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3881A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03881A
CN101503881A CNA2009100800519A CN200910080051A CN101503881A CN 101503881 A CN101503881 A CN 101503881A CN A2009100800519 A CNA2009100800519 A CN A2009100800519A CN 200910080051 A CN200910080051 A CN 200910080051A CN 101503881 A CN101503881 A CN 101503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structure
reinforcing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reinforced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800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03881B (zh
Inventor
吴智深
吴刚
魏洋
蒋剑彪
魏洪昌
崔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800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03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03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3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03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03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加固水下结构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将至少一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于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设置隔离体,并使隔离体的高度大于等于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高度;对所述隔离体的底部进行混凝土封闭;向所述隔离体与待加固结构之间的空隙内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本发明的工艺简单,由于施工时不需要弃水、防水处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四周不需要打设围堰,因此施工过程对航道影响小,且加固费用低,加固迅速快捷,工期短,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如桥梁基础、墩柱、坝体等水下结构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如房屋、桥梁、隧道、大坝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老化、荷载增加、结构部分损坏等会对导致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影响所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特别是对于位于水下的结构由于其环境比水上更加恶劣,因此问题尤为突出。
例如,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我国各类桥梁约有五十二万座。这其中相当数量的桥梁基础、墩柱位于水中,桥梁水下结构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较之水上结构更为恶劣。例如,水下较高的静态应力和疲劳应力、河水冲刷、淘刷、磨损、气蚀、严寒地区的冻融和侵蚀、船舶碰撞、浮冰及地震袭击、环境载荷(如生物附着)和工作载荷等,均易导致桥梁水下结构形成各类损伤缺陷。调查发现,在上部结构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许多桥梁水下桥墩、桩柱出现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表面脱落、蜂窝、裂缝、露筋、淘空等病害,相对上部结构而言,桥梁的下部水下结构损伤更加普遍。这些损伤、缺陷导致桥梁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严重危及使用安全和桥梁的寿命。
对于水下如桥梁基础、墩柱、坝体结构的病害整治、加固的公知方法之一是:围堰弃水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首先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四周设置钢板桩围堰,围堰的高度取决于水的深度,围堰设置完毕抽出围堰内的水,对围堰漏水处进行加固堵漏、防渗处理,随后,对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进行处理,在四周绑扎钢筋,支护模板,灌注混凝土,最后对围堰进行回收。
围堰弃水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因为施工时需要弃水、防水处理,必须在四周打设围堰,对航道影响大,占用资源多,围堰的材料费用及施工费用十分巨大,工期长。此施工方法的辅助设施的间接费用可高达加固本身直接费用的数十倍、甚至百倍,使得水下结构加固投入资源较多,经济性差,并且施工过程中占用航道空间,社会影响大,尤其对交通运输繁忙的河道,加固过程中的间接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另外,由于采用普通混凝土与钢筋,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中的外部混凝土依旧面临冲刷、剥落等病害威胁,新增钢筋仍然存在锈蚀等耐久性问题。
另一种方法为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法。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研究与开发,以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结构加固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中国专利第“200410013077.9”号,公开了“一种加固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方法”,但仅局限于干燥环境下结构用FRP纤维织物进行加固与修复。
而对于水下结构,此方法首先需要潜水员潜入水下对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进行预处理,按设计对FRP布材下料,采用水下环氧树脂对FRP布材进行预浸,随后,在水下由潜水员将预浸的FRP布材缠绕粘贴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粘贴FRP加固法将普通水上的加固方法应用于水下,具有FRP加固法的施工方便、工期短、耐久性好等优点,同时,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但在预浸的FRP布材缠绕粘贴加固时,由于包裹在内部的水无法顺利排除,FRP与待加固结构粘贴界面普遍存在空鼓显现,与干燥环境使用相比,加固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普通FRP布材在水下环境中的粘贴缠绕施工无法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对桥梁基础、墩柱、坝体、水池等水下结构常见病害、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以实现高速、便捷、廉价、可靠的水下结构加固。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待加固水下结构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将至少一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于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
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设置隔离体,并使隔离体的高度大于等于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高度;
对所述隔离体的底部进行混凝土封闭;
