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936A - 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9936A CN101499936A CNA2009100025474A CN200910002547A CN101499936A CN 101499936 A CN101499936 A CN 101499936A CN A2009100025474 A CNA2009100025474 A CN A2009100025474A CN 200910002547 A CN200910002547 A CN 200910002547A CN 101499936 A CN101499936 A CN 1014999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ocol data
- data unit
- time difference
- inbound port
- sequential or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本发明涉及确定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本发明基于一个惊人的发现:即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表示这些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时间接收次序偏离它们的时间传输次序。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基于与在较早时间点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次序指示符和在较晚时间点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次序指示符,来确定(401)在传输期间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次序是否改变。如果相互次序已经改变,则计算(402)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该时间差表示这些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确定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方法和设置。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网络元件和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在许多通讯应用中,属于通信流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延迟互差保持在可接受的限度内是有利的甚或是必须的。这样的协议数据单元可以是,例如,IP(因特网协议)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以太网单元、或帧中继单元。所述通信流典型地由时间上连续地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组成。例如,在通信流承载语音和/或视频信号的情况中,举例来说,传输延迟的变化将增加对缓冲在接收网络元件,诸如路由器处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需要。缓冲将增加所述通信流所经历的总延迟,而该延迟应当尽可能的小。在无连接的通信系统中,通信流的不同协议数据单元在它们从源网络元件到目的网络元件的途径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传播。这意味着各种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不同的传输延迟可能导致改变协议数据单元之间的相互时间次序,即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次序偏离该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间次序。而且,在基于连接的通信系统中,通信流常常被定向以沿着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平行路由传播,例如,出于实行通信网络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负载均衡的原因。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时间次序中的改变将增加对缓冲所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需要。
应当设法确定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以便有可能在需要时采取校正动作。所述校正动作可以由下述内容组成:例如,以这样的方式配置路由协议使得引起许多传输延迟的通信网络的部分或区域由该通信网络的其它部分或区域替代,以及/或者将引起许多传输延迟的通信网络的部分或区域的质量级别降级以便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能够避免使用那些部分或区域。
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和接收时间来计算指示传输延迟中的变化的数量。为了说明该方法,让我们检验两个协议数据单元PDU1和PDU2。在时刻t_tx1从源网络元件发送了协议数据单元PDU1,并且在t_tx2发送了协议数据单元PDU2。在时刻t_rx1在目的网络元件中接收到协议数据单元PDU1,并且在t_rx2接收到协议数据单元PDU2。协议数据单元PDU1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为d1=t_rx1-t_tx1,并且协议数据单元PDU2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为d2=t_rx2-t_tx2。指示两个传输延迟之间的差的数量是差d1-d2=(t_rx1-t_tx1)-(t_rx2-t_tx2)=(t_rx1-t_rx2)-(t_tx1-t_tx2)。表示传输延迟差的表达式的后者显示在源网络元件和目的网络元件中的时钟不必具有共同的时间,但是它满足下述要求:所述时钟相互锁频,即运行在相同速率上。除了关于时钟之间的频率锁定的先决条件之外,该方法还要求将指示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数量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但是在许多通信应用中,这些要求并没得到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定向于一种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给定的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传输。次序指示符不必是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信息片段,但它满足下述要求:例如,所述次序指示符是附属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或遵从字母表次序的字母表中的字母,或指示所述顺序次序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位置的一些其它信息片段。根据本发明的设置具有处理器单元,该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本发明还定向于一种适合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的网络元件。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根据本发明的网络元件具有处理器单元,该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本发明还定向于一种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方法。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本发明还定向于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器来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其中,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具有: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附属权利要求中指定的内容限定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优于本文档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的优点,该优点意指目的网络元件中的时钟不必与源网络元件中的时钟一起锁频,而且,不需要向目的网络元件传输指示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信息。如果指示传输时刻的信息可用于目的网络元件,则它可以被用作附属于协议数据单元的次序指示符。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通过示例呈现的实施例及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其中:
图1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的通讯系统;
