用的具体公式为:
YY ^ = σ YY * Y ^ + YY ‾ YY ^ t = σ YY * Y ^ t + YY ‾
式中,YY,σYY 2是前面进行标准化、归一化时的均值和方差。
(7)每次得到新的辅助变量测量值,都按上述1~6计算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值。
(8)为保证长时间运行时软测量的精度,对上述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定期(24小时或48小时)进行模型自动校正。
对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定期进行模型自动校正时,采用的校正公式为:
θ k + 1 = θ k + λ * Γ ( Y k - Y ^ k ) T H
其中,θk+1为下一运行周期内的模型参数矩阵,θk为本次运行周期内的模型参数矩阵,Yk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57
分别为钢坯上下表面红外温度检测仪(安装于炉出口处)在本次运行周期内总体测量值(矩阵)和相应软测量预测值(矩阵);λ为尺度校正因子;Γ为校正模型的维数转换矩阵,它将两变量的红外测温数据(代表钢坯上、下表面温度)矩阵经过加权调制成三变量的温度检测矩阵(代表钢坯上表面、中心、下表面温度);H为软测量模型参数校正矩阵。
软测量模型自动校正公式中,尺度校正因子λ取值在0~1.0之间,维数转换矩阵Γ形式为 1 0 μ 1 μ 2 0 1 , 其中μ1,μ2为加权调制系数,取值皆为0~1.0之间;参数校正矩阵H的行数为本次运行周期内Yk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59
的测量值点数(一般300~500点)、列数为最佳主元个数,H的内部元素值通过对上述建模样本矩阵XX,YY的统计回归分析得到,取值皆为0~1.0之间。
下面通过一个典型的实施案例并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工业背景
图1是一个典型的推钢式板坯加热炉及其炉内钢坯温度分布示意图,该加热炉由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和炉头段构成,每段分上下两个段区,除预热段外,其余三个燃烧段每段均设有上下烧嘴1,使用天然气或混合煤气作为燃料,炉内钢坯2由水冷滑管3支持,并在推钢机4的推动下不断由入炉口5向炉出口6方向移动。出炉钢坯沿着辊道送往后续轧机,经粗轧、精轧等工序,制成成品或半成品。这一过程的反复运行,便构成加热炉的连续生产过程。燃料气和空气经管道7和8送入炉膛,燃烧后烟气沿烟道9排出。当钢坯推出炉外时,在出炉口上下侧设置了红外测温仪10检测钢坯温度。为实现钢坯加热到目标温度的连续生产,通常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对设备的运行加以控制和操作,主要的过程变量和质量变量如表1所示。
表1轧钢加热炉的过程变量和质量变量分布
  过程变量序号   变量名   测点位置   描述
  1,3,5   g01,g03,g05   三个燃烧段的上区   喷嘴燃气流量
  2,4,6   g02,g04,g06   三个燃烧段的下区   喷嘴燃气流量
  7,9,11   a01,a03,a05   三个燃烧段的上区   喷嘴空气流量
  8,10,12   a02,a04,a06   三个燃烧段的下区   喷嘴空气流量
  13,14,15,1617,18,19   t01,t03,t05,t07t09,t11,t13   四个段的上区   沿炉长方向分布的七个炉温检测量
  20,21,22,2324,25,26   t02,t04,t06,t08t10,t12,t14   四个段的下区   沿炉长方向分布的七个炉温检测量
  27   p01   炉膛   炉膛压力
  28   p02   燃气总管   燃气总管压力
  29   p03   空气总管   空气总管压力
  30   o01   烟道   烟气含氧量
  质量变量序号   变量名   测点位置   描述
  1   T_1   钢坯的下表面温度
  过程变量序号   变量名   测点位置   描述
  2   T_2   钢坯的中心温度
  3   T_3   钢坯的上表面温度
2实施中的硬件系统架构和网络连接
为现场实施应用而集成的硬件系统依托Internet网络连结的三层体系结构实现,如图2所示,分别为:下层为本发明中与冶金加热炉生产过程主控DCS进行数据交互的数据接口机11,它通过DCS数据电缆与DCS设备12连结。中间层为一台高性能的、达到防爆防尘标准网络服务器13,如惠普服务器、戴尔服务器等,本发明的软测量模型计算和参数矩阵自动校正在这一层实现。上层是监控工作站14,本方法中所有人-机交互操作和信息显示都在这些监控工作站中实现。
3实施步骤及技术内容
第一步:在线采集冶金加热炉生产过程的操作运行数据
选择30个生产测量辅助变量和3个软测量变量,分别为:
Xm=[t01 t02 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t11 t12 t13 t14 g01g02 g03 g04 g05 g06 a01 a02 a03 a04 a05 a06 p01 p02 p03 o01]
Ym=[T_1 T_2 T_3]
一般,每种钢坯规格的正常运行数据需连续采集48小时以上(数据库采集周期10~30秒可设,下同)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不同钢坯规格的切换操作数据需至少一个完整的切换周期并保存在数据库中;过程开车过程运行数据(持续约24小时以上)并保存在数据库中;过程的正常停车过程运行数据(持续约20小时以上)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第二步:由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构成的建模样本矩阵为:
XX = [ X m 1 X m 2 · · · · · · X m NN ] T
YY = [ Y m 1 Y m 2 · · · · · · Y m NN ] T