在所述隔离体与待加固结构之间的空隙内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在本发明中,主要涉及待加固水下结构、FRP网格筋、隔离体(套管或钢模板)和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几部分,其中:待加固水下结构可为各类桥墩、基础或坝体、水池其它水下结构;FRP网格筋可为碳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或芳纶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中的一种,通过将FRP网格筋包裹于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其横向筋提供抗剪、约束作用,纵向筋锚固于底部提供抗弯作用;隔离体包覆于FRP网格筋外侧,为了便于施工,其在纵向(高度方向)由多个节段构成,各个节段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或焊接连接,其提供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灌注的外侧模板;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灌压于待加固水下结构与隔离体之间的空隙,将FRP网格筋埋入其中,提供FRP网格筋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的粘结及耐久性保护。
本发明克服了公知的水下结构加固方法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加固迅速快捷,工期短,能满足水下结构在突发事件下的紧急修复。
(2)本发明的隔离体(套管、钢模板)包覆于FRP网格筋外侧,其起到了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时的外侧模板作用,因此加固过程不需要弃水、防水处理,无须围堰等辅助设施,加固费用低。
(3)本发明的工艺简单,由于施工时不需要弃水、防水处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四周不需要打设围堰,因此施工过程对航道影响小,且加固后不会减小桥梁跨度的通航空间。
(4)加固后能对结构内部混凝土、钢筋或钢管起到保护作用,有效提高结构耐久性。
(5)适用性广,能对桥墩、承台、坝体、水池以及桩基础进行加固及耐久性保护。
(6)所使用的材料和所采用的技术适用于水环境。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到图11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的各工步的示意图:其中,
图4是本发明的待加固水下结构(以桥墩为例)示意图;
图5为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底部承台上设有锚孔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上的示意图;
图7表示将套管套置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的示意图;
图8表示对套管外侧底部封闭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图9、图9A表示向套管和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示意图;
图10表示拆除套管示意图;
图11表示已完成加固作业后的水下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表示垫块的设置;
图13是图1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表示纵向筋底端锚固结构;
图14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采用两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与对比柱的滞回线比较;
图16是采用两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复合材料筋是否底部锚固的滞回曲线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将至少一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包覆于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表面;
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设置隔离体,并使隔离体的高度大于等于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1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的高度;
对所述隔离体的底部进行混凝土封闭;
向所述隔离体与待加固结构之间的空隙内灌压填充材料——水下环氧树脂2(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本发明的方法加固迅速快捷,工期短,能满足水下结构在突发事件下的紧急修复。通过将隔离体包覆于FRP网格筋外侧,其起到了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时的外侧模板作用,因此加固过程不需要弃水、防水处理,无须围堰等辅助设施,加固费用低。
图2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11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的各工步的示意图,其中,图4以桥墩为例示意性地表示了待加固水下结构;图5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底部承台上设有锚孔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6为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上的示意图;图7表示将套管套置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的示意图;图8表示对套管外侧底部封闭混凝土浇筑示意图;图9、图9A表示向套管和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示意图;图10表示拆除套管示意图;图11表示已完成加固作业后的水下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6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表示垫块的设置;图13是图1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表示纵向筋底端锚固结构;图14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请配合参见图2-图14,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配合参见图14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由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两个方向的筋材组成,且所述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网格的面积43。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二者直径与间距S1、S2可以相等也可不等。FRP网格筋的材料类型、横向筋和纵向筋的直径与间距等参数根据耐久性加固、承载力加固、抗震加固、损伤修复等不同加固目的进行相应设计,可为碳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或芳纶纤维增强塑料网格筋中的一种,通过环向包裹于待加固水下结构四周,其横向筋提供抗剪、约束作用,纵向筋锚固于底部提供抗弯作用。
在对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时,例如,可以使用高压风动镐、高压水枪清除待加固水下结构1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及附生在混凝土表面的水生物;采用水下砂轮机打磨结构表面混凝土砂浆浮层,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对于较大孔洞处可以采用修复材料修复平整。
在完成对图4所示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后,如图5、6所示,在对待加固水下结构1进行抗弯加固时,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底部承台6上钻孔制作锚孔61,所述锚孔61的制作可以采用水下冲击钻,根据所采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的各纵向筋42的间距、预定位置及纵向筋42的直径要求在底部承台6上进行钻孔制作锚孔61,锚孔61的直径比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纵向筋42的直径大4mm-8mm;如图13所示,所述锚孔61的深度Ld至少为100mm或大于等于10dl,以满足FRP网格筋的纵向筋锚入承台6内的强度要求。其中dl为纵向筋42的直径。将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纵向筋42下端插入锚孔61内,并通过水下树脂将纵向筋的下端锚固在所述承台上设置的锚孔内。