图2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的通讯系统;
图3以框图的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以及
图4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的通讯系统。属于通信流的协议数据单元130、131、132、133、...经由通信网络103被从源网络元件1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102。利用两个平行路由110和111来传输协议数据单元,使得协议数据单元130,例如,通过出端口104被发送到路由110上,并且协议数据单元131,例如,通过出端口105被发送到路由111上。在目的网络元件102的入端口106处接收协议数据单元130,并且在目的网络单元的入端口107处接收协议数据单元131。在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将出端口104和105以及入端口106和107描述为物理端口。图2显示了使用逻辑端口的示例。协议数据单元130′表示在协议数据单元130已经被从源网络元件1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102之后的协议数据单元130。类似地,协议数据单元131′表示在协议数据单元131已经被从源网络元件1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102之后的协议数据单元131。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可以是,例如IP(因特网协议)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以太网单元、或帧中继单元。
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130、131、132、133、...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该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该次序指示符可以是例如传输时间戳,其指示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或者附属于协议数据单元的一些其它符号,该符号遵从预定的次序,例如遵从字母次序的字母表中的字母。次序指示符使目的网络元件能够重新构造协议数据单元的最初的顺序次序,即使协议数据单元的时间接收次序与最初的顺序次序并不相同。源网络元件中的给定的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传输。在图1描述的示例中,在所述顺序次序中,协议数据单元131在协议数据单元130之后。源网络元件101中的协议数据单元130和131被基本同时地传递到出端口104和105,或者以这样的方式被传递,使得协议数据单元130在协议数据单元131被带到到出端口105之前被带到出端口104。
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使用处理器单元108,该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
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为了说明所述设置的操作,让我们考虑一个示例性情况,其中协议数据单元131′早于协议数据单元130′被接收。在另一方面,如次序指示符所指示的,在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次序中,协议数据单元131′晚于协议数据单元130′。因此,我们具有下述情况,其中,较早接收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131′)在顺序次序中晚于较晚接收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130′)。在不对一般性进行限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假设:
-协议数据单元130′(130)从源网络元件101的传输时刻是t_tx1,
-协议数据单元131′(131)从源网络元件101的传输时刻是t_tx2,
-协议数据单元130′(130)在目的网络元件102处的接收时刻是t_rx1,以及
-协议数据单元131′(131)在目的网络元件102处的接收时刻是t_rx2。
由于假设协议数据单元131′早于协议数据单元130被接收,因此t_rx1>t_rx2。而且,因为在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次序中协议数据单元131′晚于协议数据单元130′,所以t_tx2≥t_tx1。协议数据单元130′所经历的传输延迟是d1=t_rx1-t_tx1,并且协议数据单元131′所经历的传输延迟是d2=t_rx2-t_tx2。指示两个传输延迟d1和d2之间的差的数量是所述传输延迟差:
d1-d2=(t_rx1-t_tx1)-(t_rx2-t_tx2), (1)
其可以被表达为:
d1-d2=(t_rx1-t_rx2)+(t_tx2-t_tx1), (2)
对于传输延迟差d1-d2,
d1-d2≥t_rx1-t_rx2, (3)
因为t_tx2≥t_tx1,或者t_tx2-t_tx1≥0(在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次序中,协议数据单元131′晚于协议数据单元130′)。因此,较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0′和较早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1′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表示传输延迟d1和d2之间的最小可能差。如果协议数据单元130′和131′被同时传输,则所述时间差等于传输延迟之间的差。如等式3所显示的,并不需要知晓传输时刻t_tx1和t_tx2。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如果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次序偏离由次序指示符定义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顺序次序,则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t_rx1-t_rx2指示传输延迟d1和d2之间的最小可能差。换句话说,在传输期间,协议数据单元的时间次序已经改变。如果存在协议数据单元的时间次序在传输期间改变的可能性,并且所述协议数据单元具有被指示去往目的网络元件的顺序次序,则上述原理可以被应用到对通信流中的延迟变化量的检测中。该原理可以被应用于通过从第一子流中选择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以及从第二子流中选择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来对通信流的子流的延迟特性进行比较。例如,可以由到达不同的物理或逻辑入端口的协议数据单元来表示子流。在以上示例中,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在下述情况中被确定:其中,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属于到达第一入端口107的通信流的第一子流,并且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属于到达第二入端口106的同一通信流的第二子流。
以上原理还可以被应用到下述情况,其中,表示通信流的协议数据单元到达多于两个的入端口。让我们假设,例如,通信流到达入端口P1、P2、...、PN。在协议数据单元PDU(a)到达入端口Pi,且协议数据单元PDU(b)到达入端口Pj,并且这些协议数据单元PDU(a)和PDU(b)的时间次序已经改变的情况中,我们得到指示与所述入端口Pi和Pj相关联的传输路由的传输延迟差的数量(PDU(a)和PDU(b)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其中i=1到N且j=1到N。换句话说,我们得到指示用于所有入端口对Pi,Pj的传输路由的传输延迟差的数量。通过检验针对不同入端口对所测量的、指示传输延迟差的数量,有可能例如对其路由(多个)引起最多传输延迟的入端口(多个)进行识别。
可以使用由时钟发生器109产生的时钟信号来测量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在图1描述的通信系统中,时钟发生器是目的网络元件102的一部分。还可以使用从目的网络元件102之外接收的时钟信号来测量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置中,处理器单元108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入端口106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在所述情况中,基于次序指示符,较早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1′在顺序次序中晚于较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0′,并且基于协议数据单元130′和131′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因此,路由110比路由111引起更大的传输延迟。所述路由协议可以是,例如,IP(因特网协议)路由协议,依靠该协议,源网络元件101、目的网络元件102、以及通信网络103的网络元件维持它们的路由表。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设置中,处理器单元108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将与入端口106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在所述情况中,基于次序指示符,较早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1′在顺序次序中晚于较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0′,并且基于协议数据单元130′和131′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换句话说,路由协议被以这样的方式配置,使得引起许多传输延迟的通信网络103的部分或区域被该通信网络的其他部分或区域替代,以及/或者将引起许多传输延迟的通信网络的部分或区域的质量级别降级以便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能够避免使用那些部分或区域。