其中,Xm i是测量参数向量X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Ym i是软测量参数向量Y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NN是建模样本集中的样本点数(取值在500到1000之间)。
第三步:对采集得到的数据按相应公式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得到输入矩阵X和输出矩阵Y,所
采用的具体公式为:
均值计算: XX ‾ = 1 NN Σ i = 1 NN XX i , YY ‾ = 1 NN Σ i = 1 NN YY i
方差计算: σ XX 2 = 1 NN - 1 Σ i = 1 NN ( XX i - XX ‾ ) , σ YY 2 = 1 NN - 1 Σ i = 1 NN ( YY i - YY ‾ )
归一化计算: XX 1 = XX - XX ‾ σ XX , YY 1 = YY - YY ‾ σ YY
第四步:计算偏最小二乘软测量模型 Y ^ = Xθ , θ=PBQT
X是上述输入矩阵,
Figure G200810163148101D00089
是上述输出矩阵Y的软测量预测值,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P和Q分别是关于X和Y的负荷矩阵,B是内部关系系数矩阵。在上述软测量模型中,当确定了参数矩阵θ以后,对于任意t时刻的当前实际测量数据按Xm排列顺序经过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一个输入向量Xt,利用软测量模型 Y ^ t = X t θ 可以得到同一时刻的软测量预测输出向量
根据计算结果得到的各向量p,q,b,构造X,Y的负荷矩阵P和Q,以及构造主元回归矩阵B,并按θ=PBQT求取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当PLS模型的主元数目取为4时,模型参数矩阵θ的取值为一个30×3数据矩阵,元素值在-0.5到0.5之间。
第五步:软测量预测值计算并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计算,每次得到新的辅助变量测量值,都按 Y ^ = Xθ , θ=PBQT计算软测量模型预测值。本次实施案例中,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满足工业应用的精度要求。
第六步:软测量模型参数自动校正,校正算法为 θ k + 1 = θ k + λ * Γ ( Y k - Y ^ k ) T H . 本次实施案例中,校正公式参数设置为:λ取值0.45,维数转换矩阵Γ中μ1=0.63,μ2=0.37为加权调制系数,取值皆为0~1.0之间;参数校正矩阵H的内部元素取值皆为0~1.0之间。
以上即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完整的实施过程,该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的用法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的任何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对钢坯温度分布有直接影响的30个生产测量参数作为软测量模型的辅助变量,构成测量参数向量Xm
(2)选择表征炉内移动钢坯温度分布的三个变量作为软测量变量,构成软测量参数向量Ym
(3)从加热炉中采集一组软测量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构成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
(4)对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使得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
(5)基于多元统计投影原理的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软测量模型,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11
其中,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的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
(6)将当前测量数据矩阵代入上述软测量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并把预测结果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12
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处理,得到工程单位意义下的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数据矩阵或向量;
(7)每次得到新的辅助变量测量值,都按上述步骤(1)~(6)计算炉内钢坯温度分布预测值;
(8)为保证长时间运行时软测量的精度,对上述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定期进行模型自动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选择的30个生产测量辅助变量为:预热段上部温度t01、预热段下部温度t02、加热段上部两个温度t03和t05、加热段下部两个温度t04和t06、均热段上部两个温度t07和t09、均热段下部两个温度t08和t10、炉头段上部两个温度t11和t13、炉头段下部两个温度t12和t14、加热段上部燃料流量g01、加热段下部燃料流量g02、均热段上部燃料流量g03、均热段下部燃料流量g04、炉头段上部燃料流量g05、炉头段下部燃料流量g06、加热段上部空气流量a01、加热段下部空气流量a02、均热段上部空气流量a03、均热段下部空气流量a04、炉头段上部空气流量a05、炉头段下部空气流量a06、炉膛压力p01、燃料总管压力p02、空气总管压力p03、烟气含氧量o01;所组合构成的测量参数向量Xm为:Xm=[t01 t02t03 t04 t05 t06 t07 t08 t09 t10 t11 t12 t13 t14 g01 g02 g03 g04 g05 g06 a01 a02 a03a04 a05 a06 p01 p02 p03 o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选择的3个软测量变量为:钢坯下表面温度T_1、钢坯中心温度T_2和钢坯上表面温度T_3;所组合构成的软测量参数向量Ym为:Ym=[T_1 T_2 T_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由建模样本集(Xm i,Ym i),i=1,2…NN,所构成的建模样本矩阵为:
XX = [ X m 1 X m 2 · · · · · · X m NN ] T
YY = [ Y m 1 Y m 2 · · · · · · Y m NN ] T ;
其中,Xm i是测量参数向量X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Ym i是软测量参数向量Ym的第i个样本点的样本值,NN是建模样本集中的样本点数,其取值在500到10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建模样本矩阵XX和YY进行标准化、归一化处理时,所采用的具体公式为:
均值计算: XX ‾ = 1 NN Σ i = 1 NN XX i , YY ‾ = 1 NN Σ i = 1 NN YY i
方差计算: σ XX 2 = 1 NN - 1 Σ i = 1 NN ( XX i - XX ‾ ) , σ YY 2 = 1 NN - 1 Σ i = 1 NN ( YY i - YY ‾ ) ,
归一化计算: XX 1 = XX - XX ‾ σ XX , YY 1 = YY - YY ‾ σ YY ;
式中,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9
σXX 2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10
σYY 2分别是对应于XX和YY的均值和方差;按比例将建模样本矩阵中NN个样本点采样数据分成训练样本矩阵和测试样本矩阵,则得到由训练样本矩阵构成的、XX和YY的输入矩阵X和输出矩阵Y,X的每一行是一个输入向量,Y的每一行是一个输出向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软测量模型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11
θ=PBQT中,X是上述输入矩阵,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12
是上述输出矩阵Y的软测量预测值;θ为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其值由一个能最大保持输出矩阵Y的主元和输入矩阵X的主元之间相关性的主元分解算法计算求取;P和Q分别是关于X和Y的负荷矩阵,B是内部关系系数矩阵;在上述软测量模型中,当确定了参数矩阵θ以后,对于任意t时刻的当前实际测量数据按Xm排列顺序经过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一个输入向量Xt,利用软测量模型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13
得到同一时刻的软测量预测输出向量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2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将软测量模型计算的预测结果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1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2
进行逆标准化、逆归一化处理时,采用的具体公式为:
YY ^ = σ YY * Y ^ + YY ‾ YY ^ t = σ YY * Y ^ t + YY ‾ ;
式中,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5
σYY 2是前面进行标准化、归一化时的均值和方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对软测量模型参数矩阵θ定期进行模型自动校正时,采用的校正公式为:
θ k + 1 = θ k + λ * Γ ( Y k - Y k ^ ) Y H ;
其中,θk+1为下一运行周期内的模型参数矩阵,θk为本次运行周期内的模型参数矩阵,Yk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7
分别为钢坯上下表面红外温度检测仪在本次运行周期内总体测量值和相应软测量预测值;λ为尺度校正因子;Γ为校正模型的维数转换矩阵,它将两变量的红外测温数据矩阵经过加权调制成三变量的温度检测矩阵;H为软测量模型参数校正矩阵;软测量模型自动校正公式中,尺度校正因子λ取值在0~1.0之间,维数转换矩阵Γ形式为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8
其中μ1,μ2为加权调制系数,取值皆为0~1.0之间;参数校正矩阵H的行数为本次运行周期内Yk
Figure FSB00000111265900039
的测量值点数,该测量值点数为300~500点,列数为最佳主元个数,H的内部元素值通过对上述建模样本矩阵XX,YY的统计回归分析得到,取值皆为0~1.0之间。
CN2008101631481A 2008-12-18 2008-12-18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31481A CN101509812B (zh) 2008-12-18 2008-12-18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31481A CN101509812B (zh) 2008-12-18 2008-12-18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812A CN101509812A (zh) 2009-08-19
CN101509812B true CN101509812B (zh) 2010-09-01