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1表面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层可以是多层,该多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可以采用连续的缠绕的方式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也可以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裁剪为规定的长度,将多段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逐层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为了搭接可靠,应使各层的环向搭接处相互错开,且环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并将各纵向筋42的下端锚固在承台6上设置的锚孔61内。
另外,如图6、图12所示,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的横向筋41和纵向筋42相交的节点处的内部和外部均可设置位置垫块40,不必在各节点处逐一设置垫块40,两垫块之间可间隔几个节点。所述垫块40的设置数量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确保使FRP网格筋4与待加固水下结构1之间、FRP网格筋4与隔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满足设计要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待加固水下结构1为一柱状体,则所述隔离体为套管3。如图7、8所示,将套管3沿环向套置在所述柱状体外部,具体步骤是,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套管3由多节构成,每一节套管3至少由沿纵向剖开的两部分构成,将套管3逐节沿环向拼装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1上,各节套管3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或相互焊接连接。所述每一节套管3自身的纵向接合面之间,以及与其它套管之间的连接处31均设有密封垫,从而使连接成一体的套管形成一密封体。所述套管3连接安装后的高度大于等于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1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4的高度,且套管3的最终顶面标高H应高于外部水面高度0.5m以上。
当待加固水下结构1为非圆形截面时,FRP网格筋可预先生产为与待加固水下结构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形状,而套设置在待加固水下结构四周的套管也可采用多部分拼装成与其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在将底部第一节套管套置在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外部后,如图8所示,采用模袋混凝土在第一节钢套管外侧对套管3底部进行封闭,密封所述第一节套管的底部外侧。其中,封闭混凝土5的厚度大于等于300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在以上。
如图9、图9A所示,在所述套管3与待加固水下结构1之间进行灌压作业时,采用公知的水下高压灌注技术,可以通过位于搭建的施工平台上(或船)的高压灌浆机,将预先配制的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灌压入套管3内。灌压管如图中箭头A所示,由套管3的顶部向下伸入套管的底部,在灌压过程中所述灌压管一直埋于灌注材料内,自下而上连续稳定地进行灌压作业,不得中断,如图中箭头B所示,套管内的水随着灌压过程从套管3的上端溢出,最终形成如图3所示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
当采用水下环氧树脂填充套管3与待加固水下结构1之间的空隙时,空隙的厚度宜尽量小,最好使所述空隙略大于FRP网格筋的厚度,以达到减少材料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当采用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填充套管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的空隙时,空隙的厚度应大于等于50mm,以方便施工确保可靠的工程质量。在灌压过程中,使所述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充满所述套管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的空隙,将纤维复合材料筋与待加固水下结构结合成一个整体。所采用的水下树脂要求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和特别高的水下粘结强度(水下钢对钢剪切强度>14MPa);所采用的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无收缩性和较高的粘结强度。
其中,所述套管3起到了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灌注的外侧模板作用。通过将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灌压于待加固水下结构与套管之间,将FRP网格筋埋入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内,提供FRP网格筋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的粘结及耐久性保护。
此外,所述套管可以采用壁厚5mm以上的钢套管,可重复利用。如图10、11所示,在完成灌压加固作业后,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套管内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强度,待其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由潜水员切断底部第一、二节套管的联系,对底部第一节以上套管(即位于浇注了封闭混凝土以上的套管)进行回收。为保证加固作业完成后套管拆除方便,在套管安装作业前,在所述套管朝向待加固水下结构一侧的内部表面上均匀涂抹隔离剂。
在待加固水下结构的作业环境不利于套管回收的情况下,所述套管也可为薄壁的不锈钢套管,此时纵向各节薄壁不锈钢管可为焊接连接,在完成加固作业后,该不锈钢套管可不予回收。
本发明的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是,在仅需对待加固水下结构作约束或抗剪加固时,在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于待加固水下结构的作业过程中,FRP网格筋的纵向筋下端可不做锚固要求,因此可不在待加固水下结构1的底部承台上进行锚孔的钻孔作业。其它作业步骤、方法、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再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是,当待加固水下结构并不需要对四周进行包覆加固,如水下桥墩或基础仅某一侧面需要加固,或待加固水下结构为大坝、水池的部分水下平面结构时,将钢模板设置在所述待加固面的外部,并将所述钢模板的两端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进行密封连接。其中,所述钢模板在高度方向上可由多节板体通过法兰螺栓或焊接连接。在宽度方向,当待加固面较大时,每一节钢模板也可由多块拼装而成。在各块体的结合部之间设有密封垫,使连接成一体的钢模板形成一密封体。所述钢模板的厚度大于等于5mm,可重复利用。在完成灌压加固作业后,由潜水员切断底部第一、二节钢模板的联系,对底部第一节以上钢模板(即位于浇注了封闭混凝土以上的钢模板)进行回收。为保证加固作业完成后钢模板拆除方便,在进行钢模板安装作业前,在所述钢模板朝向待加固水下结构一侧的内部表面上均匀涂抹隔离剂。其它作业步骤、方法、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通过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性能检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与水下被加固结构的混凝土界面之间粘贴性能测试
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与水下被加固结构的混凝土界面之间粘贴性能测试的单剪试验,其试件的尺寸300mm×300mm×60mm,测试过程中记录其最大承载力和剥离破坏模式,测试结果证实了FRP网格筋与混凝土界面之间强有力的粘结性能。