可以以数种不同的方式选择在所述指示符值的更新中应用的过程。例如,处理器单元108可以被设置用于响应于其中接收时刻之间的所述时间差以及接收时间之间的先前计算的预定数目(0到N)的相应时间差超过所述先前的指示符值的情况而将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与先前的指示符值进行比较,并且将所述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新的指示符值。例如,处理器单元108可以被设置为将接收时刻之间的简单的时间差用作所述指示符值。处理器单元108可以被设置,例如,将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用作低通滤波的输入量,并且将所述低通滤波的输出量作为所述指示符值。
图2以框图的形式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的通讯系统。属于通信流的协议数据单元230、231、232、233、...经由通信网络203被从源网络元件2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202。一些协议数据单元经由源网络元件201的逻辑出端口212被传输,而一些经由逻辑出端口213被传输。通过逻辑出端口212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被路由到网络元件221和222之间的路由210上,并且在目的网络元件202的逻辑入端口214处被接收。通过逻辑出端口213传输的协议数据单元被路由到网络元件221和222之间的路由211上,并且在目的网络元件202的逻辑入端口215处被接收。在网络元件221和222之间的传输中,协议数据单元230、231、232、233、...的相互次序可能改变。逻辑出端口212和213在物理出端口204中被实现,且逻辑入端口214和215在物理入端口207中被实现。例如,可以由IP隧道、ATM-VC(异步传输模式-虚电路)、MPLS-LSP(多协议标记交换-标记交换路经)、或者通信网络中的一些其它预定链路来表示逻辑端口。协议数据单元230′表示在协议数据单元230已经被从源网络元件2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202之后的协议数据单元230。类似地,协议数据单元231′表示在协议数据单元231已经被从源网络元件201传输到目的网络元件202之后的协议数据单元231。
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230、231、232、233、...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该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源网络元件中给定的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传输。在图2描述的示例中,在所述顺序次序中,协议数据单元231晚于协议数据单元230。
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使用处理器单元208,该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230′或231′)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231′或230′)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
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231′或230′)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230′或231′)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300的框图,该网络元件可以是,例如,IP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ATM交换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或MPLS交换机。该网络元件适合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330、331。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该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该网络元件具有处理器单元308,该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在不对一般性进行限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假设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协议数据单元331,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协议数据单元330。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一入端口307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二入端口306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入端口306可以是物理或逻辑入端口。类似地,入端口307可以是物理或逻辑入端口。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308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入端口306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在所述情况中,根据次序指示符,较早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331在顺序次序中晚于较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330,并且在协议数据单元330和331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的基础上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如在图1的描述中所表达的,可以以数种不同的方式选择在所述指示符值的更新中应用的过程。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308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将与入端口306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在所述情况中,基于次序指示符,较早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331在顺序次序中晚于较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330,并且基于协议数据单元330和331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具有用于执行所述路由协议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以是处理器单元308或网络元件中的一些其它处理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具有用于向外部硬件提供指示传输延迟互差的数据的出端口32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具有被设置用于产生时钟信号的时钟发生器309,该时钟信号用于测量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元件具有用于接收来自该网络元件之外的时钟信号的入端口323。