Family

ID=4100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31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9812B (zh) 2008-12-18 2008-12-18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9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4644B (zh) * 2011-12-20 2014-01-01 东北大学 一种加热炉生产过程中板坯温度在线测量方法
CN103048058B (zh) * 2012-12-17 2014-12-10 中南大学 一种焦炉火道温度在线检测方法
CN104075827B (zh) * 2013-12-20 2017-01-18 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还原炉温度的精确测量方法
CN106706165B (zh) * 2015-11-16 2019-06-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温度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34264A (zh) * 2016-04-11 2016-07-06 上海大学 一种轧钢加热炉燃烧状况在线测控系统
CN106782703A (zh) * 2016-12-05 2017-05-31 浙江大学 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泄漏的软测量方法
CN109425439B (zh) * 2017-08-25 2020-11-17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铸界面钢液温降在线预测系统及其预测方法
CN109002068B (zh) * 2018-09-07 2021-04-02 开封大学 一种火道的温度优化控制方法
CN110184445B (zh) * 2019-07-05 2020-09-11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加热炉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CN115307781B (zh) * 2022-10-09 2023-03-31 冠县仁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运动反光件的连续测温装置
CN115307761B (zh) * 2022-10-10 2023-03-31 冠县仁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运动热带钢的温度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9812A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9812B (zh) 一种冶金加热炉炉内钢坯温度分布检测的软测量方法
CN109583585B (zh) 一种电站锅炉壁温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2392119B (zh) 热镀锌连续退火炉的在线综合控制方法
CN100507027C (zh) 热轧加热炉炉温动态设定控制方法
CN102053562B (zh) 一种裂解炉出口温度混合控制方法
CN106636610A (zh) 一种基于时间和炉长的双维度步进式加热炉升温曲线优化设定方法
CN105045949A (zh) 一种步进式加热炉钢坯温度建模及在线校正方法
CN102540879A (zh) 基于群决策检索策略的多目标评价优化方法
CN108034804B (zh) 一种连退机组炉区能耗建模的方法及系统
Wu et al. An energy efficient decision-making strategy of burden distribution for blast furnace
CN103019097A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优化控制系统
CN106774515B (zh) 一种焦炉烘炉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6709197A (zh) 基于滑动窗口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铁水硅含量预测方法
CN109492335B (zh) 一种退火炉炉温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4894362A (zh) 一种冷热钢坯混装的加热炉炉温设定方法
CN109976280A (zh) 一种精确预报热轧板坯剩余在炉时间的方法
CN103243190A (zh) 一种预测热风炉煤气消耗量的方法
CN110252087B (zh) 粗苯回收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系统
CN106594794A (zh) 一种混合智能锅炉效率燃烧优化模型更新方法
JP5803810B2 (ja) プロセス制御システム、プロ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5400951B (zh) 一种用于硅钢退火的加湿混合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90653B (zh) 精轧入口温度命中精度确保方法
CN103471393B (zh) 一种高炉煤气双预热点火炉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710976B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煤气消耗量预测方法
CN101638717B (zh) 热轧加热炉主从控制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