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提高混凝土柱轴向承载力和极限应变的试验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例如可采用日本新日铁公司提供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网格筋中每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截面积4.4mm2,抗拉强度1400MPa,弹性模量100GPa。极限应力提高如下:1层间距50mm网格:9.2%;1层间距60mm网格:4.2%;1层间距30mm网格:30%;2层间距30mm网格:73.8%。极限应变提高如下:1层间距50mm网格:98.3%;1层间距60mm网格:90.3%;1层间距30mm网格:132%;2层间距30mm网格:206%。可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柱与未加固柱比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的各柱的极限应力、极限应变等均有明显的增加。
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提高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提高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对比了2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柱与标准柱(如图15)、2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柱有无底部锚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如图16)。结果表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环向加固能改变试件的破坏模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环向加固能显著提高试件的抗震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纵向筋的底部锚固对增大所加固柱的承载力和延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4)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混凝土梁三点加载试验
试验对比表明:1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水下加固梁与对比梁相比,承载力提高23%以上,表现出与1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材陆上加固梁相等的抗弯承载力;2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水下加固梁与对比梁相比,承载力提高47%以上,延性提高45%以上;试验结果已经很好的证明水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和混凝土界面间的良好粘结,同时相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材加固,在取得相同强度的情况下,节省了30%的材料用量并且取得了更好的裂缝控制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待加固水下结构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将至少一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包覆于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
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外部设置隔离体,并使隔离体的高度大于等于包覆在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上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高度;
对所述隔离体的底部进行混凝土封闭;
向所述隔离体与待加固结构之间的空隙内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完成所述对待加固水下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处理后,在对待加固水下结构进行抗弯加固时,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底部承台上钻孔制作锚孔,锚孔的直径比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纵向筋直径大4mm-8mm;所述锚孔深度Ld至少为100mm或大于等于10dl,其中dl为纵向筋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纵向筋下端通过水下树脂锚入固定在所述承台上设置的锚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由横向筋和纵向筋两个方向的筋材组成,且所述横向筋和纵向筋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的横向筋和纵向筋相交的节点处的内外设置位置垫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表面包覆多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层时,是将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连续的缠绕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或将规定长度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逐层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的表面,且各层的环向搭接处相互错开,且环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为一柱状体时,所述隔离体为套管,将所述套管沿环向套置在所述柱状体外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为平面结构时,所述隔离体为钢模板,将所述钢模板设置在所述待加固面的外部,并将所述钢模板的两端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进行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套管为钢套管或不锈钢套管,具有多节,每一节套管至少由沿纵向剖开的两部分构成,将套管逐节周向拼装包覆在所述待加固水下结构上,各节套管之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或相互焊接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其中,所述每一节套管自身的纵向接合面之间和与其它套管之间的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使连接成一体的套管形成一密封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钢模板由多块板体拼装而成,各块体的结合部之间设有密封垫,使连接成一体的钢模板形成一密封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位于底部的第一节套管或钢模板外侧用模袋混凝土进行封闭,密封所述第一节套管或钢模板的底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灌压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时,自下而上进行灌压,将灌压管的下口在灌压过程中一直埋于灌注材料内,套管或钢模板内的水随着灌压过程从套管或钢模板的上端溢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填充在所述套管或钢模板与待加固水下结构之间的空隙内,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埋入其中。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所述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完成所述灌压加固作业后,待灌压的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将位于浇注了封闭混凝土以上的套管或钢模板切割回收。
CN2009100800519A 2009-03-18 2009-03-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Active CN101503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00519A CN101503881B (zh) 2009-03-18 2009-03-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00519A CN101503881B (zh) 2009-03-18 2009-03-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3881A true CN101503881A (zh) 2009-08-12