图4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方法。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该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在步骤401,基于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在所述顺序次序中,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次序。如果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则该方法前进至步骤402,在该步骤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在网络元件的第一入端口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二入端口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述第一入端口可以是物理或逻辑入端口,且所述第二入端口可以是物理或逻辑入端口。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如果在较早的时间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在较晚的时间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且基于所述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入端口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如果在较早的时间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在较晚的时间点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且基于所述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将与第二入端口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
可以以数种不同的方式选择在所述指示符值的更新中应用的过程。在根据第一示例的过程中,接收时刻之间的所述时间差被作为所述指示符值这样使用。在根据第二示例的过程中,将接收时刻之间的所述时间差与所述指示符值进行比较,如果接收时刻之间的所述时间差和较早计算的预定数目的时间差大于所述指示符值,则将所述时间差设定为新的指示符值。在根据第三示例的过程中,接收时刻之间的所述时间差被用作低通滤波的输入量,并且所述低通滤波的输出量为指示符值。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下述之一:IP(因特网协议)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以太网单元、或帧中继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与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次序指示符是下述之一:指示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传输时间戳,以及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软件装置,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器来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其中,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该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所述软件装置包括: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出现,以及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出现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所述软件装置可以是,例如,子例程或函数。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例如图3中所示的处理器单元308。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编程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上,例如光盘(CD)。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被编码成信号,可以例如经由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接收该信号。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在独立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可以对本发明及其实施例进行修改。在描述特有特征存在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表达,诸如“该设置具有处理器单元”,是非排它性的,这使得特有特征的提及将不排除未在独立或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的其它特有特征的存在。
Claims (24)
1.一种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130′、131′、230′、231′)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设置,其中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以指示该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具有处理器单元(108、208),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131′、231′)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130′、230′)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131′、231′)是在网络元件的第一入端口(107、214)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并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130′、230′)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二入端口(106、215)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端口是物理入端口(107)或逻辑入端口(214),并且所述第二入端口是物理入端口(106)或逻辑入端口(2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所述第二入端口(106、215)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在所述情况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131′、231′)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130′、230′),并且基于所述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与所述第二入端口(106、215)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在所述情况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131′、231′)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130′、230′),并且基于所述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响应于其中所述时间差以及较早计算的预定数目的相应时间差大于所述指示符值的情况而将所述时间差与所述指示符值进行比较,并且将所述时间差设定为所述指示符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将所述时间差用作低通滤波的输入量,所述低通滤波的输出量为所述指示符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下述之一:IP(因特网协议)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以太网单元、或帧中继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其特征在于与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次序指示符是下述之一:指示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传输时间戳,以及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10.