CN101503881B CN101503881B (zh) 2011-04-27

Family

ID=40976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00519A Active CN101503881B (zh) 2009-03-18 2009-03-1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03881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168A (zh) * 2010-06-04 2010-12-29 上海久坚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用强化纤维复合材料布包裹水中桩柱的加固方法
CN101974891A (zh) * 2010-09-30 2011-02-16 张锡祥 自定位、弱接触、高消能的frp桥墩防撞浮箱
CN103437320A (zh) * 2013-08-30 2013-12-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海工胸墙frp筋增强混凝土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590365A (zh) * 2013-11-11 2014-02-1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Frp筋增强混凝土胸墙结构、施工方法及模板浇筑结构
CN103938553A (zh) * 2014-04-08 2014-07-23 东南大学 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拼装加固水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131553A (zh) * 2014-03-21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坡地建筑旋挖灌注端承桩基成孔隔离方法及结构
CN104328924A (zh) * 2014-11-03 2015-02-04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纤维网格筋和早强自密实砂浆来加固混凝土结构件方法
CN104846850A (zh) * 2015-04-07 2015-08-19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潮差区和水位变动区的钢板桩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13431A (zh) * 2015-09-19 2015-12-02 福州大学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修复水下支承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50400A (zh) * 2016-03-31 2016-06-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ccp断丝管内部补强加固方法及补强组合结构
CN105926623A (zh) * 2016-06-21 2016-09-07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工混凝土外包钢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141A (zh) * 2016-07-20 2016-12-07 天津大学 一种地震受损桥墩基础补强加固方法
CN109025347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gfrp对剪切缺陷钢梁加固的方法
CN109726449A (zh) * 2018-12-12 2019-05-07 长安大学 一种适用于刚性格网状材料的格点交叉锚固方法
CN11111905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慧邦开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海底桥墩施工过程中浇筑模板的使用方法
CN111536362A (zh) * 2020-04-28 2020-08-14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道内衬纤维网格灌浆加固方法
CN112942333A (zh) * 2021-01-09 2021-06-11 南京林业大学 振动锤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模壳加固水下桩基施工方法
CN113152470A (zh) * 2021-04-26 2021-07-23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施工工法
CN115075311A (zh) * 2022-04-27 2022-09-20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综合采用玄武岩纤维加固修复码头桩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168A (zh) * 2010-06-04 2010-12-29 上海久坚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用强化纤维复合材料布包裹水中桩柱的加固方法
CN101974891A (zh) * 2010-09-30 2011-02-16 张锡祥 自定位、弱接触、高消能的frp桥墩防撞浮箱
CN101974891B (zh) * 2010-09-30 2012-08-15 张锡祥 自定位、弱接触、高消能的frp桥墩防撞浮箱
CN103437320B (zh) * 2013-08-30 2015-09-0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海工胸墙frp筋增强混凝土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437320A (zh) * 2013-08-30 2013-12-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海工胸墙frp筋增强混凝土面层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590365A (zh) * 2013-11-11 2014-02-1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Frp筋增强混凝土胸墙结构、施工方法及模板浇筑结构
CN103590365B (zh) * 2013-11-11 2016-05-1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Frp筋增强混凝土胸墙结构、施工方法及模板浇筑结构
CN104131553B (zh) * 2014-03-21 2016-04-13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坡地建筑旋挖灌注端承桩基成孔隔离方法及结构
CN104131553A (zh) * 2014-03-21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坡地建筑旋挖灌注端承桩基成孔隔离方法及结构
CN103938553B (zh) * 2014-04-08 2015-10-14 东南大学 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拼装加固水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938553A (zh) * 2014-04-08 2014-07-23 东南大学 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拼装加固水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4328924A (zh) * 2014-11-03 2015-02-04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用纤维网格筋和早强自密实砂浆来加固混凝土结构件方法
CN104846850A (zh) * 2015-04-07 2015-08-19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潮差区和水位变动区的钢板桩防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13431A (zh) * 2015-09-19 2015-12-02 福州大学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修复水下支承件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50400B (zh) * 2016-03-31 2017-09-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ccp断丝管内部补强加固方法及补强组合结构
CN105650400A (zh) * 2016-03-31 2016-06-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ccp断丝管内部补强加固方法及补强组合结构
CN105926623A (zh) * 2016-06-21 2016-09-07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水工混凝土外包钢板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193141A (zh) * 2016-07-20 2016-12-07 天津大学 一种地震受损桥墩基础补强加固方法
CN109025347A (zh) * 2018-07-17 2018-12-18 同济大学 一种利用gfrp对剪切缺陷钢梁加固的方法
CN111119054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慧邦开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海底桥墩施工过程中浇筑模板的使用方法
CN109726449A (zh) * 2018-12-12 2019-05-07 长安大学 一种适用于刚性格网状材料的格点交叉锚固方法
CN109726449B (zh) * 2018-12-12 2022-11-29 长安大学 一种适用于刚性格网状材料的格点交叉锚固方法
CN111536362A (zh) * 2020-04-28 2020-08-14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道内衬纤维网格灌浆加固方法
CN111536362B (zh) * 2020-04-28 2021-11-19 江苏绿材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道内衬纤维网格灌浆加固方法
CN112942333A (zh) * 2021-01-09 2021-06-11 南京林业大学 振动锤入超高性能混凝土模壳加固水下桩基施工方法
CN113152470A (zh) * 2021-04-26 2021-07-23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施工工法
CN115075311A (zh) * 2022-04-27 2022-09-20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综合采用玄武岩纤维加固修复码头桩基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03881B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3881B (zh)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的方法
CN104675141B (zh) 一种frp管约束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墩柱结构
CN109797661B (zh) 装配式frp配筋海水海砂混凝土-uhpc叠合梁桥结构及建造方法
US7267507B2 (en) Method of reinforcing an embedded cylindrical pipe
CN104652243B (zh) Frp管混凝土与frp波纹板组合埋置式拱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38553B (zh) 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拼装加固水下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5369987A (zh) 含frp约束环的钢筋搭接连接结构
CN105569101A (zh) 一种水下桩基加固装置及其用于水下桩基加固的施工方法
CN102108680B (zh) 桥墩加固方法及其装置
CN106930338A (zh) 一种水下玻纤套筒的加固方法
CN203904853U (zh) 预制混凝土面板快速拼装加固水下结构
CN108824230B (zh) 一种frp管加固桥梁水下桥墩的方法
CN112144589A (zh) 一种水下玻纤套筒加固钢管桩墩的施工方法
JP2002155509A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JP2007009482A (ja)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CN103243711A (zh) 一种带内肋复合材料管桩
KR100517403B1 (ko) 콘크리트 충진 섬유강화 복합소재 말뚝 및 이와 잔교식안벽의 연결구조
KR101126483B1 (ko) 섬유시트를 이용한 수중 구조물의 수중 보강방법
CN116816387A (zh) 一种硬岩压气储能硐室的功能梯度复合衬砌结构设计方法
CN205116564U (zh) 含frp约束环的钢筋搭接连接结构
CN115339581A (zh) 一种漂浮式钢筋混凝土通用型风电基础
KR100686964B1 (ko) 해양 구조물을 보수 내지 보강하는 인케이스먼트 공법 및그에 사용되는 보수ㆍ보강 부재
CN108797396B (zh) 一种钢筋网片加固桥梁水下墩柱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234492U (zh) 一种pccp管预应力碳纤维补强加固结构设计
CN210066534U (zh) 一种深入河床加固桥墩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JIUT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3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No. 1 outside, Talim Ming court A block 7 layer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No. 1 outside, Talim Ming court A block 7 laye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JIUT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JIUTONGQU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5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09

Address after: 10001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No. 1 outside, Talim Ming court A block 7 layer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EXIDA TRAFFIC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No. 1 outside, Talim Ming court A block 7 laye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JIUTONGQU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115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JIUTONGQU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TEXIDA TRANSPORTATION AND DESIG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1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11 CHAOYANG, BEIJING TO: 102200 CHANGPI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15

Address after: 102200,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per Road, No. 5 industrial base, block A, 5, 511-3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1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Street No. 1 outside, Talim Ming court A block 7 laye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Research &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utong Road-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XIDA TRAFFIC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