一种适合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330、331)的网络元件(300),每一个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该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所述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元件具有处理器单元(308),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331)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330)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331)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一入端口(307)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并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330)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二入端口(306)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所述第二入端口(306)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在所述情况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331)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330),并且基于所述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单元被设置用于响应于下述情况而将与所述第二入端口(306)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在所述情况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331)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330),并且基于所述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元件是下述之一:IP(因特网协议)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ATM(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或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交换机。
15.一种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的方法,其中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该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401),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402)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一入端口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并且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在所述网络元件的第二入端口处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端口是物理入端口或逻辑入端口,并且所述第二入端口是物理入端口或逻辑入端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且基于所述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将所述第二入端口从对路由协议可用的入端口中移除。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如果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并且基于所述时间差更新的指示符值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将与所述第二入端口相关联的且由了解质量级别的路由协议使用的质量级别降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时间差与所述指示符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所述时间差以及较早计算的预定数目的相应时间差大于所述指示符值,则将所述时间差设定为新的指示符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差被用作低通滤波的输入量,所述低通滤波的输出量为所述指示符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是下述之一:IP(因特网协议)分组、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以太网单元、或帧中继单元。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次序指示符是下述之一:指示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时刻的传输时间戳,以及正被讨论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24.一种计算机程序,用于控制可编程处理器来确定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互差,其中,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与次序指示符相关联,所述次序指示符被设置用于指示该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相互顺序次序中的位置,并且每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早于或者与所述顺序次序中的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同时被发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具有: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基于与较早接收到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一次序指示符和与较晚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相关联的第二次序指示符来确定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是否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以及
软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可编程处理器响应于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在所述顺序次序中晚于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情况,来计算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接收时刻的时间差,所述时间差表示所述第二协议数据单元和所述第一协议数据单元所经历的传输延迟之间的最小可能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I20080066 | 2008-01-29 | ||
FI20080066A FI121836B (fi) | 2008-01-29 | 2008-01-29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siirtoviiveiden erojen ilmaisemiseksi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9936A true CN101499936A (zh) | 2009-08-05 |
CN101499936B CN101499936B (zh) | 2013-07-10 |
Family
ID=3900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25474A Active CN101499936B (zh) | 2008-01-29 | 2009-01-16 | 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027269B2 (zh) |
EP (2) | EP2086176B1 (zh) |
CN (1) | CN101499936B (zh) |
AT (2) | ATE517480T1 (zh) |
DE (1) | DE602008006661D1 (zh) |
FI (1) | FI12183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1368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21836B (fi) | 2008-01-29 | 2011-04-29 | Tellabs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siirtoviiveiden erojen ilmaisemiseksi |
US9125179B2 (en) * | 2009-06-10 | 2015-09-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
US10834160B2 (en) * | 2014-05-04 | 2020-11-10 |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 Admission control while maintaining latency variations of existing sessions within their limits |
US9838311B2 (en) * | 2015-01-30 | 2017-12-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ode, network controller,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43022B1 (en) | 1999-11-22 | 2006-05-09 | Motorola, Inc. | Packet order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AU2001263161A1 (en) * | 2000-05-19 | 2001-12-03 | Williams Communication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one-way delay variation |
US6715005B1 (en) * | 2000-06-29 | 2004-03-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latency in message passing systems |
JP2002176441A (ja) * | 2000-12-08 | 2002-06-21 | Fujitsu Ltd | 通信装置 |
US6772375B1 (en) | 2000-12-22 | 2004-08-03 | Network Appliance, Inc. | Auto-detection of limiting factors in a TCP connection |
US20050165985A1 (en) | 2003-12-29 | 2005-07-28 | Vangal Sriram R. | Network protocol processor |
EP1605641A1 (en) | 2004-06-08 | 2005-12-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apping of shared physical channels depending on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lass |
WO2006105042A2 (en) | 2005-03-26 | 2006-10-05 | Wave7 Optics, Inc. | Optical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upstream signals propagated according to a cable modem protocol |
US8259566B2 (en) | 2005-09-20 | 2012-09-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quality of service policy for dynamic networks |
US8537741B2 (en) * | 2006-01-13 | 2013-09-1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header compression over channels with out-of-order delivery |
FI121836B (fi) | 2008-01-29 | 2011-04-29 | Tellabs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siirtoviiveiden erojen ilmaisemiseksi |
-
2008
- 2008-01-29 FI FI20080066A patent/FI121836B/fi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7 AT AT09164423T patent/ATE517480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7 AT AT08171913T patent/ATE508558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2-17 EP EP08171913A patent/EP208617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12-17 DE DE602008006661T patent/DE602008006661D1/de active Active
- 2008-12-17 EP EP09164423A patent/EP2101445B1/en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1-16 CN CN2009100025474A patent/CN101499936B/zh active Active
- 2009-01-28 US US12/361,065 patent/US80272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3-21 US US13/052,656 patent/US8139499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1368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I20080066A0 (fi) | 2008-01-29 |
EP2086176A1 (en) | 2009-08-05 |
EP2086176B1 (en) | 2011-05-04 |
FI121836B (fi) | 2011-04-29 |
EP2101445A3 (en) | 2009-11-25 |
US20090190490A1 (en) | 2009-07-30 |
ATE508558T1 (de) | 2011-05-15 |
US8027269B2 (en) | 2011-09-27 |
US8139499B2 (en) | 2012-03-20 |
EP2101445A2 (en) | 2009-09-16 |
ATE517480T1 (de) | 2011-08-15 |
US20110170445A1 (en) | 2011-07-14 |
CN101499936B (zh) | 2013-07-10 |
DE602008006661D1 (de) | 2011-06-16 |
EP2101445B1 (en) | 2011-07-20 |
FI20080066A (fi) | 2009-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453612B1 (en) | Bus control device | |
JP6214008B2 (ja) | 時間認識デバイス間で時間情報を通信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2777211B1 (en) | Physical layer processing of timestamps and mac security | |
CN103155488B (zh) | 延迟测量系统和延迟测量方法以及延迟测量设备和延迟测量程序 | |
EP3903454B1 (en) | A tsn enabled controller | |
CN101499936B (zh) | 用于确定传输延迟差的方法和设置 | |
CN101594169B (zh) | 用于测量的方法和装备 | |
EP2552053B1 (en) | Maintenance end point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roughput | |
CN103841015A (zh) | 网络系统及路由方法 | |
CN101252535B (zh) | 集中式转发网络设备及方法 | |
CN103947165A (zh) | 促进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分组的快速数据流的方法,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单元 | |
CN101527707B (zh) | 用于sctp协议栈热备份的实时一致性检验方法及相关装置 | |
KR20170092602A (ko) | 태그 교환 경로 연결성의 검출방법 및 장치 | |
CN112543128B (zh) | 用于指示维护模式操作的双向转发检测控制分组 | |
EP2106052A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cord medium for transferring a clock in a packet network | |
JPWO2009011020A1 (ja) | パケット遅延特性計測装置及び方法 | |
US10887078B2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forwarding delay through a networking device | |
CN116193463A (zh) |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02300185A (ja) | メトリック値最適化装置 | |
FI121835B (fi)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siirtoviiveiden erojen ilmaisemiseksi | |
EP4199466A1 (en) | Active-active tdm pw with asymmetry control | |
CN115868145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0098982A (zh) | 链路状态提供方法、装置、路由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118919A (zh) | 基于tsn网络的